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实用读后感】《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范例五篇。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我们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和心得体会。怎么才能防止将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实用读后感】《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范例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篇一)

感谢书友的赠书,这是我第二次阅读这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很值得一读,尤其是还没有形成比较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朋友,可以加以参考借鉴。书的内容不空洞,不是只有概念,也不是文绉绉的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更不是那种闻着香浓喝着鲜美但总吃不饱的鸡汤,而是浅显易懂,着实可操的心得体会与学习经验,使读者非常直观的看到李老师是如何进行自我修养。

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毕业,当时那个心情激动的,觉得大事可成也。然后后我就照着书里的办法去做,标记自己的时间,提高自己的阅读量,优化学习方法,锻炼自己的思考方式还开始晨跑。最后我终于成功!成功的坚持了两个星期。然后就该玩玩,该睡睡,该干嘛干嘛,又过会去了。为什么道理都懂,方法也认可,就是坚持不了呢?归根结底就是懒,一边懒一边为自己的懒找理由。现在回头想想。算了,不想了,想到头就疼。

真正开始践行自我管理还是工作以后的事情,压力大,效率要求高,开始真是不习惯,慢慢习惯之后发现自己确实改变挺大,比如说大概、好像、差不多、快了这类词从那时候就基本从我的词典里消失了。经常要对接客户,一聊天就发现自己肚子里没货,别说打动别人了,谈资都少的可怜,那就只能去找书看,而且还不能只局限在哪一个领域,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客户会和你聊什么......

久而久之,反而加强了自己的认知,培养了很多好的习惯。我的体会就是:如果说你想提升自己,最好的办法有两个:要不自己逼自己,要个找个人来逼你。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篇二)

有些后悔现在才看到这本书,也非常欣慰自己能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看到这本书。如果是在哪怕一年前读到这本书,我都不会有收获的感觉,而能有收获说明能领会,能领会的本领本身就说明了成长。

我自认为不是完全的”体弱者“,所以对那些追求速效的成功学和十全大补的”鸡汤文“不是很感冒,但是心里知道,方子到位,”鸡汤“一定是能对症下药的。笑来老师的书就是对症下药,治的就是我这种”心智无力“的体虚病。

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最大问题就是面对自我期待与现实水平之间差距时,如何化解内心矛盾,不被所扰而能继续进步的问题。为了了解自己看过一些书,常常有意识的做些功课,在平常生活里把自己拉出来拉练拉练,可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充满了挫败感,也是书中所说的,”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如果说我知道什么什么是正确的事情,那么我在心智上的训练失效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同时也拿不出像样的道理说服自己。

书中点开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人性的劣根,就是大部分都是即懒惰又勤奋的。想想自己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想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却又懒于付出心血,常常疲于找寻各种办法,却最终都败在自己的懒惰上。太多时候我们花了许多精力,却到了临门一脚时不愿意伸出脚,回想起来确实也就服气,也为自己的愚蠢感到可笑。

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就是提出人需要依靠心智去把握自己,克服劣根性。我们不是不能科学的制定计划和清单,而是不能科学的执行和完成任务,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过于勤奋,却在执行中过于懒惰。大部分长久的失败很少能反思到,这个过程中我们让自己的心智迷失,让自己的劣根发作,所以书中给我了一个最大的提醒,就是”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书中将我们经常屈服于我们的懒惰和毛病归结于我们丧失心智,并且任意它的丧失。而要想转变,首要的是学会开启心智,并掌握持续开启他的技巧。

在阐述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书中内容首先阐述了我们天生的毛病有哪些,也就是哪些毛病会阻碍我们开启心智。第一个毛病是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每个人最了解的是自己,越是或多或少我们都天生的会感觉自己比较优秀,并且会很容易因为自己的体验和感觉产生自以为是和自欺欺人,这使得我们常常陷入一种错觉中,要么自己觉得对的实际是错的,要么自己觉得错的实际是对的。所以要想开启心智,首先要明白很多自己身上的经验和认知有可能背离现实。

第二个毛病就是走神。我们常常会被外界因素和刺激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顺着刺激趋势继续放大的。比如外界的负能量接收后我们自己的情绪会变得更糟,这就好比巴普洛夫的经典刺激试验,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往往都会听到铃声就会掉口水。当我们认识到这个天性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意识控制自己的大脑,在外界刺激时,有意识的分析,有意识的掌握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让大脑控制自己,而是要控制大脑。

同时书中还提到,”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和抹杀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同时由于自我保护意识,我们会很容易遗忘痛苦,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对于一个善于反思,不重蹈覆辙的人来说倒是一个很糟糕的毛病。所以要学会利用心智让自己保持痛觉,善于利用痛觉来激发自己的动机。

还有就是及时行乐的天性。每个人天性都希望是及时行乐的,也就是说我们都希望付出就马上有回报,于是我们容易短视,容易放弃,容易失去耐心。而书中告诉我们推迟满足感是我们开启心智的要领,你能推迟满足感,也就证明你正在用心智让自己成熟。

