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2000字。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所讲的情节观看后让人不断地回味!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该如何才能将一篇观后感写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作为一名记者,我们要有自己的操守,不要随意捏造事实,要根据真实情况来,将自己拍到的,确认是真实的写下来,虽然我们器材不多,但是我们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你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2000字。

一支笔、一张纸、一台摄影机,我想这便是对这个职业最直白的描述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的名字叫记者,他们在路上记录着,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每一个记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记录这个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新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新闻事业有着忠诚与热爱,始终坚守在新闻一线是每一个新闻记者都遵守的职责所在。好记者讲好故事已经进行了4年,而今年,我作为一个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第一次以一个新闻人的角度观看了这个节目。

我觉得能够用平实的语言或者是镜头记录到生活当中最真实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好故事。当我老去的时候,可能会告诉我的孩子,曾经我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新时代,记录了很多别人未曾发现的故事。这是来自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崔真真在上台讲述前说的一段话,她的作品是《为了心中那束光》。记录别人未曾发现的故事,之后再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新闻记者做的工作也许就是这样的事情。而在办公桌下面放着的那三双鞋高跟鞋、运动鞋、雨胶鞋则记录了当代媒体发展的进程。融合新闻的到来,让每个新闻人都必须变成能够适应电视、网络、客户端等不同平台要求的多技能人才。向全网实时直播救援掉入十几米深枯井的两岁半孩子,这也许是崔真真职业转型以来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也正是全网直播才能够让这条新闻进程及时的传达给每一个关心的人。十几万次的转发,每一个知道此事的网友都在心里祈祷着,祈祷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能够快点,再快点,孩子能够平安脱险。上千万人的见证当中,我相信,崔真真的心是最真切的那一个,她拉近了所有关注事件的人,照明了整个世界。

新媒体的发展,让新闻从业人员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姿态,融合新闻这一概念的诞生也更好的验证了这种做法。网络的快捷程度,可以让每个拥有互联网人及时的看到身边发生的事,而这些别人未曾发现的事,就需要记者来传播了,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了解新闻概况,第一时间组织语言,第一时间向群众传播。穿着运动鞋跑遍每个事发地点,用穿高跟鞋的姿态出现在屏幕之中,抑或穿着雨胶鞋进入受灾前线。讲述中,崔真真对于自己的工作频频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因为喜欢记者这个行业,才能不论辛苦,不论做什么,都觉得是值得的。

我经常在黑夜中潜伏,在黎明起身,当你已经入睡的时候,我可能就在你周围不远处的地方盯着那些黑工厂、黑作坊以及那些无法在阳光下正常运行的非法活动。这是又一个触及我内心的一段话,来自北京法制晚报的徐焱在他的作品《暗访那些事儿》中说出了也许是他在内心憋了好久的话。暗访,也许对于每个记者来说似乎是一件不怎么想做的工作。暗访意味着记者要隐瞒自己的身份、目的,通过秘密手段获得新闻事实;意味着自己的生命也许会受到伤害;意味着一点光与一片黑的斗智斗勇。暗访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如此艰难。徐焱在讲述暗访、跟踪2014年天津私屠滥宰猪肉的故事时,带着一丝丝自豪的感觉,可我看的出来在他背后还有着那晚有可能面临死亡的恐惧。一个月的跟踪才摸清黑作坊的规律和目的地,记者此刻似乎在做着警察该做的事情,发现目标、蹲点、侦查、跟踪、拍摄,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后,联合警方及相关部门将无法在光明中运行的黑作坊一网打尽。当然,不得不说,也是因为政府主管部门的配合,才让暗访记者们看到了一个好的结果,发挥了为民除害、推动社会正能量的功能。

正如徐焱所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正式有像咱们这样的媒体人和各行业敢于担当的人载体大家负重前行。当然,我们媒体人敢于做着一切的努力尝试,那是因为我们明白,我们背后有人民的支持,有党和政府做强力后盾。记者从来都不是孤独的,在探寻真相,挖掘黑暗势力,在记者的背后有人民群众在支撑着。新闻人做的是为百姓好的事情,不要怕那暂时的黑暗,因为未来一定是属于光明的,而暗访()记者要做的事情,我想就是冲进去,为人们照亮前进的道路。而做有意义的事,做能够真真切切帮助老百姓的事情,这就是记者的真谛吧。

所有的记者都讲述着自己所见到的、认识到的、感悟到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平凡的我们不会去发现的平凡的事。所以只有用心去发现,才能够感受到这些故事里所蕴含的真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新时代的每一位年轻人都拥有出彩的机会,而我们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真正美好善良的东西,永远的发光发亮。这是来自衡水广播电视台的杜宁在她的演讲《新闻的导向,记者的职责》中所说的。

在记者的职责中,我认为,找准正确的第二落点、报道角度,拓展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让群众了解事情的真相、本质,为群众指引正确的方向,帮助群众形成正确的认识,澄清错误的舆论,是一个重要方面。记者所发的每一篇稿子,都应该为人们指引方向。

做时代的记录着,做真理的传播者,做中国梦的建设者。在这个媒介飞速发展、融合新闻不断进步的时代,无论新闻人如何转型、如何与时俱进,不变的是对记者这份职业的坚守,对新闻真相的探寻,对中国故事的讲述,对中国精神的传播。真正需要记者做的是冲进新闻的第一现场,去找到每一个新闻中的中国故事,去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大国风采。

一支笔、一张纸、一台摄影机足矣!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范文


本文向大家推荐一篇有关“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的优秀文章,如果要撰写一篇好的范文,我们需要遵循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我们经常会分享范文,认真分析范文的写作方式和框架有助于我们写出更有思路的文章。我们相信这篇文章会对您有所帮助!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1】

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记录者,记者不仅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种职责。

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记者要与社会共前进,与百姓同冷暖,做老百姓的“贴身小棉袄”。这是记者的义务。

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记者要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激情是记者的职业生命。――刘阳

我们长期做夜班修改,每当万家灯火团圆的时候,正是我们工作最忙的时候。许多次披星戴月回家的深夜,路上已空无一人。以前雪夜回家摔倒过七八次,甚至有的修改大年三十夜里把肋骨摔裂,但我们毫无怨言。作为社会良知守望者,我们职责在肩,不求回报,只求把最精彩的新闻奉献给亲爱的读者朋友。――史学军

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是365天中平常的一天;这又是一个个性的日子,是一个属于记者的节日。在这一天,在这个个性的日子里,我们与你一齐沐浴阳光,感受温暖。我们期望与你一齐,祝愿每一个人:有爱,有诗意,有阳光,有力量,有尊严,有淡淡的温暖,在此刻、在将来的每一天。――卢浩然

_多年前,从抬石头打地基一齐动手盖修改部大楼,到下排版车间跟着师傅用一个一个的铅字排文章,每每都搞得两手油污满是油墨,之后再用锯末洗手……那时,还学会了在排好的铅版上阅读“反字”文章……

报社从铅与火的排版印刷到激光照排,再到这天新闻采编平台的开通,使我亲眼目睹了报社一步步地踏入了先进的行列,真是说不出的激动和感慨。――王海英

_年里,从记者到修改,体味辛苦,感受快乐。还记得有一次要等待新华社的重要稿件,为了编好版面,怀孕6个月的我和肚子里的小宝宝一齐坚持工作到凌晨5点,看到做好的版面新鲜“出炉”,想到读者能够及时读到我们的《汴梁晚报》时,我欣慰地笑了。――马丽

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6个记者节。6年里,我做过修改,干过记者,与读者打交道,与百姓常联系,修改部的故事有很多,工作岗位上的每一天很充实。――严佳

当记者6年来,古城大街小巷留下了穿梭的足迹,也结交了一些铁杆的朋友,更多的是,也真实感受到了记者的含义,使命重大,荣誉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职责!伸张正义,鞭挞邪恶,做平民记者,用手中的笔,用新闻为读者服务,是我永不懈怠的追求!――王笃明

