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红楼梦读后感1600字

红楼梦读后感1600字

《见字如面》读后感1600字。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我们上高中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中外经典名著。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最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见字如面》读后感16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见字如面》读后感1600字

书信,在古代,是和朋友亲人联系沟通的一种方式,如今,科技快速发展,很少有人还会写信。

然而,自从我读了《见字如面》这本书之后,对书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见字如面》是一档电视节目的衍生品,全书收录了七十六封承载历史片段的信,像文学作品,但因其私密性,所以又满载真情。它们是一个个引子,让读者深入其内核,了解那段背景。

看完全书之后,最触我泪点的书信,无疑就是邱文周写给女儿的信_《这一次,爸爸决定要躲好久好久》和十年后长大后的女儿写给邱文周的回信《爸爸,这一次我可以哭了吧》。

邱文周在得知自己面临不治之症,他选择编织了一个童话。他给自己六岁的女儿写了一封信,发起了一场十年之约的捉迷藏游戏,用最梦幻的谎言,暂时遮住孩子的双眼,捍卫了孩子美丽的童年。这样的爱,因此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十年之后,邱文周的女儿给他回了回信,句句直戳泪点。例如,“你的魔法让我变得很坚强”等等。看到最后_“可惜,比赛结束了。爸爸,我赢了……我是不是可以哭了?”早已泪奔。

除了此类家书,还有情书。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徐志摩和林徽因以及张小曼的情爱纠缠。面对爱情,有些人只追求曾经拥有,哪怕飞蛾扑火;有些人却甘愿把爱埋藏,留下华丽的转身与最美的回忆。

历史是一面镜子,请让我们一起从书信中捡拾这些碎片,感受那至真至纯的情感,那些苦与乐、义与善,那些无奈与坚持,古今有共鸣,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不失是一种珍贵的人生启迪。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曾经,李春波的《一封家书》风靡大江南北,用书信的方式表达了儿子对父母的关切和思念。虽然今天电子邮件和短信更多地取代了书信的存储介质,但同样的表达方式依然延续着,它如同一辆直达心灵的火车,搭载它的人们沉浸往事,轻轻述说,他们喜欢“让心灵去旅行”。

你会写信吗?你有过笔友吗?打开书信,他人的生活扑面而来。而在信与信的中间,是美好的等待。玛丽是澳大利亚的小女孩,马克思是美国纽约的大男人,他们用笔和打字机交流,那跨越大洋的鱼雁书连接了两个人的生活,对彼此的触动让生活多了一份意义。他们也曾误会,玛丽终于决定去看马克思,马克思却溘然长逝。但玛丽笑了,他们是彼此理解着,他们融进了彼此的生命。

(1)玛丽和马克思为什么能成为笔友?

(2)马克思的“疾病”有何症状?

(3)他们产生了怎样的误会,又是怎样消除误会的?

“亲爱的玛丽?黛西?丁格尔,非常感谢你的来信,我是在我的暴食匿名研讨会后,晚上九点十七分打开你的信的。我正在努力减肥,因为我的心理医生伯纳德?哈斯豪富告诉我健康的身体等同于健康的思想,他说我的思想不太健康。你给自己画的画非常生动有趣,我还从来没见过澳大利亚人呢。……我小时候虚拟了一个看不见的朋友,叫拉沃尔利先生,我的心理医生说我不在再乱丢垃圾,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违法,烟头很糟的,他们一旦被冲到海里,鱼开始抽烟,他们会对尼古丁上瘾的,我只是开玩笑,烟头在水里当然不可能点着的,并且,鱼也没有兜可以放打火机。我今年44岁,我有八套颜色大小都一样的运动服,我重352磅,有六英尺高。……我人生中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地铁里搜集纪念币,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叶都的犹太人食品店打工,我专门看管生产犹太烤饼的机器,我是犹太人,并且曾经信仰上帝,但自从我读了很多书以后,我知道上帝只是在我的想象中虚构出来的,人们愿意信仰上帝是因为上帝总是无所不知,想什么是宇宙的起源,小虫子会不会进天堂,为什么老妇人的头发是蓝色的。尽管我是个无神论者,我还是会戴着我的犹太圆顶小帽用来取暖。我的第三个工作……纽约是个非常繁忙而且喧嚣的城市,我更喜欢住在安静一点的地方,就像在月球上,我不喜欢拥挤的人群,闪亮的灯光,突如其来的噪音或者浓重的气味,这些纽约都有,尤其是那些气味,我出门的时候一般会戴上鼻塞和耳塞,这样我好受一点。我觉得人们很有意思,但却很费解,不过,我觉得,我肯定会理解并信任你的,你好像很快乐,我觉得你肯定闻起来想只小虾,因为我知道澳大利亚盛产虾类。……期待回信,你的美国朋友,马克思?杰里?豪沃兹。”

(1)这是马克思回复给玛丽的第一封信,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2)马克思的哪些话进入了玛丽的内心?

