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教有所思读后感

教有所思读后感

《教有所思》读书笔记。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而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您是不是不太清楚读书笔记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教有所思》读书笔记,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教有所思》这本书是我在幼儿园读书节赠书活动时偶尔得到的一份礼物,我想幼儿园赠书的目的是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认真的读书、读懂书,并且学会在读书中学习,读书中思考,学会反思。

带着问题:教,我们要思什么?或者说,我们要在教育的同时思考些什么?第一次打开了这本书,从几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开始读这本书,感觉文笔清新,没有多数老师写的教学论文的腐朽之气,倒是有几分文学作品的魅力,所以不知不觉地吸引了我。

通过读李老师的文章,感觉到李老师是一个非常真实坦诚的人,是一个率性而为的性情中人,是一个非常善良幽默的人,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和创造的人,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是一个对祖国的教育事业乃至祖国的命运有着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大写的人。开始时我对李老师书中所描写的师生故事特别感兴趣,渐渐地对他的整个人产生了兴趣。借用李老师书中谷建芬老师的话:成功和成名是两回事。有的人成名了,并不意味着他事业成功,事业成功的人也未必都成名成家。李老师之所以由一名普通老师到一位名教师,我觉得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人格的魅力。正如李老师经常自己提醒自己所说的:先为人,次为知识分子,再为教育者,终为语文老师。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国际风云、时代变化、社会焦点这些都应该在他的心灵的湖面激起思想的涟漪或巨澜。读着李老师的书,李老师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时而亲切,时而熟悉,时而陌生,时而激越,时而幽默,但最后一点点高大起来,我觉得教师队伍中像他这样的人太少了,因为他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抨击假教育,敢于向官僚主义开炮,他有爱有恨,爱憎分明,他对民主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我觉得他是可以像魏书生老师一样,是可以做好教育局长的优秀教师。从代序生命与使命同行中,我同时也感受到了李老师的人格魅力。他在代序《生命与使命同行》中写到: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是一名思想者,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作为思想者的教师,在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的同时,还应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甚至当代思想理论界的热点讨论、国际上的风云变幻都能使他联想到自己的教育。既然是思想者,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心灵自由,就意味着独立思考,意味着不迷行权威,意味着让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烧。 我想,李老师正是抱着这样一种信念,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写作的,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如此累累的收获的。

带着期待,我再一次的翻阅了这本书,这次我用了整整五天的时间一页一页的翻看这本书,细细的去品位这本书,感觉内容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像是说故事一样,把李老师所经历的、所想的描述的彻彻底底、发人深思。

读完《教有所思》感触最深得是李老师坚持写教育日记,真如他本人所说:这些小文章当然很不成熟,但它们是真实的,是我激情与思想的结晶。我无意表明自己多么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我想正是因为他可贵的善思,才让他的事业如此美丽。

记得李老师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教育千万不能以损害学生的尊严而去进行教育。我们的教育不能以伤害学生的心灵为代价,剥夺学生的尊严,这不是真正的教育。我深深感悟到:既要把爱献给学生,又要感受来自学生的爱;既要严格规范学生言行,又不能践踏学生的自尊性来达到所谓的教育目的。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不是自我感觉的。

关于李老师漫谈有偿家教,我觉得李老师说得句句有理。是的,用劳动所得谈不让可耻,现在社会上都有兼职一说,难道只有老师不可以。关键是如何使其像社会上其他行业一样合情合理。我认为李老师书中所说三方面:第一,禁止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有偿家教;第二,防止教师因有偿家教而影响自己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三,要对教师有偿家教之有偿进行合理调控,并使之公开化,透明化。假如能通过上述三方面调控以后使家教合理,这不但使我们的教师在正常工作之余赚钱补贴家用,同时也使一些确实需要家教的学生在课外得到辅导,因为各家长的学历都不同的,更何况现在的课本灵活性很强,俗话说笨鸟先飞,通过家教使那些差生有先飞的机会也不是一件好事。

读李老师的《教有所思》,我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眼睛湿润,我能够感受到他友情的广度,师生情的浓度,亲情的深度。如果读书能使人进步,那么读一本好书就像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灯塔,有了舵手,有了追赶的方向。我想我还会去拜读李镇西老师的其他书籍,如果谁想看看这本《教有所思》的话,我愿意将书借他(她)一阅。所以,亲爱的博友们,赶快趁暑假的最后几天,大家一起来读书吧!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老有所依》读书笔记


