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波希米亚狂想曲观后感影评。

观影是一种全方面的感官影响,有很多想法在看中不断涌现,不能消失,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杂乱的思维得到整理。写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波希米亚狂想曲观后感影评”欢迎你的品鉴!

《波希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是一部音乐传记片,是对皇后乐队、传奇主唱弗雷迪莫库里以及他们音乐的致敬盛宴,相信喜欢他们乐队的人有很多,大家不妨去看看这部电影,小编今天也带来篇波希米亚狂想曲观后感影评,一起看吧。

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QUEEN乐队,看此影片也是因为热搜板上偶然一眼瞥见。观看后的感觉,这部传记以电影的形式播出,只是因为电影形式作为视听享受的最好载体,而其真正要展现的魅力实际在音乐上。

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年月里,有着从未进入你眼界的巨星,他在天空闪耀的光芒在达到地球的时候,你还未出生,当他陨落的时候,也未在你稚嫩的眼眸里留下一道细微的伤痕。相比于甲壳虫、迈克杰克逊,QUEEN乐队大多不为80后所知。然而在上一代人念念不忘的追忆中,QUEEN乐队终于从故纸堆里被翻找出来,拂去浮尘,晒去霉菌,为世人所瞻仰。这时,我们才发现真正的艺术与时间无关,从那泛黄的书页里渗透出来的韵律,依旧动人心弦。

由于电影本身是QUEEN乐队成员送给弗雷德的礼物,又跨越了QUEEN近20年的演艺生涯,2个小时的电影想要完美承载乐队成员的寄思、粉丝的期盼、乐队的历程、音乐的成就、弗雷德的一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有取舍,毕竟对于QUEEN乐队,对于弗雷德,有太多的角度可以展开,而影片选择了以一种青春纪念册的方式来展现,表达出来的自然是无数highlight时刻,却弥漫着离别的不舍之情。对于经历过这段回忆的人来说,教室午后的阳光、飞扬的粉笔屑、运动会的呐喊声、晚自习的灯光、考场沙沙的书写声都能让人热泪盈眶,往坏了说是贩卖情怀,往好了说是润色回忆;而对于局外人来说,他需要有偶像剧的观感,才能融入到这份纪念册里,毕竟谁不喜欢看放学路上秒速5厘米的樱花飞舞、篮球场上暴力灌篮的热血贲张呢?

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之后,再去观影,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失落,更不会有电影沦为MV的嘲笑。不可否认,电影浮光掠影的推进,蜻蜓点水的展开的确略显仓促。从弗雷德加入smile乐队、第一只畅销曲、《波希米亚狂想曲》的诞生、创作《we will rock you》、直到最后的live aid终极演出,好像一场高潮迭起的party,女主人不停地变幻地装扮,在一首又一首的舞曲中粉墨登场又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翩然谢幕。一首又一首的QUEEN经典曲目被当作转场音乐,带着观众在那黄金年代里跳跃,仿佛这世界只不过是专为为QUEEN搭建的剧场舞台,帷幕降下拉开都是QUEEN的表演。

以这种方式呈现QUEEN乐队的音乐成就的确是最快、最全的方法,也让本片成为一个顶级的视听盛宴。在QUEEN的台前、幕后、工作、家庭中,人们听见、看见、感知、理解,融入。前一秒轻弹钢琴倾述心声,后一秒身着亮片挥舞话筒;前一秒明灭台灯暗喻孤独,后一秒头戴皇冠傲接拥戴;前一秒录音棚里高声嘹歌,后一秒酒醉狂欢后无声落泪。如同一场盛世嘉年华,最华丽的服装、最精致的妆容、最优雅的身姿、引领着狂热的人们在乐园里盘旋。就好像迪士尼乐园的精髓在他的烟火一样,这部电影的高潮出现在最后,它以分子量级的精度完美复刻了当前live aid慈善演出的辉煌,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音节,每一个角度分毫不差,22分钟6首歌曲似乎是对弗雷克人生的总结。即使没有看过影片前半段,单独去看这最后的22分钟,也会被QUEEN的表演征服。而在经历过影片前述的乐队分崩离析、为钱单飞的迷茫、小人遍布的蒙蔽、挚爱失联的麻木,此时此刻乐队家庭的配合、全情投入的演出、万人合唱的现场、友人恋人的陪伴,让这22分钟变得更加有意义。

