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矛盾论有感3000字

读矛盾论有感3000字

矛盾论读书笔记25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你会不会在看完一本书籍后写一份读后感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矛盾论读书笔记2500字,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这些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公缠档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曾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正直大学作过讲演,

《矛盾论》读书笔记2500字

。 我在这篇读后感中无意于对有关矛盾的哲学命题作一点讨论,也没有这个水平,只是想对这篇论文的写作特点作一点归纳,以便对日后自己作论文有一些指导意义。 特点之一,全文构思严谨,有一个缜密的逻辑结构。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第二部分论述矛盾的普遍性。这一部分作者写得比较简略,因为作者对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已经作了客观的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的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为了这个缘故,当着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着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到普遍性的问题。作者对于客观情况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对全局有一个得心应手的把握。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

作者分了几种情形。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进而,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情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进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这就是在部分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层层明晰,浑然一体。第四部分讲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者在这一部分开头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可见,第四部分是对第三部分的细化。作者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说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

《《矛盾论》读书笔记2500字》

这样就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联结到了一起。第五部分讲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第六部分讲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又是对第五部分矛盾斗争性的细化,作者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最后,第七部分,作者进行了总结。这七个部分层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论点与论点之间衔接过渡自然。这充分表现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统领全局的能力。 特点之二,例证丰富。作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对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和先行者的著作阅读广泛、理解深刻,可以熟练地援引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同时,作者的国学根基也非常深厚,对古籍中的典故可以信手拈来,对《汉书》、《资治通鉴》、《水浒传》、《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都有引用。作者所列举的例子中,主要关于革命的例子(因为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写作针对的对象),但不局限于关于革命的例子,还有关于自然科学等等的例子。这些足以见出作者知识的渊博。可见渊博的知识是进行创作的前提条件。 特点之三,语言准确而生动。这是一篇哲学论文,对于论文而言,语言的准确性是第一位的。这篇论文语言的准确、精炼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作者通篇用的都是常见的词汇,但却十分精确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比如说,作者论述运动的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时有这样一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现的面貌。

而统一物的分解,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状态的破坏,变到相反的状态,便都是事物在质变状态中、在一种过程过渡到他种过程的变化中所显现的面貌。作者像连珠炮似地一下子罗列了十数个词汇来说明矛盾的统一的状态,个个不同,但个个精当,个个准确,让读者很清楚地明白了哪些是矛盾的统一状态,是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同时,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还体现在生动性上,作者能够用很通俗幽默的语言阐明深刻而严肃的哲学命题。如在讲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这个道理时,有这样一段。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子,而石头不能够转化为鸡子呢?为什么战争与和平有同一性,而战争与石头却没有同一性呢?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东西呢?没有别的,就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同一性。这些语言是老百姓都能看懂听懂的话,离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之近,作者用这么活灵活现的语言诠释了深奥的道理足以见出作者用语之生动。相比之下,时下一些所谓的论文给自己披上了一层艰深晦涩的外衣,自以为这样就能够显出自己的学识和水平。这些作者忘记了论文的宗旨。我们作研究写论文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向人们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和结论因而促进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这些作者弄了一条厚厚的面纱把自己乔装打扮起来,自己以为很美,殊不知已经隔绝与别人进行目光对视和交流的机会,结果是于人于己都没有任何好处。 总之,这篇论文值得我学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好好品味和领悟。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2500字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2500字:

文:刘小扬;有幸在国学班第一堂课聆听姜鹏老师的经典精读《资治通鉴》。今天是国学18期的开学典礼,如此重要的时刻,我想请来的老师定然是重量级的,两天的课程充分验证了我的猜想。作为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姜鹏老师学贯东西,通晓古今,知识的渊博自然不在话下,但把历史讲到百家讲坛并广受好评,也需要更深厚的功底,因为要把枯燥的历史讲得既通俗易懂又有深度,既精彩又尊重史实,确实不易——尤其是对《资治通鉴》这类帝王之读。听完两天的课程,学到并悟到了许多珍宝,并把老师的独有观点和智慧记录以供复习体会。

