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后感800字。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涌现很多感触。每个人对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写观后感是一种提升我们作文能力的捷径。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也许"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后感800字"就是你要找的,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近日,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影片中的哪吒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熟悉的活蹦乱跳的哪吒,而是一个形象奇特,顶着两坨黑眼圈,玩世不恭的乱世魔童形象。

电影里的哪吒,让人心疼到不行,生而为魔,不受喜爱,注定童年悲惨。他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对他避而远之,排挤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为了降妖除魔而不能陪他,他相信母亲的话认为自己是灵珠,肩负斩妖除魔造福苍生的重任,他便在他师傅安排的江山社稷图里静心修炼了两年,但是,他从出生起,就注定了三年以后,他这个魔珠身份将会被天劫消灭。他迫于心切要降妖除魔后被世人认可的心,于是他出逃遇到了吃小女孩的水怪,他救了小女孩,却还是被大家当作妖怪。他很失望,他的父母亲想在他的生辰宴上给他一个清白,但他正开心准备和大家见面时,却偶然知道了自己才是魔珠,但是在他父母亲的爱和教育下,他最终选择了与命运抗争,成为了救世主。

电影里,而是敖丙告诉他你本是魔珠,就注定了今天要死的命运,哪吒却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先是跟父母跪别后,然后一冲云霄。这是电影里最震撼的情节了,也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哪吒他不信命,他用荒唐胡闹来掩饰自己的内心用,他没有朋友,没有陪伴,没有认可,但依然心底善良,与不公抗争,凭什么上天因为他是魔珠,就注定了要被消灭,凭什么天雷劫的不可逆转,他就要被硬生生的打死,凭什么他们说他是妖他就一定是妖,就像哪吒说的,他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之魔童降世》看起来冲破传统却依然保留着最中华儿女的热血和感动,传递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奉献与担当。这正是我们当代年轻人需要的价值取向,不要轻易屈服,命运是靠自己改变的,把哪吒不屈命运救世的精神放到工作中去,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呢?

作为客户经理,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哪吒当作我们的榜样,工作中遇到困难,想想哪吒,瞬间就可以浑身热血,满满的正能量。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加油吧,我命由我不由天!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800字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激动~赞爆~了不起!昨天下午,《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点映活动,我又见证了国漫的一座新高峰勇猛崛起!

为何以勇猛崛起来预测其不久的将来呢?我想,主要是因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题具有斗争性,内容具有叛逆性,形式具有革新性,出品应有较高的难度。可是,斗天斗地斗命运并不算最大的本事,燃烧和炸裂的背后还藏有许多巧妙的、柔软的心思,既有火的意志,也有水的精气,这才是重点所在!迈入新时代,《哪吒之魔童降世》讲好了一个关于真情实意感化扭曲心灵、驱散沉重戾气的中国神话故事,适合全民观看。

像《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的片名,乍一听就感觉很厉害,比经典的闹海多了几分玄幻和诡异色彩,置于鬼片也行得通。要知道,哪吒故事街知巷闻,此前最大胆的银幕形象改编非《十万个冷笑话》莫属,尤其是父子两人的各种无厘头情节,但仅供你我开心一笑。而这一部动画长片,是正儿八经的仿写、改写和补写,乃至替传承千年的哪吒精神续写时代传奇。

新传奇的开篇,是重新塑造角色形象,赋予他们不一样的精彩。《哪吒之魔童降世》既令人喜出望外,也让人心生赞叹!片中,我们以往所熟悉的那些角色,都保留了一部分传统背景,但更多呈现的是崭新一面,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有了一些变化。例如,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一改仙风道骨的模样,成了大肚子糟老头,竟然骑着一头肥猪、说着一腔川普出场,满场错愕之余,是笑声连连。更珍贵的是,这样的设定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直接关联着后续多个情节的转折。爱喝酒、打瞌睡,还因出小差而酿大错与此好身材和坏习惯相匹配的是,太乙真人身宽体胖、心怀慈悲,是一位似人非人的逍遥上仙。也正因如此,唯有他敢收哪吒为徒,能忍耐哪吒一次又一次的厚颜犯上。是悔恨,是疼惜,是救赎,太乙真人与哪吒之所以结为师徒的这段未陈渊源,终于得到了补充和拓展。相似套路的处理,还应用到哪吒与父母、与乡亲的关系描述上,使全片的情感变化更为复杂、剧烈,直击人心。

