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精选。

好的电影可以不断的激励人们,让人十分感动。观后感的撰写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稀少了,写观后感要注意聚“睛”会神,观感共鸣,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时,我们应从哪里入手?下面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您带来了“最后一公里观后感”的相关内容,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篇1

看完《最后一公里》这部电影之后,你就会发现,它区别于同类电影,不仅弘扬了我国坚毅的民族精神,而且更加活泼,融入最为生活的真实写照,十足温情、极为有趣。

电影由李伟执导,李彦锋、钟卫华、陈依莎、赵成顺等主演,讲述了四川珙县珙桐村的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李双洪临危受命出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集体作用,以身作则,在其坚定的理想信念下,一步步带领全村百姓走向致富之路的故事。

影片摆脱了以往脱贫干部高大突出的形象,以村民百姓为中心,极接地气,而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让每一个角色都显得十分鲜明,有血有肉。虽说他们同为一村村民,但因年龄、教育、自家处境等等的不同,每位村民的心思也不同,或许为人和善可亲,又或许为人冷漠,但并不能说违背了朴实的初心,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现实,“穷怕了”!

李双洪本是一位留守知识青年,毕业后回归故里,一直努力尝试着各种创业方式,山上种植核桃树、养乌鸡、养高蛋白蛆虫,可事业总是无果而终。巧而受命村党支部书记,肩上责任更重了,深刻反思自己的失败,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之下,凭借坚定的信念,发掘自身潜能,靠谱且有担当。还有背后无偿支持李双洪的青梅竹马,虽被村民拒绝分一杯羹,但依旧选择了帮助李双洪,走向脱贫攻坚战中,不得不说这是一份坚毅,也是一份“模糊”的承诺,真情相对。

当然同样也少不了像片中大奎这类破罐子破摔的偏激分子,依赖扶贫款浑噩度日,一旦涉及他的利益便开始传闲话,出歪点子,一肚子坏水。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时之需不解一世之苦。物质上的脱贫帮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精神脱贫才是属攻克贫穷最根本的方法。影片中大奎便是最好的例子,曾经也有过热血,想要奔上致富之路,在打通通向城市道路的最后一公里时发生意外,包括他在内全村子的人都伤亡惨重,自此开始消沉,成为所有人的心结。而十几年之后李双洪带头让项目再度重启,无疑也是所有人心病的解封,唯一说不通的便是大奎。一顿拼酒对垒,又帮大奎报上梦寐以求的电影放映员工作,这才使他有了转变。即使人过中年,只要梦想依然犹存,再次燃起对梦的追求,无疑也是在某种意义上的脱贫。

相比同类影片,影片《最后一公里》的最大亮点可谓就是巧妙结合了轻喜剧的形式表现脱贫攻坚战。尤其是影片对老村长的刻画,区别于往日里的中规中矩的农民形象,而是颠覆性地“和盘托出”臭美、怕老婆、自私等小毛病。如此设定使得影片更为贴合实际,让观众一秒入戏。人无完人,恰巧就是因为这些零零散散的小问题,才是最为本真的生活,让作品自身丰富饱满,又使得影片更为看点十足,趣味横生。

心结了了,有梦便去追!电影《最后一公里》有趣、温情又满满的正能量,一个噩梦的结束,一段幸福旅程的开始!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篇2

7月22日下午,运城市审计局按照全市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总结暨常态化作风建设推进会精神,组织全体人员观看了全市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纪实片《打通最后一公里》。

《打通最后一公里》纪录了作风大整顿以来,运城市真刀真枪搞整顿、真查真改求实效、真心真意纾民忧,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改进作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打通制约执行力的难点痛点堵点,查处了一批为官不为、浮庸懒滑慢的干部作风问题,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形成了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

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运城市审计局组织在市区审计的人员在五楼会议室观看,赴各县的审计组以视频转播的形式组织了观看,做到了应学尽学、应看尽看,使人人心灵受到震撼、人人思想受到触动,人人受到深刻教育。

会议要求,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优良的工作作风是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我们要继续认真落实落细作风大整顿的各项措施,驰而不息改作风、抓落实,当好国家经济安全的守护者,为推动运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篇3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影片中宜宾市珙县鹿鸣镇珙桐村第一个女大学生周彤彤返乡,与农科所工作的男友怀民带领乡亲们修建茶园致富,为了改变山村交通闭塞面貌,在打通链接山外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中,男友与几位村民不幸被滚石砸中壮烈牺牲,周彤彤在痛失男友和村名逼债的双重打击下精神彻底崩溃——疯了。影片开始展现出来的最后一公里,表面上是道路的最后一公里没有被打通,随着剧情发展,揭示出脱贫攻坚真正没有打通的最后一公里,实质却是广大村民的心结,这个心结就是村民对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如果这两点不通,扎在村民心里的那颗刺,就永远拔不掉,扶贫攻坚的任何措施注定是徒劳的。

先谈一谈信心问题。信心就是动力,没有信心,干什么事情都没有底气,脱贫致富也不例外。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每位生活在大山深处贫困户们的千年梦想,广大立志扎根乡野的热血青年跃跃欲试,并为之做了很多尝试。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正如影片中周富贵调侃主人翁李双红那样——“喂鸡鸡瘟,种树树枯”,希望一次次熊熊燃起,却又一次次无情熄灭,村民们的身心受到一次次摧残,信心受到一次次打击。在万般无奈之下,广大农村壮劳动力不得不舍家弃口,背井离乡,留下老人和孩子,走上外出务工的道路。

再说一说信任问题。人无信而不立,信任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是人与人心灵碰撞的前提。精准扶贫初期,广大贫困户对下派干部和村干部缺乏足够信任,往往持怀疑态度。一是认为下派干部结对帮扶,就是为了应付中央精准扶贫的任务,做做样子,走走过场,不是真心诚意帮助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个别政治素质低下的村官甚至利用精准扶贫机遇,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捞好处,把不该享受贫困户政策的亲戚申报为贫困户,伤害了广大村民的心,拉远的政府与村民的距离,这点影片中有体现。三是村民闭塞的认知水平,对政府部门推荐的致富项目不放心,不信任,特别是收益时间长的脱贫项目,心中更是一片迷茫,害怕担风险,对他们而言也扛不起风险。