在正式讲课前开学仪式中,有个环节是老师代表发言,姜鹏老师从“6.28上海暴力事件”剖析反思,认为当下社会戾气太重,源于我们当下的教育体系,太注重分数成绩。且不单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对孩子的期待带着功利,期许孩子通过高分进入好学府,未来有好的工作可以赚取高的财富。于是导致学校及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太缺少人文关怀,太希望孩子成为成功人士,却忘了首先应该教育他成为合格的人。国学的意义是希望把漠视多年的人文关怀重新拾回来。

建议同学们不能过于关注有形的东西,还要关注无形但重要的东西,这个社会变化太快,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如何找到不变的东西。从投资的角度,不变的价值,是随着时间推移,会更加得到认可并体现。

在作为老师代表发言中,我记录下了姜鹏老师经典语录:

1、人文关怀不能用有用和无用来辨别,它就是必须的。

2、(西医代表现代工业文明和西医代表的传统经验,存在不同的实用性和负面性),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传统复兴也不是简单回到过去,应该在人类文明史中,思考怎么为未来作出贡献,要做到兼收并蓄,不封闭,对传统也要反思及再创新。

3、纵览《资治通鉴》总共250个皇帝,无数名门贵族,最后发现仅靠财富传承是不可能的,权力也无法代代传承,时间和空间可让财富和权力有局限性,真正能传承的是文化、思想和智慧。

4、在《资治通鉴》记载中,汉朝400多年,仅有60卷,用卷均7年的速度来读《资治通鉴》,真感觉人生如白驹过隙。商鞅如此厉害的人物,自始至终没跳出第二卷,我们自己的世界也如此,想想其实很多事物,有什么好计较的。

正式进入授课环节,姜鹏老师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讲解昌邑王刘贺立废的历程和因果,半天的时间讲了“福盈则祸至”这个人生哲理,和“勇于示弱而取胜”的为人智慧。

在分析霍光废昌邑王的案例中,姜鹏老师通过昌邑王刘贺被霍光用孔子的《孝经》“五辟之属,莫大不孝”,定性并定罪时,能做到对被列数的各种不是不抵赖,而直接同样引用孔子《孝经》中的“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来质问霍光作为辅臣,明知其不当行为而不劝谏之过。从其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珍贵典籍。从其即位后懂得把核心岗位换成自己人“相安乐迁长乐卫尉”,认为刘贺并非无才能之人。其关键原因是从司马光对其记载的种种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急躁个性,导致其在位27天竟颁布了1127条政令,不可避免的触动到了以霍光为首的固有权势的利益,最终被旧势力霍光所废。

在剖析整个案例过程中,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司马光在“在国素狂纵,动作无节”,“昌邑王既立,淫戏无度”,这两处为刘贺贴负面标签,后面却无实际事例支持。还有故意删减掉被抓的昌邑王200多位同党路上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个会体现是政治斗争的情节?老师认为司马光删减历史本身是为了达到按自己的理念,引导帝王贵族的目的。所以《资治通鉴》代表的是司马光对这段1362年历史的看法。引申出历史书背后都有一个讲故事的人,读者面对的是一个带有为自己目的讲历史的人,不代表看到了历史本身。

在“福盈则祸至”这个人生哲理解析中,姜鹏老师选取了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两位重要历史人物,崔浩(381-450)和谢晦(390-426),两位人物都曾因为功劳显赫,成为帝王至信之人,而位重权高。但由于不懂得“福盈则祸至”的人生哲理,亦不听至亲奉劝,最后崔浩因“鲜卑贵族忿先人之事列于衢途,以为暴扬国恶”,“以矫诬罪诛死灭族”。谢晦被宋文帝“以少帝见弑为由”,“讨伐”而“遂诛之”。

崔浩“福盈则祸至”案例中,出现了另一个历史人物,“不与虚妄趋避祸福”的高允,高允不仅在翟黑子临祸向其讨教时,劝其面对皇帝时勿虚妄或能因情被赦,自己面对太子教其配合用虚妄回应皇帝以避死罪时,仍然坚持“临死不易词”最后打动皇帝被赦。因为高允这种品性,后来扶持他的人很多,并且活到80多岁寿终正寝。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虽然高允最后结果是非常好的,但也存在激怒皇帝而获死,甚至与崔浩一样被灭族的可能,我们后人从中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老师说,人所有的恐惧来自于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来自于对未来没有方向感,所以人生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归属。在儒家思想中,孔子有一句话“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对高允来说,若求仁得仁亦何怨。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做投资也好,应该不去预测未知的结果,而是坚持正确的原则,所有的后果都去面对,去承受。人生要有信仰,才能活得充实而不空虚。

