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关于1942的读后感1000字

关于1942的读后感1000字

《温故1942》读后感600字。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温故1942》读后感600字,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一本报告文学体裁的作品。在改编成电影之前很少有人提及。在改编成电影之后也只是稍微地让人知道:1942年,河南饿死了300万。在历史之中这300万是那么地微不足道,即使是在当时这300万的饥饿也不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事情。只有电影把它重现的时候我们才可窥见灾难的惨痛。但是更多的是冷漠。

灾民是冷漠的,在作者访问那些幸存下来的老人的时候他们对于这场饥荒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有的只是自己家里死了几个人的只言片语。观众也是冷漠的,在电影院中居然有人笑出了声,黑色幽默在他们眼里不过是冷笑话。

我无意于指责任何人,因为我根本无权指责。我没有经历过灾难,也无法猜测那些观众内心的想法。或许再大的灾难除以庞大的家庭基数就会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在历史的风尘之中难辨其踪。而后人的电影与文字不过是把这些灰尘包裹起来的只言片语。我们所看见的灾难远不是灾难本身。灾难只属于那些死去的人,只有他们知道灾难的痛,但是他们死了。他们的触觉与挣扎都消失不见。只有活着的人需要继续面对着残酷的世界。我们没有时间怜悯也没有心情去怜悯,因为我们自身就像河中的泥菩萨一样,我们的内心已经模糊不清。

所谓的多难兴邦只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每个人都会很快忘记灾难。一切依旧照常运行。记忆随着大脑细胞的更新也会慢慢流逝。人总是像蝼蚁一样生生不息。我们从不会考虑自己为何生存,于是灾难也就没有回顾的必要。如果有一天人类灭绝。另一个文明的科学家捡起我们的化石,就像我们捡起恐龙的化石,他只会淡淡地说:喏,他们在6500万年前因为某种原因灭绝了。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致敬《1942》


致敬1942

虽然我只有13岁,但是也好歹看过一些大片。什么《阿凡达》《大魔术师》《马达加斯加3》《1942》《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新少林寺》《疯狂的赛车》以前,我最追捧的就是喜剧搞笑片。我认为能让人笑得合不拢嘴的电影就是好电影,值得看的电影。可现在看来,它真的没多大的意义,没多大的价值,最多花钱笑上一笑而已。

当我观看完影片《1942》时,却狠狠地在心里扇了自己两个巴掌:这真是太肤浅了,搞笑片对于我个人来说绝对没有任何价值,我敢说《1942》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教育意义是那些庸俗的搞笑片永远无法比拟的。

这是一篇对我自己来说不得不写的文章,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它的意义,我想冯小刚导演说的很对,《1942》比其他任何带有商业元素的影片更让人有感触有震感。我希望以后能看到的这样的影片,而不是只是一笑而过,没留下任何感想,思考价值所以,我在这里呼吁,让大家坐进电影院里好好看一看《1942》,享受它带给我们的心酸,跟着剧情的推进一起感受历史的进程。

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必须面对的真相

1942,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被遗忘或从不了解的年代,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一段意义非凡的过去。

那天,我有幸在电影院里全面的了解了有关于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

老东家是河南的一个富有的地主。那年正巧碰上了饥荒,日本人也正在一步步的蚕食我国国土。所以,那天,后山的土匪们包围了老东家的大门,举着火把向老东家索要吃的。在土匪头子与老东家当家的对话中土匪头子的身份浮出了水面,原来,土匪头子的母亲原在老东家打杂,后来因当地闹饥荒所以被解雇了。我看到这里,再也吃不下手中刚买的汉堡,心中只是感慨饥饿磨灭了人最初的尊严,它能迫使人们将自己善良的本性踩在脚底。土匪头子原也是一介良民,却因为饥饿让他拿着铁锹,锄头等农耕器具去勒索老东家的,干了杀人抢劫这种没有人性的事。因为后来老东家喊官兵的事暴露了,所以土匪头子拿起手中的碗砸在了老东家的头上,老东家的腿一软,用手捂着头跌坐在地上。这时,乡亲们与土匪们厮杀开来,老东家的儿子也因此而丧命。家里被洗劫一空,人们死的死,伤的伤,残的残。四处都是尸体,血就像从天而降落地化为水的血花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延绵不绝,震动了天。