更加可贵的是,在这些光鲜亮丽之外,影片适时地穿插了弗雷德的个人情感与偶尔迷途。一场接一场的歌舞升平总会让人审美疲倦,这么说来百老汇的音乐剧也许需要和莎士比亚的独白结合才会更加动人。弗雷德的《love of my life》是唱给玛丽的,从相识到分离,这并不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但是也许是对陪伴最好的诠释,毕竟经历过取下婚戒的伤心,还能在弗雷德即将错过live aid的那个关键雨夜出面关心,这也许是超越爱情的那一线羁绊。在演艺的巅峰,弗雷德曾经迷失过自己,以为自己是乐队的唯一灵魂,这促使他做出单飞的错误决定,直到后来他才明白即使他真的是那唯一灵魂,没有了乐队family的肉体的温暖,他永远只是一个冰冷的存在,而冰冷的存在并不能写出感动人心的歌。弗雷德有过一段黑暗史,在与乐队成员分道扬镳之后,在与挚爱mary不再形影相随之后,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染上了艾滋病,影片既没有刻意渲染也没有故意回避,就是将事实放在那里。这时的弗雷德总会在一群陌生人的狂欢后,于黑暗里窝在沙发的角落体会到一丝落寞。毒品、酒精、性总是能制造那一刻绚烂的欢愉,但是代价就是挖空后一刻的所有感觉,这时候寂寞就会乘虚而入填满身体,如同福尔马林浸泡的标本一般,宣告精神的死亡。

还好,弗雷德最后醒悟过来了,也许太晚,也许还不算太晚,还是在那个《雷雨》般戏剧化的雨夜,以他之口,说出一段震撼我心的话:你知道人什么时候会觉察自己已经腐烂了吗?彻底腐烂的那种?是果蝇,肮脏的小果蝇,来残渣上大快朵颐,但如今已经不剩什么供它享用了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影评7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部由英国和美国共同制作的音乐传记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皇后乐队从偶然成军,到确立风格,最后大放异彩的故事。是一部向皇后乐队致敬的电影。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今晚又翻出Live Aid的录像看了一遍,最大的感受是就算是世界上最好的演员,你可以让他演巨星的生活和故事,但巨星在舞台上的样子、他的台风是绝对重现不了的,Mercury千锤百炼的气质不是几个分镜头就能拍出来的狂热粉丝冷静下之后突然反应过来,如果说我之前觉得全片最亮的地方就是最后一场表演的复刻,就算它还原度百分之一百,那这个电影的最终意义难道在于给之前表演的录像重制一个高清版?

去拍一个全世界无人不知的巨星,从哪个角度去拍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希望看到的肯定是不为人知另一面,或者探讨一些的更深入人心的东西,而绝不是百度百科中就能看到的人物简历。再去想一下电影情节,百科介绍说他在哪一年干什么了电影下一段就演出来了。简直如假包换。

当然我们对巨星的缅怀,因为只要还有世界杯在还有奥运会在,只要没有人能写出另一首chanpions,只要世界还有摇滚乐有人还在跺脚rock u,the Queen就永在。所以才说相当于割了一轮韭菜。

有一说一,片子拍的就那样,但传记片本来就容易获奖,因为有无法计算的情怀在支撑,只要拍的及格,片子本身的元素有印度裔+同性恋+艾滋病+底层当了摇滚巨星,如此正直正确,入围也能理解吧。

当然最佳男主角是绝对没得可黑的,他对Mercury的塑造已经足以以假乱真,奖是实至名归的。作为一个普通粉丝质疑的点只在于,我觉得应该拍出更好的故事,应该有更好的剧本。表演5分剧情3分的话,4分还是担得起的。

