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少年的荣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几个孩子在抗日战争中不屈不挠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感人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沙良和沙吉原来是一户十分富裕的人家。可当抗日战争的枪声打响时,一切都变了。从小体弱多病的沙吉差点丢了性命还失去了最疼爱他的母亲;救死扶伤的沙良父亲生了大病,一直卧床不起….无奈之下沙良只能带着弟弟沙吉来到了汪子洼村——太姥姥那儿避难。可是沙良和沙吉与小伙伴三水、阿山、阿水、阿在的平安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狡猾的日本兵还是搜到了这里。从此这个村庄就不再安宁,阿河、阿在的爷爷都白白牺牲了……阿山勇敢地选择了当兵!沙良也发现抗日战队中原来的伙伴代京在抗战中立了不少功劳,比如:协助队长活捉了中国的汉奸。在与日本人的战争中阿山、代京,还有宁死不屈的阿河与敌人勇敢战斗的一个个故事,向我们证明了:少年也可以当英雄!
沙良和沙吉他们虽然是一群懵懂无知的孩子,但是他们面对战争没有恐惧和退缩,反而让五岁失去母亲的沙吉学会了不哭;面对苦难他们没有屈服,反而让他们学会了忍让和理解,历练得更加坚强;更让人感动的是沙良知道伙伴阿在的父亲是汉奸而阿在是站在“抗日”这边时理解了阿在的无奈,学会了理解和宽容!
故事让我体会到了英雄不只是大人可以,少年也一样可以!相比他们,我在生活和学习中碰到一点点困难就会退缩和沮丧那是不应该的,要学习他们少年英雄的气魄和精神!迎头而上,向困难挑战!
少年的荣耀读后感
少年的荣耀读后感(一)
《少年的荣耀》这本书,是老师给我们推荐的,说这本书很好,让我们用心去读一读。放假后,我急忙和妈妈去了书店买到了这本书,书的正面是一个孩子的头像,坚毅的脸庞,有点不是少年了,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赶快读了起来。
《少年的荣耀》是一部充满硬度和温度的成长小说。它让人激情澎湃,也让人感动落泪,它让人叹息,更让人成长。一群懵懂无知的孩子,曾经无忧无虑、天马行空,抗日战争的爆发,让他们与战争猝然相遇;罪恶试图用浓黑的阴影遮蔽童年的纯真,但童心依旧在挣扎中孕育出了友爱、同情、仁义、感恩的种子;苦难屡屡阻断他们的成长之路,但生活的粗粝反而把心灵锻造得更硬朗、坚韧。沙良、沙吉和潘阿在之间的情谊,更是超越了成人世界的恩怨情仇,就如同野蔓菁洁白的花朵,在被战火灼伤的大地上温情绽放。最重要的是,战争给中国孩子幼小心灵所留下的深重创伤,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自行消亡,它应该被看见,被思考,被抚慰…
这本关于抗日,关于孩子的小说,我也读过一些,不得不说,这是一次突破。它显得很与众不同,在我看来,以前的那些此类型的小说是描写孩子的战争,把孩子推到战争的中心,成为战争的焦点,使孩子成为决定胜负 的英雄,这样的作品往往不是从生活出发,不是从孩子出发,不是从现实主义出发,而是从观念出发,缺少真实性和说服力,无法感动读者,至少感动不了我;而《少年的荣耀》让文学 回到现实,很现实,让我们不禁为沙良他们痛心,为他们所受的苦难伤心。这本书通过文学看到战争对孩子们的伤害,看到孩子在战争中的挣扎,看到在战争 边缘孩子的生存和成长,这是一个根本的观念转变。
在诸多人物中,对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沙良,而是沙吉。他受到了战争严酷的摧残,尤其是心灵的摧残,可恨的日本鬼子和汉奸潘子厚当着他的面杀了他的妈妈沙柳氏,以至于在他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他隐忍着,直到汉奸潘子厚被八路军抓住,他才把自己一肚子的所受的委屈和仇恨发泄了出去,而之前,没有人知道他这一秘密,就连沙良也不知道。我难以想象,一个孩子,如何能忍住失去母亲的痛苦和仇恨,谁也不知道他心里经过了怎样的煎熬。他把这份仇恨,藏在了心底,很难想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是怎么一个人默默地承担着这一切的,想到这里,我不禁为他而痛心。可幸的是,杀他母亲的凶手死了,他母亲沙柳氏可以安息了。
前面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一些专家也对这本书议论纷纷刘绪源认为,这部作品是战争题材儿童文学的根本性突破。曹文轩撰文指出,《少年的荣耀》是一部 髙 品质的厚重之作。安武林指出:作品站在二战以来优秀儿童战争小说的 髙 起点上,彰显了"写实性儿童文学的意义". 洁白的花朵,在被战火灼伤的大地上温情绽放。
最重要的是,战争给中国孩子幼小心灵所留下的深重创伤,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自行消亡,它应该被看见,被思考,被抚慰……
少年的荣耀读后感(二)
