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韩寒零下一度读后感

韩寒零下一度读后感

读书:韩寒的《零下一度》读书。

古语有云: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每个人在阅读的时候,都会与作品产生共鸣。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你知道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韩寒的《零下一度》读书”,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在《零下一度》韩寒用幽默来批判,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完这本书,大家的笔记如何写呢?那么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带来韩寒的《零下一度》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http://www.dhb100.com

韩寒的《零下一度》读书笔记1

看到明天的天气预报,最低温度达零下一度了,突然想到韩寒的《零下一度》。里面有一篇《穿着棉袄洗澡》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这是韩寒的想法,然而社会上许多人都否认这个看法。中国的教育界依旧口口声声地要培养全才,就拿江苏省的高考方案来讲吧,非要你门门都好,有一门拖后腿就会“一尸多命”,拿什么补救都不行。然而,这毕竟是应试教育,除了会做题,考生一无所知,不知道什么是生活,什么是社会……

韩寒作为一个少年成名的怪才,不是被人捧上天,就是被人踩到地狱。我觉得这对他很不公平,少年成名不是他的错,而是正如韩寒所说,这个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而韩寒就是文学人才。况且,相比那些学习成绩好,却碌碌终身的人,韩寒可谓是“全才”了,除了在文坛响彻云霄,也涉足了娱乐圈,赛车玩的也很棒……

我们不能过多的要求韩寒,非要什么都好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正如我们不能要求庖丁去相马,伯乐去解牛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也许有人是大器晚成型的,也许有人属于少年得志型的,我们不能武断的认为大器晚成一定优于少年得志,所谓各有千秋嘛!

“我们最终需要的是专于一类的,当然我们也要有各科的基础,不能从小学一年级就专攻什么,为直达目的扔掉一切,这就仿佛准备要去公共浴室洗澡而出门就一丝不挂;但也不能穿了棉袄洗澡……所以,现在教育的问题是没有人会一丝不挂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着棉袄洗澡。”

在我看来,我们该做且能做的不是批评过去的,而是正视现在,再次审视现在的教育,审视自我!

气温会骤降至零下一度,但希望不要冰封我们的心!

韩寒的《零下一度》读书笔记2

久闻韩寒这个名字,他算是文坛的后起之秀吧。他的作品之前我没看过,但听说他在青年一代中的影响却不可小视。前不久去新华书店看到韩寒的《零下一度》就顺便买了回来。

看他的这集,我确实亲眼见识了韩寒独特的魅力,知道韩寒为什么如此受青年一代的欢迎与亲睐了。在中国文坛只怕难得再找得出这么个韩寒,尤其在当今的文坛与当今人文缺失的社会。

韩寒的作品大胆、幽默、深刻、尖锐、辛辣、真诚、率直,当然,不可否认的,其文也确实有些过于偏激和不成熟之感,在此就不多说了,自己去看。

《零下一度》中印象很深的是韩寒的《只说一点点》、《眼中》,其次就是最后的代编者话——刘如溪的《韩寒三思》。本来呢,从题目四字的字面意思看刘如溪是苦口婆心地劝韩寒三思,但是到了最后却来这么一句:韩寒三思,与韩寒情况类似的同学三思,以韩寒为榜样的同学更要三思。似乎是点睛之笔,升华一下思想高度和文学意义嘛。说实话,我不是什么韩寒,我是我自己,也不曾有什么与韩寒情况类似,我与自己情况类似,更没有以韩寒为什么榜样,我以自己为榜样(不过需要一提:我绝不崇拜韩寒,但我欣赏韩寒),只是觉得此文中有些话说得牵强了。

比如,那个什么关于韩寒说学数学只要学到初二的,人家不是说了嘛,那只是对他自己而言,他有说:如果你将来想去设计个把火箭玩玩,就别信他那一套。这就对了嘛,那一套是他的,拜托,人家的,告诉我谁叫你去抢的?再说了那韩寒说的话又不是真理,亦不是圣旨,你当放个屁,大可以不听、大可以不信、大可以不闻。其实说这些本来就是多余,不能因为韩寒是文坛的名人了,创造了“韩寒现象”就把他的一个观点拿出来小题大作。试问,如果是大街上一个乞丐说数学只要学到小学毕业,或者他饿得难受心情不爽干脆就说地球人都不要学数学,谁会理他吗?扫街的大妈?——叫他滚远点!环保工人?——别破环市容!

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没人学数学自然有人学数学,至少韩寒《眼中》那些人的拥护者肯定会拼了老命的学数学学微积分,气死你韩寒!韩寒觉得大多数人学了微积分一辈子用不上几次,那么,肯定有这么个人认为学中国古典文学赶不上新时代潮流。中国拥有一个数理化三科总分不及格亮七门红灯的韩寒,那么,中国必定拥有一个把他吊着打往死里打都不肯学一句语文的人才。我想劝慰刘如溪先生,倒不如多发发功夫去劝劝那些誓死不学文学的同学“三思”,为他们去“无比担忧”吧。

话又说回来,无论《韩寒三思》再牵强那一套也是刘如溪先生的,我无权评论,所以也不能老扯着这个话题不放,仅仅关于“数学到底该学多还是学少“,这是个多么稚气的话题,根本不成问题,看罢全书却看到书中有多处提起,这么多人凑热闹,我也只是稚气些过来凑凑热闹发表一下自己的一套愚见罢了。不!是读后感——读了《零下一度》:有此韩寒,文坛有幸!

