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秋之白华有感

观秋之白华有感

观《秋之白华》有感。

观影是对人大脑的一种全方位刺激,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观看完的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观《秋之白华》有感”,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秋之白华》观后感

有一种爱情,没有甜蜜的语言,没有华丽的承诺,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如橘子花般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浓烈,不扑鼻,但却永远沁人心田。

影片《秋之白华》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爱情故事。为了劳苦群众的解放和利益,出身于贵族世家的杨之华孤身来到上海大学社会系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在求学过程,杨之华结识了思想先进、博学多识的瞿秋白。在听瞿秋白讲课的过程中,杨之华被瞿秋白的智慧、学识以及气质所吸引,渐渐开始崇拜甚至爱慕瞿秋白,相反和自己的丈夫沈剑龙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过了不久,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因病去世。杨之华终于下定决心向瞿秋白表白,在给丈夫的信中提到了离婚二字,这在当时是非常艰难的。杨之华向瞿秋白表白,而瞿秋白也早已对杨之华暗生情愫,两人于是情投意合。为了向杨之华表明自己的赤诚之心,瞿秋白还特别做了一个印章,上面刻着秋之白华这四个大字,意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离。 但他们二人并不沉溺小家之幸福,而是抛弃小家之安逸,投身革命之洪流,甘做革命先驱,为中国的光明未来而奔波。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因为革命而开始,他们的家庭也因为革命而不存在了,为了革命,他牺牲了,为了革命。她终身未再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生动传神地诠释了《秋之白华》的革命爱情真谛。

我被他们平淡却又深刻隽永的爱情深深地感染,为他们执着的爱情所感动。他们的爱真挚感人,但是他们并没有沉溺于爱恋的甜蜜中,在革命面前,他们仍能抛弃掉小家的安逸,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尽管知道有一天会永远不再见,但是他们没有惧怕,而是淡定和坦然。正如瞿秋白在片中对杨之华所说的:瞿秋白,杨之华,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才让观众从这部影片中感受到纯爱史诗,唯美传奇的魅力,才让我在丝丝入扣的唯美中黯然神伤,在震慑人心的革命中高亢凛然。

我为他们的爱情感动,同时也为他们的革命精神而感动,特别是瞿秋白在三年的牢狱之灾中,面对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以及对妻子的日益思念时,却仍是那么毅然,他那大无畏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每一个人。1935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瞿秋白面带微笑走向了刑场一块美丽的小山坡。瞿秋白被鲜花环抱在其中,虽然死神已经离自己不远了,但瞿秋白还是面带微笑地说了一句:此地甚好。就连行刑官也被瞿秋白的气质打动了,特别嘱咐不要打他的脸。十几颗子弹一齐射向瞿秋白的火热的胸膛,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绿草和白花,然而致死,瞿秋白脸上都带着灿烂的微笑。瞿秋白赴死的坦然和潇洒固然让人心生敬佩,年轻的生命、不凡的才华、执着的追求以及憧憬的生活都随着秋白在青山绿野中含笑倒下而结束,结束得令人心痛!可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妻儿的眷恋更能让人体会到他整个人的全部。追随和陪伴这样温情的君子,杨之华何其幸运!失去这样睿智的人生导师和精神伴侣,之华又是如此的不幸的。革命者都有亲人、至爱,但从成为革命战士的那一天起,他们的情便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的心里,不仅装着爱国之情、战友深情,也同样装着真挚、浓郁的亲情和爱情。他们的情,是伟大与平凡、粗犷与细腻的交织。秋白之华,他们的红色情怀,值得后人世代敬仰;他们的精神高地,值得我们永远地坚守!因此我们又是何其的幸运,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群人,举着伟大的旗帜,推动着我国伟大的革命事业不断向前进,为我们赢来了一个美好的明天。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观后感(一)

溅满淡月的幽径,在氤氲的湿气里,蜿蜒而又艰难的盘曲。我用那零零碎碎的目光漫不经心的向前张望,月光的身影,好像没有尽头,今夜有风,把一些往事,吹散在记忆的城池里。拾起来,脑海里有重现这一个或浪漫或凄凉的革命爱情故事。

在这一片深沉的土地上,沾满了多少人无畏的鲜血!又藏着多少人的爱情啊!

我总相信,若为有缘人,即使素不相识,但千里跋涉,总会相见。

杨之华有一个丈夫和一个女儿。瞿秋白也有一个尽管病重但彼此深爱的妻子。两个人各有各的家庭,一个生于浙江,一个远在上海。两个人相聚甚远!战争,或许并不总是充满着鲜血。这一回他化身为月老为杨之华和瞿秋白牵了红线。

出生贵族的杨之华,一腔爱国情怀孤身一人,千里迢迢来到上海求学,只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看,多么善良的人啊!上帝总是公平的,他会认真地审判每一个人,惩恶扬善是上帝的法则。秋白便是上帝给之华最大的恩赐。

战争从未停止,鲜血仍在流淌,在这个连生命都不能得到保障的年代,他们各自拥有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事业矢志不渝,同仇敌忾。

有一些人因为美貌而一见钟情,有的人因为才华相互吸引,而杨之华恰是欣赏瞿秋白的高尚的人品,博大的智慧和高雅的气质!浪漫不只是烛光晚餐,而是当我喜欢你的同时你也喜欢着我。秋白与之华正是两情相悦感受着恰到好处的浪漫。

在只有血腥和炮火的年代,这份爱情的结晶便为这个低压的生活添上一点色彩。但如《阿甘正传》所说:生活便如盒子里的巧克力糖,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味道是什么。两个人刚尝到爱情的甜蜜,便被一颗不含糖的巧克力涩了嘴。俩人还不及享受幸福的婚姻,就被反帝反封建的战争拉回了残酷的现实。他们抛弃了可以用躲避换取的安逸,果断投身于革命之洪流,甘做革命先驱,为人民翻身、民族振兴而奔波。这是他们爱情之伟大,是革命之伟大。国共关系破裂,瞿秋白被国民政府抓捕。

国民党人总是希望能从共产党人嘴里套出什么。然而他们遇到的是瞿秋白——一个只会高昂着头颅不屈服的人。尽管遇到再多酷刑,秋白的心依旧那么坚定,就像对妻子的爱永不减退。国民党能有什么办法呢?国民党人的心从来没有向善过,所以死神走向了秋白。

秋白之于国民党小卒,气节犹如夏莲之于沤泥。在秋白内心深处是他灼灼光华透明清澈的灵魂。他身着一身高尚纯正的衣赏,坐在那一片白花深处。他的双眸扫落生命最后一次光艳。无情的风吹打着他的衣角。他微微一笑用尽生命最后一份色彩勾勒着对之华的思念。几声枪声过去……秋白倒下……闭上眼睛,让我们倾听热血之风自生命之中呼啸而过,凌厉而流畅!仿佛能听见秋白对之华说:恕我先离去了。

悲歌落幕……

更悲的是之华,她要一个人默默的守着这份想念孤老终生。春风可以吹散嫣红翠绿却怎能扯断之华对秋白的款款依恋…

世上能有几个人能坦荡无畏地面对无情的厮杀?秋白,可以!共产党可以!那些拥有执念的人,可以!这份革命终修成正果。让那些苦命鸳鸯,死而无憾。让地上的鲜血培育出爱国之民。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份浪漫,终究化作鲜血,聚成美丽的革命爱情。

石大的寒风依旧,刚温的故事却已老去,但一代革命之心永不凋谢!

