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百鸟朝凤观后感

百鸟朝凤观后感

百鸟朝凤观后感7篇。

我为你推荐这本百鸟朝凤观后感。当我们在闲暇时看看影片或者电视剧时,能让自己产生共鸣的作品总会让自己获得启迪。观后感可以揭示作品中的符号象征和主题,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感性和理性结合点。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作品名观后感呢?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您收藏!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1

最近,我看了《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文化传承的故事。其中,我被这两代手艺人的感情深深打动了。

在无双镇,吹唢呐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对逝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的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可以吹《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这首高难度的曲子只有领军的唢呐高手才能胜任。整个无双镇,也只有四方文明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才能吹《百鸟朝凤》。

焦三爷老了,急需培养接班人。

徒弟游天鸣初进焦家班时年由稚嫩,对焦三爷十分敬畏,虽然对父亲的行为有所偏见(被父亲抛弃在焦家班学艺),但仍有为争家门光荣光权力博取师父赞许的'信心。能够进入焦家班的学子必须人品端正,从骨子里做到唢呐离手不离口,为了考验徒弟是否符合标准,焦三爷想尽了一切办法。

经过游天鸣的不断努力,他最终成为了游家班的班主。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2

百鸟朝凤

主备人:

时间:

课时:

学科组长签字:

一.教学目标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二.教学重点

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三教学工具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四教材分析

《百鸟朝凤》是一首民族传统的唢呐独奏曲,它通过唢呐音色的不同变化和小乐队的伴奏来模拟各种鸟鸣和虫叫声,形象生动而风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旋律优美动听,情绪欢快热烈。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聆听《百鸟朝凤》音乐导言引导学生思考。(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4)唢呐演示。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 .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揭示课题。哼唱主题音乐。引导学生思考:(1)鸟类的大王?(2)“朝”意指什么?(3)“百”是什么意思?(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

2.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3.总结。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

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教学反馈;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3

《百鸟朝凤》是一部经典的传统片,讲的是关于唢呐的传承与发展的故事,影片中有许多场面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甚至热泪盈眶。

故事的主人公是吹唢呐出了名的棒,故事开端,有两位小男孩先后拜他为师,拜师成功后又十分努力,师兄弟两个人都想跟着师傅学到唢呐匠的看家本事《百鸟朝凤》。整片情感丰富,其中有几个画面是这样的:

第一天,大徒弟天鸣接到了师傅给他的艰巨任务,叫他上河边用竹竿吸口水,听着简单,可是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烈日当空,天鸣从白天一直练习到了晚上都没有歇一会儿,无奈的他只能回家,回到家后,师娘一看是小天鸣回来了,赶紧把饭端出来,天明站在门外,看着师傅的表情不禁感到害怕。

果然师傅问道:“河里的水,你吸上来了吗?”天鸣摇摇头,师傅一把把饭端走,表示不让他吃。

学徒第一天就是这样,天鸣委屈地回屋里悄悄地哭。师娘进来轻轻地拍了他一下,天鸣看到师娘手里还端着两个红薯给他,不禁感到温暖。

师娘接着又说:“孩子呀,别怨你师傅,他也是为你好。”天鸣懂事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并不怪师傅。便在师娘的劝导下度过了这一天……

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很羡慕天明有这样的好师娘,冒着跟师傅吵架的可能还天天给天鸣送吃的,还耐心地开导他。也许是真的疼孩子吧,师娘的两个孩子命都不久,看着天明就想自己的孩子一样。严厉的师傅身边多一位这样慈善又亲切的师娘,怎能叫他不努力呢?

在收了两个徒弟之后,也确定了下一代的继承人,就是大徒弟天鸣,因为他的孝心。而小徒弟蓝玉则被赶出了师门。唢呐由天鸣继承,天鸣做了领班人。

可就在这时西洋乐器的介入让唢呐这门艺术有些不堪,逢有白事红事全让西洋乐器接了活儿,这也让天鸣头痛不已。有一天接活儿,师傅也去了。当西洋乐器和唢呐同时出现时,一场争斗爆发了,引发了一场打架事件。在打架过程中,一个个唢呐被踩得破烂不堪,师傅,一气之下俯下身子,亲手拾起唢呐。天鸣和其他弟子看到师傅远去的身影而愧疚。

焦师傅的形象让我倍感钦佩,对于唢呐他是那样的疼惜和热爱。甚至可以拼了自己的性命!

还有一次也是这样,为了让唢呐不失传,焦老师傅身患肺癌还坚持带着大徒弟,亲自找回其他子弟一同去演出。这次的演出不一样,受人瞩目的《百鸟朝凤》再现,师傅看出徒弟身体不适。便亲自演出。可是师傅自己的病情却瞒不住了。他一直坚持吹唢呐,直到嘴角流出鲜血!可是演出还没有结束,焦师傅只好让徒弟接替自己,自己则拼命地敲鼓。当他看到天鸣的认真,苍白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直到演出的最后一刻,焦师傅是用生命在维护唢呐的流传。《百鸟朝凤》代表着尊严、信念,演出不能出半点差错。就是这样一个焦师傅,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他对唢呐的热爱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守护之心。

影片到这里也就基本结束了,富有责任心的天鸣不忘对师傅的承诺,一直守护着游家班,守护着唢呐。我想,天鸣也会用自己的生命一直守护着唢呐。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4

本来是在饭前准备随便打开一部作为下饭剧,突然想起数年前在电影院走廊上对着海报充斥兴趣的场景,于是就打开了一个唢呐的世界。百鸟朝凤是一首唢呐曲子,全篇以两代唢呐匠人与唢呐为主线,故事可以说是一眼望到头的简单,就好像看到游家父子二人迈进焦家就知道天鸣肯定能被收为徒弟,从叙述完了百鸟朝凤只能传给一人就知道肯定会是传给天鸣,但这部电影只讲了这个故事,也将这个故事讲好了。整部作品花了重墨于德行之上,焦老爷子咳血了想到的也是要把百鸟朝凤继续吹下去,临死还记挂着要把唢呐传承下去,天鸣也继承了师傅的使命,未来会怎么样不知道,但这两代匠人的命都死死的和唢呐绑死了,这无疑是一种精神,不亚于神与宗教的精神。

但我又觉得这部电影讲的更是这个时代,用这个扎根于黄土地上的乐器来讲述这片黄土地好像是最为合适不过的,在社会进程资本化的年代,传统文化也逐渐被西洋文化挤出市场,过去祖坟里喷火到靠他娶不上媳妇,唢呐的未来何去何从?时代是会变化的,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过去,但有没有传统和现代和谐共处之道?

电影中文化局邀请天鸣去表演为这条道路画了一个向上的箭头,却又在西安讲述曾为匠人的角色的悲惨现实又补了个向下的箭头。故事的最后,焦老爷子要求在自己死后出个四台就行了,而天鸣独自一人在坟前吹了一曲百鸟朝凤,这曲百鸟朝凤致敬焦老爷子、致敬唢呐、也致敬传统文化和这片孕育了数个时代的黄土地。至于唢呐的未来如何,电影并没有讲,我们也无从知道天鸣最后有没有守住唢呐、有没有娶上媳妇,但我想这部13年拍摄的片子没讲完的故事,到如今2021年用了八年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5

这本书是死党送的,拖了很久才看。这一看就入迷了,有空一定得去看下电影!

