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三个广告牌》观后感500字。

除了读书让我们成长,观影也是一种成长方式,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好的作品会引起观众的共鸣,不断地触动内心,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观后感记录下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三个广告牌》观后感500字”,欢迎你的品鉴!

《三个广告牌》观后感

我不是一个经常看电影的人,但我知道这部《三个广告牌》是我一定要看的。
一位性格偏激的母亲,经历了巨大的悲痛和失望后,为了将杀害女儿的凶手绳之以法,采用激进的方式,将警察局推到风口浪尖,在美国的小镇掀起了一系列惊天事件。那扣人心弦的情节,角色性格展示的淋漓尽致,人性深入挖掘、真实残酷的人生,都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女主米尔德里德的女儿惨遭毒手,凶犯却久久无法归案,外表强硬的她,内心里是如此的无助。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小镇市民,她的想法直接,近乎单纯:就是想抓住凶手。她将这一切归罪于警嚓的不作为,她要通过自己的方式,逼迫警察行动起来。她必须要为女儿沉冤昭雪,为女儿,更为自己做个交代,否则她的余生将永远无法解脱。三块广告牌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接下来的的突变也令她猝不及防,最后她也有所觉悟。
警察局长威洛比本有个幸福的家庭,在不幸身染绝症,存世不长的情况下,被三块广告牌压得透不出气来。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一条解脱之路,他以悲情的方式离开了深爱的家人,令人叹息。他在米尔德里德眼里是一个无能的警察,可在他家人眼里,是一位称职的丈夫,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是她们的全部。
狄克森,是一个暴力的有着种族主义倾向的警探,和米尔德里德水火不容,却在最后一起走上复仇之路。我们真要去干掉那个混蛋吗?我们路上再决定吧!
三块广告牌是对命运的控诉,是对人性的拷问。 用愤怒行事,换来的只是更强烈的愤怒。
好久没看这么走心的电影了,我不是哲学家,无法从哲学的层面分析;我不是影评家,无法从专业方面给出点评。正如一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每个人都会从片子里看到不同的东西,无所谓谁对谁错,只要你能有所启发,从而更加善待人生就是影片之于你的意思。
在短短的两个小时里,经历了一次人性的洗礼。更重要的是,在回家路上和爱人交流了心得,寻求了心灵契合,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700字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美国电影三块广告牌观后,走出影院心情沉浸在影片的画面中久久不能平抚。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美国一个小镇发生一起女孩被奸杀的惨案,警方迟迟破不了案,女孩母亲悲痛欲绝又万般无奈。
一天,这位母亲在送儿子上学的路上,突然看到公路旁有三块废弃的广告牌,她迅速找到了这家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求租这三块广告牌。很快交了租金签了合同。
三块广告牌上分别写着女儿被奸杀,至今案子未破;威尔警长、请回答,这是为什么?。红底黑字非常醒目。路过的人们完全明白,在向人们昭示和诉说着母亲对警方的不满并对凶手的仇恨。这也激怒了小镇警局,威尔警长一方面亲自找上门来,解释找不到线索给破案带来的难度;另一方面做各种工作,软硬兼施,请来神父以宗教的名义施压,说服把广告撤掉。这位母亲毫不退缩。
从广告牌打出之后,这位母亲从没有消停过,顶着巨大压力,来自家庭的(离异丈夫也前来找后账)小镇人们的冷眼旁观、儿子同学砸车等等,连租给她广告牌的广告公司工作人员也受到牵连,被粗暴的警员殴打,在愤怒中这位母亲放火把小镇警局的办公室烧了。
在这种激烈的弱者和强势冲突中,警方保持着理智、同情、妥协和爱。大家都心知肚明是谁放的火,但没有追究她的任何刑事责任。
小镇威尔警长癌症晚期,留下了三封很感人的遗书,在自家的马厩里自杀身亡。
第一封是给妻子的,带着对家的眷恋和爱写道,我不是一个人来到世界,因为有妈妈,我也不是一个人离开世界,因为有你;若有天堂,我们也许还会见面,若没有天堂,和你在一起的日子宛若天堂。
