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李清照词读后感

李清照词读后感

精选李清照词读后感合集。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李清照词读后感合集”,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1

沈谦曾感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一代词宗李清照在那个封建时代用她的才情征服了无数人,千百年之后,她的词亦没有被埋没,正如这句话“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李清照是灵动俏皮的。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清新脱俗,不拘一格,让人感觉心情愉悦,一个贪玩的小姑娘跃然于纸上,充满了灵气。然而,作者李易安此时才16岁。

李清照不只是一介女流,玩弄儿女情长,她更有男儿的血性。她目光远大,不拘于闺中之事,她忧国忧民,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展现了她的铮铮铁骨。人人都知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开创者之一,却不知她骨子里流露着的是大义。只可惜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无法实现她远大的志向,却丝毫不减弱她的满腔热血。

李易安身上有一种愁绪,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仅十四字诉尽了词人无数愁怨。丈夫离世,山河破碎,李清照的生活从此颠沛流离,没有人理解她的痛,当初不谙世事的少女,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变得成熟,这究竟是好是坏?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才是高潮,令我忍不住催然泪下。李清照一代才女,要的不过是一世安定,但这于她而言是奢侈的,只恨天妒骄子。

这本书让我认识并爱上了李清照,她的词无论风格是清丽、豪迈,还是哀愁,无一不吸引着我。

李清照,一代女词宗,独一无二!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2

读完《李清照词传》,我才知道李清照的一生是那么的艰苦,困难。再回想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我们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李清照,青州人,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少女时期的她,写出来的作品都带有灵性,就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般。这些词被一个叫赵明诚的男人看见了,很是惊讶。从此,他的心中就住下了她。

很快,赵明诚便娶了她,但安逸的日子保持不了多久。皇帝驾崩,新帝继位,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在朝廷做官,属于新党派的,而李清照的父亲确是旧党的。新帝更宠爱新党,打压旧党。还禁止联姻,于是李清照被迫无奈,离开京城,回到了京城,也回到了无边的相思。

但不久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因为宰相的迫害,罢官回家,不日去世。赵明诚便也回到青州,两人相见,一起赌书泼茶,其乐融融。不久,朝廷又用起赵明诚,去莱州当太守。便再也没回来,李清照又去莱州找他,得到的却是无尽的寂寞。

赵明诚51岁时因去朝廷上任而感染风寒,不日病死。听到消息的李清照,悲愤交加,又正值战乱时期,李清照一路逃亡,后又再嫁张汝舟。却遭家暴。李清照又是休夫又是上告朝廷,将张汝舟告进监狱。

后来,战乱平定,举朝欢庆。唯有李清照闷闷不乐,因为赵明诚死了,谁与她欢庆。

李清照,一个女子都有胆识,我们男人又岂能输给女生。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3

一杆红伞,几支梅花,我一眼就被这简洁而又诗意的封面所吸引,但读完本书后我却被著名女词人的晚年愁思给勾住了心神。

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神仙眷侣常常为世人所称道,但世人却不知他们恩爱背后的一笔笔划痕。不过这些事情都可以暂且不提。因为在裂痕越来越大之前,赵明诚已死在进都述职的路上。而我认为,在此之后,李清照彻底地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首先是那些好不容易从战乱中挽回的,自己早年与丈夫辛辛苦苦寻来的金石惹的祸。那些珍藏的佳品被邻里乡亲们从墙壁中砸出,被低价售卖给别人,唯留几本破书,几张残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睦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战火连绵、一昧忍让的战乱环境。

再者便是那难消的国仇家恨了。作为提倡报仇雪恨的“主战派”,李清照一向是瞧不起那些懦弱无能的“主和派”的。“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这便是在直白地怨刺朝廷了。但纵使李清照有千般才思、万般壮志,却也抵不过一具女儿身。

其实她也有想过去放弃那些深沉的愁怨,去嫁给一个爱她的人,继续去过那种安宁的生活。于是她便这么做了,但她这次却看走了眼,嫁给了一个贪图她钱财、名利的人。待那人发现她收藏的金石早已随着之前的东奔西跑而流落殆尽后,便越发对她不好起来,甚至动辄打骂。而我们的大才女李清照是决不会像那些大字不识的妇女一样忍下这一顿又一顿的毒打的,于是她选择了告官。

据史料记载,宋朝女子告发她的丈夫的同时是要坐两年牢的。李清照带着枷锁上庭,真的被下了大狱,后来经人周旋求情九天之后出狱,此间李清照受的磨难便可想而知了。李清照在写给綦崇礼的答谢信中说到“我用尽一生去追求完美与智慧,却落得难逃万世讥笑的结局”,字字肺腑,可见其内心的伤感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最后,我想用李清照诗中的两句话作为结尾: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就如那梅花,傲然挺立在雪中。但却因为那宋朝的动乱,始终不能窥得其全貌。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4

她,是一盏词坛历史的佛门青灯。

题记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是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亦是她,她的眉头锁住了历史的清秋,她的哀叹从词河的一头踱到了另一头;她的酒杯从来都是饮尽了酒,饮不尽泪与愁;她的裙带从来都是束了又束,却总是宽悠悠。这便是读词的人与品词的人眼中的李清照。没错,即使是达芬奇的画笔也不可能记下她的笑容。她本应是一盏词坛历史上的佛门青灯,她的舞姿本应是梧桐叶飘摇零落的那一个个梦,风还没来得及碰,便碎了。

然而,飘零的叶纵然有它的萧瑟,我们也不应忘怀它曾经的生机勃勃;散落的黄花纵然有它们的枯瘦,我们也不应忘却它们曾经的美丽妖娆。我们因它们而感伤,仅仅是因为当我们向它们投去目光时,它们已经到了飘零的时刻,我们看到的恰巧是它们的衰落罢了。

李清照,当她的眼泪已经快要干涸,人们才发现了她。于是我们以自己看到的断章为她定格婉约,抑或是忧愁。只是谁能想到在这之前的她也曾是个欢快的诗人、豪放的词人呢?!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是婉约所能定格的吗?那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优雅是忧愁所能沉淀的吗?李清照的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词河罢了!她的光芒太短暂,而她带着遗憾留下来的余晖却拖得很长很长,拖到了历史的这一端,让人不无惋惜地深情回味着。

李清照,这样一位伟大的女词人,她的漾着笑涡的岁月未免太短暂了吧!这也许是她的不幸,然而谁又能说这不是她的幸运或是她创作诗词的幸运呢?对于古代女子来说,出阁为妇、相夫教子,做一辈子的贤妻良母就是完美的一生了。在那样的封建礼教下,平凡的女人们不需要文采,李清照能留下那么多诗词或许不过是由于她的一生太动荡,她的感慨太多,以至于不得不宣泄出来罢了。如果她的一生也注入了安定,那么她留下的或许只能是一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了吧。

从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盏词坛历史的佛门青灯辉煌了一时,黯淡了一世,却让它那萤火虫般的光点像星星一样缀在历史的词河中,让如今品诗的人们来将它擦亮。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5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如夏夜空中的满天繁星,神秘丰富,让人移不开眼。而宋词就是这满天繁星之一,也是这星辰大海中一抹不一样的光彩,它是如此与众不同,夺人眼球。

在我小的时候,只知道唐诗,并且从小就开始接触唐诗,背诵唐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押韵。后来知道了宋词后,发现它的句式杂乱,长短不一,和唐诗大相径庭,可能因为从小接触唐诗的原因,自然对唐诗更喜欢一点。但在不久前,我读了《李清照词传》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宋词的看法。我细细品味它们两者的不同和各自的优点,发现宋词不像唐诗那样整齐,但正是那长短不一的句式才使宋词更加别具一格。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即是当行本色也。”中华文坛几千年,但能找出来的女词人却寥寥无几,至于原因,我想可能是因为古代对女子的偏见吧,古代总是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她们一生的工作,似乎就是相夫教子,顺从丈夫的本意。而李清照却与他人截然不同,她不仅有才有貌,更有着别人所没有的人格魅力。这正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之一。

她出身书香门第,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并工书画,尤擅诗词,手持神笔,写尽世间情感。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更有男儿之豪气,说起“女中豪杰”,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她。她有过如诗的爱情、赌书泼茶的情趣,也经历了亲人离世,山河破碎,颠沛流离,发常人之感慨,心怀国家天下。北宋末年,金兵大肆入侵北宋。在战争年代,她凛然执笔,讽喻今古。

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年仅16岁的她就写下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少女的纯真、灵动、俏皮,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鲜活于人前。在《一剪梅》中,她初次与丈夫别离,孤独时时侵心,在万般思绪中,她写下了这首词。她望着大雁归来,多希望其中有赵明诚给她的书信,“花自飘零水自流”,原来一切只是她的幻想罢了,眼前分明是花儿凋落,水自东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思之苦,刚从紧皱的眉头上下去,转眼又漫上了心头。这首词生动地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浓浓思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认为败就失败了,男子汉大丈夫要敢于面对失败,勇于承担责任,项羽之所以可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虽有退路,却甘愿自刎乌江,宁死不屈。如今国家正是用兵之际,但一些官员却贪生怕死。无奈自己只是一个弱女子,只会写文章,无法上阵杀敌,只能以笔为戎,表达自己的愤慨。

清照,这如名字一样,它品质清洁,照亮了中国文化的词坛,为后人留下了文化瑰宝。她的人格和她的作品一样受人崇敬,她不仅有才华,有学识,还有远大的理想,豪情壮志,爱国情怀。李清照,一位刚毅坚强的女词人。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6

你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要刚强。是你啊,散发出生命芳香的美神——李清照。

读你,始于读《漱玉词》,从“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青春纯情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情长。从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吟凄凉愁苦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我似乎读懂了你。快乐对你来说是短暂的,你弱小的身躯挑起的是沉重的国愁家恨哪!那只曾载着你“兴尽晚回”的小舟如今也“载不动,许多愁”了。

看你,全凭朦胧中对你的感知。我未能有幸见到你,但百年之后人们对你的敬仰丝毫未曾褪消。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受到书香熏陶的你是那样与众不同、卓尔不群。我便仿佛看到了带着文人高雅气息的“婉约派”掌门人,在我脑海里渐渐分明起来。

悟你,是源于你对生命的见解。婚姻的不幸,国家的颓败,并未使你就此消沉,你在奔走呼喊,以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说服当权者。一个弱女子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已有这般深切的感知,那么你的灵魂何止在岁月中穿梭进化了数百年!

赞你,发自我内心的敬仰。乱世之中,你饱览诗书,精于诗词。在国愁家恨前屹立不倒,为重整雄风而奔走不息。在生与死的面前告诉人们真谛。易安词人哪,尽管那时人们贬低你,排斥你,不认同你,可是你看啊,你的词流传后世,给人以美的享受,激人奋进。你的见解得到人们的广泛赞许。你铮铮傲骨散发出生命芳香如同你的诗词流传后世给人以陶冶。

易安水流长,生命播芳香!

本文作者按照自己对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构思行文,“读你”→“看你”→“悟你”→“赞你”,层层推进,要言不烦。李清照卓尔不群、刚强傲然的高雅形象亦随之在读者面前渐渐分明、清晰和丰满起来,生命的芳香袅袅升腾、四处飘逸。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抒情叙事,读来亲切和悦;对比手法和易安词句的有机引用,既丰富了人物的精神底蕴,又提升了作文的文化厚度。查《现代汉语词典》,“小家碧玉”指门第低微人家的女儿。李清照出生于当时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兼散文家,母亲王氏亦知书能文,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文中称李清照为“小家碧玉”,似有不妥。然瑕不掩瑜,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将文章写得如此大气而精巧,足见该考生选材构思、运笔行文的功力不凡。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7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这首《声声慢》是她卓越成就、天才艺术创造力集中的体现,堪称是一曲千古绝唱。我曾经也写过一曲《声声慢》,不过比先生写的差远了。

声声慢·雨中杂感

拨弦落雨

舞剑飞花

风鸣散尽云霄

好似天公泼墨

莫言萧条

垂杨柳醉冷梦

卷春帘

簟凉悄悄

不止住

愈喧嚣

愈猛笑狂孤寥

吊挂青灵娇瑶

轻举伞

听尘世嘈杂声

袖盈泥香

裙袂为芳飘摇

忽晴霎云巧遇

去来兮

羽扇三摇

至静夜

入诗境

星水月桥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参考范文]李清照词传读后感范本合集五篇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书籍的读后感。读后感是人们从书中得出的一些启发和心得。值得推荐的优秀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参考范文]李清照词传读后感范本合集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清照词传读后感【篇一】

沈谦曾感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一代词宗李清照在那个封建时代用她的才情征服了无数人,千百年之后,她的词亦没有被埋没,正如这句话“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李清照是灵动俏皮的。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清新脱俗,不拘一格,让人感觉心情愉悦,一个贪玩的小姑娘跃然于纸上,充满了灵气。然而,作者李易安此时才16岁。

李清照不只是一介女流,玩弄儿女情长,她更有男儿的血性。她目光远大,不拘于闺中之事,她忧国忧民,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展现了她的铮铮铁骨。人人都知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开创者之一,却不知她骨子里流露着的是大义。只可惜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无法实现她远大的志向,却丝毫不减弱她的满腔热血。

李易安身上有一种愁绪,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仅十四字诉尽了词人无数愁怨。丈夫离世,山河破碎,李清照的生活从此颠沛流离,没有人理解她的痛,当初不谙世事的少女,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变得成熟,这究竟是好是坏?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才是高潮,令我忍不住催然泪下。李清照一代才女,要的不过是一世安定,但这于她而言是奢侈的,只恨天妒骄子。

这本书让我认识并爱上了李清照,她的词无论风格是清丽、豪迈,还是哀愁,无一不吸引着我。

李清照,一代女词宗,独一无二!

