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影片《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

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有很多想法在看中不断涌现,不能消失,观看完的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的观后感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影片《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程耳在《边境风云》后的新作,三年磨一剑,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大动荡前夕,在上海滩风云显赫的陆先生(葛优饰)正面遭遇侵华日军施压,被卷入一场暗杀阴谋,当身边兄弟、女人、亲信一一惨遭牵连,乱世当前,大佬、小弟、弱女子等人物逐个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最新影片《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一:

设计台词:“告诉你吧,全猜错了”

这是一部很需要后期解读、也很容易被过度解读的电影。还好映后有跟导演程耳一小时的交流环节,澄清了很多本来可能误会的细节。比如片中上海话里掺杂普通话,是因为沪语本身无法发音,起初我还以为跟很多浙江方言一样,普通话都可以用白话念呢,原来导演并无深意。

所谓罗曼蒂克的消亡(英文名直译是“被浪费的时间”),在片尾呼之欲出,指代一个时代的告终。故事跨度从1934讲到1949年,消亡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如今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把背景放在民国,银幕和荧屏上演着一场场盛大的民国时装秀,供人舔屏并追忆着。

典型的民国居室和穿扮

但归根到底,这些作品多是把现代戏改头换面搬到民国,为图个创作自由,很少有将这个时代和它的独特风情作为叙述本体的,因为那样一来,反而容易犯禁。从这一点来说,《罗曼蒂克》是有勇气的作品,程耳也是个有追求的电影人,他要讲的就是那个时代和那时的人。

虽然被刻意打乱了时间次序,并藏起了很多过渡情节供脑补,《罗曼蒂克》并不是一个难懂的故事,或者可以说,它是很多个互相有关联的小故事组成的集锦,这里有心狠手辣的黑帮大佬,随心所欲的交际花,作风古怪的车夫,遭受冷落的姨太太,婚姻破碎的电影皇后……他们合奏了一曲交响。

群星荟萃,演绎民国群貌

那真是一个值得我们缅怀的时代。那时候讲究仪态的优雅而重于生命,人跟人的交往保持着距离和分寸感,人人都有高度的情绪克制,在最震惊的变故面前也绝不失态,并且做什么都不失一份仪式感。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一)

和菜头

(警告:以下严重剧透)

喜欢《罗曼蒂克消亡史》的人不会太多,它本来就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那种电影。大多数中国人的文学训练都源自章回体小说,永远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最多不过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允许平行讲述两个故事,但时间上依然是顺序。因此,像《罗曼蒂克消亡史》这样打乱了时间线说故事,不断前后跳跃,许多人就会立即抱怨"看不懂",欣赏起来感到无比吃力。

道理谁都懂,导演也不可能例外。可为什么总是有人试图挑战大众?为什么一定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因为美。

《西游记》可以从石猴出世开始写起,一路写完九九八之一难,写到返回长安,修成正果,这是人们惯常的写作方式。但是,《西游记》也可以从通天河开始写,写唐僧师徒四人返回东土,来到通天河畔等待老鼋来接。写在等待的时间里,唐僧看着眼前水光接天,突然想起了许多年前的长安,想起他第一次见到李世民的情形。当时他跟着近侍走入大明宫,经过太液池的时候,眼前也是一样的水光---这不是人们习惯的讲述方式,但是读者这时候从俯察一切的上帝视角切换到了凡人视角,能够感受到唐僧内心的变化,这样的写法要更美一些。

《罗曼蒂克消亡史》如果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捋一遍,那就是个《文史知识》上乏味的上海滩老故事:《上海教父风流史》,讲述一代旧上海黑帮大佬陆先生在1940年代里遇见的那些女人,以及那些事。看起来,他每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事先精心安排,因此都能做到妥帖稳当,滴水不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真实,历史的真实,事情就是那么发生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来,每一桩每一件背后都有逻辑在支持:

陆先生接手了一件极为棘手的事情---上海黑帮头号人物,也是自己的大老板半年前刚刚为了一个交际花离婚。但是,交际花是个闲不住的人,在江湖上招蜂惹蝶,让大老板颜面尽失,于是陆先生出马,负责摆平这件事。为了给大佬挽回面子,为了让交际花满意,他把交际花强塞进了大导演的电影《花好月圆》里做女主角。

进了剧组不久,交际花就和男主角搞在了一起。陆先生再次出马,负责处理丑闻。交际花一句话石破天惊:我知道你喜欢我。顿时,陆先生下不去手,回去找大老板。看到陆先生回来,大老板心知肚明这是在求情。长叹一声,让陆先生把两人送到苏州,坐火车北上,永远逐出上海滩,遂了各自的心愿。

陆先生派司机和妹夫押送两人开车去苏州,路上妹夫一枪打死男主角,一枪打死司机,强行占有了交际花。并且把交际花带回了上海,囚禁在自己的日料店地下室,日日调教,发泄兽欲。

三年后,上海工人罢工,陆先生在工人里的小兄弟被工会绑架。陆先生一顿早餐的时间就摆平了事情,责任人妻子被斩手,责任人自己被活埋。随后,日本人求见,要求一起合作开办银行。会谈中,陆先生坚决拒绝了日本人的合作要求,但是自家兄弟老二却流露出了合作的意向,等于是向日本人预定了对陆先生的谋杀。在妹夫家日料店的会谈破裂,枪战爆发,只有陆先生和车夫逃脱。等回到家时,发现已经被日本人灭门。日本人势力甚大,军威赫赫,陆先生只能出亡香港。

日料店枪战其实是一场苦肉计,妹夫其实是日本间谍,打入中国多年只是为了皇国召唤。妹夫诈死,淞沪会战爆发,他恢复身份,参加日军前往南洋作战。临走前,左思右想,最终还是放过了交际花,未能灭口。

战争结束,陆先生从重庆返回上海,在收容所里找到了交际花。知悉一切之后,陆先生和交际花南下吕宋岛美军战俘营,用两条黄金换出了妹夫,一枪了断所有恩仇。

内战爆发,陆先生孑然一身出亡香港。

但只需要仔细想一下就能知道,那并不是真的。我们每一分钟都在遇见事情,我们每一秒钟都有心念波动,推动我们做出决定,采取行动的,是一系列偶然的因素。我们努力找到因果关系,前后顺序,把事件和人物串接起来,不过是因为当初一切发生得太随机,有太多两可之间,我们自己需要为它们找到一个解释,解释当时何以发生。而真正接近真实的,是我们的回忆。回忆总是杂乱无章,从一处猛然跳到另外一处,那是因为当时真实的我们就是那么想的,就是在那么多纷乱里做出的决定,然后就像是给事情作了一个了结,立即扑到下一件事情上去了。

真实的陆先只是一个相貌普通的居家男人,绝不张牙舞爪,杀人平事只是他的日常工作而已,就和他每天雷打不动的早点一样。需要有一碗粥,几个花卷,两三碟小菜。在饭桌的闲聊里,他们决定其他人的生死。即便是斩下别人太太手臂这样血腥残酷的事情,也不过是他放下粥碗,对手下淡淡吩咐一句"点心"就足够了。对于他来说,那不过是一件事情而已,处理完了,就可以接着吃早点。

一切看起来都是有逻辑的:他是为了大老板而去找的电影导演,也是为了大老板而安排的车子和司机,由此引发了随后极为复杂的人和事。但真正影响他命运的,应该是火光电闪之间的一次动念。交际花一句"我知道你喜欢我"挑明了事实,也改变了他的决定。否则,杀人如麻的他对于抹去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女孩子来说,又有什么困难的呢?这个决定背后没有丝毫的逻辑,也没有任何的深思熟虑,但它就是发生了,和事件相比,情感才更为真实。

如果把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结尾看做是开头的话,那么这部电影会更容易理解一些。在电影的结尾时,香港海关人员用粤语要求陆先生摘掉帽子,伸开双臂接受检查。此时,他身边没有任何人,只剩下他自己。在那一刻,他会想到什么?是什么让他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那么,很自然地,陆先生的回忆一定会回到和工会头子吃早餐的那个早晨。事情是从那一天开始起的变化:他成功地解决工会头子,也是在那一天,日本人提出了会见的要求,而他自己竟然鬼使神差地想要在妹夫的日料店举行会谈。

