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贾府的鸳鸯——红楼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贾府的鸳鸯——红楼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贾府的鸳鸯——红楼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贾府中仆役成群,可要论地位最高的丫鬟,非鸳鸯姑娘莫属。

鸳鸯是贾母的第一贴身服侍丫鬟。如果把贾府比作一家架构复杂的大企业,那么鸳鸯的身份应该是董事长秘书,她是离最高管理者最近的人。之所以说她是“贾府的鸳鸯”,是因为她出生、长大在贾家,全家都在为贾家服务——父母都在南京给贾家看房子,哥嫂都是老太太的家奴。

鸳鸯是贾母身边的大红人。贾母无论在哪里,身边必有鸳鸯姑娘。

通过邢夫人的眼睛,我们看到鸳鸯姑娘的模样:“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几点雀斑。”这是一个模样俏丽的姑娘。贾母从来不穿外面的衣服,能让贾母满意的穿戴,我们可以想象下鸳鸯一流的针线功夫。所以邢夫人说:“这些女孩子里头,就只你是个尖儿,模样儿行事作人温柔可靠,一概是齐全……”

贾母有多看重鸳鸯呢?鸳鸯不但是她的贴身服侍丫鬟,日常生活都由她打理照顾,还是她的私人财物主管,老太太的东西一概都由鸳鸯收管。陪她聊天打牌,游园听戏,鸳鸯还是她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多重一部分呢?凤姐一句话说得好:“老太太离了鸳鸯半日,连饭都吃不下。”

作为老太太的贴身丫鬟,鸳鸯可不是一个被动听吩咐做事的人。她周全细致地主动为老太太操心着想,让老太太舒舒服服安安妥妥。贾母这样评论鸳鸯姑娘在她身边:“有鸳鸯那孩子还细心些,我的事情他还想着一点子,该要去的,他就要了来了;该添什么的,他就度空儿告诉他们添了。鸳鸯再不这样……里头外头、大的小的,那里不忽略一点半点,我如今反到自己操心去不成?还是天天盘算和你们要东西去?”

在老太太身边,鸳鸯姑娘不可替代——了解她的习惯,明白她的标准,跟上她的水平,超出她的期待。这样的一个人,极其难得。贾府那么多丫鬟,可她心的就鸳鸯一个。“我凡百的脾气性格儿,他还知道些……这会子他去了,你们弄个什么人来我使?你们就弄个他这么大的一个珍珠人来,不会说话也是无用。……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去,我只要这个丫头。”

老太太对鸳鸯的看重,鸳鸯手中的权力和个人的品行,让贾府的大小主子们都对她敬让三分。王熙凤过生日,尽管已经不胜酒力,但鸳鸯来敬酒,她还是乖乖地喝下满满一杯——鸳鸯的面子,从王夫人到各位姑娘小姐,谁都要给。另一位主子李纨就在众姑娘聚集的螃蟹宴上说:“大小都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他现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老太太的那些穿带的,别人不记得,他都记得。要不是他经管着,不知叫人诓骗了多少去呢!那孩子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到常替人上好话儿,还到不依势欺人的。”常年站在老太太身边,贾府的鸳鸯,身上笼罩着特殊的光环。

阅人历事无数的贾母自己是个看人识人眼光极高极准的人,她所欣赏看重的鸳鸯姑娘,自有一种卓尔不群出类拔萃的美。

鸳鸯之美,美在公正无私,大气开阔。

鸳鸯是贾母最看重的人,可她从来没有利用这一点为自己要求过任何东西,从来没有在这个位置上挑拨过是非。跟着贾母,鸳鸯有着其他人都无法企及的开阔视野,能看到一般人都看不到的图景。人人都说琏二奶奶厉害刻薄,她能体贴理解到凤姐的委屈和无奈;人人只道老太太偏疼爱凤丫头、宝玉和黛玉,她能明白周围一干人的虎视眈眈和眼红嫉妒;她也能看到拥有“最高话语权”的贾母的力不从心。所以,鸳鸯姑娘说话行事周全大气,自是跟其他人不同。