李清照词传读后感【篇二】

今晚雨疏风骤,也定然是绿肥红瘦。究竟谁肥谁瘦,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

但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题记

第一遍是听了百家讲坛康震教授的《李清照》,从未有过的好奇,让我难忘。第二遍终于让我在学校图书室的一角找到了你,窃喜!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你……

一直以来就对宋词情有独钟。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我喜欢,那样细腻那样柔美却不失意境。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所以我一直都以为你是个幸福的女子,容貌出众、名门闺秀、才华横溢集宠爱于一身,这样的女子会不幸福吗?现在才慢慢知道,原来并非我想象如此。我怀揣好奇之心开始走进你的世界里,与你同悲同喜……

在我眼里,你“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你风韵脱俗、你个性张扬,深深地感染着我。

我痴迷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还有你的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好一个青睿、有活力,热爱生活、性格爽朗的女子!以至于我在课堂上跟我的孩子们如痴如醉地徜徉在你这束阳光里……

其实,让我最欣赏的还是你那份坦率,不羁的思想,所有这一切能让你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那些率真词章,甚至让人才辈出的北宋那些男儿都自叹弗如。

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灿若星河,也成就了很多伟大的诗人,但女子为诗人却屈指可数。作为一名女子,你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之美,玩赏风景,饮酒惜花,逞露才华,更像男子一样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样作为女子,美好的爱情追求在你的笔下却显得那样执着、那样美好、那样独立。《一剪梅》中你酣畅淋漓倾洒你的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不是你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怎会写出有如此“颇尽离别之意”的词来?你用女子特有的那种细腻,那份与生俱来的敏感去捕捉你心中的感受之时,你可知道,也捕捉了我的心。

当我惊叹你的才华横溢这会,哪想你却生不逢时,北宋破败,金人入汴京。对于丈夫赵明诚的弃城而逃你羞愧难当,继写下千古绝唱的诗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自身都难保,却心系国家,显示出了女子难得的大节大义。赵明诚返回建康,后患疟疾,你接到家书急忙赶赴建康,最后一面还是无缘相见。等你赶到,赵明成已去,至此你流浪于江南。

孤身一人在乱世苟活,又多次遇到南犯的金兵,随身的家当被抢被盗,所剩无几。几车书卷被金兵焚毁。即使是这样,你依旧写出了惊世的词令《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好一个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居无定所,国破家亡,物是人非,前半生悠然生活,后半生漂泊潦倒。在济南生活时还是丰韵,脸色圆润的女子。流落金华时已经面部消瘦。你几十年孤身一人有家不能回,失去至爱的丈夫,终生没有生育一儿一女,最后郁郁而终在离济南老家遥遥之外的临安。人生天地反差之大,但优越的前半生你没有居深闺而有德无才,后半生你没有自叹自哀,自我放弃,留下千古诗词让我们这些后人咀嚼、传唱。

这就是你,即使在刀剑上跳舞,依然舞姿卓群。

宋代的蒋捷说:时光匆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外面虽喧嚣,可对于你,今天的我依然痴迷;痴迷于你的特立独行,痴迷于你的才情卓越,痴迷于你的敢爱敢恨。

忘不了你的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你那“和羞走”的美丽娇羞。一份勃勃的生机,一片斑斓的色彩,演绎了你多少的欢乐与朝气。

我想问你,你究竟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还要刚强。

正如后来人这样评价你——正值花季时期的你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你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

在我心中的你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

你分明教会了我——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尤其是女子!

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

李清照词传读后感【篇三】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一篇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

沐浴着齐鲁文化的光华,感受着家族书香气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女郎山和包孕灵秀的百脉泉,跟随着父亲与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吟咏诗文,谈古论今,自小就能写出庸常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辈们的青睐。

京都是无数天子脚下的一方宝地,怀揣着对汴京的无限向往,清照与母亲随后奔赴汴京与父亲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时,她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夫妇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笃,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画,撰写古书,琴瑟谐美,其乐融融!如清照初婚后的习作《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娇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盘托出,可见郎君如意,两情相悦,乐在其中矣!而赵因官职在身,不免常要小别美妻,此时从清照的习作中不难看出新婚女子对夫君的深深思恋之情。如《怨王孙》里“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可见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长,父亲李格非在官场屡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间。母亲更是于这个多事时节病逝。明诚感疾,驾鹤西去,相见直要待来生!此时的清照就像被遗弃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着她的是颠沛流离与世间险恶。

伤之切,悲之痛,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诸如“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这类的悼词,任谁目触都不禁催下数行泪。景同人非,物在人亡,焉得不悲?

因此,古代文学史上,清照绝可占据一个席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或许仍不足以阐述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功不可没。

李清照词传读后感【篇四】

你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要刚强。是你啊,散发出生命芳香的美神——李清照。

读你,始于读《漱玉词》,从“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青春纯情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情长。从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吟凄凉愁苦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我似乎读懂了你。快乐对你来说是短暂的,你弱小的身躯挑起的是沉重的国愁家恨哪!那只曾载着你“兴尽晚回”的小舟如今也“载不动,许多愁”了。

看你,全凭朦胧中对你的感知。我未能有幸见到你,但百年之后人们对你的敬仰丝毫未曾褪消。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受到书香熏陶的你是那样与众不同、卓尔不群。我便仿佛看到了带着文人高雅气息的“婉约派”掌门人,在我脑海里渐渐分明起来。

悟你,是源于你对生命的见解。婚姻的不幸,国家的颓败,并未使你就此消沉,你在奔走呼喊,以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说服当权者。一个弱女子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已有这般深切的感知,那么你的灵魂何止在岁月中穿梭进化了数百年!

赞你,发自我内心的敬仰。乱世之中,你饱览诗书,精于诗词。在国愁家恨前屹立不倒,为重整雄风而奔走不息。在生与死的面前告诉人们真谛。易安词人哪,尽管那时人们贬低你,排斥你,不认同你,可是你看啊,你的词流传后世,给人以美的享受,激人奋进。你的见解得到人们的广泛赞许。你铮铮傲骨散发出生命芳香如同你的诗词流传后世给人以陶冶。

易安水流长,生命播芳香!

本文作者按照自己对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构思行文,“读你”→“看你”→“悟你”→“赞你”,层层推进,要言不烦。李清照卓尔不群、刚强傲然的高雅形象亦随之在读者面前渐渐分明、清晰和丰满起来,生命的芳香袅袅升腾、四处飘逸。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抒情叙事,读来亲切和悦;对比手法和易安词句的有机引用,既丰富了人物的精神底蕴,又提升了作文的文化厚度。查《现代汉语词典》,“小家碧玉”指门第低微人家的女儿。李清照出生于当时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兼散文家,母亲王氏亦知书能文,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文中称李清照为“小家碧玉”,似有不妥。然瑕不掩瑜,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将文章写得如此大气而精巧,足见该考生选材构思、运笔行文的功力不凡。

李清照词传读后感【篇五】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

李清照,这位历史罕见的才女,她随着时光逐渐变幻的模样,经历了甘之如饴的爱情过后,独自的地老天荒,如画卷一般展现在我眼前。

想来对这本书并无太多印象,这是因为从前思想太浅,只知词美、人美、意美,不知词或诗的背后,是年少天真活泼的欢乐,抑或是后来世事惨淡的悲凉。这本书里描绘了她的一生,她所保留下来的每一首词作,几乎都在这故事中渐渐道出。她是一位宋朝词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还是苏轼的弟子。在那样一个女子并不受重视的时代,她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以随心所欲地填自己的词,尽管朝廷之事扰人,依旧扰不乱她那颗淡然的心。她的一生,以北宋灭亡为明显的分界线,词作从此转变了风格,前半生的岁月静好,后半生虽是人走茶凉,但她还保留着自己那股子才情。战火、朝廷的偏安,世事的难料,让她看透悲欢离合,然而,岁月虽凄凉,她却从不绝望。

她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实,她内心深处的浩然正气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她,不然又怎会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千古名句呢?她是个温婉的女子,曾经乘舟采莲,细嗅青梅;后来与赵明诚结为夫妻,煮酒论诗,醉心于金石书画……世事不问,毫不挂心,岁月里是那样的悠然自得。诗词中无不透出的是活泼灵动。到了后来,却让她遇见了生活的真相,遭受了国家的风雨飘摇,让她何去何从。

虽然命运多桀,经历了那么多起起落落,李清照的生活才显得更加圆满。然而,在这历史长河中,她真正没有被忘却的是什么?是才华。作为一位女词人,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她的才气纵横才让所有人记住了她。如果她仅仅是一个平庸的女子,或许已被许多教条管住了脚步,再也迈不开来。她的才华,是她所拥有的骄傲。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那样贴切,她的学识,她对人生丝毫不屈服的态度,对周围人事的理解,都是她的才华。她成为了一颗历史中永不磨灭的明珠。

并非岁月深情,而是她的才华惊艳了岁月。

《李清照词全集》之读后感1500字


相信李清照这个名字没有一个读书的人不知道吧!她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也管她为易安居士,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她的早期生活优裕,当后期金兵入据中原时,她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从此词风一改往常。

在李清照词全集中我们可以清晰而又鲜明的看到她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由于家庭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她的作品与她的成长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李清照的幼年时期大部分是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度过的。大约在她的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做了京官,从此便搬到了京城过上了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建礼教的生活,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喜结连理,婚后,他们情投意合,如漆似胶,夫妇擅朋友三胜。他们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她把整个身心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他们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著了《醉花阴》寄给了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落,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词投入其中,诱有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回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句话借室内外秋天的景物的描写出了此人白天的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是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以见到词人的内心的无聊痛苦,这两句虽然懒的闲愁,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而这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橱往西只能与丈夫共的。可如今确自己孤眠,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东篱两句便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篱笆下把酒孤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词独酌的离愁别绪。莫道不消魂,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鞠,一边是思妇不满愁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全篇开点为愁,结局言瘦,愁是的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了全词的愁绪因瘦面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点睛,得巧,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我们再看李清照的后期作品《声声慢》

后期生活的李清照因北方的入侵,微宗被俘,高宗南逃,因此他们夫妇也过上了流落的生活,流落异地,多年收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的沉重打击和极大的痛苦,随后丈夫明诚的离去让她痛不欲生,在这极为不安定的年带里,我们便可以看到《声声慢》从而诞生。

从前面的七对叠词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音乐美和韵律美,而借以表达了词人对晚年孀尽之苦,丧夫之痛,王国只恨的淋漓尽致挥洒,换暖还寒的多变天气,又怎能修身养息,酒南御寒,伶仃一人,苦不堪言,从三杯两盏淡酒的淡字可以看出作者满心中都是愁,酒力压不住愁,压不住心愁,自然而然酒味没了,用酒的淡,更加衬托词人内心苦闷愁苦。望壮雁南飞,几个你角度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惆怅,寓情于景,通俗意象,便愁变得更加具体可意蕴无穷,耐人寻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珍视王勇《更漏子》其中的几句有天衣无缝的妙用啊,上篇开笔用七组叠词来概括悲切苦闷的心境,奇特而生动,下片主要相继借助眼景物来倾诉忧愁,整首词笼罩在一片贝壳的氛围中。

词是精金美玉,词是七宝楼合,李清照的词是倜傥有丈夫之气,在宋一代已具秦岚胜概。李清照青梅可嗅的少女师大,生活的消明华兹,因为初期之作,虽不是怜花惜木的闺情,但词意玲珑体贴,词意优雅娇嗔,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历经多种心断肠之事,因为词风也层递出可泣可感的奇情韵事,随着金人南下的鉄蹄,李清照淹没在国破家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到再嫁婚变的是非,她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在坎坷的人生中,李清照用她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千古的文学财富。

实用!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大全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中外经典名著就很有必要。只要我们认真的看过一本书并投入进去,就一定会在书中感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道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实用!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大全,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通读全词。

1、了解诗与词的不同

出示李清照的词,比较诗与词有什么不同?