其实说到这些担忧啊那些热闹什么的,突然觉得令人担忧的其实更是现今中国的文坛,因为中国文坛太过于平静,太过于低迷,没有热闹,没有激情。

不过,亦如他的《零下一度》,韩寒势必会惊起一湖涟漪一滩鸥鹭,令锈腐的文坛焕发几许光辉充满几许生机。

还有,如果你没打算凑热闹,也千万别信我以上这一套。

韩寒的《零下一度》读书笔记3

假期里热映了一部韩寒导演的作品,影片的名字叫做《后会无期》。作为韩寒粉丝的我 ,还跟妈妈和妹妹一起去看了首映。果真没让我失望,一句话说来:不愧是韩寒。

借此,读了韩寒学生时期写的一部作品,名为《零下一度》。此书是以散文的形式写的,大大小小也有二十多篇。主要回忆了童年生活的种种经历,记述了难忘的校园生活,还有一些读书笔记。文章语言幽默,充满着奇特的想象。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喜怒哀乐,展现出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一个18岁青年的人生视野和感悟。

最喜欢其中的两篇小散文《来自海边》与《兄弟成长 于 蓝天年代》。 我只简单说说《来自海边》吧。韩寒在这里用幽默的言语描述了旧称东方巴黎的上海,并讲述了自己在石化海边成长的许多趣事。 并且以青岛清透的海水和自己无意中捞到海星的经历作比较,写了自己家乡的石化海滩。一开始真的是看着很不起眼,用韩寒在书中的原话说来“水是灰的,沙是黑的,沙滩奇硬。真要把自己活埋了,恐怕要操一些像铁铲一类的家伙,一铲一铲地挖几个钟头,只要你不怕旁人认为你在挖坟墓。”可到了后来,他也渐渐的开始看到了家乡独特的美,并在那里,与儿时的伙伴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读完后觉得心里舒服,并且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那些美好的经历。

有人说韩寒的语言辛辣,讽刺。其实也未 尽 然,他只是善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毫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 他人的种种看法。 我 敢说 这也是他的一大魅力,在如今的社会,存在着太多的虚假,当看到他的文章,就会觉得心里一丝清爽。心情豁然开朗,哈哈……

韩寒的《零下一度》读书笔记4

初闻“韩寒”这个自带制冷属性的名字,是在念高二的夏天。虽然距高考还有一年,在教务处的动员下,大家提前进入备战状态。那些不命系于仕途的大多数学生,课间会传阅一些闲书—《意林》、《读者》、《萌芽》、《男生女生》、《哈韩》,以此来排解枯燥的课间生活。就是在那个时候,一篇韩寒吐槽《无极》的杂文闯入眼帘。这便是我对韩寒的初次印记。

初读韩寒的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发生于刚刚过去的2024年冬天。之所以刻意避开韩寒的文字,源于对他先入为主的坏印象。一直觉得他只不过是个网络喷子,在我没有深入了解之前,至少在没有认真看过他的书。

近日读了他的《零下一度》。

和《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一样,书里探讨的主题并不深刻。或者说他并不想通过文字,宣教自己的人生哲学。只是单纯地把自己的经历,融合到一个个虚构的故事里。那些即便是普通人,也值得被书写的态度,是我喜欢他小说的直接原因。

记得《后会无期》上映当天,西安下着朦胧细雨。我和好友L打伞去万达观影,步行了四五站路。电影里车轮留下的辙印,一望无际的笔直公路,路肩扶疏的树木,三五好友对未来不同的期许,荒草铺陈的旷野,连同男性同胞站立的尿姿,都是我文艺中毒期的心之向往。后来《乘风破浪》上映的时候,我也去看了。

前几天把《飞驰人生》又重看了一遍。唯独这部没有在电影院看的韩式电影,我突然想看第二遍。因为这部电影,更加凸显出韩寒的念旧情怀。面对会回忆,心思敏感的人无法抗拒。

可能我们都是怀旧的人。一遍遍通过文字或者电影,回顾旧时的映像。这些故事不特别,更谈不上深刻,仅仅只是因为与我有关。

疲惫的生活中,有时候你我只想躲在“避难所”里安静片刻。

韩寒的《零下一度》读书笔记5

看他的这本文集,我确实亲眼见识了韩寒独特的魅力,知道韩寒为什么如此受青年一代的欢迎与亲睐了。在中国文坛只怕难得再找得出这么个韩寒,尤其在当今的文坛与当今人文缺失的社会。