也因为鸳鸯有着别人没有高远视野,她的个人想法跟其他丫鬟们完全不同。鸳鸯的识见和眼光,跟打着算盘一心谋求姨娘之位的袭人之流完全不在一个高度上——她看得透,看得远:“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外头横行霸道……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去。”所以,袭人能当上小老婆全家沾沾自喜,鸳鸯会强硬拒绝,“誓绝鸳鸯偶”。

鸳鸯之美,美在大方从容,风度翩翩。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回中,老太太一要行酒令,凤姐就首推鸳鸯:“既行令,还叫鸳鸯姐姐来行更好!”于是,我们在文字中看到了这样一幅舒展优美的画面:鸳鸯姑娘面对着满满当当一屋子尊贵的太太夫人小姐们,口齿朗朗、落落大方——“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此刻的鸳鸯,是一个即兴发挥、从容出色的风雅酒会主持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欣赏的女性形象啊——好一个“金鸳鸯”!

鸳鸯之美,美在善良,美在会为他人着想。

贾母生日时,一向没好气却不敢发作的邢夫人终于找了个嫌隙,故意当着人给王熙凤颜色看,凤姐灰心转悲,憋屈落泪。这时候,也只有细心的鸳鸯看到了凤姐的心中的委屈,找机会在老太太面前给凤姐讨个公道。在众人聚集的场合,鸳鸯公平公正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和对凤姐的体贴:“罢哟!还提凤丫头呢,他可怜见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暗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总而言之,为人是难作的……我怕老太太生气,一点儿也不肯说。不然我告诉出来,大家别过太平日子。”

在书中,很巧合的,鸳鸯的做人的品质和性格,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两次“鸳鸯事件”中——“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和“鸳鸯女无意遇鸳鸯”。两次,鸳鸯都拿出了决绝的态度,发了最狠的誓。

在对司棋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到鸳鸯金子一般的内心品质。鸳鸯无意间撞见了趁天黑在园子里幽会的司棋和她的姑舅兄弟潘又安。鸳鸯虽然又惊又怕,内心突突,但还是没有叫嚷开,只对司棋说:“你放心,我横竖不告诉一人就是了。”

倒是司棋回去后被吓出了重病。鸳鸯听说后,自己反过意不去,她亲自来看望司棋,把其他人支出去,对司棋没有任何指责威胁,反而自己发誓给司棋说:“我要告诉一个人,立刻现死现报,你只管放心养病,别白糟遢了小命儿。”“我又不是管事的人,何苦我坏你的声名,我白去献勤!”宽慰了心事的司棋对她感恩戴德:“从此后,我活一日,是你给我一日。我的病好了之后,把你立个灵牌,我天天焚香礼拜,保佑你一生福寿双全。我若死了时,变驴变狗报答你。再俗语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再过三二年,咱们都是要离开这里的。俗语又说,浮萍尚有相逢的日,人岂全无见面时。倘或日后咱们遇见了,那时我又怎么报你的德行?”

之所以如此详细地抄下鸳鸯与司棋的这段对话,是因为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伏线。87版电视剧中,王夫人抄捡大观园时,司棋的事情被众人发现,被逐出了贾府,潘又安被吓跑了,备受羞辱的司棋在大雨中一头撞死了。这是个我不太接受的剧情安排——司棋跟她的主子迎春正好相反,是个相当有主见、有想法、很强势的姑娘。她敢在园子里幽会,敢书信往来私定终身,说明这姑娘有着相当的胆量和魄力,有着主宰自己命运的愿望和勇气。这样的人,不会随随便便自己结束生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这句话,从日后有精彩表现的小红口里说出来过,从一等一的精英秦可卿口里表达过——能有这样的见识,司棋有着很清醒聪明的头脑,不是那种会钻牛角尖走绝路的糊涂脑袋。

所以,被逐出贾府的司棋会跟潘又安远走高飞,寻求自己的生活。而他们很可能还会和鸳鸯见面,甚至会成为日后鸳鸯的一线生机——这是我对八十回后之后的想象,更是对鸳鸯的祝福。

贾府中人人看重的鸳鸯姑娘,在“誓绝鸳鸯偶”这件事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彻寒。

贾赦看上了鸳鸯,想收她作姨娘。这在一般人看来,是爬不得的好事——“那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在鸳鸯这里,来说媒的邢夫人愣是碰了个硬钉子——鸳鸯死活不同意。恼羞成怒的贾赦和邢夫人让鸳鸯的哥哥嫂嫂都来软硬相逼,鸳鸯拿定注意铁了心:“别说大老爷要我作小老婆,就是大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聘的娶我去作大老婆,我也不能去。”

那一天,鸳鸯姑娘跪在贾母面前,清醒地、狠狠地发了最毒的誓:“凭我到天边上,这一辈子也跳不出他的手中去,终久要报仇。我是横了心的……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先,若没造化,该讨吃的命,服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姑子去。若说不是真心,暂且拿话支吾,日后再图别的,天地鬼神,日头月亮照着嗓子,从嗓子里头长疔,烂了出来,烂化成酱!”

