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2018年关于古田会议电影观后感3篇。

好的影响也是人进步的阶梯,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我们在观赏时,需要仔细地领会,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2018年关于古田会议电影观后感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田会议》是由谭晓明执导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由许铂岑,王韦智,释小龙等主演。

2016关于古田会议电影观后感(1)

《古田会议》是由谭晓明执导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由许铂岑,王韦智,释小龙等主演,于7月1日正式上映。影片讲述了红军建立之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把一支主要由农民和旧军人组成的军队改造成共产党的武装、如何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故事。

影片真实的还原了战火纷飞的1928年,红四军在赣南地区几乎全军覆灭,“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片中待红四军终于打下四百年未破的上杭城,毛泽东吟诗的激情豪迈跃然于银幕之上。然而,初到闽西的红四军组成复杂、思想混乱、军心涣散、官兵对前途充满迷茫,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如何打造军队成为当时红四军争论最激烈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毛泽东和朱德各抒己见,并没能达成一致。经过红四军在闽西时期的活动和探索,1929年冬,红四军九大在古田廖氏宗祠召开,纷纷雪花中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从此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登上了历史舞台,从苦难走向辉煌。

2016关于古田会议电影观后感(2)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建党献礼片《古田会议》目前正在各大影院热映。剧中,青年演员王怡苏独挑大梁扮演女革命家贺子珍。

《古田会议》是通过朱毛之争开的一场改变中国的会议,还原了红军建立之初,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把一支主要由农民和旧军人组成的军队改造成共产党的武装的历史故事。影片细腻考究,情节跌宕起伏,除了紧张刺激的剧情,影片中王怡苏与许铂岑的爱情戏份也让观众眼前一亮。作为片中的女一号,提起王怡苏的名字,观众可能会有些陌生,但如果你热爱贺岁片,便会一眼认出她来。曾在热门贺岁剧《一步之遥》中表现不俗的她,首次拍摄历史战争《古田会议》便饰演女一号贺子珍,对于这个烙印在观众心中的角色,王怡苏表示:在得知自己要扮演贺子珍时真的是又激动又害怕,但是剧中的贺子珍完全和我们想象中不同,希望大家可以走进电影院去看看你们心中不一样的贺子珍。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2018年红色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


2016红色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1)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古田会议》,即将于7月1日在全国公映。日前举行的媒体看片会提前揭开了这部主旋律影片看点和亮点:该片不仅首次展现在革命初期探索军队建设时的“朱毛之争”,更通过对史实的细致考察和对人物的准确把握,呈现出老一辈革命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极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导演谭晓明和毛泽东的扮演者许铂岑都表示,能够在电影中塑造伟人青年时期丰富的人格魅力,是《古田会议》做出的新尝试。

首现“朱毛之争”——主旋律电影的破冰之作

电影《古田会议》讲述了红军建立之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把一支主要由农民和旧军人组成的军队改造成共产党的武装,如何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故事。

影片将观众带回到战火纷飞的1928年,红四军在赣南地区几乎全军覆灭,“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片中待红四军终于打下四百年未破的上杭城,毛泽东吟诗的激情豪迈跃然于银幕之上。然而,初到闽西的红四军组成复杂、思想混乱、军心涣散、官兵对前途充满迷茫,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如何打造军队成为当时红四军争论最激烈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毛泽东和朱德各抒己见,并没能达成一致。经过红四军在闽西时期的活动和探索,1929年冬,红四军九大在古田廖氏宗祠召开,纷纷雪花中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从此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登上了历史舞台,从苦难走向辉煌。

影片真实还原了古田会议这段历史,并且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展示“朱毛之争”。导演兼编剧谭晓明坦言《古田会议》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绝不是教科书式地讲述历史,而是要展现思想的交锋,充分展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傅柏翠等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富有魅力的个性特征,“可以说在领袖人物的塑造上,我们是有所突破的。朱德身上有憨厚的一面,但他也是曾经留德的学霸,在政治、哲学等领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而他表达想法也是很尖锐的。毛泽东有坚定洒脱、霸气的一面,同时也有风趣幽默的一面,他知道底层人民想要什么,他的民族主义,他对传统文化的熟悉,使他成为一个本土派的民族英雄。古田会议所具有的深刻历史意义和理论智慧其实也蕴含在‘朱毛之争’里。”为了客观真实再现历史,同时又令影片极具艺术欣赏性,谭晓明翻阅了几十万字的历史资料,数次到福建古田实地采访,不断调整剧本,最终为保障故事节奏流畅,生生将4万多字的本子精简到2万多字,并且第一次尝试以毛泽东第一人称为叙事视角,用他的六段内心独白作为结构全篇的主要手段。于是,在90多分钟的时长里,《古田会议》既拥有了清晰的叙事,又完成了相对完整的人物性格塑造,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上实现了不小的创新。

