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第三选择有感

读第三选择有感

读《河的第三条岸》有感:亲情永驻。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你也许需要"读《河的第三条岸》有感:亲情永驻"这样的内容,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亲情永驻

——读《河的第三条岸》有感

张梦杰

读了曹文轩先生的这本书,渐渐感悟,那个第三条岸也许就是我曾经想到达的精神彼岸。

文中的父亲也许想过要远远地离开,但却放不下生活的羁绊,就在这该死的若即若离的河上,极力地躲着世人的目光,像他逃避记者的镁光灯,又冷不防地跳出来,出现在家人的目光中。但是"我"却一直想念着那个父"我"等着,心在一个人孤寂的等待中变得炙热,然而,当他终于喊出了那些话,等来了父亲的挥手,却失望了,不,是绝望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在各自的路上走得太远,等到停下脚步,已站在这个世界的两极。想到这里我觉得要真正读懂这篇小说,也不应该站在世俗道德的层面去评判父亲儿子的对错成败。

父亲遥遥站在不远的远方,渴望去触及,渴望去到达。穿梭在尘世中的我们,朝着"第三条岸"坎坷前进,一路上各种各样的牵绊,各种各样的约束和不自由,甚至还会有孤独和黑暗不断扰烦着我们。人世的一切都像流水一样跟着时间不断地流逝着,当我们完全的屈服于社会,完成臣服于尘世,完全融合于现世,待我们再次回望曾经所希望的那片宁静的幻想时,我们却害怕了、逃避了。

这个短篇小说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证明由故事带出的情感得到了很多人内心的回应。父亲离开了家庭,放下了子女,远离岸上的一切,选择了孤独的在河上漂流,我们都在问为什么?思考这个问题,我的泪汹涌而出,我还是不了解父亲,我怕孤独的父亲,可答案只有父亲自己知道。

无论如何,从文本中,我深深体味到亲情的可贵,亲情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感!亲情让我们生存的世界充满爱,爱让我们在幸福中度过每一天。失去亲情将是多么的可怕。有了亲情就有一件厚厚的棉衣,为我抵御风寒;有了亲情就有一张柔软的床,让我忘记安然入梦。当亲人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我们可以倒一杯热茶给他们;当他们在工作不顺心时,我们可以说两句安慰的话······

亲情就好比避风的港湾,亲情需要召唤,需要建设,需要修炼,时代需要我们用心铺设一条亲情高速公路,亲人之间互相勉励,亲力亲为,达到和谐。

河的第三条岸,它或许曾经存在,或许从未存在。一条宁静的河岸,屯在心灵不远的远方,静静地望着我们,但我们一定要守住人生的底线——让亲情永驻。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我想,我对平等的认识,已由浅入深。平等是没有种族界限的,人、草、木、石、兽都有共同的生存权利。平等文明无条件的,它像无声的细雨,悄然滋润万物。

这本书讲的虽是一个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的生存故事和百年沧桑,但在他们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平等却无处不在,它埋铺在故事的字里行间。

卷首的第一句是女主人公的心里独白: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已过九旬的鄂温克族的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把雨和雪、跳动的火焰当作听众,故事从清晨讲到了黄昏,她回忆了一生,从女孩到暮年。那句话像清风,吻了我心内的平静湖面,荡起阵阵感动的波澜。在漫长的岁月里,她和雨雪是相互作用的,她们成了老熟人。这一份跨越种族的平等,也愈鲜明了。我忽然想起了现代社会里一直提倡的人人平等,理念很好,只是人类中心主义太根深蒂固,当人们提到平等时想到的几乎都是人类之间的,但其实平等是无关种类界限的,不是吗?人存在于天地之间,其他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也同在这天地,万物都平等地存在着的呀。

鄂温克族生活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古岸,他们与驯鹿为伴,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在艰难地生存,他们要征服自然吗?不是。桦树林是他们的皮肤,清溪流是他们的血液,驯鹿是他们的眼睛大自然承载了他们的全部,他们把全部交付给了大自然。女主人公在小的时候,亲眼见证了一头灰色的驯鹿仔代替病重的姐姐列娜去了一个黑暗的世界。姐姐的乌麦找回来了,但那头原本活蹦乱跳的小鹿却再没了生息。母鹿失去孩子的同时也失去了哺乳能力,直到姐姐意外死去,母鹿才重新有了奶和活力。驯鹿失,姐姐得;姐姐失,驯鹿得。人和动物,没有任何一方是无偿的付出和得到,生存权利谁都没增,谁也都没减,大家都是平等的。