由是观之,只有把村民的信心扶起来了,村民对政府的信任扶起来了,脱贫攻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影片还展现了扶贫新思路:1.只有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才能实现可持续增收,达到终极脱贫的目的。2.只有个体扶贫向集体扶贫转变,才能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扶贫项目的抗风险能力。3.只有原材料扶贫向深加工扶贫转变,才能实现村民收益的最大化,加快脱贫的速度。另外,互联网+在扶贫攻坚中的应用,也跟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篇4

近日,公司组织观看了精准扶贫题材电影《最后一公里》。电影是以中国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为主题,讲述了宜宾珙县珙桐村的李双洪临危受命出任村支书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的真实感人故事。

时代把留守党员李双洪推上了村支书的平台上。他是电大毕业生,喜欢琢磨技术;为了照顾七公留下来,有情有义。在有人眼里,他是成事不足的憨包,在有人眼里他有担当的有志青年。事实上他身上有一股不服输、打不败的硬汉精神,临危受命当了村支书。

穷则思变,他带领村民开荒种茶,改良新品种,建立茶叶合作社,建立茶厂。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新官上任遇到老干部的不支持甚至阻挠;穷怕了的村民也未必理解支书的苦心;资金的缺乏让他寝食难安、绞尽脑汁;遇到个别贫困户的胡搅蛮缠、无理取闹;而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一颗颗被贫困冰冻的心,让人不寒而栗。为此还受到无赖的诬告,几近发疯。在月色里,他手拿砍柴刀在山顶对着杂草乱舞时的发泄的样子,有些英雄末路的悲哀,就要走上小姑周彤彤的老路,幸好周七公的一个拥抱融化掉了所有的失落与委屈,晓莉的爱情也给了他力量。这样塑造的人物就避免了高大上的套路,让人物更真实感人。

影片的成功,在于人物的塑造上栩栩如生,很接地气有生活味。在人物上,再现了人性的自私贪婪,也有人性的善良美好,有的贫困户好吃懒做、居心叵测,有的村干部贪权恋权、不思进取。通过描绘李双红、周富贵、周大奎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的情节演绎,个性鲜明的人物,使电影更加的贴近生活,感染观众,激励人心,得出了精准扶贫中扶贫得扶志和智。

在公司推行的两长五大员和四联五服务的平台下,作为班组工会组长的我,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作表率,并通过精准查找存在问题的根源,通过扶志和智,实行差异化内部管理和帮助,利用先进员工引领落后员工,带领全体员工共同进步,确保圆满完成事业部下达的各项任务。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篇5

北京公益电影大讲堂——脱贫攻坚主题影片《最后一公里》献映基层第一书记专场活动,在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文化中心举行,拉开了“阔步迈进新时代、光影盛宴贺新春”主题电影放映活动的帷幕。

活动中,来自顺义区基层的文艺骨干表演了精彩的电影文艺节目。影片主创人员热情讲述了拍摄制作《最后一公里》的动人故事和幕后花絮,并与现实生活里的基层“第一书记”们展开交流,基层“第一书记”们还悉心解答了现场观众对于乡村扶贫现状的提问。

自2006年启动北京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中央部署,不断提高认识、凝聚力量、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电影行政村全覆盖,实现了设备数字化、运行市场化、监管智能化、放映标准化。

如今,电影已经成为北京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最为活跃、最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这次主题电影放映活动,精选主旋律、正能量、口碑好,并且在近两年上映的优秀国产影片,组织各区按照群众需求选择放映,2019年春节期间将在全市近4000个放映点总计放映12000场。为提高公益电影放映的质量和效果,组织开展公益电影大讲堂,利用街道、乡镇、村落文化中心,张贴电影海报,摆放电影板报,组织电影业内专家、影片主创在放映前宣讲电影知识、创作背景、故事情节、拍摄花絮、影片评价等内容,让基层群众更好地了解电影,感受电影文化,提升观影热情。

未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电影局将继续组织开展主题电影放映和公益电影大讲堂活动,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广大群众送去欢乐和文明,共享电影繁荣发展成果。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篇6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李白对行路难的慨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屈指行程二万”“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这是毛主席对红军战胜千难万险的赞叹,也直抒其“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英雄气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如今早已不再是道路坎坷、肩挑背扛、人拉马驮,代之以平坦的大道,海陆空齐上阵。“条条大路通马罗”,已不再是理想,而是现实。距离不再是阻隔,方位不再是差距,谁能到达,比的是坚持与毅力、恒心与勇气。

事同此理,我们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也有最后一公里的考验吗?

我们党政工作中有很多事务要求走好、干好、畅通好“最后一公里”,如脱贫攻坚、便民服务、交通、水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如何完成好“最后一公里”任务,做好基层工作是关键,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只有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彻底,才能把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实惠与便利,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增加幸福感获得感。

走好“最后一公里”,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关键是你要有一颗恒心、进取心,深耕细研勤努力。选择了不同岗位,要在行业里打头阵,在同行中树标杆、陷阱、磨难、诱惑,考验着你的意志、决心、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为了一已私利、金钱、官位、个性的张狂或为了追求富贵荣华、封妻荫子、纸醉金谜的生活,付出了太大太多的代价。

目标就在远方、道路就在脚下,每个人都应作出正确的选择,慎重走好 “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篇7

为推动常态化作风大整顿入脑入心走实,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7月27日,夏县自然资源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观看《打通最后一公里运城市开展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纪实》专题片。

