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2018年献礼建党95周年重点影片大火种观后感3篇。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梳理纷繁的思维,可能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实现。怎么才能防止将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你也许需要"2018年献礼建党95周年重点影片大火种观后感3篇"这样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献礼建党95周年重点影片《大火种》观后感


6月19日,庆祝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大火种》在京举行首映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影片原著作者铁流、主演白威、王柠、张梦迪、沈浩出席了活动,张宏森表示,故事虽然不属于大开大合的历史事件,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片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

首映礼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登台致辞,“故事虽然不属于大开大合的历史事件,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看似平凡的故事,表现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山东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当天,影片的原著作者铁流也来到了现场,他表示影片拍得非常接地气,并透露,自己也在片中饰演一角,“现在想到这部电影要登上大银幕,我依然非常激动,能让更多的观众重温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故事,我认为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电影中饰演女主角的王柠透露,影片拍摄时非常艰苦,“白威被折腾得都看不出来是他了,这部电影在造型和心理环境上,对演员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都觉得很值得。

第2篇:献礼建党95周年重点影片《大火种》观后感

《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的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再现了风雨飘摇的旧社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对旧制度的痛恨和对新世界的渴盼。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大火种观后感


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大火种》观后感1


“星火燎原——庆祝建党95周年主题电影展”启动仪式今天下午在济南新世纪电影城举行。《大火种》作为影展的开幕影片,是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建党95周年重点影片。

该片根据作家铁流、徐锦庚荣获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影片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大火种》全景展现了1926年中文首译首印版《共产党宣言》在山东农村传播的历程,表现了刘忠良、姜玉兰、刘雨心等普通而伟大的个体,用青春浇筑信仰,用生命托举火种,不忘初衷,迎来光明。

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大火种》观后感2

首映礼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登台致辞,“故事虽然不属于大开大合的历史事件,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看似平凡的故事,表现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山东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张宏森还表示,《大火种》为中国电影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的精神,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具体体现。

影片的原著作者铁流也来到了现场,他表示影片拍得非常接地气,并透露,自己也在片中饰演一角,“现在想到这部电影要登上大银幕,我依然非常激动,能让更多的观众重温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故事,我认为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电影中饰演女主角的王柠透露,影片拍摄时非常艰苦,“白威被折腾得都看不出来是他了,这部电影在造型和心理环境上,对演员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都觉得很值得。”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大火种观后感优秀篇


1、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大火种观后感优秀篇

《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的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再现了风雨飘摇的旧社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对旧制度的痛恨和对新世界的渴盼。

《大火种》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爱国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陈瑾饰演的女主角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她不知道风声早已走漏,省警察厅马厅长纠集一班人等在广饶只等瓮中抓鳖。敌人抓紧围剿,共产党员却依旧在各个农村活动,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

一个又一个的爱国群众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50年后,当年负责保管《共产党宣言》的群众将这历史的信物交给政府,重回故地的刘雨心望着橱窗里的书感慨万千。

曾出演《校园先锋》、《满城尽带黄金甲》、《唐山大地震》等作品的陈瑾表示,这次她在片中扮演的是不识字、裹小脚的山东妇女,因丈夫是党员,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并被丈夫的热血所感染,在经历一系列的屠杀与抗争之后,她坚定了自己的信仰,“这番心路历程真实、感人,非常富有层次,这个角色是我以前没演过的,非常有挑战。”

白威在片中扮演农民形象刘忠良。白威透露自己在学习方言,领会角色,希望为观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大火种观后感优秀篇

《大火种》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爱国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故事。陈瑾饰演的女主角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她不知道风声早已走漏,省警察厅马厅长纠集一班人等在广饶只等瓮中抓鳖。敌人抓紧围剿,共产党员却依旧在各个农村活动、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一个个爱国群众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五十年后,当年负责保管《共产党宣言》的群众将这历史的信物交给政府,重回故地的刘雨心望着橱窗里的书感谢万千。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片大火种观后感


2016建党95周年献礼片《大火种》观后感(1)

