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父母读后感1000字

父母读后感1000字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1000字。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父母的觉醒》读后感1000字,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这本书提供的不是一套家庭教育策略,而是树立了一套亲子关系相处的人生哲学,其中的很多观点如同指南针一样,在我们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状况时,可以及时回顾并以此纠正自己的偏差。

书中总结的觉醒大概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关于控制欲的觉醒。

传统的父母会居高临下地掌控孩子的一切。他们会把自己的计划强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强行灌输给孩子,要求孩子完全按照他们的模式复制生活。

作者指出,事实上孩子不需要父母的主张、期望、权威与控制,他们具有的是充满潜能的内心世界。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规划图。

所以父母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只有做父母的觉醒了,才能把自己同孩子区分开来,不把孩子当成一件私有物。

当家长们不再追求控制欲的满足的时候,就会同孩子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也就能够帮助孩子塑造起同他们本质相协调、相适应的人格。

其次,是关于自负感的觉醒。

父母在生养孩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自负感。在孩子面前又不自觉地表露出来,渗透到对孩子的管教中去。

他们始终坚信自己的一切经验都是正确的,不需要反思。

如此一来就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在没有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之前,就期望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这恰恰是对孩子的一种束缚。

作者建议沉迷在自负感中的家长要早日觉醒。

试问自己:

在教养孩子的时候,我有没有特意倾听过他们的心声?

如果我使用的方法效果不佳,那我愿不愿意做出改变?

觉醒的教养方法使父母放下那种自负感,让长幼关系成为伙伴关系,与孩子自然地实现平等。

第三,是关于情绪的觉醒。

因为父母会把孩子视为自己的一部分,会直接把孩子的表现跟自己的情绪连接起来。

孩子表现好父母就高兴;反之就生气。

可是,每个孩子都会犯错,有些行为会给父母惹上麻烦,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有些家长就会暴跳如雷,管不住自己的情绪。

这些父母没有认真反思的是,这些所谓的错误,并不一定都是错误,孩子更不应该因为这些而不被重视或者不受尊重。

很多父母会陷入误区将自己的尊严同孩子的行为混为一谈。当孩子的行为违背常规的时候,父母就觉得要承担责任,甚至因为自己丢面子而责罚孩子。这样会导致处理失当。

当实际情况没有达到计划的期许时,我们就会产生抗拒心理,会闹情绪,因为我们感受到了威胁。

当我们心中应该怎样的完美梦想破裂时,我们的负面情绪就爆发了。父母的觉醒就是需要粉碎那个完美的梦境,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纳不完美的孩子,调整身心,在每一个当下与他们和谐相伴。

读完《父母的觉醒》,让我在遇到孩子的问题时,会更深层的看到孩子问题背后的真相。比如说孩子表现不好的根源其实在于他们内心无法疏解的情绪,而通常孩子的情绪又是父母隐藏情绪问题的投射。每当这时候我就会对照书中的观点认真地反醒自己的行为。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2000字


宝宝今天在肚子里恰好20周。从怀上宝宝开始,便不停的看各种孕期和如何教养孩子的书。七月的时候,机缘巧合,加入了一个读书会,群里大都是在用心做教育和父母的好老师。还有一位组织者/领路人,给大家推荐好的书单。就这样,八月份断断续续的,终于在工作之余读完了第一本算是亲子类的书《父母的觉醒》。

这是一本从心理和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书中的觉醒之道我认为适用于准父母,新手父母,有经验的父母以及一切与孩子打交道的人。这是一本需要随时翻阅的书,绝不是看完便可束之高阁的书。处在不同的教养阶段,看完此书的收获肯定也有所不同。我现在处在孕期,书中之道对我来说,有警醒的作用,让我可以有意识的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以便从容的应对小天使到来后的每个当下。有经验的父母,看此书时可以回想与孩子日常相处的实际情况,反思当时当下是否可以做的更好,肯定另有一番收获。