抽得闲暇把那本在省图书馆借的剧本《老有所依》啃了大半,也借此看了两集电视剧,太多的感动无以言表。相形之下,纸上文字更让我感触,让我记住了编剧家陈彦,导演赵宝刚,以及饰演江木兰的刘涛。由此得些感悟,与君共勉。

《北京青年》并没有怎么看,但从其中道听途说重走青春的风花雪月还历历在目,对未来美好憧憬的心理却在赵导新作《老有所依》勾勒的未来蓝图里被深深扎上了一刀。

有时候,人生的意义和理想,在每天为工作忙碌和为生计奔波的单调色彩里,是那么奢侈,我们不断退而求其次,直到无路可退,我们不停挣钱,透支着十年后的健康,我们不断安慰自己,只是想生活变好一点,让买房成家的愿望终在现实里有栖息之所,即使这么一丝念想,所要付出的努力、必须忍受的无奈、不得不面对的烦恼,都远不只一点点。

伴随着我们年龄增长的,除了更多的责任以外,是越来越岌岌可危的变老,失去的是再也无法不管不顾的自由。

在仔细读剧本的期间,很多台词就像回形针,不偏不倚的扣中心坎,当头棒喝一般,紧且痛:

总以为父母像家里的老房子,它风里雨里的在那儿,只要你想回去,它就在那随时迎接你,但你可曾想过,老房子是不是结实,需不需要保护?你可曾想过,有一天老房子也会塌的?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是不讲条件,不计成本,不求回报的,这是什么爱呀!是爸爸妈妈给我的爱。

作为人,想要追求个人价值,需要远走高飞,可是作为子女,需要孝敬父母不离左右。

小时候让父母管着,让老师管着,长大了让单位管着,让爱人管着,老了,就得让儿女管着了。

铁饭碗呀,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的饭,是一辈子无论到哪儿都有饭吃。

以前我从来没想过,父母养老问题,我觉得我昨天还在跟我爸撒娇呢!

其实谁家都一样,父母和子女,一辈子都聚少离多,能团圆的日子都很珍贵。

老伴老伴就是老来有伴,到老了呢,还能一起吃饭的人,才是真正的老伴。

当江木兰对吕希谈起自己来北京上学、工作、成家、生女过程中所忽略的事,曾经漂泊,或正在漂泊的观众,会被掷地有声诸如此类的台词不断敲击心房。

父母竭尽所能给予子女们的关心和爱,不计回报,反而是我们常会忽略对他们本应有的付出与更多的关心和爱,那不是逢年过节拎着一盒盒保健品的嘘寒问暖,不是单纯塞钱让他们随心所欲的例行公事。大多数父母要的其实很简单,围绕身旁吃餐饭,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主动给他们打打电话和常回家看看。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今整个社会的发展已经令这句话变作了古训,在家乡不能一展拳脚或是想追随恋人的脚步到新地方生活,离开父母纵有再多的舍不得,亦有开启生活征程新奋斗的诸多理由,只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才能体味到在故土与亲人相依相伴的温暖。

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亲情给我们无可取代的温暖,父母用手背为我们阻挡着他们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用手心为我们释放着绵绵不断的爱的阳光。

剧中,木兰的公公突然撒手人寰,留下身体不便的婆婆;远在老家的父亲孑身一人并要负责爷爷的养老,他们能依靠的子女,却在朝九晚五的工作里各自忙碌,夫妻俩尽一切努力找到了看起来合心意的保姆,木兰把爸爸和爷爷从老家接过来,挤在大家都感到不适的新环境里一起生活。却终是,保姆并不是真心对待吕母,爷爷终究还是想回家,不肯暂停的压力催生出新的问题。

为了减轻彼此负担,吕母病重不医,其子悲痛地放下了打急救车的电话夺门而出,此刻,小时候父母给予的爱,养儿女所遭受的罪,让他又折返回去,发现母亲安详的离开人世,之后,和悦悦的对话中,一句悦悦,在这个世界上,我永远没有妈妈了。这一段文字,着实让人动容。

另外两个普通家庭,也处在一说都是泪的困苦里,余淼自小身体不好,被母亲亚芝宠着爱着,可不断被好事的媳妇田咪力图掏空亚芝养老的本,还眼高手低不断惹麻烦;木兰的上司雷颂华,因为不善表达和母亲常有争执,方琼是很强调存在感的老人,可是雷颂华却偏偏不喜欢用母亲认可的方式和她相处,母女之间继续摩擦不断也都不肯主动认输

