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2月刊中有一篇题为《令人费解的;陋室铭;》的文章,读完后我想就此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题记
费解之一:我始终觉得,作者把自己看得过于高尚了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解析: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当时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权贵,被贬为通判官,当地知县策某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就百般刁难,给刘禹锡住条件简陋的地方,刘禹锡不嫌弃,自得其乐,结果策知县让他搬了两次家,最终没办法才让他住在了造就文学史上一部名作《陋室铭》的陋室。所以,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他不与陋习败俗同流合污的决心,怦击了社会上见利忘义的陋习。并不是骄傲自大。
费解之二:除作者自我感觉良好外,我还觉得他有些自以为是,甚至善找借口。苔痕上阶绿
解析: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作者对陋室环境进行了艺术化的描写,存在夸张的成分,我们应该用一种艺术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句诗,不应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上来看待。
费解之三:按说作者德高望重,自然也会平易近人。然而作者头脑中的等级观念何其严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
解析:作者这样写所针对的正是策知县这样的势利小人,白丁说的就是他们,而并不是指平民百姓,同时,我也相信,刘禹锡一定是一个好官,他不可能排斥老百姓。
费解之四:可以弹素琴和无丝竹之乱耳同时出现在一首诗中,似乎自相矛盾
解析:弹素琴是作者优雅的生活情趣,而乱耳的丝竹之声应该指的是古代皇上,大臣饮酒作乐,席间请上歌妓跳舞歌唱,正所谓莺歌燕舞,这种奢侈,荒淫的生活。所以,作者厌恶这种生活,认为它扰乱两耳,表现出他淡泊名利,高洁傲岸的情操。
费解之五:通观整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显然是一个不怎么热爱生活的人。无案牍之劳形一句
解析:此时,作者已近中年,再加上倍受压迫,已经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但他并没有因此泄气,而是安贫乐道,用文章去抨击黑暗势力,尽自己所能,改变官场现状,这难道不好吗?
费解之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我想说的是
解析:作者并没有说自己正如诸葛亮,扬子云,他之所以在结尾这样写,是因为刘禹锡把诸、扬二人当作自己的榜样,以激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是不是也经常把与自己有类似经历的人当作榜样呢?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陋室铭》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刘禹锡也是一个品行高尚的诗人!
生活是一个魔法师,让世界变得曲折离奇,让世界处处呈现奇迹;生活是一杯醇厚的酒,让懦弱的人麻醉了灵魂。让勇敢的人庆祝了胜利;生活是一道绚烂的彩虹,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尽情展现着魅力生活不仅仅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的徘徊,还有很多未知的精彩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生活往往会给予我们很多,它让我们拥有了许多值得回忆和纪念的过往,每一次欢乐,每一次哭泣,细细品味,便能明白各中精彩。
生活也往往会教给我们很多,现在的社会,总是有着许多竞争与比较,而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我们,不得不学会拼搏。尽管前方充满着未知的困难与惊喜,但我们依旧怀着父母的期待,老师的教诲,自己的愿望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穿过荆棘与黑暗,跨过高山与大海,追逐着心中向往的光明。
生活教会了我们微笑,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微笑。不管背着多么沉重的包袱,我们也要用自信和微笑来迎接生活。不管碰到了多少荆棘,我们也要带着微笑。因为,微笑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冲破重重阻碍,带给人们以坚强和自信。
生活教会了我们哭泣,生活中总是充满着泪水,喜悦的泪水,感动的泪水,伤心的泪水,悲愤的泪水但是,当我们再次回忆这些过去的泪水时,留下的总是喜悦与感动。因为我们曾经坚强过,努力过虽然有过成功与失败,但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获,所有的酸甜苦辣都汇聚成一滴泪水。生活,让我们有了成长。
溪水不停地在山间流淌,即使受到艰难险阻也要回报大海。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生活呢?