局党组强调,一要拓展警示教育形式。开展廉政党课、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把警示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为民服务宗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底线。二要积极创建清廉机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政治统领,规范权力运行,建设清廉队伍,强化清廉阵地建设,坚持文化兴廉,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氛围和清正廉洁工作理念。三要服务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围绕夏县十大标志性、牵引性重点工程,全力做好建设用地报批,标准地供应等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节点化调度,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镜鉴常照,以案为鉴,吸取教训,自省自警,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持续强化作风建设,持续办好为民实事,切实把作风整顿成果转化成干事创业、为民办事的强劲动力。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800字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周彤彤一声撕心裂肺的怀民,让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借助昏暗的影院环境失声痛哭。一部反映农村精准扶贫题材的电影《最后一公里》于2018年11月16日在全国首映。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是根据宜宾市脱贫攻坚真实故事改编的,由宜宾与中影集团共同策划拍摄,是宜宾首部院线电影。元月5日,我有幸在城中央太平洋影城观看了这部电影,感觉这是一部很接地气的佳作,为出品本部电影的制作人点赞,为宜宾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展现出来的敢为人先精神竖大拇指。
电影《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影片中宜宾市珙县鹿鸣镇珙桐村第一个女大学生周彤彤返乡,与农科所工作的男友怀民带领乡亲们修建茶园致富,为了改变山村交通闭塞面貌,在打通链接山外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中,男友与几位村民不幸被滚石砸中壮烈牺牲,周彤彤在痛失男友和村名逼债的双重打击下精神彻底崩溃疯了。影片开始展现出来的最后一公里,表面上是道路的最后一公里没有被打通,随着剧情发展,揭示出脱贫攻坚真正没有打通的最后一公里,实质却是广大村民的心结,这个心结就是村民对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如果这两点不通,扎在村民心里的那颗刺,就永远拔不掉,扶贫攻坚的任何措施注定是徒劳的。
先谈一谈信心问题。信心就是动力,没有信心,干什么事情都没有底气,脱贫致富也不例外。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每位生活在大山深处贫困户们的千年梦想,广大立志扎根乡野的热血青年跃跃欲试,并为之做了很多尝试。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正如影片中周富贵调侃主人翁李双红那样喂鸡鸡瘟,种树树枯,希望一次次熊熊燃起,却又一次次无情熄灭,村民们的身心受到一次次摧残,信心受到一次次打击。在万般无奈之下,广大农村壮劳动力不得不舍家弃口,背井离乡,留下老人和孩子,走上外出务工的道路。
再说一说信任问题。人无信而不立,信任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是人与人心灵碰撞的前提。精准扶贫初期,广大贫困户对下派干部和村干部缺乏足够信任,往往持怀疑态度。一是认为下派干部结对帮扶,就是为了应付中央精准扶贫的任务,做做样子,走走过场,不是真心诚意帮助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个别政治素质低下的村官甚至利用精准扶贫机遇,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捞好处,把不该享受贫困户政策的亲戚申报为贫困户,伤害了广大村民的心,拉远的政府与村民的距离,这点影片中有体现。三是村民闭塞的认知水平,对政府部门推荐的致富项目不放心,不信任,特别是收益时间长的脱贫项目,心中更是一片迷茫,害怕担风险,对他们而言也扛不起风险。
由是观之,只有把村民的信心扶起来了,村民对政府的信任扶起来了,脱贫攻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影片还展现了扶贫新思路:1.只有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才能实现可持续增收,达到终极脱贫的目的。2.只有个体扶贫向集体扶贫转变,才能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扶贫项目的抗风险能力。3.只有原材料扶贫向深加工扶贫转变,才能实现村民收益的最大化,加快脱贫的速度。另外,互联网+在扶贫攻坚中的应用,也跟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700字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文/木易

看完《最后一公里》这部电影之后,你就会发现,它区别于同类电影,不仅弘扬了我国坚毅的民族精神,而且更加活泼,融入最为生活的真实写照,十足温情、极为有趣。
电影由李伟执导,李彦锋、钟卫华、陈依莎、赵成顺等主演,讲述了四川珙县珙桐村的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李双洪临危受命出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集体作用,以身作则,在其坚定的理想信念下,一步步带领全村百姓走向致富之路的故事。
影片摆脱了以往脱贫干部高大突出的形象,以村民百姓为中心,极接地气,而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让每一个角色都显得十分鲜明,有血有肉。虽说他们同为一村村民,但因年龄、教育、自家处境等等的不同,每位村民的心思也不同,或许为人和善可亲,又或许为人冷漠,但并不能说违背了朴实的初心,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现实,穷怕了!

李双洪本是一位留守知识青年,毕业后回归故里,一直努力尝试着各种创业方式,山上种植核桃树、养乌鸡、养高蛋白蛆虫,可事业总是无果而终。巧而受命村党支部书记,肩上责任更重了,深刻反思自己的失败,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之下,凭借坚定的信念,发掘自身潜能,靠谱且有担当。还有背后无偿支持李双洪的青梅竹马,虽被村民拒绝分一杯羹,但依旧选择了帮助李双洪,走向脱贫攻坚战中,不得不说这是一份坚毅,也是一份模糊的承诺,真情相对。

当然同样也少不了像片中大奎这类破罐子破摔的偏激分子,依赖扶贫款浑噩度日,一旦涉及他的利益便开始传闲话,出歪点子,一肚子坏水。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时之需不解一世之苦。物质上的脱贫帮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精神脱贫才是属攻克贫穷最根本的方法。影片中大奎便是最好的例子,曾经也有过热血,想要奔上致富之路,在打通通向城市道路的最后一公里时发生意外,包括他在内全村子的人都伤亡惨重,自此开始消沉,成为所有人的心结。而十几年之后李双洪带头让项目再度重启,无疑也是所有人心病的解封,唯一说不通的便是大奎。一顿拼酒对垒,又帮大奎报上梦寐以求的电影放映员工作,这才使他有了转变。即使人过中年,只要梦想依然犹存,再次燃起对梦的追求,无疑也是在某种意义上的脱贫。

相比同类影片,影片《最后一公里》的最大亮点可谓就是巧妙结合了轻喜剧的形式表现脱贫攻坚战。尤其是影片对老村长的刻画,区别于往日里的中规中矩的农民形象,而是颠覆性地和盘托出臭美、怕老婆、自私等小毛病。如此设定使得影片更为贴合实际,让观众一秒入戏。人无完人,恰巧就是因为这些零零散散的小问题,才是最为本真的生活,让作品自身丰富饱满,又使得影片更为看点十足,趣味横生。

心结了了,有梦便去追!电影《最后一公里》有趣、温情又满满的正能量,一个噩梦的结束,一段幸福旅程的开始!