我同意书中所说的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人生的一次重新探究和旅行。与孩子的相处既有无数甜蜜的瞬间,也有让人忍不住爆发的棘手状况。每个当下,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回应引导孩子,这是每个父母都需要不断修炼的过程。我们关注的应该是为孩子和我们自己的生活奠定好精神基础,而不是改变或纠正某个具体的行为。觉醒的教养方法并非一套聪明的策略,而是一整套人生哲学。

我们同孩子的互动往往是依据自己接受教养的经历。因此,无论抱有多么好的动机,我们还是会不知不觉的在孩子身上复制自己的童年。这让我想起了前一段很流行的原生家庭理论,成年人的某些心理或者行为创伤往往可以追溯到童年的某些不愉快经历。有此创伤的父母,如果过于关注自身的创痛,就无法回应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长大后将会陷入空虚,失落以及抑郁的深渊。此类父母更需要觉醒,必须直面自己童年的创痛,从而避免恶性循环。

保持耐心,守住孩子的本真。要让孩子享受生活中简单的美好,允许他们在游戏与懒散中度过童年时光。给孩子排了满满的课程表,究竟是孩子真正的需求,还是父母为了填补自己的不满足感和焦虑感?焦虑感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控制欲。通过屈从他人的意志试图确定某种掌控着自我的感觉,或者通过支配他人获得一种掌控局面的感觉,尤其是对我们的孩子。担忧使我们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做点什么就能带来安慰。但真相却是,担忧是我们畏惧当下的一副假面具。如果父母对生活的反应主要是焦虑,那么他们的孩子同样会把这一套心理机制传递给自己的子女;除非他们能实现足够的觉醒,认真的审视自身,然后用觉醒的力量驱除上一代的影响。生活在真实状态的父母,会教导子女,不要为了金钱或者面子生活,而应为自己内心的动机努力生活,因为那才是他们的精神源头。

活在当下。要想用觉醒的方法教会孩子遵守纪律,我们必须有能力实现同孩子一起活在当下的状态。没有任何手册可以教会家长如何做,因为那样的手册往往不能针对每一个活在当下的瞬间;而在父母觉醒的过程中,活在每一个当下恰恰是至为关键之处。家长如何做取决于每一个随机出现的情景,而非写在一套教条之中。

婴儿时期,心里的安全感和身体的舒适感是最为关键的。由于婴儿是活在当下的生灵,完全没有时间的概念,也没有控制的欲望;所以如果我们想同他们打交道,万不可存有下一步应当怎样的念头。因为对他们来说,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完全没有安排和预料的可能。

幼儿时期,两岁的儿童开始变得急躁易怒,常常消磨着我们的耐心。幼儿不仅在情绪上躁动不安,有时甚至会令人抓狂。尽管他们的恐惧主要来源于自己的想象,然而他们的感受却又那样真切。幼儿期是一个混乱的阶段,孩子的情绪和身体都是无序的。在此期间,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绽放,他们的创造力,好奇心,独立性都开始拓展。此刻教养儿童的真谛是:开放的空间,释放的想象力,无拘束的游戏。

再大点的孩子更是不断考验家长放手与制约之间不断平衡的智慧。要做到与孩子心灵相伴,家长只需做一个见证人:目睹孩子的种种情绪,鼓励他们直面自己的感受,引导他们驾驭自己的情感。很多人认为,为人父母的过程中,烹饪,做家务,接送孩子等具体的教养职责就等同于和孩子共同活在当下。也许我们能在物质上,身体上,心智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在情感上和精神上满足他们的需要,而情感上与精神上的需求往往也是最重要的。要想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可以观察与倾听孩子,真正领会他们言行的意义,并不对他们妄加干预,纠正和说教。身为父母要不断提醒自己,同子女相伴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优越,而是为了与他们紧密相连。