不敢想象,这些画面也许将是你我十年、二十年后的生动写照,剧集着力表现这样现实和心灵上的双重困惑,不是要我们早早就放弃寻找生活的快乐,恐惧的预防针,并非令我们不去担惊受怕,也不是用未来为难现在,而是让我们在终究要面对时,正视它,能调整好心态。老有所依,是无法实现的梦,还是必须面对的坎,就让我们一点一点,慢慢实现这一长串的心愿。

《教海漫记》读书笔记


暑假,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说实话最初拿到这本书,只是想随便翻翻而已,哪知开卷一读,竟不忍释手。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书中的每篇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着一个大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一位老教师跟你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一口气读完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不自觉的拿起笔来抒发一下心中的感慨。
于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让我更喜欢教师这个行业。我很欣赏于老师的翘起大拇指的做法,原来教育的魅力也就在这些小的细节上。
本书中写道,于老师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师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这样的两句话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他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天。如果老师写上四五句,他非把作文揣烂了不可。虽然于老师把作文投寄过去。直到今天也没发表,但那句话却启发了他对作文的兴趣,激励了他一辈子。
在本书中还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张斌的小朋友,作文成绩不好,有一次,张斌终于写出了一篇较通顺的文章,于老师想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语,可他考虑到二年级的小朋友思维靠的是形象,于是就把话变成了一幅画,他在作文本上画了一只翘起的大拇指,并在旁边写了一个棒字,没想到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张斌来了劲,从此,他的作文都写得很认真。是啊!在于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从不吝啬他的表扬,象春不吝啬他的风,不吝啬他的雨。他用表扬扬起了学生理想的帆,并把它鼓的饱饱的,不容你松弛。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表扬和鼓励确实能给孩子以动力,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小时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所以,我们做为教师,也应该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兴,也应为他的努力而翘起大拇指。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有时候他们甚至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去年教的是一年级,他们刚刚踏进学校这个大门时,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甚至什么也不会,不知道上课的时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于是我就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地教他们。在教的过程中,我发现表扬对于教育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件法宝。比如说,在上数学课的过程中,由于一年级孩子的自制能力差,难免会有些小朋友会开小差或做小动作什么的,这个时候我只要说:表扬某某同学,能端正地坐着认真听课,那么刚刚做小动作的同学立刻坐得端端正正,好像在等待我的表扬,那我就顺势表扬他一下,这一节课他就能认真地听讲了,还能动脑筋,举手发言呢。这样的表扬,其实是很容易就能给学生的,所以我想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要吝啬这样的表扬,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能扬起学生学习的风帆,是很值得的。
我在教学中,除了不吝啬这样的口头表扬,也会像于老师那样,奖给学生有你真棒字样的小纸片,上课认真听讲的,作业做的好的,发言积极的,都有的奖。小朋友们都以能拿到你真棒为荣,我经常能看到孩子们小心地把自己奖到的你真棒收集起来,把它们当宝似的。特别是后进生,都非常渴望得到。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于老师的书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读来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

不教的教育读书笔记


让阅读陪伴孩子的一生。阅读,就有改善智力、改变命运的功能。让孩子爱上书,就是爱上思考,就是爱上快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不教的教育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参考。

不教的教育读书笔记

最近阅读了《不教的教育》一书,通过阅读学习,我深有感触,原来真正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这本书运用了心理学知识,通俗易懂的让家长明白了怎样做到不教的教育,从中国传统教育入手,用易、儒、道三家思想去印证无为和不教的教育。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爱,不仅要用心,还要会爱,首先要尊重孩子。书中有句话这样写的: “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 , 有多少家长做到了呢?家长总是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口气和孩子说话,总是希望孩子们做一个有着自己的思想但是做起事情确和家长思想一样的人,可能吗?孩子是孩子,请尊重孩子,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扮演自己的角色。书中的经典语录:“不要以为你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他是神奇的自然之子,有着强大的能量。他们甚至是我们的老师,而我们,要学会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让阅读陪伴孩子的一生。阅读,就有改善智力、改变命运的功能。让孩子爱上书,就是爱上思考,就是爱上快乐。