老东家的侥幸活了下来,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媳妇,女儿一起踏上了逃亡之路。

她的媳妇身怀六甲,女儿则是极不情愿的与父亲一起去逃亡,她骄纵地认为那是穷人该干的事,最后老东家的连哄带骗让他女儿答应了,但她还是偏着头,怀里抱着只猫。

老东家的与自己的长工瞎鹿一家结伴逃亡,让栓住帮忙驾车(马车,简陋)。路上,夜幕降临人人都蜷缩着睡了。却有两人陌生人鬼鬼祟祟的走向瞎鹿家的帐篷(简陋,用布搭的)他们小心翼翼地从帐篷里抱出一个不到6岁的小女孩,这时,瞎鹿又踮着脚朝他们走来。原来他是要卖孩子!这时,瞎鹿的妻子花枝醒了,她大惊失色地大喊大叫地从陌生男子手里夺回女儿,并对瞎鹿辱骂殴打着。终于,瞎鹿吼道没钱怎么给咱妈买药!我能眼睁睁的看着咱妈病死!你还有没有良心!老人听后,年迈的脸上的五官都挤在了一起,挥舞着双臂哭着说要是是我让你卖女儿,我现在就能上吊!!看着老母亲泪迹斑斑苍老的脸,他堆积了无数烦闷的宇宙终于爆发了上吊!!现在有房梁吗!看似一句幽默的话,却让我听得心酸。是啊,他们现在无家可归,正在挣扎着逃荒啊。老东家的知道这是他演给自己看的戏,于是就挖了一碗的小米准备给瞎鹿一家,众人看到老东家满袋的小米都议论纷纷看,他家还有小米呢。老东家的看了看那些饥肠辘辘的穷人咱们有善心也养不起这么多的穷人啊。嘀咕着,悄悄地用手拨回去一半的小米。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却没带来好运气。云层上空盘旋着多架战斗机,他们轮番向挤满难民的路上投掷炸弹。只是看见它所到之处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不知名物体的碎片漫天飞扬。有的人被神保佑下来了,但有的人却在转瞬间被炸成了血花只看见他一下子爆裂开来,血随着肢体的分解而不断地涌出,有的人则忍受着巨痛他被炸没了胳膊或者大腿。霎时,到处鲜血淋漓,尸横遍野,很少有人能幸免于难,存活下来。从天而降,纷纷扬扬的散落着碎片,地上的尘土翻涌而来。到底有多少人失去了双亲?到底有多少人失去了生命?到底有多少人绝望痛苦?我只知道他们有多痛苦,他们的生命就如蝼蚁一般渺小,是吗?

待轰炸一过,风中携着漫天哭声飘荡着。瞎鹿的母亲死了。老东家的看了眼四周哀怨地说早知道就给你一升小米了,老母亲咽气了?把她好好埋了吧。栓柱刚从地上爬起来就喊着老东家女儿的名字找她,终于,女孩听闻赶忙站了起来,找起了自己的猫。

有个国外着名的白修德想要了解河南的饥荒有多严重,于是他只身一人来到了这个地狱般的县城。

路上他清晰地眼镜片反射出路边凄惨的一幕幕:尸体,鲜血,碎片,荒凉,面黄肌瘦的难民让他不敢相信的皱起眉头。因为他在外交会里所见所听的与他所真正看到的完全是两种概念:1价值不菲的红酒,红地毯,餐宴,每人身上的礼服2河南闹饥荒,比较严重。3人民没有吃的,去逃难,被日本兵轰炸,毫无还手之力,没有住的最后他呆滞的看着最触动他心灵的一幕:成群的野狗巡走在躺在枯草地上已经死去人的尸体上,撕咬着,吞咽着。他哽咽了。

老东家的媳妇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但却不幸感染了当时盛行的风寒。并不是什么难治的病,就是吃点东西暖和点就好了。但经过那次劫难,老东家的仅有的几代米都被活下来的逃兵独占了,就连马车也没能幸免。那时,就只能把树皮砍下来磨成末泡着开水喝下去。为了治好媳妇的病,老东家的女儿面无表情地顺着猫咪的毛毅然把猫递给了栓柱。一声喵!!!!结束了老东家女儿数月来的精心照料。她却只是对着栓柱又喊了一声记得杀好了,我也要喝猫汤。其实,即使老东家的女儿对猫是多么不舍,她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活下去。相较于一只猫,她心里也不愿饿死吧。但是最后还是没能挽留住这个刚做母亲的女人,老东家的让她合了眼给咱们家生了个儿子,你也是个好媳妇了,安心去吧。可老东家的妻子却解开了媳妇的上衣,趁他身子还没凉透,赶紧给咱的孙子再喂最后一次奶。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再能吃饱说道。老东家的听了,顿时一愣,随后大发雷霆她都5天没进食了,你就让它安心去吧!!听后,老东家的妻子也呆了,默默地帮可怜的媳妇扣好了扣子。每餐都是树皮,所有的人都在挣扎着活下去。