抗诉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陈孙铭,男,1975年8月27日出生,福建省晋江市人,农民。1994年8月29日被逮捕。
辩护人:涂明忠,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认为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改判的陈孙铭交通肇事案确有错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第三款的规定,于1998年12月27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本案原由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6年9月24日作出一审判决:陈孙铭犯以驾车的危险方法致人伤亡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于1997年5月30日作出终审判决:撤销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对陈孙铭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最高人民检察院认为,原审被告人陈孙铭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陈孙铭的判决定性不准,量刑畸轻。理由是:
1、原审被告人陈孙铭明知收费站有执勤人员检查,为逃避检查,拐往逆行车道,加大车速强行冲关,致使前方执行检查任务的武警战士游希良被撞致死。陈孙铭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危害后果,但却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致使被害人被撞致死的结果发生。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因此,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定性是错误的。
2、原审被告人陈孙铭的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影响恶劣,应依法予以严惩。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1994年7月19日晚8时许,原审被告人陈孙铭与其他5人在泉州市南方舞厅喝酒,陈孙铭喝了数罐蓝带啤酒。次日凌晨2时许,陈孙铭以每小时80公里以上的车速驾驶一辆无牌证的铃木250C摩托车返回晋江市,途径泉州市顺济桥收费站。
泉州市顺济桥收费站设各宽6.8米的东、西两条车道,在两条车道的中间和两个外侧,顺车道设有南北长32米的三条检查区,每条检查区的南北两端设有检票亭。
当晚,有数名武警战士和收费站工作人员正在顺济桥收费站检查走私车辆。陈孙铭由北向南驶近收费站时,发现顺行站口有人查车,因害怕所骑的无牌证摩托车被查扣,欲从当时无人无车的东边逆行车道上强行通过。摩托车行驶到距离收费站北端还有45米时,收费站工作人员发现陈要冲关,即高声呼喊并示意其停车。陈没有停车,仍以每小时80公里以上的速度逆行从东边车道冲过北端检票亭。当摩托车行驶到距南端检票亭还有约20米时,站在西边车道南端顺行出口处外侧检票亭附近的武警战士游希良等人听到喊声,从该处向东边车道跑去,准备拦截闯关的陈孙铭。游向东跑出大约10余米,即在收费站南端检票亭外约2米、东边车道顺行入口处的中间与逆行高速驶来的摩托车相撞。陈孙铭与摩托车一起倒地滑出30多米,陈当即昏迷。游希良被摩托车撞击后又被向南拖了10余米,撞在路边的防护栏上后又弹回路中。游希良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于凌晨3时许死亡。经法医鉴定,游希良系被钝物碰撞致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颅底骨折出血,左腿大股骨、左腔腓骨粉碎性骨折,引起休克死亡。
上述事实,有下列证据证实:
1、证人吴鸿胜、杨来生、李玉波等人的证言,证实被告人陈孙铭以大约每小时80公里的高速驾驶摩托车,在呼喊示意其停车的情况下,仍强行在逆行车道上冲关。游希良听到喊声后,从距逆行车道中心线约10余米外跑过来,在逆行车道中间被撞。证人姜朝旭的证言,证实案发前,他的同事驾驶摩托车,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行驶到收费站北面上桥时,陈孙铭驾车从后边高速超车。当该同事行驶到桥中,陈的摩托车已跑出约200多米,当时听到陈的摩托车发动机声音很大,但在冲关前,陈是否加油提速不能肯定;当他叫陈停车的喊声刚住,陈的摩托车已驶过收费站北端检票亭。该证言证实了陈孙铭驾驶的摩托车车速高于每小时70公里。
2、尸体检验报告,证实被害人游希良被钝物碰撞,致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颅底骨折出血,大股骨、左腔腓骨粉碎性骨折,引起休克死亡的情况。
3、交通事故现场勘验记录、现场照片,证实被告人陈孙铭驾驶的摩托车车型,陈孙铭在逆行车道的行驶路线以及被害人被撞击的地点等情况。
4、被告人陈孙铭多次供述他酒后驾车,怕摩托车被查扣而高速逆行冲关时将游希良撞死。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
本案的关键是被告人陈孙铭对高速驾驶摩托车冲关时将游希良撞死的严重后果,在主观上是持放任的态度,还是持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轻信能够避免的过失态度。要认定陈孙铭的主观罪过如何,必须从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经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咨询,表明:驾驶员从发现需要停车的情况后,到制动停车,一般约需时间2秒钟。正常人的反应能力参数为1.25秒,即发现前方有目标反映到大脑需0.5秒,从大脑反应到手、脚并采取制动措施需0.75秒。这只是个参数,还要受技术熟练程度、反应能力大小等因素影响。如果喝过酒,反应能力相对迟钝。
案发时,执勤的武警战士和收费站的工作人员都站在检票亭台阶上,被告人陈孙铭为逃避检查,拟从当时无人无车的东边逆行车道强行通过。游希良是在听到喊声后从10余米外跑向被撞地点。此时,陈孙铭正驾驶着高速行驶的摩托车,注意力集中在前方,加上收费站内检票亭的遮挡,视线广角相对狭窄,陈无法看见游希良的活动情况。
收费站工作人员示意被告人陈孙铭停车时,摩托车距离该站北口有45米。顺济桥收费站全长32米。被害人游希良被撞点距离该站南口外2米。三段距离相加,共计79米。当时,陈孙铭驾驶的摩托车车速为每小时80公里以上。即使按每小时80公里的车速计算,每秒钟应行驶22米,通过79米的路程所需时间为3.5秒。该收费站每个机动车道口宽6.8米,撞击点位于东边道口中间,距离路边3.4米。游希良从西边车道的外侧越过西边车道到东边车道的中间,最小距离为10.2米。按照正常人的跑步速度,游希良跑完这段距离所需时间为2秒。如果以收费站工作人员喊停车时为起点,当游希良跑到被撞点时,陈孙铭距此仅有1.5秒的行驶路程。在此情况下,即使陈孙铭发现游希良后就采取制动措施,相撞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再考虑到陈孙铭当晚喝了酒,反应能力减弱,反应时间相对要延长,或者游希良并不是一听到喊声就向被撞点跑等因素,则陈孙铭的制动反应距离就更短,相撞更不可避免。
综上,可以认定:被告人陈孙铭实施从当时无人无车的逆行车道上冲关的行为是故意的,其故意的内容是为了逃避检查和扣车;陈孙铭当时无法预料到游希良会突然出现在逆行车道上进行拦截,在他发现后,车速和距离已经决定了相撞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无法认定陈孙铭对发生将游希良撞死的严重后果事先在主观上持有明知或者放任的心理态度。