最后,书中一句很重要的话来提醒每个实践心智开启之路的人。”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额天性时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在阐述完人天性的缺陷以后,作者着重阐述了我们如何提高心智——与时间做朋友。

其实本质上,书中的许多操作性的建议与许多讨论时间管理和人生规划的书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所站的角度,包括作者希望每个人以理服己的角度都与其他书籍有些不同。作者认为时间是不能管理的,而要做到花时间花到刀刃上,要做的是与时间合拍,本质上就是掌握自己,用心智控制自己,让自己保持一种自律的生活。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做的就是用心智对抗懒惰、认知偏差、先天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看来,书中在具体的建议上有几点着重强调,一是计划很重要,二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三是不要让完美主义阻碍了实践。

除开提高心智,书中内容还在开拓心智。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篇三)

这个寒假期间,品读了《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这是一本不同于其他时间管理类书籍的书,它讲述的是怎么和时间做朋友,不是把握它而是和它做朋友。

虽然只看了一点,但是感触还是有的。比如:“老师,这种方法真的有用吗?”我想这是很多人都问过的问题,也包括我在内。大家把时间的投入当做是一种投资,在没有确定一定有用的前提下,都不会轻易尝试。但是有没有效果只有尝试之后才会有结果不是吗?因为不确定是否有结果,所以就处于观望的状态,不投入精力,那么有用的方法也无用了。相较于方法而言,坚持和努力才是重点。人们都说笨鸟先飞,即使是笨方法,只要你持之以恒也是强过那些只注重技巧方法,而忽略行动的人。

所以,投入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这样的结果。学习,随时随地的学习,了解各种学科知识都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事。有的人也许会说,学那些有什么用,说不定以后都用不上。日后的事,有谁知道,谁也不能为你打包票。但你抓住现在的时间多学点东西,以后万一要是用到了,那么对你而言意义重大啊!所以,不要用这些根本不要用这些不可预知的事做借口,而是去做,去行动,总会有不同寻常的结果的。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这样的经历不是吗?那各种各样行业的创始人,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难道是已经知道自己干这一行会成功,才选择的吗?他们只是在当时,在自己的兴趣驱动下去做了而已。然后坚持,然后才成功的。

不要抱怨,不要观望,白白让时间流逝。利用起来去做吧!你现在做的,以后会是你强大的后盾。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篇四)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是李笑所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的开始就有阅读说明,告诉读者,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作者写到"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不值得读。如果您拿到本书,只是想随便翻翻,那我劝您算了罢,因为那么做没什么意义。"

我个人比较喜欢读有深度的和书,需要让人思考的能够引起人的深思,继而提升自己的思想。所以拿到这本书后,就开始逐字逐句的读。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更好的和时间当朋友的方法,这里选取几个和大家分享。

在第三管理的第五个小点中,作者提到了并行串行的问题,其实指的就是把两个任务并行做,作者李笑给出建议是,将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完成。比如:在跑步的时候听英语,在写的时候听音乐,在等班车的时候看书等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且可以收获更好的效果。我认为,这种高效率的时间观念是很多人包括当代大学生很容易忽视的好方法。

在第三管理中,作者还给出了将时间做出预算和记录开销的建议。即将每天要做的事情做列表,这样就可以明确一天的任务,继而更好的做出一天的时间分配和规划。在一天结束时,再记录今天时间的开销,比如:早上9点到11点,图书馆看书;下午点到点,拜访朋友。这样的记录使自己可以明确时间到底用在了哪里,为自己以后更好的管理时间做铺垫。

在第五思考中,作者给出很多思考的方法,并且对逻辑方法给出了他自己的建议,如:对立论证、相关命题、因果关系等,都是对思维很好的训练。

以上是我在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感觉到有所启发的感触。时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作为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更应该知道时间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很好的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最后用书中一句话结束这篇,"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篇五)

不得不说,这本书我读的跟挣扎,第一:我并不太喜欢这一类说理书籍,第二:作者书中的一部分用词太过绝对化,也让我有些反感。但是,真幸运,在行动派七天读书计划的影响下,我终于坚持读完。这本书,我给五星,而且会看第二遍,很多时候我读书都是比较喜欢略读,但是,我觉得,这本书同精进一样值得我细细研读。他给了我很多新的思维方向,很庆幸,在我还没有读很多时间管理的书籍之前,我遇到这本书,让我明白,管理自己,才是珍惜时间,更好的运用时间的法宝;他让我明白,学会像理财记账一样,记录时间的花费,才能更好的运用时间;他让我意识到我最近拖延症的症结所在:逃避困难;他验证了很多我脑中的想法,凡人大多相似,唯有坚持和勤奋的程度,造成了无可估量的差异;提早准备,提前规划,才是生活规律进行的前提。虽然有很多观点与作者相背,但不可否认它真的是一本好书,绝不是鸡汤or成功学书籍,也不可否认作者确实有深度的思考与反思,其中的精华整理,我们如果能够好好消化,我想影响不可小觑。五星推荐。[爱心]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我无意从网上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心仪之,便果断地在amazon上买下了。10年3月29日的时候收到这本书,那时候在自习,随意看了几页,沉博绝丽。可还是把它给放下了,因为觉得这样的书如果不花个安静的时间细细品味的话,有点懈怠作者了。顺便介绍下作者,作者全名李笑来,父亲是一个教师,而作者本人也在新东方执教3年之久,广受学生好评,后来离开新东方,现为笑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曾写过《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和《toefl高分作文》,反应良好。