作者:理学院 数学15-2班 王洪梅

《秋之白华》观后感(二)

烽火中的秋之白华

文/贾珊、吴凡

2月2日下午,第七党总支开展了《秋之白华》影片赏析活动。这部影片介绍了共产党人瞿秋白及其夫人杨之华短暂而辉煌的革命岁月。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作为革命伴侣,共同承受了种种残酷考验。作为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同志组织城市工人运动,唤醒受压迫的国人,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秋之白华,来源于瞿秋白的一段话,秋白之华、白华之秋,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影片中的每一缕阳光、每一道水波、每一片落叶,无不渲染着清丽唯美画面,结合着如油画般的光影变化,使一切都蕴含了情感,将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剧情时而跌宕时而平顺,以杨之华所作的回忆录掀起整个过往。这是一场革命爱情故事,有烟雨江南,浪漫邂逅,也有革命运动场面,炮火交错。在那个动荡年代的烽火乱世中,为了追寻共同革命理想而走到一起的两人,共同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

江南水乡的墨色小镇,青年杨之华的革命之路从这里启程,从离乡背井到上海求学,从参与工人革命到与沈剑龙离婚,杨之华表现出了新思潮下女性对于自身的独立与解放。在上海大学邂逅瞿秋白,划开了她内心的一波涟漪。掌心的红印,印证的是在历史的腥风血雨中对爱人的誓言。她摒弃世俗和家族的压力,和瞿秋白同志走到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丈夫瞿秋白一起经历了伟大的时代,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革命情缘。

在苏俄留学过的瞿秋白,在那样一个别无选择的时代里,并没有迷茫,而是坚定的走马克思主义路线,义务反顾选择了一个没有退路的人生。留洋归来,风华正茂,他没有选择富足安逸的生活,而是选择了一条看似最危险也是最光明的道路,即使革命失败,自己受左倾错误路线的迫害甚至被排挤出政治局,他都没有心灰意冷,屡战屡败,但也屡败屡战。不管世事如何发展,与当初所想偏离了多少,他始终没有背叛自己的信仰,唱着《国际歌》慷慨赴死。

面对历史的洪流,秋华二人无法把握,注定分离,但就算没能看到彼此白发苍苍的样子,却也在那夕阳西下的桥头上、在冬夜送别的大雪中、在一起返乡的船头上、在莫斯科皑皑的雪地里,看到过对方年轻而忧郁的脸庞。革命者的爱情,在朝夕逝去的生命中,在烽火炮垒的残破山河间,愈显伟大。他们在动荡的年代选择了做革命的先行者,用有限的精力去完成大义,牺牲了个人感情甚至生命,让人震撼、感动、敬佩、折服。

《秋之白华》观后感(三)

4月23日晚六点,经济院的同学到学生事务中心观看红色电影——《秋之白华》。它讲述了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爱情故事。为了劳苦群众的解放和利益,出身于贵族世家的杨之华孤身来到上海大学社会系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在求学过程,杨之华结识了思想先进、博学多识的瞿秋白。在听瞿秋白讲课的过程中,杨之华被瞿秋白的智慧、学识以及气质所吸引,渐渐开始崇拜甚至爱慕瞿秋白,相反和自己的丈夫沈剑龙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过了不久,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因病去世。杨之华终于下定决心向瞿秋白表白,在给丈夫的信中提到了"离婚"二字,这在当时是非常艰难的。杨之华向瞿秋白表白,而瞿秋白也早已对杨之华暗生情愫,两人于是情投意合。

随着与帝国主义者的斗争激化,两人还没来得及享受新婚的喜悦,就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中。在32年4月一次反围剿的突围中,瞿秋白不幸被捕。在三年的牢狱之灾中,反动派多次威逼利诱,希望让瞿秋白投降。但革命立场坚定的瞿秋白始终没有屈服。最终,在1935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瞿秋白面带微笑走向了刑场。

影片过后小编采访了经济院的同学。在被问及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时,同学提到当时的革命者能再那样艰苦的条件还能坚持战斗,非常令人佩服。

是啊,现在的我们生活在没有战乱、安定和谐的社会里,没有经历过国家危亡,腥风血雨的时刻。但如果只满足于现状,一直沉溺在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中,缺少风里来,雨里去的磨练。势必会一无所知、一无所有。报效祖国,强我中华,现在有多少人还怀着这样一份热情投入学习和工作?如此一来,国家又会如何?我们观看红色电影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不忘初心。不要忘记我们享受的丰富资源,是由先烈们的鲜血换回来的。

国家的未来掌握在新世纪的我们手中。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拥有坚实的实力铺垫,才能将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观后感(一)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是我看了这个影片最记忆尤深的,在多少个午夜梦回之际,那对深情相拥的身影仍徘徊在脑海。

影片开始就展现了一个唯美画面,杨之华坐于船头,绿水古屋缓缓而过。前半部分是杨之华的《回忆秋白》,叙述了两人从相遇、相识、相知到相守。后半部分则是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叙述了瞿秋白从被捕到就义的过程,还插叙了回忆了两人婚后生活,其中有甜蜜但更多的是心酸。

特别喜欢剧中优美画面,仿佛为了渲染两人那得之不易,相守亦难的爱情。青郁的水乡小镇、原味的传统戏曲、静谧的林间小湖、苍劲的中华书法、屹立的跨海大桥、飘飞的祭奠纸花、漫山的刑场花丛,每个镜头都是一幅画,又胜似一幅画。略带磁性的吴侬软语传达着两人爱情的缠绵悱恻,仿佛天上人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这一辈子,能遇到真正的"知我者",实在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而能和"知我者"共度一段岁月,携手走过一段时光,就已是难得至极的福分了,至于和"谓我心忧"的人白头偕老整个一生,那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能攀附至最高峰者,不是没有,而是太少。太多的人和"不知我者"共度了人生,没有交汇出绚丽的火花,但却平淡而真实;太多的人和"知我者"遇见了却错过了,或是遇见了相守了却最终分开了,但却将那一段曾经携手的日子活出了足以点亮全部生命的光芒,这是在与"知我者"白头到老的神话之下,可期的能触碰到的最美最珍贵的故事,而"秋之白华"的故事,就是这样一段摸得到的美丽的历史,它不是神话,却是传奇,是经典。

在那动乱的革命年代里,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纯,纯的让我想起都会一阵心痛,痛他们相守的时间那么短,痛他们为革命牺牲的精神。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一个有妻,一个有夫,却偏偏遇上了,尽管是错的时间但却遇上了对的人。整部影片围绕两人的爱情展开,因为爱情,一切只为了爱情,秋白的儒雅、帅气、绅士,之华的温柔、美丽、大方,这是一个堪称经典的爱情故事。

革命者也是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若不是动荡的年代选择了他们去做时代的先行者和真理的殉道者,他们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体会人生的各种滋味。但是,生命的短暂或是精力的有限,从来都不是情感的对手,而这正是情感的伟大之所在。所以,革命者的爱情,才能在残破的山河间,在朝不保夕的危机中,在家国情怀和民族理想的怀抱里,萌发而出,并生长为一个时代的抗争与探索中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情感丰碑。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他们已不在,但,他们的爱情还在,精神还在,在我们心中。

《秋之白华》观后感(二)

有一种爱情,没有甜蜜的语言,没有华丽的承诺,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如橘子花般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浓烈,不扑鼻,但却永远沁人心田。

影片《秋之白华》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爱情故事。为了劳苦群众的解放和利益,出身于贵族世家的杨之华孤身来到上海大学社会系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在求学过程,杨之华结识了思想先进、博学多识的瞿秋白。在听瞿秋白讲课的过程中,杨之华被瞿秋白的智慧、学识以及气质所吸引,渐渐开始崇拜甚至爱慕瞿秋白,相反和自己的丈夫沈剑龙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过了不久,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因病去世。杨之华终于下定决心向瞿秋白表白,在给丈夫的信中提到了"离婚"二字,这在当时是非常艰难的。杨之华向瞿秋白表白,而瞿秋白也早已对杨之华暗生情愫,两人于是情投意合。为了向杨之华表明自己的赤诚之心,瞿秋白还特别做了一个印章,上面刻着"秋之白华"这四个大字,意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离。" 但他们二人并不沉溺小家之幸福,而是抛弃小家之安逸,投身革命之洪流,甘做革命先驱,为中国的光明未来而奔波。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因为革命而开始,他们的家庭也因为革命而不存在了,为了革命,他牺牲了,为了革命。她终身未再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生动传神地诠释了《秋之白华》的革命爱情真谛。