——诗每行字数一样,词不一样,有长有短。

——读起来的气势不一样。

——题目的不同。(了解词牌名)

2、认识诗人——李清照(课件出示:李清照生平简介)

二、初读体会,把词读“胖”

1、播放音频:听读

2、自己试读,挑生朗读。

3、把词读“胖”

根据课件提示的注释,理解词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读懂了那句词或哪个字的意思。

自由交流。

三、深读品味,把词读“瘦”

1、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自由交流。

2、围绕“醉”字美读全词,想象画面。(板书:醉)

——醉态一:醺醺沉醉,忘记了回家:“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醉态二: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你强调了“晚”,为什么强调它?①喝酒喝了很长时间②天色晚,看不清。

(2)你强调了“深处”,说说看!想象一下:①放眼望去,你看到……②深深地嗅一下,你会感觉……

诗人真的是喝醉了,(板书:酒醉)

——醉态三:醺醺沉醉,不找回家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让我们想象一下:

视觉上,那时的天空……荷塘……鸥鹭……(关注色彩:绿叶、红花、白鹭、余霞,落霞与鸥鹭齐飞,荷塘与天空同色,这是一种梦幻的色彩)

听觉上,你的耳边萦绕着……(鸥鹭扑棱声、鸣叫声;水声,惊叫声、划桨声、嘻笑声、歌声、岸边的偷笑声……)

深深地闻一闻,沁入心脾的是……;皮肤上感受到的还有……甚至,还有惊起一滩鸥鹭之后的无限遐想。

哦,诗人在这美景中被陶醉了。(板书:景醉)

(3)当我们的感觉这样流动着,交织着,你的心底,弥漫着一种什么情绪?(欢乐的,轻松的,愉悦的,美好的,沉醉的',梦幻的……)

美酒加美景,给了她美丽的心情,这种心情,让我们读着,看着,也跟着陶醉了。

齐背《如梦令》。(板书:人醉)

3、你听——(《如梦令》歌词)播放蔡琴《如梦令》,尝试跟着唱和。

四、对照比读,延伸课外课件出示李清照的另一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比较:这两首词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仔细观察后交流。

这就是《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的特点。字数、句式和韵律都是一样的。这首词咱们以后还有机会细细地品味。

五、课后作业

推荐朗读:李清照的《声声慢》。走进李清照,了解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

板书设计 如 梦 令

酒醉、景醉、人醉

【《如梦令》教后反思】

在教学《如梦令》一课时,我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所以,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诗与词的对比。

在课堂开始,我先让学生了解了诗与词的不同,从而更好的认识词、学习词。

二、朗读全词,读出节奏。

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配乐配图范读,再让学生自读、指名读等方式,使学生能读出词的节奏、初步了解词的情感。

三、结合注解理解内容。

古诗词的教学,最忌逐句串讲。由于这首词的意思浅白,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因此,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让学生在注释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接着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哪些句子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读懂了词的内容,而作者却只用33个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感悟古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

四、把握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品读,发现哪个词最能概括表达词的意境,并联系词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要求学生不仅要感悟哪个词用得好,还要说明为什么好,具体表现在哪里。

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我再结合自身对文本解读,引导紧扣词眼,欣赏 “醉”字,分析词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词意的关联,以及作者为何对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进而体会语言运用的精炼、巧妙,进一步感悟词的意境、情感。像这样凭借情境,让学生咀嚼诗句、品味诗句的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情味,学生就有了很具体的感受调适。此时鼓励学生把这首词背下来,于永正曾这样说过: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好的古诗文,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记就不是学语文。

在这节课上,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了这首词,也能有感情的背诵,但是由于教师的激情不够,没有很好的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来,所以学生在描绘词的意境的时候,表达的不是很好。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继续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二)

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2、对词中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解读文句,理解司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词中描写的意境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李清照的生平资料、词的配乐朗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词也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学生齐读课题。

师: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1、出示课件,听配乐朗诵。

师:这首词听起来非常具有舒缓委婉的音韵美,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学生倾听,初步感知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3、检测初读情况。

师:“兴”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成“xìng”。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兴”在词中的意思为“兴致,情趣”,所以应读成“xìng”)

指名诵读,师生评议。

全班齐读。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学生借助注释自己学词,理解词的意思。

(2)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5、指名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师:读诗词时我们不能光理解意思,还要感受诗句描写的情景。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词,需要我们好好的品味。同学们,你们能从中读出哪些画面?(板书: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1、画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读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黄昏情景)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读这两句。

(3)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词人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呢?

(4)这首词是词人当天写的吗?(生:从“常记”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生:这件事非常有趣,值得回味。)(板书:常记)

小结:这首词构思巧妙。从“沉醉”一语可以看出,女词人和游伴们在溪边的亭子里曾举行过一次时间不短的郊宴,一边说笑、行酒令,一边喝酒,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直至夕阳在山才匆忙上船。请再次深情朗读第一、二句。

2、画面二:“藕花深处”

(1)说说你对“藕花深处”的理解?

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词中描写的是春末夏初时节,荷叶茂密,荷花绽放,香气四溢的景色。(师引导学生想象)

(2)讨论:为什么词人和同伴们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3)深情诵读第三、四句。

3、画面三:“一滩鸥鹭”

(1)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既然误入,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从“惊起一滩欧鹭”可以想见浆声、水声和少女们的笑语喧哗声一时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2)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这几句。

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让词人觉得非常有趣,值得回味的事的经过。

四、了解词人,深入体会

1、说说你对李清照的了解。

指名说。(课件出示李清照的生平资料)

师: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格调清新而又明快,从中可以看出女词人早年曾经有过的幸福的生活。可是,到她43岁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她逃难到了江南;不久,丈夫赵明诚又病故。随着生活境遇的变化,她的词也显得悲凄起来。

2、课件出示李清照《如梦令》的另外一首: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词的时间、地点、景物、人物都不同,心境也不同。虽然都“醉”,课文这一首因美景、心情陶醉,后一首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而“常记溪亭日暮”之情景,是追忆美好的青春时光。(板书:美好的青春时光)

学生对比朗读,读出感情。

板书: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溪亭日暮

常记 藕花深处 美好的青春时光

一滩鸥鹭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鉴赏一首词。往往要用:心,眼,耳,鼻,舌,身,意,七种感官交叉感悟。心是最难说的一个字。佛经用三藏十二部都没全说清。词人往往只能用‘心’字。心比‘意’高。意如虚空。手通意。所以如来之手连孙悟空都跳不出。人的七种感官感物不同,不仅有高低,各职不同。一般人都丧失俩至三根,每一根或多或少都还不很健全,所以感悟不准确。

常记溪亭,是心与意识,溪为心记住的物,是不磨灭。亭为意造,在一段时间不磨灭。溪对人与万物来说,是最珍贵。作者的心也是这么认为。可以说刻骨难忘。沉醉是五根随心而高兴,还希望心时时带它们去玩。五根感觉要差些,只能用醉来形容。所以不知归路。这里‘归路’是比兴,是心所感觉的路,这里作者感觉身体太放纵了,忘记心来世间的目的。

兴尽晚回舟,一个晚字,当然有后悔之意。舟是渡人与万物的。

误入藕花深处,藕花是长在郁泥里,艰难突破水层。这里只佛看见人们生活艰难而忧郁。

全句是说李清照进入佛门感觉晚了些,但她还是如溪水高兴得很。

争渡,争渡。是一争一渡,再争再渡。争是万物再生存中竟争,万物难逃这个法则,这叫命运。渡是自己生存下来还得舍身躯救别人,这叫生命。比如人在船上,已经危险,明知危险还去驾船渡人。有人在火中,明知去救会死,但还是跳进火中。这时命运与生命就容入一体。.所以争渡四字是人们几千年都没搞清的问题。一般人难以协调。这时受惊得是鸥鹭。鸥鹭是一种能飞但又不肯飞的鸟,有能力救人但又不去救人。清照对这部分人太失望。它不仅学佛。还学易。这首词还包含易经河图与洛书。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四)

“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宋朝溪亭的一处荷塘里,一位少女正在泛舟。脸色微红,似乎有一丝醉意。一不小心,小舟驶入了藕花丛生的深处,她用力地划桨,倒惊起了一滩鸥鹭,无奈兰舟还在打着旋……

初读之下,便能体会到这首词的欢快和气氛。据说当年李清照的闺中词传出去后,京师轰动,他们都在为这位才女的才华所惊叹。

《如梦令》这一词牌名为后唐庄宗曲。“如梦,如梦,残月落花重。”它本来不叫《如梦令》,经考苏轼把原名《忆仙姿》改为《如梦令》。其中以李清照与秦观二人最出名。

李清照当时是快乐的。少女快乐的文字深深地映在我们脑海中。但是,“误入藕花深处”的少女,将来会不会误入一个比藕花溏还要深的深处呢?误入一个变乱尘间是否是她的命中注定?毕竟,她从辛弃疾身边走来,从软弱无能的宋末走来。当她深感“锦样年华水样流”时,回首韶华,又有多少泪水和淡然?

“诗酒还需趁年华”。青春易逝,追悔莫及。何不放手一搏,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五)

夏日的一个夜晚,我独自一人站在庭院里赏花,看着那美丽的落日,不禁又想起了那天游览溪亭,饮酒赏景的情景。

那天,我约了几个好朋友,一起饮酒,那时正值傍晚,夕阳滑落的景象十分美丽,只见那落日像一个喝了酒的醉汉,涨红了脸,跌跌撞撞地向下走去,发出微弱的光,映亮了周边的云彩,像一只只火凤凰,在夕阳身边飞舞着,十分漂亮!太阳疲疲软软地悬在天边,只剩下最后小半张脸了,再射不出刺眼的光芒,,只是无力地流出橘红色的色彩,流在天上,流在湖里

兴许是太高兴的缘故,我多喝了几杯,不禁有点儿醉醺醺的,分不清东、南、西、北,就连回家的路都忘了怎么走了。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一轮明月挂上了天空,我喝的尽兴后,才知道要回家了,于是,我调转船头,准备回家,我奋力划着小船,可是,走着走着,便发现不对劲了,疑?都走了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没到家呢?于是,我便四处张望了起来,原来,我走错方向,误入了荷塘深处。我揉了揉双眼,不禁被这荷塘月色给吸引住了,那一朵朵荷花就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十分美丽,有的含苞欲放,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已绽开了笑脸,好像在向我问好;有的还是个花骨朵儿,小巧玲珑,饱涨的马上要破裂似的。我深吸一口气,啊,好香啊!一股清香顿时沁入心脾,我继、续向前划着,不知不觉中却早以惊动了在沙洲上栖息的欧鹭,惊得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在银色的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在这么美的景色下,我不禁诗兴大发,随即吟出了《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六)

每天我都过着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生活,常常会去溪边那座小亭子里饮酒作诗,好不快活。然而,我最喜欢在傍晚时分观赏夕阳西下,那天的落日,真可谓是美伦美奂。

那天,我与朋友相约溪头小亭,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落日美景。夕阳映红了云霞,尽情地释放出最后一丝光亮。她静静的漂浮在水面的上方,远远的天边金黄一片,夕阳似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如悬挂在天际的大红灯笼,在溪面上推出了长长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我看着夕阳慢慢西沉,稍微不注意,她便悄无声息地跳进了清澈的水中,带走了一片霞光。我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直到天黑才想起回家。我固执地拒绝了朋友,独自乘船返回,可恼中昏昏沉沉,迷失了方向,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漫无目的地泛舟湖上,饶有兴趣地欣赏着水中的荷花。今天的荷花似乎格外粉红,那一朵朵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冰清玉洁,有的含苞欲放,饱胀地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又的微微盛开,抿开了小嘴儿,露出了黄黄的花蕊儿;又的全部绽放,宛如恬静的少女,静静地立在水中央荷叶像绿色的大圆盘,上面还挂着几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无私的荷叶将花衬托得更加美丽动人,让她们无需孤芳自赏,片片荷叶围绕在身旁。

此时的我不知不觉划着小舟进了荷花深处,被满塘的荷花、荷叶围着仿佛到了世外桃源。随着时间的飞逝,我头脑些许有点清醒,忽然隐隐约约看见前方有些什么,便划上前看个究竟,原来是一群群洁白的鸥鹭,正悠然自得地喝着水,见到我这个不速之客,全部扑棱棱地拍打着翅膀飞走了。

我在这迷宫般的水塘中寻找出路,可始终没有发现。我低头一看,水中有一轮圆圆的明月,猛然间抬头,缺乏下月亮不知何时一静静滴挂在当空,将月光轻轻柔柔地撒满荷塘。水平如镜,只是偶尔有几只小鲤鱼是不是跳出来,继而钻井水里,不见了。荷花也陶醉了,弯下腰谁在这荷塘月色的安静与祥和之中。