李东华的《少年的荣耀》是一部向红色经典致敬之作,也是回归且超越传统写实主义的作品作文素材。随着二战题材作品对战争本身反思的日渐深入,文学开始逐步从战争的输赢、正义与非正义、英雄与反英雄等角度,延伸到对战争中人的境遇更深入的思考。《少年的荣耀》更多是从人的角度书写对战争的理解,小说着力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对于中国青少年身心的巨大伤害,叙述普通中国少年在战争中对于人性、历史、生存环境复杂性的体认和理解,凸显了作者对自身民族文化根性、民族优秀传统品质的体认和摹写。小说中充溢着对苦难强烈的超越意识,对中国少年宽厚的母性观照,对少年中国的诗意展望。
这部小说具有鲜明的价值判断,具有嫉恶如仇、惩恶扬善和伸张正义的正能量,通过文学的审美方式抵达作者的追求目标。首先,小说通过多层次的叙事结构,营造了开阔的叙事空间和有力的精神向度。作者运用叠加人物多线索的复调叙事,使得少年沙良逃难中的精神成长有了传统人伦社会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乡土氛围,战乱中极端矛盾冲突场景与丰厚的地域风情融为一体。其次,小说运用了少年群像塑造手法和多样性的人物腔调表达,由此凸显战争的残酷和少年成长的坚韧,突出呈现了中国少年精神成长的刚健坚强与善良敏锐。再次,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将意象、意境与传统民俗文化融于一体,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文言文的适度穿插和使用,也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传统意蕴和民族风格。
《少年的荣耀》饱含生命的质感和历史的厚重,在残酷的抗战环境中,作者写出了属于中华少年的真正荣耀。小说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自然流畅的传统韵味,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尽管破败不堪,却依然唱着古老的歌谣,缓慢而忧伤地看着受到侮辱和伤害的孩子们,这些流淌在文本中的传统元素是对古老乡愁的祭奠,小说也在这个维度上打通了儿童文学与写实主义的空间,我们依稀看到了孙犁的荷花淀,赵树理笔下的小二黑,茹志鹃笔下的新媳妇……在这些经典人物作为底色的文学舞台上,如今出现了沙良这样的中国少年形象。沙良无疑带着一种稚嫩却雄健的精神力量,呼唤中国少年建构属于自己时代的文化气质与文化人格,在反抗强权侵略的斗争中,认知自我、他者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体认苦难又珍视生活的趣味,体察人性之恶又体恤人性的弱点,认知生存的艰难又向往乐观友善的生活。无数沙良们在苦难中的生存与奋斗,完整地展示了中国少年的力量和荣耀。
《少年的荣耀》读后感
《少年的荣耀》读后感——荣耀
刘乙澍
岁月如歌,少年如梦,这是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大师李东华笔下一曲鲜艳美丽的少年之歌。
《少年的荣耀》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沙良在中国抗日战争年代经历时间流逝和世态迁移的成长故事。全文没有一处大肆感叹,全部都是以一个少年的视角去描述一片飞舞着沙土、弥漫着硝烟、充斥着枪炮声的战场,以一个少年的口吻去诉说成长路上大大小小的恨和爱,以一个少年的心理去看待这一方天空下的纷扰世事;以及,在一个少年面孔下一颗逐渐成长起来的赤子之心。
“雪纷纷扬扬下着。大雪藏起了大地,藏起了河流,藏起了村庄,藏起了路。”这是一个故事的开端。银亮而苍茫的大雪下跳动着故事开端中主人公初次登场时的赤色童心。主人公沙良于开篇便行走在无头无尾的茫茫大雪里,寻找他的荣耀,寻找他好生好长到十一岁这一年前埋没于舒适安逸中的少年的荣耀。白雪下危机四伏。
“沙良他们的马队出了汪子洼,蹚过弥河的时候,人和马都被水漫过屁股,腿荡在水里凉凉的。”这是一个故事的中场。冰冰凉凉的水花浸泡着少年们度过硝烟岁月时的炽热。这时的沙良结识了很多伙伴,在战争打不进来的乐土里开开心心地走过这一段长大之前的时光。在这跌爬滚打的日子里,他们顺着成长遗落下的一点点野气寻找他们的荣耀,寻找他们大声吵嚷于这一段绯色时代里游离隐现的荣耀。
而故事的结尾却仓促得如同这群少年的成长一样:“阿在也哭了。他们的身后,是潘老爹的坟,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洁白的花环,野蔓菁的花朵编成的花环”……如梦的少年们就在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里仓促而有力地生长着,在战火和伤痛中找寻他们的男儿荣耀——责任、担当、血性和顶天立地的勇敢。褪去吵闹任性、稚气满身,在硝烟横飞的背景里,他们将应有的骨气担在身上,大步大步地走向洗劫、悲伤后仍需奋斗的明天。
这样纯粹的少年。你看,他们的荣耀是在战争中拾起的,那么我们呢?不只是红色时代的男儿们那种为自己而生的荣耀该存在,这个时代的少年们,无论男孩女孩,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荣耀。
