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上帝掷骰子读后感

上帝掷骰子读后感

上帝掷骰子读后感1000字。

常言道:“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人是需要读书来摆脱蒙昧的,在读完一本书后老师会要求我们去写一篇作文,可以方便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读后感有一定的深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上帝掷骰子读后感1000字",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上帝掷骰子读后感 篇1

纪念青春——《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400字:

有幸在年幼时读到这本书,诚如作者所说就像开启了一场沿途风景绝妙的旅程。

本书从”波粒之战“写起,这场争端贯穿了前半部书;而来到20世纪,随着波粒二象性被广泛接受,后半部书转而以双缝干涉实验为切入点,介绍各种量子理论对世界本源的解释和探索。庆幸的是以我的贫瘠功底,借着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竟也开启了这个全新领域的探索。

在科学的海洋里遨游,乘坐莫比乌斯纸环,体验高速世界的奇境,寻找那股神奇的青春之泉,触碰皇冠上的明珠,这一切的一切是如此令人神往。

多想回到那个伟大的年代,量子论横空出世,物理大厦在狂风暴雨下轰然倒塌,却又在熊熊烈焰中得到了洗礼和重生。各路高手华山论剑,我仿佛看到普朗克导出能量不连续时的吃惊与犹豫,仿佛看到海森堡推出不确定性原理时的激动与兴奋,仿佛听到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激烈的论战,这一切的一切又是如此让人激情澎湃。

如今重谈物理再无当年的汹涌,也未曾想过短短几载一个人的心境能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但愿这颗赤子之心长留,仅以此献给年幼的我。

上帝掷骰子读后感 篇2

一句话短评:趣味性很强的量子力学相关的历史与科普类读物。

本书前半部分主要是关于量子力学的建立,其中的知识点及推论在本科的专业课学过,尤其是作为一个学渣对这些知识半懂不懂,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整理重构了过往的知识,读起来一气呵成。

没有直接对理论进行解释,而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一点一点展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科学家们怎样遇见一个又一个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次次地三观尽毁,而后重新建立起新的三观。为什么这么假设,怎么进行的推理,争锋相对的辩论,量子力学就这样一点点地建立起来,而读者也对量子力学理论和量子力学的思想有了最基本的认识,读起来可谓是酣畅淋漓。

后半部分则是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依旧很有趣。其中,各种理论繁多,果然只有脑洞大的人,才适合搞科研,作者对各种理论的解释简单明了,略显泛泛。

在我看来,理论从来都是一种简化,研究则是往更深的地方去,然后发现以前的简化不适用了,恍惚间,只能重新建立起新的理论来解释世界了。

综上,科学大概就是不停地证伪而后重建吧。

上帝掷骰子读后感 篇3

动量p与位置q是共轭量,由于不确定原理无法同时得到,时间t与能量e同理,因此在极短的一刹那会出现真空涨落,转瞬即逝从而保证质能守恒在大尺度时间内不被破坏;但由于引力的能量为负数,若产生的能量物质同时产生了相等量的引力能量,物质就真的凭空产生了,由此延伸可得到“宇宙暴涨论”。

奥卡姆剃刀:卡尔萨根车库的喷火龙,同时具有动量和位置的电子、150亿光年(视界)外的宇宙;最好将不能观测到的所有特征都割除掉。

哥本哈根解释的塌缩使人迷惑,是在光子打上去一瞬间塌缩?还是反射到我们视网膜然后脑电波?MWI解释导致的量子自杀令人哭笑不得,一定会有一个世界保证我们永生,自杀刀会变成波函数绕过脖子,跳楼脚下突然出现塌缩出来的地板…不管概率有多小,有无穷个宇宙,总有一个能保你不死;加强版人择原理。

欧氏几何的第五条公理不同样式诞生了非欧几何(球面)和黎曼几何(无法做平行线)。

量子纠缠现象对贝尔不等式的突破也意味着实在定域性的彻底失败。

“爱因斯坦的上帝死了”。

系综的鸵鸟做法不太可取,GRW和退相干理论都感觉奇奇怪怪的,哥本哈根的坍缩或许还可以先凑合用着吧;TOE(Theoryofeverything)是爱因斯坦的终生之敌,想来他必然是期望把电磁力驯服进广义相对论,但最终还是毫无进展。

弦论与超对称结合后可以同时处理玻色子和费米子,称之为“超弦”理论;当把耦合常数放大时,第十一个维度出现,将现有5种10维的弦论作为变种包含其内,即M理论。

上帝掷骰子读后感 篇4

量子的诞生——《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3000字:

故事是从一个人开始的,这个人叫法拉第,(注意不是法拉利),这个名称只要你上初中高中物理课的时候,不是每节课都睡觉,肯定听到过。大名鼎鼎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建立了电磁学的基础。

而接下来有一个神人,麦克斯韦尔Maxwell(不是那个咖啡品牌),用数学公式描述了电场与磁场。

这个公式眼熟吧?漂亮吧?但是看着似曾相识,但又完全想不起来这是干嘛的,对吗?

别担心,我们都一样。我都不记得那个三角形是什么意思了...

虽然我们都不知道这公式代表了什么意思,但并不能否定这个方程式的漂亮。不但简洁,而且像古代的诗词一样,对仗工整,被评为史上最完美的公式,让人惊叹它是不是被上帝写出来的。

再接着,德国的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有了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电磁波的速度是3x108m/s,光就是一种电磁波,从而引入了光的波动学说。

赫兹在发现了电磁波之后,他的导师推荐他去柏林大学当教授,但是赫兹觉得柏林太繁华了,花花世界不适合潜心做研究,于是就留在了卡尔斯鲁厄,柏林这个教授的位置,被另外一个人意外获得了,而这个人,将来会在物理界,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在当时,除了光的波动学说,还有一批科学家,认为光是由各种粒子组成的,称为光的微粒学说。

这一派有一位大牛,就是下面这位卷毛:

眼熟不?不认识吧?那就对了!

但你肯定听过他的名字:牛顿

牛顿在1704年出版的巨著《光学》,在之后整整100年的时间里,都被奉为金科玉律。老牛在这本书里,详尽的阐述了光的色散,从粒子的角度解释了薄膜透射,牛顿环还有衍射等光学现象。

牛顿是真的牛,看上去,好像波动说的三个人法拉第+麦克斯韦尔+赫兹的名气加起来,还没有牛顿一个人大,可是科学不是看谁的名气大,是看你的学说能不能经受各种质疑,理论能不能接受实验的考验。

光的波动学说有几个难以解释的问题:

为什么不能像声波一样,绕过障碍物?

