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3年A班》观后感。

观看一部影片,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观看完的以后,你会被作品描绘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梳理纷繁的思维,可能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实现。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的观后感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3年A班》观后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3年A班》观后感

现在,你们全都是我的人质了!伴随着这一句话的开场,3年A班的人生巨变拉开了帷幕。
说实话,这种校园情景剧本就是我偏爱的类型,尤其是日本电视剧这种喜欢揭露人性黑暗面的调调更是让我欲罢不能。真的是,打开后就停不下来了,一口气十集。感谢FIX字幕组和3年A班的全体成员,让我对人性和教育又有了新的看法。
其实,在看到标题时,最新联想到的就是之前比较火的同类题材动画片《3年E班》也译作《杀手教室》,该动画片也让我对教育和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比较深刻的感官。不过,在看完第一集以后,我更多的是联想到《约定的梦幻岛》和《暴漫王》,前者是类似的密室困境题材,后者则是在其中一段有类似的概念,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其中有一个新人的作品叫《真实的教室》。在看完这部电视剧后,我觉得他更像是《3年E班》吧,以爱驱动暴力,以暴力驱动爱。无论是用文字,还是用语言都会显得很矛盾。
这也让我联想到很早之前看过的《女王的教室》,作为一部经典的教育片而广受关注,这部片子的对象还是小学生,更是直面人性了,不得不说容易致郁。虽然《3年A班》的剧情处理要更加稳妥一下,但是剧情的平滑和演员的演技还是有些不足,相比于天海祐希和志田未来而言。不过,剧情的一再反转,还是使得其具有足够的情节冲突和悬念,使得观众深陷其中。
网络暴力,或者说语言暴力,也可以说是冷暴力,其实一直是人性的一面,通过诋毁、污蔑以及侮辱他人来获得快乐。只不过,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这一人性的黑暗面被无限扩大了,无论是被人肉搜索还是被快递刀片,想要在现代使得一个人身败名裂真的是要比想象中容易太多了。一句造谣的话,一个伪造的视频就能够使得一个人从天堂走向地狱。如果你要问有什么办法嘛?现在的我只能回答,也许像片中主角一样,制造舆论,使得民众记忆、学习可能是有用的吧。至少,工作我一直都还记得,语言转换成的暴力触目惊心。
而这,也是促使我从教育者角度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老师,究竟该如何指导学生?佟老师给出了答案,以自己的生命,不惜成为全国人民的敌人,也要引导自己的学生直面人生,对他人的人生负责。一句Lets think贯穿全剧,古人的智慧真是太伟大了,中国早有三思而后行的古训,教导人们做事之前一定要审慎,不能冲动,冲动是魔鬼啊!只不过,这样的教育,虽然深入骨髓,但是却难复制。这样的教师,真的太少了,还有多少老师能够为学生想到这些,会考虑我的学生毕业后能否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只要能顺利毕业就好了吧,毕业了就跟我没关系了吧?然而,毕业这一词汇的意义和代价,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理解。
这也是本剧吸引我的另一个原因,人性的教育要强于知识的普及。一个有道德的人和一个全能的人,毫无疑问后者更加危险。智力让人类制造出了原子弹,但是智慧让人类懂得限制使用。但是,在现代社会,知识这一基础跟问就是前提条件无法避免,这是基本的硬件。因此,人们逐渐忽略了道德这一层面。直到人们遭遇了此类事件,他们才开始真正正视。
感谢《3年A班》,在我即将要步入教育行业时,再次让我深刻的思考了何为教育、何为教师这一问题,最后不禁发出感慨,教师果然都是超人啊!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篇


篇一: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谁说我们一定要聪明?我们或许不会用嗓音去吟唱动人美丽的歌曲,但我们可以用爱去感受生命中美好的时光。

篇二: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春天应该是一个充满盎然生机的季节,可教育院里的孩子被高耸的院墙锁住了他们应有笑脸。教育院,实则为一座禁锢心灵的牢笼,而在这牢笼中孩子们失去了原本的童真换来的却是顽劣调皮。马修老师的到来使他们迎来了春天。

本片中马修老师是一个没有多少名气,性格温和善良的音乐家,当他初入“牢笼”时,因迫于无奈而体罚学生,但他并没有在这种环境下变得麻木不仁,反而想帮助这些孩子走上正路。

莫翰奇,一个年近十岁的男孩,只有一位美丽的单身母亲,由于受周围人影响而疏离母亲,性格变得越发孤僻,再加上环境的影响,他变成了一个问题男孩,打架、恶作剧、滋生事端。校长的排挤,老师的厌恶,自己更加堕落。但上帝却毫不吝啬地赋予他天籁般的嗓音。当然他自己也没有料到,若是马修老师没有出现,他的才能也不会被发掘,可能终生埋没,一生碌碌无为。马修的出现,伯乐的赏识,才能让千里马的才能发挥到极致。遇到良师,莫翰奇也终于发现自己对音乐的迷恋和痴爱。马修恰好利用这一点一步步的突破他的心理防线,在孩子们的激励下,他组成了一支合唱轩,但由于校长的压迫,不得不输给强权势力。马修敢于与恶势力对抗,尽管最终失败了,但他让孩子们学会了反抗,不再堕落,他释放了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也让他们懂得了友好对人。