对于反派动机的挖掘,也不再是简单的偶发矛盾所致,而是蓄谋已久的乾坤颠倒,使全片增添了一股悬疑气息。临近结尾的几次小反转,则凸显了自我的回归、善意的复苏,觉醒已完成。着重一提的,哪吒的形态变化至少有四次,每次都有不同的造型和神韵,且一次比一次炫技,堪比日本的美少女变身和数码宝贝超进化。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人,也没有绝对的恶人,亦邪亦正才是普通的大多数,就连仙魔也不能免俗。作为《哪吒之魔童降世》书写新传奇的独特路径,虽然敖丙与哪吒势同水火,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交集与羁绊家,一个被无比放大的情感激发点。两者都被家中亲人寄予厚望,都背负着使命,隐藏着秘密片中的这番设定,似有赶双男主潮流的嫌疑,但绝非画蛇添足。这对难兄难弟丰富了话题,波折了剧情,是片中最难忘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嗯~还记得小时候,乾坤圈、混天绫、火尖枪、风火轮神通广大,哪吒使起来甚是得意,是我们最想拥有的法宝。如今,《哪吒之魔童降世》对这些法宝进行了亮化和美化,更显威风和霸气。另外,片中增添的几件神奇法宝均伴随转折性情节出场,或惊险,或感人,或逗趣。仙魔大片怎能少了法宝们的助力呢?想象力在此得到发挥和彰显。

对了,这片只是一个新宇宙的开端,彩蛋大得惊人!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后感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后感

史上最丑丧的哪吒,却感动了整个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片最近在热映,大家看完这部电影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

看过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哪吒颠覆传统的形象,哪吒的大眼大嘴,浓厚的“黑眼圈”,不齐整的牙。还有那插在裤子里的手(不是口袋)以及沙哑的声音。与片中“魔丸转世”的形象十分符合,且别有一番趣味。那浓重的“黑眼圈”还让我想起了《刺客伍六七》里的伍六七。

除了哪吒之外,母亲的坚毅的性格也让我十分的佩服,片中的母亲怀胎三年还跳过门槛入府。丈夫去往仙界求助,孩子顽劣捣乱,世上妖魔横行。而她披甲上阵杀妖,回来后却仍有为母的柔软。刚柔并济,确实得我喜欢。

父亲也是我觉得蛮有意思的设定。在我记忆中李靖是一个国比家大的人,但是,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却表现出了浓浓的父爱,不得不说那一句“他是我儿”让人十分的感动。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也有十分经典的台词,虽然有很多煽情的话,不过也有十分实在却又感人的话,比如:在哪吒将受天雷的时候,他没有说“爹娘孩儿舍不得你们……”或是“孩儿这一世幸成爹娘的孩子……”“爹娘莫想孩儿,孩儿会在天上看着你们的……”诸如此类的常见煽情台词。而是选择了一句孩子气的话“今天是我的生日宴,都不准哭哦。”

《哪吒传奇》对80后、90后观众的影响太深了,对于哪吒的形象也是根深蒂固的,但是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敢颠覆传统,就一定有其魅力所在。

《哪吒》确实足够好看,而且并没有脱离《封神演义》中哪吒故事的框架,只是在几个重要的情节点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意义和人情味的改编,很有创新颠覆精神,同时,也没有偏离哪吒这个人物本身具有的叛逆与敢作敢当的性格,属于合理的改编范围内。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2