姜鹏老师通过李渊勇于示弱,最后在多方混乱竞争中的胜出之道,启示同学们“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

姜鹏老师还介绍了,“皇帝”分为私人和制度(公共)两种属性,皇帝为打破固有百官制度对自己的牵制,而设立了中朝官,通过任命自己的亲信牵制固有权势,但无一例外日积月累,这些中朝官固化之后反过来又会牵制皇帝。其实单凭严格的官僚体系,更容易达成牵制的相对理性,明朝时有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社会治理得也很好。纵观历史,阶层流通最通畅的时代,社会的治理最好,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考制度是目前最公平的制度。而当下高房价的社会问题,其高价格并不是问题的根源,高房价阻塞了阶层流通的通道才是最大的问题。

姜鹏老师也简单的对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做了一些简单对比。儒家承认人的能力的有限性,达不到的存而不论,把能做到的做好,在践行中求得智慧。通过算卦趋吉避凶和改风水以求改命是投机,不可能改命,只有践行修德方可改命。读《资治通鉴》,关古而知今,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是因为千古不变的人性使然。

个人感悟通过两天的课程学习收获巨大,懂得了读史的价值——以人为鉴而知得失,以史为鉴而知兴替。也被高允“不以虚妄趋避祸福”所感动,坚定了自己“坚持原则,做好自己”的信念。感谢姜鹏老师启发,相信我的人生会因这次结缘而更加充实和有价值。

《文明的进程》读书笔记2500字


《文明的进程》读书笔记2500字:

从2月初到7月底,这本《文明的进程》跟我跨越了半个中国:从海南一直黑龙江,翻越大山大河到了甘肃,又踏着污泥一路去到内蒙腹地,我一直带着它,从它饱经沧桑的面容可见一斑:刚到手的时候它还是崭新的一本书,现在就如同陈年旧书一样。不过还好,我读完它了。

读了这么久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上半年确实很忙,所以每每出门只能抽空翻上几页;其二是它实在太难读,往往翻上几页都能让我晕头转向。在这不能说王佩莉和袁志英教授翻译的水平不济,只能说自己在哲学和社会学上的积累太少,不能连贯得读懂本书的高深奥义。

一、本书概览

埃利亚斯将社会学、心理学、心流分析、历史学、人类学、哲学、人种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学等糅合到了一起,从而产生了这本《文明的进程》。整本书洋洋洒洒说的是西方文明的起源问题,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部分:

1)西方文明是如何由分封领地的君主制,发展到了资本主义制度。

2)西方文明的国家形成(在埃利亚斯看来中世纪的封建国家并不是真正的现代国家形式)。

3)文明形成过程的社会发生与人的心理发生。

二、推导逻辑

这本书之所以读起来很费劲,原因如上所述,需要很多不同领域的背景知识,才能通篇贯穿阅读并掌握埃利亚斯的思维方式、逻辑和起点、来源。在此对本书的内容和埃利亚斯的推导逻辑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1)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密。

2)因为分工细密,导致社会协作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更加紧密。

3)因为社会分工与相互之间协作的需要,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感情被隐去,由于社会合作需要而产生的社会强制开始渗透进人们的生活。

4)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这些社会强制开始变为了自我强制,由超我的外力调节变为了本我的内在调节。

5)社会分工的加强和经济繁荣之间相辅相成,经济的繁荣使自给自足的经济变为了基于货币的相互间的贸易。

6)货币贸易导致了中央集权由对土地的控制及分封土地,转向了对税收和货币的控制。

7)由于不再分封土地,国家内部分离的势力得到了控制,并且由于中央领主掌握了税收,使得常备的武装力量得以维持——对税收的独占导致了对暴力的独占。

8)由于独占了税收和暴力,从而国家能够创造出一个相对安全环境来发展,在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社会分工也就越来越细密、越来越成熟,从而导致文明的发展。

埃利亚斯在本书中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逻辑,就是:

文明的进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有一个特定的目标而向此目标努力,文明的进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起点,而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社会关系、人之间的关系、国家发展、生产力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博弈而形成的一种文明发展的潮流。读书笔记这个潮流并不是一直向前的,会有各种各样的跌宕起伏。这与之前读过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关于辉格史观的论断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历史的内在逻辑并不是向着一个既定的正确方向而前进,从来没有一个既定的正确方向供人们参考,一切的发展只是在各种博弈中取得平衡的结果。

