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800字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800字

河的第三条岸读后感。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河的第三条岸读后感”,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河的第三条岸读后感(一)

读完这篇小说,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父亲好像是死了,那只恰好只能供一人使用的小船像极了一具棺木,主人公摆放在石穴内的少许食物,很像是供奉亡者的祭品。我记得某些地区有水葬的习俗,他们将逝者的尸体置于专门制作的死亡船上,放于江河湖海,任其自然漂流。飘向哪里,哪里便是死者的美好归宿。而中外的神话传说中都描述过这样一条河,它横亘在生界与冥界之间,人死之后,灵魂需摆渡过河,才能到达冥界,然后开始新的轮回。父亲突然去世了,但是他的灵魂不愿安息,他变成鬼魂在河上飘荡,主人公能看见父亲的鬼魂,他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不愿安息,因此一直惴惴不安,如果按照这个答案来解释,后来小说里描述的父亲的种种怪异行为以及主人公最后的反应也都不足为奇,难道这篇小说只是个鬼故事这么简单吗?

后来我又仔细读了几遍这篇小说,觉得答案可能不止一个,父亲也可能是一个出家苦行的僧侣,一位虔诚苦修的信徒,一个离家出走浪迹天涯的浪子等等。想到这里我觉得要真正读懂这篇小说,我思考的方向可能是错了,我不应该纠结于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大河到底象征着什么这些问题,像解谜一样从小说的字2020里行间去寻找破案线索。也不应该站在世俗道德的层面去评判父亲儿子的对错成败。我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去理解作者的内心。

我们都知道小说其实是虚构的,它不是历史或纪实,作者在写这篇小说时并不是在具体描述他的真实经历,人物情节等可能都是虚构的,作者是用隐喻的手法,将其内心层面存在的一些东西具像化了,把心灵世界的东西具像为现实存在的人事物,并进行描述,这种描写就具有了一种超现实的,魔幻的色彩。恰恰是因为源自内心,小说的情节人物细节虽然荒诞不经,但却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隐喻的手法在文学作品以及其他艺术作品里很常见。比如小王子里描述的狐狸和玫瑰花并不是真的狐狸和玫瑰花,但我们都能在内心里找到与之对应的影子,引起了我们的情感共鸣。窃以为,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应该注重的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分析与理解,而不用对情节较真。

这个短篇小说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证明由故事带出的情感得到了很多人内心的回应。父亲离开了家庭,放下了子女,远离岸上的一切,选择了孤独的在河上漂流,我们都在问为什么?可答案只有父亲自己知道。如果能渐渐的理解父亲,我想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条河,有过这样一个时刻,灵魂独自划着小舟在河上飘荡,现世的种种,我们正在经历的幸或不幸,像是隔岸传来的欢笑声。灵魂朝岸上看了看,又继续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若无其事,若有所思,此刻虽然孤独却无比宁静。


河的第三条岸读后感(二)

河的第三条岸,听起来就是一个很吸引人的名字2020,我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态来读的,或许是由于与我注重情节的原因,读完第一遍,在我内心什么也没有留下,我完全不懂作者的意图。在我心中,他甚至不能被定义为小说。于是,我读了第二遍。

我很庆幸,我读了第二遍,虽然文中描述父亲的行为是有些荒诞,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但荒诞的背后难以隐藏的是尽职、本分、坦白的父亲,在面对现实社会与心灵自由冲突时内心的矛盾。或许,我们不能称之为荒诞,严格来说这是一种反抗。一种不能被人理解的反抗。

在文中,家人曾想尽办法要父亲重返家园,可他依然我行我素。在旁人看来这是难的的良机,可是在追求精神世界的父亲心里,这是对他的羁绊。在读过这篇文章之后,也使我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些人如屈原、陶渊明,海子等,在他们眼中是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其实他们各自选择的道路都是相同的,只是有些结果让人难以接受罢了。于是,在一些性格迥异的人的眼里,他们就成了荒诞。

文章的最后当儿子鼓起勇气说出自己将进行父亲未完成的事时,父亲回来了,可当儿子见到父亲时,有落荒而逃了。虽然可笑,但却可以理解,做任何事都需要勇气,但并非所有人都具有勇气。

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好似一个谜面,一万个人读到它就有一万个谜底。这似乎有一点抄袭他人话语的嫌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到底只是因为作者没有给出父亲行为的原因而已,真正的谜底永远只有一个,它在作者心中。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过那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生活,都逃脱不了在第三天岸上的徘徊。只是在生活的压力面前,有人逆来顺受,有的人则奋起反抗;有人在沉默中爆发,有人在沉默中灭亡。只是勇敢的人永远只是那么少数几个。

