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2018年红色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

我们经常会观看一些视频或者电影,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或许你需要"2018年红色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这样的内容,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2016红色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1)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古田会议》,即将于7月1日在全国公映。日前举行的媒体看片会提前揭开了这部主旋律影片看点和亮点:该片不仅首次展现在革命初期探索军队建设时的“朱毛之争”,更通过对史实的细致考察和对人物的准确把握,呈现出老一辈革命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极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导演谭晓明和毛泽东的扮演者许铂岑都表示,能够在电影中塑造伟人青年时期丰富的人格魅力,是《古田会议》做出的新尝试。

首现“朱毛之争”——主旋律电影的破冰之作

电影《古田会议》讲述了红军建立之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把一支主要由农民和旧军人组成的军队改造成共产党的武装,如何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故事。

影片将观众带回到战火纷飞的1928年,红四军在赣南地区几乎全军覆灭,“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片中待红四军终于打下四百年未破的上杭城,毛泽东吟诗的激情豪迈跃然于银幕之上。然而,初到闽西的红四军组成复杂、思想混乱、军心涣散、官兵对前途充满迷茫,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如何打造军队成为当时红四军争论最激烈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毛泽东和朱德各抒己见,并没能达成一致。经过红四军在闽西时期的活动和探索,1929年冬,红四军九大在古田廖氏宗祠召开,纷纷雪花中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从此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登上了历史舞台,从苦难走向辉煌。

影片真实还原了古田会议这段历史,并且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展示“朱毛之争”。导演兼编剧谭晓明坦言《古田会议》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绝不是教科书式地讲述历史,而是要展现思想的交锋,充分展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傅柏翠等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富有魅力的个性特征,“可以说在领袖人物的塑造上,我们是有所突破的。朱德身上有憨厚的一面,但他也是曾经留德的学霸,在政治、哲学等领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而他表达想法也是很尖锐的。毛泽东有坚定洒脱、霸气的一面,同时也有风趣幽默的一面,他知道底层人民想要什么,他的民族主义,他对传统文化的熟悉,使他成为一个本土派的民族英雄。古田会议所具有的深刻历史意义和理论智慧其实也蕴含在‘朱毛之争’里。”为了客观真实再现历史,同时又令影片极具艺术欣赏性,谭晓明翻阅了几十万字的历史资料,数次到福建古田实地采访,不断调整剧本,最终为保障故事节奏流畅,生生将4万多字的本子精简到2万多字,并且第一次尝试以毛泽东第一人称为叙事视角,用他的六段内心独白作为结构全篇的主要手段。于是,在90多分钟的时长里,《古田会议》既拥有了清晰的叙事,又完成了相对完整的人物性格塑造,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上实现了不小的创新。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2018年古田会议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古田会议观后感1】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古田会议》,即将于7月1日在全国公映。日前举行的媒体看片会提前揭开了这部主旋律影片看点和亮点:该片不仅首次展现在革命初期探索军队建设时的“朱毛之争”,更通过对史实的细致考察和对人物的准确把握,呈现出老一辈革命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极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导演谭晓明和毛泽东的扮演者许铂岑都表示,能够在电影中塑造伟人青年时期丰富的人格魅力,是《古田会议》做出的新尝试。

电影《古田会议》讲述了红军建立之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把一支主要由农民和旧军人组成的军队改造成共产党的武装,如何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故事。

影片将观众带回到战火纷飞的1928年,红四军在赣南地区几乎全军覆灭,“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片中待红四军终于打下四百年未破的上杭城,毛泽东吟诗的激情豪迈跃然于银幕之上。然而,初到闽西的红四军组成复杂、思想混乱、军心涣散、官兵对前途充满迷茫,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如何打造军队成为当时红四军争论最激烈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毛泽东和朱德各抒己见,并没能达成一致。经过红四军在闽西时期的活动和探索,1929年冬,红四军九大在古田廖氏宗祠召开,纷纷雪花中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从此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登上了历史舞台,从苦难走向辉煌。

影片真实还原了古田会议这段历史,并且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展示“朱毛之争”。导演兼编剧谭晓明坦言《古田会议》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绝不是教科书式地讲述历史,而是要展现思想的交锋,在90多分钟的时长里,《古田会议》既拥有了清晰的叙事,又完成了相对完整的人物性格塑造,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上实现了不小的创新。

以往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伟人的形象总是追求极致的形似。导演谭晓明透露在毛泽东外形塑造上的细节,比如为尊重史实保留了较长的发型,但也为主席增加了那个时期还并没有的痣,“主要是这颗痣太具有标志性了,如果没有恐怕观众会不认,他们会觉得演得不像”。