死者已逝,生者还在前进。

他们在向山西逃荒,在一处地方歇了脚。路上老东家的妻子不知不觉的沉沉睡去,老东家的从她的怀里抱出孙子死了好啊,早死早托生,以后别托这儿来了,生得好一点,不要再像今生。他一边说,一边哄着手里的孙子。岁月的磨砺让他跟贫民无一丝区别,灰头土脸的,身上的棉袄已经不断地在往外渗着棉花,而且非常的脏。它就像一把刀子,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痕迹。几天以后,一群有钱的人来招募年轻漂亮的女子,说白了就是卖人,能得到一升小米,说是给他们一条活路走。老东家的女儿给他的爹带回了一升小米,老东家的盯着他的女儿,接过了小米。在那个时代里,用人换一升米!心里全是哀怨,后悔,不舍,无奈现在,就剩他和孙子两人了。晚上,老东家的女儿伺候一个有钱人,要帮他洗脚,可是,她怎么弯都弯不下腰去。那人轻蔑的说着怎么?不想伺候爷?不是,吃得太多,太多了。撑的我弯不下腰了。她一边说一般抹着眼泪。是怎样的饥饿才能让她吃得如此撑?直到连腰都弯不下来?

老东家的带着孙子乘上了驶往陕西的火车,一路上,难民就像地上的蚂蚁一般的密集,向火车奔去。老东家的紧紧地搂着孙子背着大包小包的挤上了火车。一夜,他都是把孙子捂在胸口,坐着打着盹着。可是,当他终于到了陕西,把孙子抱起来一看,却发现自己把孙子给闷死了。他喃喃着爷爷只有你了,但爷爷却把你闷死了,以前爷爷还有你,现在他伤心欲绝,麻木了,朝着家的方向往回走。人流中有一个老人喊:大哥,怎么往回走哇?往回走就是个死。老东家一边走: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妮儿,别哭了,身子都凉了。小姑娘却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想起了他的家人。老东家动容的看着小姑娘:妮儿,叫我一声爷,咱爷俩就算认识了。小姑娘仰起布满泪痕的脸,喊了一声爷。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

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十五年后,这个小姑娘成了俺娘。(此电影根据小说改编,俺指作者)

他告诉我们那时死就是解脱,能有人能想象到吗?

像《1942》这样的电影就是我们该追求的,看完后能获得思想上的一些价值,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不浪费我们的钱,或是时间;看完后能对世界的观念看法焕然一新,知道的历史与知识,让人觉得有什么精神上的收获,或是有什么精神上的追求;看完后能和他人讨论自己的观点看法,知道我们有那些地方需要改进,不是思想上的贫瘠,不是只追求浅薄的一笑。

希望,我在这里真希望《1942》不会亏损,甚至有一些盈利。有的人支持冯小刚导演的博大情怀,伟大志向和《1942》。也希望人懂得那些影片是真正值得我们去用我们有限的时间去花费的。而不是只看到没营养虚假的爱情片,魔幻的动作片,或是让我个人不屑一顾的搞笑片。当然偶尔去调节下心情也是不错的,但《1942》你们不得不看。

温故一九四二读后感(精选范文)


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奶奶给我说过什么叫年馑。那场旱灾铺天盖地,但最让人恐怖的不是大旱,而是蝗虫。奶奶描绘的蝗虫是遮天蔽日的,所到之处庄稼地里一片大响。开始人们还在惊奇这蝗虫怎么这么大个子,这么多,到了后来才发现蝗虫对庄稼的破坏能力是毁灭性的!奶奶说,她在这场年馑中差点被饿死。三天没有吃任何东西的奶奶已经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了,逃荒走到一户人家的空房子里,在放粮食的空缸底摸到了六颗麦粒。几近昏倒的奶奶挣扎着用一个锅勺舀了水,把六颗麦粒放进勺里在火上煮开吃了,这才有力气继续走下去,捡回一条性命……奶奶说那是民国三十一年的事。六颗麦粒的故事就是我对1942年那场灾难的全部记忆。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而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再也没有被饿过肚子的我们,当翻开《温故一九四二》这部纪实小说,重温那段饥饿的历史,想必也无法真正对先人们曾经历过的那场灾难感同身受。

而灾难就是灾难,在真正的灾难面前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为了反映出这一点,故事选取的主人公并非普通人家,而是家财万贯的地主老财,可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过落个人去财空,孤家寡人。面对扑面而来的灾难,生命显得多么脆弱,财富更是微不足道。