三、本书的亮点

尽管本书的中文译本苦涩难懂,但通读后依然能发现埃利亚斯原著的亮点,那就是融合了多个学科的内容,在这些学科的交织下,我们可以有更加宏观、同时有更加细腻的视角去观察文明进程的本质。

这种综合了许多视角的特质,在绝大多数的著作中是难于见到的。本书中不仅有高深的理论,还有细致的心理分析,以及历史的渊源。

最为特别的一点就是,书中对事物渊源的讲解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也很多书所欠缺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尽管对这些细节的发指讲解增加了阅读的难度,甚至让人觉得不免有啰嗦之嫌,但确实能够将事物的原因说明得入木三分——你唯一需要的就是耐心去读完。

四、理论的推广

埃利亚斯认为文明和国家形成的理论是长期进程的理论,世俗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的变迁的轨迹,只有在长期的进程中才能显现出来。而短期观察则会有这样的危险:将瞬间即逝的发展浪潮,将隐伏期,甚至将与大方向相反的动荡绝对化,这样就会得出不适当的结论或预言。

埃利亚斯所述说的短期观察的危险,这也是我们目前社会所主要存在的问题:观察和理解事物总是以着眼于短期目光、短期利益,随着互联网快餐化、碎片化浪潮的加剧,人越来越成为一个目光短浅的短期思考的动物。人们往往沉溺于碎片化的、耸人听闻的信息,听风就是雨,碎片化信息造成思维的碎片化,具体表现就是只看表面、不追溯渊源、没有逻辑、简单的二分法判断。

人们在网络上越来越容易抱团,通过各种论坛和各种群,形成一个个意见与思维方式高度一致的小团体,在这个小团体里不同的意见更加受到排挤,人们的互相吹捧越来越明显,从而形成了一个个排外的群体,各种事情的真相也变成了小团体内选择出的被这个小团体所接受的真相——具体可以看我这篇文章的描述:《我不是药神》——选择性真相的时代

社会分工越加细密,导致人们越来越专注于眼前的事物,越来越专注于自己的专业。人们开始变为流水线上的为完成一个个步骤而设置的机器,只要完成自己在流水线上的任务便万事大吉,越来越不能够从广阔的思维出发去认知这个世界。

由于人们越关注于自己所专注的事物,思维的逻辑性便开始断裂,越来越多的垃圾娱乐内容刺激人们的感官,让人们在专注的工作之余越来越不会思考,只会被动得去接收对自己感官有强烈刺激的内容,这种廉价的快乐可以驱逐一天的疲劳,却霸占了人们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或许这正是一个分工日益细密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没有了多样的个性,变成了不会思考的机器,只会被动接收上层需要你接收的、毫无营养的内容——只会盲目做事、不会思考的机器才是一台好机器。

五、一些看法

可悲的是我上面所叙述的内容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实实在在发生的。越来越多的娱乐节目、越来越多的游戏、越来越多的危言耸听的新闻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时间、打碎了他们的逻辑链条,让他们陷入了琐碎的事物而不能自拔。

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快速更新的碎片化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快餐化的思考导致了简单二分法判断的盛行,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去思考一个复杂的事物、去思考事物的前因后果。因为这些思考对于他们来说是不能够获取任何短期利益的,而受到了各种娱乐的刺激,人们对荷尔蒙反应的阈值也在逐渐升高——越来越需要更加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不是费力的思考。

尽管此书成书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但在埃利亚斯在书中对文明发展的叙述依然能够推而广之到今天。或许我上面对现下社会现象的叙述正是文明发展的一个歧途,而这个歧途正等待人类社会自身的博弈平衡去解决眼下的问题。文:初晓璐

《西点军校》读书笔记2500字


《西点军校》读书笔记2500字范文:

01、没有哪个孩子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哪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父母要做的就是不断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鼓励他们。

任何孩子,离开校园那个特定的只要成绩的环境,你会发现孩子身上很多优点,也许那些优点能够促进他更好地成长,这对每个父母来说都是个很大的挑战,多陪陪孩子,也许才能发现。

02、拖延的另一张脸是平庸,避免拖延的办法就是随时开始行动,另外必须记住的是,没有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拖延的后果只有我们自己承担。

