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这样活到105岁读后感

我这样活到105岁读后感

《这样教书不累人》读后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这样教书不累人》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样教书不累人》读后感

磁涧小学 何会岩

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我就想我太需要读一读了。这几年教学确实感觉挺累的,没有教学的幸福感,每天都在压力、忙碌中虚度。这几天读了这本书常有茅塞顿开、深同感受之感。

书中说到:“教师的累会‘连累’到学生,要让学生学得不累,首先教师应该教得不累。”书中从“做一个有心的明师”和“做一个有道的名师”两个方面回答了教师怎样教书才不累人。今天当读到《教师,创造“真情实意”的教学幸福》一章节时,我深深的体会到 “教学幸福”的深刻含义: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完成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在教育中,我们既要让学生能幸福着自己成功的幸福,幸福着同伴合作的幸福,幸福着教师赏识的幸福,更能幸福着战胜不幸的幸福;而教师的幸福,就在于能幸福着学生的幸福。由此我也回忆到了我教学中的许多小幸福:得利能干的班级小助手,让我从繁杂琐碎的班级事务中脱身而出,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教学研究上;生病时,学生们关切的问候;差生的点滴进步;每一次优异的成绩;公开课后,同事真诚的建议和鼓励;领导对我工作的信任和肯定等等,我在努力着,我在幸福着。

读完这本书,掩卷沉思:教学只有“得法”“得道”,懂得研究和反思,懂得改进和变化,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有教学幸福感,才能不累人。

m.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这样教书不累人读后感


这样教书不累人读后感(一)

《这样教书不累人》作者是江苏无锡的严育洪老师,看到这本书我就产生阅读的愿望。教书不累人这是一种追求,在轻松愉快中教书是每个老师都渴望达到的美好境界。

很多人都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很舒服的,风吹不着雨打不着的,还有暑假、寒假、双休日、法定假日,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假期中度过的,可做教师的没有不说累的,近几年,教育界也一直都在讲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然而,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不幸福,好累!我们的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压力,二是工作倦怠。

据研究调查,教师的累有以下几种情况:教师的角色期待神圣化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束缚,僵化的教师管理体制给教师带来的身心枷锁,教师教育思想的贫乏,教学行为模式化,工作方式的封闭与孤立,师生关系的对立,等等。它们是造成教师累的直接原因,也是造成学生累的间接原因。

怎样教书才能不累人呢?读了这本书我得到很大启发。

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坚定自己的目标不动摇。

1 、俞洪敏做事时一般会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见了一堆砖头而不知干什么用一样;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2 、不让自己陷入逐兔猎雀的功利场中,不被外界的纷繁扰乱了前进的脚步。

3 、要坚持不懈。亚莉珊卓。史达德尔在其新作《不自在上限: 5 小时》中写道:你知道大人物是什么吗?就是一直不断努力的小人物。

二、马上行动。

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射门,就百分之百没有命中率。美国畅销书《心灵鸡汤》的策划人卡菲尔德也说:我们都熟悉 预备,瞄准,射击。但问题是太多的人一辈子都在瞄准,错过了射击的机会。思想而不行动的人,只能永远徘徊在成功之门的外面。

三、要有信念。

索罗维契克说: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样的人。例如,李开复曾是奥巴马的同学,他透漏:我是班上第二腼腆的学生,他是班上第一腼腆的学生。可现在,奥巴马却不是这样子,这说明人可以通过努力变成自己想变成的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长河中,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改变点什么,为他人留下点什么,让自己的生命更充实而有意义。我们虽不能选择改变命运的长度,却可以增加命运的宽度。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厚重。

四、探究规律,简化教学。

余秋雨说:一个成功的企业,他的经营模式一定是简单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简单的;一个危机处理专家,他抓住问题的思路一定是简单的;一部划时代的着作,它的核心理念也一定是简单的。

教育中,教师不应该全盘揭示所有的知识,而应该只点拨给学生一个例子、一种方法、一种思想,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凭借教师给予的一瓢水,引发更多更好的知识方法。

我认为语文教师要用好教科书这一瓢水,引出学生的生活之水。仅学教科书是枯燥的,但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学问,也要读好生活这这本书。

五、教师富人先富心。

不断学习,思想才能永不落伍。教师一旦出现心茫甚至心亡就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要分一点时间读书,分一点时间反思 , 分一点时间练技,分一点时间修心。

六、保持平和的心态,常怀感恩之心。

我们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是幸福的,看到学生犯错后流下忏悔的泪水,学生有点滴的进步,我们是幸福的,学生课堂上精彩的回答,我们是幸福的。领导安排工作,是锤炼我们,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应该在平常的工作中寻找幸福和快乐。

总之,只要我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再苦再累的工作我们也会觉得其乐无穷。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要有一课热爱学生的心,就要有一种兢兢业业的态度,就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些,我们会觉得教书也是不累人的,我们当老师的也才是幸福的!


这样教书不累人读后感(二)

《教师,富 人 先富 心 》是严育洪《这样教书不累人》中的一节,读完后我觉得,每个人要想有所改变,最关键的是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位年轻的将军不读兵书,不研究战法,但总埋怨凯撒大帝不重用自己。凯撒大帝命令: 把羽毛装进炮膛! 炮响了,结果没有一根羽毛能飞到10 米以外。凯撒大帝问: 什么炮弹可以射几百米,而羽毛却不能? ,将军羞红了脸: 因为羽毛太轻没有重量,而炮弹却有自身的重量!

重量,才是我们梦想飞翔的翅膀。教师要让自己有重量,就必须增加自己的知识底蕴。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书籍的力量可以帮助教师在教育的变化中做好准备。

书中的理论需要与我的实践相磨合,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习惯让我们终身受益!