做一名热线记者,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生百态。两年时间里,我跑遍了开封的大街小巷,初步了解了开封,也正逐步融入到这个城市之中。下一步,我期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好,能够在跑新闻的同时学会思考,“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采写出更多鲜活的、有价值的作品来。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2】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我们持续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这里的每位记者讲的都非常棒!他们讲的每个故事都非常感人,还有值很多得我学习的`精神。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丹讲的大山深处的幼儿园。那里的好多孩子都不知道早上要刷牙洗脸,当他们看到牙刷时都不知道该怎么用。后来,在李丹阿姨10天的教导下,他们不仅学会了怎么刷牙,还可以完整的说出汉语。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告诉他们牙刷是怎么用的。当我看到大山里的孩子,冬天还光着黑乎乎的脚丫穿着破凉鞋时,我心里真的非常难过,好想把自己的鞋送给他们穿呀。

这里的幼儿园有5个班,其中4个班里都漏风,里面的桌子椅子都很破。李丹阿姨还在这里认识了一个叫小阿牛的姑娘,她都十岁了还在幼儿园里上一年级的课程,上完课就要去操场上自习,因为他们还要腾出教室让别的孩子上课。

从这里我体会到,不是每个地方的孩子都像我这样幸福,有多少儿童还缺衣少食,不能接受好的教育。我要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学校里的每一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实现自己的理想!

妈妈的话: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我和孩子都感触很深。每一个故事不仅令我们感动、而且还传播着一股强大的正能量。这些正能量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凝聚成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激励着孩子前行!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3】

今天于班会“好记者讲好故事”中,我认真的聆听着每位记者所讲的故事。其中令我最为肯定的开篇语是张烁女士所说的“既要有踏破铁鞋的上下求索,也要有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

是的,作为一位记者,这难道不是最为重要的品质么,看完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中好几位记者讲述的故事以后,我深受感动,原来,在祖国的各处,还有那末多默默贡献着本身的人们,含着泪,我看完了这38则演讲视频,心底满是震动和敬重。

这些故事中,有走在改革前列见证祖国成长的记者,有在海洋中无边际漂泊的记者,有战乱国度冒命带来最新消息的记者,有行走与雪山与农田间的记者。他们男女各有,也许在人们看来是各自触及不同的领域,但绝不能疏忽的是:他们必定会干同一件事——用自己最真实的感触谱写最震动人心的乐章。

在看完这篇报导后,我不由产生了一则思考,究竟是好新闻成绩好记者,还是好记者成绩好新闻呢?在我看来,好记者才是关键,视频中的确是处处充满感动、励志的故事,看到了很多平凡却伟大的人生。但在深受这些故事感动之余,更加我所感触之深的,还是各记者在报导这些新闻事件进程之余所付出的艰辛与奋斗,简单又简洁的新闻报导背后,是我们难以想象刻苦努力。记者就是这样一个职业,须承载着自己的使命,在新的时期中为人民带来信息,知识。

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线人喉舌,是人民的线人喉舌,我们看到的,是平凡的职业,但是,在背后,却包含着不平凡的自豪。好记者讲好故事,更是一次新闻成绩。我由衷的感到,记者职业是光荣的。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4】

《好记者讲好故事》每位记者所亲历的故事,感人、亲切而有生动。每个朴实无华的故事,犹如都化作了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房。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泽仁拉姆记者所讲述的卓嘎和央宗一家的故事。两代人五十年如一日,坚持守护着脚下这片边疆国土,不畏惧大自然的狂风暴雪,也不畏惧邻国印度人的恐吓,乃至连家里至亲的遇难也没有令他们畏缩。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完善诠释了“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短短八字,直抵人心,这凝聚的既是卓嘎和央宗一家坚守玉麦的决心气力,更是这两代人浓厚的爱国情怀。虽然玉麦位于极寒的青藏高原上,但我从一家人的坚守中感遭到了无尽的温暖,也感遭到了是我们的国旗、国家、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气力,共同建构起我们安全而美丽的中国。

除此以外,记者崔真真所讲述的她本人作为一位新闻主播,在融媒体中心发展下转型为一线记者的故事也让我深受震动。高跟鞋、运动鞋、雨鞋三双鞋见证了她职业转型的所走的道路。她从无知、迷茫,到踉踉蹡跄地摸索到融媒体改革,到最后感遭到了媒体融会的气力,走到演播室之外的世界,成功转型成为一位一线记者。而我作为一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也深知媒体融会的艰巨,但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媒体人应对困难时的那份坚持,面对变化时的那份冷静,在媒体融会发展的时期,我们更应当接受磨练,满怀希望地迎接未来。

通过凝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新闻热忱,看到了甚么是新闻人的坚守和责任,让我反思这个时期的新闻意义,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讲好故事即便鼓励他人,也是教育自己。作为一位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具有伟大的新闻传播理想,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心,坚定了做一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记者的寻求。今后更会脚踏实地,发现越愈来愈多的中国好人,发掘愈来愈多的中国好故事,讲述愈来愈多的中国好梦想。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5】

12月16日,由中宣部、中国记协等组织的第六届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在宁举行。据了解,从7月底至9月下旬,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委宣传部和记协,通过层层比赛共推选出140多名优秀演讲人。10月下旬,中宣部、中国记协等部门在京组织了选拔赛和决赛。11月8日记者节晚上,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作为记者节特别节目,播放了通过决赛选出的最佳选手的演讲实况。

经中宣部领导批准,中宣部、中国记协组织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演讲人赴部分省区市,开展巡讲活动。活动由30位巡讲人组成的3路巡讲团,在当天现场,第二路巡讲团共10位演讲人先后讲述了他们一线采访经历和先进事迹。

中国移民管理报社记者回金田,记录了自己两次进藏采访遇到的感人事迹。“边防派出所所长索朗达杰看着我戴的党徽,眼睛里有一种特殊的光芒。他说每当我们在边境的石头上写上‘中国’,或者画上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的时候,我们真的觉得,这辈子,值了!”边防卫士的坚韧与爱,流淌在字里行间。

楚天都市报记者胡成,给我们讲述了他采访战斗英雄张富清老人的感人事迹。胡成通过自己的走访调查,用自己的笔将老人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新中国刚刚成立艰苦搞生产、搞建设的场景,再到如今山城巨变、群众脱贫致富数十年光影化成文章,浓缩了这位老人传奇而又平凡、纯粹而又精彩的一生。

来自江苏广电总台的记者姜超楠,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段关于戍边战士家人的动人故事。作为父亲的胡永飞,是西藏军区边防某团的汽车连连长。前,他拉运物资遇到塌方,汽车滚下悬崖。一块大石头正砸向昏迷的战友,他一把推开战友,自己却牺牲了。那会儿,儿子16个月大,只见过爸爸一次,拍过一张合影。为了不让孩子的成长有失去爸爸的痛苦,这件事,妻子周忠燕瞒了10年……

10位演讲人讲述了他们在工作中的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好故事,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

据了解,此次活动通过讲述新闻工作者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鲜活故事,充分展示了新闻界自觉践行“四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展示了新闻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在社会和新闻界引起了热烈反响。

据悉,12月15日至21日,巡讲团还将分赴河北、山西、江苏、山东、江西、河南等地作报告。同时,他们还将深入基层,走进党政机关、厂矿企业、居民社区等,通过与当地观众座谈、开展互动交流等,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6】

父子共赏《好记者讲好故事》之父篇

就在刚才,我陪着儿子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视频,观看视频时儿子非常的用心,我就坐在他的旁边,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扭动身体时无意的挡住了他观看视频的视线,儿子就赶紧用手把我拉到一边。我于是开心的笑了,就因为这部好的视频深深的吸引了他……