我被满塘的荷花包围这,躺在小船里,一切都睡了,我也睡了,谁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荷塘深处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七)

我经常回想起往昔的快乐时光,想起自己游山玩水的经历。

记得夏日的一个傍晚,我悠闲地来到一条溪流边的亭子,溪流清澈干净,偶尔也泛起几朵白花,哗啦啦地流淌不息,奔跑向前。亭子也很美丽雅致,几扇卷帘自然垂下,微风轻拂,丝丝心动。

我斜倚在柱子边,斟着小酒,小口地抿着品味着,太阳也渐渐下山,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而详和。天暗了,变成深蓝色的了,几丝白云依旧停在原地,似乎不曾移动,太阳依旧光芒万丈,依然那么贪玩。她找来云朵姐姐们,与她一起玩化妆舞会。这儿一组红色的,那里一群橙色的,中间一队粉红的,还有浪漫的玫瑰红,可爱的小鸡黄等等,各种或浓或淡的绚丽色彩组合起来,再加上太阳金灿灿的光晕,就如一朵镶了金箔的七彩花一般,明艳且迷人。鸟儿们归林了,叽喳地欢快地叫着,仿佛给这幅生动的画卷配上了天籁之音,很是悦耳。

我坐到船上,陶醉的欣赏着夕阳西下的美景。我不禁大口大口饮酒了,也许是心生快意吧!我凝望着西边的日落美景,嘴里念念有词,感慨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哪!接着,我又将酒杯倒满,举杯邀夕阳,仰项饮酒尽。酒下了肚,忽然觉得好晕。天仿佛就在刹那间,黑了下来。

我游兴已得到了满足,便准备乘船回去,由于喝了太多酒,天又黑了,我醉醺醺地面对着回家的路,却毫无头绪。乘着酒劲儿,我胡乱地选了一条路。

花了一会儿,不知不觉中,我竟侮辱了一片荷塘。荷塘里荷花争奇斗艳,每一朵都争相怒放,粉嫩嫩的,仿佛一触即碎。有的荷花已完全舒展开了,有的还是含苞欲放,不论哪类,都很美,别有一番风采。此时的我,沉醉其中,好像自己也成为了百花中的一朵,仿佛自己就是这花海中的仙子似的,我心里忽然感觉:其实,当一朵不起眼的荷花,也是不错的嘛!

荷叶呈深绿色,经脉呈翠绿色,风儿嬉戏,鼓动了荷叶,使荷叶扭起了腰,在池面上漾起了一圈圈的涟漪。我随口吟道: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哪。

船儿继续向前进,却早已惊动了一群正在休息的鸥鹭,它们扑棱棱地飞起,下了我一跳,将我从沉醉之中拉了回来,酒也醒了一半。

于是,我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800字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实用范文: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990字)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实用范文: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990字)”,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1】

读完《李清照词传》,我才知道李清照的一生是那么的艰苦,困难。再回想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我们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李清照,青州人,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少女时期的她,写出来的作品都带有灵性,就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般。这些词被一个叫赵明诚的男人看见了,很是惊讶。从此,他的心中就住下了她。

很快,赵明诚便娶了她,但安逸的日子保持不了多久。皇帝驾崩,新帝继位,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在朝廷做官,属于新党派的,而李清照的父亲确是旧党的。新帝更宠爱新党,打压旧党。还禁止联姻,于是李清照被迫无奈,离开京城,回到了京城,也回到了无边的相思。

但不久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因为宰相的迫害,罢官回家,不日去世。赵明诚便也回到青州,两人相见,一起赌书泼茶,其乐融融。不久,朝廷又用起赵明诚,去莱州当太守。便再也没回来,李清照又去莱州找他,得到的却是无尽的寂寞。

赵明诚51岁时因去朝廷上任而感染风寒,不日病死。听到消息的李清照,悲愤交加,又正值战乱时期,李清照一路逃亡,后又再嫁张汝舟。却遭家暴。李清照又是休夫又是上告朝廷,将张汝舟告进监狱。

后来,战乱平定,举朝欢庆。唯有李清照闷闷不乐,因为赵明诚死了,谁与她欢庆。

李清照,一个女子都有胆识,我们男人又岂能输给女生。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2】

一杆红伞,几支梅花,我一眼就被这简洁而又诗意的封面所吸引,但读完本书后我却被著名女词人的晚年愁思给勾住了心神。

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神仙眷侣常常为世人所称道,但世人却不知他们恩爱背后的一笔笔划痕。不过这些事情都可以暂且不提。因为在裂痕越来越大之前,赵明诚已死在进都述职的路上。而我认为,在此之后,李清照彻底地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首先是那些好不容易从战乱中挽回的,自己早年与丈夫辛辛苦苦寻来的金石惹的祸。那些珍藏的佳品被邻里乡亲们从墙壁中砸出,被低价售卖给别人,唯留几本破书,几张残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睦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战火连绵、一昧忍让的战乱环境。

再者便是那难消的国仇家恨了。作为提倡报仇雪恨的“主战派”,李清照一向是瞧不起那些懦弱无能的“主和派”的。“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这便是在直白地怨刺朝廷了。但纵使李清照有千般才思、万般壮志,却也抵不过一具女儿身。

其实她也有想过去放弃那些深沉的愁怨,去嫁给一个爱她的人,继续去过那种安宁的生活。于是她便这么做了,但她这次却看走了眼,嫁给了一个贪图她钱财、名利的人。待那人发现她收藏的金石早已随着之前的东奔西跑而流落殆尽后,便越发对她不好起来,甚至动辄打骂。而我们的大才女李清照是决不会像那些大字不识的妇女一样忍下这一顿又一顿的毒打的,于是她选择了告官。

据史料记载,宋朝女子告发她的丈夫的同时是要坐两年牢的。李清照带着枷锁上庭,真的被下了大狱,后来经人周旋求情九天之后出狱,此间李清照受的磨难便可想而知了。李清照在写给綦崇礼的答谢信中说到“我用尽一生去追求完美与智慧,却落得难逃万世讥笑的结局”,字字肺腑,可见其内心的伤感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最后,我想用李清照诗中的两句话作为结尾: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就如那梅花,傲然挺立在雪中。但却因为那宋朝的动乱,始终不能窥得其全貌。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3】

沈谦曾感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一代词宗李清照在那个封建时代用她的才情征服了无数人,千百年之后,她的词亦没有被埋没,正如这句话“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李清照是灵动俏皮的。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清新脱俗,不拘一格,让人感觉心情愉悦,一个贪玩的小姑娘跃然于纸上,充满了灵气。然而,作者李易安此时才16岁。

李清照不只是一介女流,玩弄儿女情长,她更有男儿的血性。她目光远大,不拘于闺中之事,她忧国忧民,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展现了她的铮铮铁骨。人人都知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开创者之一,却不知她骨子里流露着的是大义。只可惜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无法实现她远大的志向,却丝毫不减弱她的满腔热血。

李易安身上有一种愁绪,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仅十四字诉尽了词人无数愁怨。丈夫离世,山河破碎,李清照的生活从此颠沛流离,没有人理解她的痛,当初不谙世事的少女,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变得成熟,这究竟是好是坏?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才是高潮,令我忍不住催然泪下。李清照一代才女,要的不过是一世安定,但这于她而言是奢侈的,只恨天妒骄子。

这本书让我认识并爱上了李清照,她的词无论风格是清丽、豪迈,还是哀愁,无一不吸引着我。

李清照,一代女词宗,独一无二!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4】

今晚雨疏风骤,也定然是绿肥红瘦。究竟谁肥谁瘦,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

但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题记

第一遍是听了百家讲坛康震教授的《李清照》,从未有过的好奇,让我难忘。第二遍终于让我在学校图书室的一角找到了你,窃喜!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你……

一直以来就对宋词情有独钟。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我喜欢,那样细腻那样柔美却不失意境。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所以我一直都以为你是个幸福的女子,容貌出众、名门闺秀、才华横溢集宠爱于一身,这样的女子会不幸福吗?现在才慢慢知道,原来并非我想象如此。我怀揣好奇之心开始走进你的世界里,与你同悲同喜……

在我眼里,你“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你风韵脱俗、你个性张扬,深深地感染着我。

我痴迷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还有你的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好一个青睿、有活力,热爱生活、性格爽朗的女子!以至于我在课堂上跟我的孩子们如痴如醉地徜徉在你这束阳光里……

其实,让我最欣赏的还是你那份坦率,不羁的思想,所有这一切能让你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那些率真词章,甚至让人才辈出的北宋那些男儿都自叹弗如。

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灿若星河,也成就了很多伟大的诗人,但女子为诗人却屈指可数。作为一名女子,你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之美,玩赏风景,饮酒惜花,逞露才华,更像男子一样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样作为女子,美好的爱情追求在你的笔下却显得那样执着、那样美好、那样独立。《一剪梅》中你酣畅淋漓倾洒你的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不是你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怎会写出有如此“颇尽离别之意”的词来?你用女子特有的那种细腻,那份与生俱来的敏感去捕捉你心中的感受之时,你可知道,也捕捉了我的心。

当我惊叹你的才华横溢这会,哪想你却生不逢时,北宋破败,金人入汴京。对于丈夫赵明诚的弃城而逃你羞愧难当,继写下千古绝唱的诗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自身都难保,却心系国家,显示出了女子难得的大节大义。赵明诚返回建康,后患疟疾,你接到家书急忙赶赴建康,最后一面还是无缘相见。等你赶到,赵明成已去,至此你流浪于江南。

孤身一人在乱世苟活,又多次遇到南犯的金兵,随身的家当被抢被盗,所剩无几。几车书卷被金兵焚毁。即使是这样,你依旧写出了惊世的词令《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好一个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居无定所,国破家亡,物是人非,前半生悠然生活,后半生漂泊潦倒。在济南生活时还是丰韵,脸色圆润的女子。流落金华时已经面部消瘦。你几十年孤身一人有家不能回,失去至爱的丈夫,终生没有生育一儿一女,最后郁郁而终在离济南老家遥遥之外的临安。人生天地反差之大,但优越的前半生你没有居深闺而有德无才,后半生你没有自叹自哀,自我放弃,留下千古诗词让我们这些后人咀嚼、传唱。

这就是你,即使在刀剑上跳舞,依然舞姿卓群。

宋代的蒋捷说:时光匆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外面虽喧嚣,可对于你,今天的我依然痴迷;痴迷于你的特立独行,痴迷于你的才情卓越,痴迷于你的敢爱敢恨。

忘不了你的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你那“和羞走”的美丽娇羞。一份勃勃的生机,一片斑斓的色彩,演绎了你多少的欢乐与朝气。

我想问你,你究竟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还要刚强。

正如后来人这样评价你——正值花季时期的你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你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

在我心中的你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

你分明教会了我——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尤其是女子!

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5】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一篇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

沐浴着齐鲁文化的光华,感受着家族书香气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女郎山和包孕灵秀的百脉泉,跟随着父亲与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吟咏诗文,谈古论今,自小就能写出庸常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辈们的青睐。

京都是无数天子脚下的一方宝地,怀揣着对汴京的无限向往,清照与母亲随后奔赴汴京与父亲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时,她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夫妇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笃,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画,撰写古书,琴瑟谐美,其乐融融!如清照初婚后的习作《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娇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盘托出,可见郎君如意,两情相悦,乐在其中矣!而赵因官职在身,不免常要小别美妻,此时从清照的习作中不难看出新婚女子对夫君的深深思恋之情。如《怨王孙》里“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可见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长,父亲李格非在官场屡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间。母亲更是于这个多事时节病逝。明诚感疾,驾鹤西去,相见直要待来生!此时的清照就像被遗弃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着她的是颠沛流离与世间险恶。

伤之切,悲之痛,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诸如“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这类的悼词,任谁目触都不禁催下数行泪。景同人非,物在人亡,焉得不悲?