我于4月2日下午正式阅读此书,包括当天晚上,第二天晚上(选修课)以及今天(4月4日)上午,时间不长,收益却良多。

作者的观点是要我们提高我们心智水平,当然这里的心智并不是指智商,作者认为每个人的心智起点都是固定为0的,只有靠后天有意识地训练才能提高和扩展我们的心智水平。要用我们的大脑来控制我们的大脑。惰性是天生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降低我们的惰性。许多人失败的情况都是由于缺乏耐心所致,急于速成,内心浮躁,看不清事物。并且全文都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一门能力或者技术能够为自己打开通往另一片天空的大门,认为每个人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无为而学,而无不为。

全书开始介绍了心智的力量,并描述了不同心智的人处理事情的巨大差别。然后描述了何谓心智,提出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来控制我们的大脑的观点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推迟满足感来开启我们的心智的方法。接着着重介绍了我们应当如何“与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敌人”,里面有很多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包括培养精确的时间感知能力、记录实践开销、制作时间预算、使用各种列表。当然,作者在本章的最后也作出了声明,tobeornottobe,that'saquestion.即是否应该以及何时使用列表的选择在于个人,过分使用列表可能会扭曲一个人的性格。计划的可行性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该计划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长期的计划也并不是谁都可以不经过训练就可以完成的。后面就是开拓我们心智的方法,包括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的介绍(体验,试错,观察,阅读),摆脱经验的局限性,提高自学能力,正确对待老师,通过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世界,以及耐心培养记忆力。作者也对所谓的“成功学”作了一定程度上的批判,否定了大多数“成功学”书籍上介绍的“人人都能成功”的观点,认为“成功学”的核心缺陷是它们对成功的定义——相对比较,方法缺陷是个案分析,表明努力是应当的,是无须强调的,不要相信“我是独一无二的”而否定他人提供的一般性的建议,认真审视成功者所说的话,不要依赖运气——如果没有本身的积累,运气就是虚幻的,打造好自己胜过打造人脉。最后便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悟,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学习;效率低下的根源:回避困难;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法:克服拖拉;效率是永远达不到100%的,人生偶尔还是需要放松的;把生活的节奏放慢些——不要想一口吞下大象;不要迟到——尽管每个人都迟到过;开源节流;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不要对过去做任何假设,(”要是……就好了!“);自卑就是浪费时间;时间有时并不等于金钱;不要高估了明天。最后的最后,提出了成功的核心素质:耐心,万事都可以提前准备,直接影响成功的概率的便是提前准备的时间了。由此,结束了整本书的话题。

以上是我看着本书的目录凭着自己的记忆做的记录,可能里面有些自己的思维成分。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没变,控制好自己的时间。

我想我得重新考虑我每天的计划了,以后每天晚上记录当日的时间开销表,早上制作时间预算表,物质条件已经具备了,因为我昨天便去商店买好了笔记本。希望我永远都和时间做朋友,并且永远都不要忘记了这个朋友。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600字


前两天终于又一次读完了这本书,有必要写些什么来记录此时此刻的想法。回答三个问题:

*什么是时间的朋友?

时间一视同仁,不论对其爱戴或者憎恨,它就在那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朋友,代表立场,意味着对自己有利。所以时间的朋友,指的是那些有能力让时间的力量为自己所用,不断加持自身,实现成长/富足/强大/幸福。

*为什么要当时间的朋友?

事实上时间不一定把谁都当成朋友,有的时候时间会把你当成他的敌人。每当年轻时候落下的病根发作,或者人到中年发现立身立命困难愈发焦虑,又或者情感不和整天焦头烂额。我们看到了太多积重难返的案例,祈祷这些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希望生活越来越美满,在惬意的午后,对着子女介绍自己的老朋友时间。

*怎么当时间的朋友?

说白了,人世间处处存在着复利。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放下所有负面情绪,那都是对于过去的不满,从现在起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改变思维模式,碰到新生事物,花些时间接纳他,在不明确未来是否有用的时候,选择积极地拥抱新生事物,努力拓展自己的能力圈。花精力在基础工作上,厘清概念,将不必要的联想剪短,将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到正能量的事物中去。以平常心对待身边的人,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工作生活,专注持续地学习、心态平稳地做决策。相信自己,会成为时间的朋友。

这是一本工具书,不是一本鸡汤文,每次翻看都能看到新的改进点。慢慢来吧,从复利的实践开始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


最近,读了一本中国作家李笑来的著作,书名叫《把时间当做朋友》,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见闻和从业经验,阐述了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之旅。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的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的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件事情上或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也有可能浪费了它。

而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把时间当做朋友。但,有时候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为容易,如若先说清楚这本书不是什么,而后便能对“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首先,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并规划时间的书,因此,在上架的时候也着实让书店的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管理员费了脑筋,而且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能放下的书。它里面没有气势磅礴的言语,更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他有的只是实事求是的解说,以及一个个事例体现出的深刻而又显而易见的人生哲理。从而真正达到和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控制或管理时间。这也就说明了这本书为什么会让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的管理员头疼的原因:它不能被分类为时间管理书籍。于是乎,因为它,出现了一个新的上架建议区,“自我实现”。之后人们就发现,在某个高档图书馆里的一个上架建议区中,只有这一本书!