韩寒的作品大胆、幽默、深刻、尖锐、辛辣、真诚、率直,当然,不可否认的,其文也确实有些过于偏激和不成熟之感,在此就不多说了,自己去看。

《零下一度》中印象很深的是韩寒的《只说一点点》、《眼中》,其次就是最后的代编者话——刘如溪的《韩寒三思》。本来呢,从题目四字的字面意思看刘如溪是苦口婆心地劝韩寒三思,但是到了最后却来这么一句:韩寒三思,与韩寒情况类似的同学三思,以韩寒为榜样的同学更要三思。似乎是点睛之笔,升华一下思想高度和文学意义嘛。说实话,我不是什么韩寒,我是我自己,也不曾有什么与韩寒情况类似,我与自己情况类似,更没有以韩寒为什么榜样,我以自己为榜样(不过需要一提:我绝不崇拜韩寒,但我欣赏韩寒),只是觉得此文中有些话说得牵强了。

比如,那个什么关于韩寒说学数学只要学到初二的,人家不是说了嘛,那只是对他自己而言,他有说:如果你将来想去设计个把火箭玩玩,就别信他那一套。这就对了嘛,那一套是他的,拜托,人家的,告诉我谁叫你去抢的?再说了那韩寒说的话又不是真理,亦不是圣旨,你当放个屁,大可以不听、大可以不信、大可以不闻。其实说这些本来就是多余,不能因为韩寒是文坛的名人了,创造了“韩寒现象”就把他的一个观点拿出来小题大作。试问,如果是大街上一个乞丐说数学只要学到小学毕业,或者他饿得难受心情不爽干脆就说地球人都不要学数学,谁会理他吗?扫街的大妈?——叫他滚远点!环保工人?——别破环市容!

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没人学数学自然有人学数学,至少韩寒《眼中》那些人的拥护者肯定会拼了老命的学数学学微积分,气死你韩寒!韩寒觉得大多数人学了微积分一辈子用不上几次,那么,肯定有这么个人认为学中国古典文学赶不上新时代潮流。中国拥有一个数理化三科总分不及格亮七门红灯的韩寒,那么,中国必定拥有一个把他吊着打往死里打都不肯学一句语文的人才。()我想劝慰刘如溪先生,倒不如多发发功夫去劝劝那些誓死不学文学的同学“三思”,为他们去“无比担忧”吧。

话又说回来,无论《韩寒三思》再牵强那一套也是刘如溪先生的,我无权评论,所以也不能老扯着这个话题不放,仅仅关于“数学到底该学多还是学少”,这是个多么稚气的话题,根本不成问题,看罢全书却看到书中有多处提起,这么多人凑热闹,我也只是稚气些过来凑凑热闹发表一下自己的一套愚见罢了。不!是读后感——读了《零下一度》:有此韩寒,文坛有幸!

其实说到这些担忧啊那些热闹什么的,突然觉得令人担忧的其实更是现今中国的文坛,因为中国文坛太过于平静,太过于低迷,没有热闹,没有激情。

不过,亦如他的《零下一度》,韩寒势必会惊起一湖涟漪一滩鸥鹭,令锈腐的文坛焕发几许光辉充满几许生机。

还有,如果你没打算凑热闹,也千万别信我以上这一套。

《零下一度》读书笔记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韩寒《一座城池》读书笔记摘抄


1、人世间的事情莫过于此,用一个瞬间来喜欢一样东西,然后用多年的时间来慢慢拷问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样东西。

2、这就是我心里的一座城池,其他人眼中的一片废墟。

3、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池,当你想逃避的时候就会躲进去。有的人躲的时间长,有的人躲的时间短,而我却一直没有走出去。

4、关于自杀,我以前有一个学法律的同学这样认为,他觉得自杀的唯一意义就是这是唯一一个又可以杀人又可以不被法院判死刑的活动。

5、每个人心里都有悲伤,而最悲伤的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另外一个人的悲伤。

6、失望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它不似开心,只要你咧开嘴笑,大家都知道你开心。但是失望到整张脸都透露出主人很失望的信息,那真的是很失望了。任何抽象的东西具体的时候都是异常强大的。

7、我们相依为命,却各自为营,各自等待,各自幻想,各自破灭。

8、活着没有意义好像并不能构成自己终结自己生命的理由,因为放眼望去大家都活得没有意义。

9、世界上真是有很多人没有安全感,而且想来人应该大抵上都是这样的。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要把这些所谓的安全感托付在一些身外之物上,比如房子或者在银行的存款。这地球是如此不可靠地悬在宇宙之中,地震、战争、经济崩溃等等会随时把我们的身外之物夺走。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随时都要失去的东西能带给人安全感。

10、我们结伴而行,却从一开始就分道扬镳了。

11、一碗鸡汤都能让生活充满意义,这说明生活实在是没有意义。

12、所有罗嗦的想法归根结底就是没钱。如果有钱我就天天住五星级酒店,而且要两间,住一间空一间。空出那间的意义就是,看到节假日很多人在前台那里因为没房间干着急,我就高兴。

13、我就不是很喜欢看热闹,我不喜欢在大家纷纷探出脑袋的地方再加上一只世俗的脑袋。

14、我想,这人并没有离开世界,他只是离开了人间而已。他一定在和我们分享同一个世界,用不同生命模样。

《妈,亲一下》读书笔记


书名:妈,亲一下

作者: 九把刀

一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妈,亲一下》,我的视线就深深的被吸引住了,这是一本纪录陪伴母亲化疗、治病的过程。