2018年古田会议电影观后感3篇范文


第1篇:古田会议电影观后感

《古田会议》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同时表现了领袖丰富的性格。《毛丰美》的原型是丹东凤城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毛丰美,他是优秀基层干部的代表。《我的村民我的村》讲述的是蒲河村党员干部带着村民奔小康,演绎社会主义新农村温暖的精彩故事

由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陈云纪念馆联合出品,刘冠翔、佟瑞欣领衔主演的电影《难忘的岁月》将于6月24日参加中国电影华表奖“建党95周年重点献礼影片推介”环节,刘冠翔在片中首次出演历史伟人陈云,再现了毛泽东与陈云在延安的那段峥嵘岁月。

《难忘的岁月》首次将创作视野投射到我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两位领袖,通过他们之间的交往再现历史,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毛泽东与陈云投身革命的激情、惺惺相惜的友情、并肩战斗的豪情以及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风范,折射出两位历史伟人为中国革命所立下的卓越功勋。

刘冠翔为了更好的演绎出陈云的神韵,在开拍之前也是做足了功课,查资料、看影像视频、学评弹,全方位地了解陈云在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状态,力求将这位可亲、可敬、可信的陈云同志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届时,刘冠翔也将与影片众主创一起参加6月24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暨中国电影新力量推荐盛典”。

第2篇:古田会议电影观后感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古田会议》将于7月1日在全国公映。日前举行的媒体看片会提前揭开了这部主旋律影片的看点和亮点。影片不仅首次展现在革命初期探索军队建设时的“朱毛之争”,更通过对史实的细致考察和对人物的准确把握,呈现出老一辈革命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极具魅力的个性特征。

战火纷飞的1928年,初到闽西的红四军组成复杂、思想混乱、军心涣散、官兵对前途充满迷茫,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如何打造军队,成为当时红四军争论最激烈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毛泽东和朱德各抒己见,并没能达成一致。1929年冬,红四军九大在古田廖氏宗祠召开,纷纷雪花中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从此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登上了历史舞台,从苦难走向辉煌。影片真实还原了古田会议这段历史,并且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展示“朱毛之争”。

2018年关于古田会议电影观后感3篇


《古田会议》是由谭晓明执导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由许铂岑,王韦智,释小龙等主演。

2016关于古田会议电影观后感(1)

《古田会议》是由谭晓明执导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由许铂岑,王韦智,释小龙等主演,于7月1日正式上映。影片讲述了红军建立之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把一支主要由农民和旧军人组成的军队改造成共产党的武装、如何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故事。

影片真实的还原了战火纷飞的1928年,红四军在赣南地区几乎全军覆灭,“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片中待红四军终于打下四百年未破的上杭城,毛泽东吟诗的激情豪迈跃然于银幕之上。然而,初到闽西的红四军组成复杂、思想混乱、军心涣散、官兵对前途充满迷茫,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如何打造军队成为当时红四军争论最激烈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毛泽东和朱德各抒己见,并没能达成一致。经过红四军在闽西时期的活动和探索,1929年冬,红四军九大在古田廖氏宗祠召开,纷纷雪花中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从此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登上了历史舞台,从苦难走向辉煌。

2016关于古田会议电影观后感(2)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建党献礼片《古田会议》目前正在各大影院热映。剧中,青年演员王怡苏独挑大梁扮演女革命家贺子珍。

《古田会议》是通过朱毛之争开的一场改变中国的会议,还原了红军建立之初,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把一支主要由农民和旧军人组成的军队改造成共产党的武装的历史故事。影片细腻考究,情节跌宕起伏,除了紧张刺激的剧情,影片中王怡苏与许铂岑的爱情戏份也让观众眼前一亮。作为片中的女一号,提起王怡苏的名字,观众可能会有些陌生,但如果你热爱贺岁片,便会一眼认出她来。曾在热门贺岁剧《一步之遥》中表现不俗的她,首次拍摄历史战争《古田会议》便饰演女一号贺子珍,对于这个烙印在观众心中的角色,王怡苏表示:在得知自己要扮演贺子珍时真的是又激动又害怕,但是剧中的贺子珍完全和我们想象中不同,希望大家可以走进电影院去看看你们心中不一样的贺子珍。

2018年献礼建党95周年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


红色电影《古田会议》已于7月1日全国上映,成为7月献礼建党95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中的热点,收获了很多来自观众的真挚评价和感动,其中,王怡苏饰演的贺子珍更是好评不断,被网友们称为贤妻良母的标杆。

2016献礼建党95周年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1)

《古田会议》是一部还原历史抗战大片,相比其他历史抗战电影,影片更多将情感部分以及人物性格做到极致,丰富展现了伟人们的人格魅力。在这样一部重视情感表达的影片中,演员王怡苏的细腻演技也被更加苛刻的要求,同时画面的质感上也被赋予更多的期待。