紧紧扣住这个年龄段应有的热血,我们应该做的当然不是跟随拿着枪扛着炮的人奔跑于战场上,反之应当坐在教室里解决不懂的知识,去理解这些读不懂的知识。那么,热血哪里洒?斗志哪里扬?当然是在生活中寻找担当、寻找责任,用这些去拼接一个我们的荣耀!我们生来不与前人有同,但散发的气息却都是郁郁葱葱充满朝气的。这样旺盛的生命力怎么可以白白浪费在穿梭于指缝中恍若去来无往的时间里呢?去寻找荣耀,去扛起荣耀,使之激励我们的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
还是那句老话,来自于蔡康永的:“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命的自己。”为荣耀拼搏吧,我们大家。中国的荣耀
放寒假的时候,沈老师给了我一本书《我为祖国点赞》,回到家后,我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这本书一共有11课,其中我最喜欢第9课小康中国里的故事闽宁镇的变迁。
这篇故事讲述了1996年的一天,一位叫谢兴昌的叔叔从广播里听到国家主台有关富民的政策,心情非常激动。谢兴昌决心搬出贫瘠的大山,就带着乡亲们经过几番奔波找到安家落户之地一片戈壁荒滩。后来此地更名为闽宁村。1998年,谢兴昌被村民选上村支书后,带领着村民开始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他们学习种蘑菇,种构杞,种葡萄,养黄牛,日子过得很红火。20多年后的今天,闽宁村发展成了闽宁镇。昔日的戈壁荒滩,变成了良田万亩、瓜果飘香、楼房林立、设备完善的特色小城镇。移民群众的人均收入从建设初期500元,到2016的12000余元,增长了20多倍。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闽宁镇都欣慰地说: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小康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读《爱国的少年》有感
在暑假期间,当我打开书柜时,马上就看到了《爱的教育》,我便把它拿了下来,坐在凳子上读了起来,不一会就读到了《爱国的少年》这个故事。读完后,我心潮澎湃,一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衣衫褴褛的意大利少年俩年前被穷苦的父母买到了戏班子。受尽饥饿和虐待的他趁机逃了出来,遇上了领事馆的领事,让他上了回家的船。在船上几个喝酒的人十分同情他,便给了他许多的钱。少年高兴的回到了位子上。那几个喝酒的慢慢醉了,便骂起了意大利。少年听见了,便把他们送给的钱砸到他们身上,说:我不要侮辱我祖国的人的钱。
这个小小的意大利少年为了祖国的尊严而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放下了金钱,放下了怜悯。我的心被意大利少年深深的爱国情怀打动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在二战快要结束时,德国知道他们已无力回天,就扬言要对法国执行焦土政策。当时美军尽力法国30多公里。为此,法国人民士气大振,纷纷从家中抄起武器抗击德军,德军知道法国人民会为国家而战,便撤出了法国。
再看受尽屈辱的民族背后,总有优秀的儿女挺身而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华儿女反侵略的序幕;邓世昌指挥甲午海战撞向日寇的战舰;卢沟桥的枪声宣告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全面抗战!全面同仇敌忾!大家可知道小英雄雨来?只要读了课文《小英雄雨来》,难道不被小英雄雨来的机智勇敢和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动吗?
在1939年,日本侵略我国,小雨来的村庄芦花村那时也被日本占领了。12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很强的孩子,一次交通员李大叔为躲避鬼子藏到了雨来家中,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他坚决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鬼子把雨来拉到河沿上,想杀了雨来,没想到的是,鬼子在开枪前,雨来就跳进了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溜之大吉了。
小英雄雨来虽然年纪小,但他的精神却很伟大,他与《爱国的少年》一文中那个小小年纪的意大利少年一样,深深的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像他们这样的英雄,才打倒了侵略者,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我们从小就应该树立爱国思想。爱祖国,平时要体现在爱人民,爱集体和关心同学,爱护公物上。爱祖国就一定要为祖国好好学习,使自己有建设祖国的本领。
读《少年阿凡提》有感
这个星期的周三,我和班级里的同学们穿好鞋套,来到了学校的“悦读吧”读了一本名叫《少年阿凡提》的书,这本书光从封面上就会让人觉得非常的好看、有趣、幽默,估计你们肯定会问我好看在哪?要想知道就接着往下看吧!
