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乔布斯传有感1000字

读乔布斯传有感1000字

读尼古拉斯·卡尔《浅薄》有感。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读尼古拉斯·卡尔《浅薄》有感》,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以前的大脑呢?——读尼古拉斯·卡尔《浅薄》有感

身边的人包括自己经常有个疑问:从小到大也读了不少书,但是时间长了,书的内容貌似都连贯不起来了,有的甚至忘得一干二净,现在想根据一本书写点东西,还得把书重新看一遍,那么读书的意义还在么?

直到有一天看到网友的这么一段话:

【我读大学期间,我爸曾问我,"什么是素质?"

我bla bla说了一堆。后来我爸就说了一句,大概是这样的:

"你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等时间长了,那些细枝末节你都忘了,剩下来的,就成了你的素质。"】

既然从网络上收获了有关读书的感悟,现在就推荐大家一本互联网相关的书:尼古拉斯·卡尔的《浅薄》,副标题叫《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不同于那些历经沧桑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名著,这是一本对当前互联网如何影响人类生活和思考方式进行反思的"新书".当然,看到这个副标题,希望不要引起您的反感,本书内容并不是单纯为了攻击互联网、批判互联网把人变成"呆子"的,书中有很多对互联网的思考,有趣的内容很多,值得一看。

前言里有这么一句话:

"在喧嚣的网络时代,卡尔的这本书无疑是一服清醒剂。

当你试图浏览这本书的目录,打算让自己稍微定定神的那一刻,口袋里的手机再次震动起来,一条短信让你的注意力顷刻转移……

那么,恭喜你!你就是这本书的最佳读者。"

本书核心围绕"传媒即是信息"展开。作者借助自己的"喵星人",指出连猫都可以做梦,甚至有时候它睡着了还"喵喵"说梦话,说明人区别于猫的主要地方,在于人从事需要工具才能进行的信息活动,因为猫除了拿报纸磨牙,它从未认真对待过传媒。

说几点我对本书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思考:

一、自己现在能静下心来读几页书?

没错,就是"几页".

现在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读书一般都是利用电脑或者手机,刚刚准备开始阅读,叮咚,短信来了,看一下;序言还没读完,屏幕上弹出来一条广告或者新闻,看起来还挺有意思,思路跟着飞远了;刚要进入正文,QQ、微信响了,看一下,原来是群里的小齐发了一个很搞笑的表情,乐一会儿再说;再往下看下去,盯着屏幕的眼睛竟然有些酸涩了,打个哈欠,玩会儿小游戏罢了……

这就是互联网促就的阅读方式,虽不能以偏概全,但这种方式是的的确确存在而且大面积存在的。

有人读书的时候要听一些轻音乐,晚上要把短信、QQ、微信、微博等大量社交软件检查一遍,确定没有遗漏到任何信息才能放心入睡,我们是怎么了,害怕错过什么?感觉像是浮在半空中,恐慌着静不下心、睡不着觉,踏实不起来。

二、百度是上帝还是恶魔?

书中有一个部分叫做"谷歌是上帝还是恶魔",这里我想"百度"对中国人民的影响也足够让它换成这个话题的主体。

以前还未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大家"——各种领域"文豪"式的人物,他们爱阅读,然后思考。如今,我们有了百度,几乎想了解什么知识都可以了解到,但是却不再出现这样的人物。人们需要一篇文章,复制粘贴,拼拼凑凑就够了,看起来风格迥异,要咩有咩,听起来也不错,可是,然后呢?

文章最后还提到:面对互联网,我们丧失了人性。行为思想严重受到互联网的侵蚀,大量的信息冲击着我们的大脑,想要过滤掉的,却怎么也擦除不净了。卡尔说谷歌既不是上帝也不是恶魔,这一点我倒不是特别认同,我觉得互联网是双鱼座,既是上帝,也是恶魔。

三、以前的大脑呢?

