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红楼梦读后感1600字

红楼梦读后感1600字

《论中国》读后感_16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也许"《论中国》读后感_1600字"就是你要找的,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论中国》读后感1600字

断断续续读完,还是很有收获,毕竟是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视角较为客观公正,更因为中间夹杂着美国利益和世界形势分析,也更深刻复杂。总之是讲述中国外交史大事的一本书,中间可以窥探出中国历代领导人的性格以及美国采取对华政策的一些原因。

一。本书前几个章节,作者在分析中国国家性格的成因,这里的国家性格,我指的是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人民概略性格的感知。中国力求自给自足,就缺少扩张性和侵略性,因为低调谦逊,和善而追求中庸,而日本和英国就受制于资源匮乏而形成了穷兵黩武的乖戾,好斗粗莽,非洲则资源丰富,阳光和水分的充足让该区域人种做僧则敲钟,不思进取,不图变革。这为后面屡次提到的中国的泱泱大国心态,不在乎价值输出等观点进行铺垫。一方水养一方人,地形决定发展论有十足生存空间。这样的切入点简单而又深入。

二。随后试图通过中华文化归纳其外交动作和策略特点。中国人喜欢阅读《孙子兵法》,讲求谋略至上,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谋定而后动。围棋,中国人受围棋思想影响严重,这与朝鲜战争,对越战争有直接关联,分别是抗美和抗苏,牵一发而动全身,棋局中相互制约思想,下一步想三步的思想让中国人的做法能够找到合理解释,虽然我觉得有些强行,说理不够充分。

三。分析重现中国近代屈辱历史,某种程度上与中国的进步形成对比,更突出了作者论中国的客观视角,即腐朽无能我讲,腾飞发展我也讲。

四。我认为地缘政治超越意识形态,同苏联博弈即如此。第二次台海危机,毛邀请赫鲁晓夫来北京会谈,实际上是拒绝苏联妄图于中国东北建潜艇基地,以国家利益为重,随后对台湾展开强硬态度,使美国认为苏联访华是为了支持中国的对台态度,同样是从地缘政治角度捍卫国家利益。这之中基辛格看问题很清晰,明白毛泽东在利用赫鲁晓夫。

五。对邓小平的评价。邓小平在文革中几经波折,却务实冷静,不喜欢客套啰嗦,喜欢直奔主题,介绍了改革开放,南巡讲话等,这段是读起来最通透的一部分,可以看到小平得到了基辛格相当高的评价,仅次于周总理。

六。基辛格在谈判中一直保持谦恭有理的姿态,这也是谈判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即不论谈的成或者谈不成,我要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态,即便国家形不成合作关系,我们谈判者可以成为朋友。

七。越南问题。实质上是中美联手扼制苏联的一招,某种意义上苏联的解体有来自中国的背后一刀,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为帮助越南对峙中国拖垮了苏联。过往于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妄图威慑中国就范成为彻头彻尾的小弟,却没想到中国人可以隐忍,可以坚持,用慢性毒药要你的命。人与人之间也如此,忍一时不会弱一世。

八。不信克劳备忘录,历史作为参考,坚信合作共赢,中美之间这样的大国文明对抗不同于德国挑战英国,中国人同德国人的追求也不同,因而不一定触发战争。

九。道义是普世的,但实现它的政治途经并不一样。西方国家就是打着道义的旗子,卖民主的药,最后产生民粹的毒。所以面对美国输出全世界的普世价值观,我们完全可以嗤之以鼻,只要人生有方向,有较为公平的平台,有成功的可能,另一个只是看似民主的制度又有何优越性呢?

十。中国崛起不会顺利,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国际政治要求各国之间平等对待,谈判解决问题,主体之间要力量平衡,过度强大即是威胁。统一的德国随后的崛起即为例证。中国即便把“和平崛起”改为“和平发展”,也一定会被众多国家觊觎而前进之路困难重重。

十一。美国的民权主义,核心在于国内舆论相信集权主义就有导致战争的可能,变更制度为民权主义至上就让这种可能降到最低,因此致力于推行和平演变,颜色革命。中国经历过没有散,以后就更不会了。这样的思潮也将一直会激发鹰牌代表的强硬,国内风评改变,对于美国的友好态度也终将消散。