故事都很朴实,语言虽然会有粗俗,却也真实提现中国农村的人文风气。除了百鸟朝凤外还有四个短篇故事,都让人震撼。

先说喊魂把,这个故事是我最没有办法发表感想的,因为我完全不知道从何说起。最真的最实在的才是最快乐最自由的。

其次是天堂口。这个故事很短。但让人动容。一个火化师,从来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总是把最大的尊重给死者。令人欣慰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麻木的,故事的结局有人继承了范成大的意志,给了死者们还有的完整与尊重。社会让人绝望的不是人们的麻木不仁,而是从中看不到一点希望。

我们,这个故事我很喜欢。看的我也非常悲痛。哥哥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弟弟的重见天日。当职者对生命的亵渎和不作为让人心寒,都是有家庭的人,却不能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心向着钱,良心被狗吃了。哥哥绑架当职者之时,对小女孩表现出的那种关爱,打老母亲电话的那种心情,都让人眼闪泪光。可怜的老母亲今后就要一个人了。那种所谓的特警,因为想要展现自己的本领,不去调查事情的起因经过,把所谓的'犯人义无反顾的枪毙,让人心痛。为人民服务,真心不是嘴上说说。

犯罪嫌疑人。因为一个村庄,一个女孩子的死,三个嫌疑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公安的做法让人痛斥,没脑子,屈打成招,从此毁了别人的未来。愚昧无知的村民,更是增添了故事的悲愤与心痛感。每一个嫌疑人都是峥峥汉子,不是自己犯得罪行死也不承认。但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将死的他们不再考虑自身,一切罪行揽在自己身上,只为还他人自由。悲痛中终于迎来了一丝光亮。

最后说说这个同书名的故事吧,百鸟朝凤。如今的社会,多了很多不淡定,多了戾气与焦躁,人们不能很好的审视传统技艺,对于传统手艺的不重视使得那些手艺慢慢失传。这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不管对于传统民俗风俗还是珍惜动物,更或是传统文物,希望现代人可以保持一份爱护珍惜的心,将这些东西更好的诠释传承下去。

这真心是一本好书!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6

传承与继承的不仅仅是技艺,还有如何做人,如何尊重自己与精神。所受的文化的冲击实际上是自暴自弃,是对自己生命的灵性的不尊重造成的结果。

坚守技艺,坚守事业是对生命的尊重。艺术的传承,艺人的培养是崇尚的,可贵的是这种。每代人都有技艺要传承,他是一脉相承的文化,传承不在于有多少人,在于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将人和技艺、精神进行结合,也是在塑造人,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中国古老的技艺有精神是我们的资产,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外来的物质与野蛮的自由文化会是一部分人放弃自身的尊贵,但总需要有人坚守。文化的侵入就会造成人的作为的改变,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中国人讲情理法,讲道义,正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坚守养成的,中国文化的特性也是通过艺术传承下来的,他们在坚守着中国的脊梁,脊梁不能断。坚持总是会有不理解,总是要备受争议,对于人生来说,怎么活,活出什么的价值就决定不同人的生活状态,要坚持的坚持住,等到十年之后,一切都会真相大白。

作为历史的传承者的青年们,我们还要转变观念,不要以物质追求为目标,中国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传承的价值。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7

01

今天看完了一个很经典的电影,百鸟朝凤,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述了唢呐匠的兴衰成败。

那时候的唢呐匠受人敬仰,每个父母都渴望孩子能够跟随焦师傅学习唢呐。

为的是一份荣耀,为的是难得一闻的百鸟朝凤。

天鸣的父亲也是这样,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没有办法实现,便将一切寄托在儿子的身上。

即便儿子不喜欢,打着骂着也要让他学唢呐。

所以天鸣刚开始只不过是一种顺其自然,一种不理解,一种孤单。

直到遇到天赋极高的蓝玉,大抵是一种不服,大抵是一种激励,加上父亲的期望,他所能够做好的不过是吹好一个唢呐。

不过是向往一个百鸟朝凤。

02

再之后,师傅的选择,自己的努力,焦家班变成了游家班,唢呐匠再也不受人敬仰。

有的不过是他们说的洋乐器,是生活所迫的远离。

只是他并没有放弃过,生活不继,能够做好的不过是吹好一个唢呐,做好自己当时所坚持的本分。

即便唢呐不在受人敬仰,即便唢呐不再出现在红白喜事的现场。

师傅并没有看错他不是吗?师兄弟中,也只有他坚持了唢呐。

只有他,日日夜夜陪伴在师傅的身旁。

没有那么多自己的愿望,只是想要传承一个唢呐,只是想要吹好一首曲子。

不曾想过出去闯荡,不曾想过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梦想,大抵只是年轻时的坚持,吹好唢呐。

就像是自己拜访师傅时高兴难抑,酒酣三旬后的唢呐曲。

就像是那个滴血的唢呐,不绝的鸣唱。

就像是那个被卖了的老牛,置办成了一套全新的唢呐。

就像是那最后的一捧黄土,最后的百鸟朝凤的独奏。

03

唢呐王的逝去,或许自那之后,再也没有了唢呐匠的传承。

没有一个人会像那个穿着白衬衣的小孩子一样,日日夜夜的练习,只是为了吹好唢呐。

没有一个人会像那个小孩子一样,没有那么多的贪念和梦想。

最多的,只是吹好唢呐,即便唢呐匠不再受人敬仰。

没有人会像当时的人一样,最大的心愿就是百鸟朝凤。

就是有生之年,只是为了听一曲唢呐,只是为了那乡亲里的荣耀。

没有人会那么选择,选择一个不值当的道路。

每个人都要为了生活,为了生活奔波。

为了生活放弃自己所坚持的一切,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生活。

可是,总有人会那么做。

会有人放弃治疗的机会只是为了置办一套唢呐。

会有人倾尽毕生只是为了唢呐的传承。

会有人认清楚现实却依旧坚持自己的梦想。

会有人吹着带血的唢呐,心中却有百鸟朝凤的辉煌。

世界本就因为这些人改变,世界本就因为这些人与众不同。

我不知道未来的自己是否会为了生活而放弃自己的底线,放弃自己的梦想。

会不会为了微薄的工资而放弃心之所向。

会不会只是坚持,即便是最后孤独的百鸟朝凤。

会不会一捧黄土,只是无闻,无变于世间。

不希望成为那样的自己,可是现实会让我们难堪。会不会坚持自己,在那样的绝境之下,都没有办法说明。

只能够期望,自己原则的坚守,梦想的持久。

只能够企盼,成为一个可爱的大人啊。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百鸟朝凤》观后感


唢呐声中,百鸟寂静了

——《百鸟朝凤》观后感

作者:郑雪桃

这是我在电影院看完的电影。

我是在初中老师的朋友圈知道的这部电影,然后就问舍友没有有想一起看的,她们不感兴趣,我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哪怕一个人去电影院,也要去看这部电影。

《百鸟朝凤》是一部感情电影,由中国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吴天明导演,陶泽如、郑伟、李岷城主演。影片讲述的是李岷城与陶泽如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此片是吴天明绝唱之作,聚焦新老两代唢呐艺人,张艺谋、徐克、贾樟柯、黄建新等导演为其站台。关于这部片的其他我并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是想说说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感受。

天鸣的父亲想要当唢呐匠却没有成功,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天鸣的身上,要说的话,很像是子承父亲的理想,也可以说是望子成龙。这是父母对孩子最深的希望,也是孩子甜蜜的负担。天鸣以为焦师傅看不起他而逃回家时,意外听到了父亲在朋友面前吹嘘他的本事。其实,父母总是会在我们面前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了不得,但在外头,总会下意识地把自家孩子往好的说,哪怕是夸大其词,与他们而言那也是孩子能够做到的,所以他们并不觉得那是夸张了。而为了不给父亲丢脸,为了不让父亲失望,天鸣默默地回去了。其实,影片中这一段父母对孩子的希望的情感渲染的并不够充分,只是很清浅的一笔,但有切身体会的人就会懂得那背后所包含的来自父母厚重的爱,以及作为孩子所需要承担的甜蜜的负担。