观看打通正风反腐最后一公里心得体会两篇


以下是观看打通正风反腐最后一公里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反腐倡廉一直是强调的,腐败问题不仅仅会对日常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危害到人民的日常活动,严重地还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我们要坚决反腐倡廉。

第一篇

为加强警示教育,进一步推动干部职工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观看了省纪委监委作风暗访警示教育片《打通正风反腐最后一公里》。

该片主要围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特别是对扶贫、扫黑除恶、污染防治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展明察暗访,并强化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保持基层正风反腐高压态势,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通过观看作风警示教育片,全体干部职工一致认为《打通正风反腐最后一公里》作风警示教育片以案说法、以案说纪,对自身的思想作风、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政教育,进一步牢固树立了廉洁自律意识、服务百姓的公仆意识、敢于作为的担当意识。

第二篇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监督方式,严格监督执纪问责,打通正风反腐最后一公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提升党在人民群众中形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关键一环,是保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提高正直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落实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新时代中山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正直保证。

要进一步提高监督实效。监督是纪委监委的首要职责,也是执纪、问责和调查、处置的基础。要前移监督关口,夯实监督责任,为防止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纪违法设置有效屏障。要突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突出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的监督,始终把党中央关注的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监督重点。要把党内监督、国家监察同民主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其他监督有效贯通起来,着力增强纪检、组织、审计、民政等各部门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和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要抓好统筹协调,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与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方案联动起来,把从严管党治党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统一起来,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正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实现正直效果、法纪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定期回头评估,全面系统梳理关键岗位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从政策规定空白、落实执行模糊、具体内容滞后、权责界定不清方面入手,及时堵塞漏洞完善机制。要强化制度刚性,将制度规定的权责落实到岗到人,确保责任可检查、可追究,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及其成果运用,防止出现制度休眠和空转。

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压实两个责任,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具体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着力提升基层纪委履职能力。要严惩基层腐败,深入推进基层正风反腐,严厉查处脱贫攻坚、涉黑涉恶等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坚决扫清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要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充分运用第四轮巡察暨村级党组织专项巡察工作成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自查、未巡先改。

执着·信念——电影《命悬800公里》观后感


执着·信念——电影《命悬800公里》观后感
五(5)施涵斌
那天,我们去看了一场电影,名叫《命悬800公里》。这场电影告诉我们什么是执着和信念。故事讲了野马为了拿一万元奖金给妹妹治病,从香格里拉翻山越岭得跑了800公里去参加比赛······
故事里讲了三个人的执着、信念。第一个人是野马,他连续跑了四天,体力都快透支了,路上还遇到了危险,但他还是坚持了下去,不停地跑步到了昆明。第二个人是杜老师,他自从无意中见到野马一次后,就觉得野马“有故事”,就千里迢迢去找野马。可他一连找了5个村寨也没有找到,但他还是不放弃,最后终于在第6个村寨找到了认识野马的人,了解了他家的情况后知道他已经上路,于是又上路继续寻找野马……第三个人是一位老婆婆,她一路跪拜,已经饿到没有力气了,但她还是坚持着继续前行……
大家生活中一定也有很多这种故事,就拿我来说吧。一次,哥哥对我进行了魔鬼训练,他让我围着他家那一排房子跑8圈。我跑了一半就不行了,但我还是坚持下去了,只剩最后一圈了,可我却停住不动了。哥哥对我说:“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好了。”听完以后,我喝口水,又继续跑了起来,最后,我终于跑完了第8圈。
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就像故事中的老婆婆说的:“只要有信念,就不会再问还有多远,只会越来越近。”

观《命悬800公里》有感


坚持不懈

——观《命悬800公里》有感

谈熠澄

星期一,全体五年级同学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的题目是——《命悬800公里》。主人公野马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学习,他那坚持不懈、永往直前的精神展现出他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男子汉。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野马的妹妹生了一种病,要花很多钱才能治疗,野马为了治好妹妹的病,就去参加昆明的马拉松比赛,想赢得奖金给妹妹治病。所以,野马日夜前程地从香格里拉来到了昆明,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走到半路,野马走不动了,正想放弃时,他看见一位老奶奶趴在地上,费尽力气在爬起来,就立刻过去扶了她一把,老奶奶看出了她的心思,就对他说:“只要有信念,无论有多远,都只会觉得越来越近。”野马鼓足勇气,去参加了马拉松比赛。最后,人们得知了野马妹妹的消息,纷纷捐款给野马的妹妹,这些钱足够为野马的妹妹治病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呢。记得有一次,我去爬山,爬到半山腰,我坐在地上,嘴里嘀咕着:“爬······不动······了。”突然,我看见一位比我小的小朋友都比我爬得快。我心想:比我小的小朋友都比我爬得快,我这个做大哥哥的是不是太没用了?想完后,我立刻爬起来,嘴里喊着:“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我开始拼命地向上爬。最后,我胜利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我们做事都要有目标,要想着目标前进,去发现,去寻找,去创造!