1979年5月19日,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公映。这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处女作,后来成了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哪吒的形象也就成了“扎两个冲天鬏,光着俩小脚丫,踩的是风火轮,乾坤圈手中拿”的经典形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熟悉的萌萌哒小孩,而是顶着两坨黑眼圈,玩世不恭的乱世“魔童”形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选择在李靖和哪吒这对父子的人设和关系上作颠覆。是以《封神演义》中的龙王水淹陈塘关和哪吒闹海故事展开:

讲述从小被当作妖怪的哪吒在孤独与误解中成长、逆天命而行的传奇故事。影片充满中国古典元素,反叛、战斗、成长的主题也为画风增添热血气息。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电影既严谨按照原作,又完全颠覆原作。这话并不矛盾,故事框架靠近原作,细节上又颠覆了原作。

笑点、泪点、燃点、影片节奏、分镜、视角、动态、感情线、故事结构、人物性格设定甚至配角到路人甲都有可圈可点的好看。尤其是形象和人物性格的设定,完全是颠覆性的好看的那种!

人物设定上,影片中会提现大小哪吒的对比,两者差异不仅体现在前后形象的变化上,更在于其对于命运的不同态度:屈服于人们的偏见还是与命运斗争到底。

而在故事内容上,哪吒从一个顺从世人偏见的“魔童”,到最后与命运顽强斗争,自身对于命运的态度发生转变。

被世人定义为“妖怪”的哪吒,用自己“生而为魔,那又如何”的态度,与命运进行着斗争。

在现实社会中,不少年轻人也在用行动去突破出身、环境的限制,成为自己人生中的英雄:打破命运偏见,不断勇敢蜕变。

在哪吒身上,似乎蕴藏着每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年轻人的身影。看完之后真的觉得收获匪浅。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3

《哪吒之魔童降世》讲述的是,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助周伐纣时可堪大用;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3年后天雷将会降临,摧毁魔丸。太乙受命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家的儿子哪吒身上。然而阴差阳错,灵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却成了混世大魔王。调皮捣蛋顽劣不堪的哪吒却徒有一颗做英雄的心……

不仅剧情颠覆,连人物形象也来了180°的大转弯。

记忆里的哪吒和敖丙,一个勇敢善良,一个作威作福,因闹海一事势不两立。

影片中的哪吒和敖丙,却成为了惺惺相惜的命运共同体。

一向以反派形象出现的敖丙,也终于帅了一回,化身为温润如玉的龙二代。

魔丸投胎为哪吒,灵珠投胎为敖丙,两人亦敌亦友的关系成为了影片最大看点。

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也一改往日仙风道骨的形象,成为了大腹便便的快乐神仙,坐骑竟然是一头猪。向来是背景板的哪吒母亲殷夫人,也成为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

有句港句,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虽然改变很大,但成为了本片的笑点担当。夸张大胆的人物风格,增添了很多喜剧色彩。

当然,最大的颠覆,还是哪吒本人的形象。

疲惫的三角眼、深邃的黑眼圈,一副丧出天际的表情,这就是陈塘关的熊孩子哪吒。

生而为魔,不受喜爱,哪吒的童年怎一个惨字了得。众人对他避犹不及、侮辱取笑,让哪吒变成了一个缺爱的朋克魔童。

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颠覆了无数观众对于动画、传统神话的定义,成为适合全年龄层观看的国漫力作之一。对于成年观众来说,影片并没有单纯地把“正义战胜邪恶”的口号声嘶力竭地从头喊到尾,而是试图呈现出一个有着人类真实情感、内心徘徊于人性善恶交织的主角哪吒。包括哪吒在内的所有人物,都没有绝对的反派与正派,善恶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通过极具现实意义的角色设定,影片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共情。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后感


请原谅我的后知后觉,前几日今晚才将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完,上班的时候就听师傅说电影版让她感受颇丰,当父母的去看看可以深刻了解孩子的成长人性,本来我是不打算去看的,听到那一番话就和老婆一起去了电影院。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哪吒动画片本身就是一部经典。这是一个属于80零年代的青春回忆,可我在电影里依旧可以看见所有人的影子:父母的寄托关爱、世人的世俗眼光,人性的固执与偏见在片中展现地淋漓尽致。那时候的自己不知道身边的人是否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成见,觉得他们的看法可以改变我的成长行径,到现在才知道一直陪在我们身边永远不会离开只有父母亲人,我们之间没有忠贞不二的承诺,也没有永不变更的地老天荒。