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我说的“少年阿凡提”,这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少年……
我最喜欢里面一个奇特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装羊”。这个故事讲的是小阿凡提在财主家打工的时候,有一个叫艾素甫都拉的伙计生病了,小阿凡提非常关心艾素甫都拉,他一收工就去探望他。当他知道艾素甫都拉什么都吃不下,只想喝羊奶的时候,聪明的小阿凡提想到自己的床底下有一块羊皮,他便自己披着羊皮装扮成羊的模样混进了羊群里,偷到了羊奶,小阿凡提凭着自己的智慧帮艾素甫都拉实现了心愿。
小阿凡提对艾素甫都拉的关爱,让我非常感动,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平时对待朋友却没有做得那么好。读了《少年阿凡提》这本书后,我不仅明白了朋友之间不仅仅是在一起分享快乐,还使我懂得了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享欢乐、共担忧愁的道理。
读《棚车少年》有感
寒假里,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啃书虫:从《狼王梦》中,我因母狼紫岚让狼崽争当狼王而付出的心血而落泪;从《昆虫记》中,我被有关昆虫的一个个有趣故事而吸引;从《小鹿斑比》中,我感叹于斑比那有些惊悚的成长经历但这么多书中,只有一本让我陷入沉思《棚车少年》。记得那天妈妈递给我一套中英版本的《棚车少年》,刚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瞬间被一幅幅精美的插图所吸引,于是,我坐在书桌前,放慢脚步跟着作者去追随一个个美丽而又神秘的故事。
《棚车少年》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钱德勒华娜。书中主要讲述了亨利、杰西、维莉和班尼四个孩子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杰西和维莉。杰西是姐姐,她总能把棚车收拾得井井有条,像个家庭小主妇;维莉虽小,但十分能干,总抢着帮杰西做事,比起和我差不多大的她,我感到很羞愧,因为在家我总是骄傲得像个小公主。此外,我也很喜欢亨利和班尼。亨利是四个孩子中最大的哥哥,他经常去摩尔医生家干活儿,作文路过集市总会买一些好东西回去。他团结、友爱,总是以哥哥的身份保护着三个弟弟妹妹;班尼是最小的一个,虽然有时有些调皮,但很惹人喜爱。
这四个孩子因为避雨无意中发现了一辆废弃的旧棚车,并在那里安了家。他们从垃圾堆里找到了一些被人们丢弃的餐具,还常常去树林寻宝,找来一些好吃的,甚至他们还在小溪上建造了一个宽敞的游泳池。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把一辆简陋的棚车改造成了一个温暖的家。在困难面前,他们没有畏惧,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他们虽然年纪不大,却内心强大,他们用勇气和智慧完成了一件件难以置信的事情。最后,在摩尔医生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爷爷詹姆斯亨利奥登!
我看的这本还只是《棚车少年》这套书的第一本,听妈妈说还有三本呢,我央求妈妈把它们都买来,打算利用暑假好好看看,我要跟随作者去解开一个又一个的谜。同时,在生活中,我也要努力学习他们顽强不屈、坚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变成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读《少年林语堂》有感
吴若舒
暑假来了,我读了许多书,如《拇指班长》《胡小闹日记》《少年维特的烦恼》等等,而其中《少年林语堂》这本书给我的感触最深。“我们童年的日子,那些简单幼稚的事情,虽然你并不常想,可是那些东西,那些事情,总是存在你心坎儿的深处的。并没有消失啊。”这句话让还身处童年的我不由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
林语堂是学贯中西、知识渊博的文学大师,曾经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少年林语堂》这本书讲述的是林语堂童年时在乡下老家的快乐生活和他的成长历程。林语堂的小名叫和乐,他的童年生活和他的小名一样,恰恰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和乐时光。二姐去河边洗衣服,和乐去玩水,和大家一起打水漂,跟小伙伴们到竹林玩,在花山溪里捞鱼。他还经常戏弄家里的老母鸡和蚂蚁。比如他知道蚂蚁在找吃的,就突然拿起一块碎瓦片,在蚂蚁队伍中间划了一条横线,蚂蚁的队形马上就乱了,惊慌失措,而和乐则高兴地呵呵直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像林语堂一样的“和乐时光”,在看到《少年林语堂》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坎儿深处也不由浮现出了我乡下的老家,想到了我在老家的四季不同而各具风味的“和乐时光”。
春天时,我们家的桃花开了,我们一家子坐在桃树下,吃着饭,聊着天,时不时还有一两片桃花跳下来为我们伴舞,别有一番情趣;夏天时,我们家的凉亭可就派上大用场了,我们把吃的都搬到外边,躺在草席上,听着知了为我们演奏的夏日主题曲;秋天时,我们坐在草地上,看着一片片树叶在风中蹁跹起舞;到了冬天,窗前的梅花开了,在凛冽的寒风中昂首挺胸,英姿飒爽。