从某个角度来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勇者,但他也有懦弱的一面,父亲要离开,却连离开也无法干净利落。他依然活在别人的视线中,依然牵起引起别人的痛苦。正因为他不顺流而下,不逆流而上,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河床,不在天空,只在河的第三条岸吧,这条岸,也许通向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感情消失的时候,如果选择了转身离去,再不联系,或许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但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一把万能钥匙,要不然世界就太单调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三条魔龙读后感


7月底,我读了一本彭懿写的幻想故事《三条魔龙》。我很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三条魔龙和一个叫鸟鸟的小男孩之间的故事。这三条魔龙原本是被天神封印禁住在魔界的,突然有一天,它们把灵魂挤了出来,杀死了守门的三个绿毛怪物,并占领了三个绿毛怪物的躯壳,乘坐有轨电车从魔界来到了人间,狡猾地化身为树妖婆婆、鼻涕虫和蓝蛉。它们想方设法接近鸟鸟,和鸟鸟生活在一起。鸟鸟一开始并不知它们的真实身份,非常善良地对待它们,甚至还和鼻涕虫成了好朋友。可是,真相总是遮掩不住的,有一天,鸟鸟看见了它们的真面目,他有点害怕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害怕极了,我很担心鸟鸟会受到伤害!但鸟鸟是勇敢的,他勇敢地面对三条魔龙,并独自一人去魔界找妈妈。

我很佩服鸟鸟!我想像他一样勇敢!我今年8岁了,从来没有独自出门过,平时上学都是爸爸妈妈接送的。这个暑假上阅读与写作课,爸爸妈妈让我尝试一下自己坐公车上课。记得那天,我第一次独自坐公车,刚刚上车时,我非常紧张,心咚咚直跳,一会害怕遇到坏人,一会害怕坐过站……突然,我想到了正在读的《三条魔龙》,想到了魔界那么危险,鸟鸟一个人都敢去闯,我这点困难算什么呢?于是,我紧张的心慢慢平缓下来,顺利坐车到了上课的地方。原来,我也能做到勇敢地面对困难!

这真是一本神奇的书啊!我喜欢这本书!

《三条魔龙》读后感700字


沐浴着柔和的阳光,伴随着婉转的鸟啼,今天,我又看完了一本书——《和龙在一起的夜晚》。这本书让我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许多,因为它让我懂得了面对害怕要学会沉着冷静。


这本书正如封面上所画的一样令我害怕,也正如简介中所说的一样充满魔力神奇无比,但同时更充满了智慧和勇气。其中,《三条魔龙》这个故事让我感受颇深:一个名叫夏鸟鸟的男孩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九泉见到了他久违的妈妈。


夏鸟鸟面对魔龙时那种镇定自若、勇敢顽强的精神真让我钦佩之至。我和他比起来,简直有天壤之别。记得今年暑假,我到同学家去玩。玩了一会儿,我觉得没事可干,实在有些无聊,便漫不经心地随手翻起了同学的一本书。突然,我被一个观察火焰形状的小实验吸引住了,便提议亲自体验一下。同学立马双手赞成,翻箱倒柜找出一支蜡烛。我们在桌子上将蜡烛点燃了,就坐下饶有兴致地观察起来。谁知好景不长,由于桌面不平整,倾斜的蜡烛燃烧了一会儿突然倒在了旁边的一堆报纸上。我们俩都被吓得跳了起来,她大叫着跑出房间去搬救兵了。我呢,也大叫着躲得远远的,眼睁睁地看着报纸慢慢烧起来,不敢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其实,我也知道这种小火苗找个毯子什么的一扑就能灭掉了,可我当时早已被吓得手脚发软,居然拿不出半点勇气,就这样慌乱得不知所措。幸好家长及时赶到了,还教了我们一些消防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要冷静面对一些突发状况。


这本书的主人公面对魔龙是那么沉着冷静,相比之下,我的慌乱和胆小简直让我无地自容。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我一定要和胆小怯懦say goodbye,成为一个披荆斩棘的勇士,去征服人生路上一道又一道坎……

三条魔龙读后感读书感悟


7月底,我读了一本彭懿写的幻想故事《三条魔龙》。我很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三条魔龙和一个叫鸟鸟的小男孩之间的故事。这三条魔龙原本是被天神封印禁住在魔界的,突然有一天,它们把灵魂挤了出来,杀死了守门的三个绿毛怪物,并占领了三个绿毛怪物的躯壳,乘坐有轨电车从魔界来到了人间,狡猾地化身为树妖婆婆、鼻涕虫和蓝蛉。它们想方设法接近鸟鸟,和鸟鸟生活在一起。鸟鸟一开始并不知它们的真实身份,非常善良地对待它们,甚至还和鼻涕虫成了好朋友。可是,真相总是遮掩不住的,有一天,鸟鸟看见了它们的真面目,他有点害怕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害怕极了,我很担心鸟鸟会受到伤害!但鸟鸟是勇敢的,他勇敢地面对三条魔龙,并独自一人去魔界找妈妈。