马修打开的不仅仅是一扇铁门,打开的却是孩子们禁锢了已久的心,他虽是一们不知名的音乐家,但他却是一位懂得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教育家。他以一位长者的角度对待和关心呵护他们。莫翰奇,贝比诺,孟丹等教育院里的孩子们在他的带领下,也有一定改变。每个人都有天分,任何人都是天才,只要对自己有信心,才干终将被发掘。世界上缺的不是伯乐,而是千里马。因此不论人生有何逆境,都要敞开心扉,不要把自己锁在小小的世界里。

篇三: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马克思所着的《资本论》中提到这样一个概念——剩余价值。

它所指的是一些早已被开发完价值的废弃物剩下的余热,如可回收垃圾。

我不知道是何等的社会中会使得一群孩子被人视为垃圾,校长看这些学生的目光就是有色的,他不认同任何一个学生,在他看来,对付孩子们调皮捣蛋的方法只有一个——“处罚”,他用各种方法将孩子们禁锢起来,校长是一名不错的资本家,他知道挖掘孩子们的“剩余价值”,学生可以带给他金钱,有时也可以得到上层人士的关注并且带给他名望。因此他对孩子也不得不予以金丝鸟的待遇—— 牢笼关压。

马修老师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他眼中的孩子们不是仅有“剩余价值”的垃圾,而一个个未被开采的黄金,深藏于泥土之中。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多么的“富有”,他们的价值是未被开发的,是实打实的原材料,是璞玉,他们需要一点点雕琢。他很好的利用乐谱被偷的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在后来教他们歌唱,让这个集体焕然一新。如他所说“歌唱可以更好的令学生们遵守纪律”。

在学生的眼中,马修老师是束光,一束春天的光,他懂他们的付出,时刻与他们站在一起,在牢笼中他们玩闹,歌唱,亦师亦友。

人并非生来便是无用的,千里马需要伯乐来发现,人是有才能有价值的,如莫翰奇那天体的歌喉。人不可以因挫折而自暴自弃,即使这挫折持续时间很长,但不是有这么经典的话吗——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篇

篇一:师爱,教育的基石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作者:符俐莉

法国某个小镇,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学校,一群顽皮的、等待着救赎的孩子,一个失落的音乐家,故事就这么展开了。这部片子,作为老师们来看,就是阐述了一个教育理念的影片——犯错导致惩罚,惩罚再次导致孩子们的更加叛逆,而马修的音乐团却将这帮“恶魔”拯救,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释放了自己的“青春”。看着影片,我脑海中回响着的是陶行知的那句话“爱满天下”。 即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

有位教育家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这些话精辟地论述了师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主人公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对待这些孩子,对学校的残忍制度深恶痛绝,在他爱心执着下,用音乐引导孩子,让他们心灵得到净化,对今后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爱,既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又是教师素质的最好体现。联系到自身的教学工作上,对于如何更好地体现这种爱,进行了一下几点思考。

一、尊重学生

师爱是广博的,对待优生,教师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发挥他们的特长,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自弃心理。对于孩子天真的行为,您可能不屑一顾,可能会不耐烦,甚至呵斥一句“你懂什么”!马修却告诉我们“不可轻视孩子的情感”。学生犯了错,您是像片中的校长那般猛烈斥责,还是严厉惩罚,抑或“邀请家长”呢?马修的行为却告诉我们,成长中的孩子敏感而脆弱,一个厌恶的眼神,一句随口的批评,甚至一个“无可救药”的姿势,都会刺伤他们的身心。它让我们深刻地体味着两个字的份量,那就是“尊重”!

二、了解关心学生

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学生,是师爱的表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多抽时间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能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从而能顺利地对学生开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我们一年级的学生,每次带他们去阳光体育运动,他们都兴奋万分,完全不是上语文课的拘谨样子。借这个体育活动课,我想跟学生拉近距离,所以带着他们做游戏,开展安全健康的踢毽、跳绳比赛,并从中观察他们:哪些孩子比较活泼,哪些孩子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哪些孩子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育人要知心”,教师要利用一切时机深入学生之中,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意时,他们就会愉快地把信息反馈给教师,从而激起师生间的心理共鸣,此时,学生对教师不是敬而远之,而是亲而近之,把教师视为自己的知心朋友,与其心心相印,忧乐与共,相融无间。实践证明,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从了解学生着手。

的确,师爱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自然而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因此说,师爱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篇二:《放牛班的春天》观影后感