视频观看过后,我就问儿子对哪一个记者讲的什么故事印象最深刻,儿子脱口就说出是关于记者李丹讲述大凉山的那个故事,我于是就让儿子把那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再复述一遍,儿子当时哼哼唧唧的不知道怎么讲,我想了想,就又让儿子给我说出故事中有哪些个关键词,于是儿子就告诉我了以下的这些词语:“大凉山、贫穷、学校、简陋、一群小孩、大冷天、穿凉鞋、一个水池、没见过牙刷和牙膏、排队一个小时、养成好习惯、爱心工程、礼物、滑梯、疯玩、开心、约定。”听完后我对于儿子的回答很满意,我就告诉儿子说:“其实你已经记住了这个故事,只要你把这写词语串联起来,就是那个完整的故事。”

从儿子认字到现在,不管是好的书籍还是一些好的题材的电影他都看过不少,这些东西都深深的刻在他的记忆的深处,只是儿子缺乏表述能力,需要有人引导才能表达出来。我真的非常期待能给儿子找到一个好的方法,锻炼出他的表达能力,我想,有声阅读也许会是一个好的方法,我会坚持让他试一试的。

另外,我想介绍两部好的电影,一部是《读书的孩子》,这部电影对于孩子们来说很好理解,就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的故事,虽然影片里的孩子经常会读错字,不过只要敢于读书才是重要的,不是吗?另一部是青年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这是一部关于树立理想、拼搏励志的故事,这部电影的思路就是:敢做才能实现。希望我的推荐能给看到我博客的家长和孩子们带来快乐!谢谢!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7】

在观看第5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进程中,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原来,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这么多的人在倾其1生做着1件事。

在郑晋鸣讲述守岛英雄王继才的故事时,他在他的讲述快结束时说了这么1段话:“世上的路被诗人写作山高水长,世上的人被追问想要怎样1生。有人说你大半辈子都在奔走,不值!听了王继才的故事,我想问大家,怎样的人生才值!”对啊,我们总是被问想要度过怎样的1生,也总是在心里自己问自己,我到底要做甚么,才能值得我这1辈子?

看完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中好几位记者讲述的故事以后,我恍如终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亦或是说,最最少多了些思考。

王继才他守了这座小岛32年,和他的妻子每天都会把国旗升起来,在没有观众的岛上,自己完成这场神圣的仪式。这32年中的20多年全部都是没有水没有电,只有1盏煤油灯、1个煤炭炉、1台收音机的日子。这令我惊讶不已。1定有很多人会问王继才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可能他这么做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王继才自己知道这样做的意义,他说:“别看这个岛小,又艰苦,只要我站在这里,我们国家的雄鸡版图就不缺胳膊很多腿;只要每天升起5星红旗,这个岛就有色彩;出海的渔民只要看到红旗,就回家了。”他心系国家和他人,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1生做这么1件事,值得。

不只是这1位英雄令我动容,记者张烁在讲述复旦大学教授、著名植物学家钟扬的故事时,也令我泪目。钟扬教授令我敬佩,我从心里敬佩这1种人。哪一种人呢?他在做自己酷爱的事情,并且愿意为自己酷爱的事业倾其所有,付出1生的心力。

他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种子研究中,自己去了西藏的大学要求做教授来带学生,学校里的人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人愿意抛弃上海的,复旦大学里的生活来到这里做教授,因而钟扬就自己到复旦要求领导把他派过去。

是啊,任谁都很难相信,这世上真的有这样忘我奉献的人。我之前总是怀疑是否是说忘我奉献的人,他们真的“忘我”?真的不要名和利,乃至不管自己的健康和安危,也愿意为这个国家和人类来“奉献”?直至知道了钟扬的故事,我知道,他绝对配得上称为是1位“忘我奉献”的英雄。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8】

作为新闻人,我们常常会觉得,重大的事件意味着重大的新闻,重大的新闻里涌现着好新闻。可今天,《一声姆妈,一声妈》颠覆了我的认知。

这是一个关于陪伴和诺言的故事,50多年前,孙锦秀的丈夫不幸去世,王秀英帮孙锦秀撑起了这个四口之家。当这个四口之家逐渐步入正轨,王秀英想要离开,孙锦秀挽留,一句决不能丢下她不管,孙锦秀和女儿们用行动践行了37年。今天,80多岁的孙锦秀还常常搀扶着100多岁的王秀英在花园散步。

这是一个好故事。好,不在于它多么重大,而在于它呈现了社会中善良和温暖的一面,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期望,让我们相信,人性善良,好人终会有好报。

这是一个好故事,是一个讲述生活中坚守诺言的故事,是一个困难时守望相助的故事,是一个讲述爱与守望的故事。

这是一个好故事,因为故事中有好人,我们内心深处都渴望遇见的好人。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9】

又到了一年11月8日,又到了一年的记者节,入新闻这行已有三年了,三年对我来说,有很多种成长,我迈过了25岁,朝着30岁靠近,我不再是刚出入社会的青涩大学生,我已俨然成为这个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开始为了生活与生存奔波。三年让很多原先幼稚的理想在不断改写,从小梦想过长大后会成为老师、医生、歌唱家就是没有想到会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记得第一次独立出去采访,当时拿相机的手在不停哆嗦,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该拍些什么。加上之前听传闻说那天我采访的领导平时就很严厉,尤其是对记者的要求很苛刻。可是那天那个被采访的领导也许是看到了我的慌张和羞涩,他对我一个和蔼的微笑,然后鼓励地说:小姑娘,没事,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我惊愕了一下,顿时觉得有种温暖,也打破了我之前对他的恐惧。再后来,面对各种大小采访,面对各种各样的采访对象,一想到第一次采访时那个温心鼓励的微笑,我不再紧张,我知道任何事都没有那么可怕。

再后来我由室外跑新闻转到室内从事文字编辑工作,每天要看很多很多别人寄来的新闻稿件,得筛选,得整理,标题要改,内容要改,很多新闻稿件的质量让我改得心烦气躁,我开始讨厌每天看到那些文字,我开始讨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觉得我的生活很机械很无趣,我似乎丢了自己,迷失了方向,我找不到了存在感。于是我开始抑郁,终于有一天我学会了逃离,去了最西部的省份,去了我梦寐以求的青藏高原,在那里,看着每天都会虔诚膜拜的藏族人民,我被震撼了,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信念和勇气让他们如此坚定和执着。想想自己面对工作生活的小小不如意就开始自暴自弃,逃避现实,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懦弱。仰望雪域湛蓝的天空,才发现世界还有如此洁净的地方,生活原来还可以如此美好!环顾雪域茫茫高原,我又是何其渺小微不足道,我自己不勇敢真的没人替我坚强,所以生命由不得我如此任性无知,既然选择了这行,也走了这么久,就该坚持走下去,直到真的走不动走不了为止。当用一颗平和的心来看这些稿件时,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不同的故事里会折射出不同的人生。

理想是什么,现实是什么,理想是现实不断给我树立的新目标。人们常说记者是无冕之王,铁肩担道义,可是作为在基层最普通的新闻工作者,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赋予我这么大的权利,我能做的是站在公平公正的位置,用心编辑好每一篇读者的来稿。最后,祝福我的同行们节日快乐!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10】

我觉得从此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节目中,我学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去讲好我们的新闻故事,把新闻实事求是的报道出来。从节目的十个优秀记者的分享中,我看到了一个共同点,她们在分享她们的故事的时候,她们的眼里都放着光,她们都很深情。我在想,她们在调查在采访这个故事的时候,她们

应该都投入了自己百分百的精力和情感,她们都参与了其中,她们都引起了共鸣,她们都被感动了,因此她们才能说出来感动更多的人。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西藏电视台的记者泽仁拉姆,她在去采访的途中险些遇难,险些为了新闻事业而牺牲,由此我能看出记者对采访的态度和信念,我也能领会到

一个好记者所该有的担当。其次,比较触动我的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崔真真记者,她提到了融媒体,是的!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就是这种全媒体型的人才,可发掘新闻线索,可联系,可采访,可编写,可报道,可录像一个人可以完成整个新闻的生产过程,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全媒体人才。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11】

