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技术元素读后感1000字

技术元素读后感1000字

《现代教育技术》读后感1000字。

孟子曾说过:“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中外经典名著,每次阅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体会到书中人物那终身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最好写一篇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现代教育技术》读后感1000字,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为了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方法论基础以及具体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理论到操作的内容,我选择阅读了《现代教育技术》这本书。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教育课程必修模块的使用教材。编写这套教材是以新课程为导向,提高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新体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清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有效地传递和控制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的新型教育方式。它分成媒体、媒体教学法、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由三种学习理论和三种教学理论等构成它的理论基础。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界专家给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定义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李克东,1998)

二、通过阅读国际上和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脉络,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它不只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学科,有自己的理论支撑和发展沿革。它的出现具有时代性。整体而言,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为教育提供了方法和工具,也为教育的更新提供了可能。其次,技术的发展使知识内容的生长与更新更加迅猛。如何有效得甄别和选择知识成为了教师和学生得新问题。再次,教师身份正在由传统课堂的教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方向转变。这就需要教师本身不断得学习,改进之前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与时俱进。然后,学生的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同于前人,并且搭建方式也有明显差别。因此,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需要被了解和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加快了教与学的速度,充实了教与学的内容,丰富了教与学的方法。最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进而促进教育改革。

三、教学设计的设计不仅要依据学科发展规律,还要参考以问题、案例、项目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有方法和规律的,可以依照这些原则,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争取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力争把现代教育技术从理念到实践都融入学科,使教学设计更具有科学性、综合性以及现代性。

总而言之,从自身而言,需要以动应万变,不断接触、学习新知,及时更新自己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努力做到不掉队,向前沿看齐。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人与技术的力量_《刷新》读后感800字


人与技术的力量_《刷新》读后感800字:

《刷新》是纳德拉对微软正在经历的文化与业务转型的梳理。或许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那就是:人和企业需要以成长型思维转型。不过,下面更多的是从技术角度来简单总结一下。因为书中描绘的技术愿景实在是激动人心。

个人与组织。领导力的刷新:不遗余力竞争,面对不确定性和威胁要充满激情;把团队放在优于个人地位和个人荣誉的位置;同理心,激发团队成员的信心,让每个人展现最优秀的一面。企业文化:成长型思维(突破个人的局限);包容、同理心(突破人与人的界限)。企业使命:为个人或组织赋能。

商业上的现在与未来。扎根于核心业务(Surface, Office365, bing, Azure,Xbox)。开放的心态面对竞争对手,把产品推向竞争对手的平台,合作互利(微软和苹果的合作,微软爱 linux等)。利用云计算来转型 ,bing 是一个好的开始。云技术收集数据,提供计算,可以做很多超越云端的事情。

人与机器。利用机器来增强人的智能(突破人的智能),需要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混合现实(书中提到了关于这个技术的有趣例子)等技术的支持。智能的终极是感知和理解。智能需要大量的计算,计算能力的提升靠量子技术突破。在计算机科学中,不要追求那些容易做到的事情,而要致力克服那些最大的难题。

科技与经济。利用先进科技扎根本土,为经济赋能。技术的扩散和传播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始终令纳德拉痴迷。而这些有赖政策支持与知识教育。中国在这方面采取了具有前瞻性的产业政策。在制作业和消费互联网服务领域支持企业家和经济发展。另外,云计算能加快技术的扩散和传播。

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了数字时代的价值观问题,隐私、安全等,这也是相当重要,不容忽视。

云计算是微软技术转型的关键点,它与公司的使命结合,赋能个人和企业,又与公司未来的技术愿景集合,赋能人工智能,同时又能促进技术的传播,赋能经济,把所有的点连成了一个立体。

从《刷新》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处处都透露了超越短视的成长型思维,还有描绘的技术愿景,这些都是相当让人着迷的,建议一看。