导演拍摄少年天鸣吹唢呐的画面,然后把镜头在唢呐上停了数秒之后再切回去时,吹唢呐的天鸣已长成了青年。这一组镜头很平凡很普通,没有丝毫的过度渲染,但是却说明了在这段成长的岁月里,天鸣一直与唢呐为伴,唢呐融进了他的生命,同时他也把唢呐吹到了骨头缝里。

成年后的天鸣已经有实力自立门户了。只是在他带领的游家班接的第一趟活儿,是他朋友的喜事,没有行接师礼,同时演奏也被随意地掐断。天鸣当时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把红包分给了其他的师兄。而他在与焦师傅说起这件事时,焦师傅顿了片刻,摇摇头说:"没规矩了,没规矩了。"这重复了两次的几个字,让我感到心酸。我们那么多的传统文化为什么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呢?教科书告诉我们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要紧跟时代潮流,要现代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到底有多少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时代的洪流下被冲刷的面目全非,在那残忍的洪流下到底还有多少还在这世间呼吸着?每次看到新闻,或是网络上在说着渐渐消逝的传统文化,我都会感到一丝悲伤,迷茫,也不理解。我们所知道的还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很多我们还来不及知晓就已经被掩埋,可能其中有一些是封建落后,但也有很多是千年来,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我们还来不及看一眼,它们就因为时代前进的步伐而被淘汰掉了。

焦师傅喝醉酒之后,满脸酡红吹唢呐的画面让我久久难以回过神来。导演在这里给的是焦师傅的面部特写,镜头很随意地跟着焦师傅的摇摆而晃动,让人更能体会到唢呐带来的韵律和激昂。

焦师傅是一名伟大的唢呐匠,他从他的师傅手中接过唢呐,然后传承给他的弟子。他说:"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传承不能断,哪怕世人不再尊重唢呐匠,哪怕西洋乐越来越时髦,传承就应该传承下去。焦师傅演奏百鸟朝凤那一段,我仿佛真得听到了杜鹃在泣血,其实泣血的是焦师傅,他因这挤压唢呐匠生存的世界而泣血,他因传承在他还尚在人世时就受到阻碍而泣血,他因世人对唢呐匠越来越不尊重而泣血……

是啊,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曾经无数人追捧,曾经无数人尊崇的文化为什么就这样跌落尘埃了呢?

在影片临近结尾时,有一个正局长说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找上了天鸣。那时我以为,唢呐匠有救了,谁知道他说:"希望你们能演奏一遍,我们把它录下来。"只是录下来,只是录下来不够啊。一种文化,只是用机器录下来是根本不够的。我一个朋友说:"在日本,他们懂得包装宣传之外,凡能称为匠人的,是个受人人尊敬的地位,政府会用经济奖励扶持,大部分的人民文化素质高,审美能跟得上欣赏,有人群懂得欣赏就不容易垮台,匠人就该是名利双收的,因为他们传承文化上这个角色(并不是人人能当)是有这个价值的。这就是我们中国最大的区别,匠人得不到扶持,大部分人也不懂欣赏,不从内心感受到它的美,乱包装一气,宣传了也就是个即逝的小火花。"每次看到一些传统工艺消亡就真的很遗憾。中国啊,虽说传承千年,但到了现在却像是要断层了一般。那个什么局长说要保护非文化遗产结果只是要录下来而已,这样的保护完全不够啊。焦师傅明白厉害的人才虽然难遇,但是最难的是愿意传承下来,所以天鸣的责任心才被赏识,虽然结尾没有交代唢呐的命运如何,但天鸣还是会吹下去的。蓝玉有悟性,但如他所说他性子野,交给他传承只会断了。所以很多时候一些略微平庸却能当上负责人也是这个原因吧,一腔热血并不能代表全部,更重要的是坚定而真诚的心。

在影片的结尾,焦师傅去世了,为他演奏的只有天鸣一个人。在山头上,在苍穹之下,天鸣对着师傅的坟墓,独奏唢呐。他的视线渐渐模糊,却看见师傅就那样安静地坐在他的身前听着他的演奏,如往常一般无二。只是,过了一会儿,师傅默默地站了起来,一声不吭地渐行渐远,渐行渐远,唢呐声也渐渐远去。最后的一幕是:无声中,焦师傅远走的背影。

这是影片的结尾,而我真的不希望这是唢呐的结局,不希望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结局。

百鸟朝凤观后感


百鸟朝凤观后感

传承 绝望——《百鸟朝凤》观感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这个导演,用最直接的方式简单介绍一下,陈凯歌在哀悼词中说:吴天明导演是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除本人拍摄过多部优秀作品外,还带领一代人创造辉煌,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个率真正直的好人。张艺谋在电影宣传中说:没有吴天明导演就没有我的今天,他为第五代导演的成长贡献巨大。李安力荐《百鸟朝凤》:希望大家能够来支持这部电影,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部作品。吴导演,我觉得你可以安息,我们都非常感激你。

几乎整个电影圈都在为这部电影背书,但真正觉得刻不容缓的去看是在方励的下跪事件之后,我不想让一代大师的遗作如此悲壮,哪怕只能贡献一份力量。去了,不负所望。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纵使我这个外行人也看得出电影的精致,从故事节奏到情绪铺垫,从场景设置到背景音乐都无可挑剔。故事简单概括来说是以黄河边一方土地关于唢呐的兴衰,映射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步消亡。

唢呐是唢呐匠的立身之本,唢呐离嘴不离手,但终究敌不过盛极必衰。电影对于情绪的引导太过高明。

徒弟与师父聊起唢呐已不复从前光景,本有些伤感,师父却以二十年珍藏的醇酒为媒吹奏了一段极其欢快的曲子,以一句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作结,随后倒地大睡,留白的十几秒悲凉之感更胜,心里说不出的酸涩。

唢呐文化颓势已定,与管弦乐队对垒,无一观众支持,双方肢体冲突,老师父拖着病躯掀翻桌子,留白,只弯腰捡起被践踏的面目全非的唢呐。这个部分最讽刺的是老人八十大寿请来了短裙豹纹女和电音吉他架子鼓浅唱,坐在电影院不禁轻笑,想到了法国香奈儿旗舰店疯抢几十万买包包,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不把无知当有趣?

电影高潮,垂死挣扎。唢呐最高礼遇百鸟朝凤给最有德行的人送行,唢呐班底支离破碎,老师父无奈年迈上阵,唢呐和血而吹,难以维持,交给徒弟,以鼓附和。深深地记得那一幕,老师父嘴角带着血,手边鼓点不变,看着年轻的徒弟吹百鸟朝凤,眼里欣慰的笑意。那一刻除了忧伤还有悲壮,败局已定,却苦苦支撑,在无边的黑暗中抓住一支稻草以为可以救命。

峰回路转,文化局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邀请原班底演奏,我心中也不由燃起一丝希望,想要找回原有班底,至少这份坚持能被好好安置。可知二师兄手指被电锯所伤,彻底告别唢呐;三师兄尘肺病重,无力支撑。能责怪谁呢?是家有重病老母的二师兄?还是要养家糊口的三师兄?就因为怪无可怪,格外沉重。

最后老师父坟头一曲百鸟朝凤,两代人南北分走,主人公脸上的那一滴泪到底是在哀悼死亡还是明天的自己?一个人的坚持到底是渺渺希望还是奄奄一息?所有的留白归自己。

就是这样,没让我流泪,却被绝望浸透每一个细胞,不经思索,久不散去。

唢呐是吹给自己的——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

贾徐

前言:这篇是电影《百鸟朝凤》的观后感。看韩寒的微博推荐了这部《百鸟朝凤》,上映前导演吴天明离世,制片人方励又为了这部电影直播下跪,于是我带着一份好奇走进了电影院。文章严重剧透,但不会影响观影体验(甚至我认为读完文章再看更好)。你可以选择读完文章再看电影,也可以选择看完电影再读文章。