这本书要阐述的是时间不可被管理,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日积月累来完成的。书中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与时间交朋友,否则时间就是自己的敌人。这本书不是什么成功学书籍,因此要说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长。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成长也只有一条路——积累。这本书也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书籍。因为现实是残酷的,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人都必须要面对现实,理性的接受现实运用心智作出理性的决定,进而与时间做朋友。这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大而空的道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对你起不到帮助作用。作者从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简单易行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常识。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但不一定跑的最快的人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人们常说“要与时间赛跑”,我们总是觉得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用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时间越是紧迫,就越显得珍贵。我们在困惑中感受时间飞逝,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时间是自己的,任何人都左右不了时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然后和时间做朋友。只有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慢慢长大,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开启我们的心智。用我们的心灵去感知、头脑去思考、眼睛去观察、我们才能做到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当你在不断地成长中实践、学习、思考,继而交流、应用在每一件事情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渐渐地就会发现,积累正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的增多,天长日久的积累才是你人生之旅的重要财富。

所以,当你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请端正你的态度,别再跟时间较劲,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将来,时间可能是敌人,可能是朋友——究竟是敌是友,就看你的了。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都是平凡人,为什么若干年之后彼此已成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

前一阵子,虽然一大波考试和实验来袭,不过我还是抽空看完了李笑来所著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感觉里边许多观点颠覆了我早已根深蒂固的观念,我对时间这一概念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part0:所有人的困境

许多人都有时间恐慌症,经常对感觉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了的感受和恐惧,使得他们超乎寻常的勤奋,哪怕只是虚假的勤奋,恨不能废寝忘食。而同样的感受,使得他们终日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实际上却想着最好不费吹灰之力无论哪一种都注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已经没有时间了这确是冷冰冰的现实。

part1:心智的力量

书中所谓心智指的是人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象、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

心智不同于智商。一个人智商很高,会被人称赞为聪明,如果一个人心智力量非常强大,我们往往会用另外一个词去形容睿智。而前者往往被人冠以小字,而后者冠以大字。这样,就分得清心智与智商了吧。

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除了看得见的相貌、身材、出身、财富之外。

举一些例子加以阐述。

观察身边的人,你总会发现有一些人不愿意去学习某方面的知识,或者拒绝学习某个科目,他们是基于以下的逻辑的:我知道我现在要学习、要努力,这个没问题。问题在于,学习也好,努力也罢,就好像投资一样,都是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如果在我根本不能确定我现在的学习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吗?所以,你必须告诉我,学这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没有用的东西我才不会去学呢!这是一个非常完整,也合情合理的逻辑。

但是,面临同样的问题,有些人却是按照以下的逻辑思考:正是因为我不知道它有什么用,所以我才要学呀。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的东西说不定会在以后有很大的用处呢!这也是一个非常完整,也合情合理的逻辑。或者这类人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时间就直接花在学习上面去了。

如此看来,两个逻辑必然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拒绝学习,虚度接下来的日子,一个愿意学习,每时每刻都充满着收获,两者的时间质量便有了天壤之别。这就是所谓的不同的心智力量导致的价值差异。

有没有人曾经想过人和人的大脑是什么样的关系?估计许多人只能从物理层面对其进行区分。设想一个场景,你本来在努力复习,因为期中考试快到了。忽然你旁边的人玩起了游戏,你看着心里痒痒的,你也跟着想玩了。于是,你以今天没吃早饭以致自习效率低下为由,打开电脑玩起了游戏。等你筋疲力竭得结束游戏之后,天啊,已经过去三个小时了,是时候该吃中午饭了以上场景是不是有似曾相识之感?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到底是你想玩游戏,还是仅仅是你的大脑想玩游戏?有没有可能你是想认真复习的,只是你的大脑想玩而已。

这样就引出了下面的命题:你并不是你的大脑。大脑控制你的行为,但是你控制你的大脑!试想一下,大脑作为你的一部分,你却让它控制了你的全部,这不是主次颠倒了吗?要知道,大脑作为一个生理器官,它会随时随刻产生消极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你真正愿意付诸实现的吗?所以,不要再让自己成为自己大脑的奴隶,而要选择翻身做主人。领悟了这个道理,颇有一番拎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扯离地球的韵味,虽然后者已经被物理学证明是永远不能实现的。

认识到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之后,我们便可以有所行动。比如,控制自己的情绪,推迟满足感等等。这里有必要提到一个关于大脑遗忘痛苦的机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此功能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其在人类的可延续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下,一个人一生会遇到多少不如意的事,会承受多少痛苦,假如这些痛苦你都铭记在心的话,你能活得快乐吗?你能活得精彩吗?你可能已经发现,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是否觉得已经逝去的日子特别的美好呢?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肯定不是的,因为如果那是真的话,那么说明人活着真是越活越不美好了。这显然是不对的。从大脑遗忘痛苦的角度出发便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回忆的美好只是因为你把当时绝大多数的痛苦都给淡化遗忘了。即使你不是故意的,但是你的大脑会自动帮你完成这工作,除非你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忘却那些痛苦。你若不信,你能想起你上个月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上上个月呢?