而且听说这部片完全在the Queen活着的几位在旁边盯着的加持下拍出来的。那不奇怪了,拍的时候会有很多限制你这不能拍,那个不能拍,给出了范围都不能拍就真的没劲了。但还是理解吧,Mercury虽然去世了,但几位伙伴还在经纪人还在唱片公司还在,的确很多东西都是有商业利益的,是不能随便碰的出了事谁当得起噢。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12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如果天堂里有天使,那么弗莱迪摩克瑞是最活泼的那一个。上帝无疑也是一个双性恋。他对他动了心思。于是让他年纪轻轻就得了艾滋死去,来到天堂为他复制皇后乐队。上帝爱他瘦削的身材和那一抹小胡子。约翰列侬和迈克尔杰克逊也是因为这一点告别了人世。没有人知道天堂的生活是否快乐。他们是否继续歌唱和创作。但愿那是一个圣洁的地方。没有争吵和烦恼。至少,他们有盼望。他们的爱人至少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会到来。他们会开车到天堂口去迎接吗?如果这一切是真的,那么死亡就是一场派对旅行。
一切都从一抹青涩开始。然后以混乱终结。天堂是否也有咖啡馆,萨特和波伏娃继续在那里喝咖啡。爱森斯坦和法斯宾德该怎么继续拍电影呢?天堂应该比地球广大,因为天是无限没有边界的。死去的人们都在宇宙里继续喜怒哀乐。天堂里的飞机应该更快,速度以光年计算。因为从这儿到那儿太远了。有时一趟拜访就要耗尽一个人的一生。
天堂里也有电影院。最近,弗莱迪摩克瑞独自观看了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关于他的传记电影。皇后乐队的主唱。讲述了他传奇而又不羁的一生。他又想起了剧中人,他的曾经的未婚妻玛丽。他的男性爱人保罗。他一生的挚友,他的乐队的伙伴。那些在他歌唱时在台下疯狂的歌迷们。他记得所有人的脸。却再也想不起任何酒精的滋味。他想对他们说,天堂也还是寂寞的。我爱你们。他心情复杂。如果能打一通电话,他不知该不该邀请他们来天堂。他想念妈妈。他想念冬天的白雪,和秋天的落叶。他想念童年时分妈妈带他去吃冰淇淋。他想念一个女孩的发香。以及想念歌唱时声带迷狂的颤抖。如果再活一次,他想要每周回家和妈妈一起吃饭。他要和玛丽结婚。再也不沾酒精。他要忠诚地信仰一次宗教,让他的灵魂感到安静。
他坐在最后一排,默默流下泪来。他此刻还是1985年演出的那个样子。黑色的头发。胡子有些白了。他在天堂的音乐厅里还是唱那些歌。厌烦的时候,他就假唱。在天堂里,他的好伙伴们还没到齐。最近,他交到了几位文学界的朋友。马尔克斯和奈保尔。天堂里一切都是白色的。没有酗酒和毒品。他静下心来和文学朋友交谈。还学会了喝中国茶。他开始看书。在天气好的时候,他和约翰列侬一起喝喝小酒。听约翰讲他和小野洋子的故事。在圣诞节里,黑泽明、伯格曼、候麦还会来做客。沈从文和鲁迅还会坐好久的飞机赶来,参加聚会。上帝坐在主位。弗莱迪摩克瑞和约翰列侬唱起了《We Are the Champion》和《Hey Jude》。安东尼奥尼拿着DV拍下了聚会的画面。然后,在新年夜,大家一起到电影院午夜场看了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
候麦说,电影的叙述可以更加精致。对于弗莱迪摩克瑞的性格展示可以更加深刻。沈从文用湖南方言说,如果有下一人世,他可不可以向弗莱迪学唱歌?
噢,老兄,此刻就可以啊!弗莱迪笑着说道。
噢,现在可不行,我要向上帝申请先给我一副好嗓子!沈从文回应道。
伯格曼抽完了一支烟,说道,再次做人我要继续拍电影。或许我会尝试商业片。他转向列侬,我来拍你的故事,怎么样?
喔不,我想再次做一次歌手,这次我要比约翰列侬更出色!你就拍下一次的我好了,我争取长寿!列侬笑道。
喔,我要将这一切写成一本书,叫做《天堂回忆录》。马尔克斯说道,他转向奈保尔,听说最近上帝计划让你再次到人世做一名作家,你替我出版它,怎么样?
那我就成为魔幻现实主义阵营里的了,哈哈!奈保尔说。这不好,还是一切保留最初的模样。就让弗莱迪摩克瑞的歌迷保留他最为绝美的印象。就让一切停留在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最后那20分钟让人惊艳的记忆里。
电影院里其他的幽灵看完了电影,发现了他们。天堂里还没有弗莱迪的唱片出售。他们围住他,让他在他们的手背上衣服上签名。然后提议让弗莱迪在天堂里开演唱会。弗莱迪非常镇定,大家看这部电影就好了。他动情地说。我的所有无奈与梦想都在这部电影里。我老了,就让这部《波西米亚狂想曲》成为伟大的皇后乐队最后的绝响!
上帝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他悄悄一个人到电影院看了好几遍。在圣诞夜聚会结束之后,他在思考一个问题,是让弗莱迪继续留在天堂,那样子他看起来好孤独;还是让他到人世间再次歌唱?他的私心让他感到愧疚。他觉得他不配做一个包容万物的上帝。这时,车内广播电台里响起了弗莱迪的歌声:那首著名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收录在1975年的第四张专辑《A Night at the Opera》里:以神之名,我们不会放你走!