写的很乱,感谢这一段的精神之旅,读过的书终将化作思维的一部分,你可能不会找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于无形。共勉。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论中国读后感900字:论中国读后感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这块土地上活了十八年,对中国还是比较了解的。当读了《论中国》之后,从一个外国人的眼中,又发现了另外一个中国,与我以往的认知大相径庭。

基辛格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对于中国的了解和接触不必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少。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1979年的中美建交都有基辛格的功劳。多亏基辛格,让中美双方搭建了友谊交流之桥。

多亏基辛格,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在十多年间,我对中国的认识都是透过生活得来,却并没有深入探究自己的祖国。以前,我也好奇中国为什么是共产党执政,弄不清中国的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不明白孔子如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屹立千年不倒,想明白中国终将向何方发展。但是,这些突发奇想只是奇想,我并没有更进一步思考千奇百怪的表象背后潜藏着怎样的缘由。许多问题在历史课本上,在人们饭后闲谈中,在电视节目的讲授里略有解说,只是不够具体完备,且带有很多主观色彩。

基辛格的《论中国》则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站在一个更加客观和宏观的角度重新解读了中国的历史和价值内核。

在史实方面,基辛格是很负责的,冷静客观陈述了中国的历史,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还包括鲜为人知或者少有人提的历史真相。比如,看完这本书,我不再简单地把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看成盟友,而是更加清楚的理解了两国关系复杂多变相生相杀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再比如,对于美国出兵朝鲜,我也不再天真认为那是所谓的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这实质上就是二战后全球两大正营的较量和角逐。

《论中国》的重点,自然在一个论字。透过漫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基辛格深入浅出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历程,勾勒出了中国的社会模型,呈现给读者一个全面清晰的中国面貌。在整本书的论证中,最触动我的就是对于中国建国后六十年建设进程的解读。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无疑让人难以看清,基辛格透过独到的视角用细腻的笔触由浅及深探讨了中国的转型过程,客观评价了中国的建设和改革,论证了中国在今后的世界中将成为一支独立的强大的力量。

当然,基辛格是令人佩服的。能够以宽阔的视野和严谨的方法研读一个人类历史中最复杂独特的国家,并能用宽广的胸怀辩证看待中国的当前与未来,实在难能可贵。

感谢基辛格,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读完整本书,对中国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虽然很多资料我都只能囫囵吞枣,但这番阅读确实带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受,让我再一次走进了我的祖国。

读罢《论中国》,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情怀和眼界。

《论中国》读后感


提到《论中国》此书,就不得不提提此书的作者亨利.基辛格。想必大家对此人都耳熟能详,美国前国务卿,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被称为“美国政坛常青树”、“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的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建交开启了大门,为中美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都有过深入的交往。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他同时以高级官员、信使和学者的身份,先后访问中国达50多次。
本书部分依据与中国领导人的谈话,试图解释中国人对战争与和平、国际秩序等问题的理性思考,以及这种思考与美国人更为实用的、就事论事的思维方式的关系。两国由于在历史和文化上的差异,有时会得出迥异的结论。尽管两国的出发点迥异,八位美国总统和四位中国领导人在处理微妙的双边关系时却显示了惊人的连贯性。双方始终尽力维护这一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使之不受历史纠葛和各自国内考虑的干扰。
《论中国》亨利.基辛格的基本想法是写给美国人看的,使对中国了解不多的美国人能够对中国有一个基本的印象,本书主要回顾了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中美关系站在战略和文化的高度,来审视中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多是告知美国的下一代,曾经的历史,以及为什么要与中国共存,如何共存,其影响是深远的。
《论中国》提供了国外政治家,特别是从美国政治家的角度对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思维的认识,为我们认识自己提供了另一个视角,更有益于我们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同时为我们在处理与各国关系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对在全球化新形势下中国的文化如何面对,那些保留发扬,那些扬弃引发深深思考在中国政府提出充满儒家文化色彩的“和谐世界”理念的时代,在中外学者热衷于探讨中国的特殊性、中国模式的特殊性的时代,也难以完全否认当代中国思维中传统因素。中国对主权不受干涉的高度重视,中国对在国家间关系中使用强制力的勉强态度,中国政府经常说的“不称霸”、“和谐世界”、“韬光养晦”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表述,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
中国和美国,地广人稠。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庞杂;一个发展迅猛,领先世界。中美两国遥远的地区性差异加上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注定难以相互包容。因此,如何成功地发展两国的外交关系对所有领导人来说都是一大难题。中美应当齐心协力建设世界,这是基辛格的愿景。作为普通老百姓,和谐发展的中美关系是两国人民都希望看到的。
然而,一年以前,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向我国挑衅,试图挑起“贸易战”来击垮中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中美之间打响。我外交部发言人霸气回应:“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贸易战”,“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们打,我们一不会怕,二不会躲。”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
美国一百多年来,列强的霸道逻辑从未改变,恃强凌弱的阴暗人性也从未改变。所幸的是,在这个暗潮涌动的所谓的“和平时代”,我们生于一个不再受欺负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在政治,军事武器方面的成就,越来越体现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姿态。而当中国在崛起的同时,我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也获得了愈来愈多的话语权。话语权,意味着我们在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毫无疑问,现在中国正在逐渐获得主动权。
《论中国》这本书对中美关系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美国人应该多读,因为它能消除人们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中国人更应该多读,因为基辛格对中国的发展和中国领导人的决策不吝大加赞扬,这是一个外国政治家对中国的客观评价。中国人读此书,既能了解历史,又能看清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对思想素养和政治觉悟的提高大有裨益。