大型史诗故事片《大火种》于3月28日在北京举行开机仪式。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出席仪式并为影片开机。

此片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是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重点打造的献礼影片,由著名导演苗月执导,著名演员陈瑾等主演。

《大火种》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大王镇的百姓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五十年后,当年负责保管《共产党宣言》的群众将这历史的信物交给政府。重回故地的刘雨心望着展览馆里陈列的《共产党宣言》感慨万千,今昔对比让人对革命先辈更添崇敬。

2016建党95周年献礼片《大火种》观后感(2)

大型史诗故事片《大火种》近日在京举行了开机仪式。该片根据山东作家铁流与作家徐锦庚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礼仪》改编,是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重点打造的献礼影片,由著名导演苗月执导,陈瑾领衔主演。

《大火种》故事的真实发生地在山东广饶。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其中的真义,百姓们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终于让革命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保存下了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的中文译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据导演苗月介绍,《大火种》的制作班底主要来自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天上的菊美》主创团队,影片前期筹备长达3年,从题材、表现形式到创作班底等都有周密的考量。苗月称,要拍好《大火种》着实不易,“一是影片的政治体量非常大。因为《共产党宣言》是党的政治性纲领,要从这个角度入手拍好影片不容易;二是它的艺术体量大。因为影片要对老百姓当年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原因进行寻根,不光是从政治角度来解读,还要从生活和艺术的角度来表现,希望让80后、90后甚至00后们都能喜欢。”据苗月透露,他们选择了先为观众讲好故事,“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是从宏观层面记录上世纪20年代山东革命的过程,有着非常庞大的架构,而《大火种》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用小人物来折射山东革命的全貌,我们是将政治理念融在故事里。”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大火种观后感(一)

影片《大火种》在京首映,众主创纷纷登场,沈浩在此片中饰演的反一号警察局长胡传山非常出彩,让观众看的恨之入骨,同时沈浩的演技也因此大获肯定,采访中,沈浩讲述他本人之前都是阳光小生形象,为了塑造好角色他特意花了半年时间给自己留胡子,并整理了一些典型的反面角色的素材结合自身特点融入角色中。

本片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

当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首映式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说,此片已列入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建党95周年的重点影片。“电影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山东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博大胸襟。”张宏森说,“影片的拍摄手法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历史质感,人物生动朴素、情节张弛有度,具有很好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感染力。”

由北京海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这部电影将于近期登陆全国院线。

大火种观后感(二)

7月7日,本报与新世纪电影城燕山店一起推出了一场党员公益放映活动。活动当天,百余名党员一起观看了电影《大火种》,并在映后与电影剧本策划和主演李超进行了分享。观众们纷纷表示,《大火种》讲述了首版《共产党宣言》在山东广饶传播的故事,剧中人物的事迹,真的让他们非常感动。

《大火种》是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建党95周年重点影片,根据作家铁流、徐锦庚荣获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由北京海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全国发行。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片大火种观后感3篇


【第1篇】


6月27日,大型历史故事片《大火种》上映。该片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发生在90年前的真实而悲壮的革命故事:1926年冬,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

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拨通影片导演苗月的电话时,她正在四川成都拍摄新农村建设题材喜剧电影《我的村民我的村》。她说她正坐在一片橘子树下接受采访,自己的这两部作品,一北一南、一悲一喜、一旧一新,“它们相当于让我见证了中国农村近百年的‘前世今生’,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

两场化学反应

“电影里有一个情节——农民找地主要工钱。这里我用了一个长焦特写镜头——一只只特别苍老的手伸过去,接过一点点的钱。画面的张力让人心痛,当卑微者生命的尊严被剥夺时,革命必然会发生,他们不革命谁革命?”