《百鸟朝凤》讲的是唢呐匠的故事。唢呐作为一种中国乐器,是古时候的礼制的延续。红白喜事,不同场合、不同社会地位,排场和所奏曲目也不同。普通人家过世,吹四台,富贵人家吹八台,而德高望重者过世才可吹奏“百鸟朝凤”——一首难度高、气势浑厚的大悲之乐。

电影开始时的1983年,还是唢呐匠备受尊重的年代。但与其说尊重的唢呐匠,不如说尊重的是“礼”。那时候的婚礼请唢呐班来演奏,是要对唢呐师行迎师礼的。主角焦三,就是这样一位备受尊重的唢呐匠。因为在无双镇,只有他的焦家班会吹“百鸟朝凤”。

但焦师傅逐渐老去,他需要把手艺传给一个“把唢呐吹进骨头缝儿”里的人。这个人就是他刚收的小徒弟,游天鸣。游天鸣十几岁到焦师傅家,从吸水学起,到学会用唢呐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鸟叫,最终二十几岁学成“百鸟朝凤”,从师傅手中接过焦家班,自立门户为游家班。

游天鸣自立门户应该是在1995年左右,那时候改革开放已经十几年了,全国都在搞经济建设,大家一致向“钱”看。老辈儿的规矩,婚礼丧礼的礼制,都没人在意了。唢呐匠作为礼制产物,自然也不再有当初的江湖地位。游鸿明自立门户后的第一次活儿,是小学同学的婚礼。演奏时的太师椅变成了长板凳,入门时的迎师礼变成了大红包。导演用钞票,展现了物质对精神的侵蚀。

有人看过电影后说备受鼓励,要开始保护民族文化,复兴民族文化。我当然不否认这点,唢呐是非常有特色的中国民俗乐器,更不用说背后的礼制曾经是非常先进的国家、社会制度。但看过电影中令我感触颇深,几次落泪的不是因为这是中国的文化,而是我看到当一个人心中有了“应该怎样”的信念的时候他的人生状态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准备去看这部电影,你不要想着这是一部拍中国唢呐匠的电影。你可以把唢呐换成小提琴,换成油画笔,甚至换成寿司。不要去挖掘“民族”的东西,不要去从唢呐中找“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就仅仅是看一个人喜欢一个东西喜欢到极致,是一种什么状态。

电影中两个场景触动我最深,恰好体现了这种匠人和个人的精神。

第一个场景,是游天鸣和小师弟蓝玉在草房里睡着了不慎失火。天鸣从火中抢出了师弟的唢呐,但火势太大,天鸣来不及拿自己的唢呐。焦师傅闻声赶来,看到天鸣手中空无一物,蓝玉手里的唢呐完好无损,愤怒难忍给了天鸣一个耳光,厉声说道:“告诉你的唢呐离口不离手,唢呐呢!”天鸣老实不敢说话,蓝玉见状向师傅解释到,自己的唢呐是天鸣从火力抢回来的。焦师傅听完便消了气。

这里面的道理是:手艺人要把自己的事儿当成事儿。重要的不是唢呐在不在,而是是否把唢呐当回事,唢呐匠不把唢呐当回事儿,就是不把自己当回事儿。回到真实生活中看看,不成事儿的人,都是不把自己做的事当回事儿,又埋怨别人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举个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服务员。很多服务员自己就瞧不起自己做的工作,觉得服务员低人一等,于是对待工作也不较真,对待客人也不热情。于是恶性循环,客人看到服务员这么“牛逼”,也开始较上劲来。举个截然不同的例子:在日本便利店,如果找零有硬币,服务员给顾客钱的时候会把一只手放在顾客手的下面,防止万一硬币掉落顾客不方便。你说,我是尊重一个把硬币扔在桌子上的服务员,还是尊重把手放在顾客手下的服务员?

第二个场景,是游天鸣第一次赚钱后到师傅家。师徒俩酒过三巡,焦三起了兴致,拿起唢呐开始即兴吹奏。情绪所至,唢呐吹得也动人。酒醉后的焦三在睡着前说了一句话:“唢呐不是吹给别人的,是吹给自己的。”

如果非让我在整部电影中选一句“金句”,我一定选焦三说的这句。虽然有点俗气,但这句话代表了人而为人的最高追求。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想让大家把这部电影当成倡导民族文化的电影,因为民族是狭隘的,人性才是广阔的。这句话重要的原因有两点:1、你喜欢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要获得别人的认同。2、你不喜欢或认为没价值的东西,不一定对别人没价值。这是焦三在醉酒时说出的话,却是最清醒的一句话。醒来后的焦三,开始为唢呐的没落苦闷。吹给自己的唢呐,成了酒后空谈,这才是唢呐没落的真正原因。如果这唢呐是吹给自己的,那便不该沦为“礼制”的工具,不该以他人认可、尊重为评价标准。唢呐的没落,在于焦三只有在醉酒时才为自己吹奏唢呐,其他的时候要么是为了红白喜事,要么是为了传艺。而那些真正传世的音乐,无一不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情绪,却激荡了万千感同身受的人们。

电影最终以焦三的病逝结束。在焦三行将就木时,他跟游天鸣说:“我死了,给我吹四台就行。”游天鸣说:“我给您吹百鸟朝凤。”焦三说:“使不得,使不得。”为什么使不得?因为心中有敬畏。这敬畏,源于悬在头顶心间的“百鸟朝凤”。这份敬畏让我感叹,若人人心中皆有一份敬畏,至少不至于公德沦丧至今;当也让我感伤,因为这份敬畏,焦三原封不动的传承唢呐匠的规矩,却没能从这份敬畏中走出崭新的灵魂,没能让悦耳的唢呐吹奏出新世界的心声,彻底禁声于一片嘈杂。

推荐这部电影。是希望我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唢呐,并记着,唢呐是吹给自己的。

pS:我知道我更新的慢的有点不要脸了,更新慢的原因除了工作繁忙之外,还因为最近开始健身,被教练明令禁止熬夜,所以能写字的时间就更少。感谢你们的耐心,你有多耐心,就有多识货。

百鸟朝凤观后感作文


百鸟朝凤观后感作文:灵魂的悲怆

五年三班 叶宇涵

《百鸟朝凤》是一部讲述百年传承的唢呐帮从兴到衰的过程。电影用生动的故事以及性格鲜明的人物,调动观众的思路与情绪:严厉但有情怀的焦师傅,勤奋好学并坚持不懈的游天鸣,天赋凛然的蓝玉,善良好心的焦师娘……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已经渐渐忘却了中国百年的传统文化。面对这一切,焦师傅不止一次说:"别让唢呐在这里绝种",我认为这句话就像是"别让中国文化在这里绝种"一样是不言而喻的。

游天鸣成年后,和妹妹、蓝玉一起走在西安的大街上这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烈日当头,街上的人纷纷打起伞来。这时,蓝玉说:"天鸣,你就别干这行了,赶紧在这里找个工作吧。"游天鸣却说:"不用了,我曾跟师父发誓过。"正走着,看到一名唢呐艺人吹着唢呐,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身前放着一个碗——这名唢呐艺人在乞讨。这时,有两个正在逛街的女人不屑地掏出钱扔在那名艺人的碗里,然后艺人连忙起身久久作揖——然而那两个人连看都没看他。那一刻,游天鸣漆黑的眸子里窜出了一丝愤怒的火苗。我从游天鸣的眸子里看出了悔恨、悲伤以及惊讶——为什么中国的唢呐艺术会沦落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沦落到当街乞讨的地步?游天鸣一直把"唢呐是给自己吹的,不是给别人吹的"当成吹唢呐的初心。那一刻,要不是碍于旁人,他一定会冲上去质问他:"难道唢呐是用来乞讨的吗?难道中国的文化只是用来在别人面前乞怜的吗?"