忽然,上帝心中有了答案。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2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选择看这部片子,主要是受了扑面而来的评价影响,记得当时听得最多的是,简直是听了一场演唱会。是的,本片的一大特色也确实如此,通篇下来完整的表现了很多经典歌曲,现场感十足,真的不亚于一场隆重的演唱会,也让我这个对Queen乐队仅仅停留在we will rock you等几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外,又听到了那么多震撼的歌曲,简直太享受了。不过,与此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主唱,尤其是这个略显特殊的身份,即使作为一个这么有名、有钱的名人也无法应对自如。在那个年代如此,在现在也没有真正的开放开来,更不用提平等了。不知道何时这才能成为所谓社会的主流,得到大家真正的认可,变成人们理解的正常现象,不再被特殊对待,过上所谓的正常生活。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最近,有一部叫《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电影很火,得了奥斯卡奖。终于在上海上映了,在妈妈的邀请下,我陪她去观看了这部电影。这是一部音乐电影,讲述了皇后乐队的真实故事。
皇后乐队成立于1970年代,是英国最成功的、最有影响力的摇滚乐队。著名的歌星Lady Gaga也是因为皇后乐队 《Radio gaga》这首歌而得名。这部电影为我们揭示了乐队成功的秘诀和背后的故事。皇后乐队在当时之所以如此火,如此受人喜爱,主要因为他们的歌曲唱到了人们的心里,与当时的年轻人产生了共鸣。他们的歌唱给那些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人们。主唱弗莱德在影片中讲道:“他们四个是格格不入的人,他们为格格不入的人而歌唱。”特别是那首《波西米亚狂想曲》尤为著名,这首歌除了摇滚风格以外,还加入了歌剧的成分,曲风前后不同,这首歌曲长达6分钟。剧中,乐队的经纪公司要求皇后乐队走一贯的摇滚路线,但是皇后乐队始终不愿意重复自己,更不愿意与其他乐队一样。他们坚持尝试不同的曲风,这也是他们受人喜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这部电影有一个打动我的剧情,是关于主唱弗莱德的亲情关系。弗莱德是一个印度移民,他最初在飞机场当搬运工,他长着龅牙,讲话也不是很利索。他一开始并不被乐队其他成员看中,他的父亲对他去唱摇滚也不认可。弗莱德表面上对家庭叛逆,但内心还是想得到父亲的肯定。虽然他还是坚持玩摇滚,但是谨记父亲的教诲:要做一个好人,做好事。他和他的乐队去“拯救非洲慈善音乐会”无偿献唱之前,他去了父亲的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父亲,并最终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皇后乐队成为摇滚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组合,他们最辉煌的演出就是“拯救非洲慈善音乐会”。在这场演出中,他们唱了很多经典的歌曲,每一首都脍炙人口,并且嗨翻全场。这场演出也将整部电影推向了高潮,我们坐在电影院里为那些美妙的音乐如痴如醉,就像看了一场演唱会一般激动万分。走出电影院,我受妈妈的影响,也成了皇后乐队的小粉丝了。我下载了他们的歌曲,反复地听着。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15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能够在环贸体验IMAX版的波西米亚还是很震撼很带感的!一部有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加持的电影,一个传奇乐队诞生和辉煌的故事,一个摇滚时代的音乐盛典!
作为传记电影,还原历史的同时却少了人物性格的描写,而乐队成员间的矛盾冲突也仅靠吵架来诠释,全篇太过依靠音乐来渲染情绪,那些脍炙人口的神曲被放大在IMAX银幕上,第三排的体验犹如演唱会现场,万人空巷的盛况更是如此,拉米马雷克激情投入的精彩演出撑满全场,不禁还是会为这么一个人物落泪,只要拍拍手跺跺脚,不用乐器也能摇滚,没有配乐也能掀翻穹宇,在IMAX厅感受摇滚音乐在那个年代的风靡是个不错的选择!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5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9排7座