凡是拖延的孩子,在他的眼中,时间不过是日月星辰的变换,他们看不到或者无法理解到,拖延所带来的生命流逝和平庸的开始。

上天给你的生命不过是许多分钟,而且是有限的,从你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你就只有这么多分钟的生活,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减少,因此你必须珍惜好每一分钟。

拖延是很多后进生的主要病症,他们不知道雷厉风行,不知道争分夺秒,不知道今天的事必须今天做,不思考一切拖延的后果,不思考因自己的拖延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其实拖延是一种没有责任感的表现,是一个一点都不能忽视的大毛病,可我们往往疏忽。

03、不拘小节的孩子难成大事,如果一个孩子从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满口脏话,满手的污泥,众人也会对他避而远之,这样的孩子,机遇如何能够将临到他的身上。

士优者居上位,想让孩子将来从事一份优秀体面的职业,日常小节很重要。

其实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从来不会苟且一件事,即使刷牙,洗脸都能做到一丝不苟,他认真对待每件事情,享受做每件事情的快感,因为爱自己,更不愿意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废人,所以更是会努力学习提高自我。

04、攀登喜马拉雅、读完莎士比亚著作,探索尼罗河,写一本书等127个人生目标,约翰从未放弃过清单上的任何一项计划,在与命运的艰苦抗争中,他最终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一步一步实现了106个目标。

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忌讳无聊,毫不夸张地说,无聊就像鸦片,长期吸食也会上瘾的,那些生活里总是会有各种计划的孩子,每一刻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下一步将要做什么。

给孩子列一份生命清单很重要,为了那些个计划,首先从每天的计划开始,只有学会执行了,清单上的内容才会成为现实,而不仅仅是列。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常常被很多无聊的事占去了很多时间,侃大山,谈八卦,找不到生活的方向,这是一个亟待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05、培养他抵制坏小事的自律性,一旦孩子日夜积习养成习惯,这些小事都会成为孩子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而松下幸之助说过,登峰造极的成功其实就是源于自律。

自律意识是很难培养出来的,一个没有梦想的孩子,让他拥有严格的自律性几乎不可能,因为人性的劣根性很容易把影响自律的意识全部吞没,读书笔记能够与之对抗的,我认为就是强有力的梦想力量,这个前方的力量在召引着,让你所有的行为能为梦想而努力,那么自律感也就有了,其实自律是种表现形式,而且也不是能单独能训练出来的,它还需要有一个统帅的,那个统帅就是梦想。

06、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道:“有些人一生没有辉煌,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辉煌,而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没有闪过辉煌的念头,或者不知道应该如何辉煌”,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们学会“拼命学习”和“超前学习”,父母可以创设问题前景和共同讨论的办法启发孩子的学习欲,燃起孩子头脑中辉煌的念头来,他才有可能成就自己的辉煌。要想让孩子最优秀,勤奋永远是最佳的途径。

孩子们最缺乏主动性,那是因为缺乏支撑主动性的辉煌念头,而这个辉煌念头是需要父母种下去的,这是很难的。没有勤奋,成就优秀那是不可能的,永远记住成功路上没有捷径,是需要付出百倍的勤奋。

07、我们最大的弱点就是放弃,成功路上就是不断地重来一次。

不断地重来一次,其实在我们的父母身上就是严重欠缺的一种品质,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常常表现出绝望,常常表现出不可救药的无奈,常常不想着如何去拯救他,总是对老师说打也打过了,骂也骂过了,你说怎么办,总是喜欢把问题推给老师,认为老师是万能的,一个孩子自己尚且管理不好,老师管理的那么多的孩子,怎么可能都够管好呢?