家长的作用陪伴者支持者和玩伴。现代社会父母生活工作压力增加,一方面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应酬上,一方面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让孩子开始学习各种知识,并额外的学习很多才艺等,很少有人能抽出足够的时间经常陪伴孩子玩耍,虽然我们物质水平提高了,可是再多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再好吃的零食都满足不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再说学习 ≠ 智力开发,不要因为错误的拔苗助长而错过陪伴孩子的最佳时间。

家庭系统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是一个系统,为了保持平衡,孩子作为家庭系统的薄弱环节,总是最容易受伤害的。书中讲到孩子性格形成主要是因为孩子站在弱势父母一方,孩子出现的心身疾病多是孩子为了纠正家庭系统错误而引起的。认识自己的家庭,注意父母的沟通方式,如何平衡这个系统,才不会伤害孩子,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不教的教育》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

不教的教育读书笔记

暑假闲来无聊从网上浏览到一本书《不跪着教书》,我感到非常好奇,教书和跪着是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份好奇我细心地阅读了吴非先生写的这本书。书中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教学随想,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那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使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静!

开篇第一则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就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吴非老师,他说:“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幻想着生活中有这样的美好。”这个故事也深深触动了我,我们老师往往被传统观念束缚,忽略了学生的想法。我想如果是我,我肯定会去批评这个小女孩,然后耐心地教育她应该保护花草树木。那么这个孩子这么善良的行为不是被我给扼杀了吗?我被这么美好的、有爱心的小女孩感动,更为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感动。在感动的同时我也感到了沉重,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看到这,我不禁问自己:“面对孩子,我是怎么做的?我做好了吗?”当我认为学生犯错的时候,我总是会马上告诉他这样做不对,有时甚至发怒责备,以为严厉的批评可以给他深刻的教训,下次他就不敢犯错了。我想我的“不够耐心”与“不够机智”不仅让我失去了许多教育的契机,说不定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伤害了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想到这,我不禁毛骨悚然。

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浅。校长经常提醒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事后我反问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水源了吗?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样,有时经常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去反思,时间过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告诉自己“思考也会成为一种习惯”,长期的缺乏思考教师就会成为教书的机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必须激励自己多思考。

读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后,我体会到:教师要挺直了身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经常弯下腰去俯视学生的优缺点,要不时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的心贴心的交流,偶尔还要跪下去仰视孩子们的天真和纯洁还有我们时刻在说的闪光点。这样我们教师才是“该站的时候如青松,该跪的时候如阶梯”!

[不教的教育读书笔记]

教海漫记读书笔记1000字


这个学期我读了《教海漫记》这本书,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已经有很多感触,对于任何一位老师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教师,这本书都可以成为大家学习的范本。这本书让我走近了于老师,轻轻聆听着他的谆谆教诲,他几十年教学生涯的点滴思考和智慧。给我诸多体会。

于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让我更喜欢教师这个行业。我很欣赏于老师的“翘起大拇指”和“蹲下来看学生”这两种做法,原来教育的魅力也就在这些小的细节上。于老师认为,在教学中,教案应烂熟于心,应将百分之八十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要“目中有人”。于老师眼里的学生,不仅有共性,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就某一个学生而言,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都不尽相同,时而高兴,时而焦虑,时而困惑,时而顿悟。教师的任务是伺机诱导,巧于点拨,学生思维堵塞时疏导之,心理困惑时开导之,精神倦怠时激励之。上课时,于老师或注目,或颔首,或微笑,或抚摸学生的头,或给学生讲悄悄话……总之,言语的,非言语的,明示的,暗示的,都是在准确地传达某种爱。

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深情投入,使于老师在30多年的小学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听过于老师课的朋友都知道于老师唱得一口好戏,殊不知,于老师还画得一幅好画,写得一笔好字,拉得一手好琴呢,这是我从他的文章“露一手”中知道的。按于老师的才华,他完全有机会另谋高就,但是他宁愿把它的一生奉献给小学教育,无怨无悔,这令我敬佩不已。正是这种对教育的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使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他常常在思考问题时忘记了一切,他在崇拜思考一章中说:“人是在思考中成熟的,教学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而在书中前言中的一句极为朴实的话语“学习学习再学习”更是他真实的写照。他对自己每天的阅读量,对自己每学期投稿的数量……都作了明确的要求,从不间断。正因为于老师如此酷爱读书,如此发奋写作,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学底蕴,所以他的课才那么精彩,他的文章才这么受广大教师欢迎。我也曾要求自己平时多读多写,但往往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松懈了,这就是普通教师与大师的差距。