我很佩服鸟鸟!我想像他一样勇敢!我今年8岁了,从来没有独自出门过,平时上学都是爸爸妈妈接送的。这个暑假上阅读与写作课,爸爸妈妈让我尝试一下自己坐公车上课。记得那天,我第一次独自坐公车,刚刚上车时,我非常紧张,心咚咚直跳,一会害怕遇到坏人,一会害怕坐过站……突然,我想到了正在读的《三条魔龙》,想到了魔界那么危险,鸟鸟一个人都敢去闯,我这点困难算什么呢?于是,我紧张的心慢慢平缓下来,顺利坐车到了上课的地方。原来,我也能做到勇敢地面对困难!

这真是一本神奇的书啊!我喜欢这本书!(谢家祺)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篇一:《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近日向友人借阅《额尔古纳河右岸》一书,利用通宵一气呵成将其阅尽,心灵中顿有清泠荡涤之感觉!

书中借用一位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之妻,90余岁的老妇人之口来陈述一个原生态的民族的近代发展史。对于鄂温克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发展历史而又非常原始的民族,他们面对那些所谓的现代文明的冲击,彷徨着、踯躅着。何去何从?这是他们要思考的。但是,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现代文明创造者与体验者们或者说环保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们要反思的。

阅读文中对于那兴安岭的动人风景的描述,光明就在河流旁的岩石画上,在那一颗连着一颗的树木上,在花朵的露珠上,在希楞柱尖顶的星光上,在驯鹿的绮角上。很清凉,也很撩人。在现今的时代,这样的风景也只能在书中来领略了。

愿天地与我们同在!

【篇二:《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这两天拜读了著名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作者用平滑的叙事,轻盈的笔锋把读者带入了真实而又富有神秘色彩的故事中。故事主要讲述了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近百年的生存方式和状态,让读者了解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民族--鄂温克族。笔者用第一人称、倒叙的笔法,以时间为主线,从她出生开始,一直讲述到今日,她已经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整部作品像蔚蓝的天空漂着几朵白云、像静静流动的小溪没有太大的波澜,却那么引人入胜,轻轻的把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亲历鄂温克的一直部族近百年的生存变迁。

故事中讲述了爱情、友情、亲情,那些掺杂、交织在一起纷繁的恩怨和离愁,却不会让读者觉得烦乱。这里有神秘的萨满,为了救治别人而放弃自己的骨肉,有美丽的爱情,有一幕幕的生死离别,有猎手们角杀猎物的精彩画面,显示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故事以几个大的时代为背景,最终还是叙述了两大主体,和平、环保。人类永远离不开这两个主体,笔者深深刻画了战争和人类肆意破坏环境给他们带来的伤害,无论是从物质还是到心灵,那都是不可弥补的。

不失为一部好书,值得一看,如果你有时间。

【篇三:《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作文】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的一部长篇小说,它让我一直从九月读到十月,又到十一月。小说精美的语言、曲折的故事让我爱不释手。它采用一个九十岁的女人的自述,描写了二十世纪时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生存现状和百年沧桑:这些鄂温克人与驯鹿相依为命,生活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他们随驯鹿逐食而搬迁、游猎,记录了民族中神秘的部落文化和与大自然及其他人群的生命抗争。在生命的不断更替中、在时光无尽的流逝里,小说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一段段感动人心的故事情节。

这部书记录了近百年的历史,是鄂温克民族历史的活化石。同时,在作者的描述里,这部生硬的历史片又充满了众多的挚爱:有父母制造的风声、有我和两任丈夫的爱情、有众多子女们的爱情、有两个萨满对部落众人博爱、有朋友间的厚爱、有,这些鲜活的生命,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同时,民族部落的特殊性:乌力楞、萨满、驯鹿、跳神、岩画、木库莲、狩猎、蹲仓、树葬等等,为读者这个呈现出一幅幅从未感受过的画卷。整部作品共分四个部分,清晨、中午、黄昏、半个月亮,以此来寓意生命的意义,我和雨和雪都是老朋友了,等等,象征着对大自然流逝规律的墨守与遵循,作品中众多生命的生与死,也揭露出事物及自然的更替交换,唯有自然是永恒的道理。