想完从这一天开始之后的种种遭遇,隐藏在他心底最深处的情感才会出现:那一天,他为了大老板的事情去找交际花,希望她不要再丢大老板的脸。为此,他都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案---交际花想当电影明星,那么就给她一个当明星的机会。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他选择了最为宠爱她的那一种。

……

所以,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和打乱时间顺序按照别的顺序讲述,区别就在这里。人们喜欢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乃是因为听故事的偏好。导演喜欢破坏时间顺序,按照自己的顺序讲述,乃是因为他对讲故事的偏好。对于讲故事的人来说,故事并不重要,因为可以讲故事的人太多了,重要的是讲故事的方法,那是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故事不是自己的,但是表达方法是自己的。

对于听故事的人来说,因为不同的表达方法,所带来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就我自己而言,我是这么理解《罗曼蒂克消亡史》的:

它讲述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真实欲望的恐惧和愤怒。陆先生心底里喜欢交际花,但是不敢有任何动作,连调笑都不可能,需要随时克制这种欲望。但是,他的日本妹夫却如同他的欲望执行人一样,实现了他的欲望,而且是以最为狂野的方式实现。于是,他对妹夫产生了无可抑制的狂怒,万里追踪,牺牲自己的外甥也在所不惜。

陆先生自然也喜欢钱,他清楚地知道日本人占领上海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对于他来说,有一万个理由应该和日本人合作。但是他不可以,他要面子,他的大老板不同意那么做,更不用说后面始终没有露面的"戴先生".所以,当老二选择和日本人合作的时候,他的愤怒并不单纯是因为感到了背叛。而是他看到了自己的欲望变成了现实,这种现实看起来丑陋狰狞极了。

他都曾拥有过这样的可能性。

那么,他的现实处境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他所选择的那条道路走下来,是满地的废墟。他所克制而未能走上去的那条道路,同样是残垣断壁。到头来,他想明白了一件事情:无论他的理性,还是欲望,都指引他前往一条死路。所以,这不是他的选择问题,而是因为他身处那样一个时代,所以一切野心、一切营造、一切欲望,最后只会变成灰烬。在一切尚未开始之前,就已经蕴藏着无可避免的衰朽。而他自己,对此无能为力。

在我看来,这就是电影英文名的由来:The )在美学和电影语言上都有极强的生命力,光辉,气盛。

而与之恰恰相反的华语导演,是冯小刚,他的故事可能很有意思,他的内容也可能很有意思,但他在视觉表达上从来没有用一个电影导演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使是大制作的电影,也逃脱不出电视剧的运镜风格(我不是潘金莲除外),你根本想不起几个具有冯小刚特色的电影镜头,对不对?

罗曼蒂克的缺点当然也是显而易见的,故事总量和电影时间长度总量不匹配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遗憾,最突出的就是整个材质都变了, 明明可以是亚麻或者丝绸的,就变成了华达呢,密度太高呼吸不过来,很赶,所以复杂故事怎么讲透,大格局怎么注焦,很多时候是无解的,如果片子多留点气口,规整严谨的齿轮有一个豁口,密不透风的暗室透上一丝风,就会显得自然大气得多。但我喜欢程耳,他是严肃认真拍电影的人,他是懂得电影语言的人。

上次给我有这种感觉的是《长江图》,无论如何,它在影像上它是极端优质的,对于美学,对于电影语言,它是有极强生命力的。我至今忘不了,一群菩萨群像背影旁边是女人飘动的头发,一艘小船在大风大雨的江上飘摇,恍恍惚惚,像是出现在梦中,遥远,但切近。

没有多少导演能完全靠天分吃饭,不论名气大小,每当创作一部电影他们不得不考虑很多因素。但有人却愿意争取一次放飞自我的机会,不惜代价;也有人深谙如何在一部作品中放入作者理念,无论大小。无论是新导演,还是老司机,抛却过去的经验和习惯都需要勇气。导演是很难任性的,因为拍电影,太贵了,但是,就是有一些人挑战常规,甚至挑战观众,让你们跟着我变,而不是你要什么给你什么。而艺术从来不需要乖乖牌,艺术需要任性。

现有的华语片导演,提到任性,怎能不提到姜文,宏观上来说,姜文的作品不具有任何时代的风格,他的每部作品都充满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他显然十分偏爱"马"这个姓,这些马姓的角色看似是不同的人,但他们的原型都是姜文自己。即使是拍具有敏感G点的片子,例如《鬼子来了》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也总会绕开敏感话题,而只通过自我意识的表达和黑色幽默来呈现主题。我个人认为,《太阳照常升起》是他最为任性的一部,整个片子充满了复杂的环形叙事和魔幻史诗的风格,不断的挑衅着主流观众,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看完都在问一个问题,他到底想说些什么?

中国这十几年来,票房的确有几何式的增长,但导演的表现却整体归于平庸,不再有之前的革命性的发展。一个默默无闻的新导演,又怎么来的信心,敢去做这种任性的事情呢?在目前中国的观众还有票房的现状下,我们知道,即使是在美国一个如此民主和自由的国家,想要任性的拍一部电影都很难,因为好莱坞的制片制度是很刻板的,想要跳出框架以外自由的书写要靠运气。

我不知道这样一部电影,是怎么通过华谊、英皇的绿灯系统,程耳又是怎么既能享受资本的便利,又能保证一定的艺术特性,拥有对这个电影绝对的指导权。华谊和英皇的老板都说,他们在请演员上,没有说过一句话,是程耳自己拿着剧本给明星们打电话。

这是整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战俘营里光着身子的日本士兵,转头看着画面。

我觉得这就是历史。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三)

右边

昨天本来是想看《长城》的,但是听说副标题是《景甜还未开始就已结束的初恋》,再加上时间最近的一场刚开,我就选了葛优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看完之后,心中只剩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声:好!

我尽量少点剧透,不过没事,反正剧透也透不明白。

自古以来优秀的电影都伴随着难以磨灭的人性光辉的绽放而大放异彩,从《战舰波将金号》开始,电影诞生,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刻,琢磨电影就成了观众和作者的一场长久撕逼。

中国电影挖掘人性很直接,人性究竟是本恶还是本善?好莱坞则更商业更模式化,对环境与人的共存挖掘的更深些,更婉转,即使残酷也带着优美。从《阿甘正传》里就能看出美国人骨子里还是天性乐观的,他们认为,人性本是善良的。

不过一味的说教终归让人觉得无聊,所以我们就找人性中的恶在哪里,这恶什么时候爆发出来,它能不能吃人。《罗曼蒂克消亡史》(以下简称《罗》)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看到的人性之善,很可能就是恶给你留出来的小尾巴,而它就在暗处伺机而动。

电影背景在1937年前后的上海,时局动荡,人人自危,黑白通吃的陆先生在某天接触了两个想合伙开银行的日本人,故事从这儿展开。这件事牵扯到的每个人都声嘶力竭的挣扎,渴望掌握自己的命运,更渴望掌握他人的命运,一张张美丽精致的面孔在上一秒还说着婉转缠腻的上海话,吃着精致的点心和餐食,下一秒或许就倒在血污里归于历史。

葛优饰演的陆先生是个狠辣的文人,尽管狠辣,但还是个文人。文人做事可以不成,但必须要体面,可以杀人如麻,但心里得留着诗和爱情。从他把亲妹妹嫁给日本人,并且一直相信他就能看出来,他对力量的渴望仅限于保护自己和家人,但人生太莫测了,在大势面前,个人的作用微乎其微。

片中的女人们都与陆先生有过不少的接触,都敬重或倾慕陆先生,但互相之间的爱意就如生活中的旁枝末节一样,被战争或时局打碎,如果能够昙花一现,就是最好的结局了。程耳电影里的女人属于典型的中国女人:忠贞不渝,为爱赴汤蹈火,始终带着体面和优雅,带着东方女人骨子里的使命感。

这种女人,实在让人不得不爱。

浅野忠信饰演了陆先生的妹夫,他的死而复生,奠定了这部悬疑电影的成功基础,我本来还是想把这部电影归类到文艺剧情片,但是浅野忠信这条线索,立刻让电影有了丑陋,有了肮脏,有了欲望,立刻跳出不知所云和轻声呢喃的文艺片雾霾,像一束强光照进心里。