这里的每位记者都讲得十分出色,令我印象最深入的一名是桂嘉晨。一道桥,一座城,一个伟大的时期。作为亲历者和记录者之一,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和自豪。桂嘉晨如是说。潮起潮落,寒来暑往3000多天,桂嘉晨和她的团队全程记录和见证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更使人振奋的是,她和她的团队发现了一个又一个为中国忘我奉献的潜藏在基层大国工匠!其中,就有总工程师林鸣,他经历了四天两次全麻手术,却仍坚守岗位,为中国的发展献出气力。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就是中国变大变强的一个缩影。

刘万利是新华社的一位记者,出场的时候衣服上刺有国旗徽章,他最使人印象深入的是他对五星红旗的酷爱。不论是身处战乱的伊拉克,或是在其他和平的国度,他都非常酷爱这令他更令千千万万中国人感到非常亲切、安全、自豪的五星红旗。国旗代表成功,国旗代表希望,国旗代表稳定,国旗代表安全。在战争逃难时,难民挤压在埃及一侧,而中国人可以优先通关,一个难民恳求记者带他去埃及。这一幕无不让中国人自豪。

崔真真三双鞋的故事告知我们媒体人要适应网络电视客户端等新媒体,加快转型的必要性。淄博孩子掉入10米深坑10小时获救的直播改变了传播报导方式。这是一个融媒体时期,用不同载体传播是时期进步和发展的意味。

李承泽讲述了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建造的故事,总工程师段江涛带领团队日昼夜夜研究出适合的材料,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在眼前。郝冲讲述了治沙的艰辛历程。牛玉琴在丈夫死后不卖树不改嫁,坚持造林11万亩;张应龙放弃外企工作加入治沙工程;石光银的儿子在运输树苗车祸身亡,仍没有动摇治沙的决心。军事记者杜鹃讲述了杨根思连队的故事。连队队长杨树朋在南苏丹维和军队维和时被子弹击中,给妻子买的香水从礼物变成遗物。张烁讲述了钟扬竭尽一生为中国建造出种子的诺亚方舟的感人故事;王颖则讲述了朱日和训练场小战士的亲切故事等等。

这里的每个故事都牵动着中国人的魂,爱国精神始终贯穿着这里的每个故事。这里故事离我们也许其实不远,也许就在我们身旁,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学习。站在融媒体时期的高度上,我们作为新一代媒体人的接班人,应当努力提升本身媒介修养,努力成为为新中国做出贡献全媒体人材!

好记者讲好故事2019观后感5篇


以下是好记者讲好故事2018观后感5篇,与大家分享。在新时代,做好记者这个行业,讲好故事。每一个记者都是社会的观察者和发现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践行着真实的原则,拿好手中的话筒和笔,记录真实。

01

观看完《好记者讲好故事》之后,更让我了解到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中,记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从开山岛,再到雪域高原,再到跨海大桥建设它们记载于记者的笔端,凝聚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新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供给精神的力量。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就在我们身边的港珠澳大桥的故事。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跨海通道,被一些外国媒体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因为有了这座桥,珠江口东西两岸,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它集桥、岛、隧于一体,其中开凿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成为世界级的工程难题。2013年5月,第一节沉管成功安放。一节沉管的大小,超过一艘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如此巨大的沉管要在最深44米的海底对接,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而港珠澳大桥要完成的则是30多次这样的深海之吻。其中,近500项专利技术,为全世界同类工程提供了中国经验。

其中林鸣最让我感动,而为超级工程的总工程师,他全部工作亲自坐镇指挥,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即便是在因过度劳累而导致鼻腔出血,手术后4天,他又回到了工程现场随船作业。正是因为有这些大国工匠,才能成就这件世界工程。

正是因为各经济特区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充分发挥实验田和窗口作用,才能成就我国改革开放来的辉煌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上,回望来时路:那是创造中国奇迹的道路,那是沿着改革开放行进的道路,那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而我们做为一位媒体人,我们虽不能像那些工程师一样为国家建设宏伟的建筑和伟大的工程。但是我们可以为社会报道更多有益的新闻,让这些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匠们的精神广为人知。为社会主义前进的凝聚新的精神力量,高举社会主义的精神火炬,让社会主义建设做的更加顺利。

02

探寻真相的脚步,追赶时光的身影,挥洒汗水的青春。这一次如约而至的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让我打心底地敬佩记者这一职业。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他们用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传播每一种声音,挖掘每一个真相,替百姓发声,宣扬党的意志,同时也记录着这个时代的进步。

我敬佩那一个个坚守岗位,不辞辛苦的记者,用千万个日日夜夜,给百姓带来一个个报道,一个个故事,让大众能听见来自五湖四海的声音。在危险中记录着战争的面貌,刘万利在生死中砥砺前行,支撑他的,是责任和一颗爱国的心。他为国家骄傲,在他心里最深处,是一面国旗;在军队中陪伴解放军,记录军人的艰辛,感悟英雄的含义,杜娟在人民军队中传播他们的故事,感染着我们每一位,燃起我们心潮澎湃的情怀;见证着一带一路的兴起的李承泽,一路播报,一路收获,一路前行;看到榆林治沙造林成功的郝冲,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路上传播着属于这里的声音。

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4月在淄博发生的故事,一个孩子掉入10米多的枯井,通过网络直播,让大众的心连在一起。因为挖掘机不够,用网络将消息扩散,半小时转发量超百万,成功地让21台挖掘机同时工作最终救援成功。这一次事件,是融媒体报道的实践,也是其优势的最好利用案例。利用不同的载体进行传播,用创新报道方式推动救援成功,让无数的观众在线见证一个新闻的发生。我由衷地为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专业而感到自豪,也是这时才明白,我们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优势和意义所在,肩负责任,与大众同行,观众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的座右铭;对于全国观众来说,大国故事,能给予我们力量;作为广大网友,凡人小事才能打动人心,最珍贵的是真诚。心中有信仰,笔端有力量,我们每一个记者都要有自己的价值方向,要有坚定党的信念,讲好中国故事,记录伟大时代,用笔尖刻下每一个瞬间,用镜头见证每一场巨变。

牢记使命,讲好中国故事,是每一位记者的使命。

03

周四下午,我们集体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视频,受益良多。我深知,要做一名好记者就要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一名好记者不光要讲好故事,还有恪守职业操守,进一步增强社会学责任感。在视频中,这些记者们通过照片和演讲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故事触动心灵,演讲引发共鸣,大家为正能量而热血沸腾,为捍卫共同的价值观而热泪盈眶,为记录这伟大的的时代而心潮澎湃。

《好记者讲好故事》每一位记者所亲历的故事,感人、亲切而有生动。每一个朴实无华的故事,犹如都化作了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房。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泽仁拉姆记者所讲述的卓嘎和央宗一家的故事。两代人五十年如一日,坚持守护着脚下这片边疆国土,不畏惧大自然的狂风暴雪,也不畏惧邻国印度人的恐吓,甚至连家里至亲的遇难也没有令他们退缩。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完美诠释了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短短八字,直抵人心,这凝聚的既是卓嘎和央宗一家坚守玉麦的决心力量,更是这两代人浓厚的爱国情怀。尽管玉麦位于极寒的青藏高原上,但我从一家人的坚守中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也感受到了是我们的国旗、国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力量,共同建构起我们安全而美丽的中国。

除此之外,记者崔真真所讲述的她本人作为一名新闻主播,在融媒体中心发展下转型为一线记者的故事也让我深受触动。高跟鞋、运动鞋、雨鞋三双鞋见证了她职业转型的所走的道路。她从无知、迷茫,到踉踉跄跄地摸索到融媒体改革,到最后感受到了媒体融合的力量,走到演播室以外的世界,成功转型成为一名一线记者。而我作为一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也深知媒体融合的艰难,但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媒体人应对困难时的那份坚持,面对变化时的那份沉着,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接受磨练,满怀希望地迎接未来。

