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佐贺的超级阿嬷观看心得

佐贺的超级阿嬷观看心得

《佐贺的超级阿嬷》的观影心得 400字。

快乐的来源有多方面,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就是一种,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情节中。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观后感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佐贺的超级阿嬷》的观影心得 400字”,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佐贺的超级阿嬷》的观影心得
三年级 王俊然
看完整个电影,我印象十分深刻。我觉得岛田洋七的阿嬷很好,虽然阿嬷生活得很贫穷,但是她很乐观。她说过:“我们家是穷得开朗,而且和由富变穷的人不一样,不用担心,要有自信,因为我们家祖先可世世代代都是穷人。”她也说过:“即使有两三个人讨厌你,转过身来还有一个亿人。”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阿嬷积极乐观精神,值得我学习。
阿嬷也很能吃苦,每天4点起床打扫学校,赚钱维持岛田洋七的生活。她十分节俭,走路时都在腰上系一根绳子,另一头拴上吸铁石,边走路吸铁石边吸住废铁,这样日积月累,阿嬷就收获一小笔钱。为此,岛田洋七十分不解,阿嬷便说:“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 阿嬷这种吃苦耐劳、聚沙成塔的精神,让我很敬佩。
阿嬷虽然自己很贫穷,但是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她会想尽办法回报别人。有一次,岛田洋七眼睛受伤了,医生没有收医药费,还给他钱。回家后,阿嬷拿着钱去还给医生。
阿嬷让岛田洋七在佐贺的生活充满温暖、力量和希望,让家里永远充满笑声。阿嬷真不愧是超级阿嬷!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佐贺的超级阿嬷》读后感 300字


《佐贺的超级阿嬷》读后感
戴熙若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佐贺的超级阿嬷》。这本书是岛田洋西先生写的。被书中乐观向上的外婆所吸引,让我感动,让我流泪......特意推荐给大家一起阅读。
【沈老师的批注】:你提到了自己被书中乐观向上的外婆所吸引,让我感动,让我流泪......但是看了后面的文字,你却没有具体写出外婆的哪些举动吸引了你,让你感动,还让你流泪。这个也是导致你文章很空洞的原因所在。
这本书主要写年仅八岁的昭广(作者)因为家里无力扶养,所以母亲把她寄养到佐贺乡下的外婆家。在贫穷的日子里,乐观的外婆总是有神奇的办法让生活过得下去,我喜欢书中的外婆,因为贫穷打倒不了乐观的外婆,外婆总是笑着打败贫困,总能让生活充满温暖和力量,永远让家充满笑声。
【沈老师的批注】:读后感就是重点要放在你读后的感受,这是文章的核心所在。你只有写了划横线的这句是感受,但是也没有具体写出那些贫困被外婆征服。她是如何让一贫如洗的家充满了欢声笑语,让昭广得到温暖。你还记得电影中阿嬷省吃俭用,平时是全球第一省。但是昭广虽然成绩差但是老师认为昭广的棒球技术很棒,接着的下学期会让他做棒球队的队长。阿嬷不明白队长的意思,老师只能说是大将的意思,阿嬷心花怒放,不仅拿出珍藏的美酒请老师喝,还拿出自己的积蓄,三更半夜敲开体育器材店的门,买最好的钉鞋给外孙。这些内容要写出来才有说服力。

佐贺的超级阿妈观后感400字


佐贺的超级阿妈观后感400字
人生处处充满着感动,一片天、一棵树或一滴眼泪都能让人反复咀嚼;但是,人生不能重来,我们无法体验到不同的人生,因此,我们从电影之中去感受这世界的美妙。
电影就像一场人生,电影使我们在短短的时间内,体验到人生的千变万化和梦想之中的世界。电影让我看尽了人生的温暖,我从《佐贺的超级阿妈》中,看见:原来贫穷也可以很快乐!这部电影是在叙述一个住在乡下的阿妈,她虽然没什么钱,但是她用自己的方式活下去。它每天到路上捡铁罐并且捞从上游流下来的烂水果;但她的节俭绝不是小气,孙子需要买球鞋,她立刻大方地买下来。佐贺阿妈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心中充满了许多感动!那简单纯朴的生活,也许让人有深刻的快乐。虽然贫穷,但她以自己的生活态度存活下去;虽然不会使用新的科技,但她用自己的创意发明新事物;虽然生活不是永远美好,但她脸上的笑容从来没有消失。佐贺阿妈的那句话到现在还一直在我的心中:虽然穷,但是我们还是要快乐地活下去!
电影带给了人们许多的感动,在电影的世界里,将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活生生地在我们眼前上演。看电影时,常会忘记全世界,陶醉在情节之中;一场电影给了你我生命中的温暖,它带给我们感动有时是悲伤、有时是愤怒、有时是快乐。电影带给了你我无数的感动,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并且沉浸其中。