除了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物外,我们家还有着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就像小精灵一样点染了四季的美景,带来了生气和活力。老家有养小白兔,每次回到家中,我就当起了勤快的小保姆,帮兔宝宝喂奶,看着兔宝宝们争先恐后的样子,心中充满了快乐。每到冬末春初,我们家门口的大树上都会有小鸟在上面搭窝,生鸟宝宝。看着小鸟一步步破壳、长毛、吃东西、学会飞翔,我感受到了由衷的快乐。我很喜欢这种“和乐”的感觉。
“一个人在儿童时代的环境和思想,和他的一生有很大的关系。我对于家乡的环境所赋予我的一切,都感到很满意。”我的家乡也同样赋予我美好、快乐和活力,读《少年林语堂》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学会了珍惜童年的“和乐时光”。读《少年南怀瑾》有感
读书学做人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
章晨宵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学习的认识更深了。我认为,所谓学习,主要有两点:一,是在生活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顽强,坚毅。二,是要多读书,从经典中明白做人的道理,使心灵得到净化与充实。
南怀瑾的少年时代,就被良好的家训家教所锻炼着,被书籍的海洋所充实着。
一个良好家风的养成,就需要一个严格严厉的坚持者。因此,我一直很佩服南怀瑾的父亲仰周先生。尽管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孩子,是一家人的"心头肉",但他并没有溺爱南怀瑾,而是坚持用苛刻严厉的家教来管教。小小的南怀瑾自小就受到家风的影响,磨练了毅力。
南怀瑾并没有因天生的缺陷,而自我放弃、堕落。他深知自己需要加倍努力,才能使自己变得健康、强壮。于是,他甚至偷偷学着江湖侠客,倒挂在房梁上。他从小酷爱武功,又因勤奋刻苦,常常"三更灯火五更鸡"时起来练武,认真思考揣摩,有了一番成就。
南怀瑾不仅勤奋习武,在读书上也是如此。他虚心倾听着大师的讲授,之后又常动脑筋思考其深藏的含义,便悟到了其中的道理。他的学习从来都是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的,并且坚持去做,从来没有半途而废的时候过,这才使得他拥有了成功。少年南怀瑾的身上,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个人学习的好坏,不是这个人天生的健康聪明与家庭的财富所能决定的。我认为决定学习好坏的一定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基础"。学习好坏,一部分也靠着良好家风的管教与影响。
读书不仅是为了将来的事业,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学做人。
勿因疑,莫行善
–––读《少年南怀瑾》有感
章珂语
你会因为曾经被骗,下次再遇到类似事情而变得无动于衷吗?你会因为吃过一次亏,下次再遇见类似事情而心存芥蒂吗?你会因为上过一次当,下次再遇见相同的事情而熟视无睹吗?我想说我就是这样的人,曾经因为在新华书店门口,把我身上仅有的零用钱,给了一个乞讨的老爷爷,然后当我出来的时候发现,那个爷爷居然坐上一辆出租车扬长而去了。我伤心不已,因为我被骗了,为什么一个乞讨的爷爷也要骗人。我发誓以后我再也不会随随便便给乞讨者钱了。
但是,文中常泰口袋里虽然只有仅剩的八元钱,可是为了救助那个同乡,最后自己只剩了两块。后来还发现自己被骗了,但是爸爸告诉他被骗不是耻辱,只是成长的学费。原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味地叹息,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更加难过。但是反过来一想,把这个当做今后做人做事提前交的学费,那心里就舒坦一点。受骗过后,常泰在信中,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仰周先生。父亲在回信中确认这个人确实是乐清人,而且是个骗子,他已经用不同的伎俩骗了不少人,出门在外的同乡,很多都受过骗。但是他还是肯定常泰这样做也没有错,不能因为有怀疑,就不去做善事了。很好地把孩子的一颗善心保护起来了。
善良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品格,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弄丢。仰周先生对儿子的教养非常上心,从《朱子治家格言》到《功过格里记功过》,都渗透着父亲对孩子的期望,最重要的是常泰的优秀品格影响终生。
读书与做人
——读《少年南怀瑾》有感
何晨葳
这个假期我读了《少年南怀瑾》。它讲述的是少年时代南怀瑾的成长历程。读完这本书,我陷入深深的沉思。
《少年南怀瑾》写的是从出生到求学时期的小南怀瑾。书中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没有特异功能,没有天赋异禀的南怀瑾。他和我们一样,淘气、调皮,喜欢玩耍。可他最后为什么能成为国学大师,书中自有答案。南怀瑾小时候能动能静,上课的时候腰板笔直,认真听课,他特别喜欢读四书五经,不仅背的滚瓜烂熟,而且能把其中的意理理解透彻。下课的时候,他会和同学玩的非常投入。他从小体弱多病,为了拥有强健的体魄,他去杭州找名师习武,在习武过程中,他每个动作都做到反复练习,掌握精髓。在武术方面他也取得很大的成就。