浅野忠信(饰演渡部)讲述的一个小故事开启了电影,故事讲一个穷小子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习惯了上海的生活节奏,学会了上海话,连生活习惯都装的很像,并且刻意讨好老板的千金,千金也喜欢上了他,但老板不肯,认为小伙计穷,千金就去求老板夫人,老板只好问小伙计: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小伙计心里想的是:就是你女儿这样的。但嘴上却说:只要人好,丑点没钱我也喜欢。他以为他很聪明,但老板是老江湖,立刻觉得他不是个好玩意,就把下人的女人许配给他了。

这个故事是渡部讲给别人听的,却带有森森寒意和凌厉的笑,因为他的一生,其实就和小伙计一样。影片后半部分他在日军战场上,日军已节节失利,他躺在壕沟里喃喃自语:从来不希望战争结束,也从来不希望自己能活着。但是突然很怕死。

这就是战士的姿态,虽然粗暴且丑陋,但我们都不能刻意回避一个问题,人类生来好战,如果可以随意使用武器,人类终将灭亡,最后一个人类将会把枪口指向自己。你的社交圈和朋友圈其实就是战场,不管你在里面种花还是种草,终有一天你会无聊的发疯然后恶狠狠的掀开草皮,践踏花朵,然后享受施暴带来的快感。

但这种快感短暂而稀少,自我认同感又会跳出来和你争夺理性的控制权。陆先生的两个打手,就是被欲望驱使的年轻人,他们起初会被金钱诱惑,而后被权力诱惑,最后被肉欲诱惑,接下里的诱惑也必定是无法抵挡的,于是一个死在乱枪里,一个消失不见,泯然众人。

这两个年轻人的另一个映射是两个孩子。别懵逼,这俩孩子是渡部和陆先生的妹妹所生的。在权力的争夺中,孩子就是上帝都要谨慎使用的砝码,因为孩子在我们心目中是天使,再冷血的观众都不希望无辜的孩子无辜的死。陆先生也不想,再说这两个孩子还是他妹妹的亲骨肉。于是他把一封认罪书放到渡部面前,希望他承认错误,让自己也能找出理由不杀两个孩子。

但是渡部朝认罪书上啐了一口。他说出了我们心目中的话:你不会杀他们俩的,谁也不会杀他们俩,我太了解你们了。

陆先生支撑了数十年的大厦,终于在此刻崩塌了。他示意手下,一枪打死了哥哥。渡部慌了,他看着自己的儿子倒在血泊里一动不动,心如刀绞,却无可奈何。我想起了《看见恶魔》里走火入魔的警察残忍的折磨杀死自己爱人的罪犯时的样子,有的时候,以暴制暴胜过一切惩罚。

这一枪,让我的愤怒与怨气有了宣泄口,也让观众有了喘口气的时间,但看着无辜的孩子倒在地上,内心又像是结了蜘蛛网一样挤压滞涩。

同样这一枪,代表了陆先生从一个狠辣的,藏着诗和爱情的,体面的文人,变成了一个自我保护欲重,活在自己小世界里的自私的人。

罗曼蒂克,从此消亡。

一点题内话。

因为很多人可能还没看过,我就忍住了没和你们分享剧情的脑洞,剧情故事线很丰富,串联的也很精彩,很多前期埋下的伏笔在之后的场景跳出来帮你解释剧情,非常刺激,有一种消消乐的快感哟(虽然我不玩消消乐)~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做The Wasted Times,我解读为流逝的时光。其他中文译名为"浮生如梦","罗曼蒂克消亡史"这个名字其实更像导演的一点小趣味,看你怎么理解了。

片中有一段程耳自嘲的对白,很有意思,你要是看的话可以找找。

这部电影的配乐非常棒,每首曲子和每段音乐都能让你听进去还忘不了,两段长长的歌曲会把你拉进那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岁月里的。

这部电影和喜剧无关,完全无关,抱着看葛优逗乐的目的就别看了。

如果你带女朋友一起去看最近的电影,请谨慎选择这部电影,剧情还是比较复杂的,太多揣摩和暗示,如果你一直跟他解释,可能要多买两瓶可乐,这就要给万恶的电影院小卖部增加更多收入了。最可怕的是,她问你这段是啥意思的时候你也懵逼着呢。

最后,如果你要看《长城》的话,少喝点饮料。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汇总篇


《罗曼蒂克》是有勇气的作品,程耳也是个有追求的电影人,他要讲的就是那个时代和那时的人。下面是相关的观后感,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一:

动荡时代背景下民国上海的众生百态,构筑了《罗曼蒂克消亡史》非线性叙事的剧情脉络,制作上对旧上海风貌出色的还原,使电影亦能在时代的脉搏中得见于电影鲜明的风格,但其所本当着点的罗曼蒂克,却还未开始便已然消亡于了导演的野心。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电影的制作,那就是讲究,无论是从背景道具,还是人物腔调,在导演程耳精简利落的镜头下,都形成了《罗曼蒂克消亡史》一种极强的仪式感,以此酝酿发生在民国上海滩中的这段乱世风云,契合于葛优、章子怡以及浅野忠信这些演员精湛的演技,使电影在呈现昔日旧上海浮世绘的同时,也形成了其独到的艺术表达,从这一点来看此作不可谓不是一部诚意之作。

可惜于这般的诚意却并没能使电影堪为佳作,非线性叙事用好了无疑会让人惊叹于逻辑的缜密,但如果用不好,则也会令电影看起来只是一盘散沙,而对《罗曼蒂克消亡史》来说,繁杂的人物关系,混乱的时间叙事,非线性叙事并不等同于不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这部电影里几乎无从所见导演对这种手法的善用,而正是这种不善,使电影所建立的人物显得尤为苍白,在这些满是苍白的人物关联所诱发的空洞之爱何以能得见“罗曼蒂克”式的美好?

正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作为一个本当“罗曼蒂克”式的故事,程耳又往电影融入了太多其他的东西,家国帮派的情怀,兄弟间的情谊,黑帮特务的暗杀等等,这些元素的交织使电影几乎没有一个明确的主旨,信马由缰的故事里,实则早已将爱的命题抛诸于了脑后,与其说这部电影是一个罗曼蒂克的消亡史,不如说这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罗曼蒂克仅只能浮于表象的乱世众生相来的更为贴切。

程耳尤为突出的风格特点,使电影处处有着如同昆丁或者韦斯式的佳句,但显然其还并没有能将一个人物繁多,故事繁杂的电影收放自如的能力,那还没开始,就已然要谈消亡的浪漫,正是电影难成佳章的症结。

程耳导演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


程耳导演最新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一:

上海在民国时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世界各国不同身份的人汇集与此,谱写了一段光怪陆离的上海滩史话。当提及“上海滩”这个名词时,又不能不让人想到一个名头响亮的人物——杜月笙,被称为上海皇帝,一度控制着整座魔都的黑帮人物。关于他的电影更是多不胜数,耳熟能详的《上海皇帝》、《中国教父》、《杜公馆》等影片更把杜月笙塑造成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

观众喜欢上海滩,好奇杜月笙,导演们又何尝不是如此?近期即将上映的影片《罗曼蒂克消亡史》便是要带领观众重回上海滩,再度感受动荡时局下各色人物的生活,以及深藏在他们内心之中的被成为恐惧的猛兽。

而今天,导演程耳更是带着片中的两位主创杜江、王传君来到了上海——故事的发生地。提前跟观众分享这部影片,也同样分享了对于片中葛大爷塑造的黑帮大佬的形象的理解。

当葛优身披长袍,肩搭尼大衣出现在银幕前的一刻,观众很难想象那个前一阵还被调侃“北京瘫”的葛大爷会呈现出这般的姿态,谨慎温和却寒气逼人,是否有些马龙·白兰度饰演的《教父》气质?是了,这便是导演要带给观众的,以杜月笙为原型塑造的黑帮老大。在光影作用下,他阴沉凌厉、敏锐凶狠,不自觉就带着一股混迹江湖的狠劲。

导演程耳不愧为华谊兄弟倚重,被英皇电影当家杨受成欣赏的新生代导演,全片掌控持重到位,人物也拿捏适宜。凭借喜剧走红的葛优,大部分作品中饰演的都是小人物,他善于打破传统,把人物演绎得惟妙惟肖。但他平易近人,温和友善,与大众心目中的黑帮形象大相径庭。不过,程耳敏锐捕捉到了杜月笙与葛优身上的共有特质,善用演员,成功打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知名人物。