我被他们平淡却又深刻隽永的爱情深深地感染,为他们执着的爱情所感动。他们的爱真挚感人,但是他们并没有沉溺于爱恋的甜蜜中,在革命面前,他们仍能抛弃掉小家的安逸,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尽管知道有一天会永远不"再见",但是他们没有惧怕,而是淡定和坦然。正如瞿秋白在片中对杨之华所说的:"瞿秋白,杨之华,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才让观众从这部影片中感受到纯爱史诗,唯美传奇的魅力,才让我在丝丝入扣的唯美中黯然神伤,在震慑人心的革命中高亢凛然。

我为他们的爱情感动,同时也为他们的革命精神而感动,特别是瞿秋白在三年的牢狱之灾中,面对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以及对妻子的日益思念时,却仍是那么毅然,他那大无畏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每一个人。1935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瞿秋白面带微笑走向了刑场——一块美丽的小山坡。瞿秋白被鲜花环抱在其中,虽然死神已经离自己不远了,但瞿秋白还是面带微笑地说了一句:"此地甚好。"就连行刑官也被瞿秋白的气质打动了,特别嘱咐不要打他的脸。十几颗子弹一齐射向瞿秋白的火热的胸膛,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绿草和白花,然而致死,瞿秋白脸上都带着灿烂的微笑。瞿秋白赴死的坦然和潇洒固然让人心生敬佩,年轻的生命、不凡的才华、执着的追求以及憧憬的生活都随着秋白在青山绿野中含笑倒下而结束,结束得令人心痛!可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妻儿的眷恋更能让人体会到他整个人的全部。追随和陪伴这样温情的君子,杨之华何其幸运!失去这样睿智的人生导师和精神伴侣,之华又是如此的不幸的。革命者都有亲人、至爱,但从成为革命战士的那一天起,他们的情便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的心里,不仅装着爱国之情、战友深情,也同样装着真挚、浓郁的亲情和爱情。他们的情,是伟大与平凡、粗犷与细腻的交织。秋白之华,他们的红色情怀,值得后人世代敬仰;他们的精神高地,值得我们永远地坚守!因此我们又是何其的幸运,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群人,举着伟大的旗帜,推动着我国伟大的革命事业不断向前进,为我们赢来了一个美好的明天。

《秋之白华》观后感(三)

— - 人格魅力的完胜

201*年7月10日

江湖传言《建党伟业》的票房必需通过某个既定值才让上《变形金刚Ⅲ》。我们曾经的80后小美女同事为此苦恼不已,她向我表示为了能早日看上《变Ⅲ》考虑去看一下《建党伟业》。我当时说,我是不会也不用花自己的钱钱去看《建党伟业》滴,只要党想做的事,一定能够做到。果然几天之后《建党伟业》的票就发下来了,伴随而来的还有《秋之白华》。我只知道是讲瞿秋白的爱情片。我是个不爱学习记性又不好的童鞋,由于自身家庭经历对政治又极度厌恶,不爱看报也不敢看强大的新闻联播,国家领导人就认识老胡和温家宝总理,对近代史更是稀里糊涂,只知道瞿秋白是常州人,长得比较帅。但是我不喜欢演瞿秋白的那个男演员,所以拒绝看。后来听说网上传言这片子是讲共产党人如何挖人家墙角滴,我又来劲了,可惜那时免费的票已经过期了。再后来听说《秋之白华》在党这么帮助下票房都很惨淡,看过的同事说她中间都睡着了,一觉醒来居然还没完,我又没兴趣了。

所以当从来不爱看电影的老公突然灰常积极滴要带我去看《秋之白华》的时候虽然我感动于老公的良苦用心(我以为他是想带我去浪漫呢),还是不太起劲,为了不扫他的兴假装也要去看的。但是我仍然拒绝自己花钱去看,因为根本无此必要,因为我想党买了这么多单,我混得再差,这事上拆个白党应该不成问题。机会终于来了,老公单位包场了。杯具的是票都拿回家了我却因为前几天莫名其妙地吃坏了(同场饭饭的其它人全没事)连着拉了三天,脚软到走不动而被迫放弃鸟。天意啊!到此为止我想我就不要逆势而为了,为了安抚老公的情绪,我同意花自己的钱钱去看。

在电影院里,当秋白同学坐在花堆里说:此地甚好时,一向极度爱面子有泪不轻弹的老公突然泪奔了,吓得我赶紧找纸巾,手忙脚乱中先给了我平时用来擦汗的小毛巾,后找到了湿巾和纸巾才收拾了场面。但是我本人看得很是兴高采烈。一出来小芋头给我电话定晚上吃饭地方的时候我还激动不已地告诉她,一定要去看看。因为这不是一部爱情片,而是一部政治片,用我最喜欢的鲁迅的话来说,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知道老公是心疼一块极品翡翠不小心掉地上碎掉了,但我觉得这块玉是被掉在地上的。后来老公回家上网查阅近代史,果然如此。而且必须要更正一下的是影片中说沈剑龙写"借花献佛",史实是"鲜花献佛".因为剑龙其实也是才华横溢(看他写的诗和一手好字就知道了,那时的才子真是多啊,一个花花公子都能写那么好的毛笔字,现在很多童鞋钢笔写字都是连看懂都有点困难)并且他很爱之华,只是他这只鞋不合之华的脚,所以他想让之华穿上一双她喜欢的鞋。只有这样,之华才会舒服,这鞋一合脚了,走路就轻松了,身心就愉快了,干啥都欢了。事实也是如此,瞿同学和沈同学一见如故滴成为好友,杨同学和瞿同学恩爱有加,瞿同学对沈同学和杨同学之女— - 独伊视如已出,独伊称他为好爸爸,独伊心痛好爸爸的咳嗽外语那一段我比较感动。不过最感动的是瞿同学雕的那一个堪称一绝的章,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爱的最高境界不过如此,有你,足已。在瞿同学看来,杨同学啥都好,不一定要这么美,智慧足已,不一定要这么智慧,勇敢足已。当风吹乱她的发她试图梳理的时候,他说,乱不一定不美。所以,同学们哪,心美,一切都美。我还是相信爱情的。不管谢、 张 之流怎么闹。

不过说实话,当秋白同学坐在花堆里说:此地甚好时。我很羡慕他,他真的功德圆满,要美人有美人(这美人还不是个花瓶是个知己,就象小凤仙身在风尘却是蔡锷的知音),要江山有江山,有才华有信仰。连他的敌人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舍得他,敬重他,开枪绝不能打脸。人格魅力可见一斑。但是我觉得这个敌人真的很奇怪,为啥要对秋白同学这么好泥,只要他自动闭嘴出国就放过他(要换我,能出国让我干啥都行),如果他不想出国待在国内也行,只要换个名字就可以做他最爱做的学问,和他最亲爱的之华轻松愉快地走完剩下的路。他坐牢简直就象疗养,居然还能写书,写了居然还能留下来让今天的我们看到,死前所提出的所有无理要求全部无条件满足,他想穿他老婆亲手缝的衣服就穿,连钮扣都没给他没收(说不定这个可疑的钮扣是传递什么情报的东东呢,不没收至少也要熔掉好好检查检查),走上刑场之路上还唱着反动的国际歌,简直让敌人颜面扫地。这那是杀人啊,简直就是成全。只是苦了之华同学,不但要孤独地走完剩下的路还不得善终。我想瞿同学最后在狱里的时候也觉得对不起之华了,他倒是圆满了,可他保护不了之华了。以他之IQ居然以为人家砍了草会放过根,真是愚蠢之极。居然还有人说他是才子。