无论声波还是水波,都需要载体,水或者空气,那光为什么不需要载体就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可是光的微粒学说也有几个难以解释的问题:

为什么两个相交的光束,粒子不会被碰撞散开?

在点亮光之前,这些粒子藏在哪?有没有质量?

既然两派谁也无法用自己的学说完美的回答这些问题,这两派就每天吵架,争取弄死对方的学说

然而,波动学说中出了另外一个神人,托马斯*杨。这个既不是玩具店里的火车托马斯,也不是英超曼联队在场上吃了鸟屎的杨,而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读后感.这位老铁在1807年用了一个绝妙且异常简易的实验,让自己名扬四海。这就是物理史上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忘记是什么的童靴,请自行百度)。总之,在背景墙上投射出的明暗相间的条纹,难倒了所有微粒说的学者,因为无论费尽多大努力,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两道光叠加在一起会形成黑暗。

而波动的理论,却可以轻而易举的解释清楚:波峰和波谷相互抵消。

坚持波动学说的学者,被牛顿压制了百年之后,终于拿起了杨氏双缝干涉的这个武器,无情的打击着微粒说。

波动学说慢慢成了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可是它依然无法回避微粒学说提出的上述几个难以解释的问题,微粒学说并没有完全丧失他们的领地。

当时的物理界中有三个支柱学科

经典力学

电动力学

热力学

无论是天体物理,行星之间的引力,物体的重力,还是电场磁场的作用力,化学中的范德华力,仿佛宇宙中大大小小的物体的规律已经被人类掌握,不管它们怎么运动,都逃不出这些定律的规范。一时间,物理这门学科仿佛进入的鼎盛时期,仿佛今后的物理将再无突破,而只是将前人的定律研究的更精确而已。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在前文提到的物理界的光芒万丈中,有一个问题像乌云般悬而未决,那就是黑体辐射问题:

假设一个空心球体,内壁涂满吸收辐射的涂料,外壁开一个小孔,光从小孔射入,因为光无法反射出小孔,因此可被视为黑体。

当时人们已知,物体的辐射能量与温度是有关的,例如一块在火上加热的铁,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变红,进而变黄,如果温度再升高,会变成蓝白色。

然而物体的辐射能量和温度之间,到底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

东普鲁士的一位农民,也是位物理学家,维恩,从粒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公式,史称维恩辐射分布公式(在这就不写出来吓跑读者了,感兴趣的请自行百度)

这个公式很奇怪:

短波长范围内-----公式符合的非常好

长波长范围内-----公式又偏差的很大

过了一阵子,一个英国的物理学家瑞利,从电磁波的角度出发,和数学家金斯一起,提出了一个公式,成为瑞利-金斯公式

这个公式也很奇怪:

长波长范围内-----公式符合的非常好

短波长范围内-----公式又偏差的很大

这就hin尴尬了...

从粒子的角度看,得出了维恩公式,而这个公式只在短波长范围有效;

从波动的角度看,得出了瑞利-金斯公式,而这个公式只在长波长范围有效

同一个现象,怎么能用两个公式来描述呢?况且这两个公式的来源是完全相矛盾的。

如果当时的物理界抱怨他们有一种想死的冲动,我相信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天将降大任的时候,总是会有伟人出现的,这次来的,是一个照耀了整个20世纪物理史的德国人,马克思*普朗克

普朗克为了修正维恩公式在长波长范围内的不足,在维恩公式的基础上,普朗克硬凑了一个公式,结果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个新的公式在短波长时,退化为原始的维恩公式,而在长波长时,也能完美的匹配实验数据!

在每一个波段里,实验数据和公式的计算值都十分精确的符合,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大获全胜!

在这个物理界为之欢庆的时刻,普朗克的内心是崩溃的,头脑是懵逼的。

为什么?

因为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忘了吗,普朗克是偶然间侥幸硬凑出来这个公式的。

当别的物理学家问他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时候,他应该怎么说呢?硬凑的?

这还在物理界怎么混...?

这还在科学界怎么混...?

经过了对黑体辐射问题6年的探索研究,加上这个无法解释,又异常成功的公式,普朗克已经意识到,一个精确符合实验数据的公式,虽然是侥幸,但是其背后,必然存在这一个尚不为人知的物理规律,必定有某种普适的原则来支撑着这个公式。

可是任凭普朗克左思右想,怎么也无法找到这个公式的理论解释。最终,普朗克做了一个非常大胆也危险的决定:

他决定跳出所有已知的物理常识,跳出这个框,放弃从已知的经典物理角度去解释这个公式。

这个决定,不但成为了普朗克的人生分水岭,也成为了整个物理学的分水岭。

这朵黑色的乌云终于覆盖了整个天空,潘多拉的魔盒终于被打开,经典物理的大厦,即将面临狂风暴雨的侵袭

经过几个星期的紧张工作,普朗克终于看见了黎明的曙光,一个意想不到的景象出现在普朗克的面前,而这个意想不到的景象,是什么呢?

原来普朗克发现,公式的成立,必须有一个假设:假设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的,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

这个假设,现在看起来,好像稀松平常,但是在1900年的这个假设,却推翻了自牛顿以来,长达200年的经典物理世界!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我们都认为,量变是以连续的形式存在的:比如温度从0升高到10度,肯定能找到一个时刻,温度处于3.356度;小汽车从A点经过直线到达B点,你肯定能找到一个时刻,小汽车正处于这条直线上的某一点。

所以我们也一直认为,能量的吸收和释放也是连续的,比如释放100焦耳的能量,人们总会认为能量在某一时刻,等于50焦耳,等于30.333333焦耳,等于11.99999999焦耳。

这种理念是如此直接地植入我们的认知中,显得如此天经地义,同时,连续性,平滑性的假设是微积分的基础,牛顿莱布尼茨的微积分,麦克斯韦尔的方程,均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上,而普朗克的假设,完全与之背道而驰。

普朗克的公式要求,能量必须只有有限个可能态,它不能是无限连续的,必须有一个最小的单位。就像货币一样,如果最小的货币单位是1分钱,你无论何时,何种状态下,都不存在只支付了0.5分钱的情况。

1900年12月14日,记住这个伟大的日期,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终于向世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释放出了这个最小的单位“量子”。

任何能量的传输,都必须以量子为单位,可以是任意整数个量子,但是不能传输1.5个量子。而这个最小单位是多少呢?普朗克给出的公式非常简单:

E是单个量子的能量,v是频率,而那个h就是神秘的普朗克常量。

而普朗克常量h,引力常数G和光速C,并称整个宇宙中最重要的三个常数!