杜月笙虽然名头响亮,做事果决,是名副其实的风云人物。但其人绝不像一般影视作品中描述的那样,全身充满戾气。相反,真实的杜月笙为人低调、做事圆滑,行走江湖人缘奇好。不止在“道上”颇有声望,与政府亦是关系良好,蒋介石与他私交甚笃。

在中国历史上,杜月笙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看上去文质彬彬却杀人如麻,他为虎作伥,却对国家有着赤胆忠心;他狡猾、奸诈,却又很讲义气,他出身贫民窟却又成为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业的超级财阀。细数杜月笙的一生,跌宕起伏尽在上海。而上海那几十年的命运也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讲述上海滩的爱恨情仇,又怎能绕得过这位乱世大亨?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200字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

因为很想看葛大爷演的杜月笙,看完还是写个观后感好了。
首先,心疼那些带小朋友去看这部电影的父母,简单来说,这剧好多片段以为是过不了审的那种。
然后,上海话不要太嗲啊!虽然葛大爷演的杜月笙坚持讲了普通话但是,尤其女演员的上海话,嗲得不要不要的,罗曼蒂克氛围!
剧情来说,活像个十五岁少女写的同人文,各种洗白和美化除了开头砍工人代表太太的手,活埋工人代表之后,说好的地下皇帝呢??大哥的女人不能动,犹豫着杀不杀教父即视感但是好肤浅。反而日本特务渡边的戏份很圆满,合情合理。
anyway演员演技都在线,章子怡好美!
最后,导演都借蝴蝶之口自嘲讲,这是一艺术片,导演没打算让人看懂。
不明觉厉,但是演员真的很棒。
我有时候会想到你,你应该是在北方。
突然间又觉得这句告白非得要普通话才能念出来的。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不知道被多少网民所力顶的一部影片,往往在贴吧里的推荐影片当中看到他的身影,所以我就抱着好奇的心态去观看了这部影片。要么忙着死,要么忙着活这句经典的台词,深深的激励了我们的内心。

影片发生在1947年,主人公安迪本是个银行家,因妻子有婚外情,他醉酒后想杀掉妻子以及她的情人,虽然他最后没有事实犯罪,但却因巧遇两人的死而误判为无期徒刑。于是我们的主人公安迪在肖申克监狱里的励志生涯开始了。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主人公的朋友瑞德,瑞德因谋杀被判无期徒刑,二十年中两次假释都未获得成功。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几十年里,人们只有承受,当绝大多数囚徒早已麻木,慢慢失去了对自由的渴望的时候,可在安迪的内心世界一直坚守者自己最初的信念,那就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偌大的肖申克,漫长的时光里,只有一个安迪改变了肖申克的世界这是瑞德的话。是的安迪的到来改变了,肖申克监狱的沉闷。

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从不消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这样说,的确,只要我们心中希望的太阳普照心扉,永远为我们驱走阴暗与寒冷,我们最终能将那美好的事物变成现实

安迪通过二十年的牢狱生活实现了自我救赎,其实他还将救赎之道展示给了他的狱友们《那就是无论在何种逆境下,都不要放弃希望,都要心怀对自由、人性的向往和追求。老布的死使得安迪的展示看似并不成功,但实际上,安迪越狱后,狱友们对他的谈论和怀念不是安迪播撒的这种追求的种子么?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我想,这些种子终有一天会发芽、长大,直至有一天成长为参天大树,突破束缚的牢笼,将枝桠伸向蔚蓝、自由的天空。

安迪爬过臭屎沟,奔向了自由、阳光明媚的墨西哥海湾,他潇洒的转身离去,而他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和思考之后的追求和坚持,愿与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共勉。

精神病院罗曼史观后感 精神病院罗曼史心得体会


表示说老二的作品我第一栏是直到死亡两部曲!这个作品是我第一次接收丧尸类作品吧,把我引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个精神病的这个,我真的也是第一次看到七种人格

一旦有一个人格消失,那么原本七个人格的平衡就会打破,而支撑这她们的也许最多的还是对自家男友的感情吧;

不良少女对小帅哥的感情;

学霸姐姐对毕加索的感情;

金牌经纪人对阿晗的感情;

反社会的对守护神的感情;

夜店歌手对老冤家的感情;

黑客姐姐对金钟熊的感情;

我们就把这种感情叫爱吧。

这种爱支撑着这六个人格的存在,而目前来讲,没有这种支撑的大叔消失了,而因为大叔的消失,七个人格的平衡也打破了;

我们是一体的。

少了谁,都是如此。

大叔()的消失,让人措不及防。

而苏醒过来的黑客姐姐找到了博士,正如博士所说,都是他的朋友,他不会轻易的抹杀任何一个人格,而对于每个人格来讲,我想也是这样的吧,朋友,亦或者比朋友更重要吧。

嘟嘟使我很意外,精神病院的病友吗?这个病友不一般啊,能分辨望舒的人格,怎么是这个可怕的姐姐,平时给我糖的大叔哪去了。或许傻吧,但又感觉不是那么傻呢。

接下来,不良少女也睡着了呢,

也许是因为大家都对男朋友这个话题避而不谈,学霸姐姐对于其他人格的男友,就好似从不相识一般,

而在那种恐惧的情绪中,学霸姐姐想到的还是她的毕加索,而对于其他的男友可以做到不带一点感情,这或许就是对男朋友避而不谈的好处吧。

终于,学霸姐姐也倒下了,

每个人格都爱着自己的男友,就像他们也都爱着每个人格一样。

在看到,知道望舒与别人在一起时,不约而同吃醋了,在看到,知道望舒被送到医院时,亦或者发现望舒的病时,发现望舒的不对劲时 不约而同的着急,迫切的想找到望舒。

这,源自他们对望舒的爱吧。

六位男友都在路上,谁又将面临下一个修罗场呢,真是期待呢。

正经结束,接下来是给大大打电话时间

大大加油

这个作品真的棒极了,很对我的胃口,妈耶,玩这个游戏,我第一次有了想发长评的冲动!

特别期待接下来的剧情,想想就刺 激!

加油加油加油!

另外,温柔的求更一下呗!

好运罗曼史观后感影评


《好运罗曼史》是一部由黄正音、柳俊烈和李洙赫等主演的电视剧,该剧剧情纷繁复杂,扣人心弦,网友们对这部剧是如何评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和美国大片一样 从韩剧我们仿佛可以窥见这个民族的内心和普世价值观 而我们之所以为之所吸引 很简单 这些就是是我们最隐秘的 最不堪的 最憧憬又最不现实的 但又最真实的自己

我们都无法克制的情感就是代入 不知不觉的我们会想如果我是主人公会怎么样 所以一旦当情节脱离了自己的接受范围或是背离了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会产生反感

韩剧的每次代入都是那么完美的契合 一个觉得自己不配被爱的女主 但又是那么的乐于助人 她一定有自己的专长 有悲惨的身世 有无条件向着自己的朋友

这已经不是娱乐而是一种治愈 一个让自卑女孩找到喘息的出口 一个让人们乐观善良的理由 结果要让人看到 看啊 的确会有这样一个呆呆萌萌的男孩无条件的爱你宠你帮你拜托磨难

而人们的灵魂终究 如孩子般需要安抚需要夸奖需要宠爱 而 美好的爱情就是对人类最好的奖励 只要你认真生活 爱笑善良 都会得到这份礼物 哪怕你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配被爱

看韩剧就像是完整的解开一道数学题一样清晰明亮 问题总是放在一开始 然后一点一点去解开 最后再给你一个答案 人生是一道题 同时它有解 多么令人振奋

因此我认为韩剧早就不再是仅仅靠颜值靠绝症来生存了 它更像是一根针 能够挑起你心头的刺 让你去相信一些东西 坚持一些东西 同时放下一些东西

比起阴暗 我更愿意相信美好 韩剧只是让我更深信不疑 而已

带着一点春日粉红浪漫的香甜轻时尚气息,改编自韩国人气漫画的电视剧《好运罗曼史》热度开始铺开,无意中看到拖看几集,女主角一段场景换一件衣服眼花缭乱的,都是我喜欢的风格。

好运罗曼史,讲述了一对一堆有点脱线的人们的故事:因为超高智商十几岁就在美国知名学府完成博士学位,归国创立一间游戏公司作为项目总监,有些高冷的霸道总裁,其实是因为社交恐惧症于是才假装一副目空一切的面孔,实际上非但不霸道,简直脱线到宇宙级别的男主角;