原审被告人陈孙铭违反交通法规,酒后高速驾驶摩托车,为逃避检查逆行冲关,以致发生将突然跑至公路中间拦截违章行车的执勤武警战士撞伤致死的严重后果,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且情节特别恶劣。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依照1979年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对陈孙铭定罪量刑,并无不当,应予维持。最高人民检察院认为陈孙铭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抗诉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纳。据此,最高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于1999年6月17日裁定:
维持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1996)闽刑终字第675号刑事判决。
怎样写作文才符合自己的需求?写作文可增强语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也可激发个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可是在创作时,应避免胡乱编造。今天,本文将为大家呈现一篇关于“议论文中的分析作文”的文章,记得将本页收藏以便查看!
翻滚现象是指两层不同密度的LNG在储罐内迅速上下翻动混合,瞬间产生大量的汽化气的现象。在发生翻滚现象时,罐内LNG的汽化量为平时自然蒸发量的10~50倍,这样将会导致储罐内的气压迅速上升并超过设定的安全压力,使储罐出现超压现象。如果不及时通过安全释放阀排放,就有可能造成贮槽的机械损伤,对设备造成损坏,同时大量排放蒸发气,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对环境也造成污染。
一般LNG的组分为氮气、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因产地不同,其成分可能略有变化。
翻滚从现象来看分成两类:①LNG贮罐在长期贮存中,因其中较轻的组分(主要是N2和CH4)优先蒸发,而自发形成翻滚现象。②LNG贮罐中原来留有液化天然气,在充装密度不同、温度不同的新LNG一段时同(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天)后,突然产生翻滚的现象。
翻滚是一种热不稳定性现象,这种热不稳定性是由密度变化引起的,其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分层界面受到扰动。界面扰动既包括“边界层穿透”,也包括界面的“涡旋混合”。分层界面的破坏首先出现在流动边界层,因为此处的流动最为活跃,但是由于边界层流动只局限在分界面附近,因此它对分层界面的直接破坏仅仅发生在流动边界层内。除边界层穿透破坏之外,上层液体的射流作用也会破坏分层循环流动,因为上层液体的射流冲击作用既可以直接破坏分层界面,又可通过“涡漩混合”不断扩大其破坏范围。
也就是说,LNG的翻滚实际上是一种剧烈蒸发的过程。在储罐中,密度小的液体会集聚在密度大的液体之上,抑制了下层液体的挥发。当储罐内的LNG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时,由于上层LNG静压的抑制作用,使得外界传人的热量无法通过下层的LNG液体的蒸发而散失,导致下层LNG处于过饱和状态,下层液体就会温度升高,少量的N2就会首先汽化,破坏两层液体的界面,使得LNG储罐内出现扰动,也就是翻滚现象。如果储罐内上层的LNG密度大于下层,下层LNG突然上升,导致边界层破坏,液体挥发,产生剧烈扰动,储罐内的温度上升,压力也急剧上升,使翻滚现象进一步加剧。
考点一: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它的特点是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结构上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考点二: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事物性说明文是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的说明文。如《松鼠》介绍了松鼠的外貌、生活习性、经济价值等。事理性说明文是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规律等的说明文。如《向沙漠进军》阐释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
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一般性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人物、事物和知识,说明事物变化和事理。这类文章具有具体性、科学性和浅显易懂,所以又称为平实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它的特点是用文艺的笔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兼用描述等方式以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
考点三:说明文阅读的步骤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
阅读说明文,只有把握住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里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冷、热、硬、软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简单、复杂)、功用(用途)等。
2.弄清顺序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通过合理的顺序层次表现出来的。说明文都是由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安排说明顺序的,所以不同的说明对象运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阅读说明文,要懂得说明顺序的一般规律。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
(1)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和内部构造比较复杂的事物。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如《故宫博物院》用空间顺序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构造。
(2)时间顺序。即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写书籍由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也称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①从整体到局部,如《中国石拱桥》中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就是从整体到局部地先介绍全桥,再介绍大拱、拱圈,桥上的石栏、石板。
②从原因到结果,如《向沙漠进军》先说明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结果如何。
③从特点到用途,如《向沙漠进军》中说明如何利用沙漠时,就先介绍沙漠日光照射告别强烈和日照
时间特别长的特点,然后针对这些特点来说明其用途的。