We Will Rock You。
很多年前,听到这首歌,震撼的音乐写法,大概就是这样。
又过了很多年,才注意到原来是皇后乐队的代表作,为什么是皇后,不是国王?。
又过了很多年,看到了这支乐队的主唱的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这一年是2019年3月份。
如果不是这首歌,不会去关注一部上映的电影,更不会关注到一个主唱,和他的摇滚历程。
个人传记电影的切入方式基本以年代或者事件切入的多,以代表作的角度,也许是音乐界的打开方式。
Rock You代表了皇后乐队,Rock You代表了弗雷迪,RockYou代表了摇滚现场,Rock You代表了英国,和它的伦敦奥运开幕式。

Bohemian Rhapsody。
原创力是皇后的第一机动力。
从开始他们玩声道,到之后的玩歌剧摇滚。弗雷迪的爆发力不仅仅在于他的龅牙,更在于他的头脑。如果没有弗雷迪的孤注推力,皇后乐队可能还是微笑乐队,驻唱某个酒吧,演出等打赏,然后各自回家,找一份主业工作赚钱养家。
激情,桀骜,放纵,和不在乎时间。
所有的元素都标明,原创者的构成成分。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谈判,只有干不干,砸不砸你家窗玻璃,和创作过程一次次突破自己的小宇宙极限,然后生下他们认为独一无二的旷世杰作,比如Bohemian Rhapsody,剩下的,交给大众的感官和打榜单吧。
弗雷迪的自以为是的小样儿,他的手势,他的腔调,他的做派,的确让人想给他一顿不打折的暴揍,可是他的坚持却又让人见识到惊为天人的演唱。
下不下手,反正他都能赢。

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
或许弗雷迪沾了主唱的光,或许就是以弗雷迪的皇后乐队视角,整部片子的镁光灯都围着这位英年早逝的主角转,但摇滚王者也是有团队的。
即使李白的三技能打完野回来能越塔五杀,也应该记住王者荣耀有三条兵线,五个王者的配置,没有其他四个人,任何一个英雄都会被狂虐。
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的切入,是在团队内部争执时,那个牛顿淡定的拨弦开始的。这是片中春风化雨般将歌曲与情景的无缝接驳,让人为之动容。直到后来弗雷迪单飞,爆丑闻,患艾滋后重归团队的办公室,大家熟悉而陌生的味道,都是满血复活前的期待。
正如大多数乐队的结局是以解散告终,不管谁曾是MVp,都是团队的荣耀。

We Are The Champions。
这首大合唱,也是大绝唱,通告了一个劲量的摇滚风暴。
已过多年,历久弥新,音乐响起犹如不隔夜的火山,这大概就是经典的特征。
然而,我依然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和各自在乐队的角色,但我又多记住了他们几首代表作,和曾经的皇后时代。
毕竟,代表作是他们人生最好的封面。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4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昨天,与好友又一次来到了亚洲最大银幕,观看了在本届奥斯卡获奖4次的《波西米亚狂想曲》。

有人抱怨国家电影局剪掉了太多,但我觉得,这部电影能够在大陆上映,本身就是一个惊喜
拉米马雷克的影帝表演成功地展现了弗莱迪摩克瑞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了解了一群与我不同的人的生活方式。

电影中,出现片名之前是弗莱迪走上舞台的画面。在那个镜头里,观众本来看到的是弗莱迪的背影,但随着镜头推进,画面变成了弗莱迪的视角。这预示了整部作品叙事的视角,这种手法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中也出现过。

紧接着,电影回到了弗雷迪的青年时代。这种倒叙的手法在传记片中是很常见的,因为关于传记片的主角,观众多少是有了解的,影片没有必要用故事制造悬念,倒不如开头就把故事的结尾放进去。这样既突出了人物奋斗的历程和性格的变化,而不是人物的结局,更何况弗雷迪的结局并不是很圆满,又体现了人物在巅峰时期和在奋斗初期的对比。
影片十分具有年代感,使用的配乐都是皇后乐队的歌曲。展现乐队到处巡演的蒙太奇中,影片故意使用了风格过时的特效。
影片受到奥斯卡青睐的音效和剪辑也十分精彩。虽然电影被删减的痕迹较重,但最佳的观影方式还是在电影院。在乐队表演We Will Rock You时,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座椅在震。此外,这部电影是我看过的首部将立体声运用到剧情当中的电影。片中,弗莱迪让剪辑师把一句唱词做成双声道后,我们能清楚地通过影厅的立体音响听到效果。影片中乐队在录Bohemian Rhapsody中的高音伽利略时,特意先加入了一段公鸡的镜头,让观众以为这是鸡的声音,非常具有喜剧效果。
总之,《波西米亚狂想曲》对任何一个爱好音乐的人来说,都是一场视听盛宴,推荐给朋友们!

喜欢《波希米亚狂想曲观后感影评》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