作者:徐国军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给予我的最直接的感动:平凡的小人物克莱门特·马修那颗博大的爱心。

这样的一所学校,实际却是一座教养院,在这所学校里聚集了众多的问题少年,偷盗、说谎、抽烟、搞恶作剧对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同时,这所学校里还把“犯规——处罚”看作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这里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使这所学校更像是一座监狱而不是学校。

但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代课老师克莱门特·马修的到来而改变。他从这些让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养出来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并且其他的学生在几十年后满怀着敬慕和热爱的心情来怀恋他,这本身就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最大成就。

平凡的小人物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感动,恰恰正在于马修的平凡和普通。当他发现这群孩子有唱“歪歌”的爱好后因势利导,成立了合唱团,当皮埃尔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爱好被唤起,而独自在角落里唱歌;当那一群散漫不羁的孩子被音乐俘虏,而驯服的听从了马修的指挥,并大大减少了捣乱和恶作剧;当皮埃尔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并因为获得原谅而窃喜……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教过的班级中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中也或多或少的会存在着一些行为怪异、学习懒惰的学生,当我在面对他们时是否也能有马修老师的这一份宽容和爱心呢?

无论多么叛逆、任性、看起来无药可救的孩子,其实都有一把可以打开他们内心之门的钥匙,关键是教育者有没有这种愿望、有没有这种耐心来寻找这把钥匙;在今天中国的教育现状下,我听多了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对教育积重难返的无奈,马修给我提供了另一个办法:是否能找到这些特异学生正确的钥匙。

作为一名教育者当然需要教育教学技术上的探索和创新,但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宽广的爱心和对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永不放弃的耐心。马修用他博大的胸怀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们所有的过错并给他们改过的机会;马修用他宽广的爱心熔化了孩子内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马修永远对每一个孩子都深怀信心,给他们最基本的信任。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个宽容而富于爱心的人,十恶不赦的孩子是没有的,即便堕落固执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爱的一面。而鄙视疏远他们、对他们以暴制暴只能换来他们对社会的更猛烈疯狂的报复,这不能不令我引以为戒。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多对学生以宽容、不能因为他们在某方面出了问题,而就此将其打入坏学生的行列,只有自己不放弃,对他充满信心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篇三:《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作者:于 洁

在一个寒冷阴郁的冬日午后,在即将开学的工作前夕,看完法国文艺片《放牛班的春天》,心底里有一股暖流徒然而生,心头被影片中的默默温情所萦绕。

故事开始在阴暗的雨天,产生于被称为“池塘底部”的一所寄宿学校,那里有着难缠的问题儿童,有残暴高压的管理政策,伴随着一阵忧伤的音乐,故事在沉重的背景下拉开序幕。接下去情节的发展没有跌宕起伏的波澜剧情,只是记录了一个平凡的学监和孩子们之间发生的一切。影片里也看不到华美的场景,拍摄地点主要就在那所颓废破败的寄宿学校。可就是这样一部影片除却情爱、动作、场面等商业噱头因素的影片,却在朴实、温暖的故事里细腻温婉地一步一步挖掘着人性深处的零零总总,并将它们表现得情真意切,这一切激起了很多人心底的涟漪,感动着看过它的人,影片在上映仅仅一个多月期间就吸引了将近600万人涌进影院,它被称为当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也更因为这是一个发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而让看过以后的我觉得回味悠长,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每个人读故事都能读出一个自己的世界。因为同时老师的缘故,我对影片中的马图有颇深的感情。

在前一个呆不下去的老师对他“有过错就要惩罚”的提醒下,他帮助犯错的学生使他免于校长的体力惩罚,引导肇事者去照顾因他而受伤的守门人,使他接受心灵上的教育,这远比体力、言语责备的惩罚要高明上千倍。这是马图在用他的善良来感化学生。在他发现了那位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他也没有简单化地将他移交校长或警察局,他冷静、耐心地找他谈话,了解那位孩子的作案动机——仅仅是为了买一个热气球,那是他的理想。同样,马图把这位孩子的简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当作了教育的资源。这一切源于马图生命力里的对孩子的爱。马图的爱还是一种唤醒在他发现莫朗那清亮的天籁之声时马图给予他信心和爱。这对于这个在惩罚冷眼里走来的孩子而言马图给他的是他从未感受到的,麻木不仁的心灵真正感受到了温暖,逐渐学会了去爱。他的爱不是毫无原则,学生犯规的时候,他私下处理,并不是包庇学生,只是把学生交给校长,会导致学生性格的发展更加糟糕。在对蒙丹威胁皮比诺事件的处理上他表现出强硬的一面。这样的老师,一切举措为孩子着想,是孩子生命里的守护神。同时如果在马图的拳拳爱意里缺少了他一技之长的音乐才能,那么,孩子们可能很难这么快地凝聚在一起,并且学会专注,享受成功,山谷里的野百合也不会绽放出自己的美。教师的一技之长在职业生涯里不可缺少。