这样教书不累人读后感(三)

天跟大家分享的书是《这样教书不累人》。很多人都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很舒服的,风吹不着雨打不着的,还有暑假、寒假,还有那么多双休日、法定假日但是现实中没有教师不说累的。现在的老师确实累,教学任务重,质量要求高,检查勤,评比多,每个学期没完没了的事,压得每个老师有时真是喘不过来气来,还要跟家长打交道,还要担心什么时候无意中说错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伤了孩子的自尊,让孩子想不开等等。那种累啊,真的是没法跟人说,只有做老师的才会明白。

严育洪老师在书中根据自己的教书经历和别人的教书心得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给了我很多启示。比如说:教师,不是学生的救世主让我知道了对学生的引导是一种从扶到领到推的过程;教师,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让我明白了教师不能站在成人的位置来看待学生,更多的要站在学生的位置来思考问题;教师,每天为自己挤出一小时使我懂得了要学会思考统筹安排工作,工作学习两不误;教师,让学生好好学习启示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差而忽视了他的存在,而要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的教书,教师才不会累。

做什么事不累呢?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要有一种兢兢业业的态度,就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些,我们才会觉得教书也是不累人的,我们当老师的也是幸福的!我们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乐事,做一个快乐的老师。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要多欣赏学生的长处,多想想学生的优点,再调皮的学生你也会觉得是可爱的。还要学会自我调节,在平常的工作中寻找幸福和快乐。

其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把教书育人当成一种事业,学会思考统筹安排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深入地反思,灵活地处理各种关系,追求高效,这样的教书,教师才不会累。

《这样教书不累人》读后感600字


《教师,富人先富心》是严育洪《这样教书不累人》中的一节,读完后我觉得,每个人要想有所改变,最关键的是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教育的先进性在于教师是否拥有先进的知识学问和业务水平,但也不全在于此,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真正拥有这样先进的心心宽似海、心静如月、心坚如钢,如此,教育才能心想事成。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位年轻的将军不读兵书,不研究战法,但总埋怨凯撒大帝不重用自己。凯撒大帝命令:把羽毛装进炮膛!炮响了,结果没有一根羽毛能飞到10米以外。凯撒大帝问:问什么炮弹可以射几百米,而羽毛却不能?,将军羞红了脸:因为羽毛太轻没有重量,而炮弹却有自身的重量!
重量,才是我们梦想飞翔的翅膀。教师要让自己有重量,就必须增加自己的知识底蕴,博览群书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增重法。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不读书的教师只能当庸师。书籍的力量可以帮助教师在教育的变化中做好准备。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倡导教育改革这么久,我们真正又有多少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改变呢?有的为了追求期末统考学生取得好成绩,平时课堂教学 老师搭台几个尖子生唱, 效率不高,就挤占一切副科来磨,有的作文教学打印一些优秀作文叫学生背诵,考试时照搬,有时学生刚好搬得对,考取了高分,教师捧回了金灿灿的奖状,殊不知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

这样教书不累人优秀读后感600字


《教师,富“人”先富“心”》是严育洪《这样教书不累人》中的一节,读完后我觉得,每个人要想有所改变,最关键的是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教育的先进性在于教师是否拥有先进的知识学问和业务水平,但也不全在于此,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真正拥有这样先进的“心”——心宽似海、心静如月、心坚如钢,如此,教育才能心想事成。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位年轻的将军不读兵书,不研究战法,但总埋怨凯撒大帝不重用自己。凯撒大帝命令:“把羽毛装进炮膛!”炮响了,结果没有一根羽毛能飞到10米以外。凯撒大帝问:“问什么炮弹可以射几百米,而羽毛却不能?”,将军羞红了脸:“因为羽毛太轻没有重量,而炮弹却有自身的重量!”

重量,才是我们梦想飞翔的翅膀。教师要让自己有重量,就必须增加自己的知识底蕴,博览群书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增重法。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不读书的教师只能当庸师。书籍的力量可以帮助教师在教育的变化中做好准备。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倡导教育改革这么久,我们真正又有多少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改变呢?有的为了追求期末统考学生取得好成绩,平时课堂教学 “老师搭台几个尖子生唱”, 效率不高,就挤占一切副科来“磨”,有的作文教学打印一些优秀作文叫学生背诵,考试时照搬,有时学生刚好搬得对,考取了高分,教师捧回了金灿灿的奖状,殊不知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

《教书不简单》读后感


《教书不简单》读后感

作者曾纪洲是一位做了六年的代课教师。先教语文,后改教数学,当五六十个学生的班主任。其间,还兼过大队辅导员和教务主任。这是一部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生命本色的教育传奇?全书有绝招的教师、有生活情趣的教师和一个大写的人。

一、教书,不简单先做自己。

先做自己,就要《发现生活》有闲情逸致。像曾教师一样无论春夏秋冬,撷取并拥抱每天生活中的美好,然后能以阳光般的心灵酝酿出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再以激情和感染力浇灌教室里的每一粒幼苗。

先做自己,就要《做永远的乐观主义者》能苦中作乐。像曾教师一样用爱心和精心去培育一棵棵幼苗长叶、开花和结果,努力把陋室打造成世外桃源: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氤氲着生机盎然的童真童趣。

先做自己,就要真实真诚真情做学生的榜样。像曾教师一样身正为范,将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在学生的言行之中。但是,教师不是圣人,不必高高在上,不必正襟危坐。不妨回归一颗童心,偶尔和学生一起做点儿坏事:玩水、荡秋千、偷红薯、上树这可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前奏。小小尝试,别有洞天哪!

每一个学生不是简单的容器,机械地等着教师去灌注。他们有思想,有活力,有自我。因此,教书不简单。也因此,教师要先做自己,成就自己。一直记得李希贵的《学生第二》,他认为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二、教书,不简单装着学生。

曾教师说:要让学生的心里装着教师,教师的心里就应该先装着学生。此言极是。阅读一篇篇文字2024,感受一个个故事,仿佛亲历了一个个过程。鲜活中透着山花的馨香,清澈中淌着山泉的甘甜,亲和中飘着山风的温柔。我想,一位山村教师的朴素之仁爱,智慧之举措,性灵之修炼,即在这香这甜这柔中演绎得如火如荼。

装着学生乃是一种共有《跟学生分享自己的糗事》,乃是一种气度甘于《拜学生为师》,乃是一种欣赏《想着法子夸学生》,乃是一种包容《接受偏科》,乃是一种机制《打造一个家》,乃是一种理解《角色转换》,乃是一种秘密《跟学生私底下的约定》,乃是一种招数《万事有招》,乃是一种融入《走进本土,融入当地》,乃是一种在乎《做个偏心的教师》,乃是一种乐趣《形式纷繁的活动》,乃是一种呵护《不要拿学生说事》,乃是一种制度《规则要先行》,乃是一种效度《有效教学》,乃是一种理念《素质教育与减负》

正因为时时处处装着学生,《带着学生感受身边的美和乐趣》,曾教师班的学生学会了和自己比而对自己负责,同时意识到我是学校的主人而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树起了一个自信的理由,扬起了一种集体的荣誉,奋起了一种前进的步伐。