我知道,西洋的东西固然有它的好处,但是却不能被它蒙蔽双眼,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抛到脑后。我们应该自省一下,很多时候,很多人,很多想法,都是一种可怕的思维方式,他们总是把眼前的新鲜事物放在第一位,而忘记了是什么在身后铺垫着他们如今的生活。他们总是有一个愚蠢的想法:保护非物质或物质文化遗产是政府所干的事情,我们普通人就过好每一天就行了。这种想法在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是非曲直,其实并不重要了,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尽力建设传统文化与时代共存的中国吧!

《百鸟朝凤》观后感系列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百鸟朝凤》观后感”。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观赏作品时从与自己产生共鸣的情节中带来了新的启迪,写观后感时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观后感结合自身的真情实感可以增强我们对电影本身的记忆。你是否正为写观后感而发愁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百鸟朝凤》观后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1

《百鸟朝凤》是吴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不知道大家都认识这个导演吗?先用最直接的方式简单介绍一下。陈凯歌在追悼会上说,吴导演的是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他除了拍摄了许多优秀作品,还带领一代人创造辉煌,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张艺谋在电影宣传中说,没有吴导演的,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他为第五代导演的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安推荐《百鸟朝凤》 :希望大家支持这部电影,真的是一部很有意义的作品。吴主任,我想你可以安息了。我们都非常感谢你。

几乎整个电影圈都在支持这部电影,但在李放下跪事件之后,看这部电影真的很迫切。我不希望一代宗师的遗产如此悲壮,哪怕只能贡献一份力量。去吧,不辜负期望。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即使是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看到电影的精致,从故事节奏到情绪铺垫,从场景设定到背景音乐,都无懈可击。一言以蔽之,故事以唢呐在黄河沿岸土地上的兴衰为背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

唢呐是唢呐匠的基础。唢呐从来不离口,盛则衰。电影在引导情绪方面太聪明了。

徒弟和师傅聊天说唢呐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本有点伤心。但大师却以这二十年收藏的酒为媒介,奏出了一曲极其欢快的曲子,并以一句唢呐不是给别人的,是给自己的作为结束语。然后他就倒在地上睡着了,剩下的十秒钟悲伤的感觉更强烈了,心里说不出的酸楚。

唢呐文化正在衰落,它在没有任何观众支持的情况下与管弦乐队对抗。双方有肢体冲突。老师和爸爸拖着病体掀翻了桌子,留下一片空白,只弯腰捡起被踩烂的、认不出来的唢呐。这部分最讽刺的是,老人请了一个短裙豹纹女和一个电吉他鼓唱歌。坐在电影院,他忍不住笑了。他想到了法国香奈儿旗舰店抢购几十万个包包。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把无知当乐趣?

电影高潮,垂死挣扎。唢呐最大的礼貌就是送走最善良的人。唢呐队一盘散沙,老师和爸爸都很无奈,老了。唢呐带血吹,难以维持。交给弟子,回荡着鼓声。深深记得那一幕,老师父亲的嘴角沾满了鲜血,手边的鼓点依旧不变。他看着年轻的学徒把鸟吹到凤凰身上,眼里露出宽慰的微笑。那一刻,除了悲伤和悲壮,失败是固定的,但我努力挣扎,在无边的黑暗中抓了一根稻草,以为自己可以保命。

当文化局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邀请原队上场时,我忍不住希望能找到原队。至少这种坚持是可以很好安置的。可见两兄弟的手指被电锯伤了,彻底告别了唢呐;三位师兄患了严重的尘肺病,无力供养。你能怪谁?母亲病重的家庭?还是三个要养家糊口的师兄?只是因为奇怪,所以很重。

最后老师父亲的坟前唱了一首歌,两代人南北走向。主人公脸上的那滴泪是哀悼死亡还是明天的自己?一个人的坚持是遥远的希望还是垂死挣扎?所有的空白都是给自己的。

就是这样,它没有让我哭,但是它用绝望浸透了每一个细胞,它没有想就散了很久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2

影片中打动人心的地方其实不仅仅是唢呐作为一种传统技艺消失的宿命感,和两代人的坚守和落寞之情,其实更是一种平静单纯的生活方式,和从前的师徒关系。(虽然作为女权主义者,我也可以在此放下对权力的诉求,而简单地被带入到情境当中)。

没有那么多欲望和嘈杂声响的年代里,人们才能够听得见清晨的鸟鸣声和溪水的潺潺声,也才能听得进一支小小唢呐表达的喜怒哀乐。

那时的师徒关系,虽然从我们当今的视角看来,难免会去抵触其家长制的一面,但那朝夕相处培养起的如父子般的情谊却让人唏嘘。师傅的教诲是如此来之不易,孩子们接过唢呐那渴望和欣喜的眼神更让人动容。

一整天憋着一股气,只为完成师傅布置的一个任务,就这么心无旁骛,跟随着自然的节奏一日一日地学下去,在我们如今是多么难以想象啊。然而努力是有结果的,天鸣的勤奋和执着让他成为了师傅的唯一接班人,终于学到了老辈人津津乐道的那曲《百鸟朝凤》。

急速变化的世界在影片的后半段慢慢地渗进来,先是一些让人不安的预兆,唢呐匠们的薪水越来越少,人们不也再行接师礼了,接着是刚成立不久的游家班已接不到活儿了,西洋乐队的热闹新鲜和扭动腰肢的女郎显然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师兄们也纷纷进城务工,焦师傅所珍视的那个世界和价值观正在分崩离析,新世界中,认真的天鸣对唢呐坚持和努力不再会有任何善意的回报。连从前拼了命想让儿子学唢呐的父亲也开始瞧不起这份职业。

影片的后段,文化局局长要录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目,因病榻上师父的坚持,天鸣开始寻找离乡的师兄们共同演出,却发现在城里打工的短短时间里,两位师兄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们再拿起那些乐器了。而西安街头的那个乞丐,吹奏的是什么呢?是天鸣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百鸟朝凤》么?这曲子如今可以被一枚硬币的施舍随时打断。

剧终,《百鸟朝凤》的曲声在焦师傅的坟前响起,但再也没有它曾经的威望和排场,就只天鸣一个人孤单地吹奏,吹给自己听,给彼岸世界的师父听……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3

一个叫方励的人,为着百鸟朝凤多排片,居然给全国院线下跪,震惊全国,也震惊了我!我为他对中国电影文艺片的这份虔诚而深深感动。当日我买到夜场的票,看了吴天明导演的绝唱之作百鸟朝凤,发表一则微信。

这些年,一些有良知、有追求、有责任感的电影人迷盲了,中国电影市场以400亿票房位居世界第二,可是除了商业片大行其道疯狂敛财外,浩浩荡荡的现代化电影院线,再优秀的文艺片也难得一席之地,常常处于被冷落,被排挤,被虐待的尴尬境地。百鸟朝凤就遭遇了尴尬!

吴天明导演最后的遗作百鸟朝凤就是,过去一周院线排片不到1%,而且都被挤出黄金时段,眼看档期快结束,票房几百万,距离投资人收回本钱还差600万。无奈之下,制片人方励惊人一跪,求院线多排几场。这一跪惊动了很多人,触动了很多人,也包括我这个关注中国电影的普通观众,我们有良知,有强烈的意识支持中国优秀电影!

在同一档期,一部【美国队长3】在院线居高得宠,七天就卷走中国人8个亿的真金白银,可是百鸟朝凤纵然好评如潮,却没有基本的排期,更不要奢望票房了。我们就那么崇尚美国大片吗?我们就那么舍不得花钱看自己的电影吗?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坐视中国优秀文艺片被排挤和冷落?不可以!