火种是鄂温克族的希望之一,他们不管迁徙去哪都带着,百年来从未变更。故事的末尾中,鄂温克族的生活方式和现代文明冲突不断,生存环境渐劣,族人决定下山定居,却没带走火种。他们说布苏的房子里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种了。不愿意去定居而留在山上的女主人公独自坐在火塘前无奈而忧愁:我们的火种是用镰刀和石头打出来的,而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这样的火,怎么能使人的心和研究明亮呢。孙子安草儿往火塘里添了几块柴,她又想起族人烧火从来不烧鲜木,只用树木里的枯枝断木。他们看到汉人门房前后堆着满满的劈得整整齐齐的柴时会心疼不已,好像躺在那儿的不是柴,是他们。

列夫托尔斯泰曾道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相互尊重。鄂温克族在百年光阴里握紧了自然的手,和它一起去感受变化、感受疼痛。平等不再只是人人平等,而是众生平等,它们都基于对天地和谐的期望,都是对精神灵魂归属的寻求。于是,平等,让所有的渺小成为不渺小,让所有的平凡成为不平凡。

三条魔龙读后感


7月底,我读了一本彭懿写的幻想故事《三条魔龙》。我很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三条魔龙和一个叫鸟鸟的小男孩之间的故事。这三条魔龙原本是被天神封印禁住在魔界的,突然有一天,它们把灵魂挤了出来,杀死了守门的三个绿毛怪物,并占领了三个绿毛怪物的躯壳,乘坐有轨电车从魔界来到了人间,狡猾地化身为树妖婆婆、鼻涕虫和蓝蛉。它们想方设法接近鸟鸟,和鸟鸟生活在一起。鸟鸟一开始并不知它们的真实身份,非常善良地对待它们,甚至还和鼻涕虫成了好朋友。可是,真相总是遮掩不住的,有一天,鸟鸟看见了它们的真面目,他有点害怕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害怕极了,我很担心鸟鸟会受到伤害!但鸟鸟是勇敢的,他勇敢地面对三条魔龙,并独自一人去魔界找妈妈。

我很佩服鸟鸟!我想像他一样勇敢!我今年8岁了,从来没有独自出门过,平时上学都是爸爸妈妈接送的。这个暑假上阅读与写作课,爸爸妈妈让我尝试一下自己坐公车上课。记得那天,我第一次独自坐公车,刚刚上车时,我非常紧张,心咚咚直跳,一会害怕遇到坏人,一会害怕坐过站……突然,我想到了正在读的《三条魔龙》,想到了魔界那么危险,鸟鸟一个人都敢去闯,我这点困难算什么呢?于是,我紧张的心慢慢平缓下来,顺利坐车到了上课的地方。原来,我也能做到勇敢地面对困难!

这真是一本神奇的书啊!我喜欢这本书!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鄂温克族的故事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鄂温克族的故事