于是老太太震怒,邢夫人没脸,大老爷另找了小妾。这场抗争,看起来,鸳鸯赢了。可是,正是这场被逼到绝路的经历,让鸳鸯看清了自己的现实——位高权重的表相下,是孤立无援,是孤苦无依,没有一个人会为她着想。贾赦淫威相逼,其他人只考虑不要在老太太面前碰钉子丢脸面,哪怕是自己此刻唯一的依靠老太太,也只考虑自己有个可心好用的人来打理日常生活。所以,刚刚暂时脱离生死难关、刚刚剪了头发、发了毒誓的她,马上就要打起精神堆起笑脸,陪贾母上牌桌,想办法让她赢钱开心。威胁暂时过去了,贾母身边又响起了欢声笑语,凤姐又开始说笑话了,王夫人薛姨妈又开始讨老太太欢心了——只是没有一个人,为鸳鸯的命运操过心。

站在高处一览全局的视野,被逼到绝路的经历、无助时的孤独与彻寒,让鸳鸯比谁都清醒明白,她并没有其他更多的选择——老太太年事已高,可是鸳鸯,正当青春年少,她唯一的依靠,并不能长久。跟着贾母一日,她暂且有尊严一日;没了贾母,她立刻就会落入黑暗的深渊——无法逃脱的命运像沉沉黑云一样携着风雨雷电压过来,在被逼绝望的漫漫长夜里,在寒彻心扉的那一刻,她明白了自己身后空无一人。

体面地站在贾母身边的鸳鸯,看清了、看透了的鸳鸯,在贾府位高权重、人人敬让的鸳鸯,比谁都更知道自己毫无希望的未来长什么样子。87版电视剧中的安排是,鸳鸯在贾母去世后,与贾家全家一起下狱,看到主子仆人们一个个被拉出去卖掉,心如死灰,在狱中上吊跟随老太太而去。

我曾对着书想象过八十回之后鸳鸯的命运。在这里,我总是存着一丝美好的幻想:鸳鸯没有死,虽然被卖了,但她被卖给的新主子上辈子修了点福气,看到这位卓尔不群的姑娘的独特的美;或者,“该是讨吃的命”,沦为乞丐的鸳鸯遇到了远走高飞的司棋,成全了她的一线生机。

无论如何,我一直相信,如果鸳鸯能挺过去、活下来,她做人的本性和品质是不会变的,无论她走到哪里,遭遇到什么,她都会保持着高贵倔强的心灵和品格。只要能活着脱离贾府,对于鸳鸯姑娘来说,所有的经历和遭遇,都会让她更强大,都会是成全她日后人生的养料,如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如成为一个世纪传奇的董竹君。作者:木兰花开慢慢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红楼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林如海这个角色,曹雪芹着墨不多,简写他的不凡身世和遗憾。他是那年的盐政点(巡盐御史),这是个肥差,只有深得皇家信任的人才能担此重任。他是前科探花,学识非凡,更是历经四代的侯族,是古代少见的世禄之家兼书香之族。(史上很少有侯门子弟能在科举上名列三甲,因为生活舒适反而不努力读书)

遗憾的是林家“支庶不盛,人丁不盛。林如海四十多岁近五十岁才得子,可惜又夭折了。如今只有嫡妻贾氏生的一个女儿,这就是故事的主角五岁大的林黛玉。黛玉聪明俊秀,林家视为掌上明珠,当儿子一样养护,聊解膝下荒凉的感叹。古代女人不能上学堂,而林家书香门第,便要为年幼的黛玉物色选家教。曹雪芹把林黛玉“安排”在这样的家族环境,是有意而为的。也因为这样的环境才让她更加美若天仙,有旷世的诗才,富有灵气。有人说,曹雪芹最喜欢的故事中人物就是林黛玉。

贾雨村抓住这个机会,托两个认识林如海的旧友推荐,最终谋得这个轻松而又对自己以后重赴官场有益的职位。一年后,黛玉的母亲贾氏因病去世,人生的无常及遗憾让年幼体弱林黛玉多了一层愁云,未来的命运好似也身不由己。从林黛玉的前生今世来看人生,仙骨的绛珠草与还泪债的今生,在这样的钟鸣鼎食书香世家,都如此无可奈何!