作者得知母亲因积劳成疾而罹患血癌后,有很深的感触,因而让作者回忆起幼年时期母亲细心的呵护与照顾,及对家人的温柔与体贴。也因为母亲是家里唯一的 精神支柱,所以三兄弟相互轮替的照顾着他们挚爱的母亲,即使遇到种种挫折,也要克服,陪着母亲一起走向未来的每一个明天。

有人说,上帝因为不能一次照顾我们这么多人,所以,他创造了叫母亲的天使给我们。平常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及照顾,都对此视为理所当然,很难体会到母亲的 辛劳,等到母亲老了、病了,再也没有办法为我们做饭洗衣烧菜,我们却也才会突然惊醒,原来母亲多么重要,为了爱、为了我们,对待家人的付出是如此的多,给 了我们有了家的温暖。

时光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任何理由而停留,即使再重要、在敬爱的人,终将会变老,身体不再想以前一样强壮、一样硬朗,就像机器用久了,还是会生锈,最后被淘 汰。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路程,谁也逃不了,更何况是我们的父母长辈们?父母努力辛苦赚钱,牺牲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为的都是我们,想给我们更好的生活 品质,身为晚辈的我们,应该更加倍的回报、感激及孝顺,若是非要等到失去后,才慢慢得去了解,那就太迟了!

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这句话,我们虽然并非能决定任何人生命的长短,但至少我们可以趁现在还有机会时好好地孝顺他们,即时行孝,就算只是一个温暖的拥抱、轻轻的吻。

《下一代的竞争力》读书笔记


假期读了蒋佩蓉女士著的《下一代的竞争力》一书,感受很多,特别是对书中所谈的让家长把挫折看做成长的机会,我很认同。
现在的孩子习惯依赖于家长与教师,而家长们又喜欢大包大揽,结果使得他们认为生活应当一帆风顺,一切就应当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发展,他们才是生活的中心,而一旦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或受到冷落,就会自暴自弃。
因此,有远见的家长应该为孩子人为地设置一些困难,更要支持教师出的一些人为难题与挫折,便给他们以克服困难的勇气,教给他们战胜困难的方法,而不是一听到孩子的抱怨和诉苦便来埋怨教师。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出身心健康,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有用之才。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没有原则性,甚至看孩子的脸色行事,只要他们不闹,干什么都行。而过分迁就或呵护孩子的结果就是助长坏脾气的养成,而且使得他们对善恶标准无所适丛。比如,在过去孩子之间打架双方父母会首先批评自己的孩子,并向对方的孩子道歉,这样做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孩子们的印象就是无论什么原因打架都是不对的。而现在的孩子从中得到的信息是打人有理!很显然这是不符合道德标准的。当然,孩子在受到约束或批评时,会感到不快,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却是非常有益的。
一、对孩子的期望应合理,培养孩子能正确地评价自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家长应有客观的评价,并据此对孩子的成长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孩子向恰当的发展目标努力。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孩子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骄傲自满,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敢面对失败;当然,家长如果总是挑孩子的毛病,贬低孩子,对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会逃避困难以求避免挫折。总之,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阻碍孩子对自我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原本不应引发挫折感的事件如正常的失败或稍加努力就可以克服的困难,都可能对儿童造成挫折。也就是说,不合理的期望会加大儿童遭遇挫折的机率。相反,家长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孩子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方面不会动辄就产生挫折感;另一方面,由于在正确评价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在实现目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能有适当的预期。这样,孩子心理上对承受挫折有所准备,当面对挫折时也就会客观、冷静地应对。
二、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儿童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常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希望孩子以这些名人作榜样,不畏挫折。儿童生活中最好的直接榜样就是家长。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孩子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榜样。比如,对孩子战胜挫折的经历,家长应指导儿童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当孩子以后又面临挫折时,可以提醒他看看这些记录,向自己学习。当然,树立孩子做自己榜样的形式绝不是仅此一种,家长和孩子可以结合实际创造适合自己家庭的特殊形式。
三、做孩子的顾问,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
能力不足的孩子,一遇困难就无力应付,时时会被挫折压得垂头丧气。能力强的孩子,善于解决问题,不易受挫,而且即使受了挫折,他们也能积极地从其它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补偿。儿童的许多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儿童面对问题时,父母不应以决策者的身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决定、执行决定,而应作为顾问,向他们提供建议,对他们的选择提供咨询,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最后由儿童自己做决定并实施。这种教育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儿童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应当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种小事来丰富孩子的经验,使孩子从这些经验中获取自立的能力和精神。那种缺乏独立应对生活的经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往往是不敢面对困难、易受挫折的。一个来自四川的少年大学生,因为没有父母的照顾就无法独立生活而休学在家。当接到学校要他返校学习的通知时,他不敢面对即将来临的独自生活而跳楼自尽。面对这样的悲剧,我们应当惊醒。尽管这是一个极端的事例,但它确实提醒我们,不能轻视那些要求孩子为自己的生活服务,洗自己的衣服、整理房间等日常小事。因为这些小事正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提高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
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做的是要精心设计一个有益的教育环境,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孩子才可能在今后少吃苦。不少家长也懂得这个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家长既不忍也不敢将孩子置于困难之中。然而,面对挫折能够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无法培养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让孩子坚持一项体育锻炼,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等活动,远比您的说教更能有效地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将承担建设美好21世纪的重要任务,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牢记陈鹤琴先生的话:不要担心失败,应该担心的是,为了怕失败而不敢做任何事。我们教师和做父母的都要敢于让孩子往前走,让他们经受一些恰当适度的挫折教育。