在真正的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就显得尤为可贵。那些官员敛财、保官、甚至无视百姓苦难的同时,一个外国记者不畏艰险探寻事情的真相,终于让这场灾难的原本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多么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最让人感动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那些男人们,瞎鹿会为了亲人能活命去卖孩子,会为了一头驴去拼命;栓柱会为了自己承诺过的父亲责任,执着追寻甚至放弃生的希望,在日本人的刺刀之下,他没有辱没一个男人的尊严,没有给河南人丢脸。那些女人们,花枝拼死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也正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活下去,她让拴柱有了媳妇好把自己卖了换成粮食;星星一个财主家的任性女儿明知道自己可能面临的是什么,但为了自己和家人都能活下去,她毅然选择了那条道路……

在真正的灾难面前,军队救不了河南人,国民政府救不了河南人,上帝更救不了河南人。河南人能活下来走下去,凭的是那份对生命和亲情的执念,是奔着希望向前的一股子韧劲儿。

勇敢的河南人,挺过了1942,站起来了!在现在,在未来,我们不能忘记苦难的历史。我记得奶奶从来不肯在碗里剩一粒米、不肯倒掉一碗剩饭,她说现在过得好了也不能忘记曾经挨过的饿、受过的苦,她在用一生践行自己对粮食的敬重。我想,所有经历过那场劫难的河南人都会对粮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因为粮食承载的是千千万万生命的重量,爱惜粮食就是敬重生命。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河南人,我们不能忘记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因饥饿陨落的300万生命,更应该居安思危、物尽其用,敬畏每一粒米、尊重每一颗麦。

1942和未来,河南人加油!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

《穿越1942》观后感


《穿越1942》观后感
哈八十一中学6.5班崔曹美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六七八年级的学生观看了话剧《穿越1942》,这部话剧讲述的是一位大学生迷恋上一种漫画,它的父亲为了不让他迷途,给了他一本关于抗战时期英雄的小人书。他为了逃出家门,把这个关于王二小的小人书烧毁了,结果王二小居然从书中出来了,从1942年的时空到了2011年,讲述了他们之间的相处,主人公对王二小产生了出敬佩之感。

演员们演的非常好,很投入,让我们感觉到亲切感,同学们表现的也非常好,几乎没有说笑打闹的了,而且看得非常认真,应再接再厉。

主人公最后明白了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怎么样的了,真的很感人,年仅13岁的王二小同志就为了革命事业做出了无私的贡献,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八路军打鬼子献出了宝贵的时间,我们也应该正确的梳理心中的英雄形象,并向这个伟大的目标奋斗,努力。

观后感

哈八十一中学6.5班李杨

“牛儿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孩子却不知道哪去了……”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今天我们的话剧和二小有关,那就是—《穿越1942》。有一天,故事主人公的爸爸把主人公关在家里,让他看《少年英雄王二小》。可是主人公李国涛想出烧书的办法逃出去,无意间说了一句:少年英雄王二小,走。只看见一阵烟雾,王二小来了。李国涛和小伙伴们想把王二小送回去的过程。而且—主人公亲眼看到二小牺牲。

看到二小牺牲我记起了他之前说的一句说话:难道你们现在不幸福吗?对呀,我们现在

不幸福吗?在以前能天天吃窝头就是幸福,而现在我们有那么多零食,能好吃好喝的过我我们的童年,而二小刚十三岁被敌人杀害了。他不但没有快乐的童年,甚至连一口好一点的饭菜都没吃过。虽然他们渴望读书,渴望学习个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有谁可以安静地在教室里学习。而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可以学习,我们却不愿意。

二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最伟大的人,我坚信,王二小一定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观后感

哈八十一中学6.5班代安迪

中国是一个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他说以强大,少不了抗争时期每个人的汗水与鲜血。

如果一个人是完整的。

什么是幸福?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却困惑万千。对于抗争时期的人民来说,消灭的日本人是他们的最大幸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是他们的梦想。梦想支持着他们,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因此他们团结一心,努力奋进。可当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的表现又是什么呢?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吗?而对于现在的学生,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不明白战争时期的艰辛与困难。他们知道的只是在母亲怀里撒娇,亲昵,去卡拉OK唱歌,他们认为这才是幸福。

苦难……荣辱……血泪……我们也只能在书上看到,去不能体会。百年血泪,百年抗战,是我们摆脱了耻辱,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身为中华民族的儿女,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吧!努力奋进,公传民族的辉煌!