观《命悬800公里》有感

吴欣妍

昨天我们去电影院观看了一部电影---《命悬800公里》,看完后我感慨万千。

故事讲的是少数民族小伙子野马的妹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治疗需要很多钱,而且必须在六个月内筹齐。正当野马一筹莫展之际,无意得知的消息却让他为之一振:四天后在昆明有一场马拉松比赛,冠军奖金为一万元。这让他决定去昆明比赛,拿个冠军回来为妹妹治病。于是他一路克服艰辛来到昆明。在比赛时他迟到了,很绝望,但想起路上老奶奶的话“只要有信念,就不会问路有多远,只会说越来越近”,他又跑了起来还跑到了第一,却被保安拦住。他很悲痛,可得知妹妹获得了六万元捐款时,他又欢快起来。

看到这儿,我刚才紧张的心情也平静了许多,我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那位身残志坚的楷模——张海迪。她5岁时就患上了脊髓血管瘤,最后高位截瘫,这让她彻底失去了幸福美好的童年。一开始她十分狂躁,可后来在父母的安慰下,平静下来,重新开始生活,重新面对自我。她自学医疗知识,治好了很多人。她还写了很多书,她靠着坚定的信念圆了自己的人生之梦。没有坚定的信念,哪有她成功的今天?

再想想生活中的我:一开始学绘画,画得猫不像猫狗不像狗的,别人都嘲笑我,我没有灰心,一直坚持到现在,我要用事实证明我能行!

看看张海迪,再看看我自己,我们取得的成绩中蕴含着老师家长的心血,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坚持与努力。

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今天我们播下信念与坚持的种子,明天我们将收获美满幸福的人生!

《最后的武士》观后感(一)


《最后的武士》观后感

第一次听说《最后的武士》这部电影是在我的大一的时候,那个冬天,《阿凡达》正在中国刷新中国电影的各项纪录。我坐在回家的火车上,认识了几个和我一样在北京读书的山东老乡,其中一个人向我讲述了这部立意和《阿凡达》相近却更加让人感动的电影。自那之后,我一直就在想,是不是应该找个机会看看这部老乡立荐的电影。

在小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书,各种书。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所以我特别珍惜每一次看书的机会,好多书都看了很多很多遍,虽然只是一些《当代小学生》之类的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名着。到了初中,家里有了闭路电视,我开始喜欢看电视剧,不那么喜欢看书了,但是当住在学校里的时候,我也会找一些有书的人借借看,除了一些杂志外,我还看了四个名着中的三个(《红楼梦》一直不想看,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有《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等到了高中的时候,我就真得不怎么看书了,连电视剧都觉得太长,这时候我开始喜欢上了看电影。因为我高中三年一直是班长,有时候老师们都很信任我,我就偷偷地配了办公室的钥匙,周末的晚上我就不回宿舍,有时候也会拉上丁辉和延昌,趁大家都睡觉了,跑到办公室里打开电脑上网看电影,那真是一段刺激的日子,甚至有一次有个老师半夜回办公室取东西,差点把我逮到。不过那个晚上,我看了《泰坦尼克号》,哭得一塌糊涂。不过整个高中,我只是翻翻杂志,基本没怎么看书了。唯一的记忆就只有彭飞同学借给我的一本《围城》。一直到考上大学,我也终究没有被抓到,这对我而言,实在是太过于庆幸了。想想,如果是现在的我,当时未必有这个胆量去干这样的事。高中的我常常想,如果在大家,估计每天都可以看电影,那是不是有点太美好了呀。

我这样想着,转眼间大学四年已然结束了。回过头来,也正如当年想象的一样,我可以每天都看电影,但是,我却没有看很多电影,也没有看很多电视剧,更是一本书都没有看。甚至连这部一直很想看的电影《最后的武士》都没有看。整天游走在各类社交网站中,或者游戏视频中,又或者是其它类型的文化快餐中,慢慢地烧掉了自己四年最美好的青春。直到现在我还在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是不是应该好好地看看书呢?可正如那句话,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在《最后的武士》这部电影中,日本的武士道文化与西方的现代文明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其中一派更是激进地要灭掉武士道文化。说实话,作为一个现代人,人即便看了《最后的武士》这样的电影,也仍然不喜欢武士道文化,我总觉得,这个东西与我的人生价值观差距太大,比如如果一个人在战争中杀害了我的亲人,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原谅他或她的,更别提喜欢上那个人(当然,也许仅凭这一点,就注定了我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吧)。

然而,在这部电影中,无论是这个摩根,亦或是胜本,还是那个最后终于开窍的明治天皇,他们都在用最后的努力去维护最后的那点传统文化,因为在他们的内心,如果这点文化都没有了,他们的人,也就没了。虽然他们都知道,他们的国家不可能再将这种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依托,但是他们宁愿去为了这份执念去完成自己一直的信仰。于是,即便我对于电影中的这些人有多么地不理解,我依然很尊重他们,甚至是有点敬佩吧。

这一点也让我想起了王国维老先生。他的死,曾经一直让我感到惋惜。如果他能坚持地活着,或许他会成为一个变革中一直不断进步的典型,或许他会成为守住那千年文化的最后一根支柱,或许他也会成为一个让人尊重的老顽固。可是,他还是在成为这些或许之前自杀了。现在,我也许不应该再去惋惜这件事情了,而是应该去庆幸,去感动。悲痛固然挥之不去,但是,王老先生正如电影中的胜本,他们应该是处于不同国家的同一个时期,他知道他所坚守的信仰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但是,他愿意用自己最后的努力去维护这种信仰的尊严,去告诉世人,这是种值得生存下去的信仰。

看完电影,我去找张秋实聊这部电影,企图听到一些不一样的评论,还真听到了一些。他说里面的女主角很漂亮,男主角演得不是很好,还有,他当时一直是快进着看的电影。我突然发现,自从上大学以后,我也一直是快进着看电影的。似乎文化快餐已经从我的内心里占领了我的至高点了。我不再喜欢看书,不再喜欢去体会每一点生命的跳动。但是,自己偶尔也会意识到这一点,觉得原来的生活应该是一种令人平静的生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混乱。

所以,当张博雅告诉我他一天就能看三四百页书的时候,我觉得她真得很厉害,真得是敬佩之情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了。前段时间看到钱小宇写东西用的是繁体字的时候,也觉得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自己也去人大的旧书市场上淘了一本旧版的《桃花扇》,一边看名着,一边练习繁体字。虽然很不习惯,但是,繁体字的每一笔都让我觉得书法是这样的生动,尽管我写的字并不好看,这仍让我的内心很激动。

