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2018年建党95周年红色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

观影是对人大脑的一种全方位刺激,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观看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写观后感是一种提升我们作文能力的捷径。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观后感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8年建党95周年红色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古田会议观后感(一)


日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首部真实展现古田会议历史及意义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古田会议》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举行,该片导演由陈健、谭晓明担任,为了保证影片的艺术质量,八一电影制片厂邀请了曾经获得夏衍文学奖的著名编剧谭晓明执笔,务求展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和严肃性,又能传递出浓浓的人情味。演员赖一凡在该部影片中饰演青年时期中国女革命家曾志。

这是赖一凡第一次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而且所饰演的人物是真实存在过的,赖一凡坦言私底下做了很多功课,查看大量影视资料、书籍去了解曾志这个人物,毕竟挑战这类角色给演员的压力真的很大。

影片《古田会议》讲述了1928年底,红四军在赣南地区几乎全军覆灭,经过新泉整训,来到古田廖氏宗祠召开红四军九大,在此次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的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从此踏上了新的征途,这也对中国革命胜利产生了巨大影响。影片中只有两位女性人物,一位是贺子珍,一位是曾志。担任女二号的赖一凡为塑造好这个角色剪掉了自己一头黑发,瞬间变成了一位那个年代的女红军战士。

赖一凡所饰演的曾志得到了导演的认可,现在该影片已杀青,让我们一同期待《古田会议》的上映。

古田会议观后感(二)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古田会议》,即将于7月1日在全国公映。日前举行的媒体看片会提前揭开了这部主旋律影片看点和亮点:该片不仅首次展现在革命初期探索军队建设时的“朱毛之争”,更通过对史实的细致考察和对人物的准确把握,呈现出老一辈革命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极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导演谭晓明和毛泽东的扮演者许铂岑都表示,能够在电影中塑造伟人青年时期丰富的人格魅力,是《古田会议》做出的新尝试。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


古田会议观后感(一)


电影《古田会议》是一部反映襁褓中的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队在腥风血雨的年代艰难成长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与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11月,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前委书记。随后,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下,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剿,并于1929年1月起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官兵,加上环境险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作为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曾力图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因此与朱德等红四军其它领导同志在红军建设、军事战略、创建红色根据地、红军中实行民主集中等原则问题上上产生激烈分歧。后中共中央为了加强红四军的领导,派刚刚从苏联学习军事回国的刘安恭以中央特派员的名义到红四军工作,刘安恭对红军特点认识不足,机械搬用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制度和军事理论,造成红四军高层内部矛盾加剧。红四军临时进行前敌委员会选举,由陈毅取代毛泽东当选前委书记,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没有得到认可和实施。接着红四军在单纯军事思想的领导下,采取分兵作战,进发江浙,一路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面临全军覆灭的局面。1929年8月下旬,陈毅抵达上海,向党中央如实汇报了红四军的工作。29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陈毅关于红四军全部情况的详细汇报,经过1个月的讨论,形成了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来信。九月来信肯定了红四军建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要求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战士维护毛泽东的领导,重新恢复毛泽东为红四军前委书记。随后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会议上毛泽东作了《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报告,重新明确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规定了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最高宗旨,以及红军根本性质是一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武装集团,同时统一思想,在战略上摒弃了机械的军事理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变的军事策略,为红四军走出艰难困局,以及接下来的不断壮大明确了方向。可以说,《古田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也为至今为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奠定了伟大的基石。

2018年红色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


2016红色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1)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良锋骏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古田会议》,即将于7月1日在全国公映。日前举行的媒体看片会提前揭开了这部主旋律影片看点和亮点:该片不仅首次展现在革命初期探索军队建设时的“朱毛之争”,更通过对史实的细致考察和对人物的准确把握,呈现出老一辈革命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极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导演谭晓明和毛泽东的扮演者许铂岑都表示,能够在电影中塑造伟人青年时期丰富的人格魅力,是《古田会议》做出的新尝试。

首现“朱毛之争”——主旋律电影的破冰之作

电影《古田会议》讲述了红军建立之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把一支主要由农民和旧军人组成的军队改造成共产党的武装,如何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故事。