因此,古代文学史上,清照绝可占据一个席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或许仍不足以阐述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功不可没。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6】

读《李清照传》,品宋词滋味,不禁被作者那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世界所折服,顿觉耳目一新,流连忘返。从平时的“不感兴趣”,到一连几天,脑海里不时萦绕的,都是宋词的精彩片段,以至于想静下心来读下一本书,都变得有点困难。没办法,只有停下来理理这纷乱的思绪,写点读后感之类的文字。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代表。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一代才女李清照,从容一生李清照是一位才华出众,成绩卓越的女作家,就“词”这一文学体式来说,她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寥寥数笔,一幅美丽的少女夜游图已跃然而出:一位活泼多情、热爱生活的少女出外游玩,被大自然秀丽的风光所吸引,为了看落日而忘了回家的时间。兴尽而归,泛舟河上,路过一片莲池,想要快点回家而奋力划船的声响,惊扰了池塘边的一滩鸥鹭,扑啦啦展翅而飞;除了词,李清照在诗文上同样有很高的造诣。比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除反映出她的创作心态外,比喻的新鲜贴切,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奇巧妙思,不能不令人击节称道。像《乌江》里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更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项羽那虽死犹荣、傲然孑立的身影,黄钟大吕般慷慨激昂的音响,那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无疑对国难当头的人们具有精神感召的力量,同时对于苟且偷安、昏庸无能的南宋统治者也是一种讽刺。还有《感怀》、《春残》、《分得知字》、《偶成》等诗,或感怀言志、或睹物抒情,也非同一般手笔;李清照流传下来的文章,当首推《金石录后序》,这是清照散文中的代表作。文章介绍了《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至夫死乱离34年间的忧患得失,有叙有议,文情并茂。全文叙述线索清晰、叙述顺序井然、细节描述生动形象,尤其是贯穿全文的今昔迥异、聚散无常的情感,跌宕起伏,感人至深。《金石录后序》之外,她的《词论》一文,更是彪炳千古,开创文学评论之先河,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论词的理论文章。对于词的品评标准与创作原则,建树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为词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清照以一女性而跻身于男性的世袭领地,并以其创作的总体成就及多方面的才华傲视群雄,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封建社会史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7】

你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要刚强。是你啊,散发出生命芳香的美神——李清照。

读你,始于读《漱玉词》,从“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青春纯情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情长。从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吟凄凉愁苦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我似乎读懂了你。快乐对你来说是短暂的,你弱小的身躯挑起的是沉重的国愁家恨哪!那只曾载着你“兴尽晚回”的小舟如今也“载不动,许多愁”了。

看你,全凭朦胧中对你的感知。我未能有幸见到你,但百年之后人们对你的敬仰丝毫未曾褪消。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受到书香熏陶的你是那样与众不同、卓尔不群。我便仿佛看到了带着文人高雅气息的“婉约派”掌门人,在我脑海里渐渐分明起来。

悟你,是源于你对生命的见解。婚姻的不幸,国家的颓败,并未使你就此消沉,你在奔走呼喊,以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说服当权者。一个弱女子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已有这般深切的感知,那么你的灵魂何止在岁月中穿梭进化了数百年!

赞你,发自我内心的敬仰。乱世之中,你饱览诗书,精于诗词。在国愁家恨前屹立不倒,为重整雄风而奔走不息。在生与死的面前告诉人们真谛。易安词人哪,尽管那时人们贬低你,排斥你,不认同你,可是你看啊,你的词流传后世,给人以美的享受,激人奋进。你的见解得到人们的广泛赞许。你铮铮傲骨散发出生命芳香如同你的诗词流传后世给人以陶冶。

易安水流长,生命播芳香!

本文作者按照自己对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构思行文,“读你”→“看你”→“悟你”→“赞你”,层层推进,要言不烦。李清照卓尔不群、刚强傲然的高雅形象亦随之在读者面前渐渐分明、清晰和丰满起来,生命的芳香袅袅升腾、四处飘逸。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抒情叙事,读来亲切和悦;对比手法和易安词句的有机引用,既丰富了人物的精神底蕴,又提升了作文的文化厚度。查《现代汉语词典》,“小家碧玉”指门第低微人家的女儿。李清照出生于当时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兼散文家,母亲王氏亦知书能文,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文中称李清照为“小家碧玉”,似有不妥。然瑕不掩瑜,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将文章写得如此大气而精巧,足见该考生选材构思、运笔行文的功力不凡。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8】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

李清照,这位历史罕见的才女,她随着时光逐渐变幻的模样,经历了甘之如饴的爱情过后,独自的地老天荒,如画卷一般展现在我眼前。

想来对这本书并无太多印象,这是因为从前思想太浅,只知词美、人美、意美,不知词或诗的背后,是年少天真活泼的欢乐,抑或是后来世事惨淡的悲凉。这本书里描绘了她的一生,她所保留下来的每一首词作,几乎都在这故事中渐渐道出。她是一位宋朝词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还是苏轼的弟子。在那样一个女子并不受重视的时代,她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以随心所欲地填自己的词,尽管朝廷之事扰人,依旧扰不乱她那颗淡然的心。她的一生,以北宋灭亡为明显的分界线,词作从此转变了风格,前半生的岁月静好,后半生虽是人走茶凉,但她还保留着自己那股子才情。战火、朝廷的偏安,世事的难料,让她看透悲欢离合,然而,岁月虽凄凉,她却从不绝望。

她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实,她内心深处的浩然正气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她,不然又怎会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千古名句呢?她是个温婉的女子,曾经乘舟采莲,细嗅青梅;后来与赵明诚结为夫妻,煮酒论诗,醉心于金石书画……世事不问,毫不挂心,岁月里是那样的悠然自得。诗词中无不透出的是活泼灵动。到了后来,却让她遇见了生活的真相,遭受了国家的风雨飘摇,让她何去何从。

虽然命运多桀,经历了那么多起起落落,李清照的生活才显得更加圆满。然而,在这历史长河中,她真正没有被忘却的是什么?是才华。作为一位女词人,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她的才气纵横才让所有人记住了她。如果她仅仅是一个平庸的女子,或许已被许多教条管住了脚步,再也迈不开来。她的才华,是她所拥有的骄傲。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那样贴切,她的学识,她对人生丝毫不屈服的态度,对周围人事的理解,都是她的才华。她成为了一颗历史中永不磨灭的明珠。

并非岁月深情,而是她的才华惊艳了岁月。

声声慢唱——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


声声慢唱——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

张语洋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800字2024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这首《声声慢》是她卓越成就、天才艺术创造力集中的体现,堪称是一曲千古绝唱。我曾经也写过一曲《声声慢》,不过比先生写的差远了。

声声慢·雨中杂感

拨弦落雨

舞剑飞花

风鸣散尽云霄

好似天公泼墨

莫言萧条

垂杨柳醉冷梦

卷春帘

簟凉悄悄

不止住

愈喧嚣

愈猛笑狂孤寥

吊挂青灵娇瑶

轻举伞

听尘世嘈杂声

袖盈泥香

裙袂为芳飘摇

忽晴霎云巧遇

去来兮

羽扇三摇

至静夜

入诗境

星水月桥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纳兰词》(精选)


【不负如来不负卿--读《纳兰词》有感】

第一次读纳兰词在何时,现在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但是,第一次被容若的词深深感染我却是记得颇清楚地.那是在有些遥远的日子里:收拾妥当,乔迁之际的前夜。在整理行囊之余,百般无聊,随手拿来一本书,信手翻看,无意之中看到纳兰性德的那首《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霄华,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悻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当时的年岁是颇有些“矫情兮兮”的,便自忖找到了知音。便捧着他的词,在初秋的院子里边踱边吟;在昏黄的灯光下,小心翼翼的誊写,轻声低吟,便感觉自己真的受了词中的悲欢离合,爱恨痴缠。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真是诗意的女子。来到了这里,再也听不见旧友的低低呼唤了,眼前时陌生的环境,全新的认知和此曾相识的人群。于是有一种伤感之情兀自充满了我小小的心灵,至于纳兰是谁,这首词好在哪里,却是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现在想来,这些做法少不了有些孩子气了。然而“喜欢”,究竟是难以言说的。诗词有事舍弃了文学和生活的表象的,像一把利剑直指人的内心和魂灵,与我们的内心最微妙之处相互牵扯。我们每个的内心其实常常都会有一种既朦胧又清晰的韵律,如清波之渺渺,似荷香之淡淡,若杨柳之依依。这种韵律看似相互矛盾,实则不然。当我们读到某一首诗词之时,内心的这种韵律便会涌出,与诗词中的韵律产生一种奇特的共鸣,每当这时,我们便会被一首诗词打动了。尽管它们有时并不高明。仔细来说,诗人本来的风流韵事,爱恨痴缠反而更能打动我们。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灵之间的联系,情感之间的拉扯,灵魂之间的交谈,就像我们喜欢某个人,一定是他或他生命的一部分打动了我们,于纳兰而言,尤是如此。

正是这种无名的喜欢中,我买来了纳兰词,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六月就要过去了,词也按着译文摸索了个大概。可是我心中的纳兰反而模糊起来了:这位公子究竟在何处呢?是在他魂牵梦萦的江南寻他那位沈氏才女?之时在轱轳金井处,于那伊人相遇?或是在身秋的黄昏里,萧瑟的秋风中,怀揣一卷诗词····不管纳兰身在何处,就是喜欢。就像前两天在网易云音乐上看到的评论:喜欢就甘愿。

相遇总是太美。三百年后,我与纳兰相遇,隔着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我与纳兰结缘······私有低低的沉吟在我耳边盘旋:人生若只如初见。我粲然一笑,提笔写来:不负如来不负卿。

纳兰词传读后感(精选)


“春风鬓,少年心……梦百转,离别轻,蓦然回首,才被思念惊醒”。一曲《山水又一程》,毫无预兆地将我的思绪,带回到三百多年前,想起了那个连名字都极美的纳兰容若。他短暂而又灿烂的一生,美到极致。我猜想该是一个怎样的男子?显赫高贵的身世,他有;怀抱珠玉的才气,他也有。乃至于说五百年来,如果非要评选出一位完美的贵公子形象,我觉得他都可以当仁不让了。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

诗经中曾写道:“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当是来于世,却不被世俗所侵,但千年之前的人们怎么会预料到,千年后,有一位出生在冬季大雪纷飞之时的少年,仿佛自那传世的诗篇中走出来的一般。

顺治十二年甲午,农历腊月十二日,纳兰容若,自此,风容尽现,带着他与生俱来的绝世才华,仿佛天际翩然而落的一片新雪,带着清新的气息,缓缓地、缓缓地坠入尘世间。看落花满阶,看烟雨江南,看塞外荒烟,夜深千帐灯,看尽天下风尘。

但纳兰的一生仅有31年,在这短短的31年之中,他家世显赫,他仕途亨通,他名满天下,他有爱慕他的妻妾,心意相通的朋友,对历朝历代怀才不遇最终郁郁而逝的无数人来说,他已是万分的幸运,他如上苍的宠儿,来到这人间,体验一番人世沧桑。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吧,上苍终究不舍得让他离开太久,只不过匆匆三十年,就将他召回,留下一些隐隐约约的传说,在风中耳说者,述说他缠绵悱恻的爱情与相濡以沫的友情,还有他内心不为人知的痛苦——不是人间富贵花,却奈何生在富贵家!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纳兰词以小令见长,在古代,“诗”与“词”的待遇,是大不相同的。

诗,向来被看成是文人立言的正途,而词则被看作小道,向来被正统人士看不起,但好的词却不约而同地透着股清峻,更不乏雄浑之作,纳兰容若正是在这“被正统文人看不起”的词上,大放光华。

纳兰是以“清朝第一词人”的称号扬名的。后人对他颇多推崇,有赞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的,也有赞他“纳兰小令,丰神炯绝”的,而最多的,还是说其“《饮水词》哀感清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这本《纳兰容若词传》收录的纳兰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笺注、典评,从多个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感情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与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轻轻翻开这本书,透过婉丽俊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立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早早离世的翩翩公子,都尘封在这本《纳兰容若词传》里。

容若流传至今的349首词,在咪咕阅读里能读出他的清丽哀婉,仿佛能挑动人心最深处的那根弦,颤动不已。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王国维有评——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

[荐]纳兰词读后感1000字合集


阅读了作品后,我们能感觉到自己的想法在和作者进行交流,在看完这样的作品,建议大家都可以去撰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作品读后感应该如何撰写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纳兰词读后感,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纳兰词读后感 篇1

有个当地,有梦不尽的杏花春雨,英红柳绿,更有望不断的轻烟袅袅,流水人家。那个当地到处是温婉的山,柔情的水,红墙黛瓦,乌蓬歌远。云雾悠悠地如炊烟一般山水间慢慢升腾,直到月落乌啼霞满天,直到江枫渔火对愁眠,一闪灯花坠,却对着琉璃火。

他虽可悲,但却完美。他雄厚的家世,他横溢的才调。他宾客盈门,他官职显赫……只怪天意弄人,他美丽的妻子在如花相同的年华里猝可是逝,而他,也在血气方刚之年撒手人寰——这就是清俊非凡的纳兰容若。

孤灯西风里,隔着韶光帘幕,我试着接触你的孤寂。西花园内的海棠开了又谢,渌水亭畔的红莲如霞似绢。而你如山峰相同静默的神态,仍然让世人怦然心动。

这是我读了《纳兰词》后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意象,细腻的笔触,温婉的倾吐,对日子、对生命的慨叹有如山溪的清泉一般,明澈,却又带点青涩。

咱们在喟叹世事无常的一起,又可曾想到,其实这也是生命的一种进程?由于有困难乃至磨难,生命路上的欢歌笑语才更弥足珍贵。正如歌中唱到的:“不阅历风雨,怎样见彩虹”?没有磨难的洗礼,又怎样会有“其时只道是寻常”的叹气?