贾雨村因黛玉守孝的那段日子无所事事,便出去闲逛散虑。游“智通寺时有一对联吸引了他,“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是红楼梦中出现的第二联,曹雪芹每写一个地方,有时用诗联,都是有意思的。此联确实有禅意,特别对贪官污吏有警醒作用,可惜贾雨村虽文才卓越,

在此回末尾,贾雨村邂逅在京城中相的冷子兴,两人在酒楼促膝长谈,有关人情世故,无所不谈。曹雪芹在这段文字中,巧妙地通过贾雨村之口对人性一分为三,逢正气而生者成为大善,逢戾气而生者成为大恶,而逢天地多余之秀气而生者,既非大善也非大恶,这中间的占大部份的人,就是现实中普通大众,如宝玉之类的那些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这就是现实中人生百态。人生没有完美,因生而孤单、世事无常、残缺遗憾而寻求知音、互相依靠、相对完美。

出于对书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曹雪芹有意借助冷子兴之口,先对荣宁二府作纲领性描述,其中的人物关系,我们可以先有个总体理解,同时,冷子兴的冷眼旁观,道出了荣宁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实质,腐朽不可避免,一代不如一代的结局以及入不敷出打肿脸充胖子的后果,可想而知。这就是伏笔,不同于现代小说的悬念,人生是未知的,整个大厦的倾倒却可预见,这是《红楼梦》的特色。

浅谈《红楼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


浅谈《红楼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

天气回暖,舍友拿出了她泛黄的旧本,据说是祖传的一本《红楼梦》。燃起了我的兴趣。当天下午就去图书馆借了两本书,上下两册。其实以前也是读过的,只是用电子书看“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等,循环播放着葬花吟。

苔米之前看的红楼,超级喜欢晴雯。我呢,就在啃一本无障碍的三国。偶然看人说了一句,不深读几遍名著,难得其中深味。

看了之后会有种沉郁之感。因为“一面说,一面便挨近身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一句,立马查了一下,翻出了“宝钗联合丫鬟等暗害黛玉的阴谋论”,分析得头头是道。

“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宝钗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并不在意,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不在意金钏之死,乃至后来人都闻“宝二奶奶是个冷人”

知世故,洞人心,任是无情也动人,任是动人也无情。不过还是找了很多例子,让我愈发喜欢宝钗。

“话说宝钗分明听见林黛玉刻薄他,因记挂着母亲哥哥,并不回头,一径去了。”

“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每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金桂知其不可侵犯,便欲寻隙,苦得无隙可乘,倒只好曲意俯就。”

“自此后,遂改了‘秋’字。宝钗亦不在意。”

“那宝钗任人诽谤,并不介意。只窥察宝玉心病,暗下针砭。”

她的涵养,大度,体察人情,宽容随和,还有“宝钗扑蝶”一段,也不乏灵气。这样的性格,沉稳大气。

而黛玉呢,出场自带仙气,附着凄美。是伤春悲秋的黛玉,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哪里才能求得一片净土?是完美主义、理想主义者。

周汝昌这样说:“他喝的那茶、吃的那酒,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他在环境里看到的那个册子,没有一个好命的。你在这样一个伟大的主题思想深度之下,去分别到底是林黛玉好?还是薛宝钗好?”