佐贺的超级外婆观后感300字


这是一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电影:八岁那年,因为母亲无法在经营酒馆的同时照顾两个孩子,便把年纪最小的昭广送到位于日本佐贺乡下;而迎接昭广的不是高楼大厦,却是一间简陋破烂的茅草屋,和一个样貌非常严肃的外婆。虽然日子过得很穷困,和在广岛的日子有如天壤之别,但佐贺外婆却有层出不穷的妙方,在物资贫乏的岁月里,丰富了小昭广的心灵,生活里更充满了欢笑与温馨。
在电影《佐贺的超级外婆》中,我看到许多外婆的独到人生观,比如有天晚上,初到佐贺的昭广忍不住想起了位在广岛的母亲,外婆便告诉他:晚上不要讲难过的事,等到白天,再悲伤的事也变得不悲伤了。还有一次,昭广问外婆为什么他们家会那么穷,外婆却说:有钱人很可怜耶!要去旅行、要吃寿司大餐、要穿新衣服,忙死了。另外吝啬最差劲,节俭才是天才、以及真正的体贴,是让人察觉不到的也令我印象深刻。
这部电影让观众感到十分温馨,虽然乡下生活平凡朴实,但却笑中带泪,也让我深刻体认到人间有爱,无价的亲情更是令人动容,并为佐贺外婆面对贫穷的人生智慧拍案叫绝呢!

《来自星星的你》观影心得


《来自星星的你》观影心得

近来无意中听到有人提到《来自星星的你》,本无心看剧,不巧无意中撇到电视机里小段电梯相遇剧情,觉得有意思,好奇,就找剧看了,一发不可收拾,四天陷入其中,今天总算挣脱出来了。(编剧、演技、音乐都非常非常优秀,对韩国人肃然起敬,这是外话暂且不提)。

当时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部剧,挣脱不出来,就是想再看一遍,再看一遍。是演员吗,是剧情吗?---人是帅的,剧情是回肠的,总觉得有道理在里面,但不明白,想不透。终于,今天有点明白,心有欢喜了。

从《星星》里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佛法十二因缘的缘起法过程: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老死”,剧里虽没有延续讲述(对白有提到过),但后面可想而知:都教授不会老,不会死;而千颂伊会老,会长满皱纹,最后消失。相伴到老之后,千颂伊消失,都教授也就回到自己的星球。剧中也有提到最后一周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可以想象,在相伴的几十年平凡而平淡的日子中,也将如此吵吵闹闹中趋于平淡,缘分慢慢淡灭,完成都教授想要保护曾经没有保护好的人的心愿,最后还是要面对结束。第一次在地球上无明地卷入人间各人业力的漩涡,答应要保护的人,却面对她的死亡无力挽回,由这个缘起而在400年后要还这个因缘。仍然要保护她,无论这个人是傻,还是丑,是怎样的人,这和今生的这个人本身无关,只和这个因缘有关。个人的业力由超物质的力量去改变,结果导致好的事情不会发生,坏的事情会变得更糟(剧中也有交代)。这就是任谁都不能动人因果的来由吧。

物质世界作为实体存在,必然涉及到物质的拥有问题:人,财,物。然而,关键是什么也带不走。爱了,取了,有了,拥有之后,走的时候,必然难以忍受,留恋,伤心,依依不舍---因为带不走。当然没有拥有,当即就是苦。纵然一生如此艰难,临走时还是如此,一定各种心绪一起堆积:惆怅、寂寥、苍茫、孤寂,想是拥有越多越是难以割舍的吧。走时必然终结一切,怎么都得走了,什么都带不走,留恋之心却还在那里。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都在于物质世界的变化,而苦在心上。业力又很难挣脱,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业力来到人世,就像一个个业力圈,大家因业力聚到一起,各人的业力圈又相互交集,再造业,构成了复杂的人间悲喜剧。