第二封是给这位母亲的,带着对案件没有告破的愧疚写道,没有抓住凶手,我就离开了,我向你道歉,理解你失去女儿有多痛苦,我祈祷能抓住罪犯,广告牌是个好主意,为此替你再付一个月的租金。
第三封是给警察同事的,带着善意、谦虚与教诲写道,成为一个好警察所需的资质,首先是心中有爱,爱能让人冷静,冷静才能思考。如果把仇恨埋在心里,永远都成为不了你想要成为的人。
简单粗暴的警察两件事情使得他脱胎换骨,一是威尔警察死后留给他语重心长的告诫;二是当他被火烧伤送进医院后,恰与被他打成重伤的广告公司的年轻人住进同一病房。这位善良的年轻人知道躺在床边的患者就是打伤自己的警察,仍然把橘子水端在他面前,把吸管朝着他能喝到的方向,这个宽容、善良的举动感人至深。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家庭中女儿惨遭不幸,又破不了案,母亲的无奈与愤怒,正如电影中的所说愤怒如果得不到发泄,会造成更大的愤怒。然而,强势的警方处处表露着理解、同情,善意,悔过和爱。这种气息散发在整个小镇的上空,又深入人心。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300字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半夜看完后,心理很难受。
剧中母亲的角色,太让人心疼。女儿的死去,让她伤心欲绝。找到凶手是就是她活下去的理由。这样苦难的人,玻璃心的我难以想象她的心情。可是这个世界一切都在相互联系着。警察局长患癌症而自杀,死前写给狄克森话戳到了他的内心深处,正是这些激发了他好的积极一面。他也是对生活失去希望内心痛苦而自暴弃的人。就是身边缺少有人去激励出他正向的一面他逐渐迷失了自己。偶然听到了嫌疑人的谈话,很冷静机智的留下了嫌疑人的DNA。他第一时间就去告诉这位母亲,告诉她不要失去生活的希望。他也是善良的。他也希望自己这次真的就像警察一样找到凶手。可是,结果并不是。他与她,都很失望,似乎又掉进了没有希望的无底洞。就在同时,他告诉她,说那个嫌疑人肯定是别的案子的凶手,这时,他们,似乎找到了接下来的可以做的事情。没错,去找那个嫌疑人,让他绳之以法,或者也许他就是凶手。两个人就这么联系了一起,开始新的目标。他们以后会发生什么?
生活最怕没有希望。那种醒来没有任何欲望的心理满是痛苦的状态。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神奇啊,一切的一切都是因果相连环环相扣,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的事,也许会影响着别人的一些事。好事?坏事?还是坏事?好事?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400字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今天和女儿去王府井东方新天地里的电影院看美国影片《三块广告牌》。
电影开演前,女儿递过来几张餐巾纸。之前,我没有看过影片的预告,不知道故事情节有多么惨烈。
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三块巨大破损的广告牌。环境悲凉的气氛就烘托出来,此时,我流泪了。
米尔德里德海耶斯是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警察局的不作为令她愤怒不已,回想起女儿离家前借车,没有借给她时的情景,母亲自责不已。
为了还给女儿一个公道,为了让警局尽快破案。母亲租赁了三块广告牌,用三块广告牌向警察局局长发起质问。
警察局长深受小镇居民的爱戴,三块广告牌上的文字内容在小镇上掀起轩然大波。
影片故事情节层层深入,牵扯出警察局长的重病和对破案无望的无奈,最终开枪自杀。母亲米尔德里德海耶斯前夫的猥琐卑鄙,前夫小女友的蠢萌。
警员迪克森是妈妈的宝贝儿子,他愚鲁暴力,并被警察局里的坏警员利用,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并被新来的警察局长除名。
影片最后的转折点是迪克森被烧伤后去酒吧喝酒,无意间听到了凶手在述说自己作案的情景,正与米尔德里德海耶斯的女儿被奸杀时的情景一样。
迪克森利用与凶手打架将凶手的毛发揪掉,去验证凶手的DNA。
新局长告诉他,验证的结果不能证明他就是凶手,因为此人的一切属于保密状态,新来的局长暗示此人在某处沙漠,有不在现场的证据。
影片结尾是母亲米尔德里德海耶斯与迪克森坐在车里去找凶手报仇。在影片前面有一处交待,此凶手去找过母亲,暗示自己或许正是凶手。
我喜欢母亲的扮演者佛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出色的演技,但是不喜欢影片里过于血腥与暴力的镜头。