自然的灵性。自然的神奇。聪明的鄂温克氏族人。这是我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最直接的感受。我从来不知道,有这样一种动物,驯鹿。他们随着它迁移。与它相依相存。他们这样评价他们的驯鹿。“我们的驯鹿,他们夏天走路时,踩着露珠,吃东西时身边有花朵和蝴蝶伴着,喝水时,能看着水里的游鱼;冬天,他们扒开积雪吃苔藓的时候,还能看到埋藏在雪下的红豆,听到小鸟的叫声。猪怎么能跟他们相比呢”。
我从来只觉得,什么焚香,不过是迷信而已,何况那里的萨满,只是跳跳唱唱。可当我看到,当那虔诚的萨满,跳了整整一天一夜,几天几夜,把重病的孩子就好,让身上的伤疤瞬间消失时,我惊叹了。同时,对萨满那种奉献,妮浩临产前,拖着重重的身子,穿着厚厚的神衣,艰难的跳着,我不知道那是怎样一种坚持。最终,别人的孩子得救了,自己的孩子却没了。满身的鲜血。心里隐隐作痛。由此,我对这看似迷信的东西,不敢再有丝毫的轻视与慢待,更多的满怀深深的敬意。
他们虽打猎,但他们更懂得生态平衡,他们从不砍伐新鲜的树木,只是摘废弃的干柴。他们敬自然,爱待自然,如同自己孩子一般。他们随自然的变化,随动物的习性、习惯迁徙。驯鹿、树木、河流、清风、月亮、星星,他们与它们相依相伴。
他们不喜欢,闷闷的刷满白墙的屋子,他们喜欢晚上伴着星星、月亮入眠。他们对大自然所寄予的一切,是如此的保有虔诚,如此的珍惜。
林克打猎的场景,伊万巨人一般的力量,妮浩充满生机救人于危难之时的舞蹈,西班造的鄂温克文字,希楞柱里那团永远不灭的火,清澈的河流,成群的驯鹿,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或许,这样氏族的生活无法与我们现代生活各方面的便利、先进相比拟,但我想,当你最接近于自己心灵的那一刻,所有的便是最珍贵的。
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忙忙碌碌,或许是我们生活的节奏。但当你停下来,静静的倾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你或许会有时间,感叹时间的流逝,静静的欣赏初春的美景,道路两旁的树木已渐渐发出了嫩芽;静静的看老人拉着小孩,说着笑话,开心的走在回家的路上;静静的看花开花落,一切无法比拟的美。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会想到希楞柱里那一团火,想到那晚上照进来的星星、月亮,想到曾经有这样一个民族,鄂温克族,他们的聪慧,他们生活的种种。他们让我敬畏,保有深深的敬意……
摘选:
西班有两大爱好:造字和制作桦树皮工艺品。他一直喜欢讲鄂温克语,当他知道他说的语言没有文字的时候,就下决心要造字了。他对我们说,这么好听的话没有文字,是多么可惜呀。我们说,文字是那么好造的吗?西班说,只要我用心,就一定能造出字来。玛克辛姆的木工活儿好,西班就让他为自己做了很多木板,一摞摞地放起来。他喜欢坐在火塘旁造字,想好了一个字,先把它用圆珠笔画在掌心中,让我们看他造的字怎么样,等大家认可了,他才郑重地把它刻在木板上。他造的字很简捷,比如河水,就是一条笔直的横线;闪电,是一道弯曲的横线。雨,是一条断断续续的竖线;风,是两条波浪形的竖线。云朵,是两个连在一起的半圆;彩虹,是一条弯曲的斜线。他的掌心因为总是描画着字,所以他洗手时格外小心,生怕把刚造好的字洗成了泡沫。西班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把我们的鄂温克语变成真正的文字,流传下去。
妮浩拖着重重的身子,救了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没了。她唱起了神歌,唱给那即将出世的孩子。他还没有看到世界任何的一点儿光亮就沉入了黑暗。他连被命名的机会都没有,是妮浩那些死去的孩子中唯一没有名字的……
孩子啊,回来吧,
你还没有看到这个世界的光明,
就向着黑暗去了
你的妈妈为你准备了皮手套,
你的爸爸为你准备了滑雪板,
孩子呀,回来吧。
篝火已经点燃,
吊锅已经支上,
你不回来,
他们坐在篝火旁,
就会觉得寒冷。
你不回来,
他们守着满锅的肉,
就会觉得饥饿。
孩子呀,回来吧。
乘着滑雪板去追逐鹿群吧,
没有你,狼就会伤害
驯鹿那美丽的犄角。

《三条魔龙》读后感700字


沐浴着柔和的阳光,伴随着婉转的鸟啼,今天,我又看完了一本书——《和龙在一起的夜晚》。这本书让我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许多,因为它让我懂得了面对害怕要学会沉着冷静。


这本书正如封面上所画的一样令我害怕,也正如简介中所说的一样充满魔力神奇无比,但同时更充满了智慧和勇气。其中,《三条魔龙》这个故事让我感受颇深:一个名叫夏鸟鸟的男孩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九泉见到了他久违的妈妈。