看完这部电影连同前面一部党买单的电影我真的很开心。我欣喜地看到大批有社会责任感的山外高人正淡定滴生活在我们身边,无偿地、默默地勤力工作。社会再怎么变自然法则不会变,人性的共震点是永恒的,当你看到不平自然会怒,表面的火可以压下去,但压下去的火终有一天会变成炸弹,所以骆驼死的时候都以为是稻草害了它。精神永远高于物质,当你成就感所带来的深层次快乐能取代愉悦感所给你的满足之后,你就省钱了。

而且革命也有可能通过教育不流血地完成,那些即得利益者忽视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官N代富N代一定不可能和我们平民用平静快乐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所养大的童鞋们抗衡。这点日本人在十几年前早就看到了,我依稀记得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有一个早期的剧场版就曾经讲过相似观点(具体哪一部实在不记得了,要好好查阅的,太费时间了)。

《秋之白华》是部好片子,最好的是导演和编剧,都是高人。最烂的是演员,只有一个是好的 -- 董洁。(那个男一号的演技实在让我午饭也少吃很多,连累他的成名作《山楂树》我下到电脑里了都不想看了)虽然它没有票房,但一定会在将来被拿出来翻炒。

秋之白华观后感汇总


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观看完的以后,你会被作品描绘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秋之白华观后感汇总”,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秋之白华观后感(篇1)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故事堪称经典: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一个单身,一个已婚。两人在大时代的浪潮中相知相爱,为了与杨之华的丈夫沈剑龙商谈离婚事宜,三人关在房里谈了差不多一整夜,于是几天后报纸上一天登了三条启事:一条是瞿秋白与杨之华确立恋爱关系,一条是沈剑龙与杨之华离婚,还有一条是沈剑龙与瞿秋白成为朋友。这三条启事在封建氛围浓厚的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传为佳话。影片基本上真实地还原了瞿杨这段传奇的爱情,但由于该片表现的是瞿杨一生的爱恋,并且为了给国庆献礼,加入了革命的部分,使得影片的战线拉的有点长,表达得有点跳跃,有些仓促,好像一句话未完又说下一句,不是点到为止的意犹未尽,而是缺少零碎部件的不完整。

为了渲染秋白之华的爱情,影片画面唯美:青郁的水乡小镇、原味的传统戏曲、静谧的林间小湖、苍劲的中华书法、屹立的跨海大桥、飘飞的祭奠纸花、漫山的刑场花丛,每个镜头都是一幅画,又胜似一幅画。略带磁性的吴侬软语传达着两人爱情的缠绵悱恻,仿佛天上人间。

影片前半部分用了杨之华《回忆秋白》的回忆,顺叙了两人从相识到结婚,后半部分用了瞿秋白在狱中撰写的《多余的话》的回忆,顺叙了瞿秋白被捕到就义的过程,其中还插叙了两人婚后的生活,有甜蜜,更多的是心酸。在大革命的浪潮中,杨之华革了自己的命离婚,她勇敢地选择了志同道合的革命者瞿秋白,因为爱情,只为爱情,那是个相信爱情的时代,与之相比,今天的择偶标准房子、票子、车子是否过于庸俗,不知道有些人会不会为之羞愧。瞿秋白在党内的历史一直是被低调处理的,不能说他是政治的牺牲品,但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确实处于不利地位,有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导演有意淡化了那段不能不说的沉痛历史,最悲剧的地方不是跳过,就是用字幕表示,否则该片的悲剧程度将超出观众的承受能力,而现在,观众的注意力从瞿的死因转移到瞿的死,更多的人记得的是瞿死在了鲜花丛中,浪漫伤感,杨通过纽扣辨认出瞿的尸骨,心碎万般,这样不仅避免了触及敏感话题,而且增强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性。

两位主角(瞿秋白饰演者窦骁,杨之华饰演者董洁)的外在形象比较接近历史原型,瞿秋白帅气、儒雅,杨之华美丽、温柔,但两位历史人物内蕴深厚,具有领袖气质,这是普通演员无法诠释的。窦骁资历尚浅,他演绎的瞿秋白尽管文质彬彬,却缺少一种大家的底蕴,仅仅做到形似而未达到神似,董洁版的杨之华也只有表面的柔弱,缺少柔弱背后那种女性领导的坚毅。但总的说来,两位演员的演出还是可圈可点的。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个革命的时代浪潮,一位悲剧的领袖人物,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秋之白华观后感(篇2)

《秋之白华》,一部迄今为止最让我感到浪漫与真实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写意的手法如散文诗歌般将革命先驱瞿秋白先生和妻子杨之华的爱情故事描绘出来,平淡的言语,精致的画面,从中又闪烁着革命精神的光辉。

瞿秋白和杨之华缠绵的爱情故事,在那个年代是显得那样前卫洒脱,可不管怎样,感情的升华与真情的流露足以让人感动。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如此才华横溢英明大义的瞿秋白,美丽温柔中又不失倔强勇敢的杨之华,这样完美的结合,让多少人羡慕他们的爱情!那个在外白渡桥上的黄昏,那段没有第一人称的彼此表白,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直指人心。因为爱情,他们走到一起;因为革命,他们彼此相依。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白华之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

秋之白华那枚鲜红的图章印记,印刻着只属于他们的爱情。赠我生命的伴侣的金胸针,伴着他们的爱情走过历史,走过他们的爱情岁月。

瞿秋白先生在着作《多余的话》中的这段话: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在表达他内心坚定的革命情怀的同时,我们为何不可将它理解成,他对于这份爱情的珍惜呢!

没有过多的缠绵情话,无言的眼神交汇,贯穿在这份革命的爱情故事中。杨之华对瞿秋白的每一个细小体贴的动作,生活中每一个细致入微的情节,此时无言胜千言,此时情话非多余。那枚小小精致的铜扣,锁住的是他们的爱情,锁住的是平静外表下那颗炽热的心!这样的故事太过唯美了,美得不真实,却又真实存在,没有什么能够让我们不相信这份刻骨铭心的真挚爱情。

因为爱情,所以爱一直都在

秋之白华观后感(篇3)

选择了一条道路,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遇见他,却是我没有想到的。

这是电影《秋之白华》中杨之华先生的一句独白。

但凡热爱文学之人,总或多或少地有一种名为民国情结的东西存在于脑海。有着先进思想敢于担当名族大义的儒者,新文化与旧文化激烈交碰的火花,寓文采与精神于一体的大量文学佳作,纷飞烽火中革命伉俪的坚韧和他们可歌可泣而又具有浪漫主义的感情故事。过去了百年时光,依旧震撼着世人,荡涤着每个人的心灵。

正如上面说到的杨之华先生的独白。虽然历史中的她或许未必真的有说过这么一句话,但是在她心中一定有这样的决绝与情愫曾经萦绕。

在来上海前她其实已经入党结婚,但丈夫对于她理想的不理解以及对她的冷漠,造成了最后杨之华毅然决定离开的主要原因,然而还有一个助因,即是当时她遇见了她的老师瞿秋白先生。

一只小船缓缓划过小河道,载着杨之华和她的救国理想缓缓来到了中国当时思想最为活跃的上海。她在这里求学,瞿秋白是她的老师。她经常给家里写信因为挂念着自己的女儿和丈夫,然而信寄过去却像没了线的风筝,飞得很高很远可不知去了哪,也不可能有回。终于她在给丈夫的信中提笔写下离婚二字。这在当时非常艰难,女人没有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利。然而她做了,这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也开启了另一段泣血的浪漫。