《我的“现代”生涯》读后感3200字


如果大家对韩日世界杯记忆犹新,一定知道这个名字:郑梦准;
如果大家关注一下韩朝合作形势,一定熟悉这个名词:金刚山合作;
如果大家沉迷于韩流之中,是否熟悉现代集团?答案也许让人失望。是的,我们究竟要关注什么?关注《蓝色生死恋》的恩恩怨怨,关注《我的野蛮女友》的打打闹闹,关注偶像组合的分分合合?如果这样,这是中国的悲哀。我想,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个人,他就是郑周永,世界500强之一的现代集团创始人,韩国国际化的先导和第一实践者,世纪之交朝韩走向和解的桥梁,而《我的现代生涯》正是他的回忆录。其实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白手起家的楷模,可谓星空灿烂。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华人首富李嘉诚,等等。谁也不会比他逊色,但我还是选择了他,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太多太多的惊涛骇浪中咬牙坚持筑就了今日的辉煌,更重要的是韩国和中国的差异让我不得不反思中国,反思中国人民,反思中国的过去。
韩国历史上曾遭受1000多次大小入侵,两度亡国,而郑周永出生在韩日合并条约公布5年后的1915年。勤劳能干但寡言的父亲和永不服输的母亲永远也无法改变那种饥肠辘辘的悲惨生活,而作为长子的郑周永,更要肩负更重的责任。正是因为贫穷,他小学毕业后无奈地离开了学校;正是因为贫穷,他在青壮年时期拼命工作无所畏惧地闯出了一条现代之路;正是因为贫穷,他创立了峨山社会福祉事业财团,帮助社会上更多的人克服更多的困难。我不知道一个人从赤贫到巨富要付出多少努力,但我记住了郑周永提醒年青一代的那句话: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不论谁都可能获得成功。
正如他所说,他只有小学文化,不善舞文弄墨,不具有为人楷模的高尚品质,一生为事业忙碌着。年少时认为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付出干庄稼活那样多的努力,所得肯定比种庄稼多得多而离家出走,借旅费去了仁川,从码头工人到糖厂杂役到粮店送货工到粮店老板,二十出头的郑周永走得很艰难,也很稳重。无论做什么事,为了取得最好最完美的结果我会竭尽全力,我的一生就像练习骑车送货那样是努力再努力奋斗再奋斗的一生。我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做任何事情我都不容许拿差不多过得去的思想迁就姑息自己。这就是他的态度。要做就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实现这个目标努力再努力直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就是郑周永贯穿其一生的工作准则,也是他对现代员工的要求。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情节让我深有感触。那是在朱拜勒产业港工程中,按常理,应先设置外壳然后根据测定的外壳之间的距离制造大梁,因为在30米水底在波浪冲击下以20米的间距设置重达500吨的外壳,把误差限制在5厘米之内,简直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但现代首先制造了连接外壳的大梁,并在已设置好的89个外壳之间以小于5厘米的误差完美地嵌进去了。如果没有一丝不苟的精神,这能成功吗?我觉得,在中国,差不多先生太多了。在韩国,瓷器只有优劣等之分,优能出售劣则敲碎,而中国瓷器居然有一至五个等级,不管质量怎样,能卖出去就成。我想,这大概是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一直不高的原因吧。在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严格要求过自己呢?制图应该是最严密的吧,可为了空些时间玩,我们总是大致就成,线与线之间间隔2.4毫米还是3毫米差不多,老师看不出来;仿宋体歪歪扭扭;椭圆较小时习惯于随手画一下,看起来是这样吧的心态真的很危险。60分万岁的呼喊轻了点,但又有谁提出90分万岁呢?读完这本书我真的很震撼,长期以来自以为从容的态度竟如此可怕,毕竟,人都是为自己活着,骗不了自己的。
现代工人把郑周永称为老虎,带炸弹的敌机。拼命三郎的民族不仅仅是日本,更有韩国。那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呢? 许多优秀的民族品质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流逝了,儒家思想仍是韩国主要文化,郑周永是儒家文化的继承者,在他的思想里沉淀的仁与义对只有小学文化的他能昂首立足于世界不无关系。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呢?慢慢潮解稀释还不断在变质,再泼上一瓢西方文化的冷水,以可怜的浓度存在着,我们虽置身其中,真正领悟的又有多少?4岁的娃娃就开始学英语了,我们又能说什么呢?某次上课老师讲了这样一个观点:悠久的历史已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我觉得特别不可思议。韩国和中国大致可以说是一体吧,因为古时朝鲜半岛是中国的附属国,而且二战中中韩均遭受日帝铁蹄的践踏。但现在呢? 事实就是韩国比中国发展得好。韩国用了三十年时间完成了一个企业从零到闯入世界500强的壮举。如果看看现代造船的组建史,应有所思吧。
造船业风险大,但可以给很多人提供就业机会,能扶起许多相关产业,因此郑周永想建个船厂。虽然无论从国力还是现代实力来看时机均不成熟,但在政府鼓舞下他马上开始寻求贷款。在美日看来,他像个精神失常的人。的确,还处于稚嫩时期的韩国造船业谁会给机会发展呢?但他认为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定不移地去完成它。为了贷款他东奔西跑四处周旋筋疲力尽,皇天不负有心人,世界造船史的新纪录产生了:在短短两年三个月内,现代造船既建了船厂,又造出了两艘26万吨级油槽船,三年内发展成世界最大的造船厂。谁能想到当初为寻求贷款郑周永连只要你说买我的船,我就从英国贷款,在这白沙滩上建立造船厂这样荒唐的话都说出来了,谁能想到这期间工人怠工导致工伤惨重、工人辞职人手不够呢?是障碍就得突破,如果习惯于回避,遇到一个必须克服的障碍也总想回避。正如郑周永所说,今天的现代是用推土机推开重重障碍推出来的,只是他给他的推土机装上了一个思考、计算、预测性能齐全的称为头脑的装置,使它勤思考,细研究,努力推向前。停滞不前,等于后退。因为每天都要发展,不发展就会被超越就会被淘汰。生活就是这样,真实而严峻, 即使为了一天微薄的收入也得竭尽全力。
从现代造船建设中,我得到另一条重要启示:时间是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的资本,时间和行动掌握着人生的成功或失败。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拟定、实施和完成一项新的计划,别人还在犹豫不定的时候,就应冲锋在前了,没有冒险就没有发展,现代集团中的现代建设、现代造船哪一个不是在风险中发展壮大的?我想这给中国人,中国企业一点小小的启发吧。畏手畏脚,思前想后,白白浪费掉了大量光阴,犹豫就是后退啊。郑周永在1982年访美时意识到以往的引进技术消化技术开发不可能短期内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那只能中途搭乘美国和日本的飞机在技术开发的道路上一起飞奔了。那中国不是更要飞奔吗?但我不赞成三个超英赶美的盲目性。认为方向是对的,就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失败了大不了重来。
作为一个商人,一个使自己的企业在海外市场赚取外汇的成功商人,他的国际影响力肯定是不小的。在国内外一片悲观论调中,郑周永作为申奥民间促进派委会委员长,花自己的钱和时间,日夜忙碌,主张事在人为并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最终,汉城战胜名古屋赢得了1988年奥运会主办权。汉城拿了52票,比国内国际预计的体面的票数3张多了49张,更比郑周永自己预计的46张多了6张,有其父必有其子,于是我们在韩日世界杯上看到了郑梦准的风范。郑周永参加了1992年韩国总统竞选,结果现代集团受到了噩梦般的报复和打击。一个一心主张朝韩统一的出生于朝鲜的韩国人是无法让少数有影响的人满意的。不过,1998年《金刚山开发计划》总算签订了,合作的道路一下子明亮了,毕竟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毕竟血浓于水,我不禁感叹这政治铁腕了。
掩卷遐思,居然叹了一口气,为自己,也为中国。创业艰难,要何等的勇气与魄力才能赢得胜利与辉煌?我的一生以诚实和信誉为座右铭,以劳动为乐趣。在劳动者面前总放着无数创造性的劳动郑周永对劳动的纯朴而执著的思索和感情应该激励着我们为自己,为祖国闯开一条现代之路了。一个普通韩国人能做到的,一个中国人为何不可以呢?自信、努力是此书的精髓呀!

