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

《如何给自己定位》的读后感2000字。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如何给自己定位》的读后感20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迈入大学的门,对大学大一切事物都抱着一份好奇心,在琢磨完才体会到大学并不是所谓的一个自由娱乐的场所,它同样需要专心学习,而是换一种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同样需要积极进取,大胆地表现,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开始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开始担忧,没有计划,没有远大的目标,害怕时光会在我不经意间溜走。然后,我用一副忏悔的态度埋怨着自己虚度大学生活。不,绝不能有这样的事发生,在担心时,一本叫做《如何给自己定位》的书敲碎了我的担忧。

这本书分九章,每一章都讲述人生的一个经历,而这当中任何一个经历都能帮助需要启发的人,在领悟后,或许每章中的内容都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让所有成功慢慢接近。

第一章我是谁从书中,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相信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用百倍的勇气与信心来战胜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阻碍,每个人在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所做的事,别人不一定能做得来;并且,你之所以为你,必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而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又是别人无法模仿的。任何一个人,无论他是普通的劳动者,还是一个残疾人,他都拥有超级矿藏只要怒六去挖掘,就能东西其中的无价之宝。在认识自己方面虽然有些困难,但,想有一犯成就的人就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每个人只有认识真正的自我后,才能确定适合自己的理想。并努力去实现它,只有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认识了真正的自我,才能把自己的生命锻炼得更有价值,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第二章荡起自信的双桨,启航吧这节中主要告诉读者自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操纵人类命运。拥有自信,才能创造人间奇迹,才能创造出一个真实的自己,完整的自己。自信是人生的动力,它能战胜自卑,战胜恐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让我们每个人都插上自信的翅膀。居里夫人有一名言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信心,是我们每个人产生动力的源泉,也是我们能彻底改变人生的伟大力量。

第三章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许多阻碍着我们前进的困难,在这一章里,我逼自己仔细得阅读,让自己记住文中所写的种种道理与方法。倘若哪天,我在困难前准备低头放弃时,希望书本中的内容能第一时间放映在我脑海中,这是书中的一段话当你独自一人,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时,当你刚刚步入社会遭受种种压力时,当你在为自己选择人生坐标时,那么,在定位人生道路上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阻力,其阻力从大至小依次为:不能争取认识自己,上司的压力,同事的阻力,自身情况。而这人生定位的五大阻力,也正是我们大学毕业将要面对的。我认真地阅读了解这五大因素的内容,唯一让我内心深有体会的是,只要脚踏实地地走该走的路,以平常心,用自己的恒心,耐心扫除一个个挫折,即使有点困难,还是不能轻言放弃,迈过每一个人阻碍见到的必定是与彩虹更接近的一天,在说完克服困难后,我们要的是勇往直前的态度,敞开心胸,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从中寻找新时机。

第四章明确方向,化解压力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面对人生道理上的种种压力,挫折,面对这些只要不让往日的失败束缚自己,不让压力左右自己,我们就能摆脱紧张与压力的重担,我们只要充满信心,朝自己的目标迈进,必能超越自我。但,压力能摧残人的能力,消灭人的希望,打破人的理想,压力的好坏关键在与你怎样去对待它,其实我们就需要与压力和平共处,千万不要因为压力甩不掉,就灰心,只要你活在这个世上,就要面对压力,接受压力,以这样的心态相信压力不会吓倒你。

第五章机遇,一闪即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一浅显而深刻的道理。人生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同样也充满了各种机会,当机会来临时,要抓住它,别让它在你身边悄悄溜走。当机会没有青睐你时,你千万不要幸运女神来敲门,因为对于真正的成功者来说,世界充满了各种机会,只要去争取就有机会获得成功。把握机会首先要学会认识它,抓住机会,见机而动。但,许多人却令人遗憾地失去了机会,时机来到,有的人能及时发现,有的人却视而不见,即使抓住机会,还要勇于尝试,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第六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章江苏人际关系。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饿关系,与他人达成沟通,得到他人的信任与帮助,对我们来说施肥非常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上的交际关系的纽带。

第七章走过去,前面是个晴朗的天经得起失败的人,必定是意志坚定的人。是的,在遭受挫折后,努力让自己坚强,勇敢,一切都将美好起来。

第八章定好位,接受人生的洗礼在竞争中有人遭受到失败,有人却在竞争中脱颖而住,成为生活的强者。如果一个人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一心朝着有利于事态发展的方向去想,不管它最后的结果是成功或失败。

第九章定位人生法则每个人都有理想,但实现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需要长时间努力。还有学多人生法则需要我们去遵守,如:轻松面对人生,战胜贪欲,品格决定一生筹法则都需要我们好好领悟。

这本书有很多人生哲理,从思想,精神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各个内容,更容易地了解许多道理,也让我在生活,学习上获得除知识,常识外的内容,以后有时间,我还是会再翻翻这本书,再领悟,去用心体会书中的道理。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把最好的自己给孩子》读后感2000字


学习了pET父母效能训练之后,我懂得了这套与孩子的沟通技巧,但在生活中使用起来,仍然会遇到各种挑战,树妈马瑞灵活的把pET技巧融入到生活中,既不生搬硬套,灵活生动,又充满了幽默感。上一本书《非暴力沟通》也是与pET沟通技巧相通的一本自我成长学习书籍,它更多的教会我们通过使用沟通技巧,去感受对方,感受自己。看见就是爱,回应就是光。我想,再好的沟通技巧,都要建立在看见对方的基础上。

《把最好的自己给孩子》这本书让我看到,pET是一门沟通技巧,要把它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还需要心法,不断成长自己,只有心法通了,技法随便用。本书让我看到了树妈育儿的智慧,为我们为人父母点亮了一盏灯,书中的一些章节和观点对我的触动很深。

感谢孩子,让我成为母亲。第一章的标题就深深的吸引了我,这一点,我和树妈是同频的。没有妈妈这个身份时,我做事情只考虑到自己,混混沌沌的过了三十年,没有力量,只知道当下快乐就好了,整个人的状态是很僵硬紧绷的,而且想要控制自己周围一切事情,以填补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有了孩子,我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妈妈。我开始意识到,我做事情不再只考虑我自己如何如何,而是更多的想到我的孩子。我再也无法控制周围,很多孩子带给我的问题,我都无法应对,我陷入了深深的无力感。正因为这些,我才走向了自我成长之路。开始大量阅读,积极参加各种工作坊和育儿课程。我看到自己过去的模式,看到自己一直没有好好看见自己的内在小孩,看到自己对于做一个完美妈妈的追求。我开始成长自己,拿到更多的力量,我真正的明白,孩子需要的是一个有力量的妈妈,而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是孩子,成就了我,我很感谢她来到我身边,带着我成长。