夏鸟鸟面对魔龙时那种镇定自若、勇敢顽强的精神真让我钦佩之至。我和他比起来,简直有天壤之别。记得今年暑假,我到同学家去玩。玩了一会儿,我觉得没事可干,实在有些无聊,便漫不经心地随手翻起了同学的一本书。突然,我被一个观察火焰形状的小实验吸引住了,便提议亲自体验一下。同学立马双手赞成,翻箱倒柜找出一支蜡烛。我们在桌子上将蜡烛点燃了,就坐下饶有兴致地观察起来。谁知好景不长,由于桌面不平整,倾斜的蜡烛燃烧了一会儿突然倒在了旁边的一堆报纸上。我们俩都被吓得跳了起来,她大叫着跑出房间去搬救兵了。我呢,也大叫着躲得远远的,眼睁睁地看着报纸慢慢烧起来,不敢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其实,我也知道这种小火苗找个毯子什么的一扑就能灭掉了,可我当时早已被吓得手脚发软,居然拿不出半点勇气,就这样慌乱得不知所措。幸好家长及时赶到了,还教了我们一些消防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要冷静面对一些突发状况。


这本书的主人公面对魔龙是那么沉着冷静,相比之下,我的慌乱和胆小简直让我无地自容。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我一定要和胆小怯懦say goodbye,成为一个披荆斩棘的勇士,去征服人生路上一道又一道坎……

三条魔龙读后感读书感悟


7月底,我读了一本彭懿写的幻想故事《三条魔龙》。我很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三条魔龙和一个叫鸟鸟的小男孩之间的故事。这三条魔龙原本是被天神封印禁住在魔界的,突然有一天,它们把灵魂挤了出来,杀死了守门的三个绿毛怪物,并占领了三个绿毛怪物的躯壳,乘坐有轨电车从魔界来到了人间,狡猾地化身为树妖婆婆、鼻涕虫和蓝蛉。它们想方设法接近鸟鸟,和鸟鸟生活在一起。鸟鸟一开始并不知它们的真实身份,非常善良地对待它们,甚至还和鼻涕虫成了好朋友。可是,真相总是遮掩不住的,有一天,鸟鸟看见了它们的真面目,他有点害怕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害怕极了,我很担心鸟鸟会受到伤害!但鸟鸟是勇敢的,他勇敢地面对三条魔龙,并独自一人去魔界找妈妈。

我很佩服鸟鸟!我想像他一样勇敢!我今年8岁了,从来没有独自出门过,平时上学都是爸爸妈妈接送的。这个暑假上阅读与写作课,爸爸妈妈让我尝试一下自己坐公车上课。记得那天,我第一次独自坐公车,刚刚上车时,我非常紧张,心咚咚直跳,一会害怕遇到坏人,一会害怕坐过站……突然,我想到了正在读的《三条魔龙》,想到了魔界那么危险,鸟鸟一个人都敢去闯,我这点困难算什么呢?于是,我紧张的心慢慢平缓下来,顺利坐车到了上课的地方。原来,我也能做到勇敢地面对困难!

这真是一本神奇的书啊!我喜欢这本书!(谢家祺)

读《第三帝国的兴亡》有感


读《第三帝国的兴亡》有感

提起世界大战,我总会想起德国—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残酷无情地挑起战事,是战争的始作俑者,是战事的祸端,对各被征服国的人民实行的恐怖统治的强度超过有史以来所有的野蛮与迫害。纳粹,希特勒,集中营……这些名词紧紧地与德国联系在一起,如影相随。一直以来,我以为,一切均是希特勒与其所领导的纳粹党所做的孽,犯的过。对那段尘封的历史只是知道个大概,未深究过其起因进过。直至所谓“博客活动”要求,我才阅读了与此相关的书籍——《第三帝国的兴亡》,愣是花了一周的时间硬啃下了这个约2CM厚的大部头,然而只读完了“上卷”,眼看上交期限逼近,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写下这管窥之见。威廉·夏伊勒大师的鸿篇巨着在经过我的一番囫囵吞枣之后,难免变味走形,只图没有亵渎大师的一番心血……