小说里的主要人物,一是我自己,一个女人生长的历程。二是我的家族中的角色。三是部落里有特征的人物。其中,对于两个萨满的描写,都栩栩如生,给人以血肉痛息之情。同时,随着外界人群与自然灾难的来临,部落中也发生了更多的故事,涌现出面对生死、面对痛楚、面对有无的抉择。从清晨到半个月亮,整个鄂温克民族正由兴盛走向消亡,从山林转向村镇。而他们,也正在接受着这种生死命运。最让人可悲的,带给这种文化消亡的力量,不是自然中的瘟疫、不是自然灾害、不是日本人和俄国人,不是国民军,而是某种要求转化为文明的力量。

这种难以抗拒的自然规律,在个体身上表现为:天灾中死去的林克,在冰天雪地里死去的拉吉达,与熊搏斗死去的瓦罗加每个人的命运都在那片原始的山林里一点点的上演。不断有人诞生,不断有人上演着死亡,重复着悲伤,同时,整个部落也在沿续了相同的情形:进化、发展、衰落、消亡。如同小说的四个主题:从早晨到半个月亮。可就在悲伤的同时,勇敢与勤劳的鄂温克人,又深怀着大爱,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演绎了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柔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精神。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女人的男人,你一定要去读这部书,因为它如同一个曼妙的女子在对你轻声耳语;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男人的女人,这部书不可不读,因为里面有个女人在对你讲述一个个悲壮、感动的爱情故事。如果你不喜欢什么男人和女人,那么你不得不去读这部书,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面对世界和生活。

【篇四:《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迟子建的矛盾文学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它是一部值得推荐的文学作品。它是一部关于鄂温克少数民族的游牧史诗般的作品。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支流,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成为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额尔古纳河左岸划归俄罗斯。鄂温克少数民族就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大兴安岭之中。

鄂温克部落生活在叫希楞柱的房屋里,晚上透过尖顶的小孔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像是挂在希楞柱顶上的油灯。到了深夜,有时会听见主人公父母弄出风一样的响声,不久她的弟弟就将生了。黄昏时,他们在河上燃起篝火,吃烤鱼,喝着酒,跳着舞。狩猎时,运气好的话,会捕获一头黑熊,取回熊胆,给病弱的补身子。他们放养驯鹿,用鹿茸和兽皮去交换他们需要的弹药和食盐。随着季节的变换,他们骑在驯鹿背上搬家,在新的营地搭建希楞柱。

小说中除了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还有部落中的人际冲突和矛盾,爱情故事,生老病死。这些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命题,不管是古老还是现代。但是,令我惊奇的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充满了神秘感。部落的萨满(巫师)通过跳神就可以给孩子看病。有一回萨满发力,还把日本军官的战马给跳死了,有点不可思议。

故事的结局是游牧民族的现代归宿,下山住进政府建造的定居点。村支书动员主人公,一个放了猎枪的民族才是一个文明的民族,一个有前途和出路的民族。虽然主人公坚持留在山上,但是结局是不言而喻的,驯鹿搬迁时的铃声变得越来越遥远

【篇五:《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的确是很久很久没有过因为读一部文学作品而泪流了,不仅是眼角的泪珠,更有心中由于书中涓涓感情之流浇灌而开出的泪花。这是一种淡淡的不知是幸福还是忧伤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说来惭愧《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将近六年前的神作,我是近日才拜读的。其实买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我去书摊上买贾平凹先生的《废都》未果,就将钱花在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身上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很幸运的与书的偶遇。

就像前日我状态中所说的那样,《额尔古纳河右岸》读来的感觉像是品茶,是一种淡淡的味道,不是十分浓郁,但让人印象深刻甚至心潮澎湃。实话实说,随着《额尔古纳河右岸》章节的深入,我不经意间将一包300抽的纸巾放到了手边,我这个人很容易感动,一旦情绪到了火候,是没有管住寄宿在自己心间那伙淘气眼泪的自信的。

直到现在,我都觉得《额尔古纳河右岸》与《穆斯林的葬礼》在感情的烈度上是一个节奏的。或许是因为两位笔者都是才华横溢、感情细腻的知性女子,比较倾向于泉水一样温柔的行文节奏。

作为矛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我觉得《额尔古纳河》与《穆斯林的葬礼》一样,相当名符其实。毫无疑问,这两部作品都是1949年以来绝对一流的长篇佳作。与一些流行的长篇相比,这两部作品的深度、文笔、感情梳理都高出了许多境界。没错,这两部都是有相当境界的作品。

《额尔古纳河右岸》最令我喜欢的就是它独树一帜的行文方法或曰叙事手段。它那种诗歌一样的节奏、日记一样的清洁感都让我觉得很舒服。或许迟子建老师本身想写的就是一首像日记一样的美丽的诗歌吧。