1900年12月14日,量子问世!

上帝掷骰子读后感 篇5

最近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上帝掷骰子吗?爱因斯坦很坚定地告诉我们,上帝是不掷骰子的。但波尔也很坚定地告诉我们,爱因斯坦的回答是错误的。谁是谁非?于是我开始了对《上帝掷骰子吗》的探索。

《上帝掷骰子吗》书名文邹邹的,没看过的人或许会以为它是一本文艺书,这是我一听到这书名的第一感觉,没想到它竟然是一本科普书。很意外咧!那我们就来看看它是怎样的吧。

《上帝掷骰子吗》其实是一部关于量子论的史话,是一个叫曹天元的作家所写的比较高端的科普读物,他不是一名物理学家,但是他却用他那非专业的的写作手法带我们领略了一场科学史上的盛宴。本书的感情基调是轻松的,趣味的,作者用他那小说化的写作手法,向我们娓娓道来关于量子论的故事,我们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直至最后艰难的建立了量子理论为止。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很多有关物理方面的历史,可以领略到众多伟大物理学家的风采,可以知道他们是如何去探索科学上未知领域的,可以知道他们是如何去开辟属于自己的通向科学至高地的道路的,还可以看到他们之间智力上的较劲。使我们明白其实科学的发展就是在这些物理学家相互提出理论然后又相互证伪的过程中进行的,并告诉了我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义所在。

除此之外,作者还在书中插入了很多饭后闲话,讲述了一些有关物理学家的趣闻逸事,使我们读来趣味十足,并会不时感叹作者文笔之精妙,竟然可以把物理这门枯燥难懂的知识讲得如此自然、易懂。虽然他的写作风格使本书存在些许不严谨的硬伤,但不可否认它是一本成功的科普读物。因为相比那些用纯科学的语言写出来的科普读物,它更易为人们接受,在科学知识大众传播方面起到的作用更大。起码就我而言,我是比较喜欢他的这种写作风格。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量子论还是下过一番功夫去研究的,否则他对量子论的叙述就不会如此的透彻。

所以,我认为它是一本成功的科普读物,因为它至少成功的向大家讲述了量子物理的一段历史,或许并不完全准确,但是我们毕竟可以知道这门科学的发展历程,我们毕竟了解了很多基本的量子物理理论,我们毕竟了解了大批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对于一本科普读物来说,我觉得这已经足够了。

只能说各花入各眼吧,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感受和看法,我们不能强迫别人说它好,也不能强迫别人说它不好,所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那你就不妨自己去看看,相信等你看完后,你会有自己的看法,对上帝掷不掷骰子也有你自己的答案。

上帝掷骰子读后感 篇6

爱因斯坦:“玻尔,亲爱的上帝不掷骰子!”

玻尔:“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该怎么做!”

这段耐人寻味的对话出自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在这届会议上,爱因斯坦、玻尔、普朗克、海森堡和居里夫人等物理学界的天才大师们聚首一堂,对量子理论的未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以尼尔斯·玻尔(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自然界是由概率组成的,任何事物的的发展结果都是按照概率来分布。爱因斯坦,作为相对论的创始人,坚定不移的认为“因果论”是物理学的根本,一切的发展的都有规律可寻。将近100年后的今天,量子理论出现在现在文明的各个角落,从电脑到激光,从核能到生物技术,尖端科学领域几乎无一不依靠量子理论。从这个角度来看,玻尔在与爱因斯坦的那场世纪辩论中应该是略胜一筹。

量子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物理谜题。在量子论诞生100多年后的今天,大众依然对量子的概念困惑不已。这也正常,目前就算最顶尖的物理学家也很难对量子论究竟是什么下定论,就连它的创始人玻尔也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所困惑,那么它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我从高中开始就对物理和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时还考虑过选择物理专业。奈何上了几节中等难度的物理课后,我深深的感受已经触碰到了智商的天花板,只得转投数学经济。近几年,国家在量子物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量子卫星、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机等领域可以说已经领先于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了解一点量子物理的知识以后怎么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上帝掷骰子吗?》是一本量子物理的科普佳作,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量子物理的发展过程于基本理论,将物理学家的思想碰撞比喻成量子物理的“三大战争”,阅读起来甚至有点激动人心。不过,就算本书中只介绍了量子物理的一点皮毛,对于我的世界观依然有很大的冲击,在这里就捡几个感悟最深的说吧。

上帝掷骰子读后感 篇7

文学界的科学史

——读《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有感

上帝掷骰子吗?无数科学家为这个问题背后的量子力学痴迷疯狂。如果要评选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那些年代,那么20世纪初必然榜上有名,因为它为我们带来了相对论和量子论,并最彻底地推翻和重建了整个物理学体系。

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是物理学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曹天元所著的科普书籍,则淋漓尽致地将其展现了出来。在这本书里,我们会看到物理大厦在狂风暴雨下轰然坍塌,却又在熊熊烈焰中得到了洗礼和重生。我们会看到最革命的思潮席卷大地,带来了让人惊骇的电闪雷鸣,同时却又展现出震撼人心的美丽。我们会看到科学如何在荆棘和沼泽中艰难地走来,却更加坚定了对胜利的信念。

这本书前半部分的章节讲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确立,直到EpR佯谬和薛定谔的猫出场的那一刻,全书进入了最佳境。作者将科普写得如武侠小说一般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精彩绝伦,甚至还有点诗情画意。在作者笔下,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不是神人,他们只是普通人,只是一个个为一个问题困惑且强烈想要解决它的有着意志坚定的普通人。“人们在量子这个精灵的带领下一路走来,沿途如行山阴道上,精彩目不暇接,但现在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身在白云深处,彷徨不知归路。放眼望去,到处谜雾茫茫,不辨东南西北。”量子论光怪陆离,各种各样的推论无不荒诞。但这些科学家却一个个都具有闯入一毛不拔的未知境地开拓疆土的毅力和勇气。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些科学家由衷的敬佩和因量子物理的每一个突破而怀有的难以言喻的激动。