在第二十一章中,我们该为孩子留下什么。在当今社会,很多东西比钱更有价值,责任、担当、爱.......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做父母以身教的方式传承给孩子。看到这一章,我不禁想起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想给我的孩子生个弟弟或妹妹,而生二胎并不是我个人的需求。我是想给我女儿多一个手足,让她在来日可以有人陪她一起共同面对世间各种问题,而不至于她一个人去承担我无法陪她承担的事情。所以一开始,我最想为孩子留下的,是一个手足。但我深入看自己的内在,其实我是把自己的角色投射到女儿身上了。我总是怕她以后无法一个人处理好事情,如果有个伴陪着她,那我会安心很多,我是出于恐惧而想去生二胎。做任何事情,只有两种驱动力,一种是出于爱,一种是出于恐惧。而我正是出于恐惧而想去生二胎的,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没有任何的喜悦感,当然也一直没有成功的怀上。如果出于对孩子承担事情的恐惧而想生二胎,我对二宝是不公平的。如果我以这种心态去养育两个孩子,他们也一直会像妈妈一样,只是会用恐惧来作为驱动力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通过这一次的觉察,我不再执着于给孩子生个手足,而是用心陪伴好女儿,如果自己想要二胎,就选择去生二胎,不为自己的选择找任何的理由,只因为爱,这不仅对孩子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同时,我要给女儿留下的,比手足比金钱更宝贵的,是让她拥有承担属于自己责任的能力,如果我承担了她本该有的责任,我就剥夺了她的自由。带着爱去陪伴她成长,我相信,尽管的我女儿是独生子女,她也能够成为很快乐的人。让她成为独立、自立的人。独乐乐,众乐乐,不仅可以共处,还可以独处。了解自己,也能看到别人。我想,如果我的孩子能够成为这样的人,满天下都是她的兄弟姐妹。

最后一点是,真正爱孩子,是允许他快乐而非完美。pET里有一句经典的话:你的孩子,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我们往往会无意识的希望孩子做到完美。扪心自问,我们究竟是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自己好。在孩子玩平衡车的过程中,初心是为了让她快乐,锻炼身体,平衡车就是她的玩伴。但参加了几次比赛后,我看到了孩子的天赋,我对孩子的成绩有了期待,所以有一段时间我给她报了很多平衡车竞速班,希望她能快点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可是那个时候,孩子对我说,她不想上课,她只想轻松的玩车。那阵子我内心是很难平复的,我以一堆理由来给说服孩子,付出努力才有收获,肯吃苦才能拿到奖杯,坚持才是胜利。可是每一次,孩子都对我说不,我内心很受挫。后来我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我看到了是我想要她拿奖,是我对得奖有抓取,而我也违背了最初让她玩平衡车的初衷,我思考着,在那耀眼的奖杯背后,是不是还有更有价值的东西需要我去看到。是的,孩子本身,比一切都重要。如果她明白她自己需要什么,我是不是应该把选择权交还给她,而不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去控制她,替她做选择呢?后来,我选择了放手,她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不上课就不上课吧,在一次可酷娃平衡车开春比赛中,她以自己的能力得了冠军,我明白,在没有期待,没有强迫,没有控制的环境下,孩子她有自己方式去获得她想要的东西。通过这次,我也感谢我的孩子,她让我发现,我们也能够允许自己,以自己喜欢而不是应该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感谢姐妹陪你推荐的书目,感谢树妈马瑞写了一本如此棒的书给天下的父母,感谢我的女儿,她一直在让我变得更好,不是更好的妈妈,而是更好的自己,我也将这个更好的自己,送给我亲爱的女儿,陪伴她一起充满爱的成长。

《把生命活给自己看》读后感2000字


在关系中理解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模式,这个模式演译着自己生命的轮回,轮回中的导演就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关系中,会在不同的关系中展现自己和成为自己,越是重要的关系内在部分自我呈现就会更多。

曾经听过心理学家一句话亲人是用来虐待的,我们可能会有所疑问我们最爱亲人可是在生活中我们面对陌生人会顾及自己的面子去带上面具,或者是温文尔雅,或者是自信干练,回到亲人关系中,我们可能会对孩子有很铁不成钢期望左右自己,会有更多不为认知的情绪在里面。 生命最初的关系就是孩子与母亲之间内在关系这种关系模式在6岁之前会基本建立,孩子与父母重要亲人的现实关系内化,长大后我们就会带着这些内化关系模式和自己他人及整个外部世界相处,也就是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孩子孩子的时候,没有被父母看见,存在感就会支离破碎,甚至不存在,成人以后的我们会出现自我价值感低,我是不重要的感,不自信,遇到事情也很无助和无力。我们与外界万物的关系,特别是与重要他人的关系,和我们内心其实是互为镜子的,我们在关系这面心灵的镜子呈现自己,而抚养者是我们最初的镜子,它定义了我们是谁,我们是否有存在感和价值感, 有时我们总在感情中怀疑对方不够爱自己,觉的对方对自己关注度不够,总觉得他不懂我,是因为内在小孩对内在父母的爱严重不自信,我们内在小孩就是自我的声音,内在父母就是我们孩童现实父母内化的声音),无法承受亲密关注的打击而发展出的一种心理保护,让自己走进了孤独。

我们和自己的关系

有很多文章可以看到,接受自己,爱自己,但是如果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冲突性很强,这并不容易做到,从内在关系模式去看其实就是,内在的父母责怪内在小孩,我们生活中出现小错误,尽管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但有人却总是忍不住责怪自己,而有人也相信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并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去尝试,这就是我们每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处理方式不同,也就是说自信其实就是内在父母赞赏内在小孩,自爱就是内在的父母爱内在的小孩。 看完这一段才恍然明白自信满满的人不是一撮儿就,他们内在模式从孩童时期养育着影响内化成自己关系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家庭教育是第一启蒙教育。

我们与恋人的关系

亲密关系中,我们都是在恋人身上寻找另一个爸爸或者妈妈,每个恋爱故事都像是在重演一次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因为我在寻找我们曾经熟悉关系模式,这也就是说,你是什么样的人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会发誓不找和爸爸一样男人,但为什么结婚后,你最终发现他变得和自己爸爸越来越像, 恋爱是为了重温美好童年,修正童年的错误,这就好比我们在热恋时期只能看到对方好的一面,也只能看到最能让我们满意的地方,自己好像被施了魔法深深的爱上对方的一切,这种光晕效果也是重温美好,结婚后随着幻灭期到来才是你遇到这个人重构童年错误修正自己的机会,你会陷入极度的痛苦当中去,这个时候的女性应该去反思自己为何会选择这样伴侣。 比如妈宝男是极度失去自我,围绕女性的感受去转的人,恋爱时候你会觉的他的一切都围着你转,而婚后你发现他和母亲的情感纠结才是痛苦的开端,母亲看视很溺爱儿子,其实她不一定有真爱的能力,会索取对儿子的爱,没有与孩子情感呼应,内心是充满干枯冷漠,一方面是情感极度孤独的妈妈对儿子的占有欲,一方面是恐惧被抛弃的儿子对母亲的依恋,二者合力,这种关系非常难破,除非儿子有渴望自我认识,心理成长愿意从病态纠缠中走出来,有这样婚姻的女性最重要要反思自己为何会吸引到妈宝男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与伴侣的关系,更重要是与自己关系,当你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己足够爱,能获得爱有信心的时候,你对自己的爱情就会有信心,爱情是两个人事情,你可以为爱情努力,但不一定有结果,你不能左右一个人的思想,无论你有千般不舍这份感情,如果对方坚决离开,请尊重他的选择,也维护自己的尊严。