2018年古田会议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古田会议观后感1】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古田会议》,即将于7月1日在全国公映。日前举行的媒体看片会提前揭开了这部主旋律影片看点和亮点:该片不仅首次展现在革命初期探索军队建设时的“朱毛之争”,更通过对史实的细致考察和对人物的准确把握,呈现出老一辈革命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极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导演谭晓明和毛泽东的扮演者许铂岑都表示,能够在电影中塑造伟人青年时期丰富的人格魅力,是《古田会议》做出的新尝试。

电影《古田会议》讲述了红军建立之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把一支主要由农民和旧军人组成的军队改造成共产党的武装,如何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故事。

影片将观众带回到战火纷飞的1928年,红四军在赣南地区几乎全军覆灭,“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片中待红四军终于打下四百年未破的上杭城,毛泽东吟诗的激情豪迈跃然于银幕之上。然而,初到闽西的红四军组成复杂、思想混乱、军心涣散、官兵对前途充满迷茫,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如何打造军队成为当时红四军争论最激烈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毛泽东和朱德各抒己见,并没能达成一致。经过红四军在闽西时期的活动和探索,1929年冬,红四军九大在古田廖氏宗祠召开,纷纷雪花中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从此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登上了历史舞台,从苦难走向辉煌。

影片真实还原了古田会议这段历史,并且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展示“朱毛之争”。导演兼编剧谭晓明坦言《古田会议》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绝不是教科书式地讲述历史,而是要展现思想的交锋,在90多分钟的时长里,《古田会议》既拥有了清晰的叙事,又完成了相对完整的人物性格塑造,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上实现了不小的创新。

以往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伟人的形象总是追求极致的形似。导演谭晓明透露在毛泽东外形塑造上的细节,比如为尊重史实保留了较长的发型,但也为主席增加了那个时期还并没有的痣,“主要是这颗痣太具有标志性了,如果没有恐怕观众会不认,他们会觉得演得不像”。

2018年献礼建党95周年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


红色电影《古田会议》已于7月1日全国上映,成为7月献礼建党95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中的热点,收获了很多来自观众的真挚评价和感动,其中,王怡苏饰演的贺子珍更是好评不断,被网友们称为贤妻良母的标杆。

2016献礼建党95周年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1)

《古田会议》是一部还原历史抗战大片,相比其他历史抗战电影,影片更多将情感部分以及人物性格做到极致,丰富展现了伟人们的人格魅力。在这样一部重视情感表达的影片中,演员王怡苏的细腻演技也被更加苛刻的要求,同时画面的质感上也被赋予更多的期待。

影片中,最出彩的演员之一王怡苏,从头到尾都在调解着朱毛之间的争斗,出了力不讨好是家常便饭,更难得的是她将人物的心里矛盾演绎地层次分明,细腻入微。看完电影的观众,很多都表示被影片中的贺子珍真震撼到了,书本上的她一直是英姿飒爽的女豪杰,没想到在影片中的她竟是如此的大方得体知进退,简直是贤妻良母的标杆。

影片“命途多舛”满载感动

相对于其他顺风顺水的影片,《古田会议》从开拍到上映的两年内经历了种种困难,上映时又遇到了外片的围攻,这个“命途多舛”的诚意之作,终究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对于电影,王怡苏表示:剧组所有人员两年的努力就是将诚意作品呈现给观众,希望《古田会议》能够收视长虹。同时,也谢谢导演和剧组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和关心,希望我饰演的贺子珍能走进观众心里,得到观众的认可。

2016献礼建党95周年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2)

在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首部真实展现古田会议历史及意义的重大题材电影《古田会议》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

2018年建党95周年红色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


古田会议观后感(一)


日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首部真实展现古田会议历史及意义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古田会议》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举行,该片导演由陈健、谭晓明担任,为了保证影片的艺术质量,八一电影制片厂邀请了曾经获得夏衍文学奖的著名编剧谭晓明执笔,务求展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和严肃性,又能传递出浓浓的人情味。演员赖一凡在该部影片中饰演青年时期中国女革命家曾志。

这是赖一凡第一次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而且所饰演的人物是真实存在过的,赖一凡坦言私底下做了很多功课,查看大量影视资料、书籍去了解曾志这个人物,毕竟挑战这类角色给演员的压力真的很大。