佛法讲述了整个宇宙的道理,但要信,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也有佛法因缘的原因。有从现象看到后信的,有从道理懂得后信的。为什么万念俱灰的人、妻离子散的人、倾家荡产的人等会走上学佛之路;又为什么春风得意、人生具足的人会放下富贵研究佛法。回头看一看,从你经历的一些事情上能看到业力吗?任何事情沿着既定的轨道向前疾驰,任谁都无法阻止和改变的,这就是业力。完整的理解佛法也有很多认识层面的推进,必然需要活着的,懂佛法的人来指引,更需要已经证悟佛法,没有物质形态的佛菩萨的帮助。佛、法、僧为三宝,没有他们,即使想要挣脱业力也很难挣脱出来,佛法之伟大也在于此了。

摘录一些《星星》里的台词,不带人声的音乐也很美:以超能力去改变一件事,结果好的事情不会发生,坏的事情会变得更糟。

一个人出生,成长,老去,慢慢死亡的样子,明知会有一死,为何如此努力,只有顺序有所不同,但最终都会长满皱纹,逐渐老去,直至消失。为何如此拼命,如经历战争般,咬紧牙关生活。以旁观者的心态看地球人的一生,既寒心又空虚。但是自从考虑死亡,我明白,人没有为死而活的人,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候,所以,注定的结局,也能获得幸福,也能生活下去,如此简单的问题,如今才明白。

400多年前,来到这颗陌生的星球,至始至终都遵守着一个铁则:倘若失去时会难以忍受,起初就不要拥有,总有一天,我会离开,离开时不能带走任何东西,所以无论是物品,还是人,都不要拥有,也不要相爱,这么认为。

《地球公民》观影心得


《地球公民》观影心得

地球公民,earthlings,指地球上的一切居民。我喜欢这个解释,不单单人类是这颗蔚蓝星球的主人,还包括其他动植物,不论进化的高级还是低级。只是很容易,人类便忽视了这个星球的其他公民。

看完《地球公民》,最深刻的感受便是如此无知,在那种习惯的状态下,把很多事情看得如此理所当然。曾经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天真的以为世界上那一种叫奶牛的生物,它的本领就是能源源不断生产人类需要的牛奶。直到某天读到一篇文章,里面指责了人类喜欢喝牛奶补钙的无知做法,“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哺乳动物不经过受孕就能有奶产生”,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是的,有时候无知的真是可怜,可悲。在这部记录片里,我又再次看到那些为了满足人类所谓健康需要,而不得不竭尽自己所有产奶的奶牛,还有那些生下来便与母亲分离,忍受着折磨,最后悲惨死去的小牛。其实,我们真正有多大的需要去喝牛奶呢,牛奶应该就是给乳牛喝的,人类的身体构造自然不同于牛,那么喝牛奶意义在哪呢!

其实有很多东西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比如昂贵的皮草,奢华的鱼刺,精美的皮革。享用这些东西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所谓的满足感,但往往很直接忽略它们是怎么来的。当穿着某种动物的毛皮招摇过市的时候,联想一下每一只惨遭屠杀的野生动物,为什么要有那种把其他动物尸体的皮毛穿在身上的偏好?动物园是一个奇怪的地方,一种进化的高级点的动物,看着笼子里被囚禁的动物,仿佛它们只是博物馆里展览的物件。很想知道会不会有这么一天,被关进笼子的是我们人类自己,然后笼子外面有一种生物指指点点说到:“这是人。”

诺贝尔奖获得者辛格,在他最畅销的小说《敌人,一个爱的故事》中这样写道:“当赫尔曼经常目睹对动物与鱼类的屠杀之后,他总有这样的想法:“从人类对待其他动物的方式来看,所有人都是纳粹。”这句话很完美地诠释我们对待其他动物的方式,我们自认为没有那么重大的过错,毕竟弱肉强食是自然界不变的法则,只是不知不觉我们便超过了道义的界限,给许多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我们自认为我们手上没有那些动物血淋淋的鲜血,那只是因为我们普通大众只是间接的杀戮,但我们创造了屠夫这个职业,还创造了工业化下标准的一套流程。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性的存在,人性有其美好的一面也有其卑劣的一面。看完这部纪录片,我不敢说我会下定决心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即使关于人类的牙齿和消化系统的一些研究表明人类并不是适合吃肉的,但是习惯还是不容易改变的,我想该部记录片也非全然是号召大家集体吃素。乳制品能不吃就不吃,不买皮草和真皮制品,不去动物园和海洋馆,不去看马戏,养一只宠物的话像对待家庭成员一样,不把吃西餐当作是品味,吃肉的时候带着感恩的心。转变一下生活方式,让日子简单一点,让心安稳一点。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佐贺的超级阿嬷》的观影心得 4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佐贺的超级阿嬷观看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