《日本蜡烛图技术》读书笔记600字


《日本蜡烛图技术》读书笔记600字:

《日本蜡烛图技术》是技术分析流派经典著作中的经典,值得反复细读感悟。

本文是前几日再次重读后做的一点简单梳理和摘抄,分为三个部分,这是上篇。

蜡烛图技术,或者说k线技术,其实包含了深刻的阴阳两极相互转化的思想。

使用蜡烛图技术的基本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叶落知秋,见微知著。其出发点在于,不论多大规模的市场运动,最初都是从最细微的市场轨迹出发。投资者如果能够提前感知出这些蛛丝马迹,那么在市场中就会获得更大的优势,而蜡烛图技术分析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途径。

十字线

十字线能恰当地表示出市场处于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是一种重要的反转信号。

十字线应用的首要条件是图表中不能经常出现十字线,如一些周期较短的图中。同时,出现在上升趋势中的十字线要比出现在下降趋势中的十字线带来反转的概率大。

十字线一般是与其他技术图形复合出现,如十字线出现在一根长长的白色蜡烛线之后,可能是十字孕线或者十字黄昏星形态,其反转的信号会更加强烈。

十字线有几种较为特殊的形态,如果上下影线都很长,则被称为长腿十字线;如果收盘价和开盘价恰好位于十字线的中点处,则被称为黄包车夫线;如果仅有一侧影线非常长,则被称为风大浪高线;这些特殊的十字线,往往更能体现出市场失去方向感的状态。