所以作为父母才是教育孩子道路上真正的主人,我们常常缺失。

08、孩子受到重视,会让他更爱表现自己,当他在你面前表现自己的时候,要记得充当他的热心观众,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给予掌声,让他在赞美声中养成“阳光心态”,在表现中不断进步。

做孩子的热心观众,是需要一颗爱心的,一颗尊重之心的,一颗接纳之心的,一颗同理心的,不会居高临下的否定,不会自视甚高的评价,孩子才能真正地走向表现自己的地步。

09、不是每次付出都能换回等价的回报,让孩子指望付出一定要有回报,只会让孩子成为一个经受不住挫折的人,付出是个最艰苦的过程,付出要比收获大很多倍,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为了回报,必须付出,付出对孩子是个积累的过程,付出了真诚,积累了真心,付出了汗水,积累了经验,付出了青春,积累了人生。

必须要懂得一个道理,付出的过程不是白白的,过程中收获的东西甚至比那个期待的成功的结果更重要,只有这样的认识,才能真正地做到快乐的付出,如果一味地瞄准成功的回报去付出,必然会在某一天败下阵来,因为你的内心注定是辛苦的,体会不到快乐。

10、教孩子勇敢的秘诀,始终是要勇敢地大胆尝试,过分保护,永远教不会孩子勇敢。

勇敢对一个人的一生很重要,不够勇敢就不敢挑战自己的极限,就不敢给自己设定美好的前途,就不敢面对别人的蔑视和嘲笑,就一定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也就可能一事无成,所以勇敢训练至关重要。

11、成功的第一步是找到自己的疆场,孩子们的好奇心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寻找他们的天分所在和兴致所在,培养全才是不太可能,但找到专长是我们需要努力尝试的。

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就像万物一样,有的适合生存在水里,才能耀武耀威;有的适合在山地里,才能威风八面;有的适合在空中,才能傲视群雄。而人生短暂,所以找到自己适合的疆场很重要,而这并不很容易,需要有个敏感的心,上进的心,开拓进取的心,有可能在多次尝试中,才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而从来都不敢去尝试的,当然也就无从发现,也就一生庸庸碌碌了。作者:威华

《资本的秘密》读书笔记2500字


《资本的秘密》读书笔记2500字范文:

每次读完一本书,或者看完一部电影,我往往只能记住一两句话,读完《资本的秘密》后,我记住的是:让你的资产流动起来,变成资本。

本书的作者赫尔南多·德·索托经过长期的对比研究,认为资本主义在西方国家之外的其他地区遭到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化的所有权制度的缺失。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无法站到作者那么高的高度来分析这一现象,也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判,我只记录在阅读过程中,让我受到了触动的知识和观点。

资本一词来自拉丁语,最初是指牛或其它家畜的头。资本是一个抽象概念,是一种永恒的价值,假如这种价值脱离了将它创造出来的产品,那么不管产品的创造者是谁,它都始终是创造者拥有的一种抽象的、无实体的事物,因为对于创造者而言,这种价值能够以多种形式固定下来。

1.货币与资本

我这样的经济小白,之前是不知道货币和资本的不同的。本书作者告诉我:资本总是同货币混淆在一起,而货币只是资本发展过程中多种表现形式之一。货币提供了一种标志化的参照,使我们可以衡量资产价值,由此实现不同类型资产的交换,可是,即便货币有这样的用途,它也不能够以任何方式,将某种特定资产的抽象潜能固定下来,并使之转化为资本。

这几年世界各国央行大放水,增加的是货币,是热钱,资本增加了吗?

作者说:第三世界国家,一度因滥用货币导致经济膨胀,甚至使它们声名狼藉,然而,它们还是无法创造出更多的资本。

2.资产与资本

本书的作者认为,很多人贫穷,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资产,而是没有资本。他们有房屋,有土地,是有资产的,而且这些资产的总量加起来十分巨大。但他们却仍然贫穷,因为他们的资产是僵化的资产,无法流通去变成资本。

将资产转变成资本,需要系统化的所有权制度。有了系统化的所有权制度,人们就可以方便的将资产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低成本的交易,创造价值,也就是资本。

读到这里,我想起有人说的:让农民脱贫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土地分给他们并允许自由流通。其实这几年国家已经在做土地确权,我们的体制决定了短时间内不可能土地私有化,确定的只是农民的承租权。但土地的位置、大小、边界确定了,承租权确定了,只要允许流通,人们可以将承租权转让、抵押,这时土地资产一样可以转成资本。只是尽管进行了宅基地流转试点,土地流转试点,但并没有全面推行,也没有全面放开,而是设置了种种限制,比如农业部多次强调的决不允许城里人去乡下购买宅基地。我家的耕地测量完已经1年多了,现在证书还没有发下来,如果不是行政效率低下,就是政府还没有考虑好吧。有人说,土地自由流转是我们国家未来最大的改革红利,也许现在还有其他的红利可用,还不到使用这项红利的时候,也许是顾忌资本“向少数人集中”这个天生的特性吧。不确权,就不能方便的流通,也就无法被方便的剥夺,虽然不利于一部分人摆脱贫困,但也不会让这些人一无所有。

现在有不少贫穷的富翁,他们拥有多套价值不菲的房产,可以说是资产丰厚,但生活却并不是很富裕。因为政策的限制,他们无法将自己的房产流通或者转化成资本,于是这些资产变得僵化,无法创造更多的资本了。

要尽快尽力让自己的资产流动起来,变成资本!