童年需要守护因为它脆弱易折,童年需要守护因为它无限可能,马图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生命中的守护神。故事的结尾马图用一个人的魅力拯救了一群学生的命运,这让人深深震撼,恐怕这世间没有一种力量可以与之抗衡,教育的力量直抵灵魂,关乎命运。想到手握牧鞭的我们,我愈发对自己的职业心生敬畏,善用牧鞭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警示。被人称做老师的一刻并不是能成为老师之时,虽然被称呼为老师多年但其实一直都在学做着怎么做老师,生命里经历过的沉淀以后的随时都在启示着我下一刻的出发,马图的故事也是我学做老师里的生动一课。在冬日的午后,感谢这个故事驱赶空气中的阴郁让我感怀生活的美好。

(责任编辑:admin )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篇】



篇一:《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作者:李若岚

这个是一个关于教育理念的探讨影 片,行动反应原则导致了孩子们的更加叛逆,而马修的音乐团却将这帮恶魔拯救,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释放了自己的青春。

马修与学生的故事有很多,他对于所有人都是宽容与鼓励,同时不失时机的随进应变与幽默风趣,将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彻底的拉近。

这部影片,多了一份宁静与温情,给人无限的思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影片中充分的利用这点,莫杭治对于音乐与演唱的渴望,小佩皮诺对于亲情与关怀的渴望,马修对于孩子们期待自由的眼神中显示出的无奈,马修对于强悍蒙丹时更加犀利而坚定的眼神,孩子们看着窗外放的飞风筝时眼神中对于释放青春,对于自由的渴望

影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放弃书写青春,每一个人,都渴望着成功,都拥有着梦想,教师,要为学生的青春书写规划,无论学生是什么样的,都不能放弃书写这些青春,不要打消他们对于梦想实现的渴望。对于学生,同样不能放弃自己去书写青春,自己的青春与梦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来书写。

所以,不要放弃书写青春,即使是被放弃的放牛班的恶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会绽放青春,也会拥有春天。

篇二:《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作者:刘嘉怡

这周日心理部组织我们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虽然很久之前就看过这部电影,但这次再看一次,又有不一样的感受。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只体会到了爱与责任。那帮被关在学校里的孩子们,或许由于缺乏爱或许由于过于溺爱而被送到那里。他们叛逆反抗情绪强烈,与所有管理他们的人为敌,整天调皮捣蛋,搞恶作剧。真的像放牛的孩子一样自由散漫没有任何纪律性和集体观念。

那个校长和那个音乐老师就是两个典型的对比,校长只顾个人利益和名利,而那个音乐老师却一心为学生只想教好学生,用自己的爱和责任去感化那些学生让他们发想自己的长处重新振作起来。或许真的是老师的爱心感动了孩子们,有原来和老师作对到最后于老师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可恶的校长,孩子们也唱出了最纯真的声音,当那美丽的声音响彻藏从的时候,老师醉了,孩子们也醉了,所有的人都醉了,多么美妙的歌声,像春天的甘露滋润人的心田。孩子们是多么的纯真,他们终于找回了自我,或会了属于他们的天地。是爱挽救了他们,是责任挽回了他们,最后那势力的校长也得到了报应。

教育的智慧很简单,坚持,坚持对学生的爱,爱可以改变一切。

篇三:《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作者:余晓晴

《放牛班的春天》详细记录了孩子的学习、爱好和还没有被挖掘的天赋。同时也记录了学样的校长和老师们的各种品德。由于马修老师的到来,改变了孩子们的一切。片中的主要人物:爱好音乐的马修老师和一班孩子们一同创造了他们共同的理想(音乐合唱团),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合唱团很成功,同时也因为马修老师的付出让学校的师生相处和睦,让老师们的品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也让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改邪归正。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出了贝尔诺孤儿的思想是怎样在马修老师的爱心驱使下改变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孤儿的心理承受。贝尔诺每个周六在苦苦等待父亲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看到这里让我流下了同情他的泪水。社会上也许还有很多像贝尔诺这样的情况,在伤心的期待着亲人的到来。而生活在幸福中的人难道就不能好好珍惜吗!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同时也学到了只要不怕坚难,从困苦中走出来,前面就是洒满阳光的大地;做什么事dou要有恒心,心中的理想一定能如愿!愿同学们看完这部电影后能得到启发。

电影交响班观后感


《交响班》是一部由凯德麦拉德和萨米尔盖丝米等主演的喜剧电影,影片剧情诙谐幽默,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本片是一部音乐教育类的电影,属于中游水准。导演兼编剧是阿尔及利亚-法国混血,男主角Simon也是半个阿尔及利亚人。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故事总是有意无意地强调民族融合和平等。

先说影片的优点:

1. 少年之间的互动真实,包括课室和聚餐,不会过分成熟,挺好的。

2. 不煽情。放牛班的春天有点煽情过火。

3. 第一次合演搞砸了,这个情节设置挺好的,很正常。

4. 小朋友Arnold问妈妈,(离异的)父亲在哪里,妈妈说不知道。这个问题在后面一直没有被回答被解决,这个也挺真实的。

缺点也很多:

1. 剧情太凌乱,突兀,很多没交待

2. 过分理想化或正直正确化。例如监督老师 Farid的两个坚持:① 孩子不能按照水平分级,不然就是不公平。②Simon老师你不能去巡演不能去追求你的事业,你去了怎么对得起孩子们,你怎么对得起小提琴优等生Arnold? 这些想法都太绿茶了。Simon一有什么想法,Farid就站在道德高地指责。这不行。

3. 剧情比较假。查了一番,发现剧本并非基于真实故事来改编。

4. 太想强调外来移民是有能力的,可以去做任何事。班上50%的同学是非洲裔是OK的。直接找个非洲小胖子当小提琴首席也是OK的。但是,这个小胖子是真的能拉琴的才好吧,像放牛班的春天那样找天才童声来出演才有真实感。

5. 如何能获得在巴黎音乐厅演出机会没说,非常突然就去了演出。按道理,应该水平逐步提高,然后高到一定水平了。这是教育类型片啊。但是没说。前一幕还是技艺很差。下一幕秒变世外高手。

6. 最后高潮在音乐厅演出,演奏不是真的。那个声音比国内市一级的学生团体好太多,比一线广交上交都能比得住,哪可能是个练了几个月的三年级小学生能拉出来的,亦不是天才小演员的表演。

法国电影,在我印象里从来不是以大格局致胜。这片也一样,淡淡的,小小的,暖暖的。

同样讲音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我不会拿他和《放牛班的春天》去做比较。也不会去和崔岷植大叔的《当春天来临》做比较。尽管他们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侧重点不同。更不会和前阵子的《爆裂鼓手》去比较,音乐类别都不同好吧,就我们打击乐分类一个是流打一个是西打。严肃音乐好么!

和《当春天来临》不同的是,此片没有放大交代老师的来历背景,而是非常简单单一的一条线讲述把一群熊孩子带上舞台的一个简单的过程。和《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是,男主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多教学经验,和我们大部分老师一样梦想是演奏家,教孩子最初可能也只是为了生存。而这一设定,却让我无比亲切。他就是平凡的一个人,不同于《春天来临》崔大叔人物身上的性格魅力和人物挣扎,不同于《放牛班》中那种相当有信仰的优秀老师,不同于《爆裂鼓手》中那么有戏剧性冲突的人物性格。《交响班》的他就是淡淡的,普通的,一点腼腆内向(这些人物属性都很赞,放牛班是合唱老师,老师性格也相当幼教属性,耐心好,经验足。爆裂鼓手,摇滚,流行,爵士么!老师性格当然也非常张扬戏剧冲突。交响班的,严肃音乐,要知道,严肃音乐教起来的难度性和别的没法比,尤其还是大课!还是普及教育!啧啧啧,老师的性格设定就是非常符合严肃音乐,严谨内向。这些设定满分啊!我甚至怀疑他是否就是本色出演?一会查查资料去)没什么教学经验,慢慢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和大部分的你我一样。无限贴近。

此片就是胜在真实把!大概是身为音乐老师的共情吧,老师第一次进教室的无奈和崩溃我,那种挠心抓狂想拍死熊孩子的却又无可奈何的压抑焦躁我真的隔着屏幕都感同身受!

另外,小演员们演技都爆棚啊!第一次跟乐队合奏(其实只是弦乐声部分排)因为不太会看指挥孩子们的无限懵逼着实让人焦急,一个小女孩几度放下琴再努力跟上,最后放下琴委屈的哭了出来,这个处理非常真实!并且包括主演在内的大部分,应该都是真的会小提琴。

最后当《天方夜谭》solo段响起,我落俗的湿了眼眶,谢幕时老师老母亲般欣慰的微笑,我想说这不是矫情,这是种身而为师后才能体会到的欣慰和快乐。每当我的孩子们小有成就可有看到我脸上露出同样的老母亲般的微笑?

最后说一句,片中体育老师很可爱,他是片中大部分师德,信仰的化身,标杆。

结束语,排了那么多次《天方夜谭》,这大概是听的最走心的一回了,从此我应该会对他有更新更美好温暖的感受了。

很温暖很治愈很干净的小故事。

全片人物对白好像都是现场同期声,有点纪录片的味道。

反对从意识形态的思路评价这种电影,这种套路、惯性并不高明。

这也是它与《放牛班的春天》最大的不同。后者有明显()的说教的态度,本片传达的却是一群下层孩子和他们的精英老师一起成长的故事。

尽管情节有些突兀,制作没那么精美,但并不妨碍它的清纯和暖意。

就当是个可爱的小童话吧!