当哪吒出生后,从他被魔丸注入身体后就注定了悲剧的开端,邻居街坊众人状告李靖消除魔丸,而李靖和夫人对哪吒的爱始终不变,幼小的哪吒喜欢伙伴,喜欢被热闹包围,他渴望世人带他走出童年阴影,但这样的希望岂止又会实现?哪吒的感叹生活里全是泪,越是折腾越倒霉,街坊的成见让他迷失成长的方向,他总觉得这个世界应该充满了仇恨,所以他在偏见怪圈里团团打转。在经过一系列努力的他还得不到认可,对仅有的希望都没有任何念想,因为成长的路上除了生死别离不会有其他的惊喜。

当他看破人生的时候,他遇到了唯一的好朋友敖丙,这句话只能证明当初在说出来的那一刻彼此曾经真诚。他们与水族怪的战斗和踢毽子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如果说哪吒这个角色导演演绎了孩童内心真实的成长独白,那敖丙便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抉择的疼痛,他自己也会想如果当初投身人族的话,故事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他可以默默守护童年的天真烂漫,因为慈悲的救世主精神,他拜师苦练神功,就是为了实现家族父辈摆脱千年牢笼,他只要披上战袍便能够对所有耻辱和失落置若罔闻,他向往的是世人对龙族没有偏见的生活。敖丙不明白父辈的生活忧郁黑暗,而他听从父辈的劝说也只是陪他一起待在阴影下不可自拔。但是哪吒却从没有放弃等待的希望,他说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他总觉得心里想要的生活总有一天会回来。他最后才明白亲情友情的真谛却为时已晚,最后所有人都看见他坚强内心下脆弱的躯体,但无能为力的是父母可以给他的拥抱只是告别的不舍与无奈,而那个曾被他称之为等死的生活却一生遗憾,遗憾自己不能幡然醒悟,遗憾自己无法把握的感情。

当剧情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所有人便又回到自己的起点重新生活,结局的画面是所有人都被哪吒的精神所折服,脸上露出了纯真美好的笑容,就像他们回家看到孩子笑得咯咯的时候的模样。他们呆在原地一动不动,仿佛这么多年所有发生过的事其实从来没有发生过,他们还是当年那样世代生活在家乡,只是少了哪吒梦想和爱的生活。

电影的结尾给了我很大的感悟,我猜想导演是想带给观众一种希望,一种生存下去永不言败的希望,因为现实生活中类似哪吒这样的孩童不会去等待那个魔丸天劫那天的遭遇,即使他们没有遇到那样的劫难,可别人眼光的影响力带给的伤痛也可以摧毁一个人的所有。最终也许是哪吒的胸怀不够宽广,也许是他们明白得太晚,所以一切都回不去了,总得有人要去背负痛苦,哪吒也不会在离开很多年后依旧等着别人明白。至于哪吒的遭遇,这一切总归会过去,他们总有一天会慢慢成熟长大,只是会在偶然之间因为看到水族怪而拯救被抢走的小女孩而想那个田螺呼唤的男孩,那个小男孩不会再回来了,他叫哪吒,我们一直很想念他。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200字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最近的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完之后不得不感叹,国漫真的越来越好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展示的很丰满,给我带来了很多感触。

哪吒,他走的是典型的苦逼热血动漫主角路线:本来给的是成仙的命,却因为申公豹作祟变成了魔丸转世,出生就被陈塘关百姓当作妖怪排挤,接受他的只有父母和一个不靠谱的师傅太乙真人。好不容易交到个朋友,最后却不得不成为宿敌。但是这样的悲惨命运才突显出哪吒的精神:即使被众人排挤,也想斩妖除魔得到大家的认可;即使承受着魔丸转世危害世间的命运,也想成为英雄保护陈塘关的百姓;即使有机会躲避天劫,让父亲李靖承受,哪吒也酷酷地留下一句: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不连累别人。