④从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中在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时,就按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由主到次地进行说明。
⑤从概括到具体,如《统筹方法》先概括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及应用范围,再以泡茶为例,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及价值。
⑥从现象到本质,如《死海不死》先描述死海浮力大、淹不死人的表面特征,再列举海水中各种矿物质的含量来说明死海“咸度很高”的本质特征。
3.掌握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引资料、列数字、作比较、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主要掌握如下六种:
(1)下定义。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作用。
(2)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3)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只从道理上讲解,人们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列举一些既通俗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举例说明时常有“如”“例如”等标志语。举例说明可以通过有代表性的例子,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4)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具说服力的依据。数字有约数和确数,不管哪一类数字,都能起到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数字。
(5)作比较。是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的说明方法。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单,可以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6)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进行说明。其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
4.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同其他文体的文章相比,说明文更要求语言的准确,即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特别注意表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准确运用以及下定义的恰当性。如《向沙漠进军》中说,经过治理,已有一部分沙丘长了草皮和灌木,对于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这里,“过度”“任意”用得非常有分寸,不是不能砍伐,而是不能“过度”;不是不能放牧,而是不能“任意”。
不同的视角,有不一样的感受。从叙述人称来看,记叙文经常采用的视角主要有三个:1.“我”的视角(即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视角来记叙,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抒情,容易写出“我”的心理活动,给阅卷者真实、亲切的感受。“我”在文中一般是主要人物,也有做线索人物的,如鲁迅《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小伙计、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侄儿若瑟夫就是线索人物。但也有局限性,即所写的内容不能超出“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2.局外人的视角(即第三人称的视角,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从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事物,用旁观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叙述冷静、客观、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场景转换;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真实。3.“你”的视角(即第二人称)。通篇以“你”的见闻、经历为主线展开叙述,成呼告对话之势,便于直接倾诉内心激荡的感情,展开面对面的感情交流。另外,用第二人称写物还具有拟人效果,能将物写活,赋予其人的情感。
用第一人称写自己的经历,用第三人称写别人的故事,这些属于习惯视角,但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写“我”,那样就与众不同了。大家习惯用人称视角去写人,你如果用它去写物,这就是出新。大家习惯用人的视角去写物,假如用物的视角去写人,这也是出新。
21.勇气号这一名称是从参加火星探测器命名比赛的一万份美国小学生作文中挑选出来的,选中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岁的小女孩。人们为什么把为火星探测器命名这样神圣的使命交给孩子们呢?为什么勇气号这一命名能够中选呢?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
答案:
17.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
18.⑷⑺
19.答案要点:①了解火星及其演化过程;②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③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④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⑤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⑥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的千年梦想。
20.(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寻找探测目标时视角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
21.第一问答案要点:①孩子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②相信孩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③激发孩子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④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第二问:因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需要能力,需要有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黄冈:
人类能移居火星么?