对于一年前拍摄的《大火种》,苗月有一句直抒胸臆的评价:《大火种》主题是关于土地,关于卑微者的生命尊严,关于革命是如何发生的。久远的历史,该回头看看。

作为建党95周年的献礼影片,《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国家记忆》从宏观层面记录了上世纪20年代山东革命的过程,有着非常庞大的架构。而《大火种》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用小人物与《共产党宣言》之间的故事来折射山东革命的面貌。

只不过,一边是外国人写的、理论性极强甚至晦涩难懂的政治纲领性文件,一边是偏远山村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这两个貌似不沾边的物、人是怎么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的?

2015年春节,当大家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气氛中时,正重写《大火种》剧本的苗月却在家里“苦哈哈”地咬着牙钻研《共产党宣言》。“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费劲,政治理论性很强,不好看懂。”读了一遍又一遍后,苗月终于觉得“找到了支点”——《共产党宣言》和村民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化学反应,就在于这本书能够满足他们对生命最本能的诉求。

2018年建党95周年影片大火种观后感文章


建党95周年影片《大火种》观后感【1】

本周五迎来中国共产党95周岁生日。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国内电影人制作和拍摄了多部主旋律影片,将于本周陆续进入院线。昨日,讲述中共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保护《共产党宣言》故事的影片《大火种》率先上映,但记者发现,沪上排映《大火种》的影院只有6家,场次只有7场。

上座率超过好莱坞大片

影片《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真实故事为基础,再现了当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用生命保护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的感人故事。原著作者铁流曾表示,影片拍得非常接地气,“希望用具有传奇色彩的红色故事吸引观众,让更多人重温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

昨日恰逢该片上映首日,记者发现,《大火种》在上海排映的场次仅7场,影院仅6家。从全国范围来看,首映日的全国总票房只有15万元,排片占比仅0.1%。与其排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片的上座率达到了19.2%,甚至超过了好莱坞大片《惊天魔盗团2》和《独立日2》。

猫眼电影票房数据显示,今天《大火种》的全国排片量有所增加,达到了0.2%,预售票房在13.6万元左右,上座率上升到了24.3%,如无意外,将稳占排行榜上座率冠军宝座。今天,《大火种》的上海放映影院增加到了17家,场次增加到24场,但和同期上映的商业类型片相比,依然少得多。

建党95周年影片《大火种》观后感【2】

《大火种》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爱国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陈瑾饰演的女主角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她不知道风声早已走漏,省警察厅马厅长纠集一班人等在广饶只等瓮中抓鳖。敌人抓紧围剿,共产党员却依旧在各个农村活动、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一个又一个的爱国群众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五十年后,当年负责保管《共产党宣言》的群众将这历史的信物交给政府,重回故地的刘雨心望着橱窗里的书感谢万千。

2018年建党95周年大火种观后感


2016建党95周年《大火种》观后感(1)

作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重点打造的献礼影片,大型史诗性故事片《大火种》近日开机,导演苗月,主演陈瑾和白威亮相。

《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的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再现了风雨飘摇的旧社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对旧制度的痛恨和对新世界的渴盼。

《大火种》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爱国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陈瑾饰演的女主角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她不知道风声早已走漏,省警察厅马厅长纠集一班人等在广饶只等瓮中抓鳖。敌人抓紧围剿,共产党员却依旧在各个农村活动,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

一个又一个的爱国群众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50年后,当年负责保管《共产党宣言》的群众将这历史的信物交给政府,重回故地的刘雨心望着橱窗里的书感慨万千。

曾出演《校园先锋》、《满城尽带黄金甲》、《唐山大地震》等作品的陈瑾表示,这次她在片中扮演的是不识字、裹小脚的山东妇女,因丈夫是党员,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并被丈夫的热血所感染,在经历一系列的屠杀与抗争之后,她坚定了自己的信仰,“这番心路历程真实、感人,非常富有层次,这个角色是我以前没演过的,非常有挑战。”

白威在片中扮演农民形象刘忠良。白威透露自己在学习方言,领会角色,希望为观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6建党95周年《大火种》观后感(2)

向建党95周年献礼,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的故事片《大火种》日前于北京宣布开机。该片由苗月执导、陈瑾主演,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共产党宣言》是如何克服残酷镇压和血腥屠杀,如火种般在人民群众中传递的故事。