啰嗦了这么多跟遗忘痛苦有关的内容,只是为了以下阐明它与学习的关系。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从小快乐地学习,寓快乐于学习之中便被大力提倡,不管其初衷是什么,从遗忘痛苦的角度出发,这绝对是无比正确的,因为痛苦地学习到的东西我们大脑会自动遗忘呀!这是多么可怕呀!我现在终于知道我为什么每次背完单词都记不住了,无论我用了多么高的记忆技巧。换个角度讲,认识到这个,那么自然就知道改善学习效果的方法之一便是努力使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书中举了一个人背单词的例子,他想方设法说服自己每背一个单词就相当于自己在未来多收入若干美元,这样,他每天背几十个单词就相当于赚了几十美元呀!这能不快乐吗?虽然不知这方法对我是否有效,不过这倒是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part3:提高心智,和时间做朋友

所谓和时间做朋友,说的是合理地利用时间,从容优雅的生活,而不是被各种的没有时间了所苦苦折腾。

从这个角度看,人类也许是地球上最尴尬的物种之一:长期的进化使人类发展到今天这个高度,但是,每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刹那,实际上居然在与其他的动物站在几乎同样的起点上,心智要从零开始进化。

获取更多的知识几乎是开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书中强调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也提到了关于学习的量变引起质量的阶梯状爬升过程。

其中有一点比较吸引我的是关于正确对待老师的话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学生因为讨厌老师而拒绝学习。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深思一层,老师也是人,也有犯错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过分依赖老师,科研能力很强的老师并不一定就能教得很好,用自己的学习结果去衡量老师往往也是不正确的。

part5:小心所谓成功学

现在社会流行成功学,只要看看各大书店关于此类书的畅销就可以略窥一二了。

书中花了一整章的篇幅去批判成功学。比如,作者认为所谓成功学的核心缺陷是其对成功的定义。成功学对成功的定义是相对性的,如果你比社会上许多人活得更好,那你就是成功的。如此的定义必然导致其根本性的错误,因为相对是没有尽头的。也有些东西是无需比较,也不能比较的。

除此之外,所谓成功学还在方法论上犯了逻辑错误。绝大多数关于成功学的书都是这样阐明自己的观点的:某人过去是这么干的,而现在他成功了。所以如果你现在也这么干,那你也一定会成功。稍微冷静点地分析就可以发现,他这么干就成功不代表你也这么干也会成功呀。与其说许多人无法看出其中破绽,倒不如说他们不愿意看破,他们希望有一个可以快速成功的美丽的谎言去满足他们急切的欲望,因为他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part6:更多思考

除此之外,书中还深入思考了许多问题。现简要记录如下:

①努力是应当的,无需强调。虽然客观上出身、运气等比努力起得作用都大,但是努力仍然是最重要的!因为前者无法改变,只有后者可以改变,所以要将其发挥到极限。

②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人际关系学说甚嚣尘上,然而其核心缺陷却在于过于强调技巧的重要性。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所能结交到的朋友绝大多数都是与你相当水平的人,要想获得高质量的人脉,根本解决之道是提升自己的水平。

③效率低下很多时候是因为回避困难。许多人在着手一堆任务时,总是不自觉的选择最容易完成的,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上边。但是却忽略了困难的任务,重要因困难而重要,困难因重要而困难,只有完成困难的(也就是重要的)任务,才算得上有效率。

此书可谓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思考,真心感谢作者李笑来的贡献。

阅读推荐:《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5篇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篇一】

距离上次读书笔记已有一个多月,现在补完下篇的。

剩下的章节分别是《学习》,《思考》《应用》《积累》。下篇的读书笔记我决定采用和上篇不一样的方式。以我读后的感悟轻重为切入点,有选择的记录笔记。

《学习》

通过正确的思考,弥补“体验”、“试错”、“观察”、“阅读”等获取知识的局限。完善和提高自学能力,以不断升级自身系统,提高效率。

《思考》

这篇的重点在在于运用逻辑学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通过对语言这个辅助工具的训练使用,提炼出真正该做的事。

《应用》

就是应用!一切围绕应用!另外,李敖的“土法炼钢”读书法可以一试。

《积累》

积累带来复利。

这篇的读书笔记很简单,内容很少。这是因为,书中很多的观念和我本身的想法是类似的,就不多记录了。例如,学习的前提实际是正确的思考,而思考篇的核心是语言逻辑。可以说人类要通过学习进步,就绕不开语言这个工具。但问题是语言是有局限的,没有意识到语言的局限的人,显然就无法跨过最重要的那一步,分清什么是值得真正花费时间去做的。