一部让我很感动的影片,起初只是因为时间合适而选择了这部片子。

但同时也觉得自己很贫瘠,表达情感自我抒情的方式,这些年来似乎只有写作。近年来,似乎也学会了喝酒。但是呢?我会演奏某一种乐器吗,我会跳舞吗,我会绘画和雕塑吗,一切伟大的艺术,活到我这个年纪,似乎开始领略了,但却完全无法创造。

芭蕾是一切创造美的艺术,歌剧是所有的美的艺术的合集,而我,仅仅是领略了一点点的皮毛,就已经觉得非常惊艳。

但终究是被动的。

影片是开头就可以看到结尾的美好,但却不失最后美好的感动。

Simon是一个普通人。面对底层社区的孩子,无法一直自己的愤怒和失望。但是,同样真实的人生体验是,努力之后的成果,有着最大的幸福感。这也是人生凋敝苍凉的底色中不乏亮色的一抹。

影片的拍摄风格颇指的玩味,大量的真实的镜头面对孩子们的日常对话。Abu在天台上的崩溃让人动容,Samir的顽劣可以看出家庭父亲缺失教育的折射,但好在,大家总算在这个各自野渡的人生中合力取暖了一次。

艺术绝对是可以感化人生的,但如果心灵被蒙蔽,那么再美的艺术也无法击穿。影片中的个体都尚能被音乐感动,实属不易。或许也就是被有些评论称为白左的地方。

另外,如果法国底层的学校都能配备这样的条件给学生学习艺术,那么值得我们反思的就更多了。

代班观后感影评


《代班》是一部于2017年播出的惊悚电视剧,该剧主要由莫文克里斯蒂和薇琪麦克卢尔等主演,网上对这部剧的评价似乎并不高,一起去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女主艾伦是一个建筑设计师,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可以称之为完美了

突然有一天,查出来自己怀孕了

老公听到很惊喜,同事上司也都替她开心

但是艾伦正在着手一个图书馆设计的大项目,怀孕肯定会影响她的工作,因此需要找一个代班的人,在面试中,艾伦挑选了宝拉一位10岁孩子的妈妈

宝拉能力出众,艾伦本以为自己可以安心生养了,却发现事情越来越不对劲

自己的领导越来越倚重宝拉,同事们都喜欢宝拉甚过自己,并且宝拉开始绕过自己直接和客户沟通了

艾伦看在眼中,恨在心里,甚至设计让宝拉出丑,但是计划失败,忍无可忍之中艾伦爆发了,和宝拉当众吵了起来。

女人与女人的吵架中,就如绵里藏针一般,最先挑起架的那个人也许就是主动跳进陷阱的人。

宝拉一个眼神,话锋突()变。

我的确是没能服从你,对不起。

这个时候,客户刚巧出来了,看到这一幕,安慰宝拉,别什么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

艾伦也因此失去了客户和办公室里的所有人心。

这一场战斗,艾伦完败,心中不服但也只能收拾东西回家准备生养去。

过了一段日子,艾伦的领导也是她的好朋友凯然给艾伦打电话,说自己终于最近是怎么回事了,并想和艾伦在图书馆工地见面。

艾伦狂喜,觉得凯终于看清宝拉心机婊的丑陋面目,事情终于到水落石出了,便赶去图书馆见面。

谁知道,凯从图书馆阳台摔了下来,死在了艾伦的面前。

明明只是职场女人心机战,但是闹出了人命了

每个人包括警方都认为凯是自杀的,唯独艾伦不信。

艾伦固执的认为和宝拉有关,每个人包括艾伦的老公都认为她不可理喻。

但女人心思何其细微,男人怎么能看出端倪。

你以为她在蛇精病,也许只有人家才是最正经!

任何时候都不能小瞧女人

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战争没有硝烟,却最是汹涌。

当艾伦终于找到宝拉说谎的把柄时,你以为艾伦占了上风,不,几分钟的时间,宝拉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就获取了所有人的同情心。

这部剧戳中了都市职场女性的痛,怀孕是个需要再三考虑的事情,多数公司都不愿意聘请已婚未孕的女性,而对于已经入职的女性,无论你表现的再优秀,只要考虑到怀孕生育,都只是一个被代班的人。

女主人公艾伦执着且有主见,不愿意轻而易举被取代,职场的失败,爱人的不信任给了她极大的不安全感,这便是职场女性的弱势所在,情绪的失控也算是发泄的出口。

细细品味这部职场心机片,会发现很有味道,但遗憾的是,结尾处处理的不是很好,挖的坑没有填的不完美,但还是值得一看~

觉得你办公室的小婊砸太能作?那你一定还没看这部BBC的三集迷你剧《代班》。

相信我,你看完了以后会觉得世界美好多了,办公室里的小婊砸没那么难以容忍了,毕竟她没有害你失业(好吧希望没有)、弄死你闺蜜、抢走你老公、当你孩子妈,让你彻底game over?