我当然不会就此就否定电脑,否定这个世界,然后我却想着,如果有一点力量,有一点时间,我们仍然要在这个世界里去寻找一下最初的自我、那仍然存在的过去。一如当明治天皇向摩根寻问胜本的死因时摩根说的那样,我将告诉你他将怎样活着。《阿凡达》中杰克帮助那美克人守住了他们的家乡,《最后的武士》中胜本和摩根换来了日本最终的强大,而我们呢?也许只有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可以解答了。


《最后一课》观后感


今天,我们来到多功能教室观看电影《最后一课》。观看电影之后,我为之感动,仍不住动笔发表我的感慨!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很多教师奋不顾身保护学生,当然,谭千秋老师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当时他正在上课,忽然。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来了,大家纷纷逃离教室,教室里还有4名学生,他们被不断垮塌的教学楼吓得尖叫,千钧一发之际,老师对他们叫到:"快躲到桌子底下!"接着自己就果断的扑到了桌子上……

这种精神真令人感动!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自己就像他说的那样,人活着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对!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这四位同学本是谭老师班级上的调皮生,却不知谭老师严肃中深深的爱,如今,谭老师用生命给他们上了庄严地一课,让他们明白生命的意义,我相信,这四位同学以后不会辜负老师的希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当然,谭老师得到希望一定不局限于这四人,为了纪念谭老师,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绿里奇迹观后感精选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在看完后,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杂乱的思维得到整理。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绿里奇迹观后感精选”,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1

这是一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冗长片段。一部关于死刑犯的电影,一部没有爱情成分的电影,一部讲述人性善恶的电影,一部反映种族歧视的电影。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将这部电影看完。毕竟我的'耐性无法抵挡三个小时的视觉和心灵的侵略。在寂静空旷的晚上,看着一个个可以掐指一算生命长度的死刑犯在屏幕上导演自己的人生,心的温度骤然降到冰点,抑制不住的沉沦。

汤姆汉克斯饰演一名看守死刑犯并负责执行死刑的狱警保罗,即使送进来的死刑犯曾犯下天理不容、世人不齿的罪过,他总是视他们为正常的普通人,给予他们生命的希望。因为他觉得这些死刑犯既然来到了这里:一个被剥夺生命权利的地方,一个生命旅途的终点站,便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生命是世界上无法用价值衡量的东西,用无价的生命去赎回有价的罪过,这便是一种对世人来说等价的交换方式。这些死刑犯最终都会坐上替代刽子手利刀的电椅上,或上天堂,或下十八层地狱,但无论通向哪里,都带着他给的绿色希望,这微弱的希望足以抵挡世俗的眼光以及言语。善的本能趋之。

狱吏佩西无疑是丧心病狂,比那些强奸犯、杀人犯更加邪恶卑鄙。他总是将自己的特殊的身份挂在口头上,动不动就威胁同事,以为身边的所有人都是胆小鬼,但当连环杀人狂威廉趁其不备反抗的时候,他吓呆了,像一个木头,意识消失殆尽;他用最毒恶的语言训斥关在牢笼里的死刑犯,从未尊重过这些人;他狠狠的踩死了戴尔的好朋友金格先生——一只会带给狱警欢乐的小老鼠;当威廉用手铐卡住他的脖子时,他吓得尿湿了裤子,威胁同事为他守护可笑的秘密;为了一睹执行死刑的过程,以及报以私仇,故意将干燥的海面置于戴尔头上,当空气中散发着肉体烧焦的味道、看客们呕吐的污秽物气味时,他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收场,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保罗……恶的本能趋之。

“咖啡”是一个有着强壮体格、其貌不扬、黑色皮肤的“天使”,他拥有一股不可名状的神秘力量,治愈了保罗的尿道炎、狱长夫人美琳达的绝症、使得金格先生起死回生、借用史佩西的手枪杀死了真正的杀人犯威廉、将邪恶的史佩西变成一个神经病,下半辈子在医院中混混沌沌的度过。他总爱郑重其事的介绍自己,我叫约翰考夫利,和“咖啡”的同音,只是拼写方式不同。让人觉得他是如此的简单美好,如此的想获得周围人群的认可。电影用这样一个丑陋无比的死刑犯重重了嘲笑了一把种族歧视。这个监狱里关着的都是犯下滔天大罪的白人罪犯,内心肮脏无比,而他,唯独的一个黑人罪犯,一个被冤枉的罪犯,虽面目狰狞,但内心却像一个纯真的孩子,只想感受人性的美好和温暖。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反差和讽刺。但上帝赋予他的神秘力量,一种能看清楚对方内心世界的力量,同时身处一个带着深深罪孽的环境里,他的愿望就像一个肥皂泡泡,被现实拍得粉碎。他的无奈、他的痛楚、他的疲倦、他的孤独,又有谁能与他一起分担,又有谁能向他解释。

他借助自己的神秘力量让保罗看清楚了事实的真相,当保罗想为他争取自由时,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他说:“真的,我累了。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告诉我何去何从,或者为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在执行死刑过程中,他的表情是从未有过的安详与坦然。对于他来说,活着不如死去,生命已无意义。

狱吏史佩西的下场生不如死,“咖啡”并没有剥夺他的生命,而是将他变成一个神经病,过着非人的生活,也许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彻底赎回他曾经犯下的过错,洗礼他内心中的邪恶;“咖啡”将神秘力量赐予了保罗和小老鼠金格先生,当身边最爱的亲人、朋友、同事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他却硬挺挺的活着,想死也死不了。也许这是上帝对他的“惩罚”,他活生生的将上帝亲手创造的奇迹“咖啡”送上了电椅。

在生命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经历,或生不如死、或死不如生;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表情,或遗憾、或恐惧、或忏悔、或安详。当踏上通往电椅的绿色征途时,每个人都展露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2

最近这几天突然对汉克斯着迷了,接连看了好几部他的电影,可今天看的这部《绿里奇迹》注定要让我失眠,本片讲述了一个狱警同他所看护的犯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曾二获奥斯卡奖的汤姆。汉克斯饰演狱警保罗,每天都要面对大量被判有罪的杀人犯们坐在电椅上受刑。约翰,由于被控残杀二个年轻的女孩而入狱,可他纯真的本性,不寻常的气度引起了保罗对他所犯罪行的怀疑。他真的有罪吗?