13.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出火星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四个条件。(4分)
(1)(2)(3)(4)
14.祖布林和弗雷德曼对探测火星的意义各有什么看法?简要回答。(2分)
祖布林:弗雷德曼:
15.由于编者的疏忽,文中划线句子中掉了一个不字。有人认为这个不字应放在(A)处,也有人认为应放在(B)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2分)
16.假如有一天火星人来到地球做客,请以导游的身份向客人介绍你知晓的一处旅游景点及特征。(2分)
答案:
13.(1)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2)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3)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4)火星上有水。⑤火星距离地球近。
14.祖布林: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弗雷德曼:了解生命的缘起和归宿。
15.放在A处,我们将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才有依据,正因为不能往火星上移民,地球才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进一步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16.略。
太原:
奇妙的对称世界?
16、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3分)?
①②③
17、文中画线处所举万花筒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3分)
18、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自由选用下面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6分)?
资料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选自《苏州园林》)?
资料②:右图是我国古代艺术瑰宝马踏飞燕。飞奔的骏马只有一只蹄踏在飞燕上,四蹄姿态各不相同,打破了对称。铜马足下的飞燕用来衬托良马之神速。
19、对偶就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第七回回目:五行山下定心猿
【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即孙悟空。
记叙文就是由一个个场面构成的,场面描写有三个要素:地点、人物、事件。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描写往往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人叙事。如周立波的小说《暴风骤雨》中描写分牲口的场面,有宏观描写:“院子当中摆着一张长方桌子”“人们涌上来,围住桌子”。有微观描写:郭全海、老孙头、老田头等人的表现。
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常具有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作者思想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作用。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以片段的形式出现,而且可以独立成文。
对于生活积淀丰富,长于形象思维,富于想象能力,善于构思故事的考生来说;对于看到作文题目,能迅速唤醒自己的一段特有的生活积累,激起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考生来说,记叙文是在高考写作时比较理想的选择。江苏作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特别提倡考生写记叙文,他指出:“100个考生写议论文,有一篇‘优秀’就算不错;而100个考生写记叙文,往往会有三四篇‘优秀’!这是粗略的估算,但大体如此。高考学生应当以写记叙文为主!”
考生选择记叙文有三大优势:一是素材优势。考生拥有xx的人生阅历、xx的读书经历、多情善感的青春;那些生动新鲜、原汁原味的有关“90后”生活的文章,往往能使人越读越有兴致,越读越有趣味。有生活才有分数。自己的经历、生活是最好的材料仓库,而写自己的生活最能凸显个性,有自己思想的作文才最有价值。二是视角独特。青少年的视角往往能发现许多成人不容易看到的东西,能给阅卷者以新鲜感,阅卷都都是成年人,对青少年眼中的生活充满好奇。三是情感优势。青少年思想单纯,情感真挚、丰富,心中充满真善美,笔下流淌的都是高中生尤其是身在高三的喜怒哀乐。
当然,高中生写记叙文,宜写复杂的记叙文,不能停留在一般记叙的水平上。
①②
7.这篇短文主要想告诉人们:(4分)
8.作为人类的一员,如果造物主也请你提出改进意见,你会怎么说?(5分)
你说:
答案:
一、听的能力考查(共30分)
1.46亿年2.悲剧
3.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珍禽异兽、自作聪明、妄自尊大、销声匿迹、乐此不疲(任意写出其中的5个即可,每个1分)
4.将每年人类的增长数量和其他生物的灭绝数量作对比
5.自然的和谐、生态的平衡(每个记2分)
6.示例:①位置②人类的正确位置③同生共存是地球的法则④人类中心主义休矣⑤物种的表决与人类的警醒
(所言合情理、合要求即可)
7.在自然界中人与其他物种应该和谐相处,同生共存,否则人类将会为自己酿造悲剧。
(意思相近即可)8.略(所言必须合情合理,有意义)
说明文主要说明顺序是:时间、空间、逻辑顺序。
有时候会综合运用上述三种顺序。如《苏州园林》先从整体到局部,由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的特征,到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特征;由这一段的概括说明到以下各段的具体说明。在介绍四个讲究中,又是按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说明的。
下面分开来介绍下这三种常见的说明文的三种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比如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等。
2.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是按实物的空间位置或构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3.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一般按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分析与品读《陋室铭》 45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作文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陋室铭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