影片《古田会议》讲述了1928年底,红四军在赣南地区几乎全军覆灭,经过新泉整训,来到古田廖氏宗祠召开红四军九大,在此次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的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从此踏上了新的征途,这也对中国革命胜利产生了巨大影响。影片中只有两位女性人物,一位是贺子珍,一位是曾志。担任女二号的赖一凡为塑造好这个角色剪掉了自己一头黑发,瞬间变成了一位那个年代的女红军战士。

赖一凡所饰演的曾志得到了导演的认可,现在该影片已杀青,让我们一同期待《古田会议》的上映。

古田会议观后感(二)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古田会议》,即将于7月1日在全国公映。日前举行的媒体看片会提前揭开了这部主旋律影片看点和亮点:该片不仅首次展现在革命初期探索军队建设时的“朱毛之争”,更通过对史实的细致考察和对人物的准确把握,呈现出老一辈革命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极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导演谭晓明和毛泽东的扮演者许铂岑都表示,能够在电影中塑造伟人青年时期丰富的人格魅力,是《古田会议》做出的新尝试。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


古田会议观后感(一)


电影《古田会议》是一部反映襁褓中的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队在腥风血雨的年代艰难成长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与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11月,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前委书记。随后,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下,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剿,并于1929年1月起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官兵,加上环境险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作为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曾力图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因此与朱德等红四军其它领导同志在红军建设、军事战略、创建红色根据地、红军中实行民主集中等原则问题上上产生激烈分歧。后中共中央为了加强红四军的领导,派刚刚从苏联学习军事回国的刘安恭以中央特派员的名义到红四军工作,刘安恭对红军特点认识不足,机械搬用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制度和军事理论,造成红四军高层内部矛盾加剧。红四军临时进行前敌委员会选举,由陈毅取代毛泽东当选前委书记,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没有得到认可和实施。接着红四军在单纯军事思想的领导下,采取分兵作战,进发江浙,一路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面临全军覆灭的局面。1929年8月下旬,陈毅抵达上海,向党中央如实汇报了红四军的工作。29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陈毅关于红四军全部情况的详细汇报,经过1个月的讨论,形成了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来信。九月来信肯定了红四军建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要求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战士维护毛泽东的领导,重新恢复毛泽东为红四军前委书记。随后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会议上毛泽东作了《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报告,重新明确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规定了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最高宗旨,以及红军根本性质是一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武装集团,同时统一思想,在战略上摒弃了机械的军事理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变的军事策略,为红四军走出艰难困局,以及接下来的不断壮大明确了方向。可以说,《古田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也为至今为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奠定了伟大的基石。

2018年关于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3篇


2016关于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1)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怀着神圣的崇敬之情看完了这部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题材的电影,感慨颇深,受益匪浅。

影片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华美革命篇章。我深深地感悟到,一面党旗,浸染了几代人的革命热血;一面党旗,演绎了九十载的峥嵘岁月。

古语有云,多难兴邦,对于上世纪初的中国人民和中国来说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鸦片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政府的腐败、列强的掠夺把人民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一代爱国人士在苦苦的追寻救国之路,影片正是由此开始。历史将铭记1911年的孙中山先生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并将证明他们的伟大,因为是他们推翻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是他们启发了国人心智带来了思想的解放,当时的国人似乎看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希望,民族复兴的曙光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但是资本主义的革命之火终究还是被扑灭了,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废除宪法,复辟称帝,黑暗再次笼罩了中国大地,尽管孙中山、蔡锷等人掀起了护法运动,成功推翻了袁世凯,但是袁世凯死后,中国又陷入了军阀混战,其中还不乏张勋复辟的历史闹剧,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再次告诉国人,弱国无外交,正如影片中中国代表顾维钧所说,中国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沉重的一天。

或许这正是黎明前的黑暗,国人积压已久的愤怒已经达到了顶点,学生们的爱国情结更是被李大钊、陈独秀所宣传的马克思主义所激起。这样由先期的共产党人李大钊、陈独秀领导爱国学生组织的五四运动就此爆发,学生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走在街上,掀起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从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开来,人们找到了救国图强的新道路。在此之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等人,深入工人群众当中,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纷纷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广泛的基础。1921年7月23日,虽然只有12个人,虽然只能在游船上完成最后的会议,但是这仍然是伟大的一天,因为正是在这一天诞生了影响中国历史的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的革命事业开启了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长征、八年抗战、解放战争等一系列艰苦卓越的斗争,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经过了改革开放迎来了民族复兴。

2018年关于活着电影观后感三篇


活着电影观后感1:

语文课上,老师凑出了一下午的时间给我们看电影,名为《活着》。

电影是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小说我没有读过,据说很沉重,不过通过这部电影已足以感受心头之重。