小岔小学,地处山村深处。家境贫寒多,留守儿童多,还有未开化的家长拿着木棍或扁担追打教师。之于年轻简直是梦魇造成来去匆匆。但村民们视曾教师为亲人,过节时粽子、月饼和薯包之类堆得小山高。何以如此反差?当是走门串户的家访和学生一天天地变好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和放心,并且以淳朴的土产犒劳了。曾教师装着学生,书写了无私奉献的爱;学生、家长反过来装着曾教师,回赠了感人肺腑的爱。

此书告诉我们,教书不简单,需要和学生斗智斗勇,但绝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师道尊严;教书不简单,需要以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点滴言行如春风化雨般对儿童的熏陶。

简而言之,教师第一,学生第二。这是一种智慧,这是《教书,不简单》给予我的一种启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一: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放下手中的书,就想提起笔写些什么。原以为经过几年的历练,自己也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了,但看了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后,不禁汗颜。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让我不得不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书中说了很多我们想说的话,教了我们许多遇到的一些教育问题的处理方法,有些问题也有作者的无奈。此书又好象一面镜子,反射出了我们作老师的身份,时时提醒我们肩上担负的责任。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在《不跪着教书》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人和生命本质的全面地关注。对那些反人性的愚昧残酷的教育,对扼杀生命的专制落后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长叹,或抑郁愤慨,惑无情讥刺

不跪着教书,必须要有站起来的勇气,要有视野的宽度、知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深记自己做为教师的责任。开启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品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针对目前教育界很多教师跪着教书的现实,吴老师给出了一个良方,就是读书。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了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吴老师在书中记载了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并深深地启迪了我。假如是我,会怎么做呢?我想我可能会对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首先会没收了她的花,更不会再去摘花给她,而是苦口婆心的对小女孩进行一番传统的道德教育,教育小女孩不要损害公物。小女孩也一定会唯唯诺诺,并从此开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根植积累着一条又一条的大道理,但可能会让她缺失了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了同情心和怜悯心。可能今后她知道别人有困难或生病等也会漠不关心了

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读完《不跪着教书》,我想这句话应当成为中国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心灵拷问。

【篇二: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去年,师兄送我一本《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中学语文教师吴非老师的教育随笔。该书篇幅较长,分为六部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育的不同问题。该书收录的是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杂感随笔,有的是记录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的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

一看书名,我很惊诧,更是迷惑,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揭开它的真面目。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吴非老师的字里行间透着点点思想和智慧,给我许多启发。在《母亲教我的歌》中,他写道: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总会学习父母的态度。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莫大的作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亲缘关系的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若父母亲缺乏理智,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家长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具有及时性。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其情况可说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而学校,老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进行共性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周全到每个孩子的特点,易产生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可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当然这里只讲了很少的一点,这本书还让我收益颇多,比如让我明白:教师不仅是园丁,教师自己本身更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学生;教师也不仅是春蚕,其生命在每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他本身就应该站着教书。

【篇三: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作文】

放下手中的书,就想提起笔写些什么。原以为经过几年的历练,自己也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了,但看了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后,不禁汗颜。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让我不得不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书中说了很多我们想说的话,教了我们许多遇到的一些教育问题的处理方法,有些问题也有作者的无奈。此书又好象一面镜子,反射出了我们作老师的身份,时时提醒我们肩上担负的责任。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在《不跪着教书》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人和生命本质的全面地关注。对那些反人性的愚昧残酷的教育,对扼杀生命的专制落后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长叹,或抑郁愤慨,惑无情讥刺

不跪着教书,必须要有站起来的勇气,要有视野的宽度、知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深记自己做为教师的责任。开启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品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针对目前教育界很多教师跪着教书的现实,吴老师给出了一个良方,就是读书。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了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吴老师在书中记载了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并深深地启迪了我。假如是我,会怎么做呢?我想我可能会对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首先会没收了她的花,更不会再去摘花给她,而是苦口婆心的对小女孩进行一番传统的道德教育,教育小女孩不要损害公物。小女孩也一定会唯唯诺诺,并从此开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根植积累着一条又一条的大道理,但可能会让她缺失了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了同情心和怜悯心。可能今后她知道别人有困难或生病等也会漠不关心了

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读完《不跪着教书》,我想这句话应当成为中国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心灵拷问。

【篇四: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在《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老师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做教师的职责,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要做到的:

一、要抛弃学科本位的思想:身为教师,不负责任,那就是老师的悲哀。老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不以分数为标准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事的态度,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人的原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但他认真,诚信,富有爱心,作为教师,你应该为这样的学生自豪,虽然这样的学生不会给你带来所谓的荣耀,但会让老师的内心变得踏实!

二、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一个老师不能一味用语言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良好的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老师,你希望学生善良,那老师的内心就要柔软和慈悲,你希望学生正直,那老师就要诚信,你希望学生积极向上,你老师就要不畏困难,你希望学生阳光朝气,那教师就要乐观开朗,老师要知道,若干年后,在你的学生身上会折射出老师的影子,我们希望,这些影子是美好的!

三、要有执着的方向:在当今人心浮躁的社会,老师要耐得住寂寞,不沽名钓誉,要能经受住一些诱惑。我们要明确,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老师的着力点在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站立的人是我们永远努力的方向,身为教师,千万别把心思花在人际关系的内耗上。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展示了老师的气节和气度,它是一本让老师补钙,让老师醒神的好书,值得一读。

【篇五: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不跪着教书》,我很惊诧,但同时也被它深深吸引了。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作者以几个时代丰富的教育人生体验,以一个教师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审视着当今教育的种种弊端,以一个中国人具有的爱国情怀呼吁每一个教师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当一盏能够长久地照耀学生一生道路的明灯!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首先,教师的人性要丰满。教师应成为情感健全的人,应向学生广施仁爱、感恩、善良的人性,使学生具备仁慈善良、互助友爱、节俭朴素、自尊自爱的心灵,只有给下一代留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的学生将来不管身处何等恶劣的环境,都能在心中盛开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都能照亮他前行的人生。

其次,教师应努力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胡适与鲁迅是同时代人,他们的性格与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教育风格也不同。胡适热情,好为人师,循循善诱,他总是教育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鲁迅冷峻,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出路。而毫无疑问,他们不同的风格都影响了一大批后来有成就的学生。