放手并不容易,你需要知道对方曾经爱你,是因为你值得被爱,你有他爱你的理由,同时对方也有他自己的内在模式投射,他也许很自卑,用他自己逻辑模式和你相处,他也许觉得你是女神,可是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双方都害怕被抛弃的感觉呈现,失去爱,所以会生活中会制造出鸡毛蒜皮的小事,渐行渐远,因为内心都缺乏爱,缺乏爱的能力。 在婚姻中我们无法马上清楚看清自己是谁,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抓住机会,带着觉察和反思,在关系中镜子前去审视自己,理解当时的自己,不断的学习,让这个机会重塑全新的自己,一点点去改变自己与别人内在的相处模式,并引导自己走向更好,没有捷径就是一点一点去改变旧有模式,让你的内在父母好好地爱你的内在小孩。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后感2000字


作者:【美】苏珊福沃德博士 克雷格巴克

英文:

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一、近期读书方法分享

读书app:《微信读书》、《多看阅读》。好处:可以复制、黏贴。

边看边摘抄,直接复制到印象笔记,读书文件夹里。

比如今天有个分享,我就看着我自己的碎片笔记,把我想分享的点再过一遍。加些自己的故事或者想法,就完成了一篇分享。

目前存在的读书问题:太细,太精。全读。

慕珂老师:带着目的去读书,找到本书带给你的改变;如何改变,去书中探寻答案。

二、书中有感触的点(5点感受)

1、什么是有毒父母?

有很多家长,他们的负面行为模式是持续存在的,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这些就是伤害型父母了。这一界定中的持续性和反复性方面也存在一些例外性虐待和身体虐待的伤害太过巨大,往往一次就足以给孩子的感情造成重创。

有些父母是中毒的,而且中毒的父母绝不在少数,尊重这一点,而不是活在孝道的教条主义之下,我们的心就有了空隙,觉知之光就可以照射到我们的心中,爱、幸福与自由就会点燃。

2.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反观自己,其实或多或少我们也不是那么完美。之前我有个毛病,就是总说自己是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要是做错了事儿吧,总有借口,说我的本意是好的,初衷是好的。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这都是自欺欺人,找借口。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反省。

3.长不大的家长

樊登老师讲的一个点特别能引起我的共鸣。说有的家长会长不大,还是个孩子,比如他的小孩做错点事情,长不大的家长就和孩子一样,孩子和孩子之间斤斤计较。而长大的家长,会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待孩子做错事情这件事,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心平气和的看待这件事情。

4.语言暴力

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曾说,观察和模仿是人最重要的2种学习方法。而对孩子来说,家人说什么她就会学什么。所以如果家长对孩子语言暴力,孩子以后将会对她的亲人语言暴力,这种语言暴力会代代相传的,是人永远不能摆脱的梦魇。

我想起我朋友教育孩子的方式。下了班看到孩子没写作业,开口就大吼大叫,说怎么这么懒,放了学就知道看电视,不写作业,谩骂声持续整个晚上。想想孩子在这个环境中如何健康的成长?

5.营造健康家庭体系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个人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正常的家庭面对生活压力,会一起试图解决问题,会坦率的交流,探索更多的解决途径,如果需要,不排斥寻求外界的帮助。

三、如何做

原生家庭是指我们出生到成年的家庭,再生家庭是我们成年后所组建的家庭,这两个家庭之间相互联系,人员互动模式也会相互影响,原生家庭会决定和影响再生家庭。

我们无法决定出生在怎样的家庭,但我们可以努力的经营自己的再生家庭。我们希望家庭是温馨的港湾,是我们的加油站、充电器,因此要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以坦然的心态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以积极的行动去推动家庭成员共同营造美好的家庭氛围,升级家人的相处模式,寻求人生幸福的密码。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你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家庭幸福。

四、感恩

感恩遇到好书,感恩遇到慕珂老师。让我们充满学习力,从而实践落地,改变自己,改变人生,改变家族的命运。

一个女人旺三代。

从自己的改变开始,改变家族的命运,从我们这一代,做书香门第家族。

学习慕珂老师分享

智者说双赢的话。

愚蠢的人会说别人讨厌的话。

言传身教。

父母也是需要被教育的。

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没有办法,我们要看到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他们的成长环境,他们也是身不由己,想成为现在的自己。想想他们的父母受到了怎样的教育,如何教他们的呢。

建议大家勇敢的站出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语言有分量,从而改变父母。

美国华人妈妈课程:温柔而坚定的妈妈、方法论、道层面的东西。

真正的智者,用认可、包容,坚定的继续耐心说服你。包容豁达的状态和父母沟通。父母也是孩子,需要学习。

对父母,我们也需要温柔而坚定,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来沟通和改变。

自己是一切的根源!

本书的初衷:去找到这个根源,改变无助的、小小的自己。走不出来的时候,多找老师沟通,学习。多链接高能量的人!

向内求,能量低的时候向外求助!

上课:吸收能量的一种方式。

学习徐军老师分享

1.妈妈要懂得自我发展,最大限度开发自我,发挥才华

想要培养优秀的孩子就要提高母亲的能力

事业和家庭就像小鸟的翅膀,平衡点,有力量,展翅高飞

2.不要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做孩子的引导者 ,为孩子出谋划策

如何能够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帮助孩子走向未来

首先要考虑好父母自己的目标,为孩子做好好榜样。

3.创造一个在任何地方都能打开书的环境/氛围

眼里只能看到书桌和正在学习的家人

学习是家庭的一部分,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定位读后感


定位读后感(一)

营销有术,投资有道

丁全兵

年初,公司的郭先生——一位酷爱读书的人,号召部门同事荐书买书,发起了公司的第一个读书同好会 "悦读会".大家荐买的书籍分为两类,一类讲股票的,一类讲营销的。非常切合我们的职业——证券营销。讲股票的大都看过,于是我想,换换口味也未尝不可,看本讲营销的。这便是我读《定位》一书的源头。

可以说,这是我认真看过的第一本写营销的书。翻开首页,宣传语写得挺吸引人,诸如"如果只看一本营销书,首选《定位》" ,"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之类。我就冲着这几句颇有气势的宣传语,研读开来。

《定位》一书揭示了企业亦或产品能够取得成功的本质:赢得顾客的心智。即公司的产品要精准定位,卖点要进入消费者的心中,形成品牌。当顾客看到你的品牌时,能想到你的产品,联想到你的公司。

比如大家看到格力,就知道格力是做空调的,而且知道格力做空调是业界做得是最好的。相应的,如果我要买个空调,那我首先会考虑格力,因为它是空调第一个品牌,做空调做得最好。这便是产品定位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很好例子。

书中还提出,产品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需要第一个进入消费者心中,占据第一的位置。人们总是能记住第一名的名字,后面的难免遗忘。有一个现象,在玲琅满目的品牌中,大多数人只记得前两个品牌。这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是相符的。我们知道王老吉与加多宝,可口可乐与百事,滴的与快的,这些都是行业中的老大与老二,至于后面的,基本没有他们什么事了。