以上是我初次阅读《父母的觉醒》的感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做父母经验的增多,重读此书,肯定会有新的更深层次的感悟。我期待着与我的小天使早日共舞,做一个从容的觉醒中的父母。

与所有觉醒中的父母共勉。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800字


一本好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不断地指导着我们和孩子向前发展的方向,以更融洽的关系让我们和孩子都健康积极的一起成长,而《父母的觉醒》这本书恰恰就是我的良师益友,它指引着我前行,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去改变。

谁都想做一个优秀的家长尤其是在人前。一旦我们感觉不够完美、达不到期望值的时候,就会感到焦虑,感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掉价了。接着,就会表现得非常情绪化。可这对孩子是特别不公平的。当实际进展不像计划那么如意时,我们就会产生抗拒的心理,会闹情绪,因为我们感受到了威胁。当我们心中应该怎样的完美梦想破裂时,我们的负面情绪就爆发了。我们希望自己所爱的人和自己的生活都像受控的机器人一样有条不紊、毫厘不差。一旦达不到这个理想,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就开始偏激过火。我们往往意识不到,恰恰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损害到亲人的幸福。这里,父母的觉醒,就是需要粉碎那个完美的梦境,接纳不完美的自自己,也接纳不完美的孩子,调整身心,在每一个当下与他们和谐相伴。

《父母的觉醒》中最重要的道理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即如果不经觉醒,那么你童年时在父母那里受到的伤害会进入你的潜意识,让你失去真实的自我,而后,当你有了孩子,这些伤害又会在你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再现。因为一旦孩子的某些行为不幸触到了你的痛点,你就会不自主地用失控的情绪去伤害孩子,而实际上让你受伤的并非孩子本身,而是你自身潜藏的伤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规划图,所以,父母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 ,他们既不是父母的缩影,也不是父母的补足,他们是与父母完全不同的独立个体。

想起纪伯伦的一首诗: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守,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孩子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一个时期他的表现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满足我们的期望,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去引导孩子,却不应该去破坏孩子,更不应该因为自己的自负感而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琚潇然妈妈:屠丽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1500字


一直以来都喜欢读一些文学类的书籍,而接触使自己内心平静,促使自我成长做合格母亲的书是在孩子初中。初二下学期我发现和一向温驯、懂事、明理的女儿交流沟通,开始变得困难起来,尤其是初三达到了顶峰,甚至到了抓狂、无能为力的地步。曾经借助了一切可以借助的资源想让面临中考,成绩一向还算优秀的女儿学习尽快走上正轨,亲子关系趋于和谐,也开始疯狂的上网找寻一本又一本如《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中国家长怎么办》.......等有关与孩子沟通交流的书籍,想从书中尽快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时甚至迫不及待的一天就会读完一本书,把书中的一些方法贴在门上,时刻提醒自己。可越是这样,就像人陷入泥潭中,越挣扎陷得越深,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高一开学.......

直到一次和同学妈妈的聊天中,得知了段老师、卫老师及其致慧读书会,出于对这位智慧妈妈的信任,抱着有病乱求医的心态来到了这里。在卫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父母的觉醒》这本书的精读。在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反省、内观自我;在读书会妈妈们的分享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自我的分享时,从卫老师和读书会妈妈们的神态、表情、含蓄委婉的语言中明白了自己做得好的、不好的方面......感谢段老师创办读书会,感谢卫老师的引领,感谢各位书友妈妈的分享,也感谢这本书,这些都使我走在了做一个觉醒父母的路上,在读书会近一年来的浸泡中,也获得了些许感悟。

这本书告诉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培养一个有独立健全生命的人,是为了让孩子发现本真的自我,过上真实、觉醒、愉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父母的自负心,培养一个听话、无思想、少时受父母控制,长大受制于他人的毫无自我价值感的无趣灵魂。