第三,教师要教育学生读好书,要通过文学阅读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要尽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让学生有精力去读经典名著,从前人文化中吸取营养,要避免产生有文凭而没文化的学生。一本好书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蒙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像一个人一样地活着。

第四,教师的人品应站着。教师要远离权贵,要和家长保持适当距离,要远离粗俗和恶俗,要自觉抵制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保持人品的纯净。

长期以来,有一种思想在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教学过程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获取得越多越好。记忆,保持,再现成了我们一贯遵守的教学法则,孩子们的头脑中积累了许多的词汇,却很难变成自己的思想输出去,那些词汇僵化得如同一潭死水。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并没有变成掌握新知识的手段,没有变成思维的工具。作为一个老师,应当善于在学生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思想用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体味思维的快乐,享受创造的幸福,把知识变成思考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虽然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领袖或总统作为一种奢望,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在我们习惯用戒律式的言语总告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还有一种更健康的教育方式,那就是用勇气和坚强塑造孩子的心灵。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教育必须得先有铁骨教师,才能铸造出翱翔蓝天的雄鹰。

【篇六: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的一部教育随笔,由于是随笔,闲暇时读的很轻松,在轻松的文笔中,透着作者点点思想和智慧,给我许多启发。作者写道: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总会学习父母的态度。这让我很有感触,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很大作用。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让人匪夷所思。案例:小A是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小女孩,打扮得却很像一位假小子,非常听话,上课从来不讲话,却也从不发言。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竟然接连好几天没做作业,考虑到她性格内向,开始我让她回家补上就行了,老师不批评。可没想到平时那么听话的她竟然只补了一小部分。问她原因,她一句也不回答。我心想:这孩子怎么了,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应该问问家长怎么回事?于是让她请家长来一趟,结果等了三天都没来,而且每一天她都会撒一个在我们成人看来十分可笑的谎。事情更严重了,我于是亲自在放学时到校门口请其家长来谈谈。她妈妈到办公室后,我刚跟她妈妈说了一句:小A这几天作业一直没有完成。我话还没说完,她妈妈就冲上前,啪地使劲打了小A一巴掌,自己马上也红了眼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小A还只是一个小学生呢。她犯了错误自然不敢跟妈妈承认,老师要请她妈妈来,她为了逃避,自然要撒谎,而为了圆之前的那个谎,她又不得不编出更多的谎,这无疑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这种关系,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达到合谐统一。做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制定措施。作为家长更应该主动到校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工作,限事态于萌芽状态,切实负起家长的职责。可一部分家长往往是临渴才掘井,发现自己的孩子落后很多了才来关心,表现为被动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长。让我们为共同的目的一道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吧!

【篇七: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我一直觉得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先要保持一个顶天立地的独立的灵魂。而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首先在做人品格上要站着。

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后受益匪浅。在读的时候,我也摘抄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就像吴老师说的,也许这些资料除了自己以外,可能没有一个人会感兴趣,但这是自己读书的经过。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个别家长看我是一个年轻老师,有些想法,每次考完试就给我打电话说:郑老师,我的孩子怎么考的这么不好啊?还有的家长直接到学校找我,一学年结束后和我说:哎呀,郑老师啊,我孩子的数学怎么从来都没考好过。我们校长吃到这件事后找我谈话,和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感动。校长说:我们当老师要不卑不亢。是啊,我尽心尽力的去教每一个孩子,那些考不好的孩子习惯不好,家长也没有用心去辅导他们,考得不好了就埋怨老师,哪有这样的道理?我们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了,以后再有这样的家长就要反问她为孩子付出了多少?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

评价一个老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多好的评价标准,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用这三点约束自己,即使这不是自己学校的评价标准,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到了,学生和我们自己都会受益匪浅。

罗素曾经说过:你教的学生开始怀疑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这里的怀疑内涵是思考,并不等同于什么也不相信。在分析中展现独到的推理,新颖独到的见解,常在于对事物的大胆怀疑。因此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质疑,而且要教会他们大胆的假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怀疑精神。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谢吴非老师,他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追求高远,内涵丰厚,人格高尚。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篇八: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近日,读了吴非先生的《不跪着教书》,内心颇有感触,进而又觉得当下的教育岂止是在跪着,更是于跪后又伏身于地,任人践踏了。

吴先生在这本书中强调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尤其是独立精神与品行意识。在我看来,这两点恰是当前中国教育的绝对空白。

不得不承认,在绝大多数的教师眼里,除了作业要独立完成一句中强调了独立外,学生是没有有独立性的必要的,而即使是这几乎是独剩的所谓独立,也不过是独立做出符合教师意旨的无限接近标准答案的答案。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被教导要听老师的话,这在培养遵章守纪的模范的同时,确确实实是对独立精神的扼杀了。都说中国学生缺乏质疑思辨的精神,且善长于无头脑的盲从,以至于中学教师在课堂上百般启发,我们可爱的中学生也只是一味心思地捉摸教师心中的标答。从小就没有独立意识的灌输,耳朵里充斥着不容分辩的错!坐下!之类,又怎能指望我们的中学生能和师长平起平坐地坐而论道呢?坐而论道只存在于理想之中,现实是你说我听,你讲我记,你考我背的尴尬。

眼前,学术界的混沌,剽窃抄袭成风,且能搬出纪昀的天下文章一大抄来自我麻醉,这样的极致学风很大程度上是拜中国教育所赐。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究其根源,与中国教育也不无关系。我们的教育中,德行的教化又几乎是个空白。中国的学校里有品行教育吗?