影片将观众带回到战火纷飞的1928年,红四军在赣南地区几乎全军覆灭,“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片中待红四军终于打下四百年未破的上杭城,毛泽东吟诗的激情豪迈跃然于银幕之上。然而,初到闽西的红四军组成复杂、思想混乱、军心涣散、官兵对前途充满迷茫,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如何打造军队成为当时红四军争论最激烈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毛泽东和朱德各抒己见,并没能达成一致。经过红四军在闽西时期的活动和探索,1929年冬,红四军九大在古田廖氏宗祠召开,纷纷雪花中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从此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登上了历史舞台,从苦难走向辉煌。

影片真实还原了古田会议这段历史,并且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展示“朱毛之争”。导演兼编剧谭晓明坦言《古田会议》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绝不是教科书式地讲述历史,而是要展现思想的交锋,充分展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傅柏翠等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富有魅力的个性特征,“可以说在领袖人物的塑造上,我们是有所突破的。朱德身上有憨厚的一面,但他也是曾经留德的学霸,在政治、哲学等领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而他表达想法也是很尖锐的。毛泽东有坚定洒脱、霸气的一面,同时也有风趣幽默的一面,他知道底层人民想要什么,他的民族主义,他对传统文化的熟悉,使他成为一个本土派的民族英雄。古田会议所具有的深刻历史意义和理论智慧其实也蕴含在‘朱毛之争’里。”为了客观真实再现历史,同时又令影片极具艺术欣赏性,谭晓明翻阅了几十万字的历史资料,数次到福建古田实地采访,不断调整剧本,最终为保障故事节奏流畅,生生将4万多字的本子精简到2万多字,并且第一次尝试以毛泽东第一人称为叙事视角,用他的六段内心独白作为结构全篇的主要手段。于是,在90多分钟的时长里,《古田会议》既拥有了清晰的叙事,又完成了相对完整的人物性格塑造,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上实现了不小的创新。

2018年庆祝建党95周年红色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大火种观后感(一)

献礼建党95周年影片《大火种》今日登陆全国各大院线首映。影片改编自铁流、徐锦庚“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由苗月执导,白威、陈瑾、王柠等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军装男神”白威此次褪下戎装,化身憨厚耿直的农民刘忠良,身体力行传播共产主义真谛,播撒革命火种,并为之献身。日前,白威携该片亮相华表奖,备受瞩目。

《大火种》全景再现了1926年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白威饰演的刘忠良为谋生计无意间接触到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用自己的方式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为保护《共产党宣言》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成燎原之势。获封“军装最帅男星”的白威此次不披戎装,出演蓬头垢面内心却无比清明坚韧的老农民刘忠良,为中国革命事业无私奉献。

白威直言“在抗战的历史背景下,前方的军人浴血杀敌,后方的普通老百姓也在为中国的革命胜利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正是有了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革命之火才成燎原之势,从刘忠良这种小人物身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就可以看到未来的希望。”因此,白威毫不犹豫接下这个角色,小人物也有大情怀,这样的角色很具挑战,演起来也颇为过瘾。苗月导演对白威真实动人的演技赞许有加,相信也会获得观众的认可。

据悉,由刘之冰、游大庆、白威、谈莉娜等实力派演员联袂演绎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彝海结盟》已正式杀青。剧中,白威饰演集勇敢、谋略于一身的先遣支队主力干将陈瑞南,与敌人斗智斗勇,势必将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大火种观后感(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6月30日上午,教育局机关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观看了红色影片《大火种》。

该片题材取自真实历史事件,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木匠刘忠良及大王镇的百姓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电影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山东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博大胸襟。观影过程中,大家情绪高涨,激动无比,仿佛自己置身于革命斗争中一样,深深被影片中主旋律的故事情节、满满正能量所吸引和感动,深受教育。

2018年庆祝建党95周年微电影红色气质观后感


微电影《红色气质》新华社运用现代科技手法和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将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的气质,展现得酣畅淋漓,散发出欲罢不能的“红色”魅力。