《穿越1942》观后感

哈八十一中学6.5班王嘉怡

今天,我校带领六七八年级去了轴承文化宫,观看了话剧—《穿越1942》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李博涛对穿越火线的无限热爱,被老爸关在家里,说出了口诀,把1942年的王二小穿越到了2011年为要把他送回家,李博涛与同学们想了各种办法,克服了各种困难,于是来到了当年王二小逝世的那个日子—1942年10月25日。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摔死在石头上。

这件事让李博涛感受到了什么是英雄,也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不断去拼搏,不怕困难,坚强的去面对,只有永不放弃的精神,才能创造辉煌。

王二小的事迹,我们用不能忘记。还有更多的英雄事迹,等着我们去学习。

将来的某一天,祖国需要我们了,我们也应该向王二小一样在危难时挺身而出,不怕牺牲。

“牛儿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里去了……”《唱歌二小放牛郎》,我心一直在回漾,那动人的事将永远刻在我心上。像王二小这样勇敢机智,热爱祖国的人,一直在激励着我前进。

《火星叔叔爱地球,穿越1942》观后感

哈八十一中学6.5班左震

今天下午,学校举办了一次话剧观看的活动。这是一次表面搞笑但实际却是有教育意义的话剧表演。让我们看的是聚精会神,目不转睛。

话剧主要是将主人公王涛穿越时空,与王二小者名少年英雄的感人故事,但这一切都只愿于主人公的一个梦,一个在梦中体会真正英雄的少年。故事——少年英雄王二小的事迹为题,讲述在那个年代的抗日精神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对此我无比感动。想想我们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就放弃,难道我们受教育比王二小少吗?难道是因为我们现在生活了,什么事都不会,也不肯去做了吗?我深知那个年代贫穷,以至于那时能够吃上窝头便是一件快乐的事。不仅扪心自问:“我们到底是不是一个优秀的人不在于他的钱有多少,不在于他的名气有多高,却在于它的品质,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最重要的教育。如果没有受过教育,也不是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是优秀的做人的品质。我的感受不多,但是足以支撑我克服困难继续走下去……难道我们的人生不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来的吗?让我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吧!

观后感

哈八十一中学6.5班孟享泓

今天,一个特别的日子。全体学生去观看了一部话剧《穿越

读《温故而知新》有感


我经常在学校的图书室浏览一些书,一天,我读了孔子的《论语》这本书,其中一篇《温故而知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温故而知新》这篇文章讲的是孔子的徒弟中有一个叫颜回的人,有一次颜回问孔子:获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孔子说:获得新知识有许多途径: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在交往、生活中自学等等。颜回又问孔子:还有别的途径吗?孔子回答:温故而知新也可以获得新知识,温习已经学习过的东西,可以由此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颜回听后高兴地说:弟子明白了,我一定按照老师的说法去做。

读完这篇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温习的重要性。上数学课,数学老师准备教我们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让我们先预习,头一天晚上,我就温习了已经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的运算方法,知道了整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的运算方法也能够运用到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第二天,数学老师没上课之前,我就基本上掌握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语文课上,老师让我背年少气盛这个成语时,我不知是什么意思,当我再次背诵时我查了一下词典,知道它的意思是:年纪青气势旺盛。这样,我就很轻松地把它记住了。

温故而知新含义的运用比较广,俗话说:博古而通今、知己知彼、总结经验谋发展等都是这一含义的拓展运用。

温故而知新_《论语》读后感500字


温故而知新_《论语》读后感500字:

我从小就爱读书,尤其喜欢看漫画书和经典古诗文。因为漫画书有各式各样的插图,配上精彩的文字,通俗易懂;而古诗文的词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认识了很多朝代的大文学家。

今年暑假,我读了《经典诵读国学课本2》,里面有诗歌和《论语》选读,比如《别董大》、《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弟子入则孝》、《知之为知之》等。这些古诗文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人做事和学习的许多道理,其中《温故而知新》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我觉得,孔子说的实在是太对了。记得那是二年级下学期的一次语文单元考试前,妈妈叫我认真地复习一下,我因为平时生字注音都全对,就骄傲地认为不需要再复习,结果第二天考试,我的一个生字注音就错了,被扣了2分,真是太可惜了。

这不就是没有做到“温故而知新”而吃了大亏吗?我还读过宋朝的大学者苏轼读书能“过目成诵”的故事,也是和他勤学苦练,坚持“温故而知新”分不开的。

学习贵在坚持。我以后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一直学习新的知识,但是仍旧要温习之前学过的内容,不断地积累知识,这样才能把知识掌握的更扎实。作者:谢林颉

喜欢《《温故1942》读后感6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1942的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