韩寒《长安乱》读书笔记


我年少呆在少林寺里,在大饥荒中,认识了小女孩喜乐。青梅竹马的故事发生了。 十八岁时,师父让我和喜乐离开少林寺去找一个老头儿,老头儿给我们展示了许多传奇的兵器。后我在逐城遇到了自称杀灭少林寺的人,我用那把剑把他们全灭了。 雪邦有地方正在比武,我莫名其妙地当了盟主。 盟主让位于万永,就和喜乐来到一树林,过起了悠闲的生活。孩子生下来时,喜乐死了。这样一个亲密无间的人,离我而去了。 最后,我为带孩子当一名杀手,遇到了无灵,比了一次武后就再也没遇到过

长安乱以第一口吻写,很入戏,韩寒,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很喜欢长安乱,世面上有太多的男作家充斥肉欲、名利、或者俨然一副成大事者的口吻讨论国家、民族、事业、商业,而长安乱却是一个男人平静写好好的爱一个女人。

故事的文字平淡却不乏幽默,暗含对社会的针砭却又摆出一副事不关心的驾驶,像是逍遥,吊儿郎当,但又成气候。对武林纷争,社会动荡轻描淡写,饥荒饿肚子,韩寒也把气氛安排在单纯的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让人忍俊不禁。

本人知识有限,很多地方实在不通,是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切换镜头太快么?我悟性太低。

人物安排有点混乱,没有《红楼梦》多人,多场景,但N多人物出场1次就销声匿迹,神秘老人究竟是谁,万永这么重要为什么出现少,我也没为自己身世找出个所以然,结尾反而让女一号喜乐离奇死去。很多网友对喜乐的死感到很唐突,有人觉得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作者不予理睬,慌忙作文,也许自己知识浅陋,时间仓促,囫囵吞枣,未细细品味吧。

但长安乱折射很多社会现实,能让人泄气,这就是我崇拜喜欢他的又一原因。

我们什么时候结婚

喜乐:等我们一起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达到这个目标以后再结婚。

这就好比现在的恋爱婚姻观,只要你是有潜力,有才华,会与你一起奋斗,哪怕容颜衰老,相信你会有面包去共筑爱巢。对女孩而言,长得帅的男生,让人眼动,可有才的男生,让人心动。

故事中,很多话很经典,如长安旱灾,皇帝多天后开仓救济,说出了人的本性其实就是一个贱字,为什么混蛋比笨人、傻人、蠢人都顺耳?就是因为贱。 通俗写出了人的劣根性。

韩寒没有鲁迅那么深奥,羞涩难懂,轻松活泼点醒世人,以调侃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幽默、调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搞笑,不是直接的,需要读者稍微思考一下才能明白其中的意义。

《下一个社会的管理》读书笔记2000字


三个半月,我读完了这本书。《下一个社会的管理》不是预测未来,说的都是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它告诉我们下一个社会已经到来。这本书值得每一位想要在纷乱、变化莫测的环境中看清方向,主动寻找机会的人认真阅读和思考。

首先,信息革命不是史无前例,无迹可寻的事件,而是历史螺旋形发展的一个过程。瓦特发明蒸汽机引发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虽然引起了各种技术革命,但是直到几十年后铁路的出现,才真正改变了世界,因为它缩短了世界的距离,改变了人类的心智地图和思维方式。同样,电脑出现后的近50年,主要是以技术取代人工操作,但是并没有真正带来社会,甚至企业,根本性的变化。直到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出现,才真正引爆了信息的革命。

互联网消除了世界的距离,任何信息瞬间传遍世界,电子商务带来的不只是商务的变化,而是知识的根本改变。知识本身变成动态的学习能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本。创新和创业曾经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如今却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因为创新创业依靠的不再是资金和设备,而是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善用信息,不断创新。

知识革命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改变了管理的内涵。知识工作者的崛起使管理层不再能把知识员工视为雇员,而要把他们看作是合作伙伴,因为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才是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但是虽然每一家企业都拥有大量知识工作者,但他们目前的生产力可谓极其低下,因为他们的工作不允许他们发挥知识生产力。

管理层必须重新认识知识工作者,他们的特点是永远向上流动,改进和创新是知识工作者天生的特质,但是他们需要适当的工作安排、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施展的空间;他们是专业人士,不是雇员,与企业的所有者平起平坐,而不再是下属;知识工作者还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否则很快就会落伍。提升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成为下一个社会管理的最大挑战。