《秋之白华》这部电影拍得很中国也很现代,然而可贵的是导演和编剧虽然选择了中国式的含蓄地表达方式但能让人一看就懂,同样,虽然是现代的视角、现代的演员、甚至是现代式的台词,却没有丝毫脱离民国环境的感觉,反而你更能从这样的方式中明晰地了解到更多任务的内心活动。集中体现在杨之华对瞿秋白表明心迹的这一场戏中。刚刚参加完一个牺牲了的学生的葬礼后杨之华陪他散心,步行至一座跨江大桥上时两人讨论起中国之出路与个人选择的问题。期间杨之华用他这个称谓,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瞿秋白的爱慕之情,最后一句,之华问:那他喜欢她么?秋白说:他不敢。随即长长地吐出一口烟气,画面切换到映着两人倒影的江面,江面被一群飞过的鸥鸟弄得起了涟漪,就好似此刻之华的内心晦暗的色调,被搅乱的心绪。

虽是如此,之华还是决定回家乡与丈夫处理完离婚事宜。就在她在临走前与秋白告别的一场戏中,事情有了转机。只是秋白一句简单的:我陪你去。,整个画面的基调似乎明媚了起来,这也象征了之华心中的明媚。

之后发生的一切极具艺术性,同时也值得我们仔细思考。

秋白和之华的时任丈夫剑秋在书房里以诗互表,剑秋希望秋白能照顾好之华,而秋白则望着他,久久不能言语。之华此时走进看到了这一切,眼眶湿润。后有独白言感谢上天对我如此的眷顾。。次日,这三人在报上连发三篇声明,即剑秋与之华离婚、之华与秋白确立恋爱关系、秋白与剑秋成为朋友。这在今天看来多余而又令人费解,但反观今日被视作稀松平常的夫妻离异及因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是否能感受到秋白、之华、剑秋三人凛然的人格魅力和文明到骨子里的真正文明的气息?我想,这才是我们至今为止还在追怀还在纪念他们的缘故。既充满了西方式的自由主义,同时又有传统地中国式的礼让与谦卑。用温文尔雅的中国方式,表达心中炙热的对自由的不懈追求!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却有着这样一群心如明镜的革命知识分子,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幸运。

当秋白与之华携手按下刻着秋之白华四个字的印章,秋白所言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动人一幕被这样浪漫地再现了。曾经以为这是导演编剧为了营造浪漫氛围而杜撰出来的桥段,后来经过细细了解才得知,原来是历史真相。感叹不已的同时,也为他们血液中对生命强烈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热切向往所打动。正是因为多少革命先烈有着这样的执着热望,不惜生命,才有了今天阳光下的我们。无论这世界上还有多少不尽如人意的不平,可我们总算因为他们的勇敢而逃离了那个不堪的过往。

秋霜白胜雪

杨花似含愁

以此祭奠那些所有为中国奋斗的先烈们!!

观《秋喜》有感


《秋喜》观后感

有人说电影《秋喜》是电影版《潜伏》,有人问导演孙周怎么看这个比较。孙周打了个太极:两者当然不一样,一个是电视剧,一个是电影。其实等你看完《秋喜》,你会自然明白,除了谍战背景,两者的精神内核绝对是天差地别:孙周在乎的,不是黑暗谍战中的勾心斗角纵横捭阖百智千谋,而是在革命时代不同信仰背景下的人性冲突。很多人从《秋喜》中看出的是信仰的力量,其实孙周的意图并不止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信仰冲突。不同政治信仰的冲突是明线,暴烈而昭昭在目,但隐藏的人性的光辉却更加永恒。

这种人性的冲突与挣扎,通过郭晓冬饰演的革命地下党晏海清与江一燕扮演的侍女秋喜,体现得格外明显。

秋喜有政治信仰吗?

先说江一燕饰演的侍女秋喜。我们首先会想知道,秋喜有政治信仰吗?

片中她的父亲被国民党以宁可杀错绝不放过的精神逮捕杀害,她当然恨国民党的统治,而她喜爱的先生,郭晓冬饰演的晏海清,正是一个信仰共产党的地下党。装着炸药的食盒,是她递出去的;每日她光着脚轻巧的迈上楼梯,可以间或听到先生与夫人的对谈,但片中并没有半点显示她的政治信仰。

对旧世界的仇恨,并没有成为秋喜革命自觉的号角,反而更促进了秋喜这个平凡女子对爱与温暖的需要。在革命风云的大时代里,她不想做刘胡兰,她想做的是先生的女人。无论是红花庭院中的赤裸身影,还是冲到先生身边说爱我吧要我吧的勇敢行径,演绎的都是一个平凡女子在暴烈的大时代中对最后一点人性的爱与温暖的渴求。她是活在意识形态之外的最普遍、最朴素的人民百姓,无论哪个时代,他们都存在。江一燕的演技,轻灵而又热烈,的确挖掘出了秋喜这一角色的深层力量。

如果说秋喜有信仰,毋宁说她信仰的是爱,对先生的爱,对美好新世界的憧憬,对人性永恒不变的美好的向往。

晏海清:政治的胜利与人性的自尊,哪个更重要?

你能想象浓眉正目、一身憨气的郭晓冬可以演坠入无间幽深地狱、在不同身份与信仰间穿梭的间谍吗?幸亏孙周讲的不是阴谋,电影中的郭晓冬饰演的晏海清,是一位纯洁者,他在革命大义的名分下仍坚持保存人性尊严,他不仅仅是一个共产党,一个间谍,更是一个努力保持尊严的人。这种设定恰恰与郭晓冬的形象颇为相符,也让这种坚持看起来多了一分可信。

信仰的冲突在晏海清与夏惠民之间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也恰恰在多次交锋中表明,他们的差别,不仅仅在于信仰的两极差别。

一个合格的间谍,会对国民党特务头子说出共产党也没什么,只不过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吗?会面对主子吩咐枪毙一个共党万般挣扎宁愿自杀抗命吗?这就是晏海清,为了政治的胜利,他可以放弃回北京,继续过着活死人般的间谍生涯,可以放弃爱他的女人,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但他不会违背自己的做人原则。在政治的胜利和人性的自尊这两极天平中,他更愿意选择后者。

而孙淳扮演的国民党特务头子夏惠民,他坚持做一个黑暗的国民党特务,可这是因为信仰吗?他忠实执行国民党的破坏计划、捕杀共产党,可他也知道,国民党早已远离了当初的黄埔理想,他走在一条黑暗的道路上。比如片中他徘徊一会后,开枪打死了愿意跟他去台湾的情人、粤剧名伶惠红莲,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他丧心病狂了,其实这正是他对黑暗未来的一种失望和毫无信心的表现:他不愿意这个爱自己的女人,再继续陪伴黑暗中的自己。

晏海清,河清海晏;夏惠民,惠泽万民。

两个人的名字都代表着那个黑暗年代中的美好理想,或许也正是这份理想,让他们先后进入了黄埔军校。两人在黑夜的骑楼下,在昏昏灯火下,高唱起《黄埔校歌》,那一刻他们的信仰是一致的现实中他们的冲突不仅仅是因为政治信仰分道扬镳,而是因为一个身陷泥潭不能自拔,而另一个即使满身污泥,却坚持住了人性的宝贵自尊。夏惠民说,我就是觉得你像一个共产党,在这里,共产党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身份的指代符号,更成为那个黑暗年代中坚持美好、并愿意创造美好的理想的代称。

影片的最后,猎猎红旗中,夏惠民跑回来,在海珠大桥炸毁的前一刻,他断了自己的退路,为了再见一次晏海清,或许他就是想再靠近一次,他那黑暗中浸渍已久、已经差不多被遗忘的美好理想与温暖人性。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


信仰即是力量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

供稿:福清监狱 李斌龙

晚上在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收看了省女子监狱陈黎华的事迹,同为监狱人民警察,我深感一股力量蓬勃有力,这股力量由陈黎华内心坚定的信仰向我们传递而来。

信仰赋予人强大的精神力量。陈黎华的丈夫是空军战斗机试飞员,公公是国际货轮船长,都常年在外。2007年,婆婆患尿毒症,在找到合适肾源前,只能靠每周2-3次的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陈黎华一边细心照顾婆婆,一边抚育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每天凌晨4点30分她就起床,每天忙到深夜12点才能停歇,周而复始在家、医院、单位三点一线间来回奔波。没有坚定的信仰,她如何挺过这些磨难?