就这样吧。先结尾了。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篇二】

有些后悔现在才看到这本书,也非常欣慰自己能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看到这本书。如果是在哪怕一年前读到这本书,我都不会有收获的感觉,而能有收获说明能领会,能领会的本领本身就说明了成长。

我自认为不是完全的”体弱者“,所以对那些追求速效的成功学和十全大补的”鸡汤文“不是很感冒,但是心里知道,方子到位,”鸡汤“一定是能对症下药的。笑来老师的书就是对症下药,治的就是我这种”心智无力“的体虚病。

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最大问题就是面对自我期待与现实水平之间差距时,如何化解内心矛盾,不被所扰而能继续进步的问题。为了了解自己看过一些书,常常有意识的做些功课,在平常生活里把自己拉出来拉练拉练,可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充满了挫败感,也是书中所说的,”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如果说我知道什么什么是正确的事情,那么我在心智上的训练失效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同时也拿不出像样的道理说服自己。

书中点开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人性的劣根,就是大部分都是即懒惰又勤奋的。想想自己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想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却又懒于付出心血,常常疲于找寻各种办法,却最终都败在自己的懒惰上。太多时候我们花了许多精力,却到了临门一脚时不愿意伸出脚,回想起来确实也就服气,也为自己的愚蠢感到可笑。

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就是提出人需要依靠心智去把握自己,克服劣根性。我们不是不能科学的制定计划和清单,而是不能科学的执行和完成任务,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过于勤奋,却在执行中过于懒惰。大部分长久的失败很少能反思到,这个过程中我们让自己的心智迷失,让自己的劣根发作,所以书中给我了一个最大的提醒,就是”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书中将我们经常屈服于我们的懒惰和毛病归结于我们丧失心智,并且任意它的丧失。而要想转变,首要的是学会开启心智,并掌握持续开启他的技巧。

在阐述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书中内容首先阐述了我们天生的毛病有哪些,也就是哪些毛病会阻碍我们开启心智。第一个毛病是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每个人最了解的是自己,越是或多或少我们都天生的会感觉自己比较优秀,并且会很容易因为自己的体验和感觉产生自以为是和自欺欺人,这使得我们常常陷入一种错觉中,要么自己觉得对的实际是错的,要么自己觉得错的实际是对的。所以要想开启心智,首先要明白很多自己身上的经验和认知有可能背离现实。

第二个毛病就是走神。我们常常会被外界因素和刺激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顺着刺激趋势继续放大的。比如外界的负能量接收后我们自己的情绪会变得更糟,这就好比巴普洛夫的经典刺激试验,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往往都会听到铃声就会掉口水。当我们认识到这个天性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意识控制自己的大脑,在外界刺激时,有意识的分析,有意识的掌握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让大脑控制自己,而是要控制大脑。

同时书中还提到,”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和抹杀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同时由于自我保护意识,我们会很容易遗忘痛苦,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对于一个善于反思,不重蹈覆辙的人来说倒是一个很糟糕的毛病。所以要学会利用心智让自己保持痛觉,善于利用痛觉来激发自己的动机。

还有就是及时行乐的天性。每个人天性都希望是及时行乐的,也就是说我们都希望付出就马上有回报,于是我们容易短视,容易放弃,容易失去耐心。而书中告诉我们推迟满足感是我们开启心智的要领,你能推迟满足感,也就证明你正在用心智让自己成熟。

最后,书中一句很重要的话来提醒每个实践心智开启之路的人。”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额天性时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在阐述完人天性的缺陷以后,作者着重阐述了我们如何提高心智——与时间做朋友。

其实本质上,书中的许多操作性的建议与许多讨论时间管理和人生规划的书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所站的角度,包括作者希望每个人以理服己的角度都与其他书籍有些不同。作者认为时间是不能管理的,而要做到花时间花到刀刃上,要做的是与时间合拍,本质上就是掌握自己,用心智控制自己,让自己保持一种自律的生活。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做的就是用心智对抗懒惰、认知偏差、先天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看来,书中在具体的建议上有几点着重强调,一是计划很重要,二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三是不要让完美主义阻碍了实践。

除开提高心智,书中内容还在开拓心智。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不仅有趣,还很实在,作者李笑来曾在新东方当过老师,现在在做留学的事情。

时间管理不是一种技巧,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人生管理。而人生是可以管理的吗?这大概也是个很诡异的命题。作者提到的“心智”跟《少有人走的路》中的观念如出一辙,根本上来说,要开始管理时间其实就是向自己的根本心理弱点开炮,挑战那些未知的区域,去面对乃至习惯自己的恐惧。

就我个人来说,自己也有很多次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得更有效率,因为总是有如此多的事情在做:读书、上网、运动、练习音乐、社交……有时候兴致勃勃的制定了一堆计划,执行了不到一两个星期又扔下来了,最后不得不感叹“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在不甘于承认自己不是个男人的同时,又安慰自己说,还是要对自己好一点。而这些心理过程,在作者的案例中都有很清晰的展现。同时又清晰的和心智成长的命题练习起来,因而说从阐述时间管理的角度来说,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因为那些讨论时间管理的,往往倾向于在技术层面上打转:如何列表,如何制定计划,如何授权……

