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最美的中国童话读后感

最美的中国童话读后感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1200字。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我们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中外经典名著,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当我们在读完一部好的作品时,心中难免会有一些看法以及见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1200字”,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1200字

这本书是“读书会”里的书友推荐的。看到好几个书友对此书评价甚好,便在当当网搞活动的时候将作者的系列书籍都买了回来。读罢,深感此书买得值。

本书作者夏昆,是四川成都的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翻开夏老师的书,满是久违的感动,因为他在教育之路上所做的一切正是我多年来深深期盼的。在高考的大洪流中,夏老师坚持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保证学生成绩的前提下,教授学生诗词鉴赏、音乐鉴赏、电影鉴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汲取知识、启迪智慧,同时也给学生上讲台授课的机会,在换位思考、互动学习中让学生变得更加独立、自信,可谓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且夏老师真正领悟了教育的真谛_“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对善良的追求、对美好的渴望、对生命的尊重,做心地善良堂堂正正的人;教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考试……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块敲门砖,我们很多人的教育方式却把它当作了全部。绝大多数学生在高中三年的铁笼里沉闷、压抑地当着考试工具,没有半点青春的自由和快乐,也渐渐在学校和家庭双重高压教育的奴役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对美好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导致太多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沉迷网络,男生打四年的游戏、女生看四年的韩剧,逃课睡觉、考前突击、日混一日、拼凑抄袭毕业论文……还有多少人静下心来去读书、去钻研知识?只是肆意地挥霍着自由的光阴与青春,然后毕业悄然来临,茫然沦为蚁族、啃老族……

高中三年乃至从小开始的奴役式的教育与大学四年放纵式的生存现状,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吗?为什么学生上了大学转变会如此之大?为什么所谓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力并没有多强?这确实与我们从小以来的教育方式有关。孩子只知道读书学习是为了考试为了考大学或者为了好找工作,全然不明白读书学习的真正意义是为何?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不仅仅是为了那一张文凭,是格物致知,是修身养性,是在人类有限的社交活动范围内通过浩瀚的书海与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对话,获取更多的智慧,探寻生命的终极意义。若明白了这些真谛,学习自然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率必将随之提高,学习方法也会随之改善,应付考试便也是水到渠成,又哪需要那么多奴役式的题海战术?又怎会让大学四年的时光悄悄溜走?又怎会三十而立还整天抱着手机,不去努力提高自己?这些道理是孩子从小就应该被潜移默化教育引导的。

夏老师在《中国最美的语文》一书中,同时讲到自己每晚会给儿子讲睡前故事,从开始的童话故事到后来的诗词故事、古文故事,他的优美、风趣、浅显易懂的讲述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种子从小播撒在了孩子心中。尤其是他周末讲完诗词故事后,还会让孩子把诗词意境画下来,这种“诗画同源”的教育方式着实有趣可行、值得借鉴。他们父子间这样美好的亲子时光也让人羡慕、赞叹。反观身边的少儿教育,有多少父母能放下手机,每天坚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保护、激发孩子美好的天性?身边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补习了……

身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陪伴、教育孩子成长?身为老师,又该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夏昆老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让我们从现在起,努力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出改变,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最最重要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教万教,教子做人!

作者:刘骁月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最美的声音》有感作文


读《最美的声音》有感

高淳东坝小学六(4)傅敏

最美的声音,是鸟儿动听的歌声,还是美妙的音乐?我带着疑问读起了《最美的声音》这篇文章。 原来,故事是说一位同学远离家乡在外读书,同学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他只能通过书信和父母联系情感。父母辛辛苦苦地把他养大,在这期间,受过不少的白眼冷遇,但为了他,父母都忍住了。父母努力给他最好的条件,宁愿自己受尽委屈。这位同学感到很内疚,把父母的呼吸声录了下来,每天躲在被窝里听着,好像父母就在他身边。我被震撼了!震撼于父母无声无息的爱,也震撼于那位同学的感恩之心。想想自己为了一点小事就跟父母闹矛盾,让父母伤心,现在想想,难道这些小事比父母还重要吗?而父母从来都不放在心上,依然对我微笑,我们都不知道在这笑容的背后,父母为我们受了多少的苦呀!