读过这本书后,我开始明白,科学乃至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不断地跳出狭隘的思维,打破顽固的局势。我们需要拥有科学的精神,去无条件地相信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去质疑一切看似无懈可击的理论。这就是所谓的“不破不立”。因为回答了一个问题后,等待着我们的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更多问题的接踵而至。然而正是因为这样,才能让科学散发无限的生机。只有一个永无止境的谜题才能散发永无止境的魅力,因为每一个裂口都是一个新生的机会。

一部科普作品的意义不应单单在于普及科学知识,讲述科学家们的贡献,更大的意义在于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同时让人们对那些背后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英雄怀以崇高敬意。这是科普书籍的“魂”。《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有“魂”。作者说,他更注重的是精神,是历史,而不是科学。这应该就是他能将这个故事讲述的如此精彩的原因吧。

回到一开始。上帝究竟掷骰子吗?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波尔笑笑说,别去指挥上帝怎么做。而霍金说,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上帝不仅掷骰子,有时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去。这其中的含义,就请你翻开《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自己一探究竟了。

上帝掷骰子读后感 篇8

这真是一本奇妙无穷的书,它让没有线性代数没有大学物理背景的我,居然看得津津有味并且如梦如幻「好吧。这里我承认很多东西还是一知半解,比如爱因斯坦和波尔旷日持久的华山论剑」,波粒二象性其实就是白马非马的问题,电子跃迁不相容理论就好像摇号买房先买先得?矩阵乘法都可以解释成列车票价表还有谁能更通俗?这里的人物们那么光芒四射富有活力,除了他们被我们歌颂已久的天才,还能看到他们些许瑕疵和小可爱,牛顿的小肚鸡肠和斤斤计较,薛定谔一个连的女朋友们和神奇的婚姻,马咆哮附体时时在暴躁的世界第一狙击手泡利,有局必赌又逢赌必输的霍金…

更可况,这些人物好像不是我们在物理书经常看到的常规刻板严肃的画像下面那一行18XX年到19XX年的冰冷。而一下子好像活跃鲜亮起来,最让人激动的是他们居然有了社交!!!还搞聚会!拉帮结派搞小团体!!!谁在谁家里喝酒,谁总是看谁不顺眼,谁和谁称兄道弟,谁与谁有知遇之恩。想想都让人心潮澎湃!这种感觉像什么,像你曾经以为一个个独立割接互不交叉的个体居然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把酒言欢。就好像唐三藏和贾宝玉相约着盘坐着喝着茶抱怨着女儿国和大观园里面的女人太烦人,就好像黑旋风缠斗浪里白条的时候忽然看到雾蒙蒙的天气里诸葛亮来草船借箭了!

同样他还抒情,他说着:「物理学家有一个梦想,一个深深植根于整个自然的梦想。他们梦想有一天,深壑弥合,高山夷平,荆棘变沃土,歧路变通衢。他们梦想造物主的光辉最终被揭示,而众生得以一起朝觐这一终极的奥秘。」这种信仰,就像小时候藏在被窝里拎着手电筒看迎着日出站在山顶的侠之大者,他们裙带衣袂飘飘,他们眼底星光璀璨,气势澎湃如虹。

最后只有一句话,作者请收下我真挚的膝盖。

上帝掷骰子读后感 篇9

三次“波粒战争”基本是围绕着光到底是一种“粒子”还是一种“波”展开的。第一次“波粒战争”始于17世纪。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光是一种波,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笛卡尔在他的书中率先指出:光是一种压力,在一种媒介中传播。后来人们给这种媒介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以太”。到了18世纪初,牛顿在他的著作《光学》中阐述了光的色散与叠加,从粒子角度驳斥了“波动说”,成为了之后100年物理学界的金科玉律。这场“波粒战争”还可以看做是牛顿与罗伯特·胡克之间的私人恩怨。胡克作为“波动说”的支持者曾经直接了当的指出牛顿的色彩复合理论剽窃,而“微粒说”则不值一提。这直接导致争强好胜还略有点小心眼的牛顿的坚定反驳,并以他的天才让”微粒说”取得了第一次“波粒战争”的胜利。不过“波动说并没有就此沉沦,他们蛰伏起来等待着下一次的机会。1807年,托马斯杨在他的《自然哲学讲义》中公布了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光线穿过两道细缝之后在屏幕上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这点燃了“第二次波粒战争”的导火索。后来的泊松亮斑实验和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实验,“微粒说”在耀武扬威100多年之后几乎没有什么抵抗便宣告失败。第三次波粒战争开始于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之后,爱因斯坦在其基础上大胆的提出了“光量子”概念,让“微粒说”再一次站上时代的台。不过第三次波粒战争以双方的握手言和结束,物理学家最后被迫承认光具有粒子和波两种性质。科学的大厦就是这样不断推倒又不断重建。玻尔虽然在论战中略胜一筹,但谁又能保证100年后人们又会发现宇宙确实是由固定的规律塑造而成的呢。

上帝掷骰子读后感 篇10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一书作者曹天元先生对量子论是十分投入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对研究量子论在科学领域上有什么重要贡献,但是他对量子论历史的精彩描述却吸引了众多门外汉的兴趣,并开始对这一理论略有所知。

从书名来看,我们不难知道这启发于爱因斯坦着名的上帝不掷骰子的否定式呐喊,尽管事实已经证明了它的错误,霍金也如此说:上帝不仅掷骰子,而且他总是把骰子扔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但是,整个量子论的发展历史却都是围绕这么一句看似简单却难以解答的话在进行着艰难的论证。而让人赞赏的是作者的书名就足以成功地引发了我们这些入门者对这样一本科普读物的兴趣,渴望从书中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当然,好的书名充其量也只是个引子,更重要的是书里面的内容。我想除了一些专门的学者,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认可这本书是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至少从我所知道的信息来说是的。它主要讲述那段让人本觉得晦涩难懂的量子物理历史,然而事实证明,幽默的笔风、生动的语言描述却让《上帝掷骰子吗?》更能为大众所接受,让普通的人们也能尝试去一探量子论发展历程的究竟。