中学的课目中,有一门可能和品行沾边思想品德课,又好像叫政治思想品德课,但据我所知,其中,政治是第一位的,而品德放在了第三位上,以致于这门课被普遍地简称为政治课。国外有评论家说过政治家是高级流氓的话,我无法考证这话是从哪里流传出来的,但若是针对外国的政治家,国人还是基本可以认同的,而在我国,却完全不能适用。要不然,何以致我们的中学生还在稚嫩的年龄便早早地学起了政治。对国家政体先进性和科学性的宣传是必要的,但政治毕竟不应超越人性。政治离百姓远,人性的教化才是中学课堂的首要任务。

我几年前曾到北京,起了大早赶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的确庄严,令人心血澎湃。然而仪式结束后,人群散去,地上却是散落的早点包装袋塑料兜,这样的爱国场面令人叹息国人只知空喊爱国,却不知不乱丢垃圾也是爱国。

为什么?学校里也没有人告诉他们!我们的老师没有多余的课时来教化学生,在这些小事上耗费时间,被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是无意义的,而且是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的,而考试成绩是学生的命根。即便是政治思想品德的考试,真正的有关品德的试题有能有几道呢?其他科目的教师更是带着关我何事的超然心态,只教课,不教人。如果在考试卷上无分可得的内容,比较现实的教师大可以不必再教了。大家都有了相同的关我何事的心态,或跪或伏于分数大棒下,唯分数是瞻。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不跪着教书似乎是属于少数的另类甚至是异类了,而在任何社会环境下,另类总是易受排挤的,而异类的结局可能更加悲惨。

所以,作不跪的另类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制度上的保障。

吴先生的这部《不跪着教书》可以算是一声呐喊,于当下的教育界有着非凡的意义。然而一部书终究只是一部书,即使有开化启迪之用,也未必能担得起引导教育理想化的重任。教师不跪着,关键仍要靠教育决策者。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应该是吴先生著书的真正目的吧。

《教书匠》(读后感参考)


《教书匠》读后感《教书匠》这本书我可以相信它是一本小说,但很难相信它是一部自传,因为我不相信有人会那么真实地描述自己的经历隐私,从而怀疑书里的迈考特先生是不是作者本人,或者只是借用了作者名字和身份的一个虚构人物。不管怎么样,开始读这本书时我就对它产生了兴趣,尽管我始终怀疑迈先生在语法和写作的课堂上教授的东西的真实性:大段不加伪装地给学生讲自己屈辱苦难的童年、一些情史和失败的婚姻、将菜谱当成诗歌念、让中学生讨论一首儿歌“小鲍.皮普”这样奇怪的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自己家吃晚饭的故事、在上课时间带学生到广场举办美食宴会、阅读米米.谢拉顿(美食杂志编辑)的美食评论好像那是文学家的名著.....这真是个出格的老师,默默忍受学生的敌意(师生之间总是有敌意的,特别是我们都曾经有过青春期。),担心教育委员会的批评之下竟然出格了30年,最终成了为美国“最佳教师”。我也是带着不解看完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迈老师在课堂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如果我的语文老师像他这样讲课,考试准是过不了关的。直到在倒数第二章读到这句话时,我喜欢并且相信上了这个老师:“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这所学校做什么?你们可以说你们努力让自己毕业,以便上大学或者为工作作准备。但是,同学们,教育不仅仅只是这些。我问过自己:我究竟在这个教室做什么?我为自己列了个公式。在黑板的左边,我写了个大写的F。在黑板的右边,我又写了个大写的F。从左到右,我画了个箭头,从‘害怕’(Fear)到‘自由’(Freedom)。我认为不会有人获得完全的自由,但是我要对你们做的就是将害怕赶入角落。”看到这里我想到自己被所受的16年教育同化了,其实我是认同教育并不是为了应试的观念的,在我步入社会以前最不喜欢最害怕的人就是一些老师。我有时就觉得学校就是个大监狱,老师就是看守的人,把所孩子的白天都关在教室里,以免他们出去惹祸,学习就是训化的手段,你不需要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你所学到的内容,也不急于去应用,只需要应试,去面对紧张的考试。不要对所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你不过是个孩子,教材可都是教育专家编写的,那些老学究的杰作,你所要做的就是服从,听讲,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通过一个个考试,这就是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所谓的“文化课”成了主流,其他课程没有存在价值,劳技课发过教材,可从来没人教,孩子们不需要劳动技能,需要应试;音乐美术课是罕见的保留科目,可是别指望能学到什么东西,时间短暂而且内容单调。相比之下,我喜欢迈考特这样的老师,他不为应试教育所折服,他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尽管他对自己的工作无奈,对所教的叛逆青少年们没有办法,但是他坚持教下去了,按照他从F(Fear)到F(Freedom)的原则教了30多年。我不赞同他教的内容,也不喜欢他的个人生活,但我敬佩他的教育精神。

幼教书籍读后感汇总


栏目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幼教书籍读后感,在读了作者的作品后我们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撰写一篇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本文!

幼教书籍读后感 篇1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教师能否做到教无痕,让幼儿处于主动学的状态。那么如何让幼儿主动学呢?这就是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结合本次团队研磨的大班音乐活动《拨浪鼓》,让我对音乐教学有些许感触。

一、让幼儿有任务意识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教学环节中的任务都能够落实到幼儿身上。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倾听歌曲的机会。其实教师每一遍的范唱都是有讲究的,每一遍都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倾听:如《拨浪鼓》中通过提问你听到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你听到老师是怎么唱的?等。孩子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也会安静地听音乐了。1、情境导唱

《拨浪鼓》中教师站在幼儿原有歌唱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将回声唱和轮唱的共同点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以发声练习山谷回音真好听自然的迁移到拨浪鼓 中。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再次运用和拓展,并引导幼儿会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歌唱,从而获得新的经验。教师的范唱是直接影响到幼儿对新歌学习兴趣的一个因素,老师的歌声动听、悦耳,充满感情就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师范唱时,可以用清唱的形式,帮助幼儿听清歌词和歌曲的节奏;当孩子能跟唱后,教师要适时的退位,逐渐降低自己的音量,让幼儿处于歌唱时的主体地位。

二、将教学内容落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唱歌是音乐艺术的一部分,姿势不正确很难唱好歌,因此正确的姿势是发声的前提。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幼儿歌唱时的姿势,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应耐心地告诉孩子,唱歌姿势不正确会有哪些危害,如姿势不正确会影响发声,唱出来的歌声就不好听,不优美;站着唱歌时身体要挺拔、不驼背、不含胸,双手自然地下垂;口形略带圆形,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好听。在教学中,多观察孩子,时刻提醒孩子保持正确地姿势来唱歌。

三、保证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了师生、生生的互动关系,运用第一、二声部换唱、 换角色唱、与伴奏老师唱、与听课老师唱等方法,使轮唱方式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使幼儿的参与兴趣有效保持,师幼互动发挥的淋漓尽致。

歌唱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东西还有很多,教师要顺应幼儿的意愿和兴趣,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从而帮助幼儿获得交流情感的多种途径。快乐是相互的,快乐也是需要创造的。就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去聆听,用情感去体验,用快乐去歌唱。

