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片红色气质观后感。

一个人难以忘记的,往往是他/她观看过的一些影片,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观看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或许你需要"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片红色气质观后感"这样的内容,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红色气质》作为献给党95岁生日的礼物,该片以9分5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2016建党95周年献礼片《红色气质》观后感,欢迎阅读。

2016建党95周年献礼片《红色气质》观后感【1】

无意间,点开了一部由新华社打造的微电影《红色气质》。该片只用9分5秒确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与其说是微电影,更像是一部微纪录片。淡淡的叙述中,有着一股厚重的力量!

微电影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影片中,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当看到瞿独伊女士说;“始终不明白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哪个是我的父亲”时,很是感慨。是呀,大义凛然,从容自若,笑对死亡,这就是共产党员身上特殊的气质,就像一杯勾兑的烈酒,相互矛盾确又浑然天成。在面对国家存亡,名族危难时,你从来都不能想象,在各个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爆发出多么强大的力量。

对于一个人95年很长,而对于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党,正值青春年华。95周年慢慢走过,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震惊的事情,都仿佛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这红色的气质从未褪色过!95年风雨兼程,无数共产党员先烈们凭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执着,为了党和人民,为了国家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矢志不渝奋斗终身,才使得中国有了如今的翻天覆地变化,才有了今天民主和谐社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是否有义务来明白先辈们艰苦奋斗,呕心沥血的付出,留下并传承那一份红色气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永远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嘉兴到井冈山,从瑞金到延安,共产党的一路发展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新时代下,虽然我们不能像先辈们一样抛头颅洒热血,沙场秋点兵,但那份对人民的那份清正廉洁,艰苦朴素,浩然正气绝不能忘。不谋私利、严以律己,时时刻刻以党章党规来约束自己,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才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要传承的“红色气质”。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片大火种观后感


2016建党95周年献礼片《大火种》观后感(1)

大型史诗故事片《大火种》于3月28日在北京举行开机仪式。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出席仪式并为影片开机。

此片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是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重点打造的献礼影片,由著名导演苗月执导,著名演员陈瑾等主演。

《大火种》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大王镇的百姓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五十年后,当年负责保管《共产党宣言》的群众将这历史的信物交给政府。重回故地的刘雨心望着展览馆里陈列的《共产党宣言》感慨万千,今昔对比让人对革命先辈更添崇敬。

2016建党95周年献礼片《大火种》观后感(2)

大型史诗故事片《大火种》近日在京举行了开机仪式。该片根据山东作家铁流与作家徐锦庚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礼仪》改编,是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重点打造的献礼影片,由著名导演苗月执导,陈瑾领衔主演。

《大火种》故事的真实发生地在山东广饶。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其中的真义,百姓们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终于让革命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保存下了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的中文译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据导演苗月介绍,《大火种》的制作班底主要来自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天上的菊美》主创团队,影片前期筹备长达3年,从题材、表现形式到创作班底等都有周密的考量。苗月称,要拍好《大火种》着实不易,“一是影片的政治体量非常大。因为《共产党宣言》是党的政治性纲领,要从这个角度入手拍好影片不容易;二是它的艺术体量大。因为影片要对老百姓当年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原因进行寻根,不光是从政治角度来解读,还要从生活和艺术的角度来表现,希望让80后、90后甚至00后们都能喜欢。”据苗月透露,他们选择了先为观众讲好故事,“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是从宏观层面记录上世纪20年代山东革命的过程,有着非常庞大的架构,而《大火种》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用小人物来折射山东革命的全貌,我们是将政治理念融在故事里。”

2018年庆祝建党95周年微电影红色气质观后感


微电影《红色气质》新华社运用现代科技手法和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将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的气质,展现得酣畅淋漓,散发出欲罢不能的“红色”魅力。

2016庆祝建党95周年微电影《红色气质》观后感(1)

作为献给党95岁生日的礼物,该片以9分5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微电影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国家相册”展现红色气质

独家的图片素材全部来自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是目前全世界馆藏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照片档案馆之一,收藏了1892年以来的珍贵历史影像,目前已藏有1000余万张数字化照片和200余万张胶片底片,是中国馆藏量最大的国家照片档案馆。推开中国照片档案馆的大门,宛如打开了一部“国家相册”。

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国际歌》的第一个汉语译者。1935年福建长汀郊外,瞿秋白正是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走向了刑场。

鲜活的影像,讲述了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无畏,也展现了他们最灿烂的笑、最柔软的情和最难割舍的万般眷恋。

党的同龄人深情追忆父辈

瞿秋白牺牲时,他唯一的女儿瞿独伊,还是一个孩子。瞿独伊是新华社驻莫斯科首任记者,今年95岁,与中国共产党同龄。镜头中的老人,翻阅家庭相册,讲述父辈们的无私无畏,并用俄语再次唱起父亲翻译的《国际歌》。