通过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新闻热情,看到了什么是新闻人的坚守和责任,让我反思这个时代的新闻意义,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讲好故事即使鼓励别人,也是教育自己。作为一名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拥有伟大的新闻传播理想,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了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记者的追求。今后更会脚踏实地,发现越越来越多的中国好人,挖掘越来越多的中国好故事,讲述越来越多的中国好梦想。

《年轻党员记者见面会》观后感


《年轻党员记者见面会》观后感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国务院新闻办10月9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共产党年轻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会上,9名来自基层的年轻共产党员谈自身作为、谈心中感受、谈身边变化,展现出共产党员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和不忘初心的政治本色。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员的职责是什么时,年轻党员们的回答都很精彩,很有代表性。陶建伟说因为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加入共产党,黄成说是受到革命先辈和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的感染和熏陶而加入共产党……
为什么加入共产党,每个党员都有自己的原因,大家各不相同。但是,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成为党员之后,大家的宗旨和责任都是一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呢?陶建伟的回答比较好,他说党员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陶建伟是一名电梯安装工程师。他一直工作在电梯安装维修和科研开发与应用的一线,练就了“望、闻、问、切”的技术绝活,被誉为“电梯医生”。他说从业23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确保老百姓上上下下的乘梯安全,通过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榜样》中,吴孟超加入共产党是因为看到解放军战士们整齐列队睡在马路边上,他就想是什么样的党能领导出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加入。整整写了19次入党申请书,他如愿以偿,光荣的加入了共产党。共产党就要为人民服务,他在自己的岗位上精益求精,默默坚守,用自己的妙手拯救了无数癌症患者,直到满头白发,参见节目的前一天还做了两台手术。
龚全珍,开国名将甘祖昌的夫人,她入党是因为三哥加入八路军,跟着共产党抗日,后来又受到进步同学的影响,毅然加入了共产党。作为党员,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她坚守自己的岗位几十年,教书育人,资助贫困学生,救济困难家庭,用实际行动和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为人民服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党员的事迹也是数不胜数的。党员这个身份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是普通的又是神圣的。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又要对得起党员的称号,守得住自己的初心,坚定信仰,永葆本色,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观后感2000字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观后感

原创: 肖华

最近《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部电影很火,票房4个多亿,本身名字比悲伤更悲伤,加重语气,引人注目,上映的日子又选在白色情人节。本不知这个节日的我特别去百度了一下,原来白色情人节起源于日本,诞生于1977年,在日本2月14日情人节你收到异性的心意,3月14日你回赠礼物表示两情相悦 ,心心相印,这就叫白色情人节。这样的宣传噱头,让人情不自禁想去看看,到底什么样的故事,怎么样的悲伤。

一个大雨滂沱的黑夜,歌手、经纪人等在车里听到一首歌的录音开始追寻作词人和歌唱人,得到的消息是同门师兄师姐,都已过世。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在悲伤中娓娓道来。

张哲凯(K哥)16岁高中时父亲得白血病过世,母亲得到他也遗传了白血病后竟然留下生活费,在他悲怆欲绝的哭声中离他而去,也许是母亲没法承受再次亲人的生离死别,也许是母亲的自私与绝情,看到小哲凯哭的时候,我也忍不住掉泪,实在不能理解这样的母亲冷酷无情的做派,儿子丧父之痛又重病在身,怎么就狠心到如此程度抛下自己的亲骨肉扬长而去再不出现 ,任由自生自灭。作为大人,生下孩子,就要尽力陪伴和抚养,有责任感和担当,不能为了自己的快活潇洒,毁了孩子的一生。

宋媛媛是张哲凯的同学,也是在16岁那年,父母妹妹出车祸过世,留下自己,人群中偶遇 ,他对她一见钟情,爱情不需要解释,如果可以解释的话,这世界就不会有人痛苦,也不会有问世间情为何物,怎叫人生死相许这样的千古名句了。爱情就像罂粟,你依赖它,离不开它,离开了,生命里变没有精神,没有了光泽。

就这样两个失去至亲的孩子相遇了,他们抱团取暖,共同生活,用所谓的同居的家安放自己孤独漂泊的心,一起考大学,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体验冬季淋雨吃冰种种,像亲人、像朋友,又有一点像爱人,16年他们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也成为彼此的阳光。友情之上,恋人未满,现实中0.5的爱情,谁也没有勇气向前一步,都在心里默默的爱着彼此。陈意涵在剧中的表演很到位,虽然年纪不小,可扮演的小女生,台湾女人特有的嗲嗲的,温柔的,娇羞的样子让人无限爱恋,她笑的时候不自觉的开心,感觉全世界都是晴天,她哭的时候,心都跟着一起揪,一起碎。特别喜欢她的每一个表情。

张哲凯一直以来都知道自己白血病,医生告诉他所剩时间不多,他多想与心爱的女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他不能陪伴她终老,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让媛媛幸福,找个可靠的男人让媛媛结婚,让有个男人可以理直气壮的在她生病的时候老的时候照顾她。同时,媛媛也在家里的衣柜里发现哲凯藏着的大量药,去了药店才知道是治癌药。哲凯晕倒,媛媛感到医院听到哲凯对医生的话,不能告诉她,我要让他幸福,找到一个可以给她幸福健康的男人。媛媛才知道哲凯将不久人世,她决定装傻来完成他的遗愿,找个人结婚。

媛媛在聚会中发现了棋子杨佑贤,这个事业有成,温柔多金的牙医已经有了未婚妻Cindy,媛媛听了闺蜜的建议,找个男朋友,哲凯会对你来表白。为了这个,她穷追不舍,给牙医送饭,一起喝咖啡,故意将牙医带到摄影棚给k哥见面,k哥以为媛媛有了心意的对象,他变央求唱片公司老板吉哥调查牙医,当他得知牙医是个人品事业各方面都不错的男人时,决定拆散牙医与他未婚妻的交往,成全媛媛。

他将牙医未婚妻Cindy对爱情不忠,与几名男子暧昧照片邮寄给佑贤,导致蒙在鼓里的佑贤与未婚妻分手接受了媛媛,然后不是省油灯的Cindy一改女人温柔在地下车库对身患重病的k哥挥起棒球棒使劲抡时,旁边的同事看不下去了,制止了这场闹剧。

k哥拿着钱去和Cindy谈判,唯一的条件是让Cindy离开牙医,而自己却答应了富有心机有商业头脑的Cindy的条件,做她主题片生命与期限摄影展的模特,从不相信爱情是生活中重要部分的Cindy在与k哥的合作中慢慢的的蜕变,最终她还是是低估了爱情的力量,没有他,她真的活不下去。

媛媛的婚期越来越近,k哥的癌症越来越扩散,焦灼不安的他无法面对媛媛,一直没有拆穿他良苦用心的媛媛,在家里给他煮好饭,他却假装和别的女人约会,彻夜不归。第二天早上,餐桌前,两人沉默不语,手机聊天,同时打出我爱你,却都删除了,一个是祝你幸福,一个是谢谢--------这里很是揪心,明明两个深爱的人却假装若无其事,各自心里煎熬。

媛媛的婚纱特别嘱咐未婚夫找k哥挑选,不知情的牙医,一边感谢k哥这么多年对媛媛的陪伴和照顾,一边宣誓主权,这是媛媛的意思,也是你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以后她就由我来照顾。

媛媛试婚纱的同时也要求k哥试穿新郎服,两人照了一张婚纱照,可当媛媛试穿下一套的时候k哥跑掉了,他无法假装坚强,无法假装一切都不在乎,在高架桥上泪如雨下,幻想着媛媛穿着婚纱含情脉脉看着他,温柔的抚摸着他的脸,转瞬间清醒,只有自己孤单单的站在桥上,看着来来往往,街上车水马龙,我的心却是一座空城,没有了爱人的空城。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可惜不是你,没能陪到到最后-----我希望你是幸福的--