论中国读后感900字2024 论中国读后感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这块土地上活了十八年,对中国还是比较了解的。当读了《论中国》之后,从一个外国人的眼中,又发现了另外一个中国,与我以往的认知大相径庭。

基辛格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对于中国的了解和接触不必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少。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1979年的中美建交都有基辛格的功劳。多亏基辛格,让中美双方搭建了友谊交流之桥。

多亏基辛格,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在十多年间,我对中国的认识都是透过生活得来,却并没有深入探究自己的祖国。以前,我也好奇中国为什么是共产党执政,弄不清中国的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不明白孔子如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屹立千年不倒,想明白中国终将向何方发展。但是,这些突发奇想只是奇想,我并没有更进一步思考千奇百怪的表象背后潜藏着怎样的缘由。许多问题在历史课本上,在人们饭后闲谈中,在电视节目的讲授里略有解说,只是不够具体完备,且带有很多主观色彩。

基辛格的《论中国》则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站在一个更加客观和宏观的角度重新解读了中国的历史和价值内核。

在史实方面,基辛格是很负责的,冷静客观陈述了中国的历史,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还包括鲜为人知或者少有人提的历史真相。比如,看完这本书,我不再简单地把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看成盟友,而是更加清楚的理解了两国关系复杂多变相生相杀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再比如,对于美国出兵朝鲜,我也不再天真认为那是所谓的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这实质上就是二战后全球两大正营的较量和角逐。

《论中国》的重点,自然在一个论字。透过漫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基辛格深入浅出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历程,勾勒出了中国的社会模型,呈现给读者一个全面清晰的中国面貌。在整本书的论证中,最触动我的就是对于中国建国后六十年建设进程的解读。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无疑让人难以看清,基辛格透过独到的视角用细腻的笔触由浅及深探讨了中国的转型过程,客观评价了中国的建设和改革,论证了中国在今后的世界中将成为一支独立的强大的力量。

当然,基辛格是令人佩服的。能够以宽阔的视野和严谨的方法研读一个人类历史中最复杂独特的国家,并能用宽广的胸怀辩证看待中国的当前与未来,实在难能可贵。

感谢基辛格,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读完整本书,对中国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虽然很多资料我都只能囫囵吞枣,但这番阅读确实带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受,让我再一次走进了我的祖国。

读罢《论中国》,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情怀和眼界。

论中国读后感


论中国读后感(一)

中国和美国,地广人稠。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庞杂;一个发展迅猛,领先世界。中美两国遥远的地区性差异加上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注定难以相互包容。因此,如何成功地发展两国的外交关系对所有领导人来说都是一大难题。

就我个人来说,我是始终将利益与意识形态明确区分的。作为一个党员,我坚决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作为一个21世纪的青年,我也喜欢美国的电影,喜欢超级英雄,甚至还翻译过美剧和动画。我认为,排除政治因素,这些都是全世界的财富。在政策方面,中国领导人主张独立自主,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向国外传播意识形态。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决拥护者,基辛格声称:美国坚持通过施压和激励来实现价值观的普适性,也就是干涉别国的内政。在外交上,中国含蓄而深刻,毛主席一句乍看之下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语往往包涵数层含义,往往令喜欢直来直去的美国人头痛不已。他们经常煞费苦心,热烈讨论,方能解出此中曲直。