因为从小经历了太多变故,迷信可以借助算命、灵力、符咒等等拯救亲人拯救自己的女主角;

甚至同样迷信的男主角的妈妈;也是一脱线搞笑的阿吉马,因为儿子从小跟他的隔阂,想着要是有个儿媳妇的话也能调和调和他们母子之间的关系,于是在每次偷偷到儿子公司贴护身符被拒后遇到了女主角这个懂点什么的孩子

看似干练实际上个性可爱单纯热爱体育甚至有点迷糊的女二号;(因为要做好别人眼中的自己,穿的衣服总感觉不像他自己的。)

看到她就想起《疯狂动物城》中羊羊市长的女主角的好朋友月神,脱线程度也是++的,以及一众其他有的没的脱线配角人物。

最后还有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体育界小鲜肉网球选手可爱弟弟,他倒是算不上脱线,但谁让他是韩剧定律,男二号是留给观众来爱的命运呢~

因为是漫画改编所以非现实主意的叙述风格,颇有些早起韩剧文艺气息场景设置,包括那些拍烂了的街道,女主角房间的书架摆放,都很有镜头感的精致,早年风格的配乐,电子乐跳动的感觉和迷幻的女生很有些loveholic英式摩登摇滚风味的感觉,有些淡淡的怀旧气息,又紧跟时尚,有些搞笑,有些感人,闲暇时光可以拿来一看,边播边拍,服装自然紧跟季节流行,每一款我也都好想,买买买~

节目开拍的时候是初春,大概版型创意根据校服改编而来的学院风小西服,如果你是上班的OL,需要穿的职业化一点,却又喜欢可爱风格,春秋天,天气还冷的时候搭一件,那么绝对很适合, 庄重不会呆板~目标我已找好,就等着下手了。

中规中矩灰蓝色系条纹搭look,没有太惊艳,舒适的棉质T,分叉中长一字裙,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舒适。

同样简单的棉T,墨绿色的背带长裙,适合个子高挑,肤色白的MM

一直以来都很流行的韩版大风衣,加上不同的流行元素,袖口腰带,版型,冬初冬末早春秋天保暖必备

礼服款的肩部设计,这几年流行的花纹群,欢脱鲜绿的颜色,青春洋溢又端庄秀丽。

布娃娃风格的浅蓝色上衣搭上长裙

无数明星走过的山路,街道住过的家,常见的款式混搭

粉色条纹上衣长T恤,长款牛仔裙,条纹上衣后背细节,也是我一眼就看上的款,我也准备一套来,不只是春末初秋,时不时夏天下个雨可以穿。

纯吐槽。

虽然也很爱狗焕他治好了我这个颜控重症患者。

虽然狗焕在剧中演技大发,在丑逼、可爱、搞笑、帅气之间自由转换。

但是,但是,这剧真的真的真的制作太随意了,槽点多得一塌糊涂。

1、女主妹妹躺医院,欠费三个月居然都没被赶出来?!医院是她家开的吧?是吧是吧是吧?!

2、女主欠债累累,到处打零工,但是居然打扮光鲜,衣服鞋子包包一套一套的(好不好看下面另说),牌子也不是路边摊货色,而且耳环款式那叫一个多。完全看不出她有多悲惨多痛苦多无助多彷徨以致需要那么迷信啊摔!请问她是把该交的住院费都shopping去了吧?

3、为什么女主的衣着那么丑逼?!难道造型师没发现以她那娇小身段穿着宽松派的长裙整个就像穿着睡裙上街的傻子吗?!没前没后还没腿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配色,绿呀蓝的,整个村姑即视感,还是精神不大正常的那种。还有还有,裙子底下有时还搭一条直筒九分裤,丑得不要不要的,真它喵见鬼了!

4、女主为什么睡觉都穿着外衣?搞不懂啊!狗焕都有个睡衣look,为毛不给她件睡衣?睡一半跳起来一看,哇,连衣裙!!!难道是因为这个才安排女主的衣服都是睡衣风吗?在家穿出门穿,一衣两用,好节省!(14集总算狗焕让她穿了身()睡衣,不容易啊)

5、狗焕被员工扔水里,为什么不能换件衣服再走?好吧,他精神紧张发病了急着回家。但是为什么回家不能换件衣服再睡?让他穿着湿衣服沤一晚,女主还美其名曰是照顾他,这也太不要脸了吧?这种情节怎么看怎么没人性,一点真实性都没有,导演敢不敢用点脑,敢不敢?!

6、为毛车祸那么多?就算是韩剧之宝,你也不要一剧出两次啊!14集看到狗焕和女主隔着马路相对招手时,我就想泥马千万别再用撞车梗啦!结果,下一秒他就被撞了!好吧,在那一刻我知道为什么这剧的收视不停下滑了。像我这么爱狗焕的粉都忍不住要弃剧了,实在不是他演得不好,而是导演编剧太对不住他,把这剧往死里作啊!

影片观后感


小鞋子观后感(一)

由于母亲在过年期间有病住院,心情一直很沉重,快开学了才想起了放假时留的三部电影观后感作业,于是打开电脑先搜到《小鞋子》这部电影看了起来。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伊朗 某个穷人家庭的故事。主人公阿里是个懂事的孩子,母亲生病父亲工作,家里还有一个小宝宝,所以家中的许多负担都落在了阿里的身上。阿里有一次买菜时不幸丢失了妹妹莎拉唯一的一双刚补好的鞋子。为了不受父母的挨骂,也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他努力和妹妹交流让妹妹不把这件事告诉父母。阿里和莎拉的上课时间是不一致的,阿里决定把自己的球鞋先让给妹妹穿,妹妹上完课马上赶到约定地方把鞋脱给他穿,他再奔跑着去学校。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阿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病。后来,小阿里看到参加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他决定参赛,原因是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球鞋。他仿佛又看到了希望,可报名时间已截止。为了送妹妹那双球鞋,他苦苦哀求老师让他参加比赛,保证能得奖。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然而一心想拿第三名的阿里却一不留神拿了冠军,没有如愿以偿地得到那双球鞋。失望的他在照相机前留下了内疚的泪水。回到家中,妹妹看到阿里两手空空,难过地走开了,毫无胜利喜悦的小阿里脱下那双已经跑烂了的球鞋,把自己的满是血泡的脚浸在水池里。红色的金鱼绕着他的受伤的脚不断地游着……此刻父亲正拿着给阿里和妹妹的鞋子回家了,影片到此结束了。

影片中的阿里和妹妹都是这样懂事,让我想到一句古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特别是阿里,笑的时候连眼睛都闪着光,而当他哭的时候太阳都仿佛没有了温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放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生在21世纪的我们,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一遇到挫折,就只会逃避。而阿里兄妹呢?虽然他们家境贫困,可是他们的生活却很快乐。这也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不也是过着这种虽贫困却很快乐的生活吗?他们那份纯真的坚持,就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心中的希望,不管怎么样就算累趴下也要坚持的向它靠近。这样的坚持在我小的时候也曾有过,刚上初中时我就在心中立下一个目标:放弃上高中的念头,在初中一定要考上中专或技校,这样既为家里省三年学费又能早毕业为家里挣钱。我每学期都努力的学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生活在现代社会下的我却在幸福生活中迷失了最应该坚持的东西!心痛的不能自已!现实生活中我因为恰恰缺少了这种信念,才使我生活在这幸福社会里,却失去了人生的理想,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每天生活的碌碌无为,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小鞋子》给我的感动是属于贫民的感动,是底层劳动人民不被恶劣环境打败的坚强,是穷苦人家小孩子纯真朴实的懂事。其实,生活的美好本不抽象,就像那忧郁的蓝色中突然跃入的一抹亮色,让人惊喜,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让人浮想联翩…… 多一点释怀,少一点计较;多一点豁达,少一点纠缠;多一点懂事,少一点无理取闹,生活的美好就在眼前,在阿里和萨拉的眼前,也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

禁毒片观后感(二)

今天,我们去阶梯教室观看了有关禁毒品的电影。走私的大麻、冰毒、禁药等毒品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它们或许是在一个隐蔽的加工厂中或许是在邮局包裹中,甚至在鱼的肚子里……

