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漂亮朋友读后感1000字

漂亮朋友读后感1000字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也许"《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就是你要找的,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最近,读了一本中国作家李笑来的著作,书名叫《把时间当做朋友》,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见闻和从业经验,阐述了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之旅。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的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的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件事情上或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也有可能浪费了它。

而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把时间当做朋友。但,有时候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为容易,如若先说清楚这本书不是什么,而后便能对“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首先,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并规划时间的书,因此,在上架的时候也着实让书店的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管理员费了脑筋,而且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能放下的书。它里面没有气势磅礴的言语,更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他有的只是实事求是的解说,以及一个个事例体现出的深刻而又显而易见的人生哲理。从而真正达到和时间做朋友而不是控制或管理时间。这也就说明了这本书为什么会让上架建议分类工作的管理员头疼的原因:它不能被分类为时间管理书籍。于是乎,因为它,出现了一个新的上架建议区,“自我实现”。之后人们就发现,在某个高档图书馆里的一个上架建议区中,只有这一本书!

这本书要阐述的是时间不可被管理,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日积月累来完成的。书中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与时间交朋友,否则时间就是自己的敌人。这本书不是什么成功学书籍,因此要说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长。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成长也只有一条路——积累。这本书也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书籍。因为现实是残酷的,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人都必须要面对现实,理性的接受现实运用心智作出理性的决定,进而与时间做朋友。这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大而空的道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对你起不到帮助作用。作者从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简单易行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常识。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但不一定跑的最快的人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人们常说“要与时间赛跑”,我们总是觉得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用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时间越是紧迫,就越显得珍贵。我们在困惑中感受时间飞逝,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时间是自己的,任何人都左右不了时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然后和时间做朋友。只有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慢慢长大,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开启我们的心智。用我们的心灵去感知、头脑去思考、眼睛去观察、我们才能做到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当你在不断地成长中实践、学习、思考,继而交流、应用在每一件事情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渐渐地就会发现,积累正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的增多,天长日久的积累才是你人生之旅的重要财富。

所以,当你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请端正你的态度,别再跟时间较劲,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将来,时间可能是敌人,可能是朋友——究竟是敌是友,就看你的了。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范文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之前,我给自己报了三门理财课,我学习理财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资回报率,不要傻傻地冲到股票市场里被割韭菜。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后来,因为我自己的收获不小,然后就劝表姐学习理财。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没钱不需要理财而且我在小城市生活不用那么拼。我发自内心地替她着急,希望她能够通过学习稍稍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

其实,这本书买了一段时间,只是一直被收在柜子里没有打开过。上周才翻出来读,在第四章找到了,很多人拒绝学习的理由。

主要有三点: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就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实时也确实如此,我本人就是因为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以及那种收获的喜悦才会鼓励身边的人坚持学习,并且不间断学习。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曾经一度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学校的时候,我可以说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那会因为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够长远,因为没有坚持学习,所以也就无法体会学习产生的收获带来的乐趣。直到大学毕业,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不是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变,却无法还原。读后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无论多少年不骑车,就还是能够上车就走。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其实,那些拒绝学习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响而把“学习”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怜,他们每天都在挣扎着“管理时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却不知道他们因为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了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并且连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没有过好。

今天是教师节,写一篇和学习有关的文章,激励自己希望也能给读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一点帮助。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推荐)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

钰一钧

首先,这的确是一本鸡汤。

从小到大,其实我相信很多人已经读过无数本鸡汤了,就比如我。然后在工作到现在,我基本已经不再愿意读所谓的鸡汤以及成功学了。

大道理谁都懂,真做起事情来,常常不过是凡事尽人事,听天命而已。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作为一个已经进入社会工作的成年人,每天最精华的时段都在为了生活做着除了生存外,不一定有其他价值的工作,努力之余,看看自己的快要退休的领导及同事,想想那也许就是自己未来几十年的工作状态,朝九晚五,一年到头盼着几个人挤人的假期,拿一份死工资,过着平淡是福的生活,不禁会感到一种绝望。

想要改变,却发现周围壁垒重重,不是想要改变就可以改变的。直到一次偶尔,在朋友圈看到了007,知道了一个叫李笑来的人,用我早已遗忘在时光中的鸡汤,或者说大道理,或者说成功学,更加清晰明了地洗涤了我的大脑。