昨晚(5月13日)我买票去看了23点的夜场,深夜一点才回家。33元的影票,我觉得这电影票钱给的太少了,不足以体现这部片子的价值,如果不是网购,就是原价让我买票,哪怕是100元,我不会觉得冤!

百鸟朝凤非常好的一部电影,讲的这样一个故事,800里秦川,两代人为传承唢呐民间艺术,顽强地坚持付出代价,让我们看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濒危,抢救之急,传承之难,令人心痛。这样的好电影不仅是正能量,而且于民族文化发展,有深刻意义,大家都该去看,而且非常好看!作为观众,我们应该有基本的审美,也应该有基本的良知,要支持真正优秀的中国文艺片!

我看的夜场电影,也许与方励的那一跪有关,他唤醒了我们的责任意识。这场电影人很多,接近半场人,整个过程人们都肃然起敬,鸦雀无声,终场很多观众缓缓起立,慢步离场,眼睛里含有泪水!我想不要只怪院线,他们是商人,难免只看票房!中国电影发展,俺们观众有责,我将自觉当好中国文艺片的坚定支持者,一直会坐在观众席上!吴天明走了,张艺谋、贾樟柯们加油!我们是你们的铁粉,不会变心也不会掉队!今天听新闻,方励一跪,得到响应,今天全国院线排片达到2.4%,建议大家有时间都去看看,就当是给吴导献了一束花!值得!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4

“凤凰已逝,但百鸟皆鸣”,返璞归真的感人故事,凝重厚实的影视风格,色彩浓郁的传统民俗特色,悲天悯人的哀婉乐曲,让这部《百鸟朝凤》——大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呈现了经典。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八百里秦川上的无双镇,老一辈的唢呐师父焦三传艺给徒弟游天鸣,希望他将这门民间手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但在现代化大潮的裹挟下时代风尚发生转向,唢呐班子无以为继、四散衰败。 时常100分钟的电影,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内心一次次震撼。师父焦三爷说“唢呐是个匠活”,吹唢呐人自称唢呐匠,而不是唢呐艺人,正是匠人精神的骨与魂。

传统行当有它的伦理和规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德行高于技艺。表面看起来严肃古板,一身傲气,实则是一位热血、善良、重情重义的唢呐师父焦三,在挑选唢呐徒弟的过程中,尽显其苛刻,一开始天鸣差点因为天赋不够被拒之门外,学徒过程中吹奏的悟性也不如师弟蓝玉,最后却从师父手里接过整个唢呐班,就是因为品行纯良。天鸣问师父你为什么会收下我,师父说:“是因为你父亲摔倒时,你眼里流下的一滴泪。”我想也是因为他的善良和热情,因为他的勤奋和执着,用芦苇秆吸水练功,哪怕是风吹雨打,并不间歇;因为他的不那么精明,因为他在大火中帮师弟抢出了师弟的唢呐而牺牲了自己那把碰都不让别人碰的唢呐。毕竟唢呐班的接班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天赋秉异技艺高超的演奏者,更需要一个坚韧隐忍赤胆忠心的传承人。匠人精神大概正是这样一种心无旁骛的风骨,一种一生悬命的魂髓。

我们一边心疼传统文化的消失殆尽,一边又鄙夷固执老派的匠人精神,一生只专注一件事不要说常常养不活自己,就连最起码的基本尊重也得不到。管乐没有错,靡靡之音没有错,甚至管乐取代唢呐也没有错,潮流就是这样汹涌,时代就是这样更迭,但我们是否可以给传统文化和匠人精神一点时间和空间,不要让祖宗留下的好东西都断了根绝了后。大浪淘沙,形式可能消失,但精神终将不朽。

我感动,为这部《百鸟朝凤》,我期待,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我虔诚的期望,自己甚至更多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追求和信仰,用平凡的、普通的行动,用最真实的心灵写照,去捍卫我们的心灵。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5

师兄们告诉焦三爷,天鸣病得厉害。焦三爷略加思索,说:“游家班班主病了,今日就由我代劳吧。”说完,他背朝人们,剧烈地咳嗽几下。片刻,他转回身,捧起唢呐,坚定而又大声地说:“《百鸟朝凤》,敬送亡人。”

唢呐声响起,抑扬顿挫,真好似百鸟朝见凤凰。天鸣的鸟叫也是惟妙惟肖。渐渐地,天鸣愣住了,他看见一股殷红的鲜血在锈迹斑驳的唢呐管上流着,是那么刺眼!一股,两股,天鸣毅然拿走师父的唢呐,三爷再也没忍住,“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吐在地上。但他顾不得擦去嘴角的血迹,大吼一声:“拿鼓来!天鸣,你继续吹!”说着,便“咚咚咚”地敲了起来。那一刻,他的眼神是那么坚决!那么无畏!

我的眼泪从眼角悄然滑落。这个坚毅的身影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头。

焦三爷是在用生命吹唢呐呀!他不顾自己老弱的身子骨,毅然决然地吹响《百鸟朝凤》,这不仅是对德高望重的死者的敬重,更是对唢呐艺术刻骨铭心的热爱啊!他把唢呐吹到了骨头缝里!我的视线又一次模糊了。

为什么焦师傅能用生命吹唢呐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是传承的力量!他用自己的鲜血告诉乡亲们,不要忘记唢呐;告诉天鸣,不要气馁,牢牢守护唢呐的技艺,八百里秦川不能没有唢呐!

现在,只要一打开收音机、电视机,就听到或摇滚或悠扬的西洋乐曲,它们就像细菌一样无处不在,肆意侵占着民族乐器的世界。许多民俗艺术正在远离我们,濒临失传。

庆幸的是,又有人开始重视民族乐器,唢呐艺术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些曾经拼了性命保全民俗技艺的民间艺人们,多少也能得到一些安慰了吧?

《百鸟朝凤》告诉我们,民族文化才是我们的根,我们要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民族瑰宝重新绽放光芒!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6

少年游田明是焦散叶的弟子。但是,他愿意吃苦,愿意勤奋练习。大师更看重的是对唢呐的热爱和高尚的人格。于是,游田明成了唯一一个学会了“百鸟齐鸣凤”的接班人。但后来受西方乐器的影响,恰好是一件大事,村民选择了更震撼的西方乐队,而不是唢呐班。你田明不想唢呐没落,经历了一系列的挣扎。在影片的最后,云田明成功地申请到了遗产,成为了唢呐的继承者。

这部电影让我震惊和感动,它绝不仅限于画面宽广和人物内心。

细腻、背景音乐的穿透力,而是在于他的思想主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四面八方的外来文化,不断冲击世界甚至改变着中国传统文化。从欢乐圣诞节到情人节,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火,而传统的中国节日却渐行渐远。尤其是商家更是津津乐道,特别是圣诞节,无论大街小巷,热闹程度,有增无减;中国传统节日日渐清淡,端午重阳元宵,越来越不被重视,在电影院,美国大片、日本动漫成了众多观众的选择,国产片却常被冠以“烂片”的称号……

对此,我们要做的是保护与继承。可以改变的是文化的内容,但不可以改变文化的精髓。影片中,年迈且患有肺痨的焦三爷为演奏百鸟朝凤,一口鲜血喷出,这是对艺术的坚守,更是对文化的献身!正如焦三爷所言:“这秦川大地,不能没有唢呐!”我们传承的文化,是随着血液继承下来的一种品质。回看当今,各种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影片、节目譬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不断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学习……“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只要我们拥有继承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相信传统的种子定会在天朝大地上永远生根发芽!