信仰唤人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祸不单行,婆婆手术成功后,陈黎华因操劳过度,自己又换上胃癌。然而,她在切除三分之二的胃,接受5次化疗的痛苦折磨后,提前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有坚定的信仰,她的生命怎如此焕发有力?

信仰铸就忠诚,担当方有成就。陈黎华在恪尽孝道、与病魔抗争的同时,还兢兢业业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多年来,她积极探索符合女性重刑犯的教育改造规律方法,办理的600多件减刑假释案件,无一差错、无一申诉、无一上访。她总结出"感恩教育法"、"母爱教育法"、"宣泄教育法"等20多种方法,教育和感化了300多名女犯和50多名顽险犯,使120个破裂的家庭重燃希望,使200多名女犯走向新生。没有坚定的信仰,她如何肩负重担,在探索治本安全的路上踏实前行?

苦难检验人灵魂的坚强与软弱,坚强的灵魂在巨大的苦难中仍能昂然屹立,软弱的灵魂在寻常的苦难中也会一蹶不振。有信仰的人在漫漫的人生征程中,因灵魂有所归依而坚定有力。没有信仰的人,其灵魂只能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浑浑噩噩地飘荡。

没有根植于内心的信仰,没有崇高信仰的有力支撑,怎能步履坚实,怎能历尽苦难,淬火成钢?"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正是共产主义这般坚定的信仰唤起陈黎华,唤起无数监狱人民警察的万丈雄心和伟大激情,信仰的力量由之而生。

心中要有信仰,脚下便有力量。陈黎华的信仰也是我们的信仰,让我们以陈黎华为榜样,始终保持监狱人民警察的党性不动摇,坚定信念、不忘初心,让共产主义信仰在我们心中扎根生长,让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更踏实有力。

观真实之泪有感


真实之泪观后感

故事纠结万千,最终给出了一个结局,如果仅仅是为了看故事,那就太可惜了,这个故事给出了一个让人向上的思想,日本的故事大都以这种中心主线为主,将人们引向面对,这以我个人猜想应该和日本高压的社会生活方式有关,使得人们会渐渐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逃避成了社会问题,那故事作者们自然就要引导大家走出彷徨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我们先看看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们都得到了什么,其实要是概括下,大家都得到了成长与面对生活的勇气,不过每个人又都大同小异。

故事中有3位背景悲惨的角色,比吕美6、乃绘、纯,三人都有失去的亲人,家庭都不完整,尤其是比吕美,她的背景是三人中最悲惨的,双亲亡故寄人篱下,没有任何可以交心的亲人,只能自己面对一切,如果单以背景和成长方向看,她是故事里最坚强的,不过也是最脆弱的;乃绘和纯失去了外婆,母亲貌似在外打工(是也不是?没有交代清楚,或者我记不清了),父亲下落没有交代,单亲的可能性比较高,不过他们两人互相依赖,尤其是乃绘,在纯的保护下完全封闭,不知世事,所以也没有办法面对人群,这点纯很早发现,成了纯最头痛痛苦的事情之一,他们虽然互相支持,可是这个关系因为纯的心意而变的脆弱。

这样就先从乃绘说起吧,乃绘最终得到的是成长与勇气,在这个社会中没有人可以一个人单独成长,乃绘在故事中因为纯的爱护而拒绝与任何人搞好关系,完全无法替他人着想,使的她在故事中被称为怪人,不过也因为有纯可以理解爱护她,她也并没有完全孤独,这是一种有保护的逃避,一旦纯的保护失去了,乃绘未来的人生会无比悲惨,就如同笼中的鸟儿温室的花儿一样,故事作者要改变这个未来,就让郎出现了,而纯也发现自己的过度保护无法让乃绘踏出面向幸福的步子,抓住了郎这个一线希望(幸福并不是无知无觉,而是懂得痛苦才能珍惜幸福),乃绘则被卷入了一直埋藏在郎身边的感情旋涡中,同时刮起了另一个旋涡将郎的身边撇干净,和郎共同成长起来(蝴蝶效应啦),这个远离人群的乃绘在故事中是得到最多的一个人,也是成长幅度最大的一个人,她得到了心里的成长、勇于面对别人的勇气与许久都忘记的悲伤,同时也就得到了升华的幸福,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自由的人、坚强的人。

再说说石动纯,他和乃绘同样背景,不过为了保护乃绘,他没有完全封闭自己,而是封闭了心灵中的感情,将乃绘的悲伤完全承受下来,造就了无忧无虑的乃绘,所以他虽然有着俊美的外表,却并没有爱情给任何女人,不过也同时使他有了爱上乃绘的错觉,纯应该说和比吕美是比较类似的,表面上平静如镜,内心却在隐隐挣扎,希望打破僵局却不得法,只好希望保持现状,等待救援,这时两个被保护的人接触了(郎和乃绘),于是纯就趁机推波助澜,将这份表面的平静打破,使暗涌的潮流浮上水面,最终纯也面对了自己,有时放开了手让人自己独立去面对反而是帮助了人,同时也是帮助了自己,没有人可以背负别人的人生,这里的纯得到的应该说是放手的勇气,他在让乃绘回归社会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回到了社会中,得到了自由。

比吕美背景凄惨,不过她一直用郎这个借口来使自己坚强,可惜这个坚强并不是完全的坚强,因为依赖别人来使自己坚强会因为那个人的消失而崩溃,所以乃绘进入这个领域时美就惊慌失措起来(美一直为了保护郎不受伤害,隐瞒着他们可能是兄妹的这个郎母的谎言,没有安全感和可以倾诉对象的她完全相信了这个谎言并痛苦不已,让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去爱郎,却又不愿意放弃心中的支柱,在这样双重的压力下,使本来应该是如学校里的她一样朝阳灿烂的美在家中变得悲伤沉默,忍受着郎母的白眼和郎保持着距离),她认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仅剩的栖息地将会消失,不过随着事情的混乱,美感到这个依赖过于脆弱,开始放弃自怨自哀的自己,重新站起来,将所有悲伤的事情放弃,这样她最终得到了真正的坚强,也得到了爱情。

真一朗在这个故事中和前三位有所不同,他没有悲惨的背景,而是一个幸福的人,家庭充裕,又有个在学校八面玲珑的青梅竹马,不过他却彷徨在感情与理想中,他一直憧憬着美,与美青梅竹马的他很自然的会产生暧昧的情愫,如果美的家庭不发生变化,郎和美可能会一直这样平衡的相恋,不过美家庭巨变后美变得悲伤沉默,这使郎无法理解并产生了男子汉的悸动,生性温柔又有些优柔寡断的郎却不敢承受美的悲伤,只能躲在远处观望,期盼,期盼自己可以承担美的哀伤,期盼美可以幸福,这份感情其实就是爱情,只是缺少了爱的勇气,同时郎承受的是理想的挫折,孩子不一定愿意走父亲的道路,继承家业这种事郎并不关心,他有自己的理想,但是独子的他却被这份家业束缚住了,所以没有勇气反抗的他越发的彷徨,直到乃绘这个不知世事的人出现,乃绘因为纯的保护而并不知道人情与规矩这些导人从正却又容易矫正过歪的事情,勇往直前的她带给郎勇气,使郎给自己的理想插上了翅膀,也在纯的介入中真正理解了爱情的含义,爱情并不是单纯的交往,而是一直使自己牵肠挂肚并希望将自己的一切都与之分享的那个人,真一郎应该说最终得到的是勇气(爱的勇气、追求理想的勇气)。