《活着》淡淡的两个字,平凡的百姓的平凡故事。《活着》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着?片中大少爷徐福贵嗜赌成性,妻子家珍屡劝无效,带着女儿凤霞回娘家。当夜福贵输光全部家产,父亲给他气死。一年后,家珍带着女儿及手抱的男婴有庆回家,福贵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戏维生。适逢国共内战,福贵先被国民党拉俘当兵,后被俘掳。好不容易获释回乡,庆幸一家团圆。但生活让他失去了儿女等亲人,最后剩下的惟有活着……

电影中一次又一次提到“活着”,影片中福贵和春生在国民党抓去的时候,在无数的尸体中说:要活着无论如何都要活着回去;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葛优的活着只是中国千千万老百姓活着的缩影。活着,再苦再难也要活着,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在泪水中我们也有庆幸。

福贵的命运,是时代的命运,也是一部分人的命运。一个败家的子弟,看着家道中落,在穷困潦倒中生存,由富有变为贫穷,母亲的去世,巡演皮影戏被抓服役,参加内战,意外地失去自己的儿子,女儿的死,都是那么惨痛,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家人极力的维持中,命运和社会给他们开着一个又一个残酷的玩笑。看得出来,生活没有丝毫动情,要给他一个完好的感觉。福贵居然坚强的活了下来,晚年与妻子为伴,想这种可怕的生活。一个人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生活又是如此的无奈。深深思考,人为什么活着,真是一个要自己必须回答的问题。

活着,难啊,要活的坚忍不拔,伟岸不动,难啊,福贵看似弱不禁风,细皮嫩肉。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下有谁能心平气和地承受!活着很无奈,有很多事不能阻止,因此而丧失痛绝一直兢兢业业地活着,却可以一瞬间把你打回原形,身上犹如背负着万砘巨石,为它而发泄,发狂、发疯。

2018年关于不许动电影观后感


不许动电影观后感【篇一】

《不许动》讲述的是抗战期间,一群川军抗日战士,在血战山东台儿庄战役中被日本兵打散后,来到山东临沂某山村,和山东当地农村少年陈小兵及其同伴一群孩子,巧奔妙夺,智斗鬼子,孩子们历经艰险最终成长为抗战小英雄的精彩故事。快去观看日本鬼子与小英雄们演绎岀一场场令人捧腹的爆笑场景和精彩对决。

拍摄场面宏大,气势磅礴,观赏性极强,是继潘长江《举起手起》之后的难得的一部好电影。六月一日,《不许动》在太平洋院线全面上映,到时,您一定得带着家人、孩子去欣赏哦;特别与情侣一起去享受这一轻松快乐时光,更会美不胜收。

在电影发布会上,著名演员赵亮说:“中国人热爱和平,但遭遇战争时,我们也不示弱也不怕他们。我和矢野浩二会努力拍戏,一定要拍得真实精彩搞笑,把军民抗日的精神拍出来,拍成令人开怀大笑的好电影!”

不许动电影观后感【篇二】

《不许动》影片主要讲的是:1945年8月,抗战快要结束了。日本军队投降前,要把他们战争中在中国掠夺的黄金全部装箱秘密运回日本。运送黄金的日本兵,装扮成一支换防的队伍暗中护送黄金,他们以为这样就能瞒天过海偷运成功。可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中国八路军早已获得情报,在峡谷里埋伏阻截日本军队,想要夺回黄金。日本军队看到中国八路军火势强大,于是就用手推车将黄金转移到小村庄里。结果转移途中,被少年游击队员陈小兵和他的小伙伴们发现。陈小兵和他的同伴经过和日本鬼子的斗智斗勇,历经艰险最终成功夺回黄金保护了国家的财产,并成为“抗战小英雄”的精彩故事。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陈小兵将日本鬼子引到村里,把马蜂窝放进西瓜里,又在旁边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日本鬼子以为那西瓜是游击队头上的那顶帽子,就用军刀切了下去。西瓜里的马蜂全都涌了出来,日本兵的脸上都被马蜂叮成了“大花脸”,他们一边挡马蜂、一边把车子往前推,谁知前面还有很多西瓜皮,日本兵又被摔得四脚朝天,他们被少年游击队整惨了。看到这里班上的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有的同学还一边拍桌子一边喊道:“中国万岁!”还有的同学说:“中国人不发威,你还以为是病猫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陈小兵在日本军队弹药库偷了一枚地雷,安装在地窖里。他跑去告诉日本军官说:“地窖下面有很多黄金”就这样把日本鬼子引到了地窖里,结果一个日本小兵触发了地雷引起爆炸,日本军队全军覆没。看到这里影片就基本结束了……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2018年关于古田会议电影观后感3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