他却提出了别开生面的角度,就是关于燕窝的“阴谋论”,他说是打着伞——“碧伞红灯”,那个诗情画意。油漆伞是绿的,提的灯是红的,在小雨中渡过沁芳桥。翠月堤那边,蘅芜芫那边,也有丫鬟婆子来了,也打着伞,送燕窝来了。“我说句冒昧的话,这才是《红楼梦》的精华。”

读《红楼梦》中诗意的情节是一种享受。“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从头细看。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宝玉要斗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着那花瓣,来到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芳心闸去了。”

“鹅黄笺上写着‘木樨清露’,那一个写着‘玫瑰清露’。”

“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

“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窗,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

“将一更时分,真是风清月朗,银河微隐。”

“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背后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

《红楼梦》,有一种很深很深的悲剧意识,一种很深的对于人生意义的探求。

人伦和人情的变化,价值的失落,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林黛玉天生喜散不喜聚,他想得也有个道理。

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

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感时伤世,仿佛于广袤天地中观看浮生万象,繁华与落寞兼而有之。不同的阅历、年龄读书都有不同的感受。知识浅薄、难推其意也无妨。细细从头看一遍就好。作者:桔子不是橘子

《飘》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飘》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飘》是一部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的小说,书名直译应为“随风飘逝”,蕴藏着两层含意:这呼啸的飓风,指的是南北战争;那飘去的云朵,指的是农奴制的安逸生活,

女性主义文学是始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开始蓬勃发展。1936年出版的《飘》中公斯嘉丽就是这股潮流下代表形象之一。书还没读完,且从一条线索——人的成长及品质,选择几个人谈谈。

父亲:杰拉尔德·奥哈拉

活力,土气,粗鲁。富有开拓精神,为人心地善良。靠喝酒不糊涂的海量与孤注一掷的勇气,赢得塔拉庄园。

母亲:艾伦·奥哈拉

大家闺秀出身,永远齐齐整整,从容不迫。勤劳节俭,心地厚道,是全县最得人心的邻居。

斯嘉丽·奥哈拉

十六岁的妙龄,爱上了阿什礼。某天,从欧洲游历归来的阿什礼,骑着高头大马,衣着光鲜,美轮美奂出现在斯嘉丽的视线中,这一刻满足了这位少女一种想象,不可遏制的痴情滋生,之后,为了得到阿什礼的爱费劲心机。

阿什礼却与梅兰妮结婚,败下阵来的斯嘉丽,担心丢人现眼的恐惧倒比失败的耻辱更大。痴情受挫的她不顾妈妈反对,不出两周就做了人妻,再不出两月,又做了寡妇。

南北战争开始了,战火的蔓延,让身处亚特兰大的斯嘉丽无奈冒着危险重返自己的家——塔拉庄园。战火之下塔拉,田地荒芜,爸爸精神失常,读书笔记m.i1766.com妹妹被病魔击倒,饥肠辘辘的一张张嘴,巴望救助。残酷的斗争,野蛮的报复接踵而至——塔拉庄园可能被阴谋夺走,急需300元钱挽救危局。

此时斯嘉丽十九岁,面对这一切她怎么办?

“向狮子样勇敢,却完全缺乏想象力”的斯嘉丽,身上流淌着先辈们的血液,她作出了抉择——抛开对阿什礼的爱恋,塔拉就是她的战场,她的命运,她必须取胜。

“上帝作证,我绝不要再挨饿。”斯嘉丽甩开往日的一切束缚,甩掉过去的自己,竭尽全力,甚至拿自己的名誉尊严来冒险,好夺回失去的一切,必须抛开傲慢的心态,往前看,在这场生存斗争中拼命挣钱。

在这场塔拉庄园的保卫战中,斯嘉丽真正认识到了属于自己的神奇的土地对自己的意义,这是精神的殿堂,心灵的栖息地。

现在,我们家乡的土地不断被征收,传统的倚靠土地生存的人,彻底被剥离了土地,被纳入到社会发展的大熔炉中,这些人的精神的家园在哪儿?

阿什礼·威尔克斯

阿什礼爱好音乐、书本、景致。他的致命弱点——不肯正视赤裸裸的现实。战争后回到家园,发现生活一下子太真实,太与个人休戚相关,太逼近最简单的生活现实,战前那种休闲自在的美与生活一去不复返。他的生活经历没有教会他如何与人相处,他也缺乏追求理想生活的本领和勇气。

可能远离实际的读书人,在面对生活时更容易像阿什礼一样无措,变得懦弱,所以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给列文刻画的角色时,强调劳动的特性决定了他全部生活的性质。

农奴制下的主人公们需要在土地上劳动,现在的人们在哪里劳动者?作者:陈义明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及读后感心得体会

如果说咳嗽和爱情是无法伪装的,那么情怀和努力就特别容易给人一种假象!