作者:后浪文学社吴亦心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边城》读后感1600字


沈从文先生的一本《湘行散记》将我们带入了那陌生而又神秘的湘西,而他的《边城》让我们认识了生活在那片热土上的人民。

透视《边城》的深层文化隐喻,可以发现,沈从文先生对湘西文化的眷恋和他对苗汉、中西文化冲突的思考与隐忧。正如这位对于农民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的沈从文先生所说,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也正是在这朴素的叙述和《边城》中的几个普通角色中,我们所看到的却是漪澜万状,莫可方物。在全书中既有湘西温婉矫健的民俗风韵,更有着深入骨髓肌里的东方神韵,同时也不乏作者对于潜藏忧患的深层思考。

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麋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啾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心机后,就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优美、健康、自然,也正表现了沈从文先生发自心底的对于湘西苗族人民的热爱。不过这形象也含有深深的隐痛,黄麋一样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隐喻苗族先人在汉族的压力下,从中原地区向洞庭湖地区迁徙,并溯沅水退入湘西的深山里,深山是他们最后的庇护所和自由天地。

翠翠这个无所归依的孤雏无疑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征。

首先翠翠的身世就是个悲剧。翠翠的父亲是个绿营屯戊军人,严格地说,对苗族文化而言是一种异质。翠翠本身是汉文化(父系文化)和苗文化(母系文化)融合的产物。从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里,我们可以看到汉文化同苗文化的不平等关系,以及这种权利关系在苗、汉文化关系上的历史冲突和历史悲剧。

而其后,大老天保、二老傩送同时爱上只与那象征着苗族古老历史的爷爷相依为命的翠翠,更是沈从文先生对于湘西苗族文化应有的未来进行的第一次更深层的审视。

很显然,大老代表的是依旧固我的传统苗族文化,而二老则代表着超越传统,逐渐发展的文化。他们同时爱上翠翠,这是两种文化观念为争夺湘西苗族文化女神的归属权而发生的历史冲突。沈从文先生深刻地认识到了当时世界的处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湘西文化也同样面临是保持现状或是发展进步的问题。但翠翠仍徘徊在大老与二老之间,自始至终未作出抉择。最终,爷爷死了,大老死了,这不正意味着湘西苗族文化不能再固坚自守?而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二老最终会回来吗?这也许也是沈从文先生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吧!

一切的凄美让人心痛,我不知二老的歌是怎样的,但两情相悦却未能善终让人不忍。我只记得傩送说的那句:我眼前有座碾坊,有条渡船,我本想要渡船,现在决定要碾坊吧。说的那么淡,那么冷。

不勇敢,是最大的遗憾,有些事,要说出才会有结果。翠翠得爱情在百白河上生,在白河上灭,她的命运,就如同一片在波涛上的羽毛,本以为靠岸时会有温暖,但却在到岸时零落,母亲的悲惨命运烙印在了她的身上,这仿佛是一种必然。

我以为,所谓的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过是一句安慰罢了,若有情人不成眷属,剩下的便不是情,是泪。

《时间看的见》读后感800字


断断续续抽时间看完了这本网红书,唯一的感受是很多文字都是为了凑字数,本来很简单的观点却用了大量的文字去凑。除了这一点,有些观点还是很有想法,很有创意。也主要是为了推销《趁早品牌计划书》。

不得不说《趁早品牌计划书》对于做事杂乱无章,没有计划性,丢三落四的人来说确实很实用。

对我影响最深的的观点是,这本书里把健康摆在了第一位,健康会影响情绪,影响办事效率,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构建恢宏的蓝图。

看完后网上搜索她所推荐的计划书,在本地最畅销的是下图所示的日历形式的。让我不仅联想到我的爷爷。

爷爷可谓是真正的做到了终生学习。自我记事起,每天吃过午饭爷爷都会看会书,或者帮别人写字。晚饭过后,也要看会书,并且一定会拿出日历来,将当天发生的事一一记录在黄历本上。当问起哪年哪天发生了什么事时,爷爷都会将他收集的厚厚的黄历拿出来,找到年份日期,清晰的记录这一切。

他的这些习惯一直坚持不变。我大学回家时,爷爷已七十多岁,依然按照惯例都要记上一笔。直到今年,爷爷眼睛严重老花,看不清了,才停止。

爷爷看的书都是繁体字的,也抄写了很多小楷书,可惜当时没有学到爷爷的一手好字。说到爷爷也是不得不说奶奶的好记性和好视力。

奶奶快九十的人,所有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的生日他都记得。当时我只是无意的跟奶奶聊天,说到她的儿子的生日,结果她都知道,后面还跟奶奶开玩笑,孙辈就不记得了吧!结果她都知道,我真是太惊讶了,几十人啊!我觉得奶奶就是数学天才,算数也是很快的。对于文盲的奶奶,很多都得益于爷爷,爷爷跟奶奶的感情可谓是一段佳话,只能用好的不得了来形容了。

小时候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很多的趣事!一两句都说不完。

爷爷奶奶的各种好习惯,以及相濡以沫的感情才造就了她们快九十的高龄身体健康,无任何病痛,祝福继续长寿!