我认为这种想象是基于我们的心理与习惯。我们倾向于接近自己熟悉的事物,排斥陌生的事物。当一个品牌进入内心,得到我们的认可后,我们相当守旧,很难再去改变。此时如果有其它品牌入侵,我们先天性地会与之前的认识作比较,并且,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比之前更好,我们偏向于购买原有品牌这种保护性策略。

定位思想虽然重在讲营销、广告与品牌树立,但并不止于此。推广开来,定位其实是公司战略的问题。品牌、广告、产品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表面的东西,而公司管理与运营、政策规章、员工的价值观才是内在核心。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那些定位清晰,从管理层、到员工、到产品设计、到广告策划、品牌运营有统一的认识,扭在一条绳上的公司和产品,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这便是本书给我营销方面的启发。而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人士,万物都会联想到股票。结合近期的"漂亮50"行情,使我感触颇深。

关注股票的朋友们都知道,最近中小创小盘股跌跌不休,而"漂亮50"股票却屡创新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如此,当我们回头来看,这些股票都是上市以来一直上涨的大牛股。看看"漂亮50"的名单:老板电器、格力电器、海天味业、贵州茅台、青岛啤酒、伊利股份……看到这些名字你联想到了什么?我想一定会是"最好的老板油烟机、最好的格力空调、天天炒菜的海天酱油、好喝且贵的茅台酒、常喝的老青岛以及摆满超市的伊利牛奶".

这些不正是《定位》提出的占领人们心智的品牌和产品么?

稍加推理,我们就能得到产品"定位"做得好,与股票长期走牛的关系。当一个公司产品"定位"精准,首先进入人们的心智,能获得最大的购买量,其它品牌无可替代,处于垄断地位,能够获取超额利润。一旦占领人们的内心,很难被超越,能够在竞争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利润节节攀升,驱动股价长期走牛。

这些占领人们心智的品牌,我们常常称之为"行业龙头".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对此观点也有阐述。格雷厄姆认为,从投资的安全性来看,买股票应该限定在一类企业——即行业龙头;如果实在低估,可以扩大到二类企业-行业老二;而对于排在更后面公司,则不予考虑。这与《定位》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

前几天有位朋友问我,"漂亮50"涨这么高了,还追不追?我答:只要是行业龙头,决对第一品牌,估值只要不是太离谱,追又何妨?继续涨,则赚到;如果回调,最多时间拿长一点。从中长期来看,行业龙头还会涨,因为产品已经占领了人们的内心,很难改变;要超越第一,其实很难。

综合来看,《定位》确实是一本好书。做营销的读一读,可以找到营销的方法;炒股票的读一读,对选股逻辑也有启发。亦营销,亦投资,这便是我对本书的总结。

2017.06.01 于广州

定位读后感(二)

我们肯定能赢

四哥

共计1610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早已听说《定位》这本书的大名,但始终没有机会一睹其芳容。直到最近读完这本书,我才深深被大师的观念和论述所折服。

《定位》一书,远非"经典"、"好书"、"过瘾"这样的形容词所能形容,而更应该用"开创性"、"颠覆性"、"划时代性"这样的形容词形容。这绝非溢美之词,而是无数伟大的公司用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知与真理。

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两位大师如同两位冷静而又战绩卓越的将军给即将毕业的军校学生授课,将一例例失败的战争进行解析,将一场场成功的战役进行解密,循序渐进给学生讲解如何用"定位"这个新的理念、新的生产工具做到决胜总在开战前,实现"先胜而后求战".

如果要给两位大师授课的内容加个标题,我希望这堂课的标题是《我们肯定能赢》。当然,还有3个副标题,分别是"找到你的对手"、"明确你的策略"、"改变你的思维",而这也正是这本书要向世人传达的精髓。

1. 找到你的对手

都说商场如战争,若论两者的残酷程度,商业社会的激烈竞争程度一点也不弱于战场。但若论两者关于"对手"的理解,商场的理解则显著深刻于战场。

战场中,你的对手就是你的敌人,毫无争议;但在商场中呢,你的对手到底是谁?难道就只是你的竞争者们吗?

显然不是。以传统营销学的观点来看,你的对手就是你的竞争者们,你必须跟你的竞争者们大打质量战、价格战,唯有如此,你才能杀出一条血路,以极为激烈的惨胜赢得部分消费者的些许不可靠、不牢固、不稳定的芳心。

然而,《定位》则告诉我们,你的对手根本不是你的竞争者们,而是潜在消费者的心智,唯有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抢占消费者的心智高地,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赢得漂亮、赢得干脆、赢得兵不血刃!

因为在这个"选择的暴力"社会中,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已成为常态,而消费者的心智则极为有限,最多只能为每个品类留下七个品牌空间。

当无限膨胀的选择遇上极为有限的心智,无需赘言,决定权永远在于消费者有限的心智。

可以说,找到你的对手是商场取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唯有使出浑身解数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才能真正找到你的对手是谁,才能真正打赢与竞争者们的无数硬仗。

2. 明确你的策略

当找到你的对手后,你的方向和目标随即清晰,那就是如何想法设法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定位》告诉我们商场中取得胜利有三条行之有效的策略。

第一条策略成为第一。这是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捷径,也是最有效、最简单的策略,成为第一意味着你就是市场的领头羊、领先者、标杆者,自然在消费者心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心智。

第二条策略是寻找空位。当你的产品无法做到同领域内的第一时,你必须以一个跟随者的身份采取寻找空位的策略,其核心是找到领先者的薄弱环节,然后出奇制胜,提出崭新、独到的理念,然后一举攻入消费者的心智,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条策略是重新定位竞争对手。当你连空位都找不到时,你必须推翻之前竞争对手已经创建的心智,建立一套新的心智理念。苹果以"这仅仅是个开始"重新定位了手机行业,五谷道场以"非油炸"重新定位了方便面行业……

应该说,这三条策略是基于产品的不同市场地位来决定的,唯有明确自身所处市场地位,才能明确商战应该采取的竞争策略。

3. 改变你的思维

商场如战场,商场更如人生。"定位"的理念不单单改变了营销行业,更成为一种高价值的思维模式,对公司、产品、组织、宗教、国家宣传及个人成长、职业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掌握"定位"这样强有力的生产工具,就真正理解了品牌的影响力,也真正理解了如何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品牌护城河,让对手望而兴叹。

尤其在这个全民打造个人"Ip"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拼命储存自己的影响力,当学会用"定位"这个武器思考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如何做到不可替代,那就真正懂了定位的内涵!

两位大师的这堂课结束了,学生们似乎懂了什么,心智、品牌、影响力、与众不同等字眼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

将来的他们,无论身处真正的战场,还是商场、名利场、职业场,都会牢牢记住两位大师毕业前的这堂课,更不会忘记这堂课的标题——我们肯定能赢!