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父母柔柔细雨般的爱,父母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只为我们。即使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我们也会互相牵挂着对方的。

《时光是最美的花旦》读后感800字


《时光是最美的花旦》读后感800字
作为九零后,戏曲文化于我而言固然是十分陌生的。最初选择读此书,是因泰戈尔笔下的文字,有着透到骨子里的寒意,恰如江南三月烟雨氤氲,而我缓缓漫步在这朦胧烟雨中,久久不愿离去。
很多年轻人会觉得戏曲是着实让人乏味的东西,与其听一堆听不懂得调子词曲,倒不如吃当今的快餐文化便捷得多。但我信奉那句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里唱尽人世的悲欢离合,世人演绎着戏里的爱恨情仇。看戏时,我们是局外人,习惯了戏台上人生的大起大落,所必经的生离死别,可恍惚间我们是否又想起了那些被我们所掩埋的时光,可叹方才我们还是过路看客,一转身便成了戏子,任由他人驻足观赏。但我们在戏曲里评判他人的人生时,我们是否也是在审视自己呢?
书里介绍了很多名戏,如《桃花扇》、《西厢记》等。泰戈天以他独有细腻的文笔,为他们轻轻拂去了岁月的尘埃,在浩瀚的宇宙中,散发着他们独有的光辉。那名为《牡丹亭》的千古绝唱,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情不知其所起,一往情深,生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与死,死而不复生者,皆为情不深所至也。这是汤显祖给《牡丹亭》所定的开篇词,一曲人世悲欢由此拉开帷幕。关于戏中的故事情节,想来很多人耳熟能详,我也不想在此多做讨论。可有一事却不得不提,《牡丹亭》最初问世时,多少人读他茶不思饭不想,更有一女子因读此书,夜夜盼着柳郎,终思念成疾而亡。一看可笑,用现在的眼观看,就是脑残粉,严重脱离现实轨道。二看可悲,或许用我们现在的眼光,实在无法理解那些锁在深闺大院,一辈子见不得阳光得女子对爱情的渴求与执念。更何况生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放现在看,相当不符合我们生理课上所学的。一往情深,我们只会用在自己身上。如今的我们爱自己远胜于他人。戏里,他们是欢喜收场,戏外,我们又会上演一场怎样的戏码?恍惚间浮现在脑海的柳梦梅,究竟是真是,还是我们安慰自己的一场幻境呢。(读后感)
人生不过黄粱一梦,戏里,我们感慨他们的离合,戏外,究竟又在演绎谁的悲欢?戏台上,那一袭挥舞的水袖与花旦那莞尔一笑,绽出了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读《最美的科普》有感作文


读《最美科普》有感今年暑假我读了叫《最美科普》的这一系列的书。此系列丛书共分6册,分为《太阳时钟》,《花的时钟》,《树木时钟》,《大地时钟》《草地时钟》,《蝴蝶时钟》。它让我看到了一边草地就是一片充满趣味的世界,树木是大地的卫士是人类的最好朋友,蝴蝶的一生是神秘而美妙的传奇,花的美妙不是为了取悦人类而是为了完成最重要的任务-繁衍,宽阔土地的怀抱是孕育一切生命的基础,未有太阳,地球不会有任何生命。《太阳时钟》是我在这六本书中最喜欢的,它让我知道: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万物为什有丰富的色彩?植物和动物怎样度过他们的白天与黑夜?太阳的能量怎样被储藏,怎样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的生物之间传递?翻开这书,会用生动的语言告诉你一切。通过对这一系列丛书的阅读,让我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又加重了一些,大自然是如此的美妙,令人神往。自然界有太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解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才能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另外,我还要锻炼好身体,只有健康身体,才能抵抗大自然的狂风暴雨。我向大家推荐《最美科普》这套书,这是一套内容丰富的自然科学,文字优雅,图画精致,是知识,文学与艺术的三重盛宴!