2016庆祝建党95周年微电影《红色气质》观后感(1)

作为献给党95岁生日的礼物,该片以9分5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微电影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国家相册”展现红色气质

独家的图片素材全部来自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是目前全世界馆藏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照片档案馆之一,收藏了1892年以来的珍贵历史影像,目前已藏有1000余万张数字化照片和200余万张胶片底片,是中国馆藏量最大的国家照片档案馆。推开中国照片档案馆的大门,宛如打开了一部“国家相册”。

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国际歌》的第一个汉语译者。1935年福建长汀郊外,瞿秋白正是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走向了刑场。

鲜活的影像,讲述了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无畏,也展现了他们最灿烂的笑、最柔软的情和最难割舍的万般眷恋。

党的同龄人深情追忆父辈

瞿秋白牺牲时,他唯一的女儿瞿独伊,还是一个孩子。瞿独伊是新华社驻莫斯科首任记者,今年95岁,与中国共产党同龄。镜头中的老人,翻阅家庭相册,讲述父辈们的无私无畏,并用俄语再次唱起父亲翻译的《国际歌》。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片红色气质观后感


《红色气质》作为献给党95岁生日的礼物,该片以9分5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2016建党95周年献礼片《红色气质》观后感,欢迎阅读。

2016建党95周年献礼片《红色气质》观后感【1】

无意间,点开了一部由新华社打造的微电影《红色气质》。该片只用9分5秒确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与其说是微电影,更像是一部微纪录片。淡淡的叙述中,有着一股厚重的力量!

微电影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影片中,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当看到瞿独伊女士说;“始终不明白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哪个是我的父亲”时,很是感慨。是呀,大义凛然,从容自若,笑对死亡,这就是共产党员身上特殊的气质,就像一杯勾兑的烈酒,相互矛盾确又浑然天成。在面对国家存亡,名族危难时,你从来都不能想象,在各个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爆发出多么强大的力量。

对于一个人95年很长,而对于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党,正值青春年华。95周年慢慢走过,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震惊的事情,都仿佛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这红色的气质从未褪色过!95年风雨兼程,无数共产党员先烈们凭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执着,为了党和人民,为了国家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矢志不渝奋斗终身,才使得中国有了如今的翻天覆地变化,才有了今天民主和谐社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是否有义务来明白先辈们艰苦奋斗,呕心沥血的付出,留下并传承那一份红色气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永远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嘉兴到井冈山,从瑞金到延安,共产党的一路发展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新时代下,虽然我们不能像先辈们一样抛头颅洒热血,沙场秋点兵,但那份对人民的那份清正廉洁,艰苦朴素,浩然正气绝不能忘。不谋私利、严以律己,时时刻刻以党章党规来约束自己,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才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要传承的“红色气质”。

2018年建党95周年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大火种观后感(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激发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爱岗的热情,“七一”当天,横栏镇组织机关300多名党员干部观看了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大火种》,以特殊的方式为党庆生,铭记党史。

横栏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劳国南在观影前讲话中提出2点要求:一要切实增强管党意识,结合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创新群众工作方式,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二要切实增强党员意识,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好党章党规,学好系列讲话,提振精气神,增强进取心,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做一名合格党员,以实际行动彰显先锋本色。

影片《大火种》全景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为了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这部影片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山东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博大胸襟。

在观影过程中,党员们情绪高涨,深受鼓舞,仿佛置身于滚滚的革命洪流之中。大家认为在“七一”建党节这个重要的日子观看红色影片非常有意义,并纷纷表示一定要传递和继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以更加优良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做好本职工作,为推动横栏镇各项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此外,为感谢老一辈党员的贡献,“七一”前夕,横栏镇机关党员干部纷纷进村入户慰问老党员,与他们促膝长谈,重温党史,追忆艰苦奋斗岁月里的不朽精神,了解老党员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并叮嘱他们保重好身体,继续为地方的发展建言献策。

2018年观看建党95周年观后感


观看建党95周年观后感(一)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向着胜利的呐喊党走过95载,他一直伴随着炎黄子孙,走过95年的光辉历程,95载的风雨征程,这呐喊一直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一直犹在耳边!