3.可怕的数据

本书的很多数据很惊人,比如:

走官方手续在秘鲁首都申报经营一家小型企业,每天花6小时,需要289天才能完成所有的手续。在菲律宾,通过合法的方式购买一个房屋,需要168道手续,涉及53个国家和私人机构,需要13-25年时间。在埃及,要建立一座合法的房屋,需要花6-11年与官僚主义周旋。在海地,合法拥有一块土地的全部时间是19年…

我不怀疑这些数字的准确性,这都是作者实地考察过的,我不知道现在是否仍然如此,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10年前的数据。不过就算如此,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也被惊到了。

我不清楚我们国家的相关情况,在“钟罩”内,我看到的感受到的是我们行政机关的办公效率在不断改善,官僚主义仍然严重的主要是垄断行业,靠近市场的很多机构,都在市场经济追求效率的倒逼下,在国家机构改革的要求下,有了很大进步。如果能持续下去,我们国家将来一定会更好。但“钟罩”之外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感觉在我们国家,更多的是禁止,而不是设置重重障碍。比如,小产权房,不是多少年合法的问题,是根本不允许合法。

4.对不合法行为的处理

对不合法行为的处理原则,是本书对我另一个很大的启发,虽然我不是立法或执法人员,没有多少机会参与社会不合法行为的处理,但在单位里却经常会面对不合规的情况,对如何处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当不合法行为大量存在的时候,说明要么法律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时代,要么合法化的成本太高,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谁会去花十几年的时间只是让自己的房子合法化?仅有强制性法律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无视不合法协议的存在,或者试图把它们完全排除在外,而不是采取适合的策略,将它们纳入法律体制,不管如何努力,最终只能是徒劳无功的。作者介绍了美国历史上对大量不合法行为的处理经验,那就是去了解不合法行为运作的基础,然后把它们吸收到现行的法律中去,让大量的不合法行为合法化,这样不仅减少了社会的冲突,还促进了经济更大的发展。

很多人以为,大多数人进入不合法领域的目的是为了逃税,实际上是由于现行法律不管看上去多么吸引人,其实完全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和愿望。作者在秘鲁为不合法的小企业者进入合法制度,设计出了一种登记方案,大约有27.6万的不合法创业者进行了登记,4年以后,这些昔日的不合法企业缴纳的税金总额达到了12亿美元,说明了这些企业并不是不愿意缴税。作者做的,只是确保合法经营的成本低于不合法经营的成本,并让他们了解这一方案的好处,然后这数十万创业者就兴高采烈的走出了地下经济,登记为了合法企业。

同样,当一个单位里面存在大量违规行为的时候,要么是规定不合理,要么是遵守规定的成本太高。让大家合规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降低合规的成本,让合规的操作和流程是最方便的,变相提高违规的成本,如果能确保合规的成本低于违规的成本,那几乎不需要任何强制,大家都会自觉地遵守规定。

面对违规行为,很多领导都是一禁了之,当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时候,不是去了解分析背后的原因,而是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加强检查,加大处罚力度,靠“严刑峻法”让天下太平。这样只能带来一时的效果,就如书中提到的那样,当驱逐不合法行为的军队离开以后,人们很快回来又重新开始。所以,面对屡禁不止的不合规行为,更需要的是认真调研和分析不合规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否合规成本太高?是否有些规定本身不合理?是否有些规定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环境?通过优化合规的流程和操作,大力降低合规的成本,解决规定中被禁止或遗漏的实际上却存在合理需求的行为合法化问题。

水流会自然沿着成本最低的路径前进。就像人们愿意合法化企业并缴税一样,要相信绝大部分的人们都是愿意合规的,我们需要的只是降低他们合规的成本。作者:中原小伙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矛盾论读书笔记25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矛盾论有感3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