三块广告牌观后感1400字欣赏


《三块广告牌》这部电影由马丁麦克唐纳执导,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伍迪哈里森等主演,是一部犯罪电影,讲述了一位绝望的母亲因女儿遭奸杀而追凶无果,无奈之下竖起三块广告牌与警察对峙。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三块广告牌观后感1400字欣赏。

见:一个母亲海耶斯因为女儿在回家途中被奸杀,7个月毫无消息,于是在女儿遇害的公路边租了三块广告牌,分别写着爱女惨遭奸杀、凶犯逍遥法外、威洛比局长,为什么?

感:犹如在湖水中掷了一块石头,这件事在小镇引起了不小的反应,首先,神父来到了她家,声称代表小镇多数居民希望海耶斯撤掉广告牌;其次,一些个人也蠢蠢欲动,想给海耶斯施加压力,比如牙医在给海耶斯看病时,对病症敷衍潦草,看都不看就要拔牙;最后,儿子和前夫也不支持她这么做。

思:以为自己属于大多数,就可以对少数人尤其是一个人指手画脚,迫使她接受群体的裁决和意志,这是多数人的愚蠢反应。他们丝毫不考虑当事人的痛苦和感受,只因为属于大多数,而感觉无比正确无比强大无比正义。

行:海耶斯毫不妥协,一个比一个更加干脆利索地回击,她讽刺说神父这种行为和黑帮并无区别,喝完茶请滚出她家去;对牙医就更不客气,一句废话不说,直接用针管在牙医的拇指上穿了个洞;至于前夫和儿子,在彼此对抗后再和解(亲人不在上面分析之列)。

由此可以看出,海耶斯是一个性格非常鲜明的人,她已经被生活压榨得失去了性别特征,说话办事纯纯的爷们范儿。

作为一个身材魁梧的女人,她丝毫不忌讳在有必要的时候使用暴力,也许她知道,一个普通人有时只有通过暴力才能维护权益,得到公平对待。

见:事情的进一步演变发生在两周后,广告牌中所提的威洛比局长因癌症晚期,开枪自杀了。此刻,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局长的自杀和海耶斯有关,是海耶斯广告牌施加压力造成的。

即使威洛比局长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在自杀前给海耶斯留了封信,知道海耶斯没有经济能力继续支付广告牌的租金,还帮她支付了一个月的租金。

感:这个时候,群体就更加愤怒了,虽然电影没有正面表现这种愤怒,还是能够清晰地通过一件件事情感觉到。

警员迪克森冲到出租广告牌的公司,把坚持将广告牌租给海耶斯的雷德痛揍一顿后,从二楼的窗户扔了出去。大白天这么干,讲真,挺让人瞠目结舌的,美国似乎也没有那么美好嘛;海耶斯送儿子去学校,车还没停稳,一个装有啤酒的易拉罐砸在车的挡风玻璃上;三个广告牌被人放火烧毁了。

思:真心不知道,大众坚持的这些所谓的正义和惩治,有什么正面意义?如此义愤填膺、如此自以为是、如此替天行道,如此对待一个失去女儿,和儿子相依生活的女人,那掩藏在其后的猥琐、愚蠢和蛮横,也许只是假借道义之明,发泄自己对生活的不满。

行:对待儿子同学的挑衅,海耶斯一如既往地简单粗暴,她走下车来到两名嫌疑同学面前,毫不客气,照着下身,一人一脚。这次,儿子对她说:谢谢妈妈,假设如果她不这么干,选择默默忍受,儿子以后再学校的境遇可想而知。

在听说了詹姆斯被揍后扔下楼,看着熊熊燃烧的广告牌,愤怒的海耶斯当晚放火烧了警察局。

只是,出乎意料的是,并不是警察烧的广告牌,而是女儿的亲爹,她的前夫。当她手握啤酒瓶,走到前夫和他19岁的女友跟前时,前夫有些心虚和慌乱地说,愤怒只会招致更多的愤怒,这是19岁女友说的。

那个傻白甜的女友连连点头。海耶斯没有把酒瓶砸到前夫脑袋上,而是把酒倒进杯子,让前夫好好对待这个女孩。

说到底,她还是一个内心温柔的女人,当她看到一个甲虫四脚朝天胡乱蹬腿,她会轻轻地帮这个小动物翻过身来;在广告牌下当她看到美丽的鹿在近旁散步,也会泪流满面诉说自己的痛苦。在有办法的时候,谁愿意选择暴力,尤其对一个女人来说,这本身就意味着危险。

在遭遇前夫家暴和背叛后离异,一个人带着女儿和儿子艰难度日,生活已经给了她太多的苦难。还没完,青春叛逆期的女儿在和她发生口角后被奸杀,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是一场灾难,谁也无法像别人劝说的那样,让这件事过去,等着不知哪年哪月凶手落网,所以她选择直接叫板警察局。

只是,这需要强大的内心支撑,支撑面对伤口的痛苦,支撑外面的舆论压力,谁有资格要求她用更好更温柔的方式?