正如书中作者所说,"我开始对自己在一件事上的注意力无法超过几分钟的现象担忧不已,我认为这是人到中年出现的心绪紊乱症状。但是,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大脑并不仅仅是游移不定,而是如饥似渴,它渴求以互联网喂食它的方式来给它喂食——吃得越多,它就越饥饿……

我失去了以前的大脑。"

我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我本人可以消除尼古拉斯·卡尔的疑虑,因为"中年出现的心绪紊乱症状"我是不可能出现的。

上面的一段话我深有感触,现在互联网正把新闻变成"标题党",图片要求奇葩,文章要求罕见,视频要求搞笑、短小又要精悍,目的并不是让深度的内容展示给大多数人看,目的是抓住大多数人的眼球,仅此而已。就连我之前热爱的NBA比赛,现在看视频也只是偶尔点击一下《比赛集锦》了,并不是没有时间,是被互联网消磨了激情。

以前学的文章需要背诵下来,电话号码也可以记住很多个,我从几岁开始就记下我爸的电话号码了,距今十几年都没忘过,但是我妈前几年换了号码后,一直再没记住过。是因为我的大脑退化了吗?没有,我的手机告诉我没有必要再去花费时间去记忆这些信息。为什么人们不再事无巨细地记住各种内容了呢?因为互联网和电子产品偷偷地溜进你的脑袋,告诉你:"你们可以在我这里查资料,分分钟。"

我也失去了以前的大脑。

It's been a long day without you my friend

没有老友你的陪伴 日子真是漫长

And I'll tell you all about it when I see you again

与你重逢之时 我会敞开心扉倾诉所有

We've e a long way from where we began

回头凝望 我们携手走过漫长的旅程

Oh I'll tell you all about it when I see you again

与你重逢之时 我会敞开心扉倾诉所有

《速度与激情7》结局时响起的音乐《See You Again》,过去这一段时间有位老朋友久别未重逢,不是保罗。

舒展Sunny曰: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反思自己上网行为的契机。网络的时效性是吸引我的一个特性之一,但是现在,我必须要反思的是:新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吗?很多新的东西可能是一文不值的!其实,我也不可避免地"浅薄"了,精力分散,专注力下降,常常淹没在碎片化的信息洪流中……分散是没有合力的,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如何整合网络资源,为自己定制科学的个性化的信息套餐是值得好好思考问题!总的来说,互联网还是一个威力无比的法宝,只是一定要合理地使用!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小淘气尼古拉》有感600字


最近,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小淘气尼古拉》。它是法国人写的,非常幽默地写一个在学校里喜欢捣乱的、老被罚站在墙角的孩子。我非常喜欢。

在第一集第四章充分说明了大人和孩子的想法是截然相反的:几小时前还很高兴的爸爸觉得他的老同学来一点也不好,应为他老是找爸爸的缺点;尼古拉却觉得这雷昂拉比先生非常快乐,非常帅,因为他一直在笑,在和尼古拉说笑话。我也觉得,拉比先生确实是一个快乐的先生。

不知什么原因,这本书每一章都说了一个字:帅。有可能是作者为了让我们喜欢这本书吧。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不仅仅是他很幽默,更是他说出了我们的喜怒哀乐。

尼古拉在学校里老是跑来跑去,老是和伙伴们想出一些稀奇古怪、令人烦恼的游戏:“飞机”、“潜水”、“隔离”,有时还有人在上课的时候放鞭炮,惹得老师非常生气,真是人小鬼大!可惜,我不是男孩子,不然也会有这么多欢乐的时光!

你一定知道尼古拉的几个好朋友:亚三,爱吃东西的胖家伙;科豆,全班倒数第一名;乔方,家里很有钱;阿蔫,老师的乖宝贝;欧多,老爱给人鼻子上来一拳。

尼古拉的故事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小事,作者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描写了孩子的心理活动,让人感觉到很真实。虽然主人公是外国人,写的外国孩子的事,读了仍然感觉到熟悉、亲切。

当你看这本书时,你总会感觉到,尼古拉好像就在我们旁边,给我们讲着他的故事,让人看得入迷,笑得开心。

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大人或者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都能被尼古拉逗得哈哈大笑,我们不得不赞叹:世界是多么美妙!

读《小淘气尼古拉》有感700字


名副其实的捣蛋鬼读《小淘气尼古拉》有感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捣蛋鬼,那我就给你举一个最好的例子,他就是尼古拉!

