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了人生第一课有感

读了人生第一课有感

《班主任的第一课》读后感。

古语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班主任的第一课》读后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班主任的第一课》读后感

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最近有幸拜读了项时敏老师的教育着作《班主任的第一课》,从中受益匪浅。

刚拿到书时,上面的封面语就吸引了我:作为班主任,一定想知道:有什么神奇的办法能让学生一见面就爱上你?有什么神奇的办法让学生爱上学习,让学生每天都进步一点?有什么神奇的办法能让班主任工作变得轻松而愉快起来?对于一个刚当班主任不久的新老师来说,这正是我所急需且迫切需要学习的。

翻开书本,里面的目录同样引人入胜:各种法则、定律、效应。不能否认,心理学研究和生活领域中的心理效应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如果我们能细心研究心理效应,了解心理效应的特点及其作用,有意识地利用和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就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本书列举了40个典型心理效应例子,书中每一节都以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引出心理效应,然后结合实验、故事和案例阐述班主任在工作中怎样有效运用某个心理效应。本书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是班主任必备的工作指导书。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以‘柔’来克制‘潘多拉效应’”这一节,里面何春艳老师的教育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想到班级上也有几个像江辉这样的学生,面对他们的不守纪律、打架,我都是以责骂声来斥责他们,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能一时管住学生,却难以较好改正学生的习惯,在老师不在场时,他们还是会做出重复的举动。而何春艳老师的做法虽然耗时比较久,却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让他们真正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督促自己改正这个错误。

书中其他的教育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案例都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意识到自己在教育管理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缺陷。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会将这些效应、法则牢记于心,向里面的先进老师学习,深入了解学生,感化学生,改变学生,并经常做好反思和总结。我用智慧和爱去经营教育这份高尚、美丽而充满诗情画意的事业,使之成为瑰丽的教育!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2019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我们又迎来了新一季的《开学第一课》,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课堂吧。
这一学期的主题是: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在热烈的掌声下主持人董卿和撒贝宁英姿勃发的走上了舞台。开场简要的几句话后便迎上了《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曲子。伴随着悠扬的曲调,两位主持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些历史故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1997年、1999年多年流落在外的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2019年“嫦娥四号”航天器发射升空;70年以来,中国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五星红旗从东方走向世界。“团结、创造、发奋”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建设更加优秀的祖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默默地奉献着。

《红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一季的课堂上董卿便为我们朗读了《红岩》中的一段。其中江姐和她的革命同志们自制五星红旗的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深受感动。节目中联系到了当年同江姐、小萝卜头等革命先烈一样被关在重庆渣滓洞的郭德贤老奶奶,与她进行了视频通话。郭德贤老奶奶详细地给我们讲述了当年发生的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消息传入渣滓洞牢房中时,江姐惊喜万分,立刻组织同志们在牢房中做起了五星红旗。在艰苦的环境里,她们想方设法地找来了红布,用黄色的纸剪成了五个五角星,其中四个分布在红布的四个角上,中间镶嵌着一颗大的五角星。中间那颗象征着领导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另外四颗分别代表了新中国四个阶层的人民。但是由于当时的重庆尚未解放,江姐她们还被关在暗无天日的牢房中。于是,罗广斌(也就是《红岩》这部小说的作者)便将这面手工缝制的五星红旗藏在了牢房的地板之下。后来,重庆解放,罗广斌再次回到渣滓洞的牢房中找到了她们绣的五星红旗。

看到这里时,我的脑海中响起了《五星红旗》这首歌的旋律:“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是中国的象征,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今天的我们能够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能够在美丽的校园中生活,正是因为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们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与祥和,好好读书,学习本领,在长大的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的人。就像周恩来总理说的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徐楚邑)

《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一)


《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在大家的推荐下,我拿起了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和反思下,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做老师的不容易,要做一名大家都爱戴的老师就更不容易了。

魏老师说过:“我是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老师。做教师而不去当班主任,那真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我踏上工作岗位已经十年了,也当了十年的班主任,在与孩子们相处的阶段,让我感受到了自我的价值,但是,看了魏老师的书后,我发现其实在做班主任的这份工作中隐含着很多的学问,只有你不断的摸索,尝试,你才会进步,才会提高自身的能力,让你在做班主任的工作时,轻松又成功。

其次,魏老师在管理班级的理念就是平等民主,我发现这一点我和他颇有相似之处,我们喜欢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有人格的个体,与他们商量和讨论班级管理、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事情。但我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缺乏了及时的反馈制度,就算有也是建立在老师的基础上,我应该让孩子们观察孩子们的管理,让孩子们来反馈他们自己的表现,这样我相信在班级管理时会更加完善,对孩子树立主人翁意识也会更加有效。

还有,在每接到一个新班级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看哪个孩子聪明,哪个孩子难教,接着就埋怨他怎么怎么样,家长怎么怎么不配合,但是看过魏老师的书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啊,我想以后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孩子。只有教师熟悉、适应孩子,由此才能去改变孩子,使师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

总之,在阅读过《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之后,我感悟很多,如他的以“德”育人,以“法” 治班,还有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是我要学习的地方。当然,在品味魏老师的感慨和收获时,有些地方让我与实际的情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这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品味。

《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一)


《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这学期经过慎重思考,我郑重地向学校提出了不再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申请。学校考虑到我的身体及近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也的确需要适当调整休息的情况,批准了。我很感谢学校的体谅。在我们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5岁左右,相比我这45岁来说,我早已是老年教师了。而实际上,我的确就是学校初中部年龄最大的班主任。所以估计以我这年纪,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当算是永远退出了班主任队伍。我不知道师傅张万祥老师是多大年纪时退出一线班主任队伍的?回顾我这继继续续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在我离开这个队伍之际,我最后不得不承认班主任工作的确是一项很苦很累很甜很乐也很值的迷人的艺术。正是这个缘由,当我现在重新翻看师傅张万祥老师主编的一些班主任书籍的时候,仍有许多感慨。