影片到最后,在师傅焦三爷坟前,游天明满怀悲痛地奏响了惊天动地的“百鸟朝凤”云雾中,师傅坐在太师椅上,微笑地看着徒弟,面容骄傲地听完了整曲,罢了,起身,头也不回地消失在远方……那一刻,我意识到,传承的精神已在我心中永恒。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7

12月1日下午,和加勒股份的同事一同观看了电影《百鸟朝凤》,电影是我国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前,在黄土高坡上的村庄里,关于两代唢呐人传承交替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叫游天鸣,13岁时父亲把他送到一个叫焦三爷的老头那里去学习吹唢呐,主人公的父亲从小就有一个吹唢呐的梦想,可是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学习唢呐,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经过焦三爷的测试,主人公成功拜入焦家班,历经苦难,最终学会百鸟朝凤,接着从师父手中接过班底成立游家班。

在电影中,焦三爷收了两个小徒弟:游天鸣和蓝玉,游天鸣资质愚钝但是勤奋踏实,而蓝玉聪明伶俐却没有恒心,最后焦三爷把唢呐班交给了天鸣,焦家班变成了游家班。因为三爷说了,“这把唢呐,从我师爷的师爷的师爷手上传下来,现在我要传给一个不仅唢呐吹的好,更是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在三爷的.眼里,只有能坚持衣钵的人来掌舵,唢呐的香火才能更好的延续下去,游天鸣也没有辜负焦三爷的期望,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即使是找不到老婆,也坚持着扛着班子的大旗。

从片中我体会到影片对待传统文化艺术的坚持,而坚持,是匠人的得以成就匠人的本钱。

任何一门手艺,都需要坚持,“认真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不管面对什么工作,都需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去做。“要想浮起来,必须先得沉下去。”只有脚踏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工匠精神”,常怀一颗匠人之心,才能成为一名新时期各工种的好匠人。

而正直青春的我们,更加需要学习这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专注和创新,而追求精细、精良、精湛,更是工匠的风骨,也是我们要守住的精神财富。因此,公司就是要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来吸引大家、凝聚大家,让公司成为大家的庇护所,成为员工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8

在三亚大菠萝影城,我们俩陪女儿看了一场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片花里张艺谋对吴导本人的艺术造诣和为人以及影片大加赞赏,我们也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影的。大师不愧为大师,无论从选材到拍摄还是主演陶泽如的精彩演绎,都无不彰显出一代宗师的独特匠心和高超水准,自然就心甘情愿心悦诚服的在心里为大师的作品点赞!

电影主题思想是要表达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人淡漠冷落的一个残酷现实,借唢呐王焦三与游天鸣等徒弟们为唢呐吹奏艺术的传承发展,展现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徒情谊,他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了祖宗留下的东西不流失,他们用青春乃至生命维护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当焦三用生命和鲜血吹揍《百鸟朝凤》时,我为老艺人的精神流泪,为民族文化遗产的后继乏人流泪!婚礼现场西洋乐器大战唢呐其实也是西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入侵和挑战,如何守住中国传统文化这块阵地并发扬广大,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影片开头父亲带儿子去拜师的场景滑稽又悲戚,天鸣父子那个虔诚,那个低三下四,焦三爷谱摆的那叫一个拽!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焦三爷是何等的风光;可以看到乡下人想出人头地、混个饭碗时的急切心情;可以看到唢呐受到洋玩意冲击乡下艺人不吃香时那种窘迫和无奈;可以看到师娘对师傅朴素的爱,特别是当唢呐吹起时师娘崇拜而又深情的目光令我感动,为之动容。

焦三爷卖了耕牛不为自己看病,只为心中的唢呐能永远传承;游天鸣放弃挣大钱的机会,穷的娶不起媳妇,也依然坚守阵地不放弃;这不正是我们远古至今文化与文明代代相传的根源所在吗!正是有了他们的执着与坚持,正是有了他们毕生精力的奉献乃至生命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与灿烂的生生不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为祖国古老文明与灿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尽自己应尽义务,老祖宗的东西绝不能也不允许在我们手里丢掉!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9

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与认真!

严冬渐近,今日的加勒却没有丝毫寒冷,天气有着丝丝暖意,刚刚迈进十二月份,为了让公司员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在加餐厅观看了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一首大哀的曲子,有着它应有的意义和重量,除非是德高望重和品行出众的人才受的起。焦三爷,百年唢呐的传人,整个无双镇唯一一位会吹奏百鸟朝凤的艺人,一生都在为唢呐的发扬与传承而努力。在为唢呐挑选传人的时候,面对天资聪颖的蓝玉和资质平平的游天鸣,焦三爷有自己独特的眼光,作为艺人,技术自然要超群,更重要的是德行和一份不服输的毅力,游天鸣,尽管父亲当众殴打他,他心里却没有丝毫怨恨,当父亲摔倒时,依然留下了心疼的眼泪,这也是焦三爷为什么把他作为唯一传人的原因。游天鸣不服输,有一份常人不具备的毅力,为了完成师傅交代的任务,就算下大雨也要在河边用芦苇杆吸河里的水。

焦三爷的心里装着唢呐,唢呐就是他最高的信仰,作为焦家班的班主,徒弟成群,却依然自己下地干活,这样的一个粗人,对待唢呐却细致到极致,唢呐放置有序,一尘不染,不辞劳苦的亲自带徒弟到树林中听鸟叫,并依靠自己的技巧和鸟做出互动,实在是粗中有细,他在传授给徒弟唢呐的时候,交代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唢呐离口不离手”。工匠精神在焦三爷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来到加勒,在大厅书架上看了一本书,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与认真。加勒,母线行业的领导者,有着独特的责任与分量,在加勒这么长时间,从公司领导到车间技工,隐约看到了焦三爷的影子,普普却不平凡,严谨的制造过程以及细致的质量检查,一步一步推动着加勒走向国际,更为重要的是,加勒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不造假,不作恶”,一步步引导加勒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在加勒,工作之时,处处充满细节,钣金组可以在仅有的条件下把材料加工到0。01毫米;包排组细致认真,仔细加工每一个零件;装配组团结有序,组装过程中,每一个工序都很严谨。每个人都在为加勒做着自己的贡献。还记得销售部吴总说的一句话:我们销售部不会让加勒每一个人的努力白费。朴实无华的话,表示大家都以加勒为家,公司只会越来越好。

与电影中唢呐所不同的是,创新设计为加勒的发展添加了活力,公司没有在现有的基础上就停滞不前,满足于现在,相反的是公司每一到两年就会出一代新产品,就好像一位正在丛林中探索的年轻人得到了一把趁手的刀一样,克服遇到的种种困难,努力前进。

仅希望加勒的每一个人都能以焦三爷为榜样,以工匠精神为指路明灯,做好本职工作,大家一起为加勒的未来而努力。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增加了加勒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交流,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相处融洽!加油!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10

新闻中看到《百鸟朝凤》的制片人方励下跪磕头,求各大院线为这部电影增加排片,这则新闻被多方转载。被方先生的行为深深打动,觉得太可怜了,于是买了张票,在周日带着琪姐毅然走进了电影院。孩子在家两星期了,一直在吃中药调理脾胃,每天吃药都像杀猪一样,外加调皮捣蛋,姥姥姥爷的忍耐到达了极限,勒令我看电影必须带走,也不管我看的是不是动画片。连我都不确定能看进去的文艺片,一个三岁半的孩子能呆到影片放映结束实属不易,虽然爆米花可乐供着,这里给琪姐点个赞。

依然迟到半个小时,我去的是爱琴海里的红星国际电影院,摸黑进去,还要拽着孩子随便找了个座位,四下一看,发现整个放映厅不到十个人。事实证明这部文艺片真的不是我的菜,片是好片,大咖都说好。影片画面优美,感观不特别宏大,情节紧凑,演员表演质朴而不做作。在当今的浮躁社会氛围下,能拍出如此纯粹澄澈的电影,证明导演真的是一个内心宁静有底蕴的人。怪只怪自己没那个文化底蕴,太low了,欣赏不了高雅的东西。