我记起有一年看过一篇报道,1964年,格拉那达电视公司只做了一个很特别的纪录片,他们拍摄了一群七岁的英国小孩,每隔七年拍摄一次,每次拍摄持续七天,这样的拍摄一直持续到他们56岁,浓缩了十四个孩子最有变化的一段人生。来自上流社会的三兄弟在私立学校读书,他们有着规律的作息,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所中学,进入牛津剑桥然后成为社会精英。来自工人阶级三姐妹,在伦敦上学,生活自由烂漫,课余常常讨论的是喜欢的男孩,以后要生几个孩子等等。穷人区贫民窟的三个孩子,则更多考虑的是找到生父、打工或者不要挨打等基本生存的问题。在阶级界限分明的英国,原生家庭眼界、格局、能力和人脉的引导及支持的差异,从纪录片的一开始,就让人一目了然。

如果说一开始的他们,大都是一样的天真稚嫩,但随着他们的成长,阶级所带来的差异就越来越明显,最终,上层阶级的三个孩子,过着如他们的父母一般优渥的上层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中下层的孩子们,大都早早地进入社会,经历诸如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等事件,直到故事的结尾,仍然在中下层苦苦徘徊挣扎着生活。纪录片的结尾,这14个孩子中,只有1个孩子成功打破了阶层的壁垒,他从一名来自乡村的羞涩少年一步步,利用知识的力量充实自己,考进牛津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

这个纪录片在中国曾有一段时间非常的火,有人说纪录片表达的是英国阶层的固化,有的人说这就是人生。知乎上有着各种分析及反思,但有一点是大部分人都认同的,这是中国一句老话:知识改变命运。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其核心内涵也是,知识改变命运。

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出生,也许原生家庭各有各的差异和烦恼,社会更是从来都不是公平的,它遵循的从来都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所以我们首先可以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索性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要我们愿意,绝大部分知识我们都可以比较便利的学习。时间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它就给多少回报。利用知识强大自己,在丛林中,生存发展,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学习有效的知识,践行。这就是人最有效的成长方式。

改变,始于成长。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都是平凡人,为什么若干年之后彼此已成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

前一阵子,虽然一大波考试和实验来袭,不过我还是抽空看完了李笑来所著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感觉里边许多观点颠覆了我早已根深蒂固的观念,我对时间这一概念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part0:所有人的困境

许多人都有时间恐慌症,经常对感觉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了的感受和恐惧,使得他们超乎寻常的勤奋,哪怕只是虚假的勤奋,恨不能废寝忘食。而同样的感受,使得他们终日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实际上却想着最好不费吹灰之力无论哪一种都注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已经没有时间了这确是冷冰冰的现实。

part1:心智的力量

书中所谓心智指的是人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象、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

心智不同于智商。一个人智商很高,会被人称赞为聪明,如果一个人心智力量非常强大,我们往往会用另外一个词去形容睿智。而前者往往被人冠以小字,而后者冠以大字。这样,就分得清心智与智商了吧。

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除了看得见的相貌、身材、出身、财富之外。

举一些例子加以阐述。

观察身边的人,你总会发现有一些人不愿意去学习某方面的知识,或者拒绝学习某个科目,他们是基于以下的逻辑的:我知道我现在要学习、要努力,这个没问题。问题在于,学习也好,努力也罢,就好像投资一样,都是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如果在我根本不能确定我现在的学习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吗?所以,你必须告诉我,学这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没有用的东西我才不会去学呢!这是一个非常完整,也合情合理的逻辑。

但是,面临同样的问题,有些人却是按照以下的逻辑思考:正是因为我不知道它有什么用,所以我才要学呀。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的东西说不定会在以后有很大的用处呢!这也是一个非常完整,也合情合理的逻辑。或者这类人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时间就直接花在学习上面去了。

如此看来,两个逻辑必然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拒绝学习,虚度接下来的日子,一个愿意学习,每时每刻都充满着收获,两者的时间质量便有了天壤之别。这就是所谓的不同的心智力量导致的价值差异。