是捣蛋鬼就应给干点捣蛋的事,哎呀,那尼古拉干的坏事那可数也数不过来啦!要说这些坏事儿干得很捣蛋嘛,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但要说这些事只是一些小事,不值得一提,那倒也不是的,这时你该问了:那他干的坏事坏到什么程度呢?那我就给你说说他干的那些事吧!

有一次,尼古拉把他的玩具什么的弄得满屋子都是,妈妈就很生气,说要她在她买完东西回来之前,尼古拉必须得把屋子收拾干净,于是尼古拉就开始收拾了。他先把他的玩具一股脑儿都放在了一个大箱子里,然后他想给妈妈一个惊喜。他看到院子的地上有一些泥土,很脏,他就拧开水龙头,弄湿了抹布,在院子里一心一意的擦了起来,可是却越擦越脏。他就只好回到厨房,可是看到厨房的水流了一地,盘子、碗、菜刀、碟子什么的都浮在上面,想省劲一点,于是他就把它们捞了起来,扔到了下面(注意:厨房在二楼,他扔到了下面),可是他没有仔细想想,底下是门,而门有一个顶棚,那些东西就全砸到顶棚上了!这样一来,碗碎了,顶棚也碎了,得,干成了坏事啦!他赶紧把东西都收了起来,正好这时妈妈也回来了,她看到这一切,差点晕了!

嘻嘻,够厉害的吧!我看这一个故事的时候,笑得差点从沙发上掉下来!哎呀,小尼古拉干的这些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呀!要是有一个捣蛋比赛,他准能拿一等奖!但是你发现没有,尼古拉虽然很淘气,可是他也很懂事。就那我给你们讲的这个故事当例子吧,其实尼古拉本意是想帮妈妈干点活,给她一个惊喜,可是却帮了倒忙!仔细想想,尼古拉其实是个听懂事的孩子嘛!只不过嘿嘿!

我喜欢这本书!我也很希望更多人看了我的读后感,能看看这本有意思的书,和里面的小尼古拉做一个朋友!

读《卡尔·威特》有感400字


暑假里,学校要求读若干本好书,我和爸爸来到图书馆,选择了一本关于培养孩子方面的好书 。它叫《卡尔.威特》。

它从这几方面来阐述天才是教出来的道理。一是胎教不容忽视,二是独立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三是父母是孩子的最好榜样……卡尔威特出生的时候,近乎一个弱智婴儿,卡尔威特的父亲很是担忧.幸好获得牧师的帮助,他说:“如果教育得法,他照样可以变为天才。”卡尔的父亲因此有了希望,他决定从早教开始改变小卡尔的命运。卡尔的父亲从小卡尔出生3个月就开始教他运动。他把一个铃铛绑在小卡尔的腿上,让小卡尔好奇,让他学会踢腿。一岁时开始学说话,3岁时跟牧师学法语,6岁多学西腊语,这时的小卡尔粗心大意,以致跑了好久,卡尔的父亲教会了小卡尔小心谨慎。

小卡尔喜欢交朋友。有一次,他和朋友玩,来了个大孩子,他说小卡尔“和尚”,他的朋友帮他“伸冤”。他回家后,他妈妈不让小卡尔和他交往,第二天,他居然和那个大孩子玩到一块了。小朋友交朋友会自己辨别好坏,有独立人格。独立是让小朋友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父母是小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性格形成取觉于父母培养。父母要尊重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有自信心。

天才是教出来的。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听朋友介绍《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很不错,我也就记住了,开始从网上查找,网上确实有连载的,读了一些觉得在网上读不太方便, 我只是在网上看了一部分,觉得写的确实不错,虽然我教育不出来象小卡尔一样的天才,但我会多学一些卡尔的爸爸教育方法,让我的女儿多学一些有用的知识!
书看了一少半,只能在女儿睡觉时能看一些!
现在书大概看完了一遍但远远不够,还要多读才能体会,看完了觉得书上说的确实有些不现实,也许是天才的理会就是不一样吧,好象小卡尔的爸妈什么事给他讲一次就能改正,现实生活中好象还不行哟。
从小教育是关健,从身边的事务开始学习,教女儿学会观察、学会阅读,做一个细心的小女人儿,呵呵!
父母做到的是:辛苦一时,幸福一世!