不认命是哪吒的命,这是电影最后一句台词,是哪吒传递给我们的精神。电影中哪吒顶天立地喊出那句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的画面让我印象深刻,这也正是哪吒教会我们的要与命运斗到底的道理。

电影中还有很多很感人的地方:当我看到李靖想用符咒替哪吒承担天劫,被仙人问道哪吒是你什么人?回答,他是我儿时差点流泪。三年时光很短,却值得一个父亲心甘情愿的交出他的全部生命。李靖对哪吒说:爹一直对你很严,知道你心里有气,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也正是有这样一位父亲的教导和鼓励,才让哪吒勇敢地去与命运做斗争。而相比之下另一位父亲龙王就显得有些惨,他把全龙族的命运压在了同样只有三岁的敖丙身上,却从未考虑过他的感受,才导致了敖丙的悲惨和计划的失败。这同样也告诉我们好的家庭教育对子女人生的重要性。

其实整部剧最引起我深思的是申公豹这个角色。在我看来,申公豹不是反派,他给我们指明了这个世界的反派对妖怪的偏见。申公豹是个可怜人,他之前也像哪吒一样,不满自己妖怪的命运,努力修炼,想有朝一日可以摆脱豹子精的身份,成为受万人敬仰的仙。可到了天上他才发现,天上的仙也看不起他是妖怪的命运,无论申公豹怎么努力,师傅一直不承认他是弟子的身份。到最后只能无奈的说一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被哪吒打脸,被弟子背叛,被师傅抛弃的申公豹被我们耻笑,可我们却忘记了:他曾经,也是哪吒啊!我们可以歌颂哪吒不信命的精神,但回归现实,我们其实都难逃过沦为申公豹的命运吧。毕竟生活中有多少人有像哪吒那样的力量去对抗命运呢?有多少人拥有无论你做什么都支持你的家庭呢?有多少人愿意忽略你的出身,忽略你的背景、忽略你的种种而只看你的实力和努力呢?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穷尽一生,也不过是申公豹而已吧。年轻时,我们以为自己是那个与天作对,一路斩妖除魔的哪吒。可长大后发现,有些天自己是顶不住的,有些魔自己是杀不死的。终于我们败给了现实,败给了命运,像申公豹一样想走一条更简单的路,想寻找一条捷径,把成功的任务降低,把改变命运的想法给了我们的后辈。终于发现自己成为了申公豹,或着说,我们本来就是那一只豹子精而已。

但反抗过、奋斗过、努力过,至少能让自己更好的去接受命运,也许是这样的吧。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950字


看完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直想提笔抒发自己的内心感触,电影里的哪吒颠覆传统的形象,疲惫的三角眼,浓厚的黑眼圈,不整齐的牙,还有那插在裤子里的手以及沙哑的声音,一副丧出天际的表情,与片中魔丸转世的形象十分符合,且别有一番趣味。电影讲述了从小被当作妖怪的哪吒在孤独与误解中成长,逆天命而行的传奇故事,生而为魔,不受喜爱,哪吒的童年怎一个惨字了得,众人对他避犹不及,侮辱取笑,让哪吒变成缺爱的朋克魔童,以反判、战斗、成长为主题,充满了热血气息。

影片中哪吒母亲的坚毅性格让我十分佩服,她怀胎三年还跳过门槛入府,丈夫去往仙界求助,孩子顽劣捣乱,世上妖魔横行,而她披甲上阵杀妖,回来后却仍有为人母的柔软,刚柔并济,让人喜欢。哪叱父亲也是我觉得蛮有意思的设定,在我记忆中李靖是一个国比家大的人,但是,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却表现出了浓浓的父爱,不得不说那一句他是我儿让人十分的感动。笑点、泪点、燃点、感情线、故事结构、人物性格设定甚至配角到路人甲都有可圈可点的好看,尤其是形象和人物性格的设定,完全是颠覆性的精彩。