当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当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精彩讲述“三步走”这个“春天的故事”的时候,当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豪迈宣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时候,多少华夏儿女为之动容,多少炎黄子孙潸然泪下。中国梦,一代代中国人为之奋斗了百年的伟大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连连出招,反对“四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改,这一切都让全国人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党完全有能力有智力带领全国人民奋进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光大道上。

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的历史阶段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历史的、具体的,是民族精神的深刻写照和集中体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名言警句

2018年建党95周年狭路观后感


2016年建党95周年《狭路》观后感(1)

3月7日,近代革命题材电视剧《狭路》举行了开机仪式。该剧有炙手可热的英俊小生罗晋、硬朗不羁的魅力男星杨烁、人气超高的素颜女神王丽坤、清纯出众的新锐女星林源(原名林园),导演花箐执导过《我的兄弟叫顺溜》等一系列高收视电视剧,编剧章小龙获得过“飞天奖最佳编剧”殊荣。星光耀眼、实力雄厚的明星阵容,经验丰富、号召力强的幕后主创,使得这部革命大戏刚起步就拥有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收视保障。

《顺溜》导演花箐联手飞天奖最佳编剧,打造高品质强情节革命大戏

由慈文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艺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狭路》,以解放战争时期共军将士和反动势力殊死决战为背景,讲述了发生在解放军军官马龙、女大学生莫莉、国民党“恶魔中校”林午阳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该剧集战争、情感、潜伏、动作等要素于一身,满足各类型观众的需求。

导演花箐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耀眼的成绩,除了《我的兄弟叫顺溜》之外,还执导了《远去的飞鹰》、《上阵父子兵》、《壮士出川》等多部战争大戏,具备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收视保障。他还是摄影师出身,曾担任电影《颐和园》的摄影指导,对画面品质要求极高,使得《狭路》的战争场面的观赏性有了保障。

编剧章小龙又让该剧有了扎实的剧本基础,他曾经担任《英雄无悔》、《找不着北》、《新闻小姐》等多部电视剧的编剧工作,并凭借《英雄无悔》荣获飞天奖最佳编剧奖。他在创作《狭路》时把众多收视元素巧妙融入,精心设置了悬念不断、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使之成为一部新意十足的革命大戏。

罗晋杨烁“狭路”相逢决雌雄,素颜女神王丽坤斗艳清纯少女林源

《狭路》不仅幕后主创的水平高、市场号召力强,演员的实力和人气更是毋庸置疑。男一号罗晋在《美人心计》、《穆桂英挂帅》、《X女特工》等大热剧集中表现抢眼,曾有业内资深制片人称罗晋是一位“用血液演戏”的演员。饰演大反派的杨烁则走硬汉路线,在《生死线》、《我是特种兵》展现精湛演技。风格迥异的两位当红小生“狭路”相逢,必将擦出耀眼火花。

2018年建党95周年观后感范文


建党95周年观后感

6月30日下午,中共巴中市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座谈会在市文化馆4楼举行。巴中市委书记冯键,巴中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平,巴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延荣,巴中市政协主席李树海出席会议,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优秀共产党员、部分贫困村“第一书记”等10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冯键在讲话中说,缅怀崛起危难、铸就辉煌的光辉党史,我们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愈久弥坚。重温95年党史,春华秋实的累累硕果、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再次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我们更加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回望风雨兼程、发展巨变的巴中实践,我们高扬党旗的步履无愧时代。伴随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巴中同样走过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定脚步,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巴山蜀水大地。巴中荡气回肠的革命传统,是我们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各级党组织引领发展、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站在前列、干在实处,有力彰显了先锋模范作用。

冯键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建坚强堡垒、做合格党员、当创业先锋,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激扬的干事劲头,奋力把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要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当先锋,在创新改革突破中当先锋,在真情为民服务中当先锋,在恪守法纪品行中当先锋。