读《小淘气尼古拉》有感作文350字


每次把这本厚厚的书拿出来,我总是小心的掸掉落在书面上的灰尘。放在桌上,打开书,稚嫩的文字,印入眼帘。我边看边笑,那些故事是那么可爱,就像天堂里的阳光那么灿烂,美丽的让你有无限的回想和思念。这是一本由许多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组成的书。我最喜欢《欧今叔叔》这个故事。故事主要是讲故事的主人公尼古拉非常喜欢欧今叔叔来家里做客,因为欧今叔叔是一个非常幽默风趣的人。不仅会送我好多好东西,而且还会和爸爸玩好多花样,每一次都乐得肚子痛。在这本书里,我仿佛看到了我小时候。一个可爱的、淘气的、无忧无虑的我。活脱脱一个假小子。我又爱玩又爱闹,有一点不高兴,就来个大闹天宫,快把爸妈弄疯。现在我已经慢慢长大了,但我想做一个永远长不大的人。虽然我不能让我的年纪停止增长,但是,我相信,只要心不老,童年就永驻我心。

《浅薄》读后感


部门每隔小周便利用周六整天进行集中学习,所以强迫自己闲暇时间阅读了《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这本书。没有阅读之前只是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住的,很想知道这是怎么一本书,能和互联网有所关联。读完之后,感触颇多。

一:内容概要

1. 该书主要历数大脑在语音时代、文字时代以及印刷文明时代的差异,讲述随着互联互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行为越来越受制于互联网。

我们自己可以问一下自己:你还记得最后一次通过邮局传送信件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吗?你有多久没有和一个人面对面交流一个小时啦?每天到公司的第一件时间是不是就是打开电脑,看新闻、浏览股市行情、查看天气情况、与朋友、家人沟通。几天不上网,是不是就感觉少点什么?总是想打开电脑,看看有没有给自己的留言?如果以上所罗列的内容你回答“是”的成分多,那么,不好意思,你已经受制于互联网。

2. 互联网让我们变得浅薄。

我们已经习惯向搜索引擎要答案。我们已经丧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我们已经无法集中精力阅读文章,进行深度思考,我们也已经习惯了140个字的表达,现在的你是不是更倾向微博,而将自己的博客抛至九霄云外?

3. 浅薄还是深刻?

我们都知道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既然互联网现在能合理存在,并为所有人所接受,就说明有其合理性的地方,是历史进步的必然。那么互联网让我们浅薄化阅读,丧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究竟是浅薄还是深刻了呢?大多数认为:不是人类要浅薄,而是生活的变数多了。生存链条越来越长,有上千因素影响不确定性,使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单一因素把握。这种长链条很长,需要有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大体上把握,对某一个变量把握再精确,也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过去的精确把握范式今天已经不适用了,多变量把握就需要模糊把握。

二:读后感

1. 该进行深阅读、深度思考的时候,你就把网线拔了,电脑关了,需要深的时候就一定要深入进去。

这一点适用于所有人,尤其对于当前的青少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当前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如果凡事习惯从网络上寻找答案,寻求帮助,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培养出独立思考、独立自学的能力,他们的未来势必是令人担忧的。

2. 结合现实来思考“浅薄”问题。

80后的我们没有踏出学校大门的时候,经常被长辈们认为是垮掉的一代。因为他们因为我们非常浅薄,挺不起脊梁,扛不起大梁。但是进入而立之年的80后用事实证明我们是可以信赖的,是值得托付的。同样的事情发生在90后身上。因为他们不爱思考我们那一代人偏好的深刻问题,其思维深度甚至不超过140个字。他们喜欢标新、他们喜欢与众不同,喜欢用我们不懂的语言交流。但是怎样呢?最终的结果证明我们认为他们这些所谓的“浅薄”有比深刻更加高明的意义。因为他们不泛泛空谈,没有虚伪,他们不喜欢打官腔,他们喜欢天涯论坛的直白,喜欢对具体事情进行具体分析,他们喜欢刨根问底,明白透彻。