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啊!大山中,与树木、驯鹿、星空、河流为伴,没有刺鼻的工业气息、没有让人早生华发的三环路上那著名的300路公交、没有让人丧失理性的权势、名望、金钱,有的是情。或是本能的炽热的爱情,或是真挚苍劲的温馨的亲情,或是由于爱情、亲情、友情而产生的怨与恨。无论是那些美好的,还是那些让人心碎的,它们都是那样的不经修饰,真实自然。那里口红与发胶都毫无用处,因为活在自然中自然的人的心是充满自然的。没有以自然为定语的词汇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世界里是无法生存的。于是,猎人人最后会迷茫与留在上上还是下山定居,于是最后那只美丽的白色驯鹿会伴着清脆的铃声回来。就像喝惯了果汁、棒冰后第一次喝豆汁儿的我所惊讶于的那种古朴感。那种纯粹的对于真实的、大自然的、本能的空灵感的呼唤,不光我的心中有,每个人心中都有。

我不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我倾向于在一个古老的院落中看着槐树花开、槐树花落,抱着猫,喝着茶,静静地看着傍晚彩霞的宁静而简单的生活。我也羡慕《藏獒》中的大草原的激情澎湃,也羡慕《飘》里南部美国浓郁而厚重的庄园生活,也羡慕许许多多遥远地方的各种生活,但是,它们都离我太远了。对于我而言,我只愿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待者,闻着熟悉的味道,吃着熟悉的食物,看着熟悉的树、天、月亮。但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所描述的猎人在古老森林中的生活确实在许多个瞬间让我心动了。或许,将来某天会悄悄地去那个神秘的森林中喝一口驯鹿甘甜的奶,也许,喝奶的同时也会看到那漫天美丽而能把人看老了的雪花吧。

的确是一部喜欢的作品呢!

【篇六:《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怀着极大的热情读了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只为欣赏她诗意的语言、饱满的激情,以及对鄂温克部落出神入化的描述。读罢这个小说,仿佛又看了一次迟子建所跳的百年萨满教之神舞。那时而安恬、时而激越,史诗般地向世界倾诉着现实人生中的挚爱与心灵的悲苦。

迟子建以一位年届九旬鄂温克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自述,分清晨、正午、黄昏三个部分讲述了原始游牧民族鄂温克族在一个世纪内的生活历史,感叹在现代文明的蚕食之下,这一片人类原始风景栖息之地的丧失。小说从生活小事着手,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史诗性地唱出了人类历史在现代文明进程中的悲哀,从而使我们看到这个酋长的女人在经过少女、青年和老年的三个不同时期所讲述的她的乌力楞生活,以及部族四代人所经历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他们经过了民国、抗战、内战、新中国诞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还有改革开放。一个个时期、一幕幕场景,这个以放养驯鹿和狩猎为生的鄂温克民族总是与大自然水乳交融,既神秘又原始。他们住在希楞柱,即帐篷里。迁徙时把东西放在靠老宝(树上的仓库),生病时有萨满跳神,死后搁在高高的树杈上风葬。这一切看似都是浪漫而富有诗意的。

然而浪漫的事物总是与残酷联系在一起。在尼都萨满死后第三年,妮浩(也就是鄂温克老女人的弟媳)在成为萨满之后,每跳一次神救一个人,她自己的孩子就会死去。果格力是她的长子,死去后按照鄂温克人的习俗,被装在白布口袋里扔到向阳的山坡上。这的确非常残酷,但妮浩为了救别家的孩子宁愿牺牲自己的孩子,在悲伤中她只能为死去的孩子唱上一首神歌,她这样唱道:孩子呀,孩子/你千万不要到地层中去呀/那里没有阳光,是那么的寒冷/孩子呀,孩子/你要去就到天上去呀/那里有光明/和闪亮的银河/让你饲养着神鹿。

除了妮浩,鄂温克这个老女人也一直与死亡连在一起。少女时父亲林克在一次打猎中被雷雨击中,死了。而她在一次迷路中幸运地遇上了她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拉吉达。拉吉达入赘乌力楞,后来成了乌力楞的族长,并让乌力楞这个大家庭分化成几个小家庭。可以说,这是拉吉达对乌力楞的一次体制改革。自然,也遭到了族人依芙琳的咒骂和抗议。不过,咒骂和抗议都是徒劳的。鄂温克这个老女人的母亲达玛拉热爱跳舞。那天母亲穿着尼都萨满送她的羽毛裙子,脚蹬一双高腰豹皮靴子在篝火旁孤独地旋转着,直至死去。于是她的父母一个归于雷电,一个归于舞蹈,而她的二儿子安道尔多年后被她的大儿子维克特一枪打在脑壳上,一枪从他的下巴穿过,打到他的胸脯上,那是维克特误以为野鹿而错杀。她的第一任丈夫拉吉达是在一次寻找驯鹿的途中被活活冻死在马背上。眼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她而去,悲伤的她依然充满活力与热爱,比之她母亲与尼都萨满的那种想爱而又不敢爱的折磨,她就大胆多了。