虽然并没有按照书中一开头的指示进行精读,然后再买一本放在床头或者书桌触手可及的地方,以示虔诚和膜拜。虽然只是很马虎地读完这本书,但依靠我过人的资质和天赋,以及清晰的骨骼,理解这本书的精髓并不难。

首先来说,任何的成功都是无法复制的,所以就注定了卡耐基也摆脱不了他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但是这并不妨碍这本书的伟大和影响力。

在看了这本书以后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在经后的人生职场中所看到的所有演讲教材,以及所有人际关系法则一类的成功学刊物,都有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的影子,就像天下武功皆出少林一样,卡耐基在这个领域有他的宗师地位。就像看过《光荣与梦想》以后,再回过头来看其他任何形式的历史传记作品,都会被烙上威廉曼彻斯特的印记。

自从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发展的加速度越来越快。在他那个时代,有牛逼的演讲家,也有牛逼的销售员。也正是因为时代发展太快,所以那个时代更缺少牛逼的演讲家,更缺少牛逼的销售员。

于是神选中了卡耐基,让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从一个贫困的孩子变成了人际关系和演讲领域的一代宗师。并且集他人生之大智慧,汇集成了这么一本经典的著作,来帮助在他那个时代的人,迅速地敲开财富和人际关系的大门。

正如书中所言,它的重点是提高和改善你的人际交往和商务会谈的能力,只要是发自内心的运用书中的原则和技巧,你的事业就会取得翻天覆地的进步,你的生活就将获得不可思议的改善。

是不是有点像传销洗脑?没关系,励志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洗脑的过程!传销是被动的,励志是主动的,大概可以这样做一个简单区分吧。

无论如何,书中列举的所有原则,拿到当代的社会来看,依旧适用,熟悉这些原则也并不是坏事,只是你个人愿不愿意用它们来影响或者改变自己现有生活的问题。

因为在如今这个时代,各种成功学的套路层出不穷,让我们应接不暇,关于如何成功的技巧就算不是烂熟于心,也会略有耳闻,总之休想完全置身于成功和励志的事外。所以,我们会经常鄙夷这样的成功学书籍,特别是当它被放在火车站还有候机厅最醒目的位置的时候。国内的专家太多,国外的骗子也不少,卡耐基是谁?估计在国外要么姓张,要么姓李。

《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的牛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的时代局限也就必须得指出来:对于技术人员类而言,这本书在工作上的指导意义并不会有期望中的强大。技术人员需要的更多是奥利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强!

越来越多的职业,都无需和更多的人员打交道,在工作的时候甚至可以独立于社会之外。他们无需演讲,人际关系对职业的帮助甚至微乎其微。就像飞行员,最好的飞行员就是严格按程序和手册进行操作;就像一个CS职业玩家,只需要冷酷地告诉队友,给我一把狙,A大道我包了;就像一个牛逼的程序员,永远藐视任何形式的防火墙!

于是社会和生命的螺旋式大循环又开始上演了,很多工作又变成了自给自足的一种进阶形式,匠人精神备受推崇。生活中,自然有人做微商卖保险,努力专研成功学,并且学以致用,真诚地去讨你欢心。你需要的是继续打怪升级,爆极品装备。

毕竟人类的基数过于庞大了,商务会谈更多的是头头们的事情,忽悠民众也是政客们必修的招式,就像蹲马步!所以他们更愿意给每个员工发一本《致加西亚的信》当员工手册,然后腹黑地在背后使用《人性的弱点》中的原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最后,成功学的书中肯定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和励志的名言警句。作为宗师级的卡耐基通篇也是用这样的一个方式来完成这本书。所以《人性的弱点》中也有很多成功人士和牛逼大人物的人生感悟,语言朴实,非常值得一读。

我就引用我最喜欢的一段作为结束:

“此生之路,我将走过;走过这一次,便再也无法重来。所有力所能及的善行,所有充盈于心的善意,我将毫不吝惜,即刻倾予。我将再不拖延,再不疏忽,只因此生之路,再也无法重来。”作者:猪了又猪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贾府的鸳鸯——红楼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