有没有人曾经想过人和人的大脑是什么样的关系?估计许多人只能从物理层面对其进行区分。设想一个场景,你本来在努力复习,因为期中考试快到了。忽然你旁边的人玩起了游戏,你看着心里痒痒的,你也跟着想玩了。于是,你以今天没吃早饭以致自习效率低下为由,打开电脑玩起了游戏。等你筋疲力竭得结束游戏之后,天啊,已经过去三个小时了,是时候该吃中午饭了以上场景是不是有似曾相识之感?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到底是你想玩游戏,还是仅仅是你的大脑想玩游戏?有没有可能你是想认真复习的,只是你的大脑想玩而已。

这样就引出了下面的命题:你并不是你的大脑。大脑控制你的行为,但是你控制你的大脑!试想一下,大脑作为你的一部分,你却让它控制了你的全部,这不是主次颠倒了吗?要知道,大脑作为一个生理器官,它会随时随刻产生消极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你真正愿意付诸实现的吗?所以,不要再让自己成为自己大脑的奴隶,而要选择翻身做主人。领悟了这个道理,颇有一番拎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扯离地球的韵味,虽然后者已经被物理学证明是永远不能实现的。

认识到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之后,我们便可以有所行动。比如,控制自己的情绪,推迟满足感等等。这里有必要提到一个关于大脑遗忘痛苦的机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此功能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其在人类的可延续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下,一个人一生会遇到多少不如意的事,会承受多少痛苦,假如这些痛苦你都铭记在心的话,你能活得快乐吗?你能活得精彩吗?你可能已经发现,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是否觉得已经逝去的日子特别的美好呢?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肯定不是的,因为如果那是真的话,那么说明人活着真是越活越不美好了。这显然是不对的。从大脑遗忘痛苦的角度出发便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回忆的美好只是因为你把当时绝大多数的痛苦都给淡化遗忘了。即使你不是故意的,但是你的大脑会自动帮你完成这工作,除非你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忘却那些痛苦。你若不信,你能想起你上个月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上上个月呢?

啰嗦了这么多跟遗忘痛苦有关的内容,只是为了以下阐明它与学习的关系。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从小快乐地学习,寓快乐于学习之中便被大力提倡,不管其初衷是什么,从遗忘痛苦的角度出发,这绝对是无比正确的,因为痛苦地学习到的东西我们大脑会自动遗忘呀!这是多么可怕呀!我现在终于知道我为什么每次背完单词都记不住了,无论我用了多么高的记忆技巧。换个角度讲,认识到这个,那么自然就知道改善学习效果的方法之一便是努力使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书中举了一个人背单词的例子,他想方设法说服自己每背一个单词就相当于自己在未来多收入若干美元,这样,他每天背几十个单词就相当于赚了几十美元呀!这能不快乐吗?虽然不知这方法对我是否有效,不过这倒是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part3:提高心智,和时间做朋友

所谓和时间做朋友,说的是合理地利用时间,从容优雅的生活,而不是被各种的没有时间了所苦苦折腾。

从这个角度看,人类也许是地球上最尴尬的物种之一:长期的进化使人类发展到今天这个高度,但是,每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刹那,实际上居然在与其他的动物站在几乎同样的起点上,心智要从零开始进化。

获取更多的知识几乎是开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书中强调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也提到了关于学习的量变引起质量的阶梯状爬升过程。

其中有一点比较吸引我的是关于正确对待老师的话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学生因为讨厌老师而拒绝学习。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深思一层,老师也是人,也有犯错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过分依赖老师,科研能力很强的老师并不一定就能教得很好,用自己的学习结果去衡量老师往往也是不正确的。

part5:小心所谓成功学

现在社会流行成功学,只要看看各大书店关于此类书的畅销就可以略窥一二了。

书中花了一整章的篇幅去批判成功学。比如,作者认为所谓成功学的核心缺陷是其对成功的定义。成功学对成功的定义是相对性的,如果你比社会上许多人活得更好,那你就是成功的。如此的定义必然导致其根本性的错误,因为相对是没有尽头的。也有些东西是无需比较,也不能比较的。