这本书还着重描写南师怀瑾大师父母对他的教育,从他们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看到南家的家风、家教,这也为他成为一代宗师奠下基础,因为家风是传承,家风汇国风。有好的家教才能汇聚好的国道。
读完这本书,我思绪万千,南怀瑾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宗师,是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不具备的品行,他只要认准自己要做的事,就会一往无前,克服重重困难。他会总结古人的经典,学以致用。他为了文化的传承,孜孜不倦。
反观我自己,我发现我有很多很多缺点。在学习中,我总是静不下心来,收不回在玩耍中的心思,我没有必胜的欲望,没有探求根本的意念。很多时候,又想“一口气吃成胖子”,其实欲速则不达。其实读书做人都是一样,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理我们才能走的更远更坦荡。
自强不息,永不言弃
——读《少年南怀瑾》有感
贺昕怡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少年南怀瑾》一书,书中的主人公是“常泰”,也就是闻名遐迩的南怀瑾。书中主要讲述常泰想学好武功,他到处奔波找大师教他习武。同时他也领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常泰父亲仰周先生从小对他要求严格。而妈妈赵氏却温柔体贴,一直护着常泰。常泰打小就体弱多病,朋友叫他去玩,他就只能躺在病床上看他们玩。后来他慢慢开始转变,想学武侠人物,他先看书,学习书上的人物,在学习的过程中摔了一跤。父亲知道了,把他送到林伯伯那边开始学习武功。之后常泰又到南家庙读书三年,他下定决心做一个有风骨的读书人。17岁,他又到杭州学习,在文澜阁读了《四库全书》之后,他想要博览群书,做到博古通今。在这期间,南家被盗,家里所有贵重物品无一幸免,被抢了个精光。但南家人没有低头,一切从新开始。我认为他们最优秀的地方就是他们从不自暴自弃,会帮助弱小,救济贫困家庭。
南家人有着良好的家风、家训,我觉得他们制定的很多制度就非常好,比如说记功过格,让每个人都多做好事、多反省。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多反省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希望每个家庭都有像南家一样的好家风、好精神。同时,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像常泰学习,有觉悟、有毅力、自强不息。尽管他小时候经常生病,但他克服的自身的现状,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前行,最终学有所成。我觉得我们也不要闲着,要做好另一个“常泰”,在自己的学习、生活方面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断进取。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
俞吕昊楷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少年南怀瑾》。故事中主人公南怀瑾,小时候,性格很调皮,但是,他在学斯文的时候,每当开始上课了,他就会一板一眼,挺直了腰板上课。下课之后,他会把上课和书中看到的一些还不懂的地方问先生,所以他在班里得到的知识也是最多的一个。他从小喜欢习武,在他十多岁的时候,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位剑仙。可是当他听到有当一名剑仙需要做这做那,需要做一些他觉得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刚开始学剑时,他差点把他的梦想完全抛掉了。不过他有个优点很好,他像我看过的《八十天环游地球》里的福格先生一样,很有安排,就算剑仙挡不了,他还每天习武练剑。所以,从小武功就学得非常好,大学当中他还名列前茅,得到了拳击比赛中的第一名,并以最好的成绩毕业了。
读了这本书后,我问我自己南怀瑾先生为什么会这么优秀?为什么会成为我国这么著名的国学大师呢?我想,他的成功在于平时做事有安排,不懂就问,学习在于持之以恒,学、玩能合理安排地好,学的时候认真学习,玩的时候玩尽情地玩。牢记长辈的教导,读书不一定要做官,一定要时刻记着读书要明理的道理。
还有,南怀瑾先生非常听从父母的教导,很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从来都不会骗爸爸妈妈。记得有一次,他妈妈让他去打酱油,他非常认真去做这件事,在回来的途中他生怕把酱油打翻了,可是他越注意,最后还是把酱油给弄散了, 跑到家如实告诉妈妈怎么把酱油给打翻了,妈妈温柔地对他说,没事,再去打碗来就行了。他接受了前面的教训,不管这碗酱油,就是往前走,最后他竟然一滴都没有滴下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南怀瑾从小做事,既诚实又肯动脑筋。
看完这本《少年南怀瑾》,我对少年时的南怀瑾很是敬佩,想想我们现在家境比他好,身体比他棒,他那么瘦弱的身体,还要学武功;而我们呢,连一点点皮肉之苦都经受不了,动不动就怨天怨地。我们是应该反省自己,像他这种家境,更何况被劫匪和海盗抢劫了一空,竟能读得这么好,想想现在的我们呢?我们读书各方面的条件比起他当年,要好得多了。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没有一点上进心呢?为此,我下定了决心,这个学期,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一个好成绩。