《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经》是师傅2008年主编的一本书,书中收录了全国40位优秀班主任的成长案例。40位班主任,包括刚刚上岗摸着石头过河的班主任,工作了十来年走向成熟的班主任,到工作了十几年富有智慧的班主任,再到工作了二十几年的老老班主任们,一个一个地迎面走来,正可谓多姿多彩,目不暇接。班主任队伍中,有一些就是我的师弟师妹,有一些是我以前认识有过交往的朋友,还有一些则是现在已经比较有名比较活跃的班主任楷模。

吴樱花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她身材高挑,从乡镇中学体育教师开始,五年之后改行教语文,然后到县城中学教语文,做班主任。13年的班主任生涯,她先后从高压型的、转到真诚型的、再转到记录研究型的、再转到理论智慧型的,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地突破自己,挑战自己。一路走来,道路由窄变宽了,舞台由小变大了。这条路径虽然不算平坦,走得跌跌撞撞的,但她感到特别地幸福和自豪,她情不自禁地说:“寻梦是美好的,守梦是艰辛的,探究也是无止境的。我要不停地奔跑,不停地思索,不停地超越。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有朋友温暖的陪伴着我,有理论与实践的甘露悄然地滋润着我,尽管以后的路还很漫长,但是我仍充满信心。因为,我的心中——梦想永存。”在这个2013年的暑假,我有缘与她在上海共同参加欣如组织的勇气更新活动。在几天的交流中,我看到了她和她的青葵园团队的新目标新梦想新希望。我相信她一定会实现,一个哪怕不做班主任也永不止步者。

郑学志也是师傅的一个徒弟,但他现在是全国知名的班主任,百度一下,就可以有长长的简介——湖南中学教师;全国知名班主任,湖南省班主任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教师报‘新生代班主任’第一人”;全国班级自主教育管理实验课题发起人、负责人,“班主任工作半月谈”领军人物;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专项培训计划”授课教师,国家关工委特聘教育专家,长江班主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西南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院校特聘讲师;《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平安校园》、《班主任之友》、《班主任》等多家媒体的专栏作者或专栏主持人。先后出版了25部教育教学专著,作品销量达40多万册。

但就是这样一位大侠级的人物,却在做班主任初期,也曾留下过遗憾终生的愧疚事。在书中,他通过讲述优秀学生阿罗退学的故事、因为管理过份严厉而引起全班学生集体反抗要求下台的等事例,勇敢地剖析自己,直面内心的错误与愧疚,特别是他讲述身处前途不明的职专校园,为追求个性发展而致力于作文教改,后为追寻内心的宁静而心甘情愿地放弃副局级的领导岗位,到一私立学校去做班主任的经历,可以说真的是石破天惊。但他平淡地说:“我喜欢做班主任,我觉得教书不当班主任,就好象做菜不放油盐味精,一点味都没有……我不需要外界如何评论,我只寻求内心的宁静。”我想这样的教育痴人,恐怕是再没有第二个了。他的成功路径,我等虽然只能高山仰止,难以企及,但他身处恶劣的环境,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为自己赢得腾挪空间的勇气与行动,却给了我们莫大的力量与启示。

我在看这本书的同时,也还翻看着同样是师傅和万玮主编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有时看着两本书中都有一些相同的人,我就对照着互相参阅着读。陈胜就是其中的一位。这是一个四川绵阳的小伙子,任教政治。刚开始在川北的一所农村学校任教,在刚担任班主任之初,也走过一段弯路,以至于班上学生把他请假外出的机会看作是过年过节中大奖一样的喜事,甚至还巴不得他不回来,但他没有因此而气馁。一边在广泛地阅读学习中积蓄自己的力量,一边寻找重出江湖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暂的休整之后,他收获了文章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的双丰收,并因此而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杀进了昆明全国思想政治优质课的比赛现场,捧得全国一等奖的殊荣。在这个过程中,他用八年的时间,以生命激情和不懈的努力为青春导航,走出了海阔天空的宽广世界。

令人感动的人还有许多,熟悉的朋友也还有许多,透过他们,我们看到了每一个老师的成功都不是例外,在他们成长的路上,都凝聚着许多常人难以体察到的艰辛与付出、许多深夜的孤独与寂静、许多内心的痛苦与不甘、许多贵人朋友的鼓励与帮助。占稳课堂,保障生存——广泛阅读,积蓄能量——潜心写作,求取发展——网络交友,开拓视野,正是这样共同的路径,造就了他们自己世界的辉煌与精彩。朱永新老师在序言中写道:“这些故事的主人翁也几乎都是张老师的徒弟或者朋友,张老师对于他们文字的厚爱甚至超过了对自己作品的珍惜。他骄傲地说,这些班主任,才是他晚年最得意的作品。”在我时隔五年之年的今天,再次翻看师傅的这本力作时,我仍为书中的这些鲜活的人物群体而感动。虽然我也作为书中的一员,但对比他们的努力与成功,我感到无地自容。我知道,既使我将不再做班主任工作,但在教育路上,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我仍要向大家学习,沿着师兄师妹们所走的路,不停地向前走下去。

在此,我再特别感谢我的师傅张万祥老师,正是他,退休后仍以澎湃的激情和不懈地追求,引领着年轻一代的弟子们,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如这本书一样充满力量和激情的宝贵财富。

相信《《班主任的第一课》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了人生第一课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