不过,虽然我是读完了这本书,但是说实话,也只是记住了个大概而已,这就好比说当年我们初高中时候学的历史课,也只是留下模糊的印象。但是不得不说,曹庆元先生的文笔着实让我深刻记住了我以前只从课本上看到名字的科学家。因为他不会像我以前所接触的教科书一样,只是简单地将人的生平简介列出来而已,他把他们的性格加以夸大化、趣味化,让科学家们的形象跃然纸上。当我看到爱因斯坦与波尔之争时,我是有点惊叹于爱因斯坦的执迷的。毕竟,我所接受教育似乎已经让我几乎相信伟人们是完美的,他们的思想似乎都是正确的,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孩子在年幼时的困惑。另外要说的就是书中饭后闲话的部分,通过这个部分,我才知道原来我初中所认识的浮力定律的来由的故事是这么的薄弱无力的,自由落体实验是否在比萨斜塔出现也是无从考证的它让我推翻了之前很多在认知上有巨大错误的地方,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让我重新去审视自己在学校课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

尽管诚如作者所言,这部书只是一篇非专业的科普文章,但是我认为他做到了科普文章最想要做到的事,那就是以科学普及大众。虽然说《上帝掷骰子吗?》并不具备最严谨的语言,但是作为让大众了解一些科学常识的平台,它做的十分杰出。仅从作者运用如此巨大的心血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一一展现在详细描述出量子物理历史的行动中,我就可以感受到他对量子物理的热爱,他广阔的知识面更是让我深深地为之折服。我们阅读书籍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拥有像作者一般的知识量去更深层次地思考我们在生活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吗?我渴望着能有更多这样的读物让我能在阅读中可以提升一下自己的科学知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1000字延伸阅读

上帝的跳蚤读后感(精选)


新冠疫情期间,重读《上帝的跳蚤》,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我,感触良多。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人类发展曾经饱受瘟疫折磨,数次巨大的瘟疫曾经席卷了全世界的各个大洲,是国家实力的强大、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无数医务人员的前仆后继,使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战胜瘟疫。我为自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感到自豪,我为祖国的伟大感到骄傲。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改变人类历史的四种烈性微生物,它们分别是鼠疫杆菌、天花病毒、流感病毒和艾滋病毒。公元前430-前427年,雅典发生大瘟疫,近二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整个雅典几乎被摧毁。那时正值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人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军事行动,没有认真防控疾病蔓延,导致惨剧发生;1525年至1526年,天花侵入印加帝国,印加人因遭受疾病的困扰而丧失了抵抗力,欧洲殖民者占领了印加帝国,并在当地大肆掠夺和屠杀,印加帝国灭亡;一战末期,欧洲爆发了大流感,该病毒是由禽流感病毒变异而来的。1918年,美国军营中爆发了流感病毒,在此后的6个月内,全球超过5亿人患病……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抗击疫情的战争从未停止,人类也从未向疫情低头。有史以来,尽管人类在病毒面前显得那么脆弱那么弱不禁风,但是每个时代每次疫情总会有传奇和英雄站出来,无数科学家、医务工作者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让我想到了前不久获得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院士。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20xx年,武汉有事,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再一次成为了国人的守护神。他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医者仁心。

像钟老这样无数优秀的医学前辈带领我们勇敢面对,用科学的方法、坚定的信念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去战胜疫情。这场新冠疫情的胜利,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都并肩作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历经炙烤和磨难,千万医务人员将自己铸就成为阻挡病毒恶魔的铜墙铁壁。同为医务工作者的我虽没能前往一线工作,但是坚守在一线工作岗位的我深深感受到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坚守临床一线工作,切实担负起疫情防控的职责。我为自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感到深深的自豪!

纵观历史,传染病一次又一次地改写了人类历史:公元541年的查士丁尼瘟疫是第一次鼠疫大流行,疫情前后持续了五六十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约万人,前后死亡总数接近一亿,间接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的由盛转衰;美洲天花肆虐不到100年时间,印第安人就从鼎盛时期的3000多万人下降到不到100万;霍乱被称为“19世纪世界的噩梦”,其导致的死亡人数无法估量,仅仅印度,在100年间就死亡3800万人,欧洲则仅在1831年里就死亡90万人……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我为祖国的伟大感到无比的骄傲!(居俊尧)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上帝怀中的羔羊读后感(读后感)


“瞄准着蔷薇花的,黑洞洞的枪口。瞄准着我的胸膛。在我的胸膛,有红红的蔷薇花开放”。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m.dhb100.com

在阅读《上帝怀中的羔羊》这本书时,熬过了前面几章有点拗口的人名之后,偶遇了一些童谣和小诗,让我想起了年少时喜爱的这首诗,也许是和他(上面这首小诗)气质相近,对这本小说也渐生好感。

我当然不认为她(本书)能够与《飘》比肩,但是同样展现了伟大的女性形象,也许是《飘》更加宏大,更加罗曼蒂克,更加曲折离奇,但是仔细一想,《羔羊》也并非不曲折,不宏大,不惊险迤逦。好几个情节,确实是没想到的,并且细想也合乎逻辑。

我不想剧透,但是阅读本书,你也许能够发现,后悔是最于事无补,人生充满遗憾,但是你必须前行。也许宿命就在某处等待,但是如果遵从一些人性中本来具有的善良、本分,你可能会获得不一样的结果。我们不是生而勤劳,但是劳作也许是一堂最好的教育课。当你把一颗心系在某个地方,也许是一个叫做家的住址,也许是一个人的心房,你从此就有了最多的责任、最累的生活、最深的幸福。当命运无差别地击中谁,谁都有可能被击中,你能做的真的很少。除了照料他们留下的,照料自己,又能为他们本身做些什么呢。阅读本书,总是令我不时想起去世的亲人们,书中有好几处送别老人离去的场景,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时间不会为谁停留,当我们握着渐渐冰冻的手,即使是30度的酷热,却再怎么也捂不热,还有那样的僵硬,从柔软到慢慢的僵硬,永远也无法忘记。常常恍然昨日,却是已去多月多年。