除此之外,所谓成功学还在方法论上犯了逻辑错误。绝大多数关于成功学的书都是这样阐明自己的观点的:某人过去是这么干的,而现在他成功了。所以如果你现在也这么干,那你也一定会成功。稍微冷静点地分析就可以发现,他这么干就成功不代表你也这么干也会成功呀。与其说许多人无法看出其中破绽,倒不如说他们不愿意看破,他们希望有一个可以快速成功的美丽的谎言去满足他们急切的欲望,因为他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part6:更多思考

除此之外,书中还深入思考了许多问题。现简要记录如下:

①努力是应当的,无需强调。虽然客观上出身、运气等比努力起得作用都大,但是努力仍然是最重要的!因为前者无法改变,只有后者可以改变,所以要将其发挥到极限。

②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人际关系学说甚嚣尘上,然而其核心缺陷却在于过于强调技巧的重要性。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所能结交到的朋友绝大多数都是与你相当水平的人,要想获得高质量的人脉,根本解决之道是提升自己的水平。

③效率低下很多时候是因为回避困难。许多人在着手一堆任务时,总是不自觉的选择最容易完成的,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上边。但是却忽略了困难的任务,重要因困难而重要,困难因重要而困难,只有完成困难的(也就是重要的)任务,才算得上有效率。

此书可谓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思考,真心感谢作者李笑来的贡献。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600字


前两天终于又一次读完了这本书,有必要写些什么来记录此时此刻的想法。回答三个问题:

*什么是时间的朋友?

时间一视同仁,不论对其爱戴或者憎恨,它就在那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朋友,代表立场,意味着对自己有利。所以时间的朋友,指的是那些有能力让时间的力量为自己所用,不断加持自身,实现成长/富足/强大/幸福。

*为什么要当时间的朋友?

事实上时间不一定把谁都当成朋友,有的时候时间会把你当成他的敌人。每当年轻时候落下的病根发作,或者人到中年发现立身立命困难愈发焦虑,又或者情感不和整天焦头烂额。我们看到了太多积重难返的案例,祈祷这些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希望生活越来越美满,在惬意的午后,对着子女介绍自己的老朋友时间。

*怎么当时间的朋友?

说白了,人世间处处存在着复利。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放下所有负面情绪,那都是对于过去的不满,从现在起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改变思维模式,碰到新生事物,花些时间接纳他,在不明确未来是否有用的时候,选择积极地拥抱新生事物,努力拓展自己的能力圈。花精力在基础工作上,厘清概念,将不必要的联想剪短,将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到正能量的事物中去。以平常心对待身边的人,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工作生活,专注持续地学习、心态平稳地做决策。相信自己,会成为时间的朋友。

这是一本工具书,不是一本鸡汤文,每次翻看都能看到新的改进点。慢慢来吧,从复利的实践开始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有感700字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有感700字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是李笑来所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的开始就有阅读说明,告诉读者,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作者写到"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不值得读。如果您拿到本书,只是想随便翻翻,那我劝您算了罢,因为那么做没什么意义。"

我个人比较喜欢读有深度的文章和书,需要让人思考的文章能够引起人的深思,继而提升自己的思想。所以拿到这本书后,就开始逐字逐句的读。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更好的和时间当朋友的方法,这里选取几个和大家分享。

在第三章管理的第五个小点中,作者提到了并行串行的问题,其实指的就是把两个任务并行来做,作者李笑来给出建议是,将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比如:在跑步的时候听英语,在写文章的时候听音乐,在等班车的时候看书等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且可以收获更好的效果。我认为,这种高效率的时间观念是很多人包括当代大学生很容易忽视的好方法。

在第三章管理中,作者还给出了将时间做出预算和记录开销的建议。即将每天要做的事情做列表,这样就可以明确一天的任务,继而更好的做出一天的时间分配和规划。在一天结束时,再来记录今天时间的开销,比如:早上9点到11点,图书馆看书;下午3点到5点,拜访朋友。这样的记录使自己可以明确时间到底用在了哪里,为自己以后更好的管理时间做铺垫。

在第五章思考中,作者给出很多思考的方法,并且对逻辑方法给出了他自己的建议,如:对立论证、相关命题、因果关系等,都是对思维很好的训练。

以上是我在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感觉到有所启发的感触。时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作为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更应该知道时间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很好的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最后用书中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郝玉

2018年4月10日写于邢台市图书馆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漂亮朋友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