无论再痛苦再艰难,也要坚持站着,绝不向生活下跪的海耶斯,就是平凡人的英雄。

电影三块广告牌观后感范文欣赏


《三块广告牌》是一部由美国和英国共同制作的电影,由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和伍迪哈里森等出演,剧情丰富,主要讲述了绝望的母亲米尔德丽德因为女儿被奸杀追凶无果后竖起三块广告牌与警察对峙的故事。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影片《三块广告牌》,曾斩获金球奖在内的多个奖项,豆瓣评分8.7分,但这也许还不足以说明它是部好片。

不过,从你打开它,被它牢牢地抓住视线开始,就足以证明了。

三块广告牌上几句针对灵魂的拷问:

有人惨遭奸杀,

凶手依然逍遥法外?

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

你会好奇,在这个美国西部清冷的小镇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影片的开始,其实就已经透漏了一个线索,广告公司老板手里装模作样拿着的一本书,书名是:《好人难寻》。关于《好人难寻》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老祖母一家,在老祖母的带领下于旅途途中的悲惨遭遇,反映了美国社会关于偏见、冷漠和救赎的问题。而这部影片似乎也借势反映了一些类似的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揉进了关于人性对立面的思考。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个性都十分的鲜明,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影片中三个主人公的人物特性:

痛失爱女的商店店员米尔德雷德:性情刚烈,暴躁粗鲁,强势偏执。

广告牌上的被控告者威洛比警长:受人尊()敬、质朴、傲慢。

迪克森警官:不务正业,冲动暴戾,妈宝男。

一个痛失爱女的中年妇女,极力渴望看到害死女儿的凶手早日落网,可时光不停地流逝,大半年过去案子仍毫无进展,而警察局似乎早已淡忘了此事。在米尔德雷德看来,警察只顾着拷打黑人,却没有花心思去侦破她女儿的案子,因此以女儿亡命之路上的三块广告牌向负责此案的警局示威,一切的纠葛由此加深、透彻。

她愤怒又无力,她只是一个以张牙舞爪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柔弱女人,说她柔弱,是相较于经常家暴她的前夫,一言不合就被那个更强壮的男人扼住脖子,却无以反抗。说她无力,是针对她那叛逆的女儿,之前无论怎样的争吵,那些也都是气话,她爱自己的女儿,只不过是用了一种无能为力的方式。如今她的女儿已经惨死,不会有任何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而无动于衷,凶手却依然逍遥法外,所以她只能愤怒地向办案者示威。

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人格,面对不幸,每个人成为受害者的同时也都可能是加害者。

女主米尔德雷德在女儿不幸遭到奸杀后愧疚于和女儿死前离家那翻激烈的争吵,在情绪失控的情形下脱口而出的恶语,一度认为女儿的不幸和自己也不无关系。而她刚烈粗鲁的个性未必是一朝促成的,整天面对一个随时可能家暴自己的丈夫,也许是一次次的过激反应过后让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暴躁的女人。她的女儿看似是角色中最可怜的一个,但是回顾此前母女两人的争吵,之所以米尔德雷德在和她争吵时会骂出婊子那样难听的话,是否在于他的女儿平时已经叛逆到无法管教的地步,这样一个不听话的女儿又该让这位母亲如何去与之言和?而再换一种角度想,叛逆孩子的性格多半来讲未尝不是源于父母恶劣的关系所导致?

米尔德雷德强硬的示威之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受人尊敬的威洛比警长因绝症自杀,招致人们对这位不幸母亲的行为生成一股怨恨;广告公司老板被迪克森暴揍一顿之后又扔下了楼,重伤的他浑身缠满绷带只能卧床修养;米尔德雷德放火烧警局时又误伤了迪克森,导致迪克森脸被毁了一大半,迪克森在病房里透过裹满绷带仅露出的眼睛,看到了那个被他害惨的广告公司老板,面对对方的关切问候,却羞愧的不敢发声。

我们总是习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一切,但身处其中却未必能以轻而易举的按照自己所言施展而行。