大概是翻译的问题,没有读过原作,我只能揣测,首先是几位女性人物的姓名,我猜原文也许是一样的,译者为了方便大家辨认,译作了同音不同字的“西恩”、“希恩”等名字,其实也许不必,因为不难揣度作者取同样名字的意义,想想《追忆似水年华》也许也是一个答案。有极个别章节,也有译的不太清楚、前后文不太连贯的问题,翻了后记发现是两位译者分开译的这本书,那也是很厉害了,毕竟阅读起来没有明显的风格差异,还是很了不起的,如果再细心些就更好了。在我个人心里,外文小说和中文小说有一个很明显差异的地方,就是心理描写。如果能够把这些书中的心理活动完整的翻译出来,这本书所要讲述的内容也就完成大半了。

对于一本小说,我想还是多保留些悬念的好,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至于她好在哪儿,还是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吧。因为她还令我想起来《平凡的世界》,这样算是一点剧透吗,好的小说总有些共通的地方,虽然他们的个性截然不同。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m.dhb100.com

文城读后感1000字


在抖音当当直播间购得余华新作《文城》,三天看完,这是继《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后一口气看完的另一部长篇小说,足见它的分量。读完之后,心里波涛起伏,一方面是为悲苦的人物不平、为不美好的结尾惋惜、为曲折的故事心惊,另一方面是自己对作品的期待与读后产生了心理落差。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期、民国初立、军阀混战时期,以虚拟的文城(实际上真正讲的是溪镇)为地点,以林祥福的一生为主线。林祥福本是北方一位家境殷实的公子,过着无忧无虑的宁静日子,却因一次善心改变了一生的命运。在他二十四岁时,从南方来的小美、小强“兄妹二人”机缘巧合走到林祥福的家门口,林祥福看着衣衫褴褛的不速之客,同情心爆棚——他收留了他们。“妹妹”小美因长时间舟车劳顿,病倒了,她不得不留在林祥福的家里休养,“哥哥”小强则独自踏上了北上之路。在小美留在林祥福家里的这段日子里,她逐渐被善良、朴实、踏实、勤劳的林祥福所吸引,终于他们成了亲,过上男耕女织的平静生活。

可好景不长,小美突然离家出走了,带着林祥福一半的家产消失地无影无踪。林祥福虽然沉寂了数日,但他对小美的归来充满信心。“纵有万贯家产在手,不如有一薄技在身”,他不断拜师学艺,力求在木工技艺上精益求精。“即使生活以痛吻我,我必报之以歌”,林祥福的心态让人折服。或许正是因为他的乐观感动了上天,小美又回到了林祥福的身边,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小生命——他们的孩子。对于小美带给他的伤害,他选择了遗忘,他重新接纳了小美,准备迎接小生命的诞生。

林百家降生了,她的出现带来的是喜悦,也是分别——女儿满月后,小美第二次离家出走了。林祥福决定带着女儿南下去找小美,一幅文城的画卷就此展开。它如同《清明上河图》,将文城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悉数展现在读者面前。就是这样美丽、偏远、幽静的江南小镇,却在历史的长河里饱经沧桑,受尽苦难。雪灾爆发,老百姓挨饿受冻民不聊生;军阀混战,兵士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匪患横行,土匪们勒索绑票穷凶极恶。从这一层面上来说,作者将题目命名为“文城”,真是大有深意,一文一武,一动一静,将戏剧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

踏入文城,林祥福便接受到了相亲们的无私帮助即使是家境贫寒吃不上粥饭,乡亲们也愿意接济林祥福父女。林祥福把女儿取名为百家,就是因为她喝了多户乡亲的奶才会平安活着。在溪镇,林祥福认识了忠厚老实的陈永良李美莲夫妇,林陈两家共同创业,开办木器社,生意越做越大;认识了大义凛然的顾益民,顾林两家联姻,为溪镇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在时代的洪流里,老百姓是尘埃,是砂砾。林祥福终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也终究和小美错过。故事的结局不尽人意,但也是意料之中。

读完这本书,我思忖良久,怎么给读后感命名,终究没有想出来;用什么方式写,也终究记了流水账。这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时代、小人物这两个词,动荡的时代小人物该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是像顾益民一样为了民族大义牺牲自己的利益,是像林祥福一样为了情义牺牲自己的生命,还是像普通大众一样随波逐流随流而逝?或许,当顾益民、林祥福冲锋在前,他们已经不再是小人物。那么,和平的时代里小人物的命运又该如何呢?这是留给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思考的。

相较于《活着》,《文城》对于小人物的刻画似乎没有那么让人心生悲悯,对于情感的冲击力似乎没有那么强大,对于后辈的描述似乎没有达到想象的结局,这是我对这本书产生心理落差的原因。

钱学森读后感1000字


近日,重温了电影《钱学森》,距第一次看这个电影的时间已过去十年。十年来,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我的思想更加成熟,对党的信念更加坚定,对祖国的情感更加浓烈深厚。如今,再看这部电影,我有了更加不一样的感动:“学成回国,报效民族”,“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简单的话语表现了钱学森回国的坚定决心。钱学森展现给我们的深厚的家国情怀又一次深深的打动了我。

我们常说“家是避风的港湾”。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对那些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来说,伟大的祖国就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家,就是给他们无限力量支撑的家。祖国不仅仅带给他们安全感,更是能够让他们实现远大理想抱负、展现才华的家园。

为了这个“家”的强大,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不管面前的困难有多大,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曲折,坚定的信念和信仰给予了他们无限的力量,奔向光明的未来。

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是艰难的。才华横溢的钱学森早在上世纪留学美国时即已享誉世界。美国当局为了阻止他回国,抄了他的家并把他关进了监狱。但他没有因此而气馁和妥协,为了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他积极寻求各种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方努力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七十年前的中国,今天的中国已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已享誉全球。在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人民理想的家国。今天的中国已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今天的中国正向着中国人民理想家国的目标迈进。困难与阻力会有,机遇与挑战并存。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14亿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下,中国必将取得更大的辉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真正成为东方的明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我常常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也为能够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而自豪,更为生活在中华大地上而感到幸福。多年来,我虽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在岗位上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践行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二O三五年的远景目标已经擘画,我愿意继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了建设更加美丽富强的祖国努力奋斗!