2018年献礼建党95周年解放观后感


2016献礼建党95周年《解放》观后感(1)

日前,北京卫视《档案》节目创作团队走进南京颐和公馆,为五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解放》拍摄场景,颐和公馆对重要近现代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缮工作得到摄制组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北京卫视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解放》,该片以抗战胜利到建国初期为主体时间段,以解放战争中历次重大战役及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故事、权威的档案、丰富的视听呈现手段为观众们描绘出一幅气壮山河、鱼水情深的解放图景。揭示“人民创造了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选择”这一历史必然。

《解放》总导演黄炜表示,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颐和路公馆区可谓民国历史的缩影。一场场政治较量在这里发生,一幕幕悲喜剧情在这里上演。马歇尔先生在此慷慨激昂,陈布雷在此悲情谢幕,司徒雷登从此黯然离去……而如今的颐和公馆对建筑修旧如旧,成为“活的”南京近代历史建筑博物馆,内部装修和陈设也显示了对民国元素的强调和追求,原汁原味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特别适合该纪录片拍摄的需要。

该片已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国产纪录片重点项目,预计将于今年7月1日建党95周年期间播出。

2016献礼建党95周年《解放》观后感(2)

3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纪录片重点扶持项目、北京电视台大型系列纪录片《解放》,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举行了启动仪式。

为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将于今年推出大型系列纪录片《解放》。该片以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主体时间段,以解放战争中历次重大战役及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为背景,以前赴后继、全力支援的中国人民为重点塑造形象,通过生动的故事、权威的档案、丰富的视听呈现手段为观众们描绘一幅气壮山河、鱼水情深的解放图景。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


2016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1)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那是一个苦苦求索的过程,那是一段向往光明的历史,电影《建党伟业》公映了,他让人瞩目的不单单是规模庞大的演员阵容,还真实地在闲聊那个时代看似混乱无序的社会表象下涌动的众心归一的大道。

影片从武昌起义胜利,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到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恢复帝制,蔡锷在云南誓师讨袁,再到溥仪在张勋的帮助下复辟,围绕这条主线电影给我们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各种错综复杂的思想,各种势力交织纠结的历史背景。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国列强的欺凌侮辱,各路军阀的你争我抢,国已凋零,家何以附,人何以堪!种种丧权辱国的事实,大大激发了国人寻求国家富强之路的思想,中国的出路在何方?封建主义苟延残喘,资本主义诸多缺陷,共产主义尚在萌芽,乱弱岂可以继续,富强重心使之!不但是当时人们所考虑的问题,也是观众所思考的问题。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社会各阶层都在尝试让中国富强的办法。虽然都有一些进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都没有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什么?是因为那些做出诸多尝试的人让中国富强的办法代表的是少数人的阶层,是那些当权者和富贵者,既得利益者,并没有代表社会最广大阶层的民众,例如工人农民这些无产者

如果说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如说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各方割据,军阀混战,纷争不断,更有甚者或委身于外寇借爱国之名行汉奸之事,或执天下大公以私小我小欲,皆有爱民之言却无为民之实,多以大义掩私念,少以公心求国存,相互压榨,不求大同,如此何以得统一,无统一又怎能谈国之富强?只有中国共产党紫成立伊始就确立了“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纲领,这代表了在社会阶层中占最大比重的底层工人农民等无产阶级者的意愿,必定会得到社会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根本利益,才能担负起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重任!也正是因为紧紧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保持长久不败的状态。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片三八线观后感


2016建党95周年献礼片《三八线》观后感【1】


《三八线》第十九集,战俘营里,黑人俘虏埃尔文给白人军官打饭,自己的新靴子被强抢,还要给别人擦靴子,晚上睡觉不能与白人睡在一起只能睡在地上……面对白人的欺凌,这个身高马大、身体强壮的黑人却一点儿反抗的意愿都没有,如果敢于反抗的话,那几个白人其实很难制服他。

护士常芳发现了埃尔文受欺负,想帮助他,埃尔文却连说都不敢说。常芳向护士长和院长做了汇报,护士长和院长也找到埃尔文了解情况,并鼓励他,一定帮助他。但是埃尔文还是不敢说,反而一再说自己很好,没有被欺负。在埃尔文的内心,白人是优越的,是上等人,自己被压迫是应该的。当然,他自己不认为这是压迫。

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面对压迫不屈不挠。一个人面对压迫之所以产生反抗的意愿,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应该与对方是平等的,对自己的压迫是不合理的,我们自古就有这股劲儿,中国人因此是最讲究平等的。至少从陈胜吴广起,中国人就不相信王侯将相是天生的。