在故事内容上,哪吒从一个顺从世人偏见的魔童,到最后与命运顽强斗争,自身对于命运的态度发生转变。被世人定义为妖怪的哪吒,用自己生而为魔,那又如何的态度,与命运进行着斗争。这让我想起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也在用行动去突破出身、环境的限制,成为自己人生中的英雄,打破命运偏见,不断勇敢蜕变。在哪吒身上,似乎蕴藏着每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人的身影。看完之后真的觉得收获匪浅。对于成年观众来说,影片并没有单纯地把正义战胜邪恶的口号声嘶力竭地从头喊到尾,而是试图呈现出一个有着人类真实情感、内心徘徊于人性善恶交织的主角哪吒。包括哪吒在内的所有人物,都没有绝对的反派与正派,善恶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通过极具现实意义的角色设定,影片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共情。哪吒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他浑然天成的反叛精神,以及生而为人的高贵,我们身为人母,也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小培养独立的人格,不认命、不信命,坚定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只认定你是谁,只有自己才说了算的人生信念,凭着一腔热血逆天改命,想要成为人生的主人,就需要自我觉醒,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坚持下去,活出自己的理想人生!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400字


今天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电影后感受非常深刻,这是一部生命觉醒的灵性电影。真心推荐大家看看,下面是我的观后感分享给大家。

开头讲述了元始天尊将混沌珠一分为二,分为魔灵二丸,其实讲的是人的本性,一个完整的人性里是有善有恶的。这种善和恶是一个标签,是因为我们有分别心,有对比心而产生的。

魔丸转世的哪吒,被陈塘关的百姓视作妖怪,不让孩子和他一起玩耍,甚至是恶语相向,逼迫李靖夫妇将他就地正法。刚刚降生的哪吒做错了什么?难道就只是因为他是魔丸转世,连修正改过的机会都不给他。况且并不是他引来了灾祸,而是和普通孩子一样,渴望着有伙伴的陪伴。世俗的偏见,就将刚刚转世的他定下了妖怪的标签。就像申公豹的那句话一样: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但是母爱、赞美和肯定可以帮助人们转化掉一切的恶,就连哪吒这个魔丸转世的小孩也会被爱赞美和肯定融化,开始变好。其实不是哪吒变好,而是我们的内心转变了,哪吒就是我们本心的一部分。当我们的心遇到有爱的人(像哪吒母亲)我们的心也会变得有爱只是有时候不愿意承认。当我们的内心在面对别人的诋毁、侮辱和否定时(钱塘关的百姓)我们的内心就会愤怒,但是这些都是我们本性已经存在的东西。

当我们得到爱、赞美和肯定等等好的评价后,我们就会心生欢喜,人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哪吒因为母亲和师父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接受了自己是灵珠转世,是来斩妖除魔的,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小定位,由于和太乙真人学了两年仙术,但是他的内心没有真正转变。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一心想得到大家肯定的哪吒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无道的严重性,急于表现自己。

哪吒偷走了太乙真人的笔,走出了画的世界。一心去证明自己是可以的,自己能斩妖除魔。后来虽然经过重重的磨难抓到妖怪,证明了自己是可以的。但是为了抓这个妖怪把百姓的房子都破坏了,所以有时候好心不一定是在做好事,善良和慈悲是需要智慧的。

一个人真正觉醒是勇敢的面对自己,接受自己。当哪吒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是魔丸时,他无法接受自己,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事实,他认为父母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利骗他是灵珠转世,骗他在画里修行。这时候的他无法感受到爱,就连他父母都如此对他,于是他走火入魔开始大开杀戒,父亲就是第一个他要杀的对象,经过一翻的打斗后哪吒被降伏,他失望的走掉了,他觉得自己再也不会相信爱了。

但是当他得知父亲在背后默默无闻为他做了那么多事,甚至用自己的命来换他的命时,哪吒真正的感受到爱,因为爱把他融化了,他的生命开始觉醒了,过往的种种苦难都是一种力量,让他突破生命的障碍,觉醒生命。就是小草要破土而出一定要经过很多来自大地的压力等等。