那些贩运毒品的坏人,真上把什么都想到了,他们无孔不入,这让人不寒而栗。更让人悲衰的是大部分吸毒者都是青少年,他们执迷不悟,甚至认为吸毒是时尚,且全球吸毒者是渐增加。多少人因为吸毒而无家可归,卖儿卖女。想起了当年的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让中国人站起来。但是,如今阿富汗、北美洲、南美洲,大批生产海洛因、冰毒、大麻、禁药等毒品,吸毒者还未明白怎么回事,便沾染上了毒,走上了吸毒的道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财,便从此走上了犯罪之路。

歌舞厅中监用毒品,让多少纯真的少年失去了可贵的青年时期,而无法挽回,有了第一口毒烟就永远没有最后一口了,他们慢慢跌入了幽黑的深渊,当他们觉悟时,已没有悔改的机会。

在一个影片的故事中,女孩周小丹因为父亲赌博吸毒,从此没有再圆她上学的梦,去做了歌星,可是,当她明白自己选择时还有机会补救吗?故事的结局会怎样,我们一边想象,同时潸然泪下。

这一桩桩吸毒案件,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2012观后感(三)

《2012》,一部看了脑袋一直嗡嗡作响的科幻电影!或许是我把世界看的太美好,所以到现在还无法承受“世界末日”这个说法。其实,如果我们人类还一直这样破坏地球、滥用资源,地球是会有毁灭的那一天的,那是时间的早晚!虽说是科幻色彩,可汶川的大地震还是让人到现在都心有余悸。虽然是科幻片,但是也应该让人们引起反思的。突然想起姚晨在微博上提出的问题:如过有一天你家里来了外星人,说要带你远离地球,你会怎么做。她的一位粉丝是这样答道的:首先把他关起来,留到2012年,看看2012年有没有发生电影里说的场景,如果有,让他带上全家和亲戚朋友去太空避难;如果没有也没啥,把外星人放博物馆里供人观赏,然后自己收取一定的门票,一举两得,甚是美哉!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至少我是想不到这样好的法子!看完2012,最大的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咋们生存的环境,不要等到悲剧发生时才来后悔。

全球都炒得沸沸扬扬的哥本哈根会议貌似也没有达到最初的意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另外再调侃一句,大家最好现在就开始准备,学开车、开飞机、开方舟等等等等,若真出现了“2012”,也有本事逃命啊……

广播罗曼史观后感影评


《广播罗曼史》是一部来自韩国的爱情偶像剧,该剧主要由尹斗俊、金所炫和尹博等主演,首播于今年的1月份,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分并不高,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去看看吧!

这是一部男女主从头甜到尾的剧。有人说编剧叙述能力太弱,要不是凭着男女主的颜值是撑不下来的。首先作为女主的颜粉来说,如果不是女主出演,压根就不会打开,这剧名一听就小儿科。但是打开了还是觉得十分惊喜。男女主很好得消化了角色,虽然有10岁年龄差,但完全看不出来。编剧也很好得保持住了主角人设,做到了传达给观众一部温暖的治愈系的作品。一路很开心的追下来并且追得还是直播,编剧在我这算是及格的了。(毕竟妹子的上一部作品被我弃了)嗯,我看得不是剧情,剧情清汤寡水,我的眼里只有池秀昊和宋可琳的甜甜蜜蜜。

唯一让我觉得比较出戏的是jason,编剧好像为了营造神秘感,让Jason变得神经质一样。明明是心理医生,却觉得该去看心理医生的是他。

一直以来很喜欢金所炫小姐姐,第一次成为她的粉丝,是来源于《学校2015》一人分饰两角的她。因此这次就算在预告片中看到顶着一头大卷发的她,也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坑。

从人设上来说,金所炫所饰演的宋鸽琳作家性格上还是十分讨喜的。自信却不自负,即使写作水平差,也从来不放弃内心的梦想,始终如一。她善良却不软弱,当因为池秀浩对他的好而遭众人嫉妒的时候,她不会智商掉线委曲求全,不会像别的剧中女主角一样,认为我离开了才是对你最好的选择,而是坚定地站在他的旁边;当被陈泰莉扇耳光的时候,她不会缩在男主角的背后默默羞愧,而是要求对方道歉,完美反击。

这样果敢又干净利落的人设,简直和《学校2015》的小姐姐不相上下,太让人喜欢了。

相反,尹斗俊欧巴在剧中的表现,就让人觉得稍微逊色了。在人设下,他是一个外表客套疏离的顶级明星,所以礼貌的微笑成为了他的日常标配。但是在面对喜欢了那么多年的少女,面对一堆明明忍无可忍的日常事务,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礼貌微笑()。就算之后与女主角互相确定心意的小悸动,面部表情的控制处理在金所炫小姐姐的光芒映照下,还是有点略显逊色了。

在剧情方面,编剧的创新功力似乎也稍有逊色。既然作为罗曼史,浪漫的情节应该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剧中少女心的情节对我这种少女心韩剧中毒者就有点过时了。直接扛上车,因为嫉妒所以幼稚地对对方冷嘲热讽,默默守护对方,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等等,少女剧的基本套路一抓一大把,但是却很少留下深刻印象。

与少女心的浪漫情节相反,我觉得剧中两次广播节目做的非常精彩。第一次是在小学的毕业生专题,第二次是在医院的实时转播。非常凑巧地,男主角都能和两个小孩子找到了共鸣,大明星的心态反差萌十分可爱地表现出了大男孩的幼稚属性。除了主角之外,两个小故事堪称催泪弹,打着感情的一手好牌,当儿童合唱的歌声响起,当女孩子看着父亲的方向说了一句来了,直接将电脑荧幕前的两个韩剧中毒少女看的稀里哗啦。

平凡人的幸福不起眼,但是却最能让人心底变得柔软。

用孩子最真挚的眼光,最虔诚的心愿,奶声奶气地去讲一个故事,又或者去被迫承担不应该承担的成熟,这样的画面让人心酸又无助。

但是无奈的是,编剧从平凡人的故事笔锋一转,再次投入了男女主角的感情纠葛爱恨情仇,电台开始变得不太重要,罗曼史则成了主语。故事也开始向着狗血的剧情一路狂奔。

没办法,谁叫这是KBS的青春少女偶像剧呢。毕竟于我们这种颜控追星狗而言,能看到尹斗俊小哥哥和金所炫小姐姐在屏幕面前谈个恋爱你侬我侬,也算是慰藉了我们这些老阿姨们单身寂寞的心灵了。

最后,想要为男主女主的少年时代疯狂打call。但从画面上看,就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美好的青梅竹马的气息了。公交车上的这一段简直翻看了N*N遍,南多凛小弟弟多过几年估计会实力成为新的一代国民老公,抱紧!

2018年1月29日韓國首播,剛剛看完更新到的14集,好像週二週三結尾更新最後兩集。昨晚開始看的,今天一個白天大概8:00到20:00,出去中午睡覺雜事的兩個小時,一日三餐大概一個小時,9個小時。加上昨晚,週五班主任送完孩子,吃完晚餐。大概19:30回到宿舍,到晚上凌晨,除去洗漱雜事一個半小時,3小時。一共12個小時,60分鐘一集,16集,現在看到14集,快進很少,看的興趣也在隨著這一件單一的事,得到的滿足慢慢減少。

給了4星,對於現在的我,對於我還行吧,想說謝謝,辛苦了,又不想說。好久沒看劇了,也好久沒用電腦了,對應地很久沒寫東西了。看劇,電影,或者平常寫日記,也是在練習打字吧,自然而然有所變化、進步的事。

覺得自己辭職過一次之後成長了一些。第一份工作,幾乎沒有面試,用了近兩個月的志願者工作換得實習吧。年前提出辭職,去了兩座新的城市,之外過年回了桂林,回了老家,走了幾個省市,路途上。廣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也算走到了中國的中部,東部沿海,我第一次去看了海,今年年後初六吧,離開了老家,一個人,書包背有電腦。一個行李箱,大三下學期買的灰色行李箱。

看記錄一月中旬之後幾乎沒怎麼用電腦,在準備辭職和之後的應聘工作吧。失敗也不是失敗。

人們在與物相處的感情中,也在變化,成長著,隨時間的流逝,事實是這樣。自己有時候像個瘋子,現在也是3月下旬,3月初做出了人生的有一個新的選擇,謝謝瘋子,這麼說,平靜起來的自己,是。