或许作为俗人,咱们有太多的感伤、太多的惆怅。

有人说,纳兰之所以一向困在哀痛中,是由于他不懂得倾吐,可纳兰的倾吐又有谁了解?或许纸笔更懂得他,文字最能道出他的心声。任韶光荏苒,纳兰的诗词仍然在前史的长河里翩然起舞,在众多的诗词海洋里涛声仍旧,这不正是他对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喁喁私语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啊假设人生永久像初次见面一般,那该多好!全部都保持着开始的猎奇和新鲜状况,那些踌蹉满志的初生牛犊总是那么生气勃勃,那些羞涩的半吐半吞有许多种奥秘的或许,全部都像清晨的露水般晶莹剔透,像向阳般亮堂绚烂。惋惜的是,韶光易逝,谁都抵御不了岁月的利箭,瞬间的铭肌镂骨,也只能归于持久的风轻云淡,如此,又怎么办?

在《纳兰词》里,我最喜爱的就是那首《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啊假设人生永久像初次见面一般,那该多好!全部都保持着开始的猎奇和新鲜状况,那些踌蹉满志的初生牛犊总是那么生气勃勃,那些羞涩的半吐半吞有许多种奥秘的或许,全部都像清晨的露水般晶莹剔透,像向阳般亮堂绚烂。惋惜的是,韶光易逝,谁都抵御不了岁月的利箭,瞬间的铭肌镂骨,也只能归于持久的风轻云淡,如此,又怎么办?

长路漫漫。在这无尽的人海中,咱们会遇见谁?错过了谁?观赏到哪些美景?又错过了哪些胜境?可是人生之路,停步考虑仅仅暂时的,更多时分咱们只能在行进,在途中。

纳兰喜爱用笔叙写他的故事,他对日子、对生命的了解与感悟,这,正是我喜爱他的缘由。

纳兰词读后感 篇2

一生最爱纳兰词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容若《长相思•山一程》词源自诗歌巅峰期的唐代,至宋已达极致,相思之苦、戍边之痛、生离死别、欢悦畅游,豪放如“一蓑烟雨任平生”,婉约如“系我一生心,付你千行泪”,后人鲜有能企及者。都说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却不料纳兰性德的词犹如波澜四起的湖,直逼沧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也并不妨碍后起之秀大放异彩。纳兰是天璜贵胄、锦衣玉食之人,天份极高、仕途极顺、人际关系极好,可以说他的人生几乎是完满的,然而他却偏偏常落入幽怨与多愁中。是的,目睹戕贼而不能止,身经酷毒而不能言,反而要强颜欢笑,伴虎侣狼,“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再加上纳兰初恋受挫、爱妻早逝,凡此种种,加之于一多愁善感、情怀高洁、慕善亲贤的青年之身,他的精神不可能不受致命的摧残。这致命的摧残郁积心中,终于找到流泻处——作词,词人把那颗柔弱细腻的词心寄托在“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的悲惋情愫上,寄托在“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的无限缱绻上,寄托在“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的强作豁达上……词人从人之常情中,从人生难免遗憾中,看出人生的大悲欢、大荒谬、大空虚,换句话说,他从日常生活中看出了悲剧。长相思,相思有多长?是“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还是“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如今行走在关外,你说你知道,一驿复一驿,思亲头易白。只是关外的天,苍凉的蓝。遍地都是橙黄的叶子,三两凄然,三两惆怅。一更,一更。所以明月落下的时候,浮起的是你的悲伤。家乡还在,只是山高水长,路途残缺。四季还在,只是花开有时,昨日不再。这个异地的夜晚,寒冷温柔着你的骨头。乡关何处是?魂梦依稀时。——第十首《长相思》词译这是小诗,凄然惆怅无尽,愁绪“渐行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以诗解词,本书作者寻觅到心灵一方最轻柔温暖处……

纳兰词读后感 篇3

一怀人篇

一人独坐,思绪万千,看《丰乐亭记》,想环滁之山水,而毫无可乐之趣,亦思纳兰,诗词尽显脑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思至此,但恐触景思人。纳兰,一介武将,亦知一位感伤词人,众人喜诗,唯他偏爱诗余,有人尝言“容若小词,直追后主”、又言:“北宋至此仅一人而已”。纳兰尚重感情,一生痴情,但求得一真爱,而人有悲欢离合,仅三年,纳兰卢氏便撒手人寰,往日欢娱尽现脑海“被酒莫惊春意重,煮书销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更添伤感,终日思妻,常作悼念词,以寄思念。吾常读纳兰小词,且读且泣,至此,已不能言!

二感伤篇

又读纳兰,几多见解,但与尔共享。吾怨其不知怜取眼前人,及卢氏死后,方知其灵慧大方,常作悼亡词,词中之叙大抵是往日与妻欢娱之景,委婉感伤,使人不忍卒读。世间之人,常忘却当下,多于已逝之物感慨,或喻人之风流倜傥,或喻情之惆怅,或喻花卉之异香,重忆往事才觉草木之凋零,花不复香矣。吾敬其长情,终日思妇,茶饭不思,更无心进仕,梦妻复生,一身素衣,素未工诗,而得此佳言,叹妻之学,既醒,才知只梦耳。其后,偶读江南才女沈婉之词作,倾其兰心蕙质,属其兄顾贞观寻其红颜,即而,两人相视,虽素未谋面,已似相识多年之故交。纳兰终获其爱,然满汉不通亲之言,将其分隔,纳兰只言:一片伤心画不成。终以三十一之壮龄与世长辞,闻之伤感,而今吾亲视之已泣不成声。

三励志篇

而今又读纳兰,不叹其长情,不悲其早逝,生命亦长亦短,可悲乎?非也。且只道其才华洋洋也,岂非尔等可及也。汝知其为感伤词人,大体闻道: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成圆,夕夕都成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此皆为其著名词作。一生短短三十一之春秋,然其成就吾等之辈莫及。

清顺治十二年,明珠夫人诞下纳兰,只一孩童,谁知其为“清朝第一词人”,且道其亦为“一品带刀侍卫”,纳兰一生不求富贵,只道:冷处偏佳,别有枝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奈何生在富贵家。虽如此,纳兰并非纨绔,于其十七岁,入太学读书,因其才华出众,得国子监祭酒赏识,举其至内阁学士徐乾学处。十八岁中举人,可知其才华非凡,然其毫无恃物之气。其为吾等学习之圭臬。不道其伤感之事,只道其洋洋学识,吾等可敬也。其于妻之长情,人人有之?非也,吾亦应习之。“被酒莫惊春意重,煮书销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可见一斑。

古道“家家争唱纳兰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吾愿知其心事,但且道不足知其事也。时过境迁,吾仍爱其长情,爱其才气,此吾所以作文也。

后记: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纳兰词读后感 篇4

纳兰词读后感1000字:

作为一个文学青年,久仰纳兰容若大名,最近终于拜读了他的纳兰词全集,水平确实相当的高。王国维称赞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谋赞其“八百年来无此作者”,评价也是相当的高。纳兰的作品众多,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诗、赋、文样样精通。可惜天妒英才,刚30岁就去世了,如果再活30年,可能就是公认的八百年来第一人了。

纳兰成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曾避太子名讳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叶赫那拉氏,清初词人,康熙身边一等侍卫,权臣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妻两广总督之女卢氏,卢氏死后纳兰写过很多悼亡词,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后续娶官氏和颜氏为继室,另有一红颜知己江南才妓沈宛。有一女嫁给了年羹尧。

纳兰天纵奇才,博览群书,学贯古今,词里大量使用典故和借代,很多词直译并不通顺,只能意译理解,难度甚至高于宋词名篇,以我的水平没有注解还真看不了,感谢编者和网络。下面摘几首给大家赏析。

采桑子二首、浣溪沙三首

一半残阳下小楼这首,我十分喜欢,可能源自看金庸小说对任盈盈的偏爱。这词写的,在大街上邂逅一个美女,如是我辈,可能只是一个口哨,纳兰写来,怦然心动。

长相思、南乡子

论悼亡词,可算古今第一人。

画堂春

引自骆宾王的“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一改,更胜前人。

这首木兰花,是纳兰的代表作,如上所说,看起来不生僻,但释义要绕好多弯,看了几个版本的释义都觉得不合心意,自己斗胆试一下。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见般喜欢,又怎么会有被抛弃这样的事。你轻易的就变了心,却说人心本来就容易改变。想起从前的恩爱缠绵,你现在怎么选择我都不会怨恨你。当年的唐玄宗又能如何,比翼连枝的誓言只是一个当日有效的愿望而已。短短文章,只能算个引子,推荐资深文学青年们亲自读一遍。纳兰容若的才华和命运,可以与曹植、王勃相提并论,都属于天妒的英才。纳兰一生,出身名门,文武双全,做到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可能跟曹雪芹祖父曹寅还有交集,乾隆读过《红楼梦》之后曾说,这不是纳兰家的事吗。平生少与满清权贵结交,专爱与汉族才子交往。曾随帝出巡,也曾出使边疆。幸运的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一代一双人”,却如此短暂,续弦一妻一妾,虽也恩爱,但始终忘不了曾经最爱之人。

后又遇到江南才妓沈宛,碍于身份和家世,沈连大门也不能进。纳兰之死跟古龙相似,抱病饮酒,不治身亡。才子一杯酒,亲人两行泪,凡事应当适可而止,不过人也就可能变的平凡了。近年清宫剧如此火爆,却很少提到他,实在很期待荧屏上有他的故事,即使都是后人编的。

纳兰词读后感 篇5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如此至情至深、珠玑透骨,动人心弦的诗词出自“国初第一词人”纳兰容若之手神笔。他笔墨函砚,吹花嚼蕊,诗词缠绵悱恻,其代表作《花间词》是那个时代最华丽、最璀璨的瑰宝。出生于权贵相府的纳兰公子:天资聪颖、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品格高雅;十八岁中举,善骑射,精搏击,是满族正黄旗御前一品侍卫,然而,他武将的骨子里却彰显出一个多情文人的情怀。金价华殿钟鸣鼎食没有使容若感到快乐,反而成了他最大的负累。他一生以风雅为性命,落拓无羁,结交世上落落不合的布衣文人。容若曾说:“我是人间惆怅客,不是人间富贵花”,如果可以,他愿意逃离紫禁城的樊笼,远离尔虞我诈的世俗,只做一片云,与心爱的女子在自由的天空相守,看日升月落、看沧海桑田,用深深的爱念、风雅的诗词将珍珠般的岁月串联成人生最美丽的风景。然,造物弄人,短暂人生,几多浓情,终是被这世事吹散,多情词人容若是用生命在歌咏凄美爱情!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风翘。”:出身于相府的容若天资聪慧,少有才名,正值青春年华,表妹雪梅走入了容若的内心世界。表妹因父母去世投奔至舅舅家,表妹雪梅人如其名暗香疏影、冰雪聪明,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容若与表妹一见倾心,情窦初开的青年尝到了爱情的甜蜜,那段日子两人一起读书作诗词无比幸福,一双壁人已相约厮守生生世世。然而,天不遂人愿,父母为了儿子的大好前程,竟残忍地将表妹送入宫中,他们的缘分终止在深深宫门阖然紧闭的那一瞬,命运残酷竟将相爱的两人生生分开,再不能相见,所有美好的期盼终成泡影,他不得不面对的是“烛花摇影,冷透疏衾”的孤眠之夜;陡然生出深深眷念,一曲长歌,一阵清风,都可以是思念的理由,从记忆缝隙里漏出来的字眼,成了他的词、他的魂、还有他的心,他刻骨铭心的初恋注定落花流水随风去,容若的相思沉重如雪,久久无法释怀。

“露下庭柯蝉响歇。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并著香肩无可说,樱桃暗解丁香结”:上天是公平的,为你敲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也为你预留了坚如磐石的希望。容若是幸运的,在痛失表妹后,竟在封建包办婚姻中遇到幸福。他的妻子卢氏聪明贤淑、温婉善良、情深义重,契合了容若爱情与文学上的双重渴望,成了他的无双伴侣。夫妻恩爱、琴瑟和鸣、甘如饴蜜。悠悠岁月,安稳静好,有卢氏的地方,便是容若的天堂。或许夫妻太过恩爱,就连老天也嫉妒了,一生的红颜,百年的挚爱,命运之神只给了他短短的三年幸福,竟残忍收回,任容若“清泪尽,纸灰起”,妻子抱病绝尘而去,他再次经历了与爱的人生死两茫茫。他满腹酸楚,悲痛欲绝却是无处排遣,只能将无尽凄苦倾注于笔端,泪痕总比墨痕浓,那美丽的文字便承载了他更多的生命内容,将那无尽的相思和哀伤,留与人间。这是属于容若的、精致的、唯美的哀伤,如杨花,片片是清愁;似细雨,点点是离人泪。

“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江南人杰地灵,是文人墨客魂牵梦萦的地方,也是容若钟爱之地。当乌发白衣的江南才女沈宛翩然而至,宛若一个盈盈的梦,就这样出现在容若的生命里。真可谓“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一个风度翩翩儒雅沉稳,一个娇艳宛尔如梦似幻,在诗意浪漫的江南一见钟情,愿意用生命中最娇艳璀璨的年华,来完成这段爱情相守的诺言。无可避免她们的相爱遭到了家族的反对,明相府是断不会接受曾浪迹青楼的女子,容若只能将沈宛安置在外。他庆幸历经沧桑的自己还能拥有一个相知相爱的红颜知己,他爱沈宛的冰雪聪慧、善解人意,更爱她对自己的款款深情。谁曾料,命运竟是这般残酷,不容许人生出一丝一毫的妄想,他们的静好年华只得一年,缘分竟然那样浅,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毕竟曾深深地相爱过。命运造化弄人,沈宛终将成为容若生命里最后一段铭心刻骨,凄美哀伤的情缘。离别后,多情善感的容若身体每况愈下,时隔不久便英年早逝。剔透洁净的容若是误入凡尘的一株绝世莲花,夺目绽放后,终将凋零,令人扼腕叹息!