在父母和钱塘关百姓面临生死的危机时,哪吒回来了,他接受了自己的一切,他开始与天斗,与困难斗,与自己的命运斗。在这个过程哪吒的觉醒又进了一步。

当他与灵珠和平相片时(当我们全然接受我们的好与不好一面时)他们变得无比的强大,哪吒真正的觉醒了,他不但接受了自己(恶)和接受了敖丙(善),是的一个真正觉醒的人就是全然的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善恶,好坏,知道这些都是自己本性,然后去转化。

这时候我们所谓的命运就改变了,智慧的老师说过:只要命改变了,命基础上的一切都会改变。愚者拼命,智者改命。影片有很多很多灵性觉醒的内容,我只是分享了一小部分的内容,真心推荐大家去看看。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后感1200字


暑期档最火的电影,可能是被誉为又一部国漫之光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愚以为,其无论在特效,剧情,配音,人物形象等方面都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众所周知,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派系,一直以人之初性本善来支持人性本为善的论点,而荀子等人却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日后的行为之善,都是后天的教育培养引导而来的。从古至今,这个论题从未真正地得出结论。然而,在这部电影里,编剧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场景:本该为苍生之子,灵珠转世的哪吒,因为意外却被魔丸附体,成为了人们眼中天生的恶,三年后会被代表天道的雷劫劈至魂飞魄散。而灵珠,却附在了龙王之子敖丙的身上。

有意思的是,天生代表恶的哪吒,却因为有着父母的悉心教导,师傅太乙真人的好生培养,虽然性格顽劣,脾气火爆,却也能辨善恶,晓爱恨,挑责任,为救陈塘关百姓而付出许多汗水。而为灵珠转世的敖丙,因为从小受到父王要他肩负起承担龙族复兴的使命,以及在师傅申公豹充满戾气的教育模式下,一时间被心魔利用,竟想要做出活埋陈塘关的荒谬举动,实属讽刺。

但仔细分析来看,他父王和师傅心中的怨气也是由来已久。龙族虽然归顺天庭,助天庭囚禁海底凶兽,却也被困龙宫,不得动弹。而天庭作为统治者,自要学会制衡之道,来约束各方势力。申公豹因为是豹子精修炼成仙,不受天尊重用,心里愤懑难平,为了向天尊证明自己不惜掉包灵珠魔丸。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当时申公豹本想就杀李靖夫妇、哪吒,太乙四人,却因敖丙的犹豫而不得不选择让敖丙杀光所有人。如果他真的成功了,历史书写的形象必会有所不同。他是一个失败的阴谋家,他的复杂性有待于探讨。

申公豹不惜让敖丙活埋陈塘关来保住秘密,来向天尊圆谎,是因为他认为,与其要改变人们心中如山一般的成见,还不如杀光一部分人。他向人内心的复杂低了头,却也仍然想用卑劣的手段来改变命运。而哪吒,开始因为父亲和师傅的欺骗而愤怒,却最后因为知晓父亲想为他挡下雷劫的心意而感动。他敢于直面自己的命运,不愿意连累他人,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和天道搏上一搏。世俗环境待他虽恶,却也仍有骨有肉。

由此来看,敖丙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一生励志为实现父母之梦而奋斗,虽一时糊涂,好在迷途知返。申公豹出身贫寒,靠着自己努力成仙,但却还是因为出身问题不被重用,以至于堕入魔道。哪吒出身被处处针对,因为父母和师傅的教育、保护而得以成才,战胜天命。理解还有非常多,此处暂且不表。这象征着社会上不同的身份的人,一部哪吒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他们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也无法搬动。我命由我不由天,我的命运,我自己说了才算。

然而,世界上更多的还是像大山一样的成见一般的事情,有的时候根本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却不能缺少像哪吒一样敢于斗争的精神,有人愿意无为,但我认为,真正的无为,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而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这部电影的深意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还有更多。本文短浅简陋,未能真正表达出电影的精髓,望君海涵。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后感8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