《凝眸人生》读后感1600字


《凝眸人生》读后感1600字

久闻郭发栋先生著有随笔_《凝眸人生》一书,未有机会拜读,心中甚有缺憾。今偶访友,闲聊之余浏览书柜,《凝眸人生》跃入眼睑,不禁眼前一亮,久久凝视、不能游移。

我在思索,郭老先生乃何等高人雅士?虽未谋面,但定是心细如发,雅量似海。否则怎能以凝眸之光去量人生之长河?

凝眸:定眼凝视、目不转睛。其意深远,非语言所能表也!

人生:即人类出生、成长、死亡的全过程。其经历波折坎坷、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岂是常人所能衡量?

按捺不住好奇之心恳请借阅,友欣然应之。欣喜之情难以掩饰,如获至宝,携书而归。

时逢新年初雪,原野茫茫。趁雪夜之静,如痴如迷深陷其中。

此时,正是《幽梦影》张潮所言:“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是夜,雪映明月,风停松静。我已陶醉在妙笔天成、跌宕起伏、掩映含蓄、如山似水的浩瀚文海中了。

先读:“写在前面”(自序)便已惊叹!

郭老先生用词朴实不失肖妙,表达真实又彰显雅赡。文中妙句连珠,叙述之处如诗如歌,倾诉之时如泣如诉。精读细品,《凝眸人生》宛如浩瀚天空,星汉灿烂、瑰宝云集,却遥不可及;又钩玄提要、探幽梦影,可采珠撷玉。随耿耿不寐,覃思终生。人生总躲不过岁月风雨之洗礼,浮沉跌宕之磨难,颠沛困顿之苦寒,窘迫蹙额之愁黲。

读于此处,不禁掩卷沉思: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风雨历尽,彩虹呈现?

郭老先生一生凄苦波折,历苦积德,且咀、且嚼、且行、且悟,其百味陈杂都付诸这薄纸淡墨,却受益于此刻守青灯、捧黄卷的俗人(读者),以此增人智慧,香人衣袖。

《凝眸人生》字字珠玑,句句箴言,使读者如幼苗久旱遇甘露,知己久别喜重逢!随手不释卷、倾心潜读,似与雅文边谈边晤,娓娓道来,不觉已至深夜。

秋水曰:

“圆月应晚赏,穹静月明;方可独享其妙。

好书当慢读,细品推敲;且可深会其味”。

不觉三更,轩窗外已是月上楼台。无奈熄灯,弥珍贵合卷枕下同寐。

2018.1.5

我揣着一颗至真至诚之心,每于晚间或工作之余阅读,于今日读完

郭老先生《凝眸人生》

《凝眸人生》第一集共376个篇章,语言朴实生动,感人至深。他以个人经历为引子、以人生感悟为主线、以为人处世为典故,生动阐述了人生的哲理,犹如一剂醒世良药,启迪着读者。虽是现代文学作品,但不经意间会被文中引经据典的警句所吸引,每读一篇,都有更上层楼、穷千里目之感。心境不觉开阔,胸襟更是豁达了。

我以“苦”“乐”“悟”“淡”四个字,浅谈我的读后感,可能不够深刻,难达郭老之意。

苦,指人从降生以来,便要受人间的各种挫折与磨难。其实唯有苦方能体会人生之味。在每个人的意识中,享乐才是人之生活根本,苦是意外,是上帝对一个人的不公或是惩罚。没有几人遇到坎坷人生之路不抱怨的。

乐,乐和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人享乐成了习惯,那么对苦会极度敏感,如温室里的花朵,从不受冷雨暴风侵袭,是很难承受哪怕一丁点的挫折与打击的。享乐是人之向往,过于享乐并非好事。

悟,不是每个人都能受用这个字,其含义不像“苦”“乐”能让人直观体现感受,对于每个人,如性情不够敏锐、思维不够细腻、情感不够丰富,是很难体会悟的真谛。悟非语言所能描述,而是一种心之感受和思之会悟。

淡,一个人在经历了人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死离别、尔虞我诈的丰富磨练后,对于有悟性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通过悟会看淡一些事。淡,并非不在乎,而是淡然处之,在经历沧海桑田后,遇到什么事都会理性对待。