幼教书籍读后感 篇2

刚拿到这本书,通过目录我了解到孩子最爱听的100句话,我发现其中有很多话,我也经常对孩子说,可是效果并不明显,细细读来,我发现,虽然是同样的一句话,当你的表达方式和时机不一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很早就借阅了《孩子最爱听的100句话》这本书,由于我看书超级慢,到现在才看了一大半,但其中有一些章节对我触动过还是很大的。下面与大家分享的是其中的一篇《太好了》。

首先应该明确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当孩子很认真地在做事或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要及时鼓励他说:太好了!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也要学会用这句话来激励孩子。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以增强孩子好的行为。所以表扬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针对孩子对某一件事情付出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针对孩子的性格和本人。如在孩子把玩过的玩具整理好后,我们若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样孩子可能弄不清家长是表扬他玩具收拾得好,还是赞扬他不再玩玩具了。而家长若说:你把玩具收拾得这么得当,真是太好了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这种行为是好的,以后还要这样做,并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年轻的父母常常有这样的苦恼:自己的小孩儿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每天回家时常常把衣服乱扔乱甩,还常常把与干净的衣服放在一起。对此,说教、打骂都不管用。

其实,解决这种问题是需要策略的。不妨去超市买一个颜色漂亮的盛衣服的篮子,因为小朋友都喜欢漂亮新奇的东西,然后就可以告诉孩子将脏衣服放在篮子里。可以提醒孩子,当一件衣服脱下来,要么放在衣橱里,要么放在篮子里。当孩子初步养成爱秩序放衣服的习惯后,你应该说:太好了,我们的宝贝儿现在养成好习惯了!太好了这句话,对于有些马虎的孩子来说,更具有鼓励孩子继续坚持养成一种良好习惯的作用。

幼教书籍读后感 篇3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范文网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希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能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做最好的老师》中李镇西老师的话说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幼儿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批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出奇的“乖”,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来,我一贯以****的标准来衡量幼儿,以****的眼光来看待幼儿,希望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幼儿——“小大人”,个个成为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孩子们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范文参考网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吗?不,我并不知道。而******呢?他能够在教育幼儿时“向幼儿学习”,他能够大声疾呼并真诚的实践着“请尊重幼儿的选举权”,他努力追求着“成为幼儿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幼儿最关心的问题”,他勇于在幼儿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谆谆教诲着年轻老师要“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

******说得好:“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幼儿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幼儿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读着******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却明白的道理,可我……实在汗颜。幼儿成了学习的机器,范文写作学习的乐趣又从何说起,幼儿的个**该如何发展?幼儿是有差异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乖巧、有的调皮……好玩是他们的天**,只?*谕嬷醒А⒗种醒В拍苷嬲し⑺茄暗幕?*。

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为什么一直让他们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的天**呢?现在,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幼儿教成“小大人”式的幼儿,是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教师,在面对幼儿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幼儿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幼儿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幼儿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幼儿心灵的阳光,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使幼儿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教书籍读后感 篇4

前几天,我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我深受感动。

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有些幼儿聪明、漂亮、干净,很讨老师的喜欢;有些幼儿调皮、穿戴不整洁,不讨老师喜欢。 从教多年来,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儿教师。着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但我觉得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一切都无从做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

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他们,让每个孩子在真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幼教书籍读后感 篇5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经我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成员推荐,我有幸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这本书内容丰富,它是开启幼儿教育的一扇门,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实实在在帮助我们幼儿教师释疑教育困惑,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书。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是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策略汇集。内容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用52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每个问题中均设置了五个环节:体验分享、案例、分析和提示、教育策略、资源库。这几个环节能引导我们在自我体验下,逐步参与教育思考和研究;其中每一个主题的内容和形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从具体的、容易理解的案例、分析、教育策略、新信息等的阅读过程中,渐渐领悟新的教育观点、学习新的教育技能。从而使我们懂得如何利用周围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改善幼儿受教育环境、促进家长和社区参与早期教育的新策略。帮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论与日常生活、教学活动的相关性,在新教育观念与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本书中举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是经常会碰到的,看着就很能引起共鸣。在每一篇案例下都有相应的教育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遇到相应的事情来解决问题,如当我们遇到这些状况的时候是怎么在想的,怎么在做的,而书中的作者又向我们传达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着看着总能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案例:《感动的微笑》,讲述的是刘教师的一个语言教学活动案例,这样的活动案例再寻常不过了,很多老师也都会碰到,但它却给我印象比较深刻。活动讲述的是刘老师上的一个语言活动《微笑》,活动开始,刘老师以微笑的表情给幼儿一个轻松、自由的交谈氛围和与他们生活经验相适应的话题,促使幼儿交流的愿望,使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对孩子们的各不相同表达,刘老师都能用微笑来认可回报,并抓住教育契机,对不爱讲话的张赛月及时的启发,使孩子们都能感到非常的开心,引发了孩子的主动参与交流,让我们感悟到了语言美对孩子的感染和教育价值。书中在案例的描述后有一个“分析和提示”,就是对这个案例的剖析,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分析孩子之所以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

接下来一个内容是“教育策略”,也就是我们老师可以怎么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教育策略帮助孩子改变这一现状,很具体,这个《感动的微笑》的案例,书中给予的“教育策略”。

1、创设让幼儿自由表达,有话就说的语言环境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意识扩展幼儿语言交流的内容。

3、创造个别交流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平等对话。

4、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鼓励幼儿进行合作交流的活动。

6、通过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有话可说。

7、主动与不爱说话的幼儿交谈(具体的内容在书P45页)。

我班大多的孩子就是不敢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话,我运用了好多的方法对他们的帮助也不大,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与提示、加上教育策略对我有了很大的提示,使我茅塞顿开,知道了怎样让幼儿爱说会讲。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吸引我的是大量来自一线教师所写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案例,及非常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现在我们教师专业学习时常不知道如何将先进的理论具体地转化为自身的教育实践,往往是对《纲要》的理论耳熟能详,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操作。《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它里面里还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后都很有用,所以建议年轻的老师们,都可以来看看这本书,这会成为我们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阶梯,它会让我们在专业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轻松。

幼教书籍读后感 篇6

这是教育者就应读的好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到达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范文之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

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向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个性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个性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我所从事的修改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此刻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此刻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样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样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