《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1500字


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读后感1500字

说来惭愧,由于行政事务的繁忙,读完戎敏老师的《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居然用了两个月。记得学校下发这本书时,还是穿着夏装的时候,正逢夏末秋初,而读完此书,身上已裹上厚厚的冬装,已是寒冷的冬季了。读完此书,让我看到了一位平凡却又不凡的戎敏老师,感受颇深,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我们常说:父母是什么样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前阶段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去世了,教育人都在怀念这位老人,偶然读到他的一篇文章《我的小学老师》,他写道: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教师素质的教育,即教师有什么样的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戎敏老师的《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一文中也写道:身教重于言传。谨言慎行,这是老师的操守。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被几十个尚在懵懂的孩子关注着,模仿着。有些老师教育孩子在家完成回家作业后要养成每天整理书包、作业的好习惯,自己在讲堂上放置的东西却是乱七八糟,下课后从不收拾。作业本在前面的桌子上堆得横七竖八,放学了也不知道要整理。如果你每次下课都有意识的整理干净讲台,每次批好作业都把作业本叠得整整齐齐放置在柜子上,这样的身教肯定比言传效果要好。“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身教永远比言传更重要。你的人生,才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戎敏老师在书中多次写道“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什么?下面这几段话非常精彩,给我的感受尤其深刻。

王晓春教授的教育格言:教育,主要不是靠嘴,是靠情境,靠行动。我们有些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是一味的空洞说教,不善于创造情境,借助行动,没有触及学生的内心,没有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处,教育就是无效的。

教育是反复的艺术。对待孩子,尤其是那些成长环境特殊、令老师头疼不已的孩子,我们尤其需要耐心,以及比耐心再耐心一些。

教育是一首歌,成长是主题,真诚是词,信赖是曲,尊重与呵护就是主旋律。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信赖与呵护。

教育,是一种陪伴。任何人都不该奢望自己可以改变他人,因为改变是发自内心的,只能由他自己触发。教育同样如此,我们不是要去改变孩子的人生,而是要陪伴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老师,在育人中生慧,聆听花开的声音。

教育原就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拥有水滴石穿的耐性,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需要具有舒缓的节奏。教育,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

戎敏老师说,她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我想说,我在美丽的莲花学校教书。莲花学校自2003年9月成立之时,我就来到了这里,所以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在这里成长、成熟,在这里挥洒汗水,为事业奋斗。建校初,只有北面一幢教学楼投入使用,每天上班都要钻过脚手架进入教学区域,那时的家长和学生都甚是淳朴,换做今日,微信朋友圈、寒山闻钟曝光一番,势必引起轩然大波。在教学方面,我基本上都在中高年级任教,教完六年级,总是下来接一个最差的班级,从头带起,看到班级的数学成绩慢慢提高,成就感也会滋生蔓延。教学质量的提升给我增添了自信,虽然课堂展示一向不是我的强项,但是由于教科研方面自己也下了一番功夫,也有一定的积累,所以从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再到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也是颇为顺畅。行政工作方面,从教导处副主任、教导主任,再到校办主任,这一路都在历练,我相信厚积薄发,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我每天早上7:00到校,晚上7:00回到家,始终保持这样的工作节奏,无怨无悔。在2017年的9月,经过园区教育党委的任命,我提拔为小学部副校长,对我来说,能留在莲花学校,真的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每次巡视校园,对莲花学校每一个角落都有着深深的感情,对每一个莲花人都有着浓浓的亲切感。接下来,我还要在这里和同事们一起奋斗多年,为了学校的发展努力努力再努力。我最美的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莲花学校,我愿把四十多岁、五十多岁最成熟的光阴也奉献在美丽的莲花校园!

作者: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吴月芳

喜欢《《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12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最美的中国童话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