婚礼上,k哥作为亲人,哥哥将媛媛交到牙医手里,上一程,我呵护你走过,下一程,不能陪伴你的我已经给你找到放心的人把你托福给他,当牙医牵手媛媛后,k哥留着泪,径直离开,那种痛失至爱,撕心裂肺疼痛隔着屏幕都感受到,此刻泪崩了,身边的人也不由自主的抽泣,我也赚足了眼泪。

本想满足k哥遗愿的做戏的媛媛,最终将真相告诉佑贤,自己跑去医院照顾病入膏肓的k哥,互诉衷肠,在k哥弥留之际,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媛媛摆好摄影机,喝下提前准备好的药,两个人依偎在一起,笑着流泪,为之殉情。生在一起,死在一起,下辈子我们还在一起。这样至死不渝的爱情在物欲横飞的世界里难能可贵,一股清泉。

剧中我觉得最受不公的人就是牙医,深爱两个女人,一个拿他当提款机垫脚石,一个拿他做戏,这么优秀而专一帅气的男神就该得到他应有的幸福,但愿他和未婚妻经历的媛媛与K哥真挚的爱情及生离死别,珍惜自己的感情,珍惜活着的生命。最后,祝愿真爱的人珍惜生命,珍惜爱着的每一天,活着就是美好!

《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2000字


在我的印象里,除了在小学不知几年级的时候看了《鸦片战争》,为了作业硬生生的挤出落后就要挨打几个字之后,就从来没有写过任何一部影片的观后感了,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那是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一部影片能让我每看一遍都感动一遍,每看一遍都有新的体悟,我想这才是所谓的经典,这部影片叫做《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个真实的故事。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是在两年前,那时候还在上学,出于对狗的喜爱,我把它下载到了我的pSp上,至今未删。那年我躲在被窝里,虽然只是这么小的屏幕在放映着,但足足让我感动了整整一个晚上,眼泪打湿了半个枕头,哽咽却无声,因为我不想让室友们察觉到我居然在哭。

后来,我又在电脑上看了两边,依然是热泪盈眶。直到最近,我又看了一遍,我觉得我一定要把这样洗礼心灵的佳片推荐给大家。影片是从教授的小外孙在学校讲故事开始的,以极其平淡的方式来叙述整个故事,甚至连配乐都是那么平淡,没有大起大落,没有跌宕起伏,第一遍看甚至会觉得影片前半段没有丝毫特别的剧情,容易淡忘,然而多看几遍便会觉得那样的铺垫让人在结局之后回想起来才是最质朴温馨的。

我想大多数看过此片的人应该和我一样,对八公学会捡球的那段记忆犹新,因为紧接着教授的去世应该是整部影片最急转直下的部分了。有人觉得,教授正给八公亲昵的按摩着,却因为女儿怀孕的喜讯而一时间忽视了八公,所以八公学会捡球只是讨好主人的一种方式罢了。也许吧,可我看了几遍之后更愿意相信,这是八公和教授之间才有的特殊联系,为什么八公忽然那么反常,不愿意送主人去车站,甚至对着教授不停地吠叫,更令人惊讶的是,训练了那么久都不愿意去捡球的它,居然在忽然之间学会了主人期许已久的事情,这是为什么?!这是八公意识到主人也许将就此离去,它吠叫着是因为它想挽留住主人,可是它不会说话,只能以这样微不足道的事情来尽狗之所能啊。我承认我是个感性的人,但每个人眼中的哈姆雷特都不一样,这是我眼中的八公。

到此,我想很多人会明白,等到有一天它会给你捡球的时候,一定有什么特殊的理由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吧,观后感《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

是的,八公意识到了主人也许这一去将永远不回来了,所以它用它,一只狗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挽留它的主人。遗憾的是,老教授没能懂得或者没能意识到八公反常的原因,他只是为八公的第一次捡球而异常兴奋。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八公捡球,但也是最后一次。最终,老教授还是踏上了启程的列车,却再也不能搭乘上那辆回程的列车。

老教授走了,但八公不明白,它还是像往常一样,在同样的时间,来到车站,在同样的位置上,等待着老教授的归来。其实看到这里我觉得我好恨,我恨教授的家人为什么不让八公看看教授的遗体,告诉八公,教授他走了。

虽然它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归,但是在每天的那个时刻,八公总会蹲坐在老地方,等待他的主人,就像往常一样,在五点零五的时刻,推开车站的大门,亲切地叫它八公,并慈爱地摸摸它的头。可是,对不起,八公,你的主人永远不会回来了。我难以置信哪怕是忠诚的狗,居然可以忠诚到用它的一生来等待它的主人。说到这里,我原谅教授的家人了,也许他们当时和我们所有人一样,一定想不到八公会在那里默默等待一个又一个春去秋来,直到生命的最后。

十年,你可知道十年是个什么概念。也许你的生命中有好几个十年,可以拥有好几只狗狗,可十年是它的一生啊,它的一生只有你!八公正是用它的一生向所有人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爱。当十年后,教授的妻子回到这个失去丈夫的地方,当她看到八公的一霎那,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此时八公已经显得那么沧桑,甚至有些痴老,可是等待主人是它心中唯一的信念。当教授的妻子哽咽着对八公说:你居然还在等噢八公我陪你等最后一班车的时候,我终于强忍不住,潸然泪下。

影片平平淡淡地到了最后,我想这段也是最令人动容的地方。八公知道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傍晚的火车汽笛响起,它在风雪中毅然走向了车站,脚步是那么蹒跚,看着它的身影,我简直泣不成声。有人说,狗狗在临终之前会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安静的离开,我想车站就是八公的那个地方,那是八公与教授相遇的地方,是每天憧憬主人归家的地方,所以它会选择那里,即使主人没有回来,它也决定要有始有终,要在生命的最后,迎接自己的主人。

八公吃力的爬山台阶,疲惫的趴在那个属于它的地方,然后,缓缓的闭上了自己的双眼。就像回光返照一样,八公心中这个一辈子的信念让它在恍惚间仿佛看到了主人就像十年之前一样,推开车站的大门,高兴地喊一声:Harchi!Hey,boy。然后紧紧相拥在一起。真好,八公,你终于等到你的主人了

影片在平淡中结束了高潮,回到今天,教授的孙子故事完毕。最后小外孙坐着校车回家,也有一只小小的秋田犬在那里等着,也许它正是将八公的精神传承着。

其实影片中还有很多小小的镜头值得回味,我记得有一只巨型贵宾犬摇着尾巴走近八公的一段,最后贵宾被自己的主人叫走时八公羡慕是失落的神态,是多么让人心酸。还有那是老教授的外孙问她外婆外公是在哪里发现八公的?时,老教授妻子的回答的那句话实际上是八公发现外公的。不知是什么原因,这句话让我发愣了很久。茫茫人海中,唯独发现了你,这是一种怎样的缘分在牵扯着他们走进彼此的世界。 我真的很感动,真的很好,在现在这样的年代,还能有这样一部影片,能深深的触动我的心灵。

最后我想用一个看过此片的网友的回复作为结尾。

我想,如果可以,每条狗狗都会等待着它离开的主人。可是,我们何德何能,要它们用一生来等待。有那么一句话你的狗也许不是你的全部,而对于你的狗,你就是它的全部,或许这句话,便能很好地解释它们的行为。影片中还有很多感人温馨的画面,我无法一一描述,但希望每个观看完影片的人,都能心存一份感动,更加真诚地对待你的宠物,因为它们只有你。