米尔德雷德指控塞德里克警官对黑人的不当行径,但当面对帮助了自己并且爱慕自己的侏儒男,和其一起共度良宵时也表现的极为勉强。

人们对待某些事情的偏见和言行,可能早已是深入到骨髓。

有些时候,没有答案是仅次于最好的结果。

电影中的德林克沃特路,人迹罕至,环境凋敝,几乎没有人会经过广告牌的所在地。

威洛比警长长一句话点破实情从您女儿离家到发现尸体,没有一个目击证人。

因此,无解的悬案也怪不得警方。

但如果没有经历这一切的冲突,迪克森可能永远都是一个暴戾的警察,不清楚自己作为一名警察的责任,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玩忽职守。而米尔德雷德可能也会一直带着对警察的怨恨和对女儿的愧疚,愤怒又无奈的继续等待凶手的出现。

残暴的人也许是被给予了过多溺爱而缺乏一种理智的关爱。

迪克森是幸运的,他遇见了一个能看懂他内心善良的上级威洛比,得到了广告公司老板对自己所做恶行的宽恕,让他在内心的引导下回归善良的本质。

影片中的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当广告牌被烧的火红一片时,米尔德雷德不顾危险地爬到了广告牌上去灭火,她嘶吼着反抗担心她安危的儿子的阻拦,那是一个母亲对死去的女儿深沉的爱,更是一个敢于向社会的不公独自发起反抗的女战士,勇敢又倔强。

三块广告牌唤醒了人们关于爱,关于责任,关于救赎的思考,怨恨只会招致更多怨恨,冲突之后,他们又放下心结,选择与生活和解。

案件的凶手也许会在许久以后浮出水面,也许不会,但关于救赎的真相,我想,他们应该早已有了答案。

美国电影《三块广告牌》观后感700字


美国电影《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美国电影三块广告牌观后,走出影院心情沉浸在影片的画面中久久不能平抚。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美国一个小镇发生一起女孩被奸杀的惨案,警方迟迟破不了案,女孩母亲悲痛欲绝又万般无奈。
一天,这位母亲在送儿子上学的路上,突然看到公路旁有三块废弃的广告牌,她迅速找到了这家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求租这三块广告牌。很快交了租金签了合同。
三块广告牌上分别写着女儿被奸杀,至今案子未破;威尔警长、请回答,这是为什么?。红底黑字非常醒目。路过的人们完全明白,在向人们昭示和诉说着母亲对警方的不满并对凶手的仇恨。这也激怒了小镇警局,威尔警长一方面亲自找上门来,解释找不到线索给破案带来的难度;另一方面做各种工作,软硬兼施,请来神父以宗教的名义施压,说服把广告撤掉。这位母亲毫不退缩。
从广告牌打出之后,这位母亲从没有消停过,顶着巨大压力,来自家庭的(离异丈夫也前来找后账)小镇人们的冷眼旁观、儿子同学砸车等等,连租给她广告牌的广告公司工作人员也受到牵连,被粗暴的警员殴打,在愤怒中这位母亲放火把小镇警局的办公室烧了。
在这种激烈的弱者和强势冲突中,警方保持着理智、同情、妥协和爱。大家都心知肚明是谁放的火,但没有追究她的任何刑事责任。
小镇威尔警长癌症晚期,留下了三封很感人的遗书,在自家的马厩里自杀身亡。
第一封是给妻子的,带着对家的眷恋和爱写道,我不是一个人来到世界,因为有妈妈,我也不是一个人离开世界,因为有你;若有天堂,我们也许还会见面,若没有天堂,和你在一起的日子宛若天堂。
第二封是给这位母亲的,带着对案件没有告破的愧疚写道,没有抓住凶手,我就离开了,我向你道歉,理解你失去女儿有多痛苦,我祈祷能抓住罪犯,广告牌是个好主意,为此替你再付一个月的租金。
第三封是给警察同事的,带着善意、谦虚与教诲写道,成为一个好警察所需的资质,首先是心中有爱,爱能让人冷静,冷静才能思考。如果把仇恨埋在心里,永远都成为不了你想要成为的人。
简单粗暴的警察两件事情使得他脱胎换骨,一是威尔警察死后留给他语重心长的告诫;二是当他被火烧伤送进医院后,恰与被他打成重伤的广告公司的年轻人住进同一病房。这位善良的年轻人知道躺在床边的患者就是打伤自己的警察,仍然把橘子水端在他面前,把吸管朝着他能喝到的方向,这个宽容、善良的举动感人至深。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家庭中女儿惨遭不幸,又破不了案,母亲的无奈与愤怒,正如电影中的所说愤怒如果得不到发泄,会造成更大的愤怒。然而,强势的警方处处表露着理解、同情,善意,悔过和爱。这种气息散发在整个小镇的上空,又深入人心。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三个广告牌》观后感5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