影片中,最出彩的演员之一王怡苏,从头到尾都在调解着朱毛之间的争斗,出了力不讨好是家常便饭,更难得的是她将人物的心里矛盾演绎地层次分明,细腻入微。看完电影的观众,很多都表示被影片中的贺子珍真震撼到了,书本上的她一直是英姿飒爽的女豪杰,没想到在影片中的她竟是如此的大方得体知进退,简直是贤妻良母的标杆。

影片“命途多舛”满载感动

相对于其他顺风顺水的影片,《古田会议》从开拍到上映的两年内经历了种种困难,上映时又遇到了外片的围攻,这个“命途多舛”的诚意之作,终究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对于电影,王怡苏表示:剧组所有人员两年的努力就是将诚意作品呈现给观众,希望《古田会议》能够收视长虹。同时,也谢谢导演和剧组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和关心,希望我饰演的贺子珍能走进观众心里,得到观众的认可。

2016献礼建党95周年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2)

在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首部真实展现古田会议历史及意义的重大题材电影《古田会议》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


古田会议观后感(一)


电影《古田会议》是一部反映襁褓中的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队在腥风血雨的年代艰难成长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与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11月,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前委书记。随后,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下,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剿,并于1929年1月起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官兵,加上环境险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作为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曾力图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因此与朱德等红四军其它领导同志在红军建设、军事战略、创建红色根据地、红军中实行民主集中等原则问题上上产生激烈分歧。后中共中央为了加强红四军的领导,派刚刚从苏联学习军事回国的刘安恭以中央特派员的名义到红四军工作,刘安恭对红军特点认识不足,机械搬用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制度和军事理论,造成红四军高层内部矛盾加剧。红四军临时进行前敌委员会选举,由陈毅取代毛泽东当选前委书记,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没有得到认可和实施。接着红四军在单纯军事思想的领导下,采取分兵作战,进发江浙,一路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面临全军覆灭的局面。1929年8月下旬,陈毅抵达上海,向党中央如实汇报了红四军的工作。29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陈毅关于红四军全部情况的详细汇报,经过1个月的讨论,形成了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来信。九月来信肯定了红四军建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要求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战士维护毛泽东的领导,重新恢复毛泽东为红四军前委书记。随后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会议上毛泽东作了《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报告,重新明确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规定了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最高宗旨,以及红军根本性质是一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武装集团,同时统一思想,在战略上摒弃了机械的军事理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变的军事策略,为红四军走出艰难困局,以及接下来的不断壮大明确了方向。可以说,《古田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也为至今为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奠定了伟大的基石。

2018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古田会议观后感


电影《古田会议》讲述了红军建立之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把一支主要由农民和旧军人组成的军队改造成共产党的武装,如何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故事。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古田会议》观后感1

7月1日,向建党95周年献礼重点影片《古田会议》在全国公映,并在京举办了首映式。

该片从2013年年底开始创作,是一部反映红军建立之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把一支主要由农民和旧军人组成的军队改造成共产党的武装,如何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故事。

该片导演谭晓明在首映式上表示,电影在叙述形式、人物刻画、风格呈现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我们要将这部主旋律影片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拍出历史的厚重和主题的深邃,充分展现每一个人物的鲜明个性。”

首映式上,各位主创还回忆了自己拍摄过程中的感悟。

本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北京艺苑英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温州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并摄制。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古田会议》观后感2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古田会议》即将播映。该片讲述红军建立之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把一支主要由农民和旧军人组成的军队改造成共产党的武装,如何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故事。

《古田会议》由谭晓明、陆一编剧,谭晓明、陈健导演,题材重大,政治性强。通过摄制组的认真创作,该片展示了古田会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于此题材的难点,包括“朱毛之争”、刘安恭的历史评价等,创作者都做到了分寸恰当的表现。该片创造性地将毛泽东的6段内心独白作为结构全篇的主要手段,紧紧盯住情节的主线走向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层次,对真实的历史过程作了大刀阔斧、择山而居的删减,在90多分钟的时长里对古田会议这一重要史实作了较为清晰的叙事和相对完整的人物性格塑造,既让观众比较清晰地把握了这段历史的整体脉络,又让叙述有了一种强烈的抒情风格。红四军在闽西时期的活动和探索确定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也充分展示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傅柏翠等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富有魅力的个性特征。该片首次在大银幕上展示“朱毛之争”的历史内容,既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有切实的现实影响。

2018年儿童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一)