信息全球传播和知识工作者的崛起,带来公司体制的根本性改变。不仅多国公司要转向跨国公司,从把工厂复制到世界各地,到整合世界各地的资源;就是本地公司也要具有全球视野。虽然公司仍然依靠所有权,但越来越多公司靠的是战略,联盟、合作、少数股权、合作协议等方式日益成为公司的主导。整合各种资源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要求更加灵活的组织方式,未来的公司必须根据任务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这对公司高管层提出新的要求,他们不能再只聚焦于公司的内部运营,而必须负责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规划、战略、价值观和组织结构、组织联盟、合作与合资。

公司高管层的新任务是整合公司的人、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必须首先成为具有吸引力的雇主,才能实现经济绩效并为社会做贡献。也只有这样,高管层才能实现今天掌握大量股权的平民股东,把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结合起来的要求。

知识经济的出现,迫使基于制造业的工业经济退出经济的主导地位。制造业的衰退体现在它对经济的影响力减弱,以及不再提供主要的就业机会上。它还体现在公司概念的根本性颠覆上:知识员工不再是雇员,他们提供的知识与股东的资金同等重要;员工不再专属公司,而有各种来源和各种工作方式;因为知识的专业化和沟通成本降低,整合各种资源,而不是拥有所有专业才是更有效的生产方式;同时,顾客比企业拥有更多信息,必须让顾客引导企业的方向;最后任何技术和产品都不再专属于某一行业或用途,竞争来自任何领域。

这些都要求依靠知识而不是靠体力劳动来经营企业。制造型企业只有转向流通业和服务业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随着制造业退出市场主导地位,就业人口萎缩,新的保护主义会不断出现,然而它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

德鲁克所预见到的事件都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只是我们身处事件之中,往往很难看到信息革命的全貌,因此很难在变化莫测的环境中,找到正确方向。德鲁克为我们展示了信息革命的来龙去脉,变化的趋势和发展的方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它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出自己的决定。

比如,作为知识工作者,你能够看到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你的知识和优势吗?你怎样能利用“向上流动”的动力为自己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呢?作为公司高层或者CEO,你如何能够发挥你的知识能力,来实现组织创新,更好地发挥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也就是实现不断创新?你如何能够灵活地建立联盟、进行合作来充分发挥你的公司的专长?作为制造业的从业者,你如何能够帮助企业向流通业转型?如何把制造转变为服务?而不要试图坚持和保护过时的公司和制造业的观念?

这本书是德鲁克最后的几本书之一,集他六十多年对社会变化观察所积累的洞察力,来帮助21世纪的管理者学会在混沌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本书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透视镜。

《桥下一家人》读书笔记


在冬日的寒风里,我再一次阅读了一遍美国作家纳塔莉.萨维奇.卡尔森的名作《桥下一家人》。读的时候,不禁想起了在街头曾遇到过的一些流浪的孩子,如果他们能读到这样一本书,褴褛衣衫包裹的心中,也会生出一些希望吧。
这个故事讲了:在巴黎生活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流浪汉,他叫阿曼德。横跨塞纳河的大桥底下,便是他的栖身之所。他最讨厌孩子。一天傍晚,当他返回住处时,发现自己的地盘,居然被三个陌生小孩和一只小狗给占了。他既吃惊又生气,要把他们赶走。后来,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他渐渐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态度,甚至替他们白天在洗衣房工作的妈妈照顾他们,而这三个孩子也早已把他当作自己最亲爱的爷爷了。是阿曼德重新找到了家的感觉,与此同时,他也深知,孩子们,现在最渴望、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真正的家,为了实现孩子们的愿望。于是,阿曼德重新振作起来,不再以乞讨为生,以崭新的面貌谋到了一份工作,将与孩子们的母亲,撑起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不管经历多少苦难与困难,都会感到丝丝温暖与感动。原来,我学习很不主动,妈妈让我做题的时候,我不想做题,别的同学都能高高兴兴地玩,而我总是在学习,有时甚至想离开家,独自去外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当我读了《桥下一家人》的时候,我明白了,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也明白了爸爸妈妈撑起这个家也十分不容易,这个故事还让我懂得了:我们要乐观地面对生活,即使遇到了困难,也不能逃避。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学会对有需要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你关心了别人,当你也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来帮助你!
桥下寒冷的风,吹不散一家人温暖的爱,一家人在一起是多么重要,所以,请大家珍惜自己幸福的一家!

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读书笔记


韩寒近日低调地推出了他的新作《我所理解的生活》。在《我所理解的生活》中,破天荒地收录了韩寒引起广泛讨论的三篇文章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简称韩三篇。

去豆瓣,读书首页推荐意外的没有出现这本书的影子,搜索中却能轻而易举的搜出本书的页面。看了看目录,毫无意外是去年一年中看过的博客杂文合集。书店宣传海报上印着那张无数80后熟悉的、看来毫不激进甚至有些谦逊的笑靥,韩寒照片底下赫然写着这是韩寒迄今为止所有作品中,删减幅度最小的一本。引发广泛讨论的韩三篇 一字未删!