你说我们教师怎样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另外书中的有些资料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必须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决定,去选取,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资料,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我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务必有自我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明白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透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教书匠读后感


教书匠读后感范文一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做教师,当师范毕业踏上这个工作岗位后,就想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然而,面对的是一群不知烦恼的孩子,付出的永远多于回报。有好多次我都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我总是觉得青年人初出茅庐,应该是满怀激情,汹涌澎湃地朝前冲去,不知自己为何会这样,或许看到工作的压力退却了,或许缺少了一份执着的热情。

实在的,我并不讨厌看书,但却实在讨厌看有关教育的书籍。除非写论文不得不查资料或学校逼着学习才无可奈何的会去翻几页。学校又发新书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心也跟着沉。无非就是呼唤理想教育,呼唤素质教育,要给予学生爱的教育,给学生自主,课堂要开放教育家们说的很有道理,可为什么操作起来总也背道而驰,太难了,难的快做老师的信心都没有了。

手头的事情做完了,百般无聊之下拿起桌角上的《不做教书匠》,不经意的翻着,不经意的看着。做一名有方向感的老师,句子很短,文字很美,字字扣人心弦。道出了大部分老师的心声。我也是其中一个徘徊在教育十字路口的人。考师范更多是当初环境所迫,并非自己热爱这份职业。确切的说,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许多因素的制约,很少有人会去考虑自己的理想。及至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出乎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原来套在教师头上的那些美丽的光环在自己身上竟成了难以挣脱的桎锆。于是一颗心总是在迷茫和无奈中游移不定。及至读了这本书,里面对教师的心里分析很有道理,也给一些教师指明了方向。站在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文中举了不少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考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能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无法选择考试,我们只能积极应对。不从考试的角度积极组织教学,我们会觉得对不起学生的眼前利益,但如果仅仅满足于从考试的角度组织实施教学,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终生喜欢自己所教得学科的,学生离开学校,教师毕其一生,至多只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匠。好的教师,应该喜欢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与学生一起涉及欣赏。这样的教师,不仅令学生日益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考试能力,更能令学生日益迷恋上学习,令学生在提高自己的素养。这样的教师,才能告别教书匠这一头衔。但是我总是被考试这两个字限制着我的教育,令我自觉不自觉地围绕考试进行我的教学活动。有时候想想真是对不起学生啊!

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行动永远不晚。

《教书匠》读后感范文二

《教书匠》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作者30载从教生涯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作者从不吝惜对自己的嘲讽,从不否认与学生似敌似友的关系,对规则和权威从骨子里透出蔑视,幽默和善良也从未在生命中缺席。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问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

本书为普利策奖得主弗兰克迈考特继《安琪拉的灰烬》后的最新力作,以不动声色、辛辣诙谐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教书匠从教30年的苦涩与甘甜。

走上讲台的第一天,童年受尽饥饿折磨的迈考特,将学生掷落在地的三明治捡起并吃下,结果令路过的校长大为光火;第二天,他又因出言不慎,招致众多家长的投诉。但迈考特真诚而执着地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最佳教师。

教书匠,需要把心思用到精巧。独创性的运用精巧的心思叫做匠心独运。匠心是指巧妙的心思。教书匠也该具有教书的匠心,具有教书的巧妙的心思。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我们能不能认真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尽管有课程专家反对渗透的说法),来解决德育的漂浮、空洞、肤浅等问题?我们能不能努力发现学科教学中难以落实的教育目标,研究其形成原因、解决方案并用教育教学实践加以证明?我们能不能细心探讨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式,并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我们能不能精心设计和实施教育信息化,使之与学科教学整合,让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这样一来,别人想不通的问题我们想通了,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解决了,别人难以做到的我们做到了,别人做不成的事情我们做成了,别人墨守成规的时候我们已经有所创新,那么,我们就有了精巧的心思,我们就先人一步、胜人一筹了。

教书匠,需要把技术练到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丹就炼成功了。后来人们就用炉火纯青来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教育教学更是这样,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生动活泼、正在发展的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炉火纯青的教育教学技术怎么能行呢?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掌握得是否纯熟?我们的教育教学环节把握得是否精当?我们的师生互动展开得是否恰如其分?我们的课后辅导、作业安排得是否恰当?我们的课堂用语是否生动有趣,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学基本功是一项常规的、实用的、必须过硬的教书匠的工夫,而这样的工夫非要达到炉火纯青不可。

教书匠,需要把小事做到极至。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教书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教书的本质是育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育人,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教育也就成功了。全国十杰师德标兵、南京市五里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说过,把小事做到极至便是大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何晓文说,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理性思考的实践工作者。

我想,基层教师,也应该是具备了新的教育理念的教书匠。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是我们家袁先生在很多年前买的,是他推荐给我看的。我有空时就翻翻,感觉不像一般的教育专著那么枯燥乏味。作者吴非本身是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与我们一样至今还工作在一线。这本书是他的教育随笔的结集。作者在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跟我们日常工作是比较接近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如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对教育本质的阐释。《在听郭橐tuó驼说种树》一文中提到的“大量的个案表明,对子女学习过分关心,每周都跑到学校找老师通气的家长,子女学习能力都不算高,处世能力也比较差。”在《在和孩子一同成长》一文中提到( “一个合格的学生,他的成长不仅注入了老师的智慧,更倾注着父母的心血。如果老师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家长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中国的教育还会有那么多的困难吗?”《诫徒》一文中提到 “教师是人不是神。应当让学生知道我们爱什么,恨什么。不要听信“一碗水端得平”,学生的教养不一样,品德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可能“平”?还有很多很多的观点是我们工作中比较熟识的或者说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

  在这本书的封面有两行字:“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两句话在这本书的序里也提到,并且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出现。我想也许这就是作者所崇尚和实践着的教育理想。可我们的日常工作经常会受到很我多因素的干扰,我们常常在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我们的老师也常无耐地感叹:“什么时候还学校一片净土啊?”可是各级部门的领导下,有的工作我们不得不要做的,并且要努力去做的。作者在书中谈到:“现在教育界的一大苦处,就是该管的事无人问,不该管的事,被死缠不放。具体到教育学生,更是无事生非,我们中国,什么人都认为自己有关心下一代的责任,但是没有人考虑到自己是否具备关心下一代的资格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的孩子是不幸的。”有的不幸不是我们老师造成的,我们的老师也是弱势群体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想社会赋予我们老师多么崇高的职责啊。可实际上谁都可以对我们的教育指手划脚,唯独我们一线的教师没有说话的权利。当然,这是个别现象,可这个别现象却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读书,思考,实践,再读书,再思考,再实践,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规律,是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我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坚持遵循这一规律,一路前行。