作者对于很多常人思维出现的偏差做了一些分析,是些挺有趣的闪光。比如,“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与“别人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的组合;“实际上正确和实际上不正确”与“以为正确和以为不正确”的组合;“真的重要和真的不重要”与“显得重要和显得不重要”的组合;“出色否”与“有无理想”的组合……凡此种种,都在平常的思维里,使用矩阵组合的方式,把思考前进了一小步,而带来的启发确是巨大的`,这恐怕也是作者自己展示的心智力量吧。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在书中多次出现,大概最能安慰人了,当我们惊诧的发现自己很多奇怪的可羞的心理习惯和弱点在书中被清楚的表明,不免有豁然开朗之感,不过关键是这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我们要走出一些误区,仍然需要我们付出心智的成长和努力。书中关于懒惰的分析多少都说中你我的软肋,我也是一次次在问别人问题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懒惰;然后又在别人发问的时候对别人的懒惰而无语。不过作者传递的态度来说,也不过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可狂妄自大。关键在于行动。

此书中,最值得我们直接去实践的,在我看来有:

1、搞清楚自己的目标,其实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时间管理的内容,可是时间能和我们的生活分得开吗?

2、时间花销的记录,以及“事件—时间”日志。这差不多是我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这一项如果加上用在晨间日记当中,可能就更加威力无穷了。在我自己实验的过程中,亦有多次让人惊诧的体会。德鲁克的书中也提到过这个方法,当初看到这个方法后,我尝试后,惊异的发现自己有一段时间竟然每天看电视超过两小时,而我是一个天天批判电视的人,因为电视如此的破坏着人们的思考,于心智提升并无多大帮助。当我从我的时间开销中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情况就改变了,不管是为自己找的什么理由,从那以后,我就对这一项时间有了更清晰的觉察。当然了,现在我几乎不看电视。

3、关于那些最平常的睡眠、运动还有准备等等的建议。

有时候真理就是“妈妈的唠叨”,光说不做,毫无益处,而有些事一旦做了,不仅有乐趣,还往往有意外的惊喜。尤其是“用传授给别人来实践”这一真知卓见,正好再次响亮的重申《与神对话》中所说得“你教的正是你所需要学的”。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篇四】

如何优化重复性任务的速度?总结整理制定流程,通过流程来解决。

事情会发生两次,第一次在我们脑海中,第二次就是现实中。我们可以提前练习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给任务设定一个验收机制,是让任务可以坚持下去的必要条件。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的手段。

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写作能力: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多少道理的过程。

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不夸张地讲,任何一个学科的所有知识,都是由这些概念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

谁主张谁举证。

在使用案例说明道理的时候,要时时刻刻注意案例和结论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尽量避免以偏概全。

只有经过自己的仔细分辨,真正成功者的宝贵经验才是无价的。需要额外注意的是,一方面要多花心思分辨,另一方面要多花时间真正了解自己,以便能够避开“一概而论、生搬硬套”可能带来的灾难。

改掉直到交作业期限的前一天晚上才写作业的偷懒习惯,先做完作业,再去使劲地玩。如果你确定对方不是一个好人,那就趁早离他远一点,最好不要让他知道你的存在。

不要为现在没钱而烦恼。打起精神来,从今天开始想办法赚更多的钱。如果赚更多的钱很难,少花一点、多省一点,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从今天开始多读一点书,多学一点东西。尽管学东西对任何人来讲都不容易,但只要坚持,大多数技能都可能比较熟练地掌握。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篇五】

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应该如何有效地倾听。从某种意义上讲,交流的有效与否往往更取决于听者而非说者,反过来说,失败的交流往往源自听者的疏忽。

原则一: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原则二: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

原则三: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者理解。

心智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是一个人的奥德赛。这不过是一个选择。是要做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是甘愿享受虚假的欢乐,还是用长期的痛苦换取哪怕片刻的真正的幸福?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大抵上就是因为他选择了沧桑的正道、体会了磨难,才肯为那“道”付出如此的代价吧?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地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种表现:为某人某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再确定它们是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稳步执行。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范文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之前,我给自己报了三门理财课,我学习理财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资回报率,不要傻傻地冲到股票市场里被割韭菜。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后来,因为我自己的收获不小,然后就劝表姐学习理财。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没钱不需要理财而且我在小城市生活不用那么拼。我发自内心地替她着急,希望她能够通过学习稍稍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

其实,这本书买了一段时间,只是一直被收在柜子里没有打开过。上周才翻出来读,在第四章找到了,很多人拒绝学习的理由。

主要有三点: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就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实时也确实如此,我本人就是因为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以及那种收获的喜悦才会鼓励身边的人坚持学习,并且不间断学习。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曾经一度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学校的时候,我可以说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那会因为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够长远,因为没有坚持学习,所以也就无法体会学习产生的收获带来的乐趣。直到大学毕业,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不是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变,却无法还原。读后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无论多少年不骑车,就还是能够上车就走。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其实,那些拒绝学习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响而把“学习”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怜,他们每天都在挣扎着“管理时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却不知道他们因为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了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并且连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没有过好。