现在我明白了,当一个老师,看起来是那么普通,实际上是多么的不容易,做好一个老师要有满怀的爱心、足够的耐心;自己要有真才实学、要求真务实,对待学生,我要严格却务必公平;脱离了这些,我想将永远都是失败的语文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育教学。以无私的爱心来赢得学生的喜爱、以认真地工作来实现个人的价值。

这学期,我还会认真地慢慢地仔细品读这本书,希望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更多帮助,相信这本书会给我的教书育人生涯带来更多惊喜和收获。

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优质范文)


很多孩子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写的字越来越潦草,作文半天写不出几个字,看书的时间也没了,这让家长非常焦虑,不知该如何帮助孩子。想到之前读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一书,我再次拿起来读了一遍。这本书里有于老师几十年的人生积淀和教学经验,厚重非常,语文教育到底要怎么教?这也是我在教学中常常遇到的困惑,学生不会写作文、不爱读书、阅读习惯差、字迹潦草等各种问题,都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m.dhb100.com

大量读写、读写结合

作为语文教师,于老师在书中提出要大量读写、读写结合的观点。他带着学生“熏锅屋”,指出要让学生耳濡目染,才能终有所得。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练写,并且鼓励学生天天读书,放声朗读,读大量的书,与书交朋友。他认为只有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只要抓住读写不放,按教语文的规律去教,一定能把语文教好。记得每当和家长沟通让孩子多读书时,常常听到家长们说:“孩子的作文写得差,半天写不出几个字,课文都没有读好,买什么课外书?”于老师对于此类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他觉得孩子每篇作文都写不长,像兔子尾巴似的。原因是孩子的语感不好,他说必须要完成这样一项作业:读课外书,要出声读,不是默读,每天坚持半小时,累了可以轻声读,什么时候发现孩子读书很流畅了,他的语文水平就上来了。一开始没兴趣,可以强制他读,时间短一点,比如10到20分钟,渐渐地孩子的语感就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就提升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教作文呢?于老师建议我们作为教师要试着自己写下水文,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简单的作文,其实对学生来说可能范围太大了,如果我们提前写下水文,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比如书中提到的《记我校的秋季运动会》,一开始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教师自己一下水写文。问题来了,发现题目有点大,什么事都要写两句,什么时候才能写完。在自己写下水文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问题,找到更好的切入点。我们可以改成《小明跳高得第一》、《虽败犹荣》等,这样学生可以抓住其中一点写,这样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写字育人

关于写字教学,于老师提到写字育人。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识字与写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于老师扎扎实实地教小学生识写字,而且强调教师必须练字,给学生做好正确示范,再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效果才会更好。

这学期,学校给我们语文老师配备了《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这不同于以前读的其他书,读下来,对于语文教学的观点,很有感触: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www.dhb100.com

写好字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于老师抓住这个基础,扎扎实实地教小学生识字和写字。在我们学校,这一点是非常重视的。每天都有三十分钟的写字课,但是,在我的写字课中,还是不够严谨。只是写出了字,没有教出恒心与坚毅的品质。郭沫若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是呀,练字不单单是把字写好,更能培养一个人好的品质。写字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的。

于老师在书中举到了教孩写字的例子,反思对比我自己的写字教学,我觉得我自己没有像于老师教学生那样细致。一堂课中的写字指导之后,对于学生写字本上写得不好的字都有点出来,都要让孩子达到规范写字。

读好书

于老师非常重视朗读,他说:“一切讲解在朗读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在朗读教学中,于老师是这样做的,拿到一篇课文先备朗读,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对话要读谁像谁,教朗读的规律是什么?是“跟我读”是让学生听老师读,跟老师读。老师读不好,反复听别人的录音也可以。特别低年级,老师必须领读。要让学生从朗读中爱上语文,让学生因为朗读有了悟性,有较好的语感。以前全班齐读课文,总是有气无力的读,而且拉着长音。现在每学一课,我会领着学生读,让学生跟着电脑上配备的录音读,反复的读,既读出了美感,又读懂了课文。学生能读得入情入理,课堂则会充满情趣和灵性。

我发现:自己离一名好老师还有好远的路要走,在今后也要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

读书笔记《《教有所思》读书笔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有所思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