3. 做一个“浅薄”且“深刻”的双重人。

此处“浅薄”非汉语词典中的缺乏学识或修养;轻浮,不淳朴。思维上的浅薄,一般是说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可是这么简单的浅薄现实中太多的人没有做到。难道不是吗?《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单纯的小男孩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太多的人看清楚了事情的本质,可是没有几个人敢说出来,他们以为这就是“成熟,深刻”。比起这些,我宁愿大家都做一个“浅薄”的人。

互联网让我们变成了没有思想的机器人,如果我们不进行思考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和机器之间便无本质区别。所以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深刻”的人。

读后感大全:读《小尼古拉的暑假》有感


一见到《小尼古拉的暑假》这本书,我就被这书名吸引住了,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这本书是勒内 戈西尼写的,主要描绘了一个小淘气----尼古拉在暑假里去大海参加夏令营的事,他们赛跑、踢足球、打闹、游泳、钓鱼,爬上树拿鸟蛋又下不来 。一件件有趣的事儿在他们之间发生,让你爆发出一阵阵笑声。

这本书确实很幽默,是啊,生活本来就是应该充满快乐的呀!作者把小尼古拉这个顽皮孩子的可爱,奇思异想,还有恶作剧,描写得很生动,以致于让你每看一次都像从没看过似的,你会一样的大笑。小尼古拉和他的那几个各有特点的伙伴:爱哭的宝岚、会撒谎的阿潭、搅乱的北丹、爱睡懒觉的郭白,还有可班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要从生活中寻找快乐,勇敢地面对生活,像小尼古拉那样,整天开心的做事儿,无忧无虑,碰到困难不灰心,知难而上,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帮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开心快乐地生活每一天。

读《小飞人卡尔松》有感400字


瑞典作家林格伦写了一部很有趣的小说——《小飞人卡尔松》。我被书的故事深深吸引了。

主人公卡尔松和我们与众不同,他住在屋顶,烟囱和火墙之间。卡尔松个子矮小、体形圆滚、自命不凡,而且还会飞。他爱说大话,自私自利,不诚实,爱翻别人东西,还不停的给小弟制造麻烦,但小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因为卡尔松总能给他找点好玩的乐子。

我最喜欢“卡尔松扮鬼”。这天小伙伴们正在玩游戏“扮鬼”。这时,到处行窃的小偷,飞勒和鲁勒准备光顾小家伙一家,于是伙伴们都躲了起来。小偷一进来就找值钱的东西,鲁勒把妈妈的胸针、耳环等都找到了,所以高兴地吹起哨来。但哨声突然停止了。因为鲁勒看见卡尔松扮的鬼从柜子里走出来,于是鲁勒叫上飞勒赶紧逃走了,一样东西都没有偷成功。卡尔松成为了伙伴心目中地英雄,因为他的机智与勇敢,才吓跑了小偷。

《浅薄》读后感2000字


此书作者提出:人类的大脑具有高度可塑性,在整个文明过程中,人类在口语化时期记忆最好,到了书面化时期,进行深度阅读的专注能力最好,而到了互联网时期,人们擅长多任务处理,但精力却更加分散,无法深入思考,变得更加浅薄。从记忆角度分析,长期记忆与短期记忆有根本性区别,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互联网的发展对我们个人乃至整个人类文明都会造成极大危害。

第一部分大脑一生都具有可塑性:

过去人们认为,在生命早期,人的大脑变化最显著,成长空间最大,可塑性最强,而成年后逐渐固化。但大量研究证明,大脑的可塑性是贯穿一生的。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电极插入猴子大脑皮层的一个区域,该区域主要负责猴子右手的感觉信号传输,而科学家分别敲击猴子右手各个部位,观察到电极末端的神经元发出信号,说明该位置神经元对应这个部位的感觉信号。通过一直重复这样的方式,一一寻找出神经元与感觉信号的匹配情况。接下来将猴子的感觉神经切断,可以发现猴子手上的神经杂乱无章地长了出来,大脑的对应区域也发生混乱。但是几个月后,所有的混乱就消失了,因为猴子的大脑神经网络又编织出一幅新的地图。在这个实验后的30年里,科学家又做了大量实验表明成年灵长类动物的大脑都具有高度可塑性,这当中也包括我们人类。例如残疾人身体其他部位的能力就可以超越常人,因为发生残疾的器官所用于传递信号的神经元没了用处,神经网络会把它们连接到其他知觉信息处理系统。美国神经学家查尔斯尼尔森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可塑性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想要建立和巩固新的神经元连接,要付出的努力也将逐渐增加。