《少年南怀瑾 》读后感
周新然
少年南怀瑾,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叫杨周先生的人,有一个叫常泰的儿子,常泰儿时,因为身体瘦弱,经常生病。所以母亲很心疼常泰,一直到他七岁母亲才给常泰断奶,因此,常态又受到了同学们的讥笑。其实常泰自己胸怀大志,想让自己身体变好,不给家里添乱,想让同学不讥笑他,他下定决心要学好国学,但其实他更想做的,还是一名侠客。每当他读完国学之后,总会翻开侠客书,有一回看到书中的人物,倒挂在房梁上练武术,常态,心里直痒痒,非爬上房梁不可,于是他开始偷练武术,他武力不足,从房梁上摔了下去,摔出好多乌青,仰周先生听见响动后,从楼上走下去,知道了常态,想学武术,带他去了许多名人大师那里学武功。从此,他在练功天涯便开始了。
我非常佩服书中的主人公常泰和仰周先生。因为常泰不会为一些小事而哭鼻子;提起背书都是滚瓜烂熟;背起书来滔滔不绝;看起书来津津有味;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毫不马虎,精益求精;看见不懂的词语的意思,就马上问老师等等。常泰的优点,谁也说不完,再看看自己,真是没法比了,当然,像常态这样就称天才,我不需要跟天才比,我只需要跟自己比,只要有进步,都是好的。但是,不跟天才比,并不代表,我不学习天才。每个人都要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意思是,见到别人的优点,要马上学习,看见别人缺点要马上反省,并去告诉别人,而且不能学习,所以我也要学习常泰这些喜爱学习的好习惯。
仰周先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把一个只会生病的小孩子教育成了一个能书善画,会让武功的大孩子,扬州先生不但把一个独生子教好了,原来他自己,也会读书背诗,会练功,他练了武功,甚至还能跟村里的武林高手一比高下呢!
让我们一起,互相学习,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吧!
今天你反省自己了吗
——读《少年南怀瑾》有感
徐溢婧
记得起初,《少年南怀瑾》这本书我不太喜欢,听书名就不咋地,估计很无聊,只想应付应付的看看,可后来,我发现,并不是我所想的。
这本《少年南怀瑾》主要所讲的,是南家少年(少爷)“南怀瑾”一生中,由一个体弱多病又有点调皮的小娃娃成长为一个武功优秀也十分善良的大人的故事。
在他成长的过程里,父母对他的教导,是少年南怀瑾在成长之路上的一个个关键点所在。在我看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南怀瑾父亲仰周先生所用的“功过格里记功过”这个教育方式了。
仰周先生要求南怀瑾每天都要自我反省,想想自己有没有过错,如果有,就要在格里点上一个黑点,如果自己在一天里做过了好事,就可以在格里点上一个红点。仰周先生会根据南怀瑾的红黑多少来对南怀瑾进行奖励与惩罚。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仰周先生对儿子南怀瑾严格要求,但不一味的打骂、批评,他对南怀瑾心平气和的讲道理,告诉他知错就改,让南怀瑾在下次做事时会想一想,自己做的对不对。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人,要懂得自我反省,发现自己做得好、对的地方,改掉自己做得不好、不对的地方,你就会有进步。就算每天只进步一点点,但又有谁知道,会有那个人慧眼识出千里马呢?当然,千里马必须要是千里马,才能被识中!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
陈天昊
我这周看了一本书——《少年南怀瑾》。我刚看到第三章,就觉得有点意思,便一口气将他读完了。主人公南怀瑾是个热爱读书的人,他在学校上课非常认真,一遇到不懂的就问。不像我,很多时候看书都是囫囵吞枣的勉强理解。
南怀瑾身上最让我敬佩的是从玩中摸索得到知识。也就是“玩索而有得”,这种事实我们难以做到的。而南怀瑾就做到了。而且南怀瑾的“玩索”并不是字面上的玩游戏,他是从书中去摸索。南怀瑾的父亲周先生对他比较严厉,而正是这种严厉让南怀瑾懂得了玩书本也可以学到非常多的知识。
周先生在看到南怀瑾打哈欠的时候就会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南怀瑾一听到父亲念这首诗,头脑立刻清醒,挺直腰板读起来。想想我自己读书的时候,是不想读就不读。就是爸爸妈妈催我、骂我,我也是随随便虽,一点都不情愿的看着书本,其实是一点内容都没有看进去。现在想想,这样的学习态度很不好,就是看再多的书,也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南怀瑾读书时,把作者的心里想法和写这本书的意义非读出来,我们则读起来没有感情,很随意,觉得只要读完就行了,是为了完成任务。结果就是过了两三天就全忘光了。在读书上,我们必须向南怀瑾学习。
从这本书中我还知道了读书有很多种方法,每个人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方式。错误的方式去读书,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肯定会后悔的。我现在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了,在知道了自己错的地方后,我需要及时改正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我想只要愿意改,那什么时候都不晚。读《中华少年》有感