我们一点都不弱,甚至堪称女强人的女主长这样。

她是个高度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出场时她意气奋发,刚拿下一个大项目被提拔为经理,智商情商都在线,同事们爱她,客户不能没有她,老板两口子还是她的挚友。一点都不像是某些剧中历经坎坷闪着泪汪汪的大眼的小白兔对不对?对了,还有个爱她的心理医生老公长这样。

问题来了,在这个建造图书馆的大项目即将上马的关键时刻,她怀孕了,休产假期间需要找人代班。于是下面这位登场了。

这位代班的姑娘着实不简单,面试的时候她强调自己奋力自强、回归职场的妈妈身份,赢得了女主的好感,得到了这份工作。毕竟我们还是挺容易被这种女性情怀所打动的是吧?尤其是当你怀着孕、经历着事业和人生的改变的时候,有人对你说我们妈妈应该互帮互助,嗯,感人,这句话也是代班女为自己接下来一系列行为所拉的大横幅。

是的,代班姑娘的表演时间到了,她就像来自50年代的支部书记,展现出了如火的革命热情,背着女主提前上岗、主动加班、拉拢客户、拉拢女主的上司、拉拢了所有的同事,最让人不爽的是,她准确把住了女主的软肋,每当女主感觉到她的做法好像哪里不对时,代办姑娘总是以各种语言形式真诚热情地提醒她,现在是你最好的时刻,别太累啊!好好享受啊!我来摸摸胎动啊!(你是个孕妇!你是个孕妇!你是个孕妇!)然后在她各种抓狂的时候,肇事者还是那么一脸正直正确、满腔革命热忱地对她说:对不起,我只是觉得我们妈妈应该互帮互助。女主被边缘化,陷入对对方和自我的怀疑中,所有人都给她一种我知道你现在情况特殊但是她这么好你这么容不下她就是你不够大气喽的正义路人遗憾脸(包括她明明该很有脑子的医生老公也是这样,是的,对手都把党群工作做到了这份上,换你也得道声佩服不是?)

女主完全被代班姑娘牵着鼻子走,终于被作到被迫离职了,代班姑娘稳稳当当地成了正宫娘娘,女主黯然回家准备生孩子。至此,故事才刚刚开始,即将临盆的女主夜里恋恋不舍地开车在图书馆工地附近追忆往昔,她突然接到了老板娘也是她的好朋友的电话,电话中老板娘说大事不好快来工地我等你。女主一拍大腿,我去!代班女终于犯错误啦!你们终于需要我啦!美不滋滋儿╮(╯_╰)╭地就去了,事实证明女主还是小清新思路,她以为是网上骂战正要找到一个表情包跟对方斗图,人家直接让她收尸了,赶到工地的女主直接看到了好朋友的尸体从天而降。她的表情是这样的:

女主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对手的量级,然而并没有人相信她。老板觉得她没事找事揭人伤疤,友谊的小船风雨飘摇,老公拿她曾经因丧母导致的短期精神焦虑史说事儿,以对待实验品的科学态度和自己的精神病医生母亲一起对妻子进行样本分析研究,警察更是直接说出了在座诸位的心声,这位太太请不要因为看别人不顺眼就指控人家谋杀啊。人家跳个楼你不带顺手铲除异己的啊!女主苦啊女主怒,你们视女人直觉为何物?!又苦又怒的女主完全沉浸在找代班女犯罪证据这件事上,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也顾不上管。老公不开心了,代班女拍下了女主把孩子扔一边的照片上报警察,女主被和自己的孩子隔离。

然而女主也不是草包,既然套路这么好使,我也来呗,她从精神病医生婆婆那里得到灵感,要想抓住一个人的破绽,就要深度了解她。女主迅速get代班女的技能,用笑容代替惊恐,对不起、谢谢你常挂嘴边,她甚至还成功认识了代班女的女儿、并邀请代班女夫妻聚会,成功打入敌军家中。两位敌手挂着笑咬着牙看谁先破功,双双拥有精神病妻子的丈夫们表示惺惺相惜。终于在女主的步步紧逼下,代班女的秘密浮出水面:原来她这个妈妈是假的!(此处应有黑人问号脸)

说到这儿我该剧透的都以经透完啦,至于到底谁是真正的神经病,剩下的两人终极pK不如留给你们自己看?