定位读后感(三)

初读《定位》,唠唠"三何"

糖涩尔

最近终于把看《定位》一书提上了日程,之前也不止一次的听人安利过此书,再加上其被称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想必应该不会是浪得虚名吧。

虽说"定位"理论自1972年提出,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其很多理念都其实都已经在各个行业领域所实践,但系统学习的一大好处就是在于可以将过往的一个个点连接成线。

1.何为"定位"

那么什么又是"定位"呢?其最新的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这句话可以提炼出三个要素:

1.定位从产品开始,所谓产品可以是商品、服务、企业、机构甚至个人;

2.但定位并不围绕产品进行,不涉及产品改变;

3,.定位围绕的是顾客的心智,通过对既有产品的包装,使其在顾客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互联网人,尤其是产品和运营,初次接触定位理念或许会有所不习惯设置质疑。因为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贯彻始终的一直是"用户至上,挖掘满足用户需求。""定位"则不然,它认为仅靠"满足需求"是无法赢得顾客的,进入顾客心智的定位知道才是赢得选择的有效方法。

笔者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内心确实也有一丝的不敢苟同。但转念一想,发现确实如此。最典型的的例子莫过于支付宝和微信的社交之争。如果从需求层面来看,支付宝的聊天功能并不逊色于微信,甚至也一度推出过"圈子平台",但却一直不能被市场所认可。其最根本的原因无非就是定位,支付宝在用户心中的一直是"以支付功能为主的类金融工具",人们根本难以将他和社交联系起来,又如何能在用户的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可能有读者会问,那为什么微信这么一个社交软件能在支付领域占据头部位置呢?其实也是定位。微信支付刚推出的时候,一直不温不火,与支付宝简直是云泥之别。但因其通过春节红包异军突起,在用户心智中建立了"发(抢)红包神器"的定位,从而盘活了其社交网络的资金流转,有了用户资金沉淀引导其再触达支付环节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2.为何"定位"

从定位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成功"定位"的一个关键在于"与众不同".而对于"与众不同"的定义,其实不同的时代是有所差别的。

而当下信息的过度传播和人们心智的过度简化这两者的共同作用,是"定位"愈发显得重要,"与众不同"愈发显得困难。

2.1 信息过度传播

这点我想大家都已经深有感触。信息大爆炸,让我们每天每数以亿计的信息所包围。无论是各类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娱乐平台还是线下的各式广告,各种信息以千奇百怪的方式千方百计地试图侵占我们的心智。而一个产品要想从这浩如烟海的信息大军中脱颖而出,进入人们的心智之中。其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便是要有选择性,聚焦于某一点集中火力进行突破。一言以蔽之,就是找准"定位".

2.2 信息的过度简化

从人的心理角度来看,我们的心智其实自带防御机制,会潜意识的去屏蔽、排斥大部分信息,而偏向于接受那些和我们过往的知识经验相吻合的信息。

这恰恰就是在这传播过度的环境下,人的唯一防卫力量——过度简化的心智。

而与此同时,大部分人可以忍受别人给他灌输一些自己一无所知的事情,却不能接受有人试图去改变他们的固有想法。所以说:定位不是去试图改变人的心智,而是去找到人心智的薄弱点加以突破。

这突破的手段,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将信息尽可能的简化。就好像用一把刀将"信息之矛"削尖削利,这样才能切入人的心智。

3.如何"定位"

因为此书笔者也并未完全看完。故此节仅是笔者对目前所看部分的一些思考。

笔者一直说运营"有的放矢"很重要。那么关于"如何定位"自然也是基于"为何定位"的破局了。

首先,此书给出的"定位"的基本方法如下:

"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其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关联认知",便是基于人们更愿意去接受与自身知识经验相吻合的信息这一客观因素。

这个在"定位"中典型的一个方法就是"非可乐"定位法。这是一种通过把产品和已经占据潜在客户心智的东西联系到一起的方法。

书中举了七喜的例子。当时在人们的认知中,第一是可口可乐,第二是百事可乐。七喜把自己定义成"非可乐"饮料,既借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又将其和两大可乐巨头区分开来,通过差异化定位,避免和其产生直接竞争,销量急剧增长。

除了通过关联客户原有认知进入心智之外,另一个"定位"成功所面临的的难题就是"信息爆炸"了。

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每个人能记住的信息是有限的。而我们往往容易记住一个领域中前三名的产品,最多7位(这已经算是对这个领域相当了解了。)比如说,我们自己回忆一下,现在电商平台这么多,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能说的上来的综合电商也就天猫、淘宝、京东了吧。

而要想从万千信息中吸引客户,另一个方向便是进入潜在客户认知的前三,甚至是第一了。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就像我们只会好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却从不关心第二个。

但大的市场,基本上已经被各方大佬所瓜分。而这也恰恰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选择垂直领域创业的主要原因了。进入垂直领域的好处很多,但有助于"定位"的笔者觉得主要是俩:

1)垂直领域竞争少,如果你是第一个进入的,那么更有希望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留下"行业第一"的印象;

2)大领域的领导者,不见得在垂直领域依旧是领导者。这是我们摆脱他们掣肘的机会。就像阿里的淘宝在C2C电商的地位无人能撼动,但到了B2C垂直领域,天猫不就逊色于京东了吗?

书未读完,暂且聊到这里吧。笔者之前总是觉得看完一本书,再写感悟比较合适。但现在想起当初运营公众号的初衷:不就是聊聊读书,谈谈感悟吗?那又何必执拗于看完再写呢?以后或许会有感即书,到时一本书写了三四篇读后感,诸位莫怪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


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繁忙而琐碎,尤其在市里中学当班主任,更是累上加累,对班主任的幸福向往。首先,她们的工作时间太长了,真的是“两头不见太阳”。早晨到校时太阳还没有出来,下午太阳下山了,她们还没有回家。其次是他们的身体状况。每次放假后第一天上班,他们都面色红润,神清气爽;可是用不了两周,个个都被学生折磨的面色蜡黄。一年到头,很少能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笑模样。很多女班主任的脸上由于长期焦虑、生气、操心费神而布满黄褐斑。还有现在的家长也是很难缠,动不动就打12345热线反映情况,弄得老师、学校都很被动·······凡此种种,都让我对班主任这个职位望而生畏。他们除了评优树先的时候能有几个人得奖让人觉得有点成就感以外,真的让人觉得毫无幸福感可言。可是当我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反而有了一种强烈的想当班主任的冲动。它让我觉得班主任的工作其实是一个施展个人才能,实践自己教育理想的舞台,如果方法得当,它不仅不会带来痛苦,反而能带给我们一种幸福感与成就感,会成为教育事业快乐的源泉。如果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没有当班主任的经历,就不能算是成功,甚至这种经历的缺失会是一种终身的遗憾。于是读完书的这些日子里,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我当班主任时培养学生的各种举措。

我会在教室里建一个读书角,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放上他们喜欢的书籍。而不是像有的班级里一样都统一把书“密封”在讲台旁的书柜里,一个学期都没人借阅。当然,这相比于农村中学来说,有书柜也算是一大进步了。学生只有拥有自己的图书馆,班级里有藏书,才能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

每天早晚会有10分钟的读书时间。十分钟不长,但是如果能够每天坚持,坚持三年,我想这早晚的阅读量也会是惊人的。每个学生在一个学期里都会有3到4次机会在早晨读之前或放学前给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阅读故事。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与自我表现力、朗读能力,更重要的是会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找故事的准备过程本身,也是一种阅读量很大的活动。