西方白人高喊着平等,他们却不愿意把平等权利分享给所有人,这个所谓的平等只是他们白人间的,甚至只是他们白人贵族间的,与有色人种和奴隶无关。然而,我们中国人则不然,我们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并不歧视别人,不管是南蛮、北鞑、东夷、西狄,只要读圣贤书,他就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只要他愿意与我们和谐相处,我们就一定能够与他成为好朋友、好邻居。

几百年来,西方殖民者面对非洲和美洲人民,有极强的文化优越感,于是他们创造出了一系列理论,说什么劣等文化就要受到先进文化的欺凌,这就是弱肉强食,他们在屠杀非洲黑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时,并不认为自己是野蛮的,反而自认是解放他们。这些西方白人用种族优越论灌输那些“劣等人”,这些“劣等人”久而久之祖祖辈辈接受了这种思想。于是,“高等种族”的人可以世世代代压迫、剥削这些“劣等人”。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非洲和美洲的“劣等民族”像是突然觉醒了一般,终于开始反抗西方白人的压迫和统治了。我不知道这个“突然觉醒”是受什么启发,是不是与新中国有关系。

2018年建党95周年红色献礼剧太行山上观后感


2016建党95周年红色献礼剧《太行山上》观后感【1】


着大银幕、小荧屏上主旋律作品的成倍增长,“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纪念氛围也越来越浓烈,电视剧《太行山上》将于6月25日晚19:30在浙江卫视中国蓝剧场开播,打响浙江卫视献礼“建党95周年”的第一炮。作为一部大历史、大格局、大气势的精品红色电视剧,《太行山上》汇集了全国一流的影视剧创作队伍及党史界、文化界专家顾问,更有唐国强、刘劲、王伍福等老戏骨实力出演,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融为一体,在首播时曾收获业内外一致好评。值得一提得是,曾多次出演伟大领袖毛泽东一角的表演艺术家唐国强老师此次在《太行山上》中,再次用精湛的演技诠释了这个有着闪耀光辉的历史人物,令人称道。

《太行山上》全景式展现了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八路军在太行山区、冀南地区坚持全面抗战、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记录了八路军129师依托太行、发动群众,一方面开展抗日游击战,一方面发展经济、抗旱灭蝗、生产自救,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大功绩,颂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精神品格,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推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2016建党95周年红色献礼剧《太行山上》观后感【2】

看了几集《太行山上》和剧情介绍,我更加相信这是一个有巨大影响的发端。该剧全景式展现了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下,刘伯承、邓小平率129师在太行山区,创建全国最大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光辉历程。这是史实。那么,什么是结果呢?“9000将士进涉县、30万大军出太行”的壮阔历史画卷。灵魂呢?灵魂就是“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战争”、“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邓小平同志晚年总结这段历程,就说了一个字“苦”。就是军民共同吃苦。该剧主创阵容强大,汇集了全国一流的影视剧创作队伍。曾主笔过多部红色经典电视剧的王朝柱担任总编剧,李伟担任导演,唐国强等实力派演员出演。该剧把几方面紧密结合、展示,从而成为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

2018年献礼建党95周年英雄如山观后感


2016献礼建党95周年《英雄如山》观后感(1)

英雄如山,山如英雄。以弘扬英雄精神为主题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英雄如山》昨天在北京开机拍摄。该片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广播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东方良友影视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联手打造,将于2015年年底在济南电视台首播,2016年4月,在全国上映,向建党95周年献礼。济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谭延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为大型电视纪录片《英雄如山》开机揭幕。“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拍摄一部以弘扬英雄精神为主题的电视片正逢其时。大型电视纪录片《英雄如山》将让英雄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对照当下,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风尚,让英雄辈出,引领时代潮流。《英雄如山》还将综合使用各种影像创作手段和数字影像合成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与“英雄”有关的年代、事件和人物。

2016献礼建党95周年《英雄如山》观后感(2)

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的献礼影片,电视纪录片《英雄如山》近日宣布开机。

山东省济南市有一座英雄山,那里长眠着5000多位解放战争时期的英烈。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尊严,慷慨赴死,血祭中华。该片正是以英雄山为主体,还涉略了太行山、大别山、中条山、井冈山、沂蒙山,并以这些山作为地理坐标、历史坐标及精神象征。以长眠于英雄山的先烈为核心,以先烈的生命轨迹为半径,以动情的人物故事,描摹“英雄”的定义和光彩。与此同时勾连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人物、事件、旧址、典籍、传说,引导观众对“英雄”的认同和对“英雄主义”的亲近,意图构建人人皆可成为英雄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该片将于年底完成并播出。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剧狭路观后感


2016建党95周年献礼剧《狭路》观后感(1)