还有一种独特的十字线,叫做墓碑线,或者T字线。墓碑线往往位于市场的高点处,是一种看跌反转形态。且相较于流星形态,墓碑线没有实体,传递出的信号也比流星线更加疲软。

三星形态

三星形态非常罕见,是一种意义极其重大的反转形态,由三根十字线组成。一旦出现三星形态则意味着市场反转力量剧烈。

《从传统到现代化》读后感1700字


《从传统到现代化》是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教授杨桂华在南开大学做的一次演讲,现收录于《人文启思录》。杨教授从介绍传统与现代两者各自的内涵,进而深层次地分析了两者的关系。特别强调了传统在推动社会转型,促进现代历程中的重大作用,这是该演讲给人启发最深之所在,也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各个民族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之一。
传统是历代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因素,是相传至今仍然存在的东西,是社会生活传承中生生不断的连续体,是一个有共同基础的变突链。现代化应当包括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精神生活的世俗化、教育的普及化、社会组织结构功能的专门化、个人的普遍成就和社会成员的自由流动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转型现代化的实质在于,它是一个普遍的公共利益与特殊的个人利益相统一的新的社会结构,前者维护着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后者保持着社会的效率和活力。
纵观中国社会转型以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路程,期间虽不乏偏激之处,但总的说来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越来越深刻。晚清以后,中国社会开始酝酿转型,正宗儒学派与儒学修正派对立;封建帝制解体后中国社会转型进入全面失范的时期,中西互补论与部分西化论对立;中国社会转型的政治强力整合时期,中国本体论与全盘西化论对立;今天,人们对传统的认识已朝着更客观、更全面的方向迈进。
传统包含着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完善自身过程中凝结成的人类一般经验和模式是历史久存的积淀,是深藏于人们行为之中的稳定的心理结构。这些是人们应对自然、沟通人群、保持自我的长期有效的东西。这便是传统的永恒性。同时,传统中也包含着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完善自我过程中的各个特殊的内容和方式当遇到新的环境、新的问题,都必然会超越传统的规则,背离传统的标准,以这种传统的变体去满足新一代人需要,实现他们设立的新目标。这样,传统就有了新积淀,有了新的发展,这即是传统的时代性、二重性所造成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必须谨慎对待传统。
传统是不死的民族精神,它规范着人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习俗和审美情趣,规定着价值取向,体现着人们的终极关怀。正是在这样的传统中,我们才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结合点。由此提出: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要具体分析传统的内容。看其中哪些是可以借助的,哪些是需要改造,在改造中借助的。这个过程不是非白即黑、非黑即白,而更多的是表现为亦此亦彼、亦黑亦白的灰色过程。只有通过这种灰色的洗礼,才能从传统走向现代化。
事实上,只有在现代化的背景之下,探索传统智慧的价值,才是传统与现代的合理的参照系。同样,任何现代化的努力都是不可能在完全撇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必须对中国传统有充分的理解,才有可能寻找到中国现代化的独特途径,这其实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这就是讨论传统与现代之间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作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它就属于我们现代中国人,我们有义务,根据现代的社会性质,根据我们现代文明主体的利益和意志,根据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认真地、全面地清理它,并从中找出有利的因素和成分,加以改造,发挥其效用。这就如我们继承了祖上留下来的一所已破损的旧宅,我们不能住进去,却可以在地面上,按现代样式建立新宅。我们不仅可以用新的材料,也可清理旧宅的某些石块或砖瓦,经打磨或浇制以用在新建筑上。就这样,我们便带头从传统走向了现代化。这条征程,是中国世界化的过程,也是世界现代化的先进文明在中国普及和演化的过程。虽说在现代化道路上,存在诸多思想上的歧见,行进途中也有诸多坎坷,但有一个事实是无可厚非的,中国正随着世界性的现代化大趋势而变革着、发展着。振兴中华,绝不是将古已有之的中华文化,在新的环境中存留和展示,而是在追随现代全人类总趋势的赛程中,批判和继承古文明中的有益因素,创造新型的中国文明和现代社会。中国人有着浓厚的智能潜力,唯有以现代化这一宏伟的社会变革工程,才能有效地发掘和发展这种潜力,使其变成创造和发展现代文明的巨大动力,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华民族再生和伟大复兴的新途径。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现代教育技术》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技术元素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