上卷主要描述阿道夫·希特勒的的人成长经历,他是如何从维也纳的流浪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弃儿一步步攫取国家政权与最高权力,成为德国最高统治者,并如何引领德国一步一步走上纳粹,走上战争的道路,将德国,将世界玩弄于手掌之中。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结果和希特勒的倒台则属于“下卷”的内容,没来得及一一品读。文中“德国的纳粹化”这一章的详尽叙述引发了我对德国纳粹化的思考。

希特勒该为这段历史负上全部责任吗?很多人都会这样认为——希特勒是罪魁祸首,没有他,就不会有后来这些恐怖的战争,肆意的屠杀与摧残,历史就会因此而不同,会改写,一切都会不一样。无可否认,希特勒是罪大恶极,是他,创建了第三帝国,把德国人民送上从来没有到达过的权力的高峰,转身又把他们投入悲惨的深渊,在世界实行恐怖统治,置世界人民于水生火热的煎熬之中。可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英雄人物、重要人物不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如不是意识决定的物质一样。当然,希特勒不是英雄人物(谁会承认呢,疯子才会这样想吧,又或者某些日本的狂热分子会这样认为也说不定呢),但他是个重要人物,这点不应否认。正如着名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希·海因克所说,“希特勒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在历史生活中,个人具有突出的和不可估量的力量”。重要人物虽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却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作者所说的,“阿道夫·希特勒有着恶魔般的性格、花岗石般的意志、不可思议的本能、无情的冷酷、杰出的智力、驰骋的奇想以及惊人的判断人和局势的本领”,希特勒的确有着非一般的能力,不过他却把它用在了歧途上。然而,把一切都归咎于一个人身上,这就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因为,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正是德国人民,把希特勒送上总理的宝座;也正是德国人民,亲手埋葬了德国。

“对于阿道夫·希特勒的得势,德国任何阶级、任何集团、任何政党都不能逃避其应负的一份责任”,作者如是说。我很是赞同认可。共和国后期,政党数目过多,而且彼此相互倾轧,只顾他们所代表的那部分经济和社会效益,无法求同存异,更无法在国会中形成一股稳定的力量来应对国家所面临的困难和危机。日本现在的状况与此很是相像,都是面临着经济危机,国内势力四分五裂,党派之间勾心斗角,把国家利益晾在一边。同样,日本国内出现为数不少的激进分子,企图转移民众注意力到外交上,通过向外扩张,解决自家党派所面临的危机,争取更多利益。这些现象让人忧心,应引起国际社会的警惕,避免在同一处地方栽倒两次。如果当时德国当局政党团结一致,岂会发生后来之事?其实,在当时也有反纳粹主义的德国人,可他们的致命错误在于没有团结起来反对它,不能联合起来对付共同危险。忠于共和国的人,在最后过于目光短浅,慌张胆怯,不敢承担牺牲所带来的风险。不仅如此,德国还欠缺一个有力量的中产阶级,一个能起稳定作用的真正的保守政党。即使纳粹党纵火火烧国会,国家的司法、法庭也完全屈服于纳粹党。国会纵火案之后,德国最有权势的机构一个接一个向纳粹低头,毫无反抗,一声不吭,自行消声。就这样,纳粹党成立发展起来了。“它成立于和平时期,是由德国人们自己用和平的手段创立的,既产自他们的软弱,也产自他们的力量”。显然,德国人是善于反思的,是勇敢的,在战后德国政府及其国民所作出的弥补与努力就可见一斑,比如在对待历史教科书这个问题上就诚恳的多,向后代坦承曾犯下的罪孽并郑重告诫勿要再犯;对曾深深伤害过的民族——犹太,也是发自内心的歉疚,两位德国总理两次在犹太人墓前惊世一跪让人释怀之余更心生敬佩。他们,仍然是值得让人敬重的民族。相比,某些国家仍执迷不悔,没有勇气正视历史。

犯错误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撞到、踏碎了“南墙”还不懂得“回头”,一错再错,执意不悔。人如此,民族何尝不也是如此?

相信《读《河的第三条岸》有感:亲情永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第三选择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