养育孩子是父母从一个主角变为配角的过程,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父母更是不得不放弃一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期望,做到放手而不放弃。要对自己逐渐长大的孩子给予充分的信任和信心,当然更要对自己的教养方式有足够的信心。一个从容淡定的母亲,即使给不了孩子什么建议,即使不能够解决孩子的学习、生活的困扰,也比一个唠唠叨叨、指指点点的妈妈可能更会使孩子得到更多的养分,更能使其茁壮成长,成为孩子想成为的样子,成为父母可以引以为傲的孩子。

一个人能够控制情绪是最高的情商、最大的能力,在生活中击垮我们的往往是失控的性情。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作为父母要做孩子情绪的引领者,而不是随孩子陷入情绪的纠缠。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由于孩子身处情绪的漩涡中,也开始了体验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身体和心理极限,这时孩子会比以前更需要我们,需要我们无条件的爱,需要我们的彻底接纳。

读书会和这本书还教会了我倾听、共情、激励、信任、赞美、感激......学会了好多与孩子相处的方法,当然也时时会打回原形,但是我明白做一个觉醒的父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还需要随时随地小心经营,懂得我的一点点改变会为整个家庭的觉醒增添力量。

总之这一年来读书会和这本书给我的感悟颇多,也使我和我的孩子及家庭受益匪浅,由于自身文笔有限,提笔时总是词不达意,无法一一诉诸笔端,最后以本书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以此勉励、提醒自己。

由觉醒的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不仅能与自己和谐相处,也能获得发自内心的愉悦;还能发现宇宙的丰富多彩,知道如何找寻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样的孩子会将生活视为自己的一个伙伴,怀着好奇、兴奋与敬畏之心去面对挑战。由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宁静的内省与内在的快乐,所以当他们成为父母后,也会教导自己的孩子如何生活的快乐满足。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600字


拿到这本书,我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专业媒体权威推荐,其中有一句别奢望做完美无缺的父母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里。是啊,在孩子面前,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瑕,无可挑剔的父母,我们对孩子的主张、期望、权威与控制,无非是在培养一个迷你版的自己,即使我们最有善意的动机,想要鼓励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但很多时候仍旧会落入俗套,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计划强加在孩子身上。

我需要觉醒,我需要改变,我需要好好学习这本书的精髓。

在第一章节中,自负感一词贯穿全文。开始,我把自负感当成自负的词意理解,读完整篇章节,我才弄明白作者所提出的自负感是一种人为制造出来的自我感觉,它主要是基于他人的意见而形成的,它是一种膨胀的自我感觉,近乎于虚荣。

回想这几年在潇然的教育上,我有没有这种自负感?答案是肯定的。幼儿园时期,我盼着他能独立,能自己穿衣,吃饭,上厕所。然而对于动手能力稍差的潇然来说,妈妈的期盼是巨大的压力,我常常因为他不会穿衣,不会用筷子或是尿裤子而耽误上学时间去责怪他;学前班时,他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中稀里糊涂,完成不了作业,因此我批评他上课不专心听讲;一年级第一学期,我又常常因为他字迹不工整、不好看而责备他。

现在回想这一切,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我将自己的主张和期望投射在潇然的身上,我将自己的计划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我却没有意识到,把我的思维强加给潇然,对他的精神其实是一种桎梏。作为父母的我们,首先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让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生活,这才是他们人格精神的真实反映!

《父母的觉醒》给了我新的力量和方向,让我在如何为人父母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和修行。

2023父母的觉醒读后感4篇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看完作者的作品,我们收获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篇1

一直以来都想在如何与孩子相处这个问题上寻找突破口,但越是注意,往往每次都事与愿违。11月17日,园里组织了读书会--《父母的觉醒》,仅仅是刚开始的两章就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原本浮躁的心变得沉静,这是一本有魔力的书!什么是“自负感”?我要在这本书中寻求答案。

“教养孩子的过程就好比走钢丝,一步走错就会伤害一个小小的心灵;同样,一个适当的鼓励就可以让他们在空中昂首阔步”。在与女儿的相处中我发现了这句话的真谛。在我眼里,一件小小的事情是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女儿就会又快又好的完成,但是如果当时的我是带着情绪的,不耐烦的,那么她就会被我所影响。有一天,晚饭过后陪着女儿做作业,1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看图计算,她很不认真,做错了两道题,我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鼓励着她仔细看题,认真计算,很快自己就发现了两道算错的题,可以看出我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都给了她莫大的信心!