读后感认真1000字


以下是由栏目小编为你整理的《读后感认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作者所写的作品让读者们感受颇深。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

读后感认真【篇1】

感谢相约群,在《一认真你就赢了》试读活动中让我成为20位幸运者之一,并有幸成为了中奖者的№1。我一直很难成为№1,这次相约群让我如愿了,我好激动,为此我偷乐了好几天。

之所以努力申请这本书的试读,是因为我一下子就被书名《一认真你就赢了》所吸引,更因为是《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作者刘称莲之女——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李若辰所写。之前看过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收获颇丰,她的很多育儿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使我产生很多共鸣。这次拥有《一认真你就赢了》,了解一位北大才女的成长历程,实在是一件幸事。

阅读这本书,我准备了荧光笔,随时准备划出一些重点,不放过任何一句有价值的肺腑之言,以便推荐给我的儿子。

阅读这本书,一位青春、时尚、可爱的女孩形象便跃然于我的面前,她一直以“欢乐的中等生”自居,她用自己的真实经历给中学生诠释了“专心致志地学、痛快淋漓地玩、热切理智的爱、冷静淡定地选”等关于爱、朋友、梦想与学业的真谛,用她的悉心叮咛告诉广大学弟学妹:“越努力,越幸运,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全书虽然只有四个篇章,却也已经讲到学习、人际、生活、未来的方方面面,真可谓是面面俱到,给了作为家长的我以及即将成为中学生的儿子很多参考和启发,我摘录了若辰好的做法,以作备忘:

关于学习方法的分享——首先,是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笔记,笔记最大的价值是用来复习。第二,错题本的作用不可小觑。错题是宝,因为每道错题都涵盖了知识上的某个甚至是好几个薄弱环节,整理错题就好像是在扫雷。建立错题本的小经验:我的错题本根据题的错因分两种,一种是难解题本,第二种是易错题本。方法是抓重点:在满篇的解题步骤中,抓出自己不会做或者反复错的“卡壳点”和“易错点”。第三,有侧重地学习。这也是提高时间利用率的制胜法宝。再有,进行阶段的学习总结也是很重要的。总结有两种性质,第一种是知识性的,第二种总结,是整体性的,侧重于学习状态与方向的把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交流,尤其是与老师交流。李若辰总结的“学习方法”公式:好的学习方法=高的学习效率=短的学习时间+好成绩+更多玩乐的时间=父母的欣喜+老师的肯定+同学的“羡慕嫉妒恨”。

在人际篇章中,她谈到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再严苛的老师都有可爱可亲的一面,都怀着一颗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收获、有学问、有出息、能健康快乐成长的心。只要学会容忍他人的不足,接纳别人,并勇敢地表现自己,再用真诚好好经营友情,谁都可以成为受朋友欢迎的“万人迷”。她也谈到了爱情:“爱情是美的,如果因爱而起的故事却有了丑陋的结局,问题不在爱情本身,而在主人公自己。”对于和父母的相处,她也给出了八字箴言:交流是金,理解万岁!她说,只要开口坦诚相待,捅破那层阻止沟通的窗户纸,就一定能够化干戈为玉帛,采取和平方式解决所有争端,创造和谐温馨家庭的同时还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对于生活,若辰给了很多建议:爱拼才会赢;关心他人,成就自己;越运动、越健康、越快乐;开源节流两不误……

对于未来,若辰重点将笔墨集中于“梦想”上,除了介绍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更是忠告大家:关注社会现实,承担社会责任;忠于理想,面对现实……

很喜欢封底的一段话:这是一本教你“学好也要玩好”的秘籍:学海无涯,方法作舟;书山有路,捷径好走。和爸妈斗智、和老师斗勇,见招拆招,皆大欢喜。青春要的是精彩;朋友交的是真情。少年们,认真拼!

《一认真你就赢了》值得一看,我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让我的儿子也读一读……

读后感认真【篇2】

我们从事任何一种工作都离不开认真,认真是一个态度问题,树立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工作圆满完成的前提。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做事,再困难的事也能迎刃而解。有些人不屑于每天做简单的小事,其实一些看似简单的容易的小事,每天也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我们应该用心找到最佳的工作方法,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从而把简单的事做好、把容易的事做好,并且坚持不懈地把简单容易的事做好。有很多人心态浮躁、沉不下心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不屑于小事和细节,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抱怨人生和等待做大事的机会上,结果可想而知。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你能够倾尽自己的全力,把它做到最好,做到最完美,它也会为你赢得更多更好的机会,书中的很多事例就证明了这一点。

2003年8月15日由于工作人员对预警迹象的不够重视,美国电网陷入了大面积瘫痪的状态,致使美国东北部及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天高达300亿美元,震动了全世界。距离美国大停电仅半个月的一个傍晚,国际大都市伦敦也遭遇了大面积停电的厄运。而引起停电事故的原因,仅是工作人员麻痹大意,安装错了一个保险丝。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类似的事故案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而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也都是那一个个小如“蚁穴”般的原因。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容易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容易。不认真,简单的事也会做糟,容易的事也会做错。的确,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难的事,只要用心去做,除非你不仔细地做,不认真去做,不用心去做,没有恒心地去做,那么你根本不要谈什么成功,因为你根本做不到。不认真、不用心工作,成功的机会就不会青睐自己。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愿意挥洒汗水,成功便会擦肩而过。有付出才有所得,这是我一直深信的,也在这本书里找到了肯定的答案。有准备的人,认真做事、用心做事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赖,才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认真——对待工作的第一态度,让我们带着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把每天的事情做好。

读后感认真【篇3】

《认真——对待工作的第一态度》一书具体阐述了认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首要前提,是一个人事业心责任感的体现,是做好工作必备的品格。通读此书,对认真的重要性有了深入的认识,感悟颇多。

我们从事任何一种工作都离不开认真,认真是一个态度问题,树立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工作圆满完成的前提。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做事,再困难的事也能迎刃而解。有些人不屑于每天做简单的小事,其实一些看似简单的容易的小事,每天也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我们应该用心找到最佳的工作方法,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从而把简单的事做好、把容易的事做好,并且坚持不懈地把简单容易的事做好。有很多人心态浮躁、沉不下心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不屑于小事和细节,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抱怨人生和等待做大事的机会上,结果可想而知。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你能够倾尽自己的全力,把它做到最好,做到最完美,它也会为你赢得更多更好的机会,书中的很多事例就证明了这一点。