第二部分互联网让我们的精力分散成碎片,变得更加浅薄:

内容呈现演变的三大过程:口语化时期、书面化时期和互联网时期。在口语化时期,是人类记忆内容的黄金时期,在人类早期文明,诞生很多著名思想家,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述而不作。由于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面对面的演讲和口述,为了吸引听众,必须把演讲做得既深刻又精彩,这对演讲者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求极高。苏格拉底曾预言,书面文字虽然可以帮助健忘的老年人进行回忆,但对文字的依赖会改变人的头脑,却不会让头脑变得更好用,用外部符号代替内部记忆,可能会让我们成为浅薄的思想者。但从柏拉图时代开始,人类还真是往这条路越走越远。也由此进入书面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丢掉记忆包袱,深度阅读带来专注度提升。柏拉图认为阅读能够代替记忆,用文字记下来,可以把人从记忆的约束里解脱出来,思维和表达可以更自由。书写不仅不会让人变得浅薄,还会增强人的意识。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学习快速阅读让人类神经回路发生复杂变化。

大脑视觉皮层可以瞬间识别出字母和单词的视觉图像。到了第三个时期,也就是互联网时期,人类不仅把记忆任务进一步外包给搜索引擎,还大大削弱阅读文本的专注度。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特点是:速度变快,阅读量上升,深度下降。我们愿意花大量时间阅读屏幕,除了因为互联网能带来的诸多便利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互联网调动了多感官参与。互联网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知觉的参与,一直向我们大脑发送持续稳定的刺激输入流,在大脑中大脑中培养并建立起一个快速灵敏的响应和反馈系统,鼓励我们重复这样的行为,让我们接受这些刺激的神经更加敏感,阅读纸质书不会产生这样的反馈效果,互联网让我们的精力分散成碎片。作者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互联网悖论:互联网吸引我们注意力,目的却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处理多任务能力确实比以前有明显的提升,但这样分散了我们的精力,随着我们的思路被频繁打断,那些只有在专注状态下才能想出来的创造性想法和解决方案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互联网中各种刺激你的杂音,不仅会使你的有意识思维中断,还会让潜意识思维短路,以至于大脑成了一个简单的信号处理器,看见什么接收什么,没法做出复杂的信息处理。

第三个部分记忆外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极大的危害:

我们的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工作记忆、长期记忆。要存储长期记忆,大脑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神经细胞还会形成新的突触终端,导致大脑发生了生理上的变化。这些新的突触终端的生长和维持,让我们的记忆更长久,而短期记忆完全没有这个生理过程。互联网阅读是并发式的信息流,同时流入工作记忆区的信息太多,大脑处理不来就保存不了,只能成为短期记忆,长期这样,会损坏我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加之我们大脑神经具有可塑性,我们做的分散精力的多任务越多,大脑会更擅长处理短期多任务,那么集中精力长期记住一件事情的能力就会变差。随着我们记住的东西越少,我们会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存储的海量信息,进一步分散精力,无法专心记忆,加深自己对互联网的依赖,造成恶性循环。对整个人类文明而言,作者用八个字概括了浅薄的影响:记忆外包,文明消亡。记忆外包,会危及我们人类的共同记忆和文化传承。因为我们不仅有个人记忆,还共同构建了支撑整个文明的集体记忆,集体记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每一代人个人记忆的总体变化而变化。当人们把记忆全部外包给冷冰冰的数据库,留下的只有数据和字节,文明就不复存在了。

读后感《读尼古拉斯·卡尔《浅薄》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乔布斯传有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