鄂温克这个老女人的第二任丈夫就是酋长瓦罗加。他们共同生活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达30多年的婚姻生活也算白头偕老了。不幸的是酋长瓦罗加最后死于黑熊的魔掌。生命中的悲剧有时也像戏剧一样,所以她感慨地说:我和拉吉达的相识,始于黑熊的追逐,它把幸福带到了我身边,而我和瓦罗加的永别也是因为黑熊。看来它是我幸福的源头,也是我幸福的终点。酋长死后不久,1978年她的大儿子维克特因酗酒过度而死亡。

这个通篇充溢着死亡气息的长篇小说,具有浓郁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你一进入小说便会被鄂温克民族的气息和氛围所包裹,他们的情、他们的爱、他们的民俗习惯,以及他们飞翔的灵魂都与中国东北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森林息息相关。

小说每章开头都有一段散文化精美的语言作为引言,而每一段引言里作者都提到女主人公的孙子安草儿。安草儿是女主人公二儿子安道尔的儿子,这个默默无声的安草儿陪伴着老女人,仿佛守卫着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他是在向现代文明抗争吗?无论人类文明发展得如何快速,总有人要捍卫他们自己的原始生活和艺术。我想这也是一种信仰,有信仰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所以《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充满诗意、大气的小说。它为我们展开了原始森林的图卷,其结构精巧耐人寻味。可以说这部作品是一个汉族女作家充满激情而又饱含感情地对鄂温克民族的世纪绝唱,它让我们感到一种现代文明与古老民俗的冲撞,而古老民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篇七:《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小说读罢,放下案头。读这个小说用了半个下午加一个晚上,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好的小说魅力就在此,总让人迷恋其中,不舍离开。

因为自己去年也曾去过离额尔古纳河不远的地方,小说中提到过的金河、满归我都亲自到过,自己在大兴安岭深处了呆了好几天,虽说现在没有了原始森林那些粗壮的树木,甚至小说中提到的各种狍子、鹿甚至水獭都没有看见过,但是走在大兴安岭林区中间,依然能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人的一种静谧感。以至于读了迟子建的小说之后,产生深深的共鸣。

小说中通过一个年逾古稀的老酋长的女人的口吻,给读者展现出一个渺小的鄂伦春氏族的集体生存的画面,虽然我的描写并不是很圆润,但她却是在讲她百年来的见闻,而这个见闻正是这个以游猎为主的民族的生存变迁历史。历史的真相无法还原,小说也是加入了创作的成分,但是我更加愿意相信小说流露出来的大部分的故事都是有事实依据的。小说里的人物尽管受了些现代文明的影响,在原始和现代之间寻找平衡,但是他们仍然生活在刀耕火种的状态。而这种生活状态下所表达出来的人性,必然是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是没有经历过任何现代文明粉饰过的,他们既敢爱敢恨,达西可以抛弃家人跟一个刚刚守寡的歪嘴的女人生活在一起;伊芙琳可以把自己的嫉妒怨恨不加保留的展现在对手面前;他们也可以在了解自己过错之后而挥刀自宫(抱歉,小说里的鄂伦春人名字都记不住,但是看到之后会对上号);妮浩萨满明知道救人会失去自己的孩子仍然不忘记自己的操守总之,他们就是把对自己内心最想表达的东西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而又会在整个大家庭中充当自己的角色,服从组织的安排,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就像作为族长的拉吉达让伊芙琳在平分出来的肉先挑,她挑了两次之后再也不好意思拿好的了,而每个人的任务分工都很明确,男人们总是愿意出去打猎而把猎物等量的分给氏族里的每一个人。

小说中描写的鄂伦春人生活是那么的和谐,虽然没有强大的物质生活保证,可是他们却并不像现代人那样那么贪婪,一味的剥夺他人的生存空间。他们会把用不了的东西存在树上而不带走,他们烧火用的木材不是筏自新鲜的大树,而是捡那些已经枯萎落下的枝干。他们已经达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多么的可歌可泣。