2012年,对于韩寒来说应该是除了他辍学成为少年畅销作家那年之后最惹人争议的一年吧。,方韩大战造成了韩寒情绪低谷相当长一段时间。他知道父亲的话是对的(不应去回应)。但是还是忍不住反击。其实内心深处,他知道自己做不到豁达的不在乎。

我们习惯了看到韩寒抡起他引以为傲的、也让我们深深喜爱的如刺刀快狠准的文笔去针砭时弊、调侃批判官场作风和腐朽制度。却难以忍受他浪费自己的才华和时间去和污蔑他的人打笔仗、口水战。这纠缠着、放不下的姿态有些难看。总感觉这个人不是当年那个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不管不顾执意辍学从文/赛车、快意恩仇的少年了。他开始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在乎的东西越多,其实越是走向了不自由。窦文涛在评论这个事件(方韩大战)时说,他至今没有见过一个人,能够从默默无闻到变得万众瞩目的时候心态不发生变化,这件事说明了韩寒终究也只是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不完美,我们不应神化了这个人。

在过去的一年里,韩寒在《独唱团》停刊后,先后发布电子杂志 《一个》的App版和安卓版,并将自己的《青春》推向了海外,由美国主流出版公司西蒙舒斯特出版。在新书里,他总结说,历史只会记得你的作品和荣誉,而不会留下一事无成者的闲言碎语。并向记者表示不会通过文字取悦人,因为我取悦不过来,我只想对他们说你们有眼光。

韩寒《像少年啦飞驰》读书笔记摘抄


1、罗天诚解剖人性: 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是最痛苦的人,徐志摩是大雅,马德保是大俗,但他们都是快乐的人,可你却半俗不雅,内心应该十分痛苦。

2、在人看来,占着茅坑不拉屎是可恶的,其实,最可恨的却是拉完了屎还要占着等坑。

3、孰不知无论你是出了名的 乐或是有了钱的乐,朋友只愿分享你之所以快乐的原动力,比如名和钱。快乐归根结底还是要自己享用的。

4、没当官的人好比一群野狗,那官职宛如一根链条,一旦野狗群里有人当官,那野狗就严然变成一只家狗,有了狂吠几声赶其它野狗的资本和身分。

5、我一直觉得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脸谱,你一直在等待遇见一个人,此人能让你锥心难过或者无比快乐。她此刻可能就在你不远的地方,你可能因为系了一次鞋带而失去和她遇见的机会,然后一辈子不再遇见。

6、踩着中国人的脚,不能说 对不起,要说sorry,被害者才会原谅你,可见外文比中文值钱。你说一个Sorry可抵上十声对不起,与人民币兑美元英镑的汇率相符,足以证明语言与经济的亲密关系;而踩上外国人的脚大可不必担心,他们的脚趾和他们的财气一样粗壮,断然没有一脚踩伤的后患,说不准自己的脚底还隐隐生痛呢。

7、男人挑女友绝不会像买菜那么随便,恨世上没有人汇集了西施的面容,梦露的身材,林徽因的气质,雅典娜的智慧不对,雅典娜的智慧是要不得的,哪个女孩子有了这种智慧,男人耍的一切花格都没用了。

8、对文人而言,最缺少的是钱而最不值钱的便是诗词

9、 这一夜无梦,睡眠安稳得仿佛航行在被麦哲伦冠名时的太平洋上

10、这世上最可畏的男人是自称不近女色的,他们只是未遇理想中的女色罢了,一旦遇上,凭着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不近女色马上会变成不禁女色,所以,历史学科无须再追究汉字是不是仓颉所创,总之,汉字定是男人造的,而且是风流男人造的。

11、书就好比女人,一个人拿到一本新书,翻阅时自会有见到一个处女一样怜香惜玉的好感,因为至少这本书里的内容他是第一个读到的;反之,旧书在手,就像娶个再婚女人,春色半老红颜半损,翻了也没兴趣因为他所读的内容别人早已读过好多遍,断无新鲜可言

12、不漂亮的女孩子撒娇成功率其实比漂亮女孩子要高,因为漂亮女孩子撒娇时男的会忍不住要多看一会儿,再在心里表决是否值得;不漂亮的女孩子撒的娇,则像我国文人学成的西方作家写作手法,总有走样的感觉;看她们撒娇,会有一种罪恶感,所以男的都会忙不迭答应,以制止其撒娇不止。

13、也许放开这纷纷扰扰自在一些,但不能放开比如手攀住一块凸石,脚下是深渊,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该放不该放,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14、我坚信一个人对于一样东西完全失望的时候,他的意见只有四个字,无话可说。而那帮从醒来到睡去在不停地骂校长骂老师的人们,如果学校给他们的高考加上十分,或者将校花赏赐于他,此人定会在周记上写到,感谢学校给我这样的机会。

15、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会深记两种东西,快乐的和痛苦的。忘记得最快的是无聊的。

16、一切都不会出意外,只是多了一点波折。而那些波折却让我们痛苦不堪。

17、做了梦却回忆不起来的确是一种遗憾,正好比文章发表了收不到稿费。

18、有时信多比钱多更快乐,因为钱是可以赚的,而信却赚不来。

19、知人知面不知心不及知人知心不知面的痛苦。

20、愚蠢与幽默往往只有语气之别。

21、正在豪情万丈时有人唱反调是很能给人打击的事情,尤其是话未说完被人掐断,像是关云长被砍头般。当年关公被斩,身居当阳,首埋洛阳,身首两地,痛苦异常。

22、但懂事只是指一种克制,不让自己的本性流露出来,本性终究是本性,过久了就会自己露出来。

23、在学校里,最受人尊敬的是文学,而最不受人尊敬的是文学社。

24、一般来说,看信时快乐,回信时就痛苦;而看信时痛苦,回信时就快乐。

25、一个医生可能一辈子称不上医学家,但一进医院就意味着你是书法家。

26、哎呀,太可惜了,如果这个球不打偏的话就进了!(经典废话!)我哭得流下了眼泪(更经典的废话!!)