也許就是隨著看劇,心情順勢流露,劇評無所謂了。自己的事吧。

很久沒看韓劇了吧,也許1月中旬,2,3月中旬,兩個月沒看吧。3月新工作,2月辭職和過年,還有找新工作,思考人生,1月下旬思考辭職等。這段日子

喜歡在豆瓣用電腦自在地寫東西,沒有認識的人,也不想去想之後有,相冊記錄著自己,也隨緣吧。以前是幾乎不會公開的,人們是在慢慢變化啊

覺得應該不說了,總是扯遠,但是此時的心情就是這樣。看完這部劇,寫的就是這些。心裡想的幾乎就說了。

爱国影片观后感


篇一:小兵张嘎观后感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爱国主义电影时,我被主人公嘎了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嘎子小时生活很苦,但是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和嘎子对比,我显得是那么渺小。嘎子为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奋不顾身,即使失败也会坚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败就放弃。记得那次学校开展一次“科技小发明”的活动,我当时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报了名。正当我满怀信心地开始制作我自己设计的“动力小船”时,却发现了一个个让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问题。如接上电线了电池却不通电。等我解决了电池的问题后却发现螺旋桨转不了了,当我解决螺旋桨的问题却发现……这一个个问题把我搞得头晕眼花,头上金星乱飞,我一气之下把“动力小船”摔了个稀巴烂。结果认真制作,能持之以恒的同学获奖了。望着他们胜利的神情我后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话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为何说无难事呢?因为做了,“难”事则转为“易”事不做则反之。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够为我国的将来出一份力量。

片中嘎子上县城找一位亲戚时,却发现那位亲戚帮鬼子拍照,脸气得由绿到红由红到紫。嘎子刚正不阿而我却因胆小冤枉他人。记得那是我上四年级时。我刚到家门口,却发现一个人在开我家的门锁。我仔细一看,原来他把我家的锁弄坏了,怎么也打不开了。他见我回来了,便立即恶狠狠地说:“你要敢把这件事说出去,我便揍死你!”我吓得连忙点点头。等我妈回来时却撒了谎说是楼上小妹妹弄的,为此我还经常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哥一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篇二:地道战观后感

10月30日,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篇三:少女穆然观后感

“人要活得精彩,死要死得有尊严。”

这是电影《少女穆然》中16岁少女张穆然说的一句话。她说完这句话后便停止了呼吸,平静地走了……这时同学们已泣不成声,眼泪化作一汪湖水,淹没了同学们激动的心。我也哭了,为主人公的坚强而哭,为主人公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而哭。

影片质朴感人,没有影坛巨星加盟,没有高投资,没有大创作,但纯朴自然。影片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真人真事:穆然从小成绩不太好,被人嘲笑,又远离妈妈,生活很艰苦,但她像一只勇敢倔强的荆棘鸟,活泼、乐观,不幸小小年纪就得了癌症,但她仍然顽强地和病魔作斗争,决不放弃。

影片犹如催泪剂,使同学们泪眼模糊,潸然泪下;影片犹如兴奋剂,使同学们心跳加快,心潮澎湃;影片犹如营养液,使同学们感受坚强,精神焕发……我止住眼泪,赞叹道:“好倔强的穆然啊!”当她病入膏肓,疼痛无比,护士想给她打止疼针,她却说:“我在体验痛苦,体验痛苦就是体验活着。”好勇敢的穆然,一个乐观的女孩,一个爱美的女孩,由于化疗,头发都掉光了,但她十分坚强,没流一滴眼泪,却把欢乐、希望留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穆然这种乐观面对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面对不治之症,她没有灰心,还关心着别人,希望帮朋友办几件事,希望把妈妈的户口办回北京,还希望自己能和崔永元一起主持节目……她短暂的生命焕发出灿烂的光芒,就像划过天边的流星,稍纵即逝,但她留给身边每个人却是永恒的回忆。

对照影片中的穆然,我觉得我们这些小学生都是蜜罐里泡大的,哪个不是“小皇帝”、“小宝贝”?谁没有爷爷奶奶宠、爸爸妈妈疼?但很少有人想起关心父母,有的人耍性子、使脾气,刁蛮得很;有的人碰到困难就唉声叹气,打退堂鼓;有的人在困境面前尊严扫地,乞讨偷生……寒假期间我就目睹这么一件事:一个十五六岁少女,长得眉清目秀,却成长启读。

每天跪在金珠小学门口,或穿行在马路上,伸手乞讨,她在纸上哭诉生活的不公、命运的悲惨。我想,她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因为她身体健康,四肢健全,至少当个保姆也能赚钱。

是啊!朋友们,人生哪会一帆风顺,请不要抱怨生活对你的不公,也别抱怨人生给你的磨难,人生路上难免有风风雨雨、有暗礁、有荆棘,只要我们心中有灿烂的阳光,哪怕满天阴霾?只要心中有光明的未来,哪在乎眼前的挫折?只要心中充满关爱,还怕战胜不了大困难?来吧,让我们也像只勇敢倔强的荆棘鸟,冲破重云,冲过暴风雨,迎接挑战,沐浴新世界的灿烂阳光吧!

篇四:焦裕禄观后感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

为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过银幕,透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透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42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远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篇五: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这周四,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 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我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便禁不住热血沸腾。《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太喜欢看了,闭上眼睛,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眼前。

看着这部影片,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常每当看到红军战士战斗时陷入困境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前去,帮助红军战士把敌人消灭干净。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 。如今,没有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

篇六:冲出亚马逊观后感

地狱般的残酷训练,炎热、潮湿的亚马逊丛林,“猎人学校”魔鬼式的训练严酷地进行着,但来自中国的两名军人——王辉和胡小龙,站姿端正,眼神坚定,精神饱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不禁使我从心底震撼。

胡小龙,一个矮个子中国人,出生于优越的家庭,却甘愿来到“猎人学校”、到最艰苦的地方,接受最严厉的考验,最终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不输于外国人。

王晖,一个患有恐高症的军人,面对自己害怕的跳伞,却毫不犹豫地跳下了,并在与毒贩的搏斗中毫不畏惧,把毒贩一网打尽,最终获得“猎人学校”的最高荣誉——勇士勋章,为祖国增添了光彩。

《冲出亚马逊》是一曲英雄的颂歌,它歌颂了当代军人在危急面前,镇定自若、机智勇敢的大无畏精神。当王晖从直升飞机上跳入水中,因恐高症而昏迷,醒来后却毫不犹豫地要求再跳一次;当胡小龙因靴子太大而掉队被处罚时,他没有退缩和申辩,而是设法克服……在接受考验时,这些军人没有畏惧、毫不妥协,他们迎着困难前进,从不考虑自己会面对什么,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冲出亚马逊》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赞歌,它赞扬了当代中国 军人爱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品质。“猎人学校”的学员,代表着来自世界的各个国家,任何一个学员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都是其本国军人素质的一个形象说明,正如大雨中受伤的王晖对胡小龙说的那样:“在这里,你我就是中国。”如果因为受不了严格的训练而离开那就意味着他所代表的国家将退出“猎人学校”这个国际性组织,就意味着他们的国家缺乏战斗力,并会给他们的国家带来耻辱,所以王晖、胡小龙在“猎人学校”所经受的考验,也就是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在经受考验,是国家的荣誉在经受着考验。正因为中国军人明白自己的使命,所以他们的表现就更为出色,更加令人敬佩。

《冲出亚马逊》还是当代军人毅志力和战斗力的凯歌,练武场上,胡小龙的屡败屡战的勇气;飞机上,王晖和恐高症、和毒贩搏斗的毅力;他们面对弱小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使我不禁对当代中国军人的优秀品质肃然起敬。多么了不起啊,中国军人!多么伟大啊,中国军人!