近代革命题材电视剧《狭路》正在上海紧张热拍,罗晋在剧中担当主演,饰演朝气蓬勃、重情重义的马龙。在拍摄过程中,罗晋脚部骨折却依旧坚持拍摄,剧组人员纷纷赞其敬业。而罗晋的粉丝在知晓这一消息后,自发组织百人探班队伍,为他送上上温暖关怀。

罗晋带伤拍戏毅力非凡《狭路》演绎解放军军官

日前,罗晋在电视剧《狭路》现场拍摄时脚步意外骨折,但为了不影响拍摄进度,罗晋用双拐和平衡车支撑身体,坚持带伤拍戏。每部戏都小伤不断的罗晋此次带伤上阵,敬业精神令现场工作人员连连称赞。对此,罗晋表示这是太正常的事情,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儿伤耽误了整个剧组进度,足以见罗晋乐观的心态和非凡的毅力。

据悉,电视剧《狭路》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共军将士和反动势力殊死决战的背景下,发生在解放军军官马龙、女大学生莫莉、国民党“恶魔中校”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双Q男神”罗晋在剧中饰演朝气蓬勃,重情重义的解放军军官马龙。对于饰演此类角色,罗晋早已轻车熟路,相信罗晋一向刚柔并济的气质,势必将《狭路》中的解放军军官再次演绎出独特的魅力。

百名粉丝齐探班秩序井然送温暖

从春寒料峭到生机勃勃,电视剧《狭路》3月初开机至今已经拍摄了一月有余,演员及剧组工作人员都非常辛苦,主演罗晋更是脚部骨折也依旧坚持拍戏。不想让父母和粉丝担心,更不想影响拍摄进度的罗晋曾一度对外封锁消息,然而却还是没能逃过粉丝的“千里眼”。4月19日,得知罗晋受伤后的萝卜们自发组织百人探班活动,为偶像送去更多的动力。

当日,身穿解放军军装在现场紧张拍摄的罗晋,意外地收到了这份来自粉丝的温暖关怀。一百名粉丝着装整齐地组成10组小分队,每队都用罗晋曾经演绎过的角色命名,秩序井然地出现在罗晋眼前。得知粉丝们知道自己受伤,罗晋惊呼:“你们的消息怎么这么灵通?”,同时罗晋也表示自己的伤没什么大碍,希望大家放心,并在拍摄间隙,微笑着与粉丝交流并合影留念。整个探班过程中,罗晋的粉丝都列队整齐,安静有礼。剧组工作人员称,从来没见过这样有组织有素质的粉丝,可见“双Q男神”的粉丝们也是名副其实的“双Q粉丝团”。罗晋本人也在微博骄傲称赞道:“想着下楼再跟大家见个面的时候,身边的人竟然告诉我大家已经撤了…100多人从现场离开的时候我竟然一点都没听到,遗憾因为工作没跟大家道个别,见谅…但同时我看到了我们的人是多么的有秩序有素质……四周年了,每年,每个生日,每个戏,都有你们在,幸福!感谢所有来了和没来的每一位!感谢”。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片大火种观后感3篇


【第1篇】


6月27日,大型历史故事片《大火种》上映。该片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发生在90年前的真实而悲壮的革命故事:1926年冬,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

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拨通影片导演苗月的电话时,她正在四川成都拍摄新农村建设题材喜剧电影《我的村民我的村》。她说她正坐在一片橘子树下接受采访,自己的这两部作品,一北一南、一悲一喜、一旧一新,“它们相当于让我见证了中国农村近百年的‘前世今生’,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

两场化学反应

“电影里有一个情节——农民找地主要工钱。这里我用了一个长焦特写镜头——一只只特别苍老的手伸过去,接过一点点的钱。画面的张力让人心痛,当卑微者生命的尊严被剥夺时,革命必然会发生,他们不革命谁革命?”

对于一年前拍摄的《大火种》,苗月有一句直抒胸臆的评价:《大火种》主题是关于土地,关于卑微者的生命尊严,关于革命是如何发生的。久远的历史,该回头看看。

作为建党95周年的献礼影片,《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国家记忆》从宏观层面记录了上世纪20年代山东革命的过程,有着非常庞大的架构。而《大火种》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用小人物与《共产党宣言》之间的故事来折射山东革命的面貌。

只不过,一边是外国人写的、理论性极强甚至晦涩难懂的政治纲领性文件,一边是偏远山村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这两个貌似不沾边的物、人是怎么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的?

2015年春节,当大家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气氛中时,正重写《大火种》剧本的苗月却在家里“苦哈哈”地咬着牙钻研《共产党宣言》。“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费劲,政治理论性很强,不好看懂。”读了一遍又一遍后,苗月终于觉得“找到了支点”——《共产党宣言》和村民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化学反应,就在于这本书能够满足他们对生命最本能的诉求。

观后感《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片红色气质观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