还有一个比较震撼的就是他们可以很从容的面对生死,尽管疯狂的爱过恨过,可是死对于他们来说感觉很平淡,或许是死亡经常毫无征兆降临的缘故吧,我的第一任丈夫死了以后,本以为不会再爱了,可是仍然和瓦罗加依偎在了一起,时间是一切解决不了问题的良药,我们也应该从他们中间学习些什么?大家总感觉死亡离大家很遥远,有些人因为害怕死亡而不敢做一些稍微有点危险的事情。生命的本质不应该在此,活到哪里就到哪里。而且,生命是宝贵的,人们不应该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生命,更不应该随意的剥夺他人的生命。

鄂伦春人会在文明发展的大潮中充当千年一粟的角色,他们的语言会消失,他们的生活方式要不了几十年就会从地球上消失而仅仅存在于教科书当中,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年轻人总是喜欢接收新鲜的事物,而那些保存了民族文化最真实的老人们则会逝去。迟子建一个时代的作家的作品大部分是描写了时代烙印留下来的东西,如文革,如开放,而她却把游牧名族的活化石递到世人眼前,她为我们保存了这最后一点纯真,单从这点来说她就很伟大!人性总是相通的,我们没有必要把很多事情搞得那么复杂,相互谦让和谐相处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我们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了还有那么一批人,他们对于这个花花世界并不感冒,他们更热衷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哪怕再苦哪怕再悲,而我们不能称之愚昧,因为这两条线永远是平行的,我们得到的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

【篇八:《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这是我用了一天下午的时间读完的一篇小说,我似乎跌入了一次史诗般的旅程,而且伴着满腔的热泪。心底里的某一处在咆哮着,忍着的呜咽让坐在我隔壁的朋友侧目。但是我真的是承受不住心底里的那股激烈的情感的流动,身临其境般的令我震撼:这是一个90多岁的女人对自己一生所经历过的事情进行的回顾,重新讲述,就好像她的一生活过来了,再一次呈现在我的眼前女人从出生到长大婚嫁,生孩子,孙子女的诞生成长,百年的沧桑欢愉,里面夹杂着神秘的力量,严寒,艰辛的生活和清澈、深沉的挚爱,无比鲜活勾勒出一幅跨越时空的神秘画卷,似一曲从额尔古纳河右岸飘来的木库莲

《额尔古纳河的右岸》,是迟子建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作者以一个九旬老人、鄂温克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的独有经历,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悠久历史,从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里面的严寒、猛兽、瘟疫等灾难,男人和女人的原始和激烈的爱恨,原始的生活习性,蕴涵着最真挚的人类情感每一个民族都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上演着历史的改变。即使是这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来,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追随驯鹿喜欢的食物而搬迁、狩猎,在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备尝艰辛。除了生活的艰辛,在世界这个大背景下,这个民族也经历了日寇的铁蹄和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但是他们在命运面前虽是百般的无奈,却仍殊死抗争,显示着一个民族无比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有人说这是一部民族的史诗。而在我的眼里,我没有看到上升成人类民族的话题。作为一位感情丰富的读者,我只能说这是一部诉说生命和挚爱的作品。看完了它,我的内心有种很不真实的感觉。不是小说的故事不真实,而是发觉自己身为现代人活得不够真实。自己诚然拥有了那些鄂温克人所没有的物质上的安稳生活,却发觉自己失去了一些生命所沿袭的热情,一种对生命的激情,对感情深沉的挚爱。也许在目睹这一艰难而又弥漫着强烈的爱恨的生活情景后,我似乎该改变一下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了这就是为什么我的泪水不止的缘故吧,因为心灵在颤抖时,灵魂在战栗时,那一股最真挚的溪流才会从眼里涌动出来

在这一次旅程里,我看到了许多与现代钢筋水泥不同的风景,那是来自遥远时空的桃源:星辰,河流,绿地,山川,月亮,阳光,驯鹿,兽皮,白桦树,萨满跳神的舞步,线条简单的岩画,诚挚而坚定的眼神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而然,一切又是那么的直率激烈,连那做爱的风声,都显得那么的神圣而直率,里面蕴涵着对后裔的希冀和对爱人的深爱,没有太多的情感算计和诱惑陷阱,既温柔诚挚,又狂风暴雨,这一切的风景是那么的融洽,像血与肉不可分割一样,一点都不突兀。

在这一次旅程里,我感受到了太多的悲伤和死亡。天灾中死去的林克,在冰天雪地里死去的拉吉达,与熊搏斗死去的瓦罗加每个人的命运都在那片原始的山上一点点的上演。不断有人诞生,不断有人上演着死亡,重复着悲伤让我更加震撼的是他们民族里的那股神秘的力量,所造成的沉重的悲凉与浩大的痛楚。当妮浩当上了萨满的时候,为了拯救别人,跳神而引发的那股神秘的力量使她失去了自己的一个个孩子,在拯救别人和失去孩子的选择中不断的心痛,最后连自己也因为不想再承受这股伤痛,而用麝香抵制怀孕导致自己不能再生育为了解救一个生命而另外一个生命就得代替他死亡,在惊讶这股力量强大的同时,也能感到这位母亲的无比痛苦,这是怎样的一种选择啊。身为萨满的责任,拥有神力救人的天职,身为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挚爱,无法理解当中,又无比的敬佩这样的一个人。