《天河》观后感2000字


2014年12月12日,历时11年之久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贯通。为了庆祝这项工程的顺利和成功,也是为了向那些日夜奋战在水利工程一线的可爱的人们致敬,影片《天河》在各大影院放映。在一个冬日温暖的午后,肩负着一份政治责任的我走进了电影院,参加了单位组织的观影活动。很荣幸,也很庆幸,自己可以观看本片。原本以为这样的电影,一定是红色的坚守和高大上,无边地充斥着,让你目不暇接,也让观影者不得不吞下。却不曾想到,整个影片下来,如行云流水一般,充斥着的是细腻的情感,丰满的人物线条,生活中痛苦作乐,工作中责任担当的至理名言。我很喜欢这种呈现的手法,也因此,想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后,近半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福祉的战略性工程。为了此项事关人民生存与发展大计的伟大工程,无数工程建设者和沿线移民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就是这样一项伟大的工程,在100多分钟的电影中,如果想全景式细致展现显然不太可能,《天河》该片,导演用两条看似相互独立,实则又巧妙联结的主线把影片所要讲述的内容呈现给大家。其一是一条明线,即:以李幼斌主演的南水北调中线副总指挥和总工程师为主的工程问题;其二则是一条存在于背后的隐线,即:由俞飞鸿饰演李幼斌的妻子,担任丹江副市长,负责移民治污等工作,推进工程问题的顺利解决。同时,在两条主要枝干上穿插江浩、林子彤等人的辅助情节,将原本会充斥红色的影片变成了一场极致的感情戏,将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变成了人世间都充满爱的映照。也让影片原本讴歌的不畏艰难,严防死守,为了工程舍小家顾大家,为了责任牺牲奉献的精神从人物刻画、细节展现、情感冲突、痛苦矛盾中折射出来,让人接受起来比较贴近现实,比较自然舒服。
观影之后有一个震撼、三个感动和一个反思,震撼来自于对政府事业这一方面。虽然,老百姓知道政府的工程,知道政府的项目,也大概知道其重要性和跨时代意义。可是,老百姓毕竟离这些实际太遥远了,我们无法走近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真真切切看到他们所做的每一步。我们只是普通人,所以我们不能称之为知道。但是,政府的事业绝对不会因为某一个小老百姓的不知道和不理解,就举步不前了,更何况这些看似遥远的事物,其实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所以,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还是由国家去完成,我们老百姓呢,也不能只顾着享用,更多的应该是看到国家和人民的付出,要学会理解和感恩。
感动源自于影片中的三个人物刻画上。第一个人物是我们的男主人公,老戏骨李幼斌饰演的董望江,一脸严肃的正气,说一不二的作风,棱角分明的脸庞,将事业与家庭无法兼顾的无奈和痛苦全部写在这张脸上,那深沉之中略带深邃意境的眼神诉说着一个为了水利工程事业前行的梦想者和理想家的一切。第二个人物是我们的女主人公,和李幼斌演对手戏的戏中他的妻子周晓丹,同样身为水利人,但是她的身上却让我们看到了身为女人和妻子该有的情感,影片开头表现为妻子不满丈夫长年工作在外,不能照顾家里,夫妻之间聚少离多,不能忍受丈夫不和自己商量就做出的各种工作决定等。影片中最逗的就是每次当她给自己的老公拨通电话的时候,那一边却只是会传来我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而无法接通电话,而这一边妻子近乎崩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影片最终晓丹还是放下了自己的情绪,到丹阳任职,做沿线的移民工作,在幕后辅佐自己的丈夫,周旋于更难以平衡的人情和责任之间。如果不是同为水利人,不是理解和爱,我想,其他人是无法做出这样的选择和让步的。最后一个人物是不得不说的本片的一位配角,江浩。这是一位我很喜欢的人物。我对该人物的感动源于有着牵挂和责任的江浩和自己的师傅提出辞职离开时,师徒两人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当董望川得知江浩要离开时,十分生气,要挽留他。这时,江浩却反问其这一生是为了什么?当听到自己的师傅仍旧抱着水利理想的时候,他笑说其虚伪。但之后,江浩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对家人的种种牵挂,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治病,并把在农村的女儿接到身边上学等,选择了离开自己的师傅,去了高薪聘用自己的民营企业,好在仍旧没有离开整个工程项目。江浩在和董望川的一段对白中坦言,自己不愿意成为老师这样只有理想的人,不想过他那样的生活。其实相比于其他人,江浩这个人物在影片中处境更为艰难,他面临生活中更多真实的压力和痛苦。这也使得我更爱这个人物,因为他更真实,人性面更充实一些。虽然看似为了生活压力而放弃了梦想,但实则他是选择了另一个既可以解决困难又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方法。试想,一个连生活都不太容易的人,想要继续保有理想,恐怕牺牲的东西会更多。也因此,个人认为,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最后谈谈这一个反思。纵观全片,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贯穿之中,似乎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对人物的刻画上,可谓入木三分,不仅仅主要人物,还有些是片子之中的辅助人物和小人物等,均表现得细腻入微。从而通过这样的手法让观影者了解工程背后的故事,了解水利人,及他们的工作、生活、理想和精神。同时,也让影片的主旨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就是对人生的定位和追求上,我们究竟如何选择?如何取舍?整个影片观后,就像一面镜面一般,也让我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之中。当看到这些水利人为了国家的事业,为了自身热爱的事业,追求的理想抛家舍业,牺牲奉献时,你不得不回顾和反思自己,反问一下自己,你的人生将是如何?为了什么?追寻什么?起初的梦想是什么?现在是否仍在步步追寻的最初之路上?当然,比起他们来讲,我们自己更加渺小,虽然小,却绝不是微不足道!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每一颗螺丝钉!那么就从现在开始,继续向前吧,认真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工作,让每天都充实起来。或许,你的理想和追求并没有那么宏伟,但是,却足以安身立命,富足自身。

圆明园观后感2000字


圆明园观后感2000字(一)

上个月,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圆明园的毁灭》,为了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老师让我们进入了多媒体教室观看了《火烧圆明园》的电影。

圆明园是1709年建成的,雍正皇帝第一个进入圆明园,结果住了几天,一住就不想走了。从雍正开始,许多皇帝都是在圆明园出生的,而且,在圆明园里住的时间,比故宫里待的时间还长。圆明园经过了150年的改造,最终,才呈现出此规模。它的造价,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清楚。据说,有一次,一个地方的修建的花费不够了,雍正一挥手就调了几百万银元过去,几百万银元,相当于现在几个亿哪!这还仅仅是一个角落,可见圆明园的造价之高。

1860年,英法联军开始侵占中国,对中国大肆进攻。当时是咸丰皇帝在位,成天吸鸦片,关闭国门,将西方科学技术理解为玩物丧志。到后面科学技术越来越落后,但是不愁吃穿,日子就这样过着。不知不觉间,我国的科学技术与外国越来越悬殊,当英法联军侵入时,士兵们仍然在用矛、枪、戟、盾与持有洋枪洋炮的英法联军打仗。最后节节败退,直到英法联军追到圆明园。

与此同时,慈禧太后和很多大臣早已逃之夭夭,到了避暑山庄,留下了一座只有老百姓的空城。

英法联军在城里到处杀人放火,干出了种种灭绝人性的暴行!到了圆明园,英法联军一看,有这么多好东西!赶快去拿!他们的借口竟然是官员大臣不让他们进去偷东西!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1860年10月18日和19日,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院内放火。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圆明园观后感2000字(二)

上个礼拜在当代影视鉴赏课上看了《圆明园》这部让人叹为观止、引以为傲,又愤恨不已、怒声一片的经典影片。 看了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文章开头似乎过于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却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情感。看过之后,我立刻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毁了吧,还是毁了好,如此完美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人间所应该拥有的,它只属于天国!

我们且先不论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以及是否奢华。如果有人能重建圆明园的话,我相信只有上帝能够办到。美,无须用如何华丽精致的字眼,当你被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时候,你能想到的也许就是这一个美字,甚至你虽然想到了,却无法发出声音。当人的某种情感达到极限的时候,越是简单原始的字眼,越能表达人的内心真实。无论恢宏壮丽、清新淡雅、金碧辉煌、山明水秀,还是人文之极、自然之天成,到了圆明园这儿都只能归结为一个字:美!