一首词,是容若一瞬的心城;一卷词,则是他一生的痴情。若人生中所有的相见亦或是相爱,只停留在那一刻——只有初见的欢喜、甜美、心动的感觉、天气宜人、鸟语花香,一切都刚刚好。然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却是经过凄怆后的感悟。趁着岁月未晚,时光尚好,翻开一阙纳兰词,品味他的悲喜,穿过时空和他的灵魂不期而遇,这该会是一次美妙的心灵之旅!佛说:苦非苦、乐非乐。情由心生,境由心造,物由心转。愿我们以一颗豁达的心胸看待世间,撷取尘世纯净的善意,忘却人生之路上的点滴坎坷,则会发现人生是这般美好,生活是如此绚丽多彩!唯愿一切如初见时美好!以下分享一阙纳兰容若的名词与大家共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木兰词》

祝书友们新春佳节快乐![爱心][爱心][爱心]

纳兰词读后感 篇6

《纳兰性德词传》讲的是清朝大词人纳兰性德的一生。其中有一节——“知己何时泪纵横”,讲的是纳兰性德的人生知己顾贞观,顾贞观有一诗友,名叫吴兆骞,他因放荡不羁的性子惹怒了顺治皇帝,别发配到宁古塔。顾贞观日夜难熬,想救出吴兆骞,纳兰性德知道后,自告奋勇,十年努力,终救出了吴兆骞。

谁会相信,当时的纳兰性德——一个锦衣玉食的官家公子,为了朋友竟冒着入狱的危险,一心只想救出吴兆骞呢!更何况,顾贞观,只是个汉人。可以说,纳兰性德能救出吴兆骞实在是一个奇迹。吴兆骞的案子是顺治帝亲定的,这个案子之所以可以翻案,不是康熙一时高兴应允的,而是纳兰性德日日夜夜地奔波、努力换来地。十年,谁会为一个不相干地人,辛辛苦苦努力十年?在那时,恐怕只有纳兰性德一人吧?

读完《纳兰性德词传》,我若有所思,纳兰性德,他是一品大臣家的少爷,要什么没有,却为了朋友,付出到这种地步。用一句话便可诠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无问其他!”

纳兰词读后感 篇7

夜色已浓,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缠绵而落,嵌入大地。

我聆听者富有节奏的雨声,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却不雄壮,细如蚕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容得正是这些银针般的细雨。

我捧着一本《纳兰词》。思绪随着这场秋雨飘入容若构思的那个世界。在那里,漫天的梨花飞落,天空微蓝,泛着霞光。树下,人面桃花相映红。街市纵横交错,热热闹闹,一派和气。转眼,场景又转换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容若笔下那娇慵动人的宫廷女子,望穿秋泪,却被禁锢在高强下,终是笼中之鸟。

品读纳兰性德的诗词,好似那一地的残烛香。明月高挂,蓉蓉月色,塞外的词人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没有太多的直白,字里行间却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词如人生,容若更是把人生汇入到小小的笔尖,从中涌出江河般或壮阔或抒情的词句。它们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这压力巨大的城市,拥有一本意境如此优美的书,在忙碌中品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窗外的雨依旧在下着,滴答、滴答。流入梦境,花枝上晶莹的雨露悬挂。

隔着时空,我仿佛闻到了幽幽梅花香。我在纳兰容若所开创的世界中,在一弯清月梨花下,安然入睡。

纳兰词读后感 篇8

内容简介:纳兰性德以词名世,词集自1980年代以来已经有过若干注本,前期注本虽有筚路蓝缕之功,但较为粗陋,错讹极多,直至赵秀亭、冯统一两位先生的《饮水词笺校》(以下简称《笺校》)始成规模。我用这部书已有经年,受益与钦慕之余,也每每发现一些问题,及至积少成多,便不免生出重作笺注的念头,以期站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上将纳兰词的研究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然,文史一道,所谓完美的注本向来都只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之中,后人永远都有不断完善的余地。本书的笺注,无论是沿袭前人的传统,还是悉心阐发的一家之言,也同样开放给后来的学人,以期对纳兰词的理解始终随岁月而深化。最后一点,也是无关学术的一点:为方便普通读者,本书采用简体横排,对注释中引用的古代文献除少量极简明或极必要者之外,一律出以白话释文,且对生僻字一律以汉语拼音加注。如此虽或有蛇足之讥,但笺注工作本非伊挚言鼎、轮扁语斤,我还是希望这样的努力能使更多的初学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进入纳兰词的优美世界。

纳兰词全编笺注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句,实在是令人哑然。小时候看红楼,从不愿意去碰后40回。不是瞧不起高鹗,而是没办法接受:怎么那么好好儿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变作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后来读书,看到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所有的名字所有的故事,都是写在水上的。那些波澜和涟漪,在当时看来是惊心动魄,而长江滚滚,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流过,终无迹。年少的意气风发,最初的感动和梦想,在时间的浸润下渐渐磨灭;一见如故的亲切,山盟海誓的诺言,只剩下一个依稀的背影。朋友是用来出卖的,情感是用来遗忘的,美丽是用来摧毁的,忠诚是用来背叛的……金甲的战神披着天边的彩霞在故事中定格成永恒的记忆,猜得中绚烂的开头,又有谁见到了那早已注定的结尾?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纳兰词全编笺注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喜欢纳兰性德,买了一本纳兰词笺注,不过很多地方知道其义不知典故,这本书里写的很详细而且用词也很优美,虽然是点评,但是作者的想法给人感觉不主观,很容易认同!个人认为,比《人生若只如初见》要好。

李清照买书读后感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总能带给我很多收获:有的书给我自信和勇气,有的书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有的书坚定了我的理想和信念,有的书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优秀的书籍像一座宝库,一走进去,你会被里面的奇珍异宝吸引住。

《李清照买书》就是其中一个让我喜欢的宝贝。有一年清明,我国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来到书市,仔细翻看,希望找到一本中意的书。忽然,一套几乎失传的、用篆字写的《古金石考》吸引了她。她马上拿起书,认真地读了起来。过了好久,想起此书是卖的。求书心切的李清照问:此书卖多少钱?老者答道:家道中落,此书至少也得三十两吧未等老者说完,李清照担忧地说:出门急促,没带那么多银两,明日可否?我与家作文人约好,日落时,不管是否卖出,都要出城回家。老者无奈地说道。这可怎么办呀?求书心切的李清照脑筋一动,让老者稍稍等下,说她去去就来。

原来,李清照想到的办法是,将自己的新衣典当了,换了钱来买《古金石考》,最后终于成功地买到了书。

读完这个故事,我被女词人对书籍的热爱所感动。没想到,她对书籍竟然这样痴迷,在她的心中,书籍比美丽的新衣服宝贵得多。也正因为她博览群书,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后来成了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写出了无数精彩的作品。我想,这与她对知识的热爱、对书籍的痴迷是分不开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当保持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不断地吸取能够使自己快乐成长、健康有益的东西。让我们一起爱上读书吧,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阅读的人!

李清照读后感


李清照读后感(一)

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即使在那个词人辈出、人才济济的年代里,她也不失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读了【李清照】,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位女词人在过渡年代里的悲欢离合,她的柔情挚一爱一、伤感离别、失国之痛、丧夫之悲、哀哀欲绝的真实感情。

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了一个妇女少女时期、少一妇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在数千年男子霸占文坛、描写妇女的作品也多处于男子之手的时代里,他的作品可谓异军突起,给文坛增添了一丛琪花瑶草,因而更增强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用寥寥数语,表达了清照惜花的心情,在暮春时期,作为少女的作者,在雨疏风骤的天气里自然关心花卉的情况,同时也向世人描述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只能呆在家中,无聊之中种些花卉,整日与花为伴,经历了一一夜春风雨后的变化,担心花卉的生长情况,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这样,本词形象的表达了当时妇女的生活状况,写的无限凄婉,又含蓄委婉,被诸多有影响的大家称赞其情意真切。

在我看来李清照对文学的热一爱一超过了她的生命,李清照的父母都有文学修养,受家庭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与赵明诚结婚后更是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不困苦的生活,坚持着她的文学创作,但是金兵入主中原后,宋室南迁,她带着很少的东西,随难民流落江南,背井离乡,漂流异地,多年来收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祸不单行,不久,丈夫又犯病死去,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一爱一国热情,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她的希望成为幻影。这时,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诟病,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助,呼告无门,贫困悲苦,流徒漂泊,最后寂寞的死在江南。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写出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丈夫外出使她感觉孤独无助,丈夫不在,闺居无趣,要出游以消遣,但是只有独自一人上船,独字深刻的表达了她的无助和孤寂,仍然在怀念着丈夫,看到天空的大雁飞过,联想到大雁传书,不由的自问,云中的雁给谁寄来了信呢?表达了她希望是给自己,深夜仍无法入睡,可看出她对丈夫的一爱一,深深地打动了我,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终于我还是体会到了一爱一的无奈,和无奈中的幸福,这种相思之愁是没法消除的,才把它从眉头撵下去,它又到心头上来了,同样才把它从心头撵开,它又到眉头上去了,这自然的相思之愁被她展现的淋一漓尽致,写的及为形象,令我感到心痛,深深的替她惋惜。

汪苏泷曾经有一首歌叫【李清照】,更是总结了她一生的经历,让我为之感叹,那凄迷的生活也让我为之心痛,烟锁秦楼,细雨把酒黄昏后,海棠花是否一旧,声声慢心事谁知否,锦书已经不在大雁却仍一旧,这才下眉头,却又上心头,谁念我终日凝眸,帘卷着西风,惊醒旧梦,人比黄花瘦,一字一句,写出了她经历的情感之路,又有谁不为之感动呢!