27、有句话说:爱情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这话其实不对,爱情没有这威力,爱情只是促使女人去买最好的化妆品,仅此而已。

28、这里有一个矛盾:真理往往是在少数人手里,而少数人必须服从多数人,到头来真理还是在多数人手里,人云亦云就是这样堆积起来的。

29、许多自以为好心的家长对此的解释是小时候练练,对将来有好处。至于小时候没玩,可以等事业成功,功成名就后弥补。但是,他们愚昧到了不晓得童年的玩是最纯洁纯粹的玩,等功成名就之后所谓的玩很大程度上是玩麻将,玩扑克。两者能代替吗?就算两者可以代替,你作为一个一生有为最终退休的人,还会不会去约一帮跟你一样一生有为最终退休的人一起打弹子、钓龙虾、看《葫芦兄弟》?你们所失去的将一生无法弥补,别以为补个遗憾就跟女娲补天一样容易。

30、看来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在火车站等候火车是一个道理,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不上的。

韩寒《三重门》读书笔记


在愉快的心情下重读韩寒的作品《三重门》,再一次感受到韩寒的幽默。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拜读这本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本书的认识也加深了一层。

韩寒出版的第一篇小说,男主人公多多少少有他自己的影子,比如富有个性,从小报读诗书,重文轻理,高中挂科。在我读《三重门》的时候,早把雨翔的形象和那个留着长发桀骜不驯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了。

说到主人公林雨翔不得不从他的童年说起。快乐的童年人似乎都差不多,痛苦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林雨翔的童年直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痛苦的噩梦。当村里的同伴都在铁路边玩耍的时候他被文绉绉的父亲关在黑暗的阁楼中,在孤独与痛苦中一遍遍地背诵着诸如《史记》《大学》等古文。他必须始终听父亲的教导现在背得滚瓜烂熟,以后就出口成章了。也因为这样,在小学时代,他是出了名的神童。然而这神童是那个年代悲剧的代表,对社会上方方面面都充满了反感,却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在自己的骨子里鄙视中国教育,却只在骨子里,而肉体却在 无比光明伟大的中国社会的领导下成长。对于当时的中国教育,我很同意韩寒的一句话:一个人,没有资格判定甲的文章是优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只能说我喜欢甲的文章不喜欢乙的文章,或者说,甲的文章和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点远。建议以后的评分取消优良中差,优改成正合我意,良 改成相差不远,合格则是参考大纲,不合格自然是逆我者亡。

我的性格与书中的林雨翔的性格有些相似,懦弱,虚荣,什么都想批判,这些并不是那个中学生时代独有的性格,却在不同的时代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至少我认为我的现况比林雨翔好的多了。

全书的剧情被中考给腰斩了。前半段大多是暖色调的,而雨翔上了高中后就多是韩寒的冷幽默了,而后半段在对人性的抨击方面更耐人寻味。这和金庸的小说有些相似。《连城诀》前江湖,天高地迥、光风霁月。《连城诀》后江湖,污烟瘴气、沆瀣沉浊。而小说中的初中与高中的生活的区别,亦是如此。

林雨翔的经历不禁让人为之扼腕叹息。学业,生活,恋爱处处不得意。但转念一想,当今又有几人能在三重门中活得潇潇洒洒呢?每个人都梦想着自己总能无忧无虑得活在这世上,但这二者是不可兼得的。要活在这世上,就不能无忧无虑;相对的,想要无忧无虑,就只有做一个得道高僧,或隐居深山,不食人间烟火。否则,你的生活必须在坎坎坷坷中度过。

任何时代都有任何时代人的烦恼。特别是这个时代。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时时刻刻都在三重门中迂回、周旋。无疑的,林雨翔的经历激起了各时代人的共鸣。或许,现实就是这样的无奈吧。你适应了,不过多一个教育的牺牲品;你尝试去改变,却难于上青天。很庆幸我经历了那些炼狱依旧有着一个清醒的头脑。我现在只是一个初三学生,不是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但却依旧要去改变这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无奈吧。

读完《三重门》后,我感受更多的是郁闷与惆怅,而不是刚开始重读时的愉快。作者把一个消极的意味深长的结尾丢给了我们,让我们去无限地延伸。这是一个消极的包袱,但韩寒本人又点燃了一盏希望的灯火。那桀骜不驯的个性,沉着老调的笔锋和打碎枷锁换得自由的辉煌人生为我指明了方向。

读书笔记《读书:韩寒的《零下一度》读书》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韩寒零下一度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