2018年建党95周年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大火种观后感(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激发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爱岗的热情,“七一”当天,横栏镇组织机关300多名党员干部观看了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大火种》,以特殊的方式为党庆生,铭记党史。

横栏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劳国南在观影前讲话中提出2点要求:一要切实增强管党意识,结合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创新群众工作方式,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二要切实增强党员意识,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好党章党规,学好系列讲话,提振精气神,增强进取心,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做一名合格党员,以实际行动彰显先锋本色。

影片《大火种》全景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为了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这部影片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山东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博大胸襟。

在观影过程中,党员们情绪高涨,深受鼓舞,仿佛置身于滚滚的革命洪流之中。大家认为在“七一”建党节这个重要的日子观看红色影片非常有意义,并纷纷表示一定要传递和继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以更加优良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做好本职工作,为推动横栏镇各项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此外,为感谢老一辈党员的贡献,“七一”前夕,横栏镇机关党员干部纷纷进村入户慰问老党员,与他们促膝长谈,重温党史,追忆艰苦奋斗岁月里的不朽精神,了解老党员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并叮嘱他们保重好身体,继续为地方的发展建言献策。

建党95周年红色影片大火种观后感


影片《大火种》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中华儿女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博大胸襟。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大火种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火种观后感(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激发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爱岗的热情,13日下午,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大火种》在大同市工人文化活动中心二宫首映,来自大同市纪委、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委政法委、市委党史办公室等单位的300名党员干部观看了影片。

据了解,影片《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影片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影片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中华儿女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博大胸襟。

为充分发挥影片对广大职工群众的宣传教育作用,根据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等七部门联合开展纪念建党95周年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大同市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广大职工群众观看影片,并以观看影片为契机,开展“学党史、感恩党、跟党走”学习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岗位,为建设美丽大同、富裕大同、幸福大同作出新贡献。

大火种观后感(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7月7,旅发局组织党员干部,在团团影城观看了电影《大火种》,使全体党员再一次接受了“红色教育”的洗礼,引起强烈反响。

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影片《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度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影片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


2016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1)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那是一个苦苦求索的过程,那是一段向往光明的历史,电影《建党伟业》公映了,他让人瞩目的不单单是规模庞大的演员阵容,还真实地在闲聊那个时代看似混乱无序的社会表象下涌动的众心归一的大道。

影片从武昌起义胜利,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到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恢复帝制,蔡锷在云南誓师讨袁,再到溥仪在张勋的帮助下复辟,围绕这条主线电影给我们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各种错综复杂的思想,各种势力交织纠结的历史背景。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国列强的欺凌侮辱,各路军阀的你争我抢,国已凋零,家何以附,人何以堪!种种丧权辱国的事实,大大激发了国人寻求国家富强之路的思想,中国的出路在何方?封建主义苟延残喘,资本主义诸多缺陷,共产主义尚在萌芽,乱弱岂可以继续,富强重心使之!不但是当时人们所考虑的问题,也是观众所思考的问题。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社会各阶层都在尝试让中国富强的办法。虽然都有一些进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都没有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什么?是因为那些做出诸多尝试的人让中国富强的办法代表的是少数人的阶层,是那些当权者和富贵者,既得利益者,并没有代表社会最广大阶层的民众,例如工人农民这些无产者

如果说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如说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各方割据,军阀混战,纷争不断,更有甚者或委身于外寇借爱国之名行汉奸之事,或执天下大公以私小我小欲,皆有爱民之言却无为民之实,多以大义掩私念,少以公心求国存,相互压榨,不求大同,如此何以得统一,无统一又怎能谈国之富强?只有中国共产党紫成立伊始就确立了“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纲领,这代表了在社会阶层中占最大比重的底层工人农民等无产阶级者的意愿,必定会得到社会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根本利益,才能担负起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重任!也正是因为紧紧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保持长久不败的状态。

观后感《2018年献礼建党95周年重点影片大火种观后感3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