美利坚与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从长期敌对转变为盟友的?答案是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共同反对苏修的霸权主义。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恢复,这是冷战时期改变世界格局的大胆举动,而在这之前,时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为尼克松访华之行打前站。因此,基辛格身为亲历者,他的描述无疑具有准确性,他所披露的细节也是其它历史书上绝对看不到的。

基辛格是着名的外交家,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他多次访华,有幸与中国的三代领导人交流切磋,对他们的理解是不同寻常的:他称毛泽东为哲学王,周恩来儒雅、随和,他还特别欣赏邓小平的实用、江泽民的灵活,认为这两人都在审时度势,为把中国带出备受孤立的国际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奥巴马2008年竞选团队亚裔事务顾问薛海培认为:美国进入全民思考中国带来冲击的时刻。想跟中国干仗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对中国崛起的焦虑,这对美国民众影响很大。世世代代生活在优越感之中的美国人第一次感到了威胁。

然而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美国无法忽视这个大国的存在。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必然会对世界未来的格局和走向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在总体上是有利于国际社会和人类发展的。美国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来共同维持世界的和平。

在今年的美国大选中,中国的崛起成为奥巴马和罗姆尼的独立辩题。相比之下,奥巴马对华态度比较温和,而罗姆尼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十分激进。事实上,美国大选的候选人为了拉选票,通常会在竞选中对中国强硬,但是上任之后马上变脸,开始缓和对华关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92年美国选举时,克林顿激烈谴责老布什的对华政策,他攻击老布什纵容中国,扬言要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与中国人权挂钩。可后来,克林顿对华的亲切有目共睹。只有过来人才懂得,与中国搞好外交关系才是硬道理,纵使美国总统为了国内的呼声而采取一些不利于中国的政策,也不会在深层次上影响中美的正常关系。

鉴往知来,本书的最终落脚点,仍是为今天的中美关系谏言献策。当前,中美两国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成了互相依靠的经济大国,在基辛格看来,这样的态势也给双方出了个难题,因为两国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各自所承担的角色,一时还找不到一个能够统领一切的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他在《论中国》的结尾部分提出了一个新词太平洋共同体。在他眼中,中美关系的恰当标签应是共同进化,而不是伙伴关系。这意味着任何一方都不完全赞同对方的目标,也不假定利益完全一致,但双方都努力寻找和发展相互补充的利益。

中美应当齐心协力建设世界,这是基辛格的愿景。作为普通老百姓,和谐发展的中美关系是两国人民都希望看到的。《论中国》这本书对中美关系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美国人应该多读,因为它能消除人们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中国人更应该多读,因为基辛格对中国的发展和中国领导人的决策不吝大加赞扬,这是一个外国政治家对中国的客观评价。中国人读此书,既能了解历史,又能看清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对思想素养和政治觉悟的提高大有裨益。

最后,仅以此文献给即将召开的十八大。

论中国读后感(二)

有一些书,你一旦拿起来,就不愿意放下,有些书,则需要收敛精神,屏气凝神地制定阅读计划,督促自己读下去。这本书无疑是前者。

用其他人的眼光来看周边熟悉的事物,是一种特别的体验。《论中国》作者基辛格全程参与了70年代两国关系改变以来几乎所有的重要历程,所以他对中国的认识,更是独到。

就其观点而言,中国的印象是:老大帝国,文化自尊,意识形态的狂热,战略的宏大与战术的灵活,对中国历任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对未来的期许,这些都不是新鲜事物,有两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

一、中国在与俄罗斯比较中,是较为好斗的一个,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与印度的纷争、与俄罗斯在东北和西北的对抗,与南越在海上的战争、对越南的惩戒,与台湾的炮战,在其他人的眼中,中国是比较好斗的,其中包括与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苏联和美国。而基辛格提出了一种解释:中国因为自身的经济原因,本质上并不求战争,但是战争隐患存在的时候,他并不畏惧战争,甚至通过精心设计地战术,事先挑起战争,然后主动熄火,最后实质性的目的,还是避免全面战争的发生。中国比较好斗与中国好斗的原因分析是我以前从来未曾接触和从未思考的东西,好斗是事实,原因分析更是道出了精髓(打得一拳开,赢得百拳来),这是基辛格厉害的地方。