看了这部影片,我不禁回想起我们暑假在北京龙庆峡军训基地军训的情景,对军人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坚强的毅力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就是他们永生的灵魂所在。虽然我们不是军人,但他们身上的严守纪律、勇猛善战的品格,热爱祖国的崇高思想,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我们要像“猎人学校”的中国军人那样,以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刻苦学习,扎实基础,为祖国的明天奉献出自己的坚实力量。

焦裕禄影片观后感


焦裕禄影片观后感(一)

5月8日上午, 机关全体党员在一中翠英报告厅观看了《焦裕禄》电影,这是我第四次观看这部影片,每一次观看都是对心灵的一次 震撼 与洗礼, 每一次观看都 是对 精神 的 一次净化 与 升华 , 每一次观看都 会 有不同的体会 、 理解与 收获 。 我用长 与短、大于小、高与低 三个反义词 谈谈本次观看后的 点滴 感受。

长与短 。 470天,是焦裕禄在兰考的所有日子。 470天 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确实很短暂,但在这短暂的 470天里, 焦裕禄 把满腔热血洒在了兰考的大地上 , 用在了为兰考36万人民呕心沥血的日夜里 ,即使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断断续续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穿越50年的时空,回看焦裕禄在兰考的470个日日夜夜,他的时间去哪儿了?他的时间是在飞沙中 、 暴雨中 、 寒风里 、 骄阳下;是在大雪扑面时,在泥泞跋涉里;是在大年三十贫困的农户家里,在油灯摇曳长夜不眠的办公桌前……半个世纪过去了,时空无法逆转,时间无法永恒,但这个共产党人的 伟大 精神没有离去, 这样的生命即使再短也 是 很有意义 的 , 他的伟大灵魂长存兰考,长存天地 之间 。

大与小。 焦裕禄 是兰考最大的官,但干的都是一些“小事”, 行程5000多里,查清了全县84个风口,走遍了兰考的村村庄庄,坑坑洼洼, 带领群众 挖台田、截渗碱,栽泡桐、固风沙,疏沟渠、排内涝,从而钳住了困扰兰考大地“三害”的七寸所在 。 焦裕禄干的 没有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 都是 一些 小事,但 正 是这些小事,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大大提升了党的光辉形象。 群众的事无小事,小事不为何以谈大事?焦裕禄干的小事构成了他对老百姓的博大情怀 ,他的一声“我是你的儿子”,真正切切的 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 , 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诚心诚意当公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多与少。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那么一种拼命精神 、 那么一股 满 腔热情 和 革命干劲,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他 正确 对待 “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贪 不沾 ,干净干事,始终做到勤政为民、廉洁奉公 。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住群众的草庵,蹲群众的牛棚,拜群众为师,解群众之困,排群众之难,谋群众之福, 心 里 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 他 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 起了共产党人 的 一座丰碑。

焦裕禄是为民的榜样 、 务实的标杆 、 清廉的镜子。 他的事迹告诉 我们,常问“入党为什么?”,才能时刻为理想信念把航;常问“为民干什么?”,才能时刻把服务放在心上;常问“将来留什么?”,才能时刻把使命责任抗在肩上。

焦裕禄是县委书记,他的职责是战胜三害让全县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督学的职责是什么?是让 每所学校都有进步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督导 ” 相当于体检,主要是判断哪些指标不正常,提出改进的方案,督促落实到位。“督”是底线扫尾,是法律 、 法规不允许干的;“导”是 方向 引领,在先进理念、个性特色、创新发展方面向高处引领。 督导 标准研制大体有三个梯度,一是底线(或红线),二是平均线,三是发展线。督学的工作成效大体体现在:落实 法律法规的情况;研制科学标准的情况; 攻坚克难解决突出问题情况;调查报告、建议、研究成果情况;督学“责任田”发展变化情况。 督学不是领导,不是裁判员,也不是专家,是一个调查员,保健员,督促员,是一个服务性的角色。这样一个角色更应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做“三严三实”的表率。

人的生命有长有短,工作时间有长有短;职务有大有小,做的事有大有小;奉献有多有少,获得有多有少。照照焦裕禄这面镜子,看看我们自己精神境界的高与低,干事创业劲头的大与小,付出与获得的多与少。差距就是动力 。寻找差距,让我们保持客观清醒的评价;正视差距,让我们的工作作风 更加 扎实;缩小差距,让我们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焦裕禄影片观后感(二)

昨天下午的党课学习是观看《焦裕禄》,影片中最感人的一段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忘——大雪纷飞,黄沙路上,李雪健扮演的焦书记拉车,几人推车,车上装着救济粮,寒风挟着雪片打在人们的脸上。河南民歌《共产党是咱好领头》响起,为这一行人的爱民行为拼命地吼唱着。破土房的门被推开,焦裕禄出现在门口。屋里的一对老夫妇,老头躺在炕上,老太婆站在地上,惊诧地看着这位不速之客。焦裕禄来到炕前,坐在老头身边:“大爷,您的病咋样呀?快过年了,我们给您送点粮食和钱来,您们先用着。”躺在破棉絮中的老人强睁开昏花的老眼,看着焦裕禄:“你,你是谁呀?”焦裕禄拉着他的手:“我是您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人的胡子颤动着,泪水涔涔下。老太婆伸出手,顺着焦裕禄的头上往下摸索,帽子、围脖、棉衣:“感谢毛主席……给我们派来了这样的好儿子!”那粗犷的民歌配合着画面将电影推上高潮。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焦裕禄同志不愧是共产党的好书记,人民的好儿子,他是活活累死的呀!”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焦裕禄同志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这次活动中,自己要不断去增强焦裕禄同志这种为人民服务埋头苦干,永不知倦的责任感。过去有一句话:“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提要求,不计个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为党的工作中去。

“红日照天下,涌现振奇人。尽管病魔缠绕;奋起棒千钧。甘愿粉身碎骨,敢下五洋捉鳖,倒海索奇珍。兰考焦裕禄,耿耿铁精神。盐碱净,内涝治,风沙驯。弦歌声起,杨柳东风万户春。借问津梁何处?万事认真实践,全意为人民。群众中来去,天地共翻身。”当时郭沫若写的一曲《水调歌头·赞焦裕禄》将焦裕禄短暂而光辉的生命以客观公正的角度详实地传诵了出来。焦裕禄用他的热血,在兰考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教师,应该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身份,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加强自身修养和作风建设,为实现人生的价值,燃烧自己!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记在脑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焦裕禄同志已离我们远去,但从他的一生中学到的,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人民的好儿子,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焦裕禄影片观后感(三)

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我观看了电影《焦裕禄》,看的我泪流满面,热血沸腾,感到世界是那么精彩,人性是那么美好!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40 年风雨变迁, 40 年沧海桑田,中华大地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两代人!影片中患有严重肝病的焦裕禄凭着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一心为偏僻穷苦的山区兰考,为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的工作。忘记了妻子、儿女更忘记了自己 . 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吴县长派人分给他二斤大米,这在当时来说相当的珍贵,可以让家里人吃上几顿香喷喷的饭。可他却一点也没动,让家人原物奉还。他带头废除了干部生活调节费,为补助一些一辈子任劳任愿而犯所谓的“错误”去别的县买米。因此遭到了无所事事之人的诽谤和中伤。但困难并没有吓倒他,反到增强了改变兰考穷困面貌的决心。每当他的肝病发作,疼痛难忍时,他就采取了独特的治疗方法“压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屉或者桌角顶住腹部来减轻分散身体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旧病复发,一阵一阵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断的从额头冒出,承受着巨大病痛的却不哼一声。

这是多么刚强的性格,多么顽强的意志,多么韧拔的气节。

应该说,焦裕禄是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杰出代表 ,在廉洁自律方面是领导干部的楷模。由于他的大公无私,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献给了人民。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 “ 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 这一感人至深的临终嘱托、生命最后的愿望,表明焦裕禄这名共产党员崇高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他的无私,他才能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廉洁。焦裕禄因为孩子看 “ 白戏 ” 而专门召开家庭会议,把孩子 “ 训 ” 了一顿后,又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还建议县委起草了《干部十不准》,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焦裕禄每次下乡,当照相机镜头对准他时,他总是不让照,他说, “ 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劲头这么大,多给他们拍些照片,多有意义,拍我有啥用! ” 这充分证明他心里只装着群众,只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特别是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重后,他不肯住院治疗,而是采取压迫止痛法坚持工作。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展现了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焦裕禄离开我们已经五十年了,但是他的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以焦裕禄为榜样,发扬奉献精神,努力钻研业务,关爱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要学习焦裕禄的廉洁自律的作风,克勤克俭,廉洁从教。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一定要更加廉洁自律,时刻牢记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人民教师就应该为人师表,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倍珍惜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会努力做到不愧对学生,不愧对人民,不愧对时代。用自己的勤奋、正直、善良去教育学,感染学生,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愿意与广大教师们一起,共同学习焦裕禄精神,做廉洁从教的表率。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影片《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