冯键强调,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希望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工作实践,精心组织、创新载体,不断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全市广大党员要严格按照“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深入学、带头干,在本职岗位和脱贫攻坚、推进发展的战场上践行“两学一做”,实现学习教育同加快发展、脱贫攻坚两不误、两促进。

2018年庆祝建党95周年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大火种观后感(一)

为庆祝党的95岁生日,6月28日,由共和县“两学一做”办公室牵头、百佳国际影城承办,组织党员群众干部走进影院观看党建主题影片《大火种》。

百佳国际影城的运营经理孙海明在接受采访时说,《大火种》讲述了1926年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坚定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对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海南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文明办副主任才航仁增观看影片后说:“电影情节真是扣人心弦,看看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都是当时无数革命者牺牲换来的。看了这部电影,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好好珍惜当下,心怀感恩,坚定党的领导,默默无闻地为群众服务,更好地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此次影城在共和县有关部门的牵头下,组织广大群众观看电影,希望以此积极扩大影片的社会影响、充分发挥影片的社会效应,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和教育。”孙海明说。

大火种观后感(二)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为纪念这个日子,7月7日,本报与新世纪影城联手推出党员公益放映活动,免费推出60个观影名额,邀请党员观看《大火种》,一起缅怀那段艰苦的岁月。

电影《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讲述了1926年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

2018年建党95周年英雄如山观后感


2016建党95周年《英雄如山》观后感(1)

昨天,央视推出献礼建党95周年纪录片《英雄如山》。主创团队介绍,该片在大量运用影像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英雄背后震撼人心的故事,通过走访事件亲历者,结合历史深度和人文深度,记录当代中国英雄,追溯近现代史上的英雄人物,全面呈现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以及甘愿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一个个传奇故事。该片在纵向上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大历史时期,在横向上遍布了中国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塑造一群立体生动的英雄群像。据悉,该片将于4月2日在CCTV-10首播。

2016建党95周年《英雄如山》观后感(2)


2016年4月2日,时值清明时节,一部以纪念英雄先烈,讲述当代英雄故事为主题的电视纪录片《英雄如山》将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正式亮相。

《英雄如山》是一部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广播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东方良友影视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纪录片。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的作品,《英雄如山》旨在信仰体系和价值观缺失的当下,树立英雄如山、山如英雄的崇高理念。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济南英雄山,长眠着的数千位不同时期的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尊严,慷慨赴死;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血祭中华。英雄山是一座名符其实的英雄之山。

英雄山,紧连泰山余脉,是齐鲁文武交汇之地。这里,不仅是英雄们重于泰山的归属地,也是英雄基因赖以生存的滋养地。自秦琼至辛弃疾,从终军到李清照,在这片以英雄山为中心的方圆百里的沃土上,自古以来及就流淌着英雄的血脉。倒下的是一个个坚贞的英雄,升腾起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民族魂!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大火种观后感(一)

影片《大火种》在京首映,众主创纷纷登场,沈浩在此片中饰演的反一号警察局长胡传山非常出彩,让观众看的恨之入骨,同时沈浩的演技也因此大获肯定,采访中,沈浩讲述他本人之前都是阳光小生形象,为了塑造好角色他特意花了半年时间给自己留胡子,并整理了一些典型的反面角色的素材结合自身特点融入角色中。

本片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

当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首映式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说,此片已列入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建党95周年的重点影片。“电影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山东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博大胸襟。”张宏森说,“影片的拍摄手法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历史质感,人物生动朴素、情节张弛有度,具有很好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感染力。”

由北京海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这部电影将于近期登陆全国院线。

大火种观后感(二)

7月7日,本报与新世纪电影城燕山店一起推出了一场党员公益放映活动。活动当天,百余名党员一起观看了电影《大火种》,并在映后与电影剧本策划和主演李超进行了分享。观众们纷纷表示,《大火种》讲述了首版《共产党宣言》在山东广饶传播的故事,剧中人物的事迹,真的让他们非常感动。

《大火种》是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建党95周年重点影片,根据作家铁流、徐锦庚荣获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由北京海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全国发行。

观后感《2018年建党95周年红色电影古田会议观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