二、美国的立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美国是我们头上的阴影,是巨无霸,是所有负面因素的集大成者。但是美国是吗?首先他没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够笼罩天空,他有强的地方,实际上也有虚弱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美国对中国没有恶意是基辛格一再强调的东西,朝鲜战争是被迫还击,就如同在欧洲的希腊一样,不能允许共产主义在亚洲的蔓延;越南战争同样如此,美国的目的是稳定战线。而中国认为美国在孤立之外,(.org)又展开了包围圈。基辛格意图是说明美中两次战争(如果越南也称为一次直接的对抗的话),在美国认为本质上是意识形态,而中国则误解为了有地缘政治的一面,导致中国做了错误的决定(让北越统一了南越,亲手打造了自己的竞争对手,给自己十多年后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基辛格一再强调,美国没有这麽多的恶意,世界的未来,取决于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怎么认识自己,认识对方,找到双方的同,宽容对方的异。

上述是思想上的收获,其次是我个人通过这本书,以及傅高义所着的《邓小平》,学到了一种重要的思想,就是文字2020也好,语言也好,如果组织得当,一定能够将复杂的事务描述清晰。想一想,作为美国人,描述中国,描述邓小平先生,情感上一定是复杂的(几十万条生命的战争,加上意识形态几十年的对抗,几十年地缘政治的对抗与合作,可谓既有血海深仇,又有战友情谊,既有观念分歧,又有共同利益),但是两本书都阐述得非常客观,甚至可以说得体(客观阐述了差异,又说明了共同处),这是驾驭文字2020的能力,深层次是思想的能力。通过最近读的这两本书,让我体会到,无论自己有什么样的情感,都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和思考问题,最后自己能够找出最为客观冷静的立场来处理事情(如像两位作者一样进行客观的描述和阐述),这是我读这两本书最大的收获。本质上是读书得知识,却更深入地体会到了一种方法论的威力,哈哈,果然是开卷有益啊。

论中国读后感(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闻名遐迩的亨利。基辛格写了一本书《论中国》,这本书有这样的观点,就是说中国的历史其实只是重复封建王朝的轮回,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并由此彻底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我说这么说太片面了,中国古代在基辛格的书里被称为中华帝国,以下都以中华帝国代称中国。

中华帝国的历史在《论中国》的书中是从黄帝时期算起,那个传说的时代开始,中华帝国开始了盛衰有常的变化,在这一种独特的变化中,伴随着民族的融合、疆界的拓展、文化的繁荣,其中有的规律就好像人的一生一样,各种变化都有,最后一个时期的文化彻底死亡。但是它的精华会随着文明的流传在另一个部落中再次壮大。优秀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它会改变自己的状态以适应环境的改变。

在中华帝国向今天演进的过程中,人们进行了许多的探索,并在发现和运用规律解决生存中的问题时,留下了许多的文化典籍,有的已经失传了,有的在今天仍然焕发着生命力。这些流传下来的文化典籍里包含了古代的思想,这些古代的思想是在当时看来最实用的,在今天可以有用,也可以没有。

有用和没用是谁说了算呢?当然是统治者了。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今天就是现代社会,古代的奴隶社会时期,底层的奴隶的主要任务是充当劳动力,世代为奴的人几乎没有机会和时间来掌握知识和文化,是比封建社会的平民还愚昧。至于伊尹、姜尚什么的是因为人家祖上曾是贵族,即奴隶主阶层,家里面有书,有学习的传统和习惯,属于自学成才。

奴隶保持愚昧,奴隶主掌握文化知识,当然好管理和统治了,你想啊,好比你啥也不会,只能听人家明白人白话,人家说啥是啥,你只能说,是啊,是啊。根本没有知识储备来支撑你去反思和总结。所以奴隶社会时期,能上位成功的主要是凭借君权神授、跳大神忽悠人这种方法树立统治根基的。

你听我说跳大神你肯定说这是封建迷信,我可告诉你,封建社会了跳大神的和今天不一样,人家是有文化的人,这些人俗称先知、大祭司、国师等等。擅长领域比较多,比如部落里有人生病了整点草药给人治病,有矛盾了断案,选择部落的聚居地,总之,是生养死葬一条龙服务。和今天的那些骗子简直是云泥之别。那为啥就先知会,别人不会呢。还是从根上说,平均起来文化素质几乎都没有,没法教育和推广,人家不讲道理,就信跳大神的。这和今天某些偏远落后的农村的迷信活动猖獗的道理是一样的,人民愚昧,就只能信这个了。