“孩子只会忠于他的自我角色,全然不关心我们这些家长所揪心的事情。”当我要求她认真完成作业、认真练习舞蹈、认真完成钢琴老师布置的每次任务时,何曾想过我的女儿是不是喜欢着这各种各样的角色呢?但是往往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她期待着我的反馈,期待着我的肯定。

可是当我带着情绪去看原本很轻松完成的事情却被她搞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当我要爆发的时候,她胆怯地看着我,原本可以完成的事情却怎么也完成不了。所以正如书所说孩子是慷慨的,可以接纳我的任何情绪,我的错误在孩子眼里都是可以被包容和被原谅的,反过来为什么我就不能包容孩子在我眼里所谓的错误呢?

育儿路上有太多的荆棘,拨开荆棘的时候也许会遍体鳞伤,但是荆棘过后何尝不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篇2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800字:

曾经借助了一切可以借助的资源想让面临中考,成绩一向还算优秀的女儿学习尽快走上正轨,亲子关系趋于和谐,也开始疯狂的上网找寻一本又一本如《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中国家长怎么办》等有关与孩子沟通交流的书籍,想从书中尽快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时甚至迫不及待的一天就会读完一本书,把书中的一些方法贴在门上,时刻提醒自己。可越是这样,就像人陷入泥潭中,越挣扎陷得越深,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高一开学...

直到一次和同学妈妈的聊天中,得知了段老师、卫老师及其致慧读书会,出于对这位智慧妈妈的信任,抱着有病乱求医的心态来到了这里。在卫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父母的觉醒》这本书的精读。在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反省、内观自我;在读书会妈妈们的分享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自我的分享时,从卫老师和读书会妈妈们的神态、表情、含蓄委婉的语言中明白了自己做得好的、不好的方面......感谢段老师创办读书会,感谢卫老师的引领,感谢各位书友妈妈的分享,也感谢这本书,这些都使我走在了做一个觉醒父母的路上,在读书会近一年来的浸泡中,也获得了些许感悟。

这本书告诉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培养一个有独立健全生命的人,是为了让孩子发现本真的自我,过上真实、觉醒、愉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父母的自负心,培养一个听话、无思想、少时受父母控制,长大受制于他人的毫无自我价值感的无趣灵魂。

养育孩子是父母从一个主角变为配角的过程,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父母更是不得不放弃一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期望,做到放手而不放弃。要对自己逐渐长大的孩子给予充分的信任和信心,当然更要对自己的教养方式有足够的信心。一个从容淡定的母亲,即使给不了孩子什么建议,即使不能够解决孩子的学习、生活的困扰,也比一个唠唠叨叨、指指点点的妈妈可能更会使孩子得到更多的养分,更能使其茁壮成长,成为孩子想成为的样子,成为父母可以引以为傲的孩子。

一个人能够控制情绪是最高的情商、最大的能力,在生活中击垮我们的往往是失控的性情。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作为父母要做孩子情绪的引领者,而不是随孩子陷入情绪的纠缠。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由于孩子身处情绪的漩涡中,也开始了体验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身体和心理极限,这时孩子会比以前更需要我们,需要我们无条件的爱,需要我们的彻底接纳。