  《不跪着教书》是我们家袁先生在很多年前买的,是他推荐给我看的。我有空时就翻翻,感觉不像一般的教育专著那么枯燥乏味。作者吴非本身是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与我们一样至今还工作在一线。这本书是他的教育随笔的结集。作者在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跟我们日常工作是比较接近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如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对教育本质的阐释。《在听郭橐tuó驼说种树》一文中提到的“大量的个案表明,对子女学习过分关心,每周都跑到学校找老师通气的家长,子女学习能力都不算高,处世能力也比较差。”在《在和孩子一同成长》一文中提到( “一个合格的学生,他的成长不仅注入了老师的智慧,更倾注着父母的心血。如果老师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家长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中国的教育还会有那么多的困难吗?”《诫徒》一文中提到 “教师是人不是神。应当让学生知道我们爱什么,恨什么。不要听信“一碗水端得平”,学生的教养不一样,品德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可能“平”?还有很多很多的观点是我们工作中比较熟识的或者说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

幼教书籍读后感


幼教书籍读后感(一)

刚拿到这本书,通过目录我了解到孩子最爱听的100句话,我发现其中有很多话,我也经常对孩子说,可是效果并不明显,细细读来,我发现,虽然是同样的一句话,当你的表达方式和时机不一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很早就借阅了《孩子最爱听的100句话》这本书,由于我看书超级慢,到现在才看了一大半,但其中有一些章节对我触动过还是很大的。下面与大家分享的是其中的一篇《太好了》。

首先应该明确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当孩子很认真地在做事或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要及时鼓励他说:太好了!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也要学会用这句话来激励孩子。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以增强孩子好的行为。所以表扬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针对孩子对某一件事情付出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针对孩子的性格和本人。如在孩子把玩过的玩具整理好后,我们若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样孩子可能弄不清家长是表扬他玩具收拾得好,还是赞扬他不再玩玩具了。而家长若说:你把玩具收拾得这么得当,真是太好了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这种行为是好的,以后还要这样做,并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年轻的父母常常有这样的苦恼:自己的小孩儿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每天回家时常常把衣服乱扔乱甩,还常常把与干净的衣服放在一起。对此,说教、打骂都不管用。

其实,解决这种问题是需要策略的。不妨去超市买一个颜色漂亮的盛衣服的篮子,因为小朋友都喜欢漂亮新奇的东西,然后就可以告诉孩子将脏衣服放在篮子里。可以提醒孩子,当一件衣服脱下来,要么放在衣橱里,要么放在篮子里。当孩子初步养成爱秩序放衣服的习惯后,你应该说:太好了,我们的宝贝儿现在养成好习惯了!太好了这句话,对于有些马虎的孩子来说,更具有鼓励孩子继续坚持养成一种良好习惯的作用。


幼教书籍读后感(二)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教师能否做到教无痕,让幼儿处于主动学的状态。那么如何让幼儿主动学呢?这就是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结合本次团队研磨的大班音乐活动《拨浪鼓》,让我对音乐教学有些许感触。

一、让幼儿有任务意识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教学环节中的任务都能够落实到幼儿身上。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倾听歌曲的机会。其实教师每一遍的范唱都是有讲究的,每一遍都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倾听:如《拨浪鼓》中通过提问你听到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你听到老师是怎么唱的?等。孩子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也会安静地听音乐了。1、情境导唱

《拨浪鼓》中教师站在幼儿原有歌唱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将回声唱和轮唱的共同点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以发声练习山谷回音真好听自然的迁移到拨浪鼓 中。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再次运用和拓展,并引导幼儿会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歌唱,从而获得新的经验。教师的范唱是直接影响到幼儿对新歌学习兴趣的一个因素,老师的歌声动听、悦耳,充满感情就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师范唱时,可以用清唱的形式,帮助幼儿听清歌词和歌曲的节奏;当孩子能跟唱后,教师要适时的退位,逐渐降低自己的音量,让幼儿处于歌唱时的主体地位。

二、将教学内容落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唱歌是音乐艺术的一部分,姿势不正确很难唱好歌,因此正确的姿势是发声的前提。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幼儿歌唱时的姿势,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应耐心地告诉孩子,唱歌姿势不正确会有哪些危害,如姿势不正确会影响发声,唱出来的歌声就不好听,不优美;站着唱歌时身体要挺拔、不驼背、不含胸,双手自然地下垂;口形略带圆形,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好听。在教学中,多观察孩子,时刻提醒孩子保持正确地姿势来唱歌。

三、保证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了师生、生生的互动关系,运用第一、二声部换唱、 换角色唱、与伴奏老师唱、与听课老师唱等方法,使轮唱方式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使幼儿的参与兴趣有效保持,师幼互动发挥的淋漓尽致。

歌唱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东西还有很多,教师要顺应幼儿的意愿和兴趣,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从而帮助幼儿获得交流情感的多种途径。快乐是相互的,快乐也是需要创造的。就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去聆听,用情感去体验,用快乐去歌唱。


幼教书籍读后感(三)

前几天,我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我深受感动。

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有些幼儿聪明、漂亮、干净,很讨老师的喜欢;有些幼儿调皮、穿戴不整洁,不讨老师喜欢。 从教多年来,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儿教师。着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但我觉得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一切都无从做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

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他们,让每个孩子在真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不要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要跪着教书》读后有感

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直觉告诉我,这应该是一本好书。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能感觉到作者是一个崇尚独立思考精神的思想者,笔锋犀利,观点鲜明。读后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一时间仿佛悟到了许多。是的,吴非老师说出了很多人想说却又不会表达的感觉。可以说跪着教书是我们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考试的奴隶。我们曾经有过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透着些奴性,也许我们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跪着生活。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书中说道:老师应当是思想者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教人吗?我不禁汗颜,对照自身,距离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相差甚远。我只是授业、解惑,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学生才能在学习的基础上,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

书中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并深深地启迪了我。我常常想,假如是我,我会怎么做?

肖川博士指出: 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 所以教师要有 心 :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我们首先应该是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找回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他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读后感《《这样教书不累人》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这样活到105岁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