后来周王朝建立,由敬祀鬼神(即跳大神文化)改为崇文重礼,团结宗亲。所以中国人从那时起开始有了家谱。那么周超树立统治根基的理论是,说这个鬼神啊,在实践的时候是时灵时不灵,那是因为鬼神是有天上的大神管理,这个大神叫圣人。说这个周文王姬昌就是圣人下凡,替大神教化你们这些人类的。

那些鬼神什么的,你给它供上它就保佑你,稍有怠慢就降下灾祸与你,不是好鬼,就是黑社会嘛。所以大神决定打黑了,改由圣人降世。为啥圣人就好呢,因为圣人研究出了规律,可以用规律知道人们的生活,以后不用给这些收保护费的黑社会面子,不用买它的帐了,要远离它们。

周朝时的政治理论课就是以周易为基础的思想的周易文化,所以那时想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学习周易。人们的思想意识由鬼神万能变到了人可以总结规律解决问题,就是以前有啥问题不会就得杀生祭祀,现在改为算一卦就解决。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_16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600字

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非要给你把看似简单的道理讲得玄而又玄,让你觉得达到了,又到达不了,让你觉解了,又行动不了,总结起来三个字:不说破。

冯友兰先生倒是说的很明白,意思说哲学就是给你一个思考的观点,很多时候不是问题解决了,而是自己想通了,就是这么个理。宇宙还是这宇宙,人心可大可小可内可外。

哲学说是不说破,其实就是不可知,说不明白,”天“的东西谁能说明白呢?孔子说不明白,所以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把说不明白的都归为”天命“,这也导致了宿命论色彩的迷信。而老子在”天“之上,立了一个”道“,这个道是永恒存在的,不可说的。无法概括的超乎形象的东西。”以道观之“”道外无物“,自我也和万物归一了,道就是个完全的”一“,是理论上的极限和无限了。可是问题来了,理论上和经验上都是极限的东西,你怎么能用语言说出来呢?说出来不就是给它限制了,落入言筌了吗?于是禅宗说,第一义不可说,是非,是是是非又非是非非,绕来绕去,说出来都是哄人的,道要靠静默去领悟,宇宙就在你的心里,万物与心归一,一切就看透了。后来的阳明心学也未尝不是说心外无物,一句致良知,把一切自然和伦理都包含了,不落言筌。

中国古人讲哲学,追求的是一个精神境界和思想觉悟,你要非要把他应用到社会上那叫”伦理“,非要把他用到治国上那叫”政治“,都不是纯粹的哲学的层面了。比如,为了追求内在自由,道说”齐物齐生死“,佛说”顿悟涅槃“,新儒学说”明本心“,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说不破,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哲学精神。而我们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很多道理大家都不愿意听,因为它说的太破了,成了毒鸡汤。

但是中国古人讲哲学从来也从来不是坐而论道,每一个思想都是从特定现实环境中得到的,从思维发生的时候就是这样。比如在甲骨文中,爵和鼎两个字都是非常形象的象形字,”鼎“像极了天猫的标志,这都是从具体到假设的过程。而到了拉丁文,古希腊文,每一个词组都是一个理念和假设,由此指向具体。这就说明,中国人先实后名,西方人反之,反应在哲学上是中西思维的根本区别。从语境来看,孔子言论都是就事论事,道家产生在动荡乱世,王阳明龙场悟道也是在现实中挣扎出来的结果,这就从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哲学就是入世和出世的结合,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用心无为,无心而为,自然地生活,做自己的圣人。

所以庄子说,道在你的屎尿中,佛教也说佛法就是拉屎尿尿,穿衣吃饭,困了就睡。儒家和佛家分别说:人人都是圣人,圣人满街跑。

我常常想,大多数中国人为什么是世俗的?大概是因为我们能够把外来思想中国化,把哲学思想都生活化。拿现在政治上常说的“不忘初心”来说,这原来是人家佛家的用语,现在都为中国化服务了。如今治国和处世的很多理,不是儒家说的就好用,道家的就不能用,只要能为现实服务的,都糅为一体了,而且这种整合,本身就是中国哲学的传统。 西方人说我的天哪,脑中是God,现代中国人绝不会想道耶稣或者玉皇大帝,而是一种不可说的天命。因为中国人估计很早就开始喊天喊娘了,司马迁就曾经说,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其他的用语也有很多,一次我一哥们考试没及格,我们打趣道:你看你平常老说别人,嘴上不积德,遭报应了吧。比如我们为了砥砺自己学习,给自己起的座右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些都是佛学的用语,虽然我们不信佛,但是很多思想就这样融入到生活中了,成了是一种世俗和伦理的道理。