由觉醒的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不仅能与自己和谐相处,也能获得发自内心的愉悦;还能发现宇宙的丰富多彩,知道如何找寻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样的孩子会将生活视为自己的一个伙伴,怀着好奇、兴奋与敬畏之心去面对挑战。由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宁静的内省与内在的快乐,所以当他们成为父母后,也会教导自己的孩子如何生活的快乐满足。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篇3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800字: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只是一味地按照我固有的模式来说教孩子,控制孩子。捧着自认为正确的“真理”不断地教育孩子,例如:别在浪费时间,应该写作业了,写不完怎么办,看某某人就比你强,比你有效利用时间,比你学习好等等。当读完这本书之后,才能感觉自己教育上的欠缺,从没有真正发自内心的接纳自己的孩子。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已逐步了解到一对关键词“控制”和“接纳”的真正含义,虽然不由自主的还会常常游离于两个词之间,如: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只是认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认可他们本人,赞美和认同孩子本人的意义是:允许他们生活在最真实的自我当中,而不必陷入我们期望的陷阱中,让我们尝试纯粹赞美,爱我们的孩子本身。接纳孩子最本真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放弃那种应该怎样的想法。我们也许不会支持孩子每一个具体的行为,但我们必须全心全意的支持孩子最核心的权利,接纳绝对不是被动行为,而是主动热情充满活力的过程,尊重他们的本真,接受来自他们的教诲。

这本书中多次谈到“自负”,这个词,说实话,在我们大人的世界里,总认为我们一路走来,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也走过不少弯路,因此积累了不少的解决方法,这样我们在孩子面前就有了更强的自负感,期许他们少走我们走过的弯路,期望他们能有完美无瑕的结局。殊不知就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想法,放弃这种执念不在坚持做一个完美的家长。当我们坦诚自己的缺点时,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如果我们谈笑面对错误,也许等于送给孩子一个极为珍贵的经验,我们应当坦然面对现实,包括我们错误的行为。

本书还有关键词既是活在当下,这是要求父母放弃以往所有的计划,放弃替孩子书写未来的欲望,仅仅对眼前最真实的孩子做出反应。当下即是,记得卫老师曾经告诉我们做大眼睛小嘴巴的父母,用心看,而少去评判。而真正处于活在当下的状态。同时我们家长也不能过多干预孩子,多站到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总之,想和孩子达到心与心交流,就必须抛弃自我的优越感,孩子不需要父母的主张,期望,权威,控制。我们需要做的是快乐如常,在每一个当下能和孩子和谐相伴。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篇4

《父母的觉醒》这本书,仅仅是刚开始的两章就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原本浮躁的心变得沉静,这是一本有魔力的书!什么是自负感?我要在这本书中寻求答案。

教养孩子的过程就好比走钢丝,一步走错就会伤害一个小小的心灵;同样,一个适当的鼓励就可以让他们在空中昂首阔步。在与女儿的相处中我发现了这句话的真谛。在我眼里,一件小小的事情是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女儿就会又快又好的完成,但是如果当时的我是带着情绪的,不耐烦的,那么她就会被我所影响。有一天,晚饭过后陪着女儿做作业,1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看图计算,她很不认真,做错了两道题,我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鼓励着她仔细看题,认真计算,很快自己就发现了两道算错的题,可以看出我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都给了她莫大的信心!

孩子只会忠于他的自我角色,全然不关心我们这些家长所揪心的事情。当我要求她认真完成作业、认真练习舞蹈、认真完成钢琴老师布置的每次任务时,何曾想过我的女儿是不是喜欢着这各种各样的角色呢?但是往往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她期待着我的反馈,期待着我的肯定。可是当我带着情绪去看原本很轻松完成的事情却被她搞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当我要爆发的时候,她胆怯地看着我,原本可以完成的事情却怎么也完成不了。所以正如书所说孩子是慷慨的,可以接纳我的任何情绪,我的错误在孩子眼里都是可以被包容和被原谅的,反过来为什么我就不能包容孩子在我眼里所谓的错误呢?育儿路上有太多的荆棘,拨开荆棘的时候也许会遍体鳞伤,但是荆棘过后何尝不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设计的觉醒》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父母的觉醒》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父母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