今天是教师节,写一篇和学习有关的文章,激励自己希望也能给读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一点帮助。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推荐)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

钰一钧

首先,这的确是一本鸡汤。

从小到大,其实我相信很多人已经读过无数本鸡汤了,就比如我。然后在工作到现在,我基本已经不再愿意读所谓的鸡汤以及成功学了。

大道理谁都懂,真做起事情来,常常不过是凡事尽人事,听天命而已。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作为一个已经进入社会工作的成年人,每天最精华的时段都在为了生活做着除了生存外,不一定有其他价值的工作,努力之余,看看自己的快要退休的领导及同事,想想那也许就是自己未来几十年的工作状态,朝九晚五,一年到头盼着几个人挤人的假期,拿一份死工资,过着平淡是福的生活,不禁会感到一种绝望。

想要改变,却发现周围壁垒重重,不是想要改变就可以改变的。直到一次偶尔,在朋友圈看到了007,知道了一个叫李笑来的人,用我早已遗忘在时光中的鸡汤,或者说大道理,或者说成功学,更加清晰明了地洗涤了我的大脑。

我记起有一年看过一篇报道,1964年,格拉那达电视公司只做了一个很特别的纪录片,他们拍摄了一群七岁的英国小孩,每隔七年拍摄一次,每次拍摄持续七天,这样的拍摄一直持续到他们56岁,浓缩了十四个孩子最有变化的一段人生。来自上流社会的三兄弟在私立学校读书,他们有着规律的作息,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所中学,进入牛津剑桥然后成为社会精英。来自工人阶级三姐妹,在伦敦上学,生活自由烂漫,课余常常讨论的是喜欢的男孩,以后要生几个孩子等等。穷人区贫民窟的三个孩子,则更多考虑的是找到生父、打工或者不要挨打等基本生存的问题。在阶级界限分明的英国,原生家庭眼界、格局、能力和人脉的引导及支持的差异,从纪录片的一开始,就让人一目了然。

如果说一开始的他们,大都是一样的天真稚嫩,但随着他们的成长,阶级所带来的差异就越来越明显,最终,上层阶级的三个孩子,过着如他们的父母一般优渥的上层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中下层的孩子们,大都早早地进入社会,经历诸如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等事件,直到故事的结尾,仍然在中下层苦苦徘徊挣扎着生活。纪录片的结尾,这14个孩子中,只有1个孩子成功打破了阶层的壁垒,他从一名来自乡村的羞涩少年一步步,利用知识的力量充实自己,考进牛津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

这个纪录片在中国曾有一段时间非常的火,有人说纪录片表达的是英国阶层的固化,有的人说这就是人生。知乎上有着各种分析及反思,但有一点是大部分人都认同的,这是中国一句老话:知识改变命运。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其核心内涵也是,知识改变命运。

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出生,也许原生家庭各有各的差异和烦恼,社会更是从来都不是公平的,它遵循的从来都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所以我们首先可以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索性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要我们愿意,绝大部分知识我们都可以比较便利的学习。时间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它就给多少回报。利用知识强大自己,在丛林中,生存发展,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学习有效的知识,践行。这就是人最有效的成长方式。

改变,始于成长。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有感700字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有感700字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是李笑来所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的开始就有阅读说明,告诉读者,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作者写到"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不值得读。如果您拿到本书,只是想随便翻翻,那我劝您算了罢,因为那么做没什么意义。"

我个人比较喜欢读有深度的文章和书,需要让人思考的文章能够引起人的深思,继而提升自己的思想。所以拿到这本书后,就开始逐字逐句的读。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更好的和时间当朋友的方法,这里选取几个和大家分享。

在第三章管理的第五个小点中,作者提到了并行串行的问题,其实指的就是把两个任务并行来做,作者李笑来给出建议是,将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比如:在跑步的时候听英语,在写文章的时候听音乐,在等班车的时候看书等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且可以收获更好的效果。我认为,这种高效率的时间观念是很多人包括当代大学生很容易忽视的好方法。

在第三章管理中,作者还给出了将时间做出预算和记录开销的建议。即将每天要做的事情做列表,这样就可以明确一天的任务,继而更好的做出一天的时间分配和规划。在一天结束时,再来记录今天时间的开销,比如:早上9点到11点,图书馆看书;下午3点到5点,拜访朋友。这样的记录使自己可以明确时间到底用在了哪里,为自己以后更好的管理时间做铺垫。

在第五章思考中,作者给出很多思考的方法,并且对逻辑方法给出了他自己的建议,如:对立论证、相关命题、因果关系等,都是对思维很好的训练。

以上是我在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感觉到有所启发的感触。时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作为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更应该知道时间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很好的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最后用书中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郝玉

2018年4月10日写于邢台市图书馆

读后感《【实用读后感】《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范例五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