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它能改变世界和改变自我吗?你如果问我,我不会说。如果你非要问我,我会告诉你它会给你一想法让你好好生活。不过这充其量就是一句为止小儿啼的空话,是哄小孩的。因为,哲学说不破就是说不破,除非你来亲自读一下这本书,推荐涂又三的译本,一切就在你心中。

我说了点啥?我啥也没说?

你看,这不就是一种思想方法吗?

[坏笑]

《论中国》读后感2000字


《论中国》这本书是我在综合部看到的,听人说起过,正好看到顺便借来一读。关于基辛格应该说每个中国人都多少了解些,他是中国与美国建交的铺路石,而且和几代中国国家领导人都结下了深深友谊,为中美关系做出了突出的个人贡献,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一定程度上说他推动了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使中美两个大国结束了20多年相互对峙,终于走向和平。

基辛格在2011年自己88岁生日,其大作《论中国》正式推出面市,引起各界反响,他的基本想法是写给美国人看的,使对中国了解不多的美国人能够对中国有一个基本的印象,本书主要回顾了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中美关系站在战略和文化的高度,来视审中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多是告知美国的下一代,曾经的历史,以及为什么要与中国共存,如何共存,其影响是深远的。

作者为了美国人能够真实的、深刻的了解中国,了解东方的思维,开篇就中国的独特性作为首篇,纵论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并且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是虽欲穷共渊源而不可得。接着介绍儒家学说,这个是中国数干年的价值观的核心,把儒家学说放在与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义的高度上,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比作是西方《圣经》和《宪法》的结合体。如此高度评价恐怕中国人也未必全部能体会,可见作者深意,要让美国的下一代熟悉中国,不可不从根源上介绍并了解之。

如果说后面篇章都回忆作者与中国交往的经历与片段,那么首篇绝对是中心,是了解中国的钥匙。基辛格并没有仅仅止于儒家学说,而是进一步探析,探析在儒家学说影响下形成的东方思绪和东方文化。最后浅谈《孙子兵法》以及通过中国围棋和国际象棋对比来谈,来讲东西方的不同。这也是我个人写这篇读后感的关键所在。希望身边的人要充分重视中国最本源的东西,而不是舍弃之。如果舍弃,那么中国将是无本之末。正是因为儒家学说所延续的东方思维影响了一代代国人,甚至东亚、南亚各国。

《孙子兵法》共介乎于诗歌体与散文体之间,虽问世已两千余年,然而这部含有对战略、外交和战争深刻认识的书到今天依然是一部军事的思想经典。多可叹的、可欣的中国传统著作,至今仍能被一个西方人奉作经典,我们怎可冷落。毛泽东出神入化的适用之,建国强国;胡志明和武元甲运用之,使越南战胜了入侵的法国、美国。作者这么评价《孙子兵法》:在今天读起来,依然没有丝毫过时之感,颇感孙子思想之深邃,为此孙子跻身世界最杰出的战略思想家行列。美国在亚洲的几场战争失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违背的孙子的告诫。

再说围棋,中国流传最久的棋,围者包也。棋盘上横竖各19条线,开始时棋盘上空无一子,双方各持180枚子,子与子之间没有区别,棋手轮流在棋盘任何一点上落子,占据有利地形,设法包围对方棋并吃掉。围棋强调的是战略包围艺术,引用包围迂回的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结束时,棋盘上双方犬牙交错,一方常常占据微弱优势,对于一个外行人,甚至不能看出哪一方是赢家。

国际象棋,棋盘上双方实力一目了然,所有棋子均已摆在棋盘上,寻求通过一系列的正面交锋吃掉对手的棋子,目的是把对手将死,即把对方的王或后逼入绝境,令其走投无路,终极目标是全胜。下国际象棋,开局双方而在中盘展开争夺,而下围棋则是战略包围,通过在棋盘上占空,逐渐消磨对方的战略潜力;下国际象棋体现目标专一,下围棋则培养战略灵活性。所以西方传推崇决战决胜,强调英雄壮举,而中国的理念强调巧用计谋及迂回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