这里我大概分析出几个原因,首先,唢呐艺术起源于西北地区,与我这个东北大妞的成长背景离得比较远,不熟悉所以不懂欣赏,只能看个热闹。再则,影片里没有我喜欢的明星,我只认识陶泽如,谈不上喜欢,剩下的没一个脸熟的。大师级的导演吴天明我更是没听过,原谅我的无知吧!现今的社会处在快速发展的浮躁时期,大众多数只看脸,男不帅女不靓,再没风头正劲的演员,就吸引不了眼球。不得不承认我是个外貌协会的俗人,也喜欢漂亮的事物,如果导演当初能稍微照顾下我们这些俗人,可能会吸引多些观众。最关键的,在剧里我没感受到能引起我共鸣的东西,不同于鸡汤电影《垫底辣妹》的回忆无穷,我也有些困惑。为什么就不能吸引我呢?内容我看懂了,表达了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对手艺渐渐失传的无奈,当游天鸣最后在师傅坟前吹起了“百鸟朝凤”,也揭示了悲剧的结局,就是唢呐艺术的日渐消退,后继无人。

这种结局也与国家不够重视传统文化有关系,当文化局的局长想录一段唢呐演奏的时候,游天鸣连人都凑不齐了,大家迫于生活压力都改行了,有的人工伤有了残疾,有的人得了尘肺病,这辈子都不能再演奏唢呐了,这种结局让人感觉特别无力!

在说说传统艺术,他们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发展离开了特定环境,可能就没人再去欣赏了。拿京剧举例,我的爷爷奶奶等长辈很喜欢,到我父母这一代人,多数就不感冒了,等到我这一代更是欣赏不了,就不要再提我的孩子了。没人看了,早晚会被淘汰,好在国家比较重视,好多孩子也在学习,但是想再现辉煌则比较难了。之前一直说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是继承传递,很少提到发展,至今没听过京剧有什么新的曲目,当然京剧创作难度肯定比较大。没有推陈出新,不能与时俱进,国家服持力度再不大,好多传统技艺都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再说回这部大师的绝唱之作,自己欣赏不了的东西不见得不好,还是建议大家走进影院看看这部电影,看惯了大片烂片也该换换口味了!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11

一部片子的质量,不是只看票房,它更取决于观看者的'质量。没看之前,媒体的所谓炒作,票房低的《百鸟朝凤》到底值不值得一看,可以说众说纷纭。站在个人喜好角度,谁都可以发言;倘若站在民族的高度,人文的角度,其价值又有多少人能够估量得了?"感动,回味无穷"是观后最大的感受。影片中那些朴实的话,让我收获很多。

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

打开百宝箱,师傅对徒弟游天鸣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而是吹给自己听的"。随即,拿起一根唢呐兴致勃勃地演奏了一段,忽地栽个跟头倒地酣睡,嘴角露出甜甜的笑。有人说,师傅是为找到了传承人开心开怀;也有人说,师傅是在言传身教,真正的秘诀是发自骨子里的热爱。不管何种理解,最重要的是灵魂深处发出的一种声音,与外在无关。纯粹到,没有一丁点杂质,是忠于选择,对生命认真负责。师傅焦三爷,传授的不仅是唢呐这么技艺,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做人做事的态度。正如,师傅选中天分并不高的天鸣是因为,"你看见你父亲摔倒,扶他起来的那滴泪"。

厚德才能载物,人无所成时该问问自己修炼了多少德行。我们永远成为不了别人,要成为最好的。

《百鸟朝凤》观后感300字


《百鸟朝凤》观后感

这个观后不知道写了多长时间了,博客却好久不写了,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可能微信已经代替了一切吧?

只为了被炒的沸沸扬扬的制片人那屈辱的一跪,我难得走进了影院,去看【百鸟朝凤】。看完,心中满是无奈的愤懑与无奈。。。
先深深感谢制片人那屈辱的一跪吧,不怨人家不肯放映发行这个电影,40岁以下的人几乎看不懂,40岁以上的人,能看懂的也很难统计,除了赔钱,看不出第二个结果,就如影片中那个得了师傅真传的叫做天鸣的徒弟,不也是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生计,吃不上饭,找不上媳妇,众叛亲离,最后在师父的坟前,孤独无助、满怀心酸,双目含泪的吹着最高规格、凡人不予、世代单传掌门的曲子【百鸟朝凤】。。。而地下的师父,在导演的安排下,是怔怔的听着,未完,就怅怅的离去,不曾回头。。。
这一刻离去的不是师父,是导演心中的悲沧和对现实的不接受,以及离去的决心,因此成为这个导演一生中的绝唱,而那个读懂了戏里戏外故事的人,只好无奈地憋屈地对现实跪下,为了一场阳春白雪的落下。。。
谁能读懂师父的凄凉?谁能知道传承的艰辛?谁能感受身怀和氏璧却被砍去手脚的悲哀?

《百鸟朝凤》观后感700字


《百鸟朝凤》观后感

观看完《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影片讲述了小男孩游天明跟着老一辈唢呐匠焦三爷学习吹唢呐的事情,在这部影片中,焦三爷对游天的严厉是希望他能更好的吹奏唢呐,将唢呐传承下去,而父亲对游天明去学唢呐的初衷是在那个年代学好吹唢呐可以光耀门楣,也可以养家糊口,殊不知,在时代的变迁下,在农村的这种红白喜事上,唢呐渐渐被淘汰,落后,但我们对唢呐的传承不仅仅是它的技巧和方法或者是这门乐器,而是一个对传统民乐的继承精神和认同感,唢呐是中国民族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影片也是围绕唢呐名曲《百鸟朝凤》展开情节描述。
《百鸟朝凤》出自《唐书》及《太平御览》,百年朝凤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众望所归,而只有德高望重者才配在死后享有这首曲子,影片中有三处是关于吹不吹百鸟朝凤演奏的问题,第一次是给一个不好的干部,他的家人哀求焦三爷为其家父吹上一曲百鸟朝凤,在那个年代,焦三爷义正严辞地拒绝了,因为那个人担不起这首曲子,他的家人也被狠狠的打了脸。第二次是一位好干部,焦三爷当着很多人的面总结了这位干部的毕生,此等德高望重之人担的起这首曲子。第三次则是游天鸣对师父焦三爷献上一首百鸟朝凤,在影片的最后,焦三爷的魂魄伴着这首《百鸟朝凤》向远方走去,焦三爷也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他对唢呐的热爱和对唢呐传承的决心。
影片中还有一处典型的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情节,在改革开放之后,村里的一户人家在丧事上既请了西洋乐队,又请了民族乐队,当然,那个时候的中西方文化还没有融合,结果两队人马就打了起来,这也体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观念的根深蒂固。
当然,影片中的主人公也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唢呐匠,吹唢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游天明刚开始学的时候一直在吹芦苇杆,我有很大体会。也让我想起了我刚学吹竹笛的时候,每天只能吹笛头,吹响才能练指法,其中的艰辛非常了解,努力就会有收获,游天明也因此获得了成功,继承焦家班发展为游家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游家班最终还是没能发展起来,这是一大遗憾,但也同时向我们阐述了一些较之传统,落后的文化终会被淘汰,成为宝贵的遗产,若不加以创新,不与时俱进,也只落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
关于此影片,我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对于人情世故,影片中讲述了师徒情,友情,父子情,着重突显出了师徒情,天明对师父的感情已与父子情相同,他对师父的爱就像对唢呐的爱,以及与蓝玉的友情。
第二,关于唢呐。唢呐是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以声音高亢著名,但渐渐也不符合大众潮流,所以对唢呐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第三,对于百鸟朝凤,百鸟朝凤在唢呐名曲中的地位固然很高,但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拘泥于传统,将它推广给大众,让它更为流传。

相信《百鸟朝凤观后感7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百鸟朝凤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