这是一部探讨生存意义的影片,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 监狱的背景下,独辟蹊径地展现了狱吏与死囚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黑色悬疑气氛、象征不同道义符号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冲突。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轻缓而华丽,牺牲了紧凑,用它自己独有的节奏缓缓的语调地姗姗道来。我们跟着它的速度去认知和感受。这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电影,比起现在这些更顾及观众感受的电影相对而言显得非常主动。我在想,真正的艺术是不是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应该是被动的恶俗趣味而更多葆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能让人们信服甚至让人沉溺而不丧失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这样的定位给了这部电影极其宽松的创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自我挥洒的余地。极尽铺张地把剧情里的每一个细节做得非常细致到位,188分钟让人不感觉拖沓甚至让人感觉流畅,宽松而漫长的篇幅如此轻缓而高低起伏辗转反复的电影其实并不多见。

完全可以用奢华来形容这部电影,奢侈的是电影铺张的篇幅,华现是电影所有做到了极致的细节。极尽奢华,是这部电影整个故事剧情给我的整体感觉。电影的每个镜头却是和这种整体的感觉完全相反的朴实。淡黄色调的镜头看起来厚重而充满了淡淡的伤感。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奢华却朴实,厚重而悲悯,所有这些在情感上格格不入却相辅相成的风格因素造就了这部经典不朽的电影。

本片对人物、人性的描述和揭露非常到位,从狱卒到死囚的关系到各个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饱满。作为叙述者第一人称的保罗以一个旁观、客观却主观的角度讲述了真正的主角约翰·克菲的传奇事迹,而在他眼中的各色人等也就成了电影冷眼旁观的解读角度。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保罗所看到那个绿色旅程中的形形色色,我们的客观是保罗的主观。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那些镜头背后如话悲悯的阐述。除了看守的狱卒之外,在E区里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将面对的都是死亡。最后的旅程上是否有奇迹其实并不太让人关心,我更想观望的是如何去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而这些注定将在这里走完一生的人将会带着一个什么样的表情走向终点。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虔诚地祈盼那个最后的救赎,不论他们犯下了什么样的滔天大罪。尽可能地显得平静和安份,虔诚而悲悯。这也许也是人性对于生命最后的敬畏和虔诚了。斯之将死,其行也善。

为什么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会带给E区里所有人欣喜若狂的愉悦呢。因为这片绿色的大地是生命的最后终站,而老鼠,却在这里寻找到了一个开始。对我来说,这部电影里的老鼠不是老鼠,狱卒不是狱卒,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都将得到他们应有的敬畏。众生平等,这也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如果说伯格曼是不相信和怀疑上帝存在的代表,那么本片的导演明显是相反的,在本片中似乎可以无处不在的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可是在本片中的上帝似乎对人类已经很失望了,约翰·克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上帝的化生,可是让他感受到的确实人类的痛苦,最终上帝也忍受不了人类而选在结束他的生命,其实对不和逻辑的事情我向来都很反感的,我会认为那是导演没有办法处理事情了而不得已选择的方式。可是本片中的好几处有为常理的神化之笔却让我拜服,也正是因为有这几笔的存在而更加升华了导演所要表现的主题。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3

珀西·韦特莫尔,与州长有姻亲关系,整天拎着胡桃木警棍专横跋扈张牙舞爪,但实际上外强中干,在一个死囚犯闹事时吓得魂飞魄散。他似乎仇视这里一切美好与快乐。他用残酷至极的手段执行了一次死刑,那时他人性中的残忍狠毒报复暴露无遗。他对着德拉克罗瓦先生的老鼠朋友叮当先生一脚踩下去,在脊骨的断裂声和鲜血的喷溅中他竟笑着说:“我知道他会落在我手里,这是迟早的。”

德拉克罗瓦先生,一个因杀了五六个人(具体罪名我记不清了)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日中找到了快乐——一只被它称作叮当先生的小老鼠。面对这只老鼠身上,人性善良的一面显现了出来。他买了一个雪茄盒,装上棉花作为叮当先生的房间,满心欢喜地看着它大嚼自己给它的的薄荷糖,“就像钢琴家父亲看着五岁的儿子弹练习曲。”他用蜡笔将一个线轴涂上颜色,像马戏团里那样扔出线轴之后叮当先生同鼻子顶回来。这些,成了这充满死气与绝望的监狱中主要的乐趣。看着德拉克罗瓦先生与叮当先生游戏,又有谁能把德拉克罗瓦先生与他的罪名联系到一起?叮当先生给他带来了温暖与慰藉,他在上电椅前,流着泪与叮当先生告别。最后托付给保罗·埃奇康比的事,就是叮当先生——“就这个,别伤害他。头儿,别让那坏蛋伤害我的老鼠。”不幸的是,在那个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夜晚,德拉克罗瓦先生在心脏停止跳动前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拜珀西·韦特莫尔所赐。

威廉·沃顿,19岁,胳膊上带着“野小子比利”的刺青,冥顽不灵,身负多条人命,残忍狠毒。在监狱中一次甚至用锁链勒住一位狱守的脖子(就是那次混乱吓得珀西魂飞魄散)。他似乎是一个罪恶与人性阴暗面的集合。

最后是《绿里奇迹》的“书胆”——约翰·柯菲,这个仿佛上帝派来的天使一样的人。他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发现他时,他抱着两个小女孩裸体的尸体泪如雨下:“我制止不了,我想克制的,可是来不及了。”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改变着与守门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他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了。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奇迹,这个来到人间祛除苦难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

有人觉得柯菲的英文与咖啡同音也有意寓:人世间本来就是苦的,只有当你习惯和适应后,你会发现原来苦中也有美的滋味。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4