这么看来,作者基辛格已经非常了解中国文化,并且他用了势的概念。他把中美之间的差异通过中国围棋与国际象棋的比较说明之。中国人讲谋篇布局,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西方文化更多是靠数字和实力说话,一切都很清楚,而中国的策略往往很混沌,中国人喜欢把几件看似毫无关系的事情联系起来看,运用一种类似太极拳的手段,达成自己的目的。把世界看成一个大棋局,把上下千年看作大周期。如果能从这样高度看问题,有许多令西方匪夷所思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这些正是美国人需要知道的,不明白这些,美国和西方就不会懂的,也不会尊重一种文明。也正因为此,《论中国》这本书在作者生日之时在美国各大书店正式上市之初,便引起各界普遍反响,并迅速荣登亚马逊排行榜前十。

基辛格写《论中国》的愿景是中美应当齐心协力建设世界,东西方两种文明,两种思绪应该相互尊重,共生共存、中美只是代表了人类成熟文明两个方向,让在根上不同的理念,在一定时空里,保持并行。美国人应该读、多读,才能更加从容了解中国,同时消除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中国人也应该读,作者对中国的了解之深刻,应该给我们启示;对中国发展和中国领导人决策不吝赞扬,这是一个外国政治家对中国的客观评价。

我写本篇读后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推荐这本书,更深刻用意是希望作为中国人应该多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学习、传承中国的根本。特别是年轻一代一味追求西方,那是不对的,没有自己的根本,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只能是邯郸学步,被人嘲笑。更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香蕉, 黄色表皮是包裹的白人。希望有时间多看看中国传承千年的书籍,从里面汲取营养。

最后,我以曾在曲阜孔子坟家前看到的一段文字送给大家,作为本文结尾:这里,长睡着,一位老人,他是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构筑者,他是东方特有的思维方式的引路人

《论中国》读后感500字


我的祖国——中国,我的名字——中国人!

2001年 7月13日22点02分,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呼声十万台大炮也抵不过;奥运鸟巢和人民心中的奥运圣火,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也扇不灭;上海峰会的召开让上海人激动地泪流满面:申博的成功让上海的名字响彻世界。往日的失败已成过去,我们已从东亚病夫,变为了东亚强者。现在我们可以向世界呐喊——我们是中国人。

春秋万代,已成画卷。历史的滚滚尘埃,掩饰不了中国的豪迈:三国的走马飞沙,震撼。唐朝的绫罗绸缎,华贵。隋朝运河的流淌,雄伟。明朝战船上的“郑”字大旗,正气。抗日战争时的机枪大炮,英勇……朱自清要与太阳赛跑,中国科技的发展已在太阳的前头,我们正飞速奔跑着,跑向小康社会。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胡主席,温家宝总理,正带领着我们飞奔,中国正是国富民强之际。面对清朝的腐败,我们可以忘却。面对往日的侮辱,我们一定要洗清。面对商店里的洋玩意儿,我们可以不屑一顾,我们可以扬眉吐气的喊一声:“我是中国人!”

作为华夏大地的子孙,我们敢为天下先,管你是刀山和火海,管你是陷阱还是险滩,我们没有被刻骨地扎痛过,没有被沧桑与世故蹂躏过,没有品尝过绝望的滋味。更没有穷途末路的悲哀,于是,我们不懂得退缩。也许,初生牛犊有一天会撞的头破血流,但我们敢拼,赢得起,就算拿生命来拼搏又何妨?地震,我们挺住了,雪灾,我们也挺住了。这世界上我们还怕什么?如今我们将不愧对“中国人”这一光荣的名字。

革命先辈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我们将用生命来回报祖国。生活在华夏大地上,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数千万个历史名人,这就是中国,我们就是中国人。抗日战争我们胜利了,北京申奥我们成功了……数以万计的成功,数以万计的胜利,这就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中国,这条长龙,在世界腾飞!

父辈曾说:“中国人站起来了。”我说:“怎么只能站起来?我们要走,要跑,要飞驰!”

以2009年为轴心,以世纪为半径,让我们飞奔起来。居中的一群人引天长啸,听那,他们在喊:“我们是中国人!”

《论中国》读后感800字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论中国》读后感_16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红楼梦读后感16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