尾语:当我读完这本书,不仅是我完成对此书作者(郭老先生)“希望读者于茶余饭后浏览之中,钩沉对人生的幽思,抑或锲取片言只语,则足堪欣慰”的使命,更是对自己灵魂的一次洗礼。思想会随之回归于最初的纯真,并找回原有的朴实。对待人或事,甚至一草一木,既要怀着敬畏之心,也要保持怜惜之情。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存在,看淡每一件事情的发生。

郭老先生带着一种使命,思之,悟之,编著《凝眸人生》,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启发,是其性情温润如玉,胸怀博爱如海之使然。我读《凝眸人生》所受到的恩泽,想必此刻您读来也同感身受。

作者:段银玲

《游戏力》读后感1600字


《游戏力》读书笔记1600字
妈妈圈里,《游戏力》绝对是获得最多推荐和最多好评的书籍之一。它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怀着这样的好奇,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慢慢地把它读完了。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说实话,读这本书一点儿也不funny(毕竟作者不是在带领读者做游戏),但回过头来,我才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在悄然发生改变。
这让我再次思考,游戏力到底是什么,它的魔力在哪里?我的感觉是,游戏力其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愿意跟孩子在同一频道的态度,它包含了平等、尊重、倾听、接纳正是这些元素,这种态度,帮助我们去巩固或者重建与孩子之间的联结,从而激活了孩子合作的天性。
一切为了联结。联结是游戏力的首要目的和最终指向(联结在这本书里出现的频率和游戏一词不相上下)。多年的心理咨询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亲子之间的联结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太重要了,所以对书中的论断:亲子之间大多数的难题,其症结的根源是缺乏联结,以及多数行为问题的根源,实际上都只是联结的断裂,我不能再认同了。联结是人的本能的需要。但现实生活中,似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随着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我们和孩子的联结也逐渐在减弱,孩子小的时候,和我们可以无话不说,但大了,似乎就很少愿意去交流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而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多么渴望能走进孩子的心啊。记得书中描写了这样一个片段:作者科恩和家人度假时,一天他和他的侄儿两人都早起了,侄儿走过来坐在他膝盖上,有半小时,他们没有交谈,只是静静地坐着,要去吃早餐时,科恩对他侄儿说:和你聊天很愉快,然后他们俩都笑了。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的心里似乎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或许是对这种心照不宣的联结的渴望吧,这是我曾经作为孩子,以及现在作为妈妈,都非常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当我们带着这种渴望,就更需要提醒自己,当孩子可气的时候,也是最需要联结的时候。(读后感)
对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保持一颗敏感的心,是建立联结很重要的部分。《游戏力》(和《游戏力II》)其实是关于情绪的书,它让我们去反思我们对待情绪的态度。正如书中所说,安静的孩子常常被认为是好孩子,而即使是在没有暴力的家庭里,眼泪和脾气仍然会强烈到让人失去理智。这些错误的态度,让大人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也让孩子学着去否认和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作者反复强调,在运用游戏力的时候,帮助孩子表达和宣泄情绪是首要的。当孩子有强烈情绪需要表达的时候,千万不能用转移注意力的游戏方式去回应,而应该帮助孩子去面对情绪、宣泄情绪,否则,也违背了游戏力的初衷尊重情绪。
书里还专门讨论了游戏力与规则这个话题。作为父母,我们真的会有这种担心:游戏力的方式会不会让孩子没有规矩,例如孩子的攻击行为,如果我们只是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暂时停止,但孩子可能并不能明确地知道这个规则打人是不对的(通常我们会认为必须用严厉甚至惩罚的方式,才能让孩子记住这样的规则),那或许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不得不佩服作者对父母真的是太了解了,对这样的担心,他是这样回应的:(很多父母认为)我一定要生气、严厉、面无表情,这样他才会知道自己做错了。但是游戏力的目的不是奖励或惩罚,而是补齐孩子缺失的元素:联结和力量。我是这样解读这段话的,我们的担心,其实反映了我们的着眼点在规则的习得上,而游戏力的方式着眼点在减少错误行为上,因为游戏力相信,一个与家人有好的联结的孩子,一个杯中装满爱的孩子,就不会有这些错误行为了。我很认同,我相信游戏力是更治本的方式。而至于规则的习得,当然也很重要,作者在书中也提到了如何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去学习规则。
阅读《游戏力》,让我不断提醒自己,用游戏力的方式去和孩子相处,而当自己这样去尝试的时候,真的有一种脑洞大开的感觉,因为真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和孩子游戏。《游戏力》这本书重点不在方法,而在态度,它激发了父母和孩子的无限创意,同时避免了冲突。我很喜欢译后记的结尾假如有人问我们:当初遇到麻烦时,你和孩子曾经怎样?,我希望选择我们曾一起游戏。

喜欢《《见字如面》读后感16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楼梦读后感1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