有没有看过斯蒂芬的《肖申克的救赎》,很多人肯定会回答:看过,但说起他的另一部小说《绿里奇迹》,看的人可能就会相对少很多。上了当当网买书,浏览间看到了这本《绿里奇迹》,书评很不错,于是就买下了。书刚送到,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谁知这一读就再也舍不得放下。花了一天读完这本小说,它给我的震撼不亚于《肖申克的救赎》。

对待杀人犯,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他们罪恶滔天,天地不容,但是在斯蒂芬的笔下,有一些杀人犯却让我动容,原来并不是所有走上绿里的人都是罪不可赦的,他们之中还有天使,一些折断了翅膀飞不回上帝身边的天使。人们没有辨别天使的眼睛却把他们当成魔鬼,送他们走上绿里。那些观看死刑的人们,他们其实更称得上是魔鬼。世间上并不是所有的好人都能有好报的,不过我一直相信,好人早点离开人世是因为,早日让他解除在人世间的痛苦。书中天使的化身库非,他在走上绿里之前对“我”说过:我是自愿去的,因为我讨厌人世间你恨我,我恨你的痛苦,就像玻璃扎进肉里一样,不能致命却让你痛不欲生。

其实很早之前就看过一些书上写着:相爱的人谁先离开人世谁就是很幸福的。小时候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现在知道了,留在世界上的那个会忍受爱人和亲人离开撕心裂肺的痛苦,还要忍受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互相憎恨的那种玻璃刺进肉里的痛苦。书中的“我”,活到了104岁仍然健康,但是他每天都躺在床上想:为什么他的绿里如此之长,因为所有他所爱所信赖的人都先他一步离开,剩下他自己又有何趣呢?永生真的这么重要吗?《神话》中地宫下的永生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蒙恬仍然活在世上。没有等待的永生又有何用呢?

绿里——一条冷山监狱中死囚走向电椅的最后之路。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5

我愿以咖啡之名,称呼那一个大块头黑人约翰?科菲。科菲与咖啡同音,在片中,当约翰?科菲自我说时,也数次提及。我一向觉得咖啡是这么一种东西:气味浓郁,气质内敛,不尝试,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感觉。像约翰?科菲,一个身材魁梧,心灵细腻脆弱,却拥有神奇的力量的人。

我们无法知晓咖啡是如何拥有这种神力的,他会透过对人身体的接触,知晓你的过往,会将你体内的病魔导入自己体内,然后把病毒化为一种飞虫般的细屑从口中喷出体外,使你远离苦痛。而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却被关进了死牢,正因他发现了两个遭人伤害的垂死的双胞胎女孩,意欲施救确实无力回天,只好抱着渐冷的尸体痛哭,而寻女心切的父亲正好赶到

这是一个误会。可咖啡不言不语,承受着疯狂的拳头及愤怒的辱骂,带着所有的神奇,走进了这座里头有一条铺设着绿地毯的路的监狱。这一段一里长的绿地毯之路上,将会上演他最后的神奇。这就是《绿里奇迹》(TheGreenMile),继《肖申克的救赎》后,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的又一经典之作。

这是一件普通的监狱,就连那条铺着绿地毯的名为绿里的路实际上也没有任何温情的存在:那条路通向死刑室,在那里,死刑犯们将坐上电椅,结束或是罪恶或是痛苦的一生。那是一条死亡之路。绿里的起点,便是这死刑犯牢房,牢里的狱警除了佩西仗着有后台装腔作势却欺软怕硬外,老大保罗、豪威尔等都是好人,而犯人中除了新来的威廉无法无天频出恶作剧外,其他人不论往事怎样,都已是心平气和。生活除了偶尔的骚乱,算是平静。唯一的消遣,便是一只不知从哪跑来的、与牢友德拉克做起了朋友的机灵小老鼠金格先生。

咖啡被保罗淳厚的性格所染,施手治愈了困扰他多年的膀胱炎,使保罗震惊不已。之后,他的神力又施展在被佩西所踩踏而奄奄一息的金格先生及身患癌症而日渐憔悴的保罗的同事海尔的夫人美琳达身上,同样化腐朽为神奇。这些神奇使保罗对咖啡的罪行愈发怀疑,正因那样丑恶而血腥的行径,绝不会出自这样一个尊重生命的人,亦绝不会出自这样一双拯救生命的手。

一次意外的接触,咖啡知道威廉就是杀害双胞胎姐妹的凶手,他借机挟住佩西,将治疗美琳达时未吐出的秽物注入佩西的身上,呆滞的佩西走到威廉的牢房,拔枪将其射死。咖啡将真相告诉保罗,而保罗也将这一混乱处理妥当,但随之刑期已尽,咖啡仍是难逃一死,他穿过绿里,坐上电椅,离开了这个烦躁的世界。

当保罗已是逾百岁的老人,当他看着同样是走过了半个世纪仍是奇异着活着的金格先生,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晚自己而来早自己而,看着自己不知尽头的生命,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他们承受了咖啡的神力的结果,也是上天对他的惩罚,惩罚他处死了天赐的神奇。当咖啡临刑时,保罗就知道,如果就这样将这个天赐神力者送上绿里,在自己死后,肯定无法回应上帝的责问。但是咖啡拒绝了保罗的好心,拒绝在他的帮忙下越狱,他选取了死亡,选取了解脱,选取了走向渴望已久的平静。

对咖啡来说,监狱并不可怕,它只是外面世界的一个缩影,当他发现自己身负异能时就已经知道,自己将同时被这种神力所困,他将听尽生命的呼救,看尽人性的丑恶。应对千万寻求的生命,应对整个沉沦的世界,他的力量实在太过渺小,他将永远为这个世界所困扰、所伤害、所监禁。因此,选取绿里之路,从此远离喧嚣、惊吓与痛苦,却是他所渴求的。保罗明白这一点,悲痛而清楚地明白着。

在打上电椅开关那一刻,神奇离我们而,却得到了永远的解脱。

相信《最后一公里观后感精选》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最后一公里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