7月15日,高岳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组织高岳社区未成年人观看爱党电影《闪闪的红星》,孩子们来到文化站信息资源共享室,打开电脑,通过网络查找电影《闪闪的红星》,故事发生在1931年,讲述了潘冬子一家和红军战士打败胡汉三的故事。胡汉三仗着自己是有钱人,欺负老百姓。冬子被胡汉三吊在树上,胡汉三大声嚷道:“只要有我胡汉三在一天,你们就别想过好日子!这时,毛主席的军队来了,把胡汉三的队伍打掉了一大半,冬子被红军叔叔救了下来。回家后,冬子的爸爸对冬子说:“冬子啊,爸爸要出远门了,送你一颗红星,你想爸爸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冬子听了连连点头。爸爸走后,冬子干了不少好事。比如:帮红军叔叔捉拿坏蛋、把米店里老板存好米的消息告诉了红军叔叔······孩子们看了这个电影,纷纷表示要学习冬子爱党、爱国、爱老百姓的精神!没有烈士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我们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涤荡自身,战胜艰难险阻,积累着日月精华,奔向那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这正是我们每个今天的中国人所骄傲的。

新世纪的少年应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呢?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报效祖国。因此,孩子们下定决心,先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吧!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二)

今天,我看了一场极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这部影片主要描述儿童团员潘冬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闪闪的红星的照耀下,由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的故事。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的感想很多,受的教育也很大。潘冬子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8年儿童红色爱国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一)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如果是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听了一定知道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曲吧!没错,我写的就是这个。

这部电影是小时候外婆买来的影碟上的,我非常喜欢看。故事的主人公是潘东子,年仅十岁的他一心想参加红军,这不仅因为他的爸爸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潘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杀的妈妈报仇。怀着这个心愿,冬子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并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他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感觉,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冷静、沉着……的好孩子。他会在战斗中破坏吊桥以切断敌人警卫团的后路;他能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他可以宁愿自己少吃些盐,也要分给红军们吃;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还可以沉着机智地应付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砍死了胡汉三,还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

他就是潘东子,一个随时被红星的光芒照耀着的孩子。电影中,我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每当他遇到困难、做一些决定或者帮助红军的时候,他总会从兜里掏出一颗火红的五角星看一看,摸一摸,脸上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我想这颗红星应该是他的精神支柱吧!从他的言行上看来,他看见红星就如同见到了自己的父母一般,也就是这颗红星给予了他力量、勇气和信心吧!

闪闪红星,红星闪闪。闪烁着革命光辉的点点滴滴,做为我们——一个少先队员,更应当有潘东子和其他如红星般闪亮的孩子们一样,至少也得有高尚的情操,懂得付出、奉献、理解、体谅、忍耐……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二)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跟着毛主席跟着党,党的光辉照万代……”这些天,这首经典的老歌总是不时地回响在我的耳边,潘冬子机智勇敢的身影也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一切皆源于国庆期间妈妈带我去观看的红色经典动画片《闪闪的红星之红星小勇士》。

2018年经典红色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一)

星期四,我看了一个经典红色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讲述了革命战争的故事。

连队的一位指导员拿上一个花环,献给了可敬可爱的连长。记者采访指导员,指导员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当时,连长吴三喜把指导员介绍给其他军人,并让他担任指导员。有一天,指导员浪费粮食,把一个雪白雪白、干干净净的香馒头扔进了水沟,连长全体教骂了所有军人:不能浪费粮食,要节约。解散以后指导员坦白的告诉连长,馒头是自己扔的。后来,指导员的妈妈寄信给儿子:你们军队要打仗了,十分危险,你赶紧撤离军队吧。指导员也很想逃跑,便和连长说:“我不参加这场战斗了!”连长当着全体军人的面骂了指导员,说他是胆小鬼,就知道当逃兵......指导员听了连长的教训后,决定参加战斗。

连长对所有的军人说:“每个人不能做逃兵,要去和侵略我们中国的人抗战到底。如果牺牲了,要让自己的儿女当抗日英雄。”指导员听完后,把手指头咬出血,在布上写了6个字——我决不当逃兵。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许许多多的人牺牲了,连长牺牲了,副连长牺牲了,还有一些战士也牺牲了。

最后,指导员回到了家中。把连长唯一留下的纸条递给了连长的父母,还到墓地给连长献了花环。

军人是多么的伟大,为了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勇敢地牺牲了。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二)

影片讲述的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发生的故事。一个官二代赵蒙生一心想要走后门调到机关去,就借下部队为跳板,“曲线救国”——先做指导员,后调走。连长梁三喜本已经被批假一个月回家照顾已怀孕的妻子玉秀,不料,自卫反击战争打响了,他不得不带领连队上战场,而梁三喜为救赵蒙生牺牲了,只留下一张血迹斑驳的欠款单。赵蒙生的态度从此发生了巨大改变,一心留在部队,并感恩梁的恩情。

相信《2018年红色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