真正的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怀,关注个体差异。就如班里有一个学生A,因常年学习习惯不好、挨班主任批评渐成习惯,养成了对谁的话都“油盐不进”的状态,对每位老师的“软硬兼施”都有足够的免疫力,现在已经发展到上课就睡觉,连课本都不带了。有一段时间,面对自暴自弃的他,我也是无计可施,采取了大多数教师的态度,对其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不安中。之后我就开始反思自己作为教育者的错误行为,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我看他听不进去课,就给他找了与历史课有关的课外书。我没有强迫他学习、听课,二是告诉他自己对他的关心,并不希望他在人生最宝贵的年龄阶段一无所获,我希望他能够为自己的未来添砖加瓦,渴望他成才,让他真正的感受到自己对他的关爱。有的时候,金玉良言说多了就变成了陈词滥调,所以我就说这么多不再继续了。既然不愿意听课,那就多鼓励他看看课外书。我相信只要他看书,看的书越多,对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背景了解的越多,他就会对历史越感兴趣,上课也就越有利于引起他的兴趣,有利于他记住该记住的知识点。而这也可以提高他的自信与自尊。遗憾的是,我只是他的历史老师。如果我是他的班主任,我就可以对他各科进行规划,帮他重拾学习的信心与勇气,进而由学困生转化为优秀生。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与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情怀。现在的学生太缺乏劳动了,他们除了睡觉就是上学,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特长班。他们完全没有时间与机会参与劳动,家长也缺乏这种意识并认为这是浪费他们的学习时间。其实适度的劳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毅力与情怀。老祖宗那句“劳逸结合”是很有道理的,磨刀真的不误砍柴功!如果学生们都经历了良好的劳动磨炼,就一定不会出现那节课上“不愿意成为周恩来那样的人”的事情。学生们认为像他那样工作会被早早的累死。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他们整天坐在钢筋混泥土铸就的小房子里痛苦的学习,缺乏热爱祖国、敬仰伟人的情怀。我想我如果是班主任,就一定会利用家委会去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还会用苏所采取的友谊日等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这个世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样的活动可以说是意义深远。

当然,除了班主任能做的,作为普通教师要提高的也还有很多。比如丰富并锤炼自己的语言,用火热的语言赞美祖国的英雄儿女,波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在讲到英雄人物的时候,除了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外,还可以买《杨靖宇》等书籍放到教室里,这样就可以广为传阅,并激发学生去买书、读书,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并让他们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明星和指路明灯。苏氏的“思想室”真的很不错。虽然我们学校没有,但教师买书并穿越也将起到一定的弥补这种缺憾的作用。

除了给教师的启迪,这本书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以及为了幼儿能够顺利入学所作的准备等方面也使我受益匪浅。由于时间关系,明天再写吧!

《给自己颁奖》读后感500字


寒假里我多了《最受小学生喜爱的100篇励志故事》这本书,其中有一篇叫《给自己颁奖》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2008年奥运会10米气枪项目的金牌获得者庞伟,从小就热爱打气枪,进入射击队后,他更加勤奋,不畏艰难。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技术,认为冠军一定是他的,从容不迫得参加比赛,果然登上了颁奖礼台。

是啊,许许多多的名人都会为自己加油自己颁奖,并朝着目标不断地去努力,从而走向了成功之路。世界名将卡罗伊。陶卡奇,他有一身高超的射艺,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夺得奥运会冠军的选手,但命运女神并没有眷顾他,在他即将成为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使他断掉了右手,大拿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而是用自己的左手去射击,并坚信自己用左右也能登上奥运舞台。实现自己的梦想。经过他刻苦的练习以及他的天赋,他终于能用左手熟练得设射击了,并且技术一点儿也不比以前逊色,当他比赛事,他很有信心,没有因为自己的左手而感到焦虑,最终夺得了金牌。后来他又屡次参加比赛,又屡次获得冠军,成为了第一个蝉联奥运会速射比赛的运动员,用自己的左手实现了右手的梦想,这需要多大的努力和勇气呀!

想想这些名人再想想我,我真的感觉自愧不如。我小时候学习不认真,不努力,每次还没有考试前,总是想自己考得不好,考下来的结果也可想而知了,但经过爸爸妈妈的一番教育之后,我对自己不那么紧张了 而且学习不再补认真,而是很努力,每次考试,我都轻装上阵,都能考出好成绩。

的确,在人生之中,我们不要指望别人给我们颁多少次奖,应该自己给自己颁奖,因为只有相信自己,我们才能轻装上阵,取得成功!

《定位》读后感精选


阅读让我们无论身处何处,心灵总有归处。每个人对作品这本书都有各自的见解,读后感的中我们可以适当结合具体内容发表自身看法和意见。那么如何写出一个精彩的读后感开头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编辑帮大家整理的《定位》读后感,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定位》读后感【篇1】

内容简介:社会的职业资源是有限的,人的精力、能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在一个人口大国里,各行各业都有很多的从业者和竞争者。大学毕业生如何才能择到业,择好业?科学地进行职业定位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职业定位决定你的人生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职业定位是普遍困扰择业者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大学毕业生。社会的职业资源是有限的,人的精力、能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在一个人口大国里,各行各业都有很多的从业者和竞争者。大学毕业生如何才能择到业,择好业?科学地进行职业定位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职业定位首先在于定心,定心就必须专注。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也是有着多种选择机会的社会,择业者应该而且可以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自己与职业的匹配,抛下职业锚,确定职业领域,进而努力在职场竞争中胜出。教育打开眼界,职业改变人生。主动接受职业生涯教育,研习职业定位的理论,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求自我在职业社会中的位置。

职业定位决定你的人生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职业定位是普遍困扰择业者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大学毕业生。教育打开眼界,职业改变人生。职业定位首先在于定心,定心就必须专注。兴权以职业定位为题,写了这样一本颇具探索陸的书,徊信能给择业者以更多的思考和帮助。这是一本生动全面的职业规划指导书。它不是单纯地给出一些求职的技巧和策略,而是从各种角度来引导读者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先确定职业理想,进行职业定位。我希望广大的年轻人和家长们能够尽早接触这样的书,尽旱具备职业规划的意识。

《定位》读后感【篇2】

定位这本书其实有一点点《品牌》的反面教材,其实也挺有道理的,品牌延伸的陷阱,并不是任何一个品牌,只要延伸就能够获利的,而是要看怎么延伸,延伸好还是保持品牌单一性比较好。虽然西方的书多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例子也都是西方的,读起来不是很过瘾,但是起码前几章还是有干货的。

很多经理人认为,胜负见于市场,其实并非如此,胜负在于潜在顾客的心智,这是定位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

今天我们发现,开创并主导一个品类,另你的品牌成为潜在顾客心智中某一品类的代表,是赢得心战的关键。

保持品牌的狭窄的聚焦

营销的竞争是异常关于心智的竞争,营销竞争的终极战场不是工厂,不是市场,而是心智。心智决定市场,也决定营销的成败。

定位的基本方法,并非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调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重现链接已经存在的联系。