读《中华少年》有感
《中华少年》是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描绘了祖国的山川河流,历史传承和美好的未来,且热切歌颂了伟大的祖国。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感自然展现,同时宣告了中华少年立志振兴中华的铿锵誓言。
我们作为祖国的新一代,理应怀抱远大的理想,为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时刻准备着。
在生活中,我的表弟也是如此。记得在暑假期间,表弟来我家玩,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他却从我手中夺过遥控器,按到了“新闻联播”。在一旁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人家小孩都爱看动画片,怎么表弟的行为却恰恰相反呢?我问表弟:“这有什么好看的?”表弟淡淡地说道:“我想看看我们国家发生了那些重大事情。”……这镇定的话语弄得我面红耳赤。心想:一个还在读小学的孩子就对祖国如此热爱,而我……顿时我的心里仿佛有一股激流在涌动。
胸前的红领巾飘扬了起来,我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中华的未来靠我们一代代的中华少年书写,我听见了,听见了东方雄狮正在咆哮。
奋斗吧!每一位中华儿女!读《少年周恩来》有感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让我认识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当我读完《少年周恩来》后,我发现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身上的闪光点远远超乎我的想象,让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形象在我眼前真实地高大起来。
《少年周恩来》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在一段黑暗生活中磨炼出来的一代伟大总理—周恩来的少年生活时代。1840年,英、法、美、俄、日等国家纷纷入侵,周恩来就出生在这样的年代。“大鸾”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未来的他带给人们是美好的希望。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不幸的,但是周恩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磨炼自己、锻炼自己。1910年周恩来北上求学,考入东关模范学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的号角吹响了华夏大地。周恩来想到革命已经席卷全中国,清王朝已经垮台了,我们已经不在是清王朝的子民了!只听得“咔嚓”一声,周恩来把自己的辫子给剪了,他大声而而又庄重地宣布:“同学们,我们不再是清王朝的子民了,我们不再要他们的统治了,我们要学习西方的新文明。我们要脱下长马褂,告别旧时代,穿上短衣服,拥抱新文明。”同时老师给周恩来等讲革命,讲西方的先进文明,这些都在周恩来的心里萌发了革命的种子。
1916年,周恩来考上了南开学校。他在成绩和体格上双重修炼,以强健的身体,完美的成绩毕业。为了寻求救国方针,他东渡日本求学。读到这里,我心中滚动着澎湃的热潮。
最让我感动的是周恩来的独立自强了。同少年时代的周恩来相比,真是相差甚远。我们出生于太平盛世,尽享幸福生活,父母为我们承担了一切,不像小恩来生在乱世,时常受到危险困难的考验。但我们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不少同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了实实在在的“小皇帝”、“小公主”。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少同学就退缩了,首先想到的是依赖父母,少年周恩来的事迹启示我们:只有独立坚强的人,才可能成为强者。
我们都是一样的少年,为着祖国而奋斗。读完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首顽强信念的诗“信念不是铁锤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闪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岛上彻夜不息的明灯……”让我们向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学习吃苦耐劳、勤学苦练的意志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国家富强了,我们更应当奋发图强,向周总理学习不怕苦的精神,以少年周恩来为楷模,努力奋斗,为自己塑造一个灿烂亮丽的人生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少年的荣耀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少年读史记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