最终应该说乃绘得到了回归生活的感情,纯得到了回归生活的自由,比吕美得到了重新站起来的坚强,真一郎得到了面对世事的勇气。(有得到就会有失去,同样有失去就会有得到,这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走向享福的垫脚石,也会成为晚年摇椅上的干涩又甜美的谈资)


观《太阳之泪》有感


《太阳之泪》观后感

最近《虎胆龙威5》的上映,再加上喜欢Bruce )结果完全不是,这女医生就纯粹是来凑点儿阴柔气的。不然本来就硬度超标的威利斯,还带着一群同样不喝软水的大老爷们,这片子估计会硬到隔牙。而那个总统儿子突然冒出来的时候,还真把我吓一跳。原来片子开头所讲的总统被处决不是介绍背景,而是在做铺垫啊,这、这、这,离得也太远了吧。

本片在拖慢节奏上,非常有伎俩。因此,在我看来,如果抛出那些表现人性的心里刻画以后,单说故事,也就1个小时足以,堪比史泰龙叔叔的《第一滴血4》。那我现在就来开始发泄了,要数落它把一个小时硬生生拉长到两个小时的本事。

第一招:重力渲染离别戏。这招没准儿是从中国学来的吧。依依不舍就是对离别最现实的写照,你哭我哭他也哭,大家抱头一起哭;你走我走他也走,走出两步三回头;你留我留他也留,欲走还留难左右。前半段,共有教堂离别和直升机离别两场离别大戏,纠纠缠缠,把十几个人惜别的表情演个遍,就够争取十几分钟的时间了。

第二招:发掘人性内心戏。还真是不习惯看威利斯玩深沉玩儿到这种地步。可能是《虎胆龙威》里的衰形象太深入人心了,我看他在那里沉思,以极其痛苦的表情来表现取舍间的煎熬,就想笑,真怕他突然给抛出个冷笑话。不过拜之所赐,才强打住瞌睡的神经。沉思内心戏在片中多到发指,因为营救行动的突变,小队确实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作为小队长,老威多犹豫几次,也就放过他吧。

第三招:按序排队牺牲戏。说队员是排着队牺牲一点儿都不过分。片子里虽然叛军那边来了好多好多人,但却没有像一般电影那样密压压黑乎乎一拥而上。一个小队也只得七八人,自然不能拍出壮阔的战争场面,于是丛林小范围战争成主角。小规模冲突,打得火热,僵持时间也长,虽然不是很血腥,可也算及格吧。只是在正面冲突的最开始阶段,就看到威利斯这边狂开枪,扔手雷,画面里竟然都不出现地方士兵。这也太单调了,明显地在放空枪啊,打的是谁我都不知道。打了半天才看见敌人牺牲,真佩服这几个装备精良的战士们。因为威利斯方人数非常少,所以倒一个就得救一个,这里才有些像《黑鹰降落》了。反正死个人,不折腾个几分钟是不行的。

片子最利索的就是结尾,两架战斗机过来扔几个炸弹。轰隆隆就清净了,怪不得从一开始他们就嚷嚷要空中支援,这玩意儿还真好用。

喜欢游戏的朋友注意了,小队里面有个机枪手,长相酷似《战争机器》里的马库斯。感觉挺好玩儿,只可惜这哥们儿却是第一个挂掉的,遗憾。

最后发现比导演更无耻的其实是我。他能把一个小时的戏拍成两个小时,我却能把三行就说清的牢骚,白活了将近一屏。


观《太空之吻》有感


观《太空之吻》有感

2011年1月2日晚上,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太空之吻》专题节目,全程看完了。“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首次交会对接。

电视展现了西安和北京航空控制中心演示的图像和嘉宾的介绍。开始心里忐忑不安,对交会对接提心吊胆,直到次日1时36分55秒“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准确无误地亲密结合,指挥控制大厅里传来:结合体运行正常,***运行正常,***运行正常。一个个成功的指令让我的担心消失了和电视中的人一样,我高兴极了一时四十分总指挥常万金向全世界宣布交会对接成功,全场掌声热烈,国家领导人都亲临控制大厅。接见控制、指挥人员。胡总书记也从国外发来贺电。

这次交会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又一重大进步,使我国成为第三个能独立交会对接的国家,我国的空间站已经屈指可数了,我为中国这次对接的成功而自豪,交会对接的成功,鼓舞着中国人们的心,鼓舞着我们青少年,我们要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爱科学。要学习航空科研人的刻苦研究、精心制造、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争创一流的精神,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的以后报效祖国,


观《从政之德》有感


观《从政之德》有感

我怀着崇敬而严肃的心情观看了《从政之德》这部课程辅导片,影片中关于从政道德的解读:言辞之精辟,理解之深刻,思想之独到,令我受益匪浅。看完这部影片对我关于公务员的忠诚、责任、诚信、廉洁等从政道德的提高都大有裨益、富有启迪。

一、忠诚

学习完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我悟出一个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是文章的高潮,全文的主题。做官要做这样的官,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人超出物质利益的诱惑,超出个人的私念:在朝为官,不忘百姓;被贬江湖,不忘其君。太平时忧天下,危难时担天下。进也忧,退也忧。是作者一生悟出的真理,也是他的信念。不管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的官员,都有忠奸、公私、贤愚、勤庸之分。而公而忘私、"先忧后乐",是超时代、超阶级的道德文明、政治文明,是人类共同的、永远的精神财富。

《**楼记》留给我们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财富有二:

其一、我们该怎样做人?

一是独立精神---无奴气,有志气。

二是理性精神---实事求是,按原则办事。

三是牺牲精神---为官不滑,为人不奸。

其二、我们该怎样做官?

1.忧民

一是"权为民所用"。

二是"情为民所系"。

三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2.忧君

一是敢说真话,犯颜直谏。

二是大胆改革,付诸行动。

所以对党政干部来说,忠诚可靠,指的是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尽心、尽力、尽责、尽忠,是指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受党和人民信赖的。这就是说,忠诚可靠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是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同时,忠诚可靠彰显的是党政干部的官德、政德、美德。因为有了为政之德,党员干部才能带头讲忠诚、讲可靠,才面向党旗发出"对党忠诚"的誓言和承诺,还因为党员干部肩负着党赋予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当前我们党面临着深入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国内外敌对势力不断破坏捣乱的考验,党员干部必须时时处处保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忠诚,主动应对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努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党员干部忠诚可靠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信仰、信心、和信赖。所以,识别党政干部的德,要从忠诚可靠上去剖析、分析,使之清晰。具体讲,它体现在把忠诚于党化作矢志不渝的忠心,把热爱人民化作服务的热心,把报效国家化作驰骋经济战场的信心,把献身使命化作履职尽责的决心,把崇高的品**作追求卓越的恒心,用生命点燃未来,以忠诚可靠升华使命感和无尚荣光感。

二、责任

事业心责任感是进取之源。那么什么是事业心责任感呢?《辞海》上对事业心解释为致力于实现某种事业的志愿,对责任感解释为努力干好自己份内事的心情。我对事业心责任感是这样理解的,事业心就是人们期盼事业有成的上进心和对本职事业投入的无比热忱。责任感则主要体现为人心理上的一种状态,既"三不安"状态,那"三不安"呢?就是看到工作没人干心不安,自己工作没干完心不安,自己负责的工作没干好心不安。这些不安体现在人的生理上就是坐卧不宁,茶饭不香,有时你可能还意识不到是工作上的原因,但当你把工作干完后,才会如释重负,心安理得。这种感觉,应当就是事业心责任感在我们身上的直接体现。应该说,我们很多人都有干好工作的愿望,心里对自己的评价和期待都是比较高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事业心和责任感第一是源于高尚的人生追求。