除了美,圆明园的规模之大,组建筑之多,都足够使人瞠目结舌。建筑式样之繁复多变,简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真是恐怖的东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类赶出伊甸园。你可以试想一下,600个足球场一个挨一个的拼接起来是什么概念,在这片土地之上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但并无些许的杂乱,而是如此的和谐,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世界上确实曾经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圆明园。当两个强盗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再也不会有如圆明园这样的东西出现在人世之间。

我一直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爱自然科学,以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便投其所好进献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见,却为什么他的后世子孙却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国失去了一个继续引领风骚的绝佳契机。雍正登上皇位之后,不知是出于感思亲情还是攀比好胜之心,开始大肆扩建圆明园。加上乾隆的长期建设,以致在半个世纪之后,圆明园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奢华、最完美的皇家园林,其实亦可称之为桃源仙境、紫宫天府。世界上最勤奋的皇帝非雍正莫属,在他统治帝国的十三年间,平均每天休息不到四个小时,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乾隆继位之后,他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国库中的银两多得以致于影响了市面上正常的货币流通。圆明园便是在这样一个鼎盛的时代逐渐完成。乾隆听说法国的水法享誉欧洲,便吩咐传教士们在圆明园中修建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水法,一个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彻底平定了回部准格尔贵族的叛乱之后,乾隆便为来自维族的爱妃修建了富丽堂皇的伊斯兰式建筑,以慰其思乡之情。当一个男人可以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来取悦一个真正爱着的女人的时候,不知羡煞天下多少女子,郁闷死天下多少男子。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后的一件小事,便已预示着帝国的最终命运。乾隆皇帝下令废弃大水法的机械提水装置,而改用人工提水。历史与文化的惯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挡,连一个小小的喷泉装置也保不住。也许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在现代文明面前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掌舵者便会毫无疑问的沉没。更为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鸦片战争之时,清军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谁都没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丰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没有让帝国真正尝到教训的话,那么这一次,便是对皇室信息的毁灭性打击。

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上万人进行了两天公开的大抢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点与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烂。为了公平起见,将军们号召士兵保持绅士风度,把文物财宝重新上缴然后进行了三天的公开拍卖,。最终每个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约4磅重黄金的奖赏。格兰特将军于额尔金勋爵商议,为了彻底打击清廷信心,以便在条约谈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决定彻底毁掉圆明园。并借此向世人宣告,他们曾经来过北京,他们是胜利者,以免他们的伟大功勋被后人所遗忘。三千五百名士兵开始有组织的有条不紊的焚烧圆明园,海淀一带的其他几座皇家园林也随之焚灭。当联军把大炮架在安定门城门之上对准紫禁城的时候,战争结果已可想而知。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清帝国的命运已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命运,而是代表着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整个中华古代文明的命运。从大秦帝国到大清帝国,2000年的时光,是如此的漫长,虽饱经风霜曾屹立不倒;却又是如此的短暂,在三枪两炮声中大厦倾颓。秦和清的发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个宿命论者,只好承认,该结束了。可圆明园何罪,竟离此劫,永不超生。

《哪吒》观后感2000字


在暑假期间,我与朋友们相yue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让人感触颇深,致使影院内的抽泣声起伏不断。

《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经历的故事。在此,我想先对该片的优点进行一些总结。

首先,电影内人物形象设计独具一格,既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又不会与当代流行审美文化相脱节,让所要展现的文化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在影片中,哪吒总共分为身材矮小的熊孩子、魔化变身、终极六臂三种形象三者皆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广受当代各年龄阶段人群的赞誉。

其次,动画本身质量过硬。无论是那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还是与影片基调相辅相成的画风,都为该片票房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对我而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无疑是那些渲染特效以及一流的立体镜头切换,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则是太乙真人带哪吒在画中世界冲浪的情景过山车般的多镜头切换将动画质量提升到了相当水平的高度上。当然,这一点同样可以体现在四人在画中世界争笔中极为流畅的打斗互殴、构思巧妙的镜头切换、运动场景的不断切换,都是影片成功之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次之,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做得很丰满,每个人物的行事动机都很能站得住脚。这里拿两位男主举例,哪吒因为饱受村民歧视而有了魔鬼般的行事风格,同时也因为身为孩童而对身边始终保留一丝善意,不会做出超出道德底线的事情,而在之后因为得知自己是灵珠转世而潜心修行决心斩妖除魔,并在这个谎言被戳破之后变得疯狂直至魔化,而在最后却因为亲人而决意为村民而战,甚至坦然接受了自己即将死亡的命运。同样的,敖丙虽因身为灵珠而不愿取李靖夫妻的性命,却在身份被揭穿之后,于忠与义之间选择了前者,为了龙族而决意水淹钱塘关。更重要的是,影片中并没有绝对的反派,即使是申公豹也只是因为元始天尊对妖魔的偏见排挤而走了歪路,凸显了是人是魔都是自主选择,而非天注定的主题。

此外,该影片还脱离了国产动画为了讲道理而编一个充满漏洞、逻辑硬伤的故事的常见模式,把整个故事与要传达的思想理念结合地非常好。无论是哪吒响彻云霄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还是李靖铿锵有力的他是我儿,都为观众提供了情感的宣泄口,成为了整场剧院的催泪点。

最后,最值得一提的是,该影片既遵从了神话故事的背景,但却又跳出了故事框架的束缚。在我们所熟知的《哪吒闹海》中,莲花化身的哪吒一开始便是正义之身,为水淹陈塘关这一飞来横祸而拼尽全力。而在该影片中,哪吒却是邪恶的魔丸投胎,从出生开始便如同过街老鼠,遭到了陈塘关百姓的歧视、排斥、嘲笑甚至敌对;而原本被抽筋剥皮的敖丙却是融入了代表正义的灵珠之力,生来便背负整个龙族逃脱束缚的期望;甚至连太乙真人也不再是仙风道骨的高人形象,反而成为了一个骑着猪揣着一口流利川普的不靠谱的大胖子。在我看来,编剧完完全全地跳出了《哪吒闹海》的固有思维和印象,以完成度极高、可观性极强的方式讲好了一个熟悉又新鲜、热血又感人的中国故事。

然而,不可否认,在取得了如此成功的同时,该影片仍旧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缺点。

一方面是几乎所有观众都会提出的问题配音的不匹配,就算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太乙真人,虽然能以一口川普引得观众哄堂大笑,但仍旧会有一些违和感。例如殷夫人角色设定本应是一名斩妖除魔的高手而且溺爱着哪吒,与哪吒对话的时候却无法让人感受到那股练武之人的中气以及母亲的柔和,反而过于年轻,显得较为突兀。除此之外,主角哪吒在我看来是最有违和感的,让人感觉是一位压着嗓子的小姐姐在说话。在我看来,这一点其实在配音演员进行细微调整过后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另一方面,影片中的一些台词、笑话、梗显得有些尴尬,比如最后打斗中的那句细节决定成败,虽然在当时当刻说出来观众可以明白算是个笑点,但着实尴尬得有些让人跳戏。就我个人认为,影视作品中出现网络流行语其实未必是件好事,因为制作周期的问题很可能在影片上映的时候这句话已经过时了,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如果想要达到类似的目的,我认为用一些年代久远的、已经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梗或者干脆自己设法造个流行语更好。

尽管存在着一些缺陷,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仍旧可以称得上是国漫新星,于众多国产电影中一骑绝尘。

正如影片中所提到的偏见是座大山,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当代社会仍有许许多多的国人受着远香近臭思想的局限,认为国内的影视行业相对于国外实在难以望其项背。不可置否,国外影视行业的发展历史确实比我国久远,这正是国内外在影视行业上发展的差距如此之大的直接原因。然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影视技术的突破之势堪称神速,《哪吒之魔童降世》无疑是其中的里程碑之作。同样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对我国的文化底蕴不够自信,抱有偏见,甚至对那些全身心投入影视行业的专业人士冷嘲热讽,那么国内能与其相媲美的下一部电影的问世将会遥遥无期,我国影视行业将会不断衰退,直到走向灭亡。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2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