2003年8月15日由于工作人员对预警迹象的不够重视,美国电网陷入了大面积瘫痪的状态,致使美国东北部及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天高达300亿美元,震动了全世界。距离美国大停电仅半个月的一个傍晚,国际大都市伦敦也遭遇了大面积停电的厄运。而引起停电事故的原因,仅是工作人员麻痹大意,安装错了一个保险丝。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类似的事故案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而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也都是那一个个小如“蚁穴”般的原因。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容易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容易。不认真,简单的事也会做糟,容易的事也会做错。的确,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难的事,只要用心去做,除非你不仔细地做,不认真去做,不用心去做,没有恒心地去做,那么你根本不要谈什么成功,因为你根本做不到。不认真、不用心工作,成功的机会就不会青睐自己。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愿意挥洒汗水,成功便会擦肩而过。有付出才有所得,这是我一直深信的,也在这本书里找到了肯定的答案。有准备的人,认真做事、用心做事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赖,才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认真——对待工作的第一态度,让我们带着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把每天的事情做好。

读后感认真【篇4】

一直以来都不会打扮自己,从小到大,似乎父母就觉得爱打扮爱漂亮的女孩子一定不是个好孩子,因为他把时间精力都花在打扮自己的身上,就没有时间花在学习上。所以从小这种想法就影响着我。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是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女孩。喜欢吃什么东西就去吃,不会关注。卡路里,也不会关注是否会变胖。穿什么衣服也比较随意,很多衣服就是看起来好看就买起来穿,不会管它穿在自己身上是否合适,是否好看。所以一直以来自己的形象都很邋遢。

当我意识到减肥的时候,是去上大学的时候。虽然一直知道自己很胖,但是从来没有动摇过,从来没有想要减过。在大学可能是因为比较忙。不知不觉就瘦了,当所有人都对着我说,是不是瘦了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瘦了,才发现很多喜欢的衣服也能穿上了。这样一种惊喜是之前从来没有发现过的,然后我就意识到去减肥了。所以也变得没有那么自由了,吃什么都会想着卡路里,虽然偶尔也会释放自己,偶尔也会劝劝自己,人生苦短为什么不过好当下?

我的爱美,还体现在花钱上。我还是不能够理解怎么有些人能够花很贵很贵的钱去买一个包包或衣服,因为我总觉得这些钱用来买吃的或是拿去玩不也很香吗?

当我开始要约会的时候,我才会想起来自己要好好打扮自己,才发现减肥搭配这些很重要,而且不是一下子两下子就能够达成的目标。作文当穿着美美的衣服,用最美的样子,迎接未知的每一天。或许这样才属于认真的过日子,这样的每一天才值得期待。有时候觉得外貌这些东西就是很肤浅很外在的东西。但是他能让你心情变好的话,花点心思,不是也是值得的吗?

以前总觉得这些耗时间的东西就是在浪费生命,但是有时候能让自己变得开心,变得更好,变得更加自信,不也挺好。仪式感这个词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以前会觉得这种方式很作。感觉每天日复一日的过日子就够啦。要什么鲜花蜡烛,不能吃又会枯萎,都是短暂的昙花一现。可是正是这些美好短暂即逝的东西,才让那一天变得弥足珍贵吧,才让多少年后自己回想起来,自己也有好好的度过每一天。

纪念日这些东西让人回想起来总是觉得美好,要想每天都过成这种样子,我想,一定要好好记录生活吧,因为过去的每一天都不再重来。希望未来的自己也能好好爱自己,好好爱生活。让未来自己回忆起来的时候,满脸微笑。

读后感认真【篇5】

《今天也要认真穿》读后感800字!

爱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从我们开始和别人打交道开始,不自觉都是以别人的喜好改变自己,最开始是父母,父母最常说的是“要听话,我是为了你好”;后来是老师同学,希望老师喜欢自己,所以好好读书,希望同学喜欢自己,所以即使有时不喜欢,也和他们在一起。有人说自己的衣服不好看,就再也不穿了,可是当初买的时候是否是喜欢才买的呢?为了别人的一句评价改变过多少自己?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们爱自己吗?为了爱自己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呢?

因为《今天也要认真穿》,我知道了一个叫黎贝卡的魅力女生,她认真穿不止是为了漂亮,还为了对自己好,让自己舒服。我喜欢她从裙子讲起自己的穿衣品味,哪个女孩子不喜欢裙子呢,我的女儿两岁生日时收到了一件白裙子生日礼物,很大,她非常喜欢,不管春夏秋冬,她都想穿在身上,我不想驳了她的喜好,只好穿上厚厚的其他,她只要穿上这条白纱裙就好,每次穿上都要转圈圈给我看,让我看到她的裙纱翩翩飞起,再慢慢落下,那时候我分明看到了一个自信的小公主。我小时候没有裙子穿,奶奶姥姥不在身边,妈妈也没有一副巧手,我也羡慕过别人的裙子,直到现在也对白裙子无法抵挡,如今并不适合我,买回来使用率非常低,都是为了弥补曾经那个小小的没有满足的我。

黎贝卡在这本书分享了很多使用的穿衣好物。比如百搭的白衬衣,宽宽松松,表达轻松舒适的生活态度;暖暖的羊绒,给自己暖暖的拥抱,冬天最有幸福感的衣着,而且质量好的羊绒毛衣耐穿经洗,永不过时,我也种草了黎贝卡那1.5米×2米的爱马仕羊绒毯;三种越穿越舒服的家居服面料:真丝、纯棉、羊绒。分享一下黎贝卡的衣柜里利用率最高的单品:白衬衫、白T恤、条纹衫、真丝背心、连衣裙、黑色紧身裤、阔腿裤、牛仔短裙、纱裙、羊绒衫、小西装、风衣、牛仔外套、机车皮衣、羊绒大衣。每一件至少可以完成三种搭配,70%基本款+30%个性款。

在这本书以前。我一直觉得美是一件特别累的事情,现在我觉得美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前提是有些自己能做主的钱,投资到让自己又舒服又美的事情上。毕竟经济独立就会透射出女人的自信,进而展现出女人的魅力。我打算也找来伊娜的《巴黎女人的时尚经》看看,学习一下简单的小西装、T恤、白裤子、条纹衫、风衣是怎么穿出时尚的。我认同这样一句话,在穿衣上只为了自己,自己够强大,就不需要取悦任何人。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上帝掷骰子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上帝掷骰子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