三、诚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讲诚实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作人的品德,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劳教场所的人民警察就必须诚实,做到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就必须守信,做到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教育、感化、挽救劳教人员的义务。但是,在现有的民警中,不诚实、不守信的同志有之,少数民警特别是年轻民警,有心思、有意见、有想法不愿给组织或领导倾诉,而去向周边的同事、朋友或网友畅谈,时而领导问及后,也是敷衍搪塞。有的同志汇报成绩随意夸大,汇报问题随便缩小或隐瞒,场所中不信守承诺,出尔反尔,不及时兑现劳教人员奖惩影响管理,不按时完成任务怠慢工作等失信于民的情况还大有人在。我们的每一位民警每天都要与劳教人员或单位打交道,都要根据诚信准则来安排自己的会议、学习、工作和其他活动。如果我们不诚实、不守信,人与人的交往就无法进行,一切会议、学习、工作就无法开展,整个场所管理就会陷入一场无序和混乱之中。这样,不仅给诚实守信构成威胁,而且还给各项工作带来麻烦。因此,我们必须高举诚信大旗,站在振兴中华、繁荣社会、发展劳教事业的高度来认识民警诚实守信的深远意义。一、诚信待人。场所中就是要以坦敞的胸怀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对待事物,不勾心斗角、不相互猜忌、不尔虞我诈、不阳奉阴违,做到对下属无微不至、对同事和睦可亲、对领导倍加尊敬、对劳教关爱有佳。二、诚信办事。我们每一位民警应根据分工的不同,在各自的岗位上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把工作干好。自觉克服消极、怠工、牢骚、报愿等不良思想和情绪,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权利,做到人为组织所用、事为单位所干、利为人民所谋。三、诚信为官。人民警察应该正确对待地位、荣誉,实事求是的向组织反映生活中的期盼、工作中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做到不浮报虚夸、骗取政绩;不歪曲事实、迎得好感;不伪造功绩、获取信任;不捞取资本、钻营升迁。以此来营造一个团结、友善、真诚、信用、和谐的诚信环境,造就一批忠诚老实、平易近人、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优秀人才。

四、廉洁

清廉是一种美德,是为民之志,是为官之本。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廉政,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胡锦涛总书记也在中纪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足见廉政建设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了。《干部从政道德读本》从德政、信念、荣辱、公私、为民等方面对古代从政道德的思想和智慧进行了深入的概述和精辟的解读。文字言近志远,含义隽永,让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俭以成廉、静以修身的崇高境界以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真谛;《反腐倡廉教育》更是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腐败害党害国,清廉利己利民的道理。两本书深刻的揭示了中国从古至今千年不变的为官清廉的人格力量,如春雨润物,化成我心中点滴感悟。

作为国家的工作人员,人民的公仆,防止自身的腐化,就要做到"慎微"、"慎好"和"慎独"。正所谓"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清廉从政要从小事做起,谨防小恶积大恶。有些干部认为,自己捞点蝇头小利无足挂齿,孰不知正是这种心理让他们渐渐放松自我约束,今天占一点,明天捞一点,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我们在平日的工作中,一定要重视每一细微之处,"积小善以成大德,去小恶以保本真。"人皆有嗜好之心,有一点兴趣爱好是正常的,但领导干部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官德修养联系起来,否则,很容易为他人所用,我们的领导干部应以警觉。我国正处于一个体制的转型期,体制和规则还不够完备,对于手握权力的各级干部来说,做到"慎独"就尤为重要。珍视自己的人格和名誉,不失于轻浮流俗,不狂妄自大,待人处世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加强党性修养,养成每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见贤思齐,思不贤而内自省"。周总理、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有过闻过即改、"小题大做"的动人事迹。

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中不乏养尊处优而不思进取的人,对本职工作缺乏耐心和热情,一边敷衍塞责,应付差事,一边怨这怨那,嫌待遇不高,更有甚者,为索取回报而铤而走险,而不扪心自问,好好想一想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到底为党和人民奉献了什么?对照他们,我们比照自己,是否乏善可陈?当然,我们的身边更不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等先进典型,他们廉洁、勤勉、无私的品质让我们看到了榜样的无穷力量。他们没有动听的高调,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像是一面面无言的镜子:两袖清风、勤勤恳恳、一心为民。

我,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深知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宏伟社稷相比,只是沧海一粟,但不论它多么渺小,我也一定要努力做好工作,修身省己,争取以自己最大的热情回报给人民和国家更多的贡献。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我要在理念上,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不可持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态度;在行动上,坚持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对待人民群众要坚决克服对群众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风,多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中,努力克服自身的困难,把点滴繁琐的统计工作做好,严谨细致的、实事求是的对待每一个数据和工作中的细微,把大事做好,把小事做精。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指导,弘扬十七大精神,真正做到"三慎",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工作--廉洁从政,以德为人。

以上就是我学习完从政之德后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对公务员工作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培养了我对做好劳教工作的浓厚兴趣,为我今后从事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大队民警:陈学军

观《倾城之泪》有感


《倾城之泪》观后感

周末之余,在腾讯视频上面看了这部电影,让我久违的眼泪再次落下。假如明天是最后一天,你将会怎么过?是的,实现自己的愿望。当我们离死亡很遥远时,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面没有安全感,拼命的挣钱来寻求满足内心深处安全的需要,或者是为了寻求自尊的需要。

最近,我听到学生说的最多的是没有钱,有钱就好了。是的,我也没有多少钱。然而钱的价值是在于人们物品交换的便利而产生和存在的。人的终极价值是追求幸福。我看到很多人为了钱,放弃了暂时的幸福,为了寻求将来的幸福。拼命挣钱,超支体力和脑力,最后落得一身的病,他们为自己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也许很多的东西只有失去了才知道它们的宝贵。知足常乐,平静是福从来没有成为主流的社会价值观,而是被说成不求上劲人的自我安慰。

在电影中,看到两个被医生判为死刑的人,每天用DV拍下自己的弥留之影。他们从内心发出对周围人的爱,这种爱是真挚而可贵的。我们这些经常生活在竞争社会中的人,心理变得冷漠的,一个社会学家说,冷漠是对这个世界最大不满的外在表现。冷漠来自比较。有句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不会比的,不是人。罗素也说:比较是必要的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适当的比较可以增加人的活力,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而比较本身是人心理的一种恶的表现,这个恶会让人产生嫉恨、分争、或者为战胜对方而不择手段,给一些不加节制的人酿成大祸。

爱才是这部影片倡导的主题。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心甘情愿的受尽所有的痛苦。爱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自己所爱的人献出一切,甚至生命。也许在当今社会,这样崇高的爱已经不存在,这种爱被称为傻帽之爱。韦唯的成名之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这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当一个社会强烈呼吁什么的时候,恰恰证明这个社会最缺少的是什么?反思我们的社会为何缺少爱哪?在火车上,一个大哥跑到我的座位旁,让我帮助调手机时间。我经过一番摆弄之后,弄好了。人家说:谢谢。当在大街上面,一个大妈喊住我说:年轻人,你看看我的手机为何打不出呀?你帮我弄弄。我拿过来看看,原来是大妈不会解锁。因为手机也是她儿子刚给她买的。一个农村大姐在公路旁问我,五院怎么走?我说:乘九路车,这离车站很远,你坐我的电车过去吧。到了之后,她连声说:谢谢!谢谢!上次,去芜湖在火车上面,预见一个大叔,要求我给摆弄手机,最后弄好了。看到他快乐的样子,我也很满意。不知道为何最近会让我遇到这些事?如果坐在大学图书馆里面,这样的事无论如果也不会碰到的。在社会生活中,也许这些事每个人遇到了,都会乐意去做的。如果不做,我们称这个人没有道德或者素质太差。

大概只有我们自己要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真正珍惜活着的意义。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让想的最多的是我的那些已故的同学和朋友们。愿他们安息!让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不要虚度光阴,珍惜生命的价值,为他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图轰轰烈烈,只愿雪泥鸿爪而已。

喜欢《观《秋之白华》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秋之白华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