在这一次旅程里,对于爱情的表达依旧是最为动人的画卷。主人公母亲达马拉与父亲林克和伯父尼都之间的爱,激烈中后面有的更多的是无奈;我和两任丈夫拉吉达、瓦罗加的感情,伊万对娜杰什卡的以及鲁尼和妮浩的等等,看着他们从长大到遇到彼此,成婚生孩子,演绎着彼此的命运历程,有着那些刻骨铭心的爱,也有着刻骨铭心的恨。敢爱敢恨中,看破了多少生命的挣扎与无奈;彼此的生死离别又道尽了多少生命的脆弱,感情所要承受的沉重;生活依旧,族人不断的随着环境迁徙;生命诞生的欣喜,生命消逝的悲伤,一切都未曾离开那片远古的时空而我似乎也听到了来自远古时空的诚挚言语:男人的爱是火焰,你要让你爱的姑娘永远不会感受到寒冷,让他快乐的生活在你的怀抱中!而女人的爱,会让男人永远的强壮!

我曾走过不少地方,看到了许许多多不一样的风景。因求学从小离家是常事,可以说长这么大除了学龄前,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地度过的。亲情于我并非是非常浓厚,这与家人众多有关吧,但内心深处也是无比的渴望,但已经不是为了引起家人关注而任性的年龄了,也只有让自己尽量不那么的自私,多为他们着想吧。爱情,现在的我还是交白卷吧。并非是尼姑之心,而是属于自己缘分未曾降临,自己是不会为因孤单所造成的情而买单的。对于感情方面也许自己就是那种有洁癖的人,心底里的那个位置就只能够入住一个能让他进入的人,掺不得一丝尘埃,容不得一点欺骗、亵渎。我所要的也不过是一份彼此真诚的喜欢、诚挚的爱,也许别人会说这样不够现实,这样太幼稚!也许每个人对感情的期盼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所能承受的却不一样,不是每个人能忍受那种一个人的孤单,不是每个人都认为默默等待是正确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承认这种感情的存在,尤其在现在离婚率60%如此高的境况下,现在也许最缺的就是那种暖入心脾的爱吧。

看完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好好的过日子。做好属于自己的本分,守住自己的天性,不想让自己那股依然存在的激情消失殆尽。无论别人说自己是怎样的没心没肺,但是就是这样的天性的我才是自己。遥远的天空里,飘来的那曲神秘的歌谣,我希望一直能够震颤着我的心弦,让我一辈子能为此拘一腔热泪,浇灌心田

河两岸读后感


河两岸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河两岸》的故事书。作者用质朴童真的语言,讲述了简单明了的道理。
这本书让我十分感动。主人公达达是一个很可爱的华人男孩,他对神秘的河对岸充满好奇和向往。可是爸爸从不让达达去,还说如果不听话,就打断他的腿。有一天,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将达达引到河对岸。在那时,风筝断了线,那么谁捡到就属于谁,如此美丽的风筝,让达达不由自主地追出门。河对岸的吊床、秋千、树屋、友善的陀螺少年和美丽的马来西亚女孩,让达达感到新奇,离开后这一切都使他魂牵梦绕。特别是爸爸不愿相认的姑姑,就住在河对岸。
一份迟来的亲情弥足珍贵,一场生死离别在河两岸上演。湍急的河水和打断腿的警告都挡不住达达一次次过河的决心。他要去找马来女孩,去找姑姑!亲情、友情的力量是如此伟大!可以让一个人为之疯狂,甚至连命都不要了。
达达的爸爸曾对河对岸的马来人有许多偏见,导致最后让自己后悔,使达达差点错失一段珍贵的友谊。所以,我们应该多去理解和包容那些与我们关系有点儿紧张的朋友和亲人。或许我们对他们真的有误解,别做那些让我们后悔、痛心的事,而仅仅只为了别人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
我们的宽容与理解,能赢得一个真心的朋友,一个可依赖的亲人;能取得别人的原谅;也能让自己舒心。努力、奋斗、谦虚、勇敢、善良是人们的天性。在善意的谎言,无边的幻想与淡淡的忧愁中,我看完了这本生命之树。


喜欢《河的第三条岸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