从少女的天真娇憨,少一妇的柔情挚一爱一、伤感离别,到失国之痛、丧夫之痛、悼亡孤寂、念亲怀乡、哀哀欲绝的情感,她的悲剧间接体现了历史的悲剧,让人心痛、惋惜。

李清照读后感(二)

一向都喜欢婉约派的诗词,李清照的属最一爱一了,但是也仅仅是喜欢而已,并没有把每首都背下来,虽然每次都豪心壮志说要背完,每次都会被耽误,李清照读后感。还是怪自己没有恒心吧。这次跟着师父学写诗,师父说一开始要背诗,其实光光背诗还是一件挺惬意的事,唐诗的类型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还是偏一爱一于宋词多点。背了好几首离愁的词,不是故意挑选的,按照顺序背下来,确实离愁的诗很多,怎么说,现在对于写诗还是没有多少概念,只是模仿还可以。分不清诗词的结构,每个词牌名的特点,这让我有点纠结。关于离愁的诗,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范仲淹的御街行和晏殊的蝶恋花了,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升级版,也是我的最一爱一。

两首词基本都是先写景再抒情,寓情于景。落叶和西风肯定是少不了的,独上高楼亦是相同之处,可以想象的是登上高楼,听着耳边的风声以及树叶掉落的沙沙声,寂寥的看着只知道照亮朱户的月亮,加深了内心的离愁相思。谙意为熟悉,两首词都有用到。说说在这两首词里学到的词吧。欹:倾斜的样子。香砌:有落花在上面的台阶。练:素色的绸。

其实蝶恋花的景物描写更加生动,从景物描写中完全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哀愁,槛菊愁烟兰泣露,兰和菊都是象征着品格的高贵纯洁,愁的是菊,哭的是兰,实际上真正伤心的是主人公。其实背完这两首词心里感触还是挺多的,就是感觉用文字描述就有点困难了,正如写诗的时候,明明知道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却找不到正确的词。

李清照传读后感


李清照传读后感(一)

今晚雨疏风骤,也定然是绿肥红瘦。究竟谁肥谁瘦,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

但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题记

第一遍是听了百家讲坛康震教授的《李清照》,从未有过的好奇,让我难忘。第二遍终于让我在学校图书室的一角找到了你,窃喜!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你

一直以来就对宋词情有独钟。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我喜欢,那样细腻那样柔美却不失意境。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所以我一直都以为你是个幸福的女子,容貌出众、名门闺秀、才华横溢集宠爱于一身,这样的女子会不幸福吗?现在才慢慢知道,原来并非我想象如此。我怀揣好奇之心开始走进你的世界里,与你同悲同喜

在我眼里,你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你风韵脱俗、你个性张扬,深深地感染着我。

我痴迷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还有你的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好一个青睿、有活力,热爱生活、性格爽朗的女子!以至于我在课堂上跟我的孩子们如痴如醉地徜徉在你这束阳光里

其实,让我最欣赏的还是你那份坦率,不羁的思想,所有这一切能让你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那些率真词章,甚至让人才辈出的北宋那些男儿都自叹弗如。

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灿若星河,也成就了很多伟大的诗人,但女子为诗人却屈指可数。作为一名女子,你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之美,玩赏风景,饮酒惜花,逞露才华,更像男子一样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样作为女子,美好的爱情追求在你的笔下却显得那样执着、那样美好、那样独立。《一剪梅》中你酣畅淋漓倾洒你的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不是你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怎会写出有如此颇尽离别之意的词来?你用女子特有的那种细腻,那份与生俱来的敏感去捕捉你心中的感受之时,你可知道,也捕捉了我的心。

当我惊叹你的才华横溢这会,哪想你却生不逢时,北宋破败,金人入汴京。对于丈夫赵明诚的弃城而逃你羞愧难当,继写下千古绝唱的诗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自身都难保,却心系国家,显示出了女子难得的大节大义。赵明诚返回建康,后患疟疾,你接到家书急忙赶赴建康,最后一面还是无缘相见。等你赶到,赵明成已去,至此你流浪于江南。

孤身一人在乱世苟活,又多次遇到南犯的金兵,随身的家当被抢被盗,所剩无几。几车书卷被金兵焚毁。即使是这样,你依旧写出了惊世的词令《添字2020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好一个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居无定所,国破家亡,物是人非,前半生悠然生活,后半生漂泊潦倒。在济南生活时还是丰韵,脸色圆润的女子。流落金华时已经面部消瘦。你几十年孤身一人有家不能回,失去至爱的丈夫,终生没有生育一儿一女,最后郁郁而终在离济南老家遥遥之外的临安。人生天地反差之大,但优越的前半生你没有居深闺而有德无才,后半生你没有自叹自哀,自我放弃,留下千古诗词让我们这些后人咀嚼、传唱。

这就是你,即使在刀剑上跳舞,依然舞姿卓群。

宋代的蒋捷说:时光匆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外面虽喧嚣,可对于你,今天的我依然痴迷;痴迷于你的特立独行,痴迷于你的才情卓越,痴迷于你的敢爱敢恨。

忘不了你的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你那和羞走的美丽娇羞。一份勃勃的生机,一片斑斓的色彩,演绎了你多少的欢乐与朝气。

我想问你,你究竟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还要刚强。

正如后来人这样评价你正值花季时期的你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你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

在我心中的你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

你分明教会了我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尤其是女子!

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

李清照传读后感(二)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一篇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

沐浴着齐鲁文化的光华,感受着家族书香气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女郎山和包孕灵秀的百脉泉,跟随着父亲与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吟咏诗文,谈古论今,自小就能写出庸常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辈们的青睐。

京都是无数天子脚下的一方宝地,怀揣着对汴京的无限向往,清照与母亲随后奔赴汴京与父亲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时,她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夫妇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笃,也一同搜求金石字2020画,撰写古书,琴瑟谐美,其乐融融!如清照初婚后的习作《减字2020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娇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盘托出,可见郎君如意,(.org)两情相悦,乐在其中矣!而赵因官职在身,不免常要小别美妻,此时从清照的习作中不难看出新婚女子对夫君的深深思恋之情。如《怨王孙》里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可见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长,父亲李格非在官场屡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间。母亲更是于这个多事时节病逝。明诚感疾,驾鹤西去,相见直要待来生!此时的清照就像被遗弃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着她的是颠沛流离与世间险恶。

伤之切,悲之痛,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诸如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这类的悼词,任谁目触都不禁催下数行泪。景同人非,物在人亡,焉得不悲?

因此,古代文学史上,清照绝可占据一个席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或许仍不足以阐述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功不可没。

李清照传读后感(三)

读《李清照传》,品宋词滋味,不禁被作者那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世界所折服,顿觉耳目一新,流连忘返。从平时的不感兴趣,到一连几天,脑海里不时萦绕的,都是宋词的精彩片段,以至于想静下心来读下一本书,都变得有点困难。没办法,只有停下来理理这纷乱的思绪,写点读后感之类的文字2020。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代表。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一代才女李清照,从容一生李清照是一位才华出众,成绩卓越的女作家,就词这一文学体式来说,她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寥寥数笔,一幅美丽的少女夜游图已跃然而出:一位活泼多情、热爱生活的少女出外游玩,被大自然秀丽的风光所吸引,为了看落日而忘了回家的时间。兴尽而归,泛舟河上,路过一片莲池,想要快点回家而奋力划船的声响,惊扰了池塘边的一滩鸥鹭,扑啦啦展翅而飞;除了词,李清照在诗文上同样有很高的造诣。比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除反映出她的创作心态外,比喻的新鲜贴切,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奇巧妙思,不能不令人击节称道。像《乌江》里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更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项羽那虽死犹荣、傲然孑立的身影,黄钟大吕般慷慨激昂的音响,那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无疑对国难当头的人们具有精神感召的力量,同时对于苟且偷安、昏庸无能的南宋统治者也是一种讽刺。还有《感怀》、《春残》、《分得知字2020》、《偶成》等诗,或感怀言志、或睹物抒情,也非同一般手笔;李清照流传下来的文章,当首推《金石录后序》,这是清照散文中的代表作。文章介绍了《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至夫死乱离34年间的忧患得失,有叙有议,文情并茂。全文叙述线索清晰、叙述顺序井然、细节描述生动形象,尤其是贯穿全文的今昔迥异、聚散无常的情感,跌宕起伏,感人至深。《金石录后序》之外,她的《词论》一文,更是彪炳千古,开创文学评论之先河,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论词的理论文章。对于词的品评标准与创作原则,建树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为词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清照以一女性而跻身于男性的世袭领地,并以其创作的总体成就及多方面的才华傲视群雄,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封建社会史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一)

谈到李清照,大家都不陌陌生,她的诗词豪放奔放、飘逸旷达,写富贵而不鄙俗,写娇美而不轻佻。宋词,也许是唐诗的升华。因此文学女神桂冠非她莫属了。

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一名才女,她的词,字2020字2020句句,无不饱含她心中深深的落寂,她多愁善感的性格,又与黛玉不雷同,我崇尚这一份拿捏的几近完美的愁怨。读她的词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对于心灵更深一层的体验

喜欢李清照,固然伤心,人生还是多姿多彩,经历风雨,才能悟出有味道的人生。

伤心君独立,江畔寒风摧。愿作天际月,崎路与君随。唯美的五言诗。所悲者惟有一事,易安晚年遇人不淑,后又自愿被休,再嫁被休,且是看书状告丈夫,在那个社会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巾帼不让须眉,让人伤心,让人敬佩我很羡慕李清照,至于她南渡赵明诚去世后的不幸遭遇,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没有为她伤心过。我觉得,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特别是过去男尊女卑的时代,她的命运在我看来不算很坏,比她际遇更悲惨的女性我想是无计其数的。我不为她悲伤,觉得应该为她骄傲。

她的词,风格清秀,而面对国破家亡,她的心中又有不一样的一番天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字2020一顿

若即若离,感伤之情,跃然于纸上,而我,唯独喜欢这词中的清丽淡雅,欣赏那一份恬静婉约,是不是那满卷愁都飞上了清照的眉间,直达心宇?

当读到: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让人感觉到花自在飘零,水自在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深深感受到她那种带着感情色彩的思夫之情,相思苦中苦,思念愁上愁,情到深处人自痛,痛到深处人自苦。

惆怅愁,忧国愁,这就是李清照的词,读了便是愁上愁,愁、在她的笔下已然是心灵和灵魂的凝聚,是真真切切而又隐隐约约,她的词,有穿越时空的力量,不然在现代的我怎会深切的感受到她的愁苦,阴郁,和深深的落寂呢?

就是这么一个女人,她的词美得让人心疼,美得让人惆怅!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二)

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说在外地为官的赵明诚读了这首词以后,自己填词15首(也有说50首的),用了三天三夜,然后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与自己的放在一起,让一位懂词的朋友鉴赏,结果那位朋友仔细挑选之后,说这一首是最好的,特别是最后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之所以如此做,与他自己总是感觉做词不如李清照有直接原因,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该说赵明诚也是很有文才的,否则少年的时候就不会编出梦中故事欺骗自己的父亲,他说梦中读了一首词,只记得这么几句:言与司合,安上几脱,芝芙草拔。不知道什么意思。结果赵挺之恭喜儿子:你将来会找一个写词的女子当媳妇。词女之夫嘛!其实那时的小才女李清照已经是誉满京师了,赵明诚的良苦用心可以想见。但做官和金石研究影响了他向填词方向发展,不如李清照也是自然的。

《金石录》的成就足可与李清照的词媲美了,又何苦精神抑郁,闷闷不乐呢?四十九岁就离开人世给李清照的词风也造成重大的影响,真不值得!我都是瞎猜的,希望网友别受我的影响!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三)

李清照声声慢读后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2020了得!

李清照是着名的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词作中的名篇。

她通过对秋天黄昏景物地触动,勾起她的片片愁绪,倾诉了夫死国破,身遭离难和晚年饱经忧患的无奈和悲哀。

这首词描述了她,一个孤独的女人用一个愁字2020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她内心的孤独。凄凉和伤感。从天气。体质,含蓄的透露了她的愁苦难耐和煎敖。暗含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感受。她感叹自己老了,容貌已经憔悴凋零了,再也没人陪自己采花了。只有一个人独自守在自家的窗边消磨这难耐的时光。

这首词写的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飘零生活。她善于运用叠字2020来表现她的内心情感独白。在口语平浅中见深沉。用铺叙的手法,来描写刻画景象和事物,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大学时代我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词,她写的每首词我都能理解透彻。对这首词,我是情有独钟!

读李清照感悟


读李清照感悟

行走在消逝中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你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你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郭沫若也曾评你为“一代词人”。你的词有自己创作的特殊环境。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你的人格更让我们崇敬,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仍感动着我们。你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文学方面的成就更是不遑多让啊!

易安易安,何易何安啊!你是个满腹感伤的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嫁之苦,从你嫁入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你—易安是一个生活富足、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变幻无常,你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那黑暗气息压的凄凄惨惨,在战乱中寻寻觅觅,到头却迷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华,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品读你,我多是读到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怎样的一种怎样的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又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溪舴艋舟”又是怎样的一种断肠?”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时的你是多么的自在与快乐,我们也是那么的希望你能永远保留那时的快乐啊!“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时的你虽然惆怅但还是怀着期待的心等待丈夫那样的你也是快乐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时的你又是怎样的惆怅与伤感啊!我又是多想能够陪在你身边做你的朋友与你共同承担这些忧伤,向你学习诗词啊!你创作的许多诗词,我们后世不知多少人为之感动。

尽管有这么多不公平的事出现在你身上,但你还是没有被打倒,你依然不计逆顺、不计成败、依然名留青史。因为你能,所以没有轻易对命运说“不”!

于是你挥洒愁闷,舍掉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世事曲折的沧桑变幻,在雁字回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黑暗中点燃一盏孤灯,蹒跚的走过!但你还是用挂长帆,济沧海的勇气走过了那艰难的人生之旅。

也许豪放的诗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那豪迈与大气,但是最能打动人的还是婉约派细腻而真挚的情感啊!尽管你已逝去,但你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精选李清照词读后感合集”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李清照词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