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艾伦升职了,她原来的位子需要新人来顶替,宝拉来了。竟然不需要过程,宝拉就完美地填补了艾伦升职后留下的空位。因为完美,所以疑惑,这个漂亮又能干的宝拉是不是有备而来呀?所以,得知艾伦怀孕宝拉要拥抱她以示庆贺,艾伦会反映那么强烈地想要躲避宝拉的拥抱好,两个职场腹黑女的办公室争斗就此拉开大幕,所有《代班》的观众都期待着。事实上,艾伦和宝拉也因着正在兴建的图书馆的出口、地暖、天窗等问题展开了拉锯战,直到第一季第一集结尾:建筑公司的老板娘凯夜半时分一个电话将大腹便便的艾伦招到图书馆工地,以为处处完美的宝拉终于露出了破绽而兴高采烈的艾伦赶到现场,正好看见凯惨叫着穿过天窗摔死在她面前。

天窗,是艾伦坚持加进图书馆设计图的,从第二集开始,宝拉将利用凯踩坏天窗摔死的事故,拼命挤兑艾伦在事务所的既有位子和地位,从而成功地由代班升格为正职那只是我的假设。事实是,从第二集开始《代班》画风一变,拐到另一条道上去了,于是,《代班》在豆瓣上的评分一路下滑,长评短论里更是责备该剧编剧给了有着那么好开端的《代班》一个那么糟糕的结尾。

尽管预览过豆瓣的评分,同事借片子给我时又扭捏地告诉我,好像是一部烂尾片呢。我看完《代班》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总共三集的片子,何以在画了一个龙头后让肚子带动尾巴甩到了出乎观众意料的地方去了?

出乎意料的地方,是哪里呢?是失去孩子的母亲怎么会疯狂的。

所以,我们喜欢追英剧美剧日剧,因为,它们从来不把观剧者当傻瓜牵着观剧者的鼻子随意溜达,它们总是非常诚意地邀请观剧者,用自己的智慧去揣摩剧集为什么要在观剧者稍不留神的时候拐一个大弯。而《代班》,需要我们在第一季尘埃落定后想了又想,才能豁然开朗:所谓代班,宝拉代的,根本不是艾伦在建筑设计事务所的班,而是艾伦的家庭角色,母亲。

不过,那不是宝拉的本意。宝拉的本意,只是为了很好地填补艾伦升职留下的职业空位,而艾伦在第一集里对宝拉的种种猜疑,真的只是因为宝拉过于出色打翻了她心里的醋瓶子。宝拉从杀害凯开始实施报复计划,是因为有人不罢休地想要撕开宝拉用了2年才愈合的伤口:爱女8岁时被一辆疾驰而过的汽车撞死,她还无法迁怒于驾驶员,格罗利亚,也就是撞死宝拉爱女那辆车的驾驶员,是因为急着去医院抢救患有白血病的女儿,才超速驾驶的。

凯为什么是宝拉第一个下手的对象?这个与丈夫一起创办了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女人,事业有成,心头却有一个永远的痛,就是不能生育,为此,她甚至怀疑丈夫与自己的闺蜜艾伦有染!这个可怜的女人,当然不能接受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重新进入职场后能将自己的活儿干得像她一样风生水起,于是,动用一切手段去调查宝拉。凯在那个夜晚打电话让艾伦去工地相谈,一定是要告诉艾伦,看上去春风得意的宝拉,心头有着一个无法弥补的大空洞,那便是宝拉辛苦养育到8岁的孩子,死于非命。

可惜,已经被嫉妒拥塞得看不清迷局的艾伦,看到了凯死于他杀而非自杀,却看不到凯招致毒手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能怪艾伦呢?屏幕外的观剧者,我们不也看不清宝拉何以对凯痛下杀手吗?甚至,在宝拉将艾伦告到警察局、宝拉拆散艾伦的家庭、宝拉偷走艾伦的幼女、艾伦将艾伦骗进车库逼迫她吞下安眠药、宝拉被警察带走《代班》第一季落下帷幕以后,屏幕外的观剧者依然不明白,《代班》的创作团队究竟想要通过这部剧集,痛陈什么。

我也是在豆瓣写了这部剧集的结尾,理来理去理不明白的留言后,不甘心地想了一晚上才醍醐灌顶:《代班》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失去爱子的母亲们,从她们的儿女离世那一天起,心口就有了一道永远也无法愈合的伤口。她们也许会假装忘记了过去,那只是她们在试图与伤害了她们的周遭讲和。机缘巧合与失去爱子的母亲们相遇的凯或者艾伦,应该牢记那句西谚,好奇害死猫。就算瞧出了蛛丝马迹,除非宝拉倾诉,她们就应该不闻不问,让宝拉送走忙乱的白天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舔舐伤口以求自我安慰。但是,凯不仅不想方设法抑制住自己的好奇心,还穷根究底一路追到了格罗利亚那里,她终于激怒了宝拉。失去爱子的母亲被激怒了以后会干什么?《代班》说,会疯狂。能不疯狂吗?凯和艾伦撕开的伤口,是世界上疼痛指数最高的。

《代班》第一季,结束在艾伦找回了爱女、几乎要离她而去的丈夫又回来了,而宝拉为自己的疯狂付出了代价:她被警察局带走了。

我却深深地同情宝拉,因此在等待第二季《代班》,看看致使宝拉疯狂的艾伦们,或受到什么样的报应。

相信《《3年A班》观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