顾客心智为了防御海量的信息传播,会筛选和排斥大部分信息,心智只接受与之前的知识和经验相一致的信息。

不要试图改变心智,成为定位理论的原则之一

一旦顾客心智中拥有了一个词,你就得利用它,否则就会失去它。

事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人们心智中已有的认知。定位的思维的精髓在于,把认知当做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知识,已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你想要的“定位”。

每一种媒体的出现非但不会取代原有的媒体,反而会改变和改造原有的媒体。

定位是一套系统的寻找心智空位的方法。

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如果你不能再某个品类中争取第一,那么就开创一个你可以成为第一的品类。

领导地位是最好的差异化,是品牌成功的保障。

高价策略成功的秘诀在于:首先你必须是第一个建立高价定位的品牌,其次,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品牌故事,最后,选择一个顾客能够接受的高价品类,否则高价只会把顾客吓走。

高价必须以真正的差异化做支撑,差异化能够合理解释为什么值得人们花更多的钱。

时至今日,各公司还是致力于制造产品而不是主打品牌,产品制造在工厂,而品牌打造则是在心智中。取个好名字至关重要。

心智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消除负面的影响的更好的策略是换一个名字。

如果你是第一个进入心智的,取任何名字都可以,如果你不是第一个,又没有挑到一个合适的名字,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定位》读后感【篇3】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这篇文章讲述了3个小故事,涵盖了一个真理。第一个故事中乞丐因为商人一句“你我都是商人”最终成为了商人。第二个故事中一个年轻人受老僧人寓言的指点,用茶壶与杯子的典故寓言,年轻人放低了自己的身份,从而得到了最终的成功。第三个故事中,一位年轻人原先超级自信,但自信过头,就成了狂妄自大,后来沦为乞丐。再一次得到父亲的鼓励与指引,最后走向了成功。

三个小故事,你们看到了生命呢?我是看到了,这三个故事讲述同一个道理,我们在定位自己的时候一定要切合实际,作为我们,不应该好高骛远,狂妄自大,自信是好事,但切记千万不要自信过了头。聪明的人总是对自己知之甚深,总会思考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并准确的对自己进行定位。我们平时就要学会定位自己,根据自身情况设立标准,本着自己的原则做好每一件事。

《定位》读后感【篇4】

今天去图书馆看了一天的《定位》,由里斯和特劳特编写的。(之前还看了阿尔里斯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真是大为感触:原来是公关一直在扮演着塑造品牌这个角色,而广告只是在维护塑造好了的品牌,保持它的力量,使这个品牌充满活力,不衰败,所以公关就被提到最前线,而广告是后于公关,被退到第二的地位,起着保护和维持作用,这两者不能倒换顺序,也不能缺少某一个,一个品牌或是公司以及个人,只有将公关和广告很好的运用,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看书一向很慢的我,今天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大师不愧是大师,当时他们写这本书得出这样的观念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都骂他们是胡说八道,说他们的观点不正确,就包括营销大师大卫奥格威都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是能经受的住时间考验,这样的理论才是时代所趋的。

直到20xx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不是劳斯。瑞夫斯的USP、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构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不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

(1)一个企业只有在它这个行业成为第一,树立行业第一的服务或是第一的位置,并且真正做到了第一(所谓第一是先于竞争对手提出),你才能牢固的树立你第一品牌的形象,你才能不被竞争对手打败,所以时机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公司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在之前一定要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位置,以及竞争对手的动向,你才有针对性。

(2)但是现实中很多产品并不是在行业中排名第一第二,有的甚至是第二百名,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惧怕,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为自己的品牌取一个好的名字,因为名字中间就隐含了你的定位,最为重要的是定位信息一定要简单,在现代社会信息纷繁的年代,你只有极为简单又富有创意的信息才不会被信息的海洋给淹没,才能让受众记住你;还有你的产品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目标受众,而不是人人都兼顾,否则你的目标群体会丧失。

(3)很多企业都喜欢用产品延伸线来给产品定位,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员都觉得采用产品延伸来定位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扩大影响,没错,这是广告公司的想法,因为广告公司是喜欢做同一个品牌的案子,如果他们做一个新的品牌则会遇到更大的压力和竞争力,而且广告预算也更大,所以这又回到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来了。要是将一个新的品牌交给公关公司并且运用公关的手段也就是第三媒体,并且采用舆论传播为导向,那么不用花费多少预算就可以在公众心中建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到这个品牌成熟之后再交给广告公司来维护企业的形象。

(4)有的公司受不了延伸产品利益的诱惑,而延伸出一些新的产品,从短期来看,确实能给公司盈利,并且能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是致命性的伤害,当你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一点点的市场份额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丧失了你在某一个领域领先的优势,把这种优势拱手让给了你的竞争对手,并且你的延伸产品的市场份额也是永远竞争不过对手的优势品牌的,这样你的品牌就会慢慢的从市场中退出,最后消失。

《定位》读后感【篇5】

本月我安排阅读了《定位》,作者为美国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孙子云:先胜而后求战。商场如战场,而这就是战略的角色,事实上,无论承认与否,今天很多商业界的领先者都忽视战略,而重视战术。对企业而言,这是极其危险的错误。你要在开战之前认真思考和确认战略,才能赢得战役的胜利。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制造廉价产品已使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环境问题,收入不平等以及对创新的需求都意味着重要的的不是制造更廉价大的产品,而是更好的进行产品营销。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赚更多的钱,才能在员工收入、环境保护和其他方面进行更大的投入,“品牌定位”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战略。

书中讲了大量关于定位的精典案例。定位是一种观念,它改变了广告的本质。定位从产品开始,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但是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潜在顾客的心智进行的,也就是说,将产品定位于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务,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如何做到成为进入心智的捷径,那就是要做到:成为第一,一般人只对第一的印象非常深刻,所有成为第一,才是进入到心智的捷径,屈居第二和默默无闻没有区别。历史表明,第一个进入人们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个品牌的2倍,第三个品牌的4倍。而且这个比例不会轻易改变。举个例子,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激烈营销战,百事可乐的营销活动连年或得成功,但在可乐业大比拼中领先的又是谁呢?当然是可口可乐啦。可口可乐每销售六瓶饮料,百事可乐最多只能销售四瓶。事实就是从此,在任何品类中,第一品牌的销售总是大大超过排名第二的品牌。营销中要做的就是保持领先的战略,不断重复,抓住每一个机会进行营销,迅速回应对手的营销策略。

如何定位一个项目?这也许并不容易,定位需要逆向思维,定位需要从潜在客户开始,而不是你自己开始。不要问自己是什么,要问自己在潜在顾客心智中是什么?在我们这个过渡传播的社会,改变心智是项异常艰难的工作,相比之下,运用已有认知就简单多了。在确认潜在客户心智的状态时,要从市场中得到“我们的定位是什么”的答案,而不是从营销那里得到。一个企业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这就决定了这个企业或产品用什么方式去生存和发展。这个时候我们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处境,更要从竞争对手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处境。定位需要积累,定位需要创意,定位需要坚持。

分享几个定位成功的案例:

1、王老吉:王老吉凉茶曾在年销售额1个亿左右进行徘徊。xx年借助“怕上火”的定位概念由广东成功走向全国,xx年销售额达到120亿元,成功超越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售额。

2、真功夫:新定位缔造中式快餐领导者。以蒸饭起家的中式快餐品牌真功夫在进入北京、上海等地之后逐渐陷入发展瓶颈,问题店增加。在定位理论的帮助下,真功夫理清了自身最佳战略机会,聚焦于米饭快餐,成立米饭大学,打造排骨饭为代表品项,并以“快速”为定位指导内部运营及店面选址。真功夫重新获得竞争力,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进一步巩固了中式快餐领导者的地位。

所以对于企业和产品来说,定位一定要准确,准确的定位会迅速提升市场份额,快速促进市场发展。定位理论能帮助企业跳出企业看企业,透过现场看本质,从竞争导向,战略定位,顾客心智等方面来审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定位是战略的核心,是品牌的本质,是占有心智资源,是企业成本的源泉。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基石,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保证,品牌定位是企业发展中必须坚持的一项管理。

如果定位战略能用来推销产品,那为什么不能用来推销你自己呢?你是什么?人和产品都有相同的问题,想让所有人都满意。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在生活中的定位是什么?你能用一个概念来概况你自己的定位吗?要是能的话,你能通过自己的职业来确定这个定位并加以利用吗?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的信心为自己确立一个概念。他们犹豫不决,指望别人来给自己下定义。

企业和人都能进行定位,其实任何一项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出台也需要定位,出台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执行到位,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预判,如何解决。其实这些都是定位。定位这一课题,值得深思。

《定位》读后感【篇6】

在当今社会中工作、学习、生活中我想都会遇到该怎么样,要求如何,应该怎么做;其实这都是在“定位“。尤其是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个人的、产品的、营销策略的定位,通读这本书给让我更深的了解到定位重要性。以及该如何去定位。人不可以“妄自菲薄”,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把自己的目标定位高点。

在xx年刚接手一家肿瘤医院,这个医院非常大,专家的学术地位都很高,并且很难接触。当时只有一个特尔立在医院,其实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推广,也没有定位,只是知道升白,和G联合升白效果更好。我想首先在潜意识里已经做了联合升白的定位,在推广中就更加难推。在持续的学习中,了解中,以及市场部,还有中肿的黄慧强对GM的了解,我想我该重新的开始定位GM。因为对GM了解的更深,所以知道可推的学术观点也很多;那又要面临着先从哪里开始推广,重新定位,最后在市场部的建议下,开始在口腔溃疡方面推广。经过时间的证明口腔溃疡大家已经接受,后续又做产品的进一步的定位。在后续的推广中,全国的市场都在做特尔立的学术推广,包括淋巴瘤免疫治疗、血液科预防真菌感染、以及到目前的局部放疗+GM的远位效应等。

其实我想也是公司一直把GM的学术地位定位的很高,所以这些年来一直在坚持推广GM。随着我们GM学术的更加深入,在以后医生的潜意识里会有:提到特宝生物就会想到GM,提到GM就会想到特宝生物。这就是定位的重要性。

定位不仅仅在我们的产品中很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重要,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定位。在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定位好我们的未来,我想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会更有信心和干劲。人不能忽略自己的能力,要把自己目标定位的高点;我想总会有实现自己目标的一天。

《定位》读后感【篇7】

作为__年出版的书《定位》,书中的内容许多内容在20__年的今天也都不过时。书中给出的案例,各个位置的定位方法,都能给小品牌,甚至网络推广带来一些灵感。其中剖析了“满足客户需求”却无法赢得用户的原因部分颇为精彩。

书中有部分提到关于品牌升级和定位的问题,非常深刻,发人深思。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心里想到了两个品牌,比亚迪和小米。比亚迪最近几年不断的开出王朝系列新能源汽车,高薪聘请奔驰前总设计师,汽车内饰,电池技术,汽车外形等诸多环节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xx年推出的比亚迪汉和最新的刀片电池技术,都证明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力。但是,人们却仍然将比亚迪汽车看做是低价汽车的代表,尽管比亚迪汉,比亚迪唐的售价和配置早已处在中端,中高端领域。究其原因,始终是比亚迪这个品牌已经被定位为低价车,出租车,公交车,不好听一点儿就是Low.这里暂且不讨论人性啊,虚荣啊这些东西。重要的是人们听到比亚迪汽车,就明显不如蔚来,特斯拉等新能源品牌。根据《定位》书中提到的关于新产品,新定位,新品牌,如何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到用户的心智中,是有详细的方法的。

关于比亚迪这个案例,如果一开始就“汉”,“秦”,“唐”这样的王朝直接注册为新品牌,各自代表着不同的产品线,宣传新品完全以新品牌,新公司的形式去推广,只有这样才能褪去用户心中的那一道坎。当然,这样的方式会让市场部在运营和广告方面付出更多的心血和资金投入。这是一种抉择。另外这个路子其实也不是什么新路子,丰田早就用这个方法,在“越野”,“耐用”,“维修便宜”等多个定位中占据的用户的心智。提起“路虎”,是不是脑海中就是高大威猛汽车的代表。提起“耐用的汽车”,是不是就是丰田。另外丰田为了往高端汽车领域冲击,也同样开出了新品牌“雷克萨斯”。为的就是避免用户不自觉的把丰田这个品牌的属性附加给“雷克萨斯”,普通用户甚至都不知道雷克萨斯是丰田的子品牌,这就已经说明了丰田策略的成功。

另外,作者把品牌定位比作一个天平秤,假如品牌方希望一个品牌能够占据两个大品类的头部位置,就会导致两个品类都做不到第一。值得深思,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只适用于消费品,不适用于大集团的定位。举个例子,提到雷蛇这个品牌,能想到什么?电竞装备,鼠标,键盘,电竞座椅等。反过来,提到电竞装备,你第一个想到什么品牌?是雷蛇。假如有一天,雷蛇这个品牌准备去做一个新的品类,卫生用品,并且冲到了这个品类的前三名,那么雷蛇这个品牌,还代表着电竞装备吗?如果不代表,那么雷蛇电竞产品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失客户。这也是我们做独立站品牌时,垂直和精准的原因,不过我们都没有作者特劳特这样的总结能力。

还有小米的高端梦,这条路走的是真好。因为我是米粉,所以比较关注小米的产品线。现在回顾小米的历程,其实小米在创立的前三年就已经规划好了未来的品牌路线。随着红米品牌的推出,小米的高端梦就彻底坐实了。红米继续着超高性价比的路线,防止丢失最初的那批追求超高性价比的米粉。同时,小米也在不断的提高旗舰机型的价格,开始冲击高端市场。从米8的2699到米11的4299,这品牌升级走的那叫一个稳当。小米的整个发展路线,其实非常符合作者特劳特的定位理念,想要冲击新的市场就要使用新的品牌。而小米实际上用的另外一种方法使得“小米”这个品牌成为了新一代的高端手机品牌,“红米”则接替了曾经的小米的接力棒。

喜欢《《如何给自己定位》的读后感2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