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爱弥儿有感

读爱弥儿有感

读《爱有生命》有感:“爱”也需调正方向。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读《爱有生命》有感:“爱”也需调正方向,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读《爱有生命》有感:爱也需调正方向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二十多年的光景,蓦然回首,孩子们如漫山遍野的花草,渲染了我的心扉。我一直认为我是爱孩子们的,对他们的严厉管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正所谓严是爱,松是害。正是出于这种想法,也是基于自己的责任和虚荣,有时,我把孩子们当成了没有生命的产品,而我则是一名生产线上的工人,教育的过程就是生产合格产品的过程,全部合格、整齐划一成为我的最终追求。

习惯性的,我每天用挑剔的眼光搜索着孩子身上的毛病,如果发现哪怕一丝瑕疵,我都会瞬间变成一把利剑,毫不留情地将其斩断,还会振振有辞地告诉学生,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为了让你成为一件合格的产品。有时,我也会把所有的孩子看作玉料,而我则是那胸有成竹的玉匠,按照我心目中的形象,大胆剔磨,把他们雕琢成一件件自己感到满意的玉器,然后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我是为你好,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仔细回味,以上两种爱,给孩子和自己都带来了不应有的痛苦,于是,几种思想在我头脑中不断交织升腾,让我在爱的道路上感到迷茫。直到前几天,爱的教育系列文章走进我的视野,从一个新的角度为我带来灵感,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教育中应有的爱。《爱的教育》就有这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想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之所在。这种爱不是自己的肆意勾勒,更不是对鲜活生命的视而不见,而是一切为了孩子的真情给予,是一种双向互动、心心相印的美妙相处,是理解的眼神、平等的对待、轻声的问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贯穿教育的始终,教育需要爱,教育是爱的哲学,是爱的艺术。

一切为了孩子的真情给予理念是爱的基石,主要体现在教育本身。教育需要传授知识,但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全身心地培养人,塑造人,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既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得毕生学习之精髓,更要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不仅仅要让学生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更应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发挥潜能,不断超越,实现人生价值。这种在应有教育之外更高层次的教育追求就是爱,全心全意的给予、千方百计让孩子们掌握实现自身价值的金钥匙就是爱。

双向互动、心心相印的美妙相处是爱的阶梯,它需要善待学生,用真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去获得学生的认可与友谊。学生的个性,正如翠竹之秀丽,青松之壮美,杨柳之潇洒,兰草之温柔,各自展示着生命的光辉,才组成这精彩世界;学生的表现,正如人之十指,长短不同,作用不同,乃成就整体之完美。这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存在即为合理。所以,应该用观赏风景的眼光来看待同班学生不同的素质、同一学生的学科差异,要在心灵深处定格并让学生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难得的风景,使他们在自尊心得到满足之余产生追求自我价值的动力,从而达到我给你自信,你给我上进的目的。彼此的欣赏,创造了宽松的氛围,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从而达到一种心心相映。

理解的眼神、平等的对待、轻声的问候是爱的升华,存在于学校生活的时时刻刻,于细微之处彰显真情。小学生的内心世界神秘而稚嫩,哪怕善意的追究、激励的言语、稍显粗暴的举动都可能让其受伤,而一件倾注着教师真诚的点滴小事,却会让学生久久回味;一个饱含理解的眼神,传递着教师对学生浓浓爱意,温暖学生的心灵;教师平等的对待,轻声的问候,浓缩了教师的真情,使师生心心相应。因此,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将细致入微的一面展示给他们、细致入微的爱传递教师对他们的爱,对他的关注与关心,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信任感与归属感,产生跟你学、我要学、能学好的充足信心。

爱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能春风化雨,滋润莘莘学子;爱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助其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是的,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敬爱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常会令人终身难忘。

正如《爱有生命》中说的那样,教师如果没有爱,也不能算是称职的教师。爱是每个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更是儿童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聚合力量。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挚爱的心灵。

我们每一位教师大都既为人父母,也为人师长,必须把握好尺度,以慈爱之心、公正之心、炽热之心去欣赏学生、包容学生、关爱学生。教育如果没有爱,便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用正确的爱心去关心每个学生,铸就崇高的师德师魂,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让我们教育过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记得我们,并用我们微薄的爱的光辉照耀他们永远顺利前行!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有爱就有方向 (900字)


刚听到要看《爱的教育》这本书时,我就觉得很反感,老师怎么老是推荐一些我们不爱看的书呢。不用说,这又是一本枯燥、乏味的讲述大道理的书。当妈妈把这本书放在我的床头,我在一次无聊中翻开它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进去了。

《爱的教育》是由很多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感人的小故事组成,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日记体的儿童小说,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都值得我反思。

最让我震撼的是马尔科万里寻母记,主要讲了:为了摆脱贫困,马尔科的母亲两年前远到阿根廷当佣人。因为音信全无,少年马尔科便坚持独自到美洲去找母亲。经二十七天艰苦航行,到了阿根廷首都,他满以为可以很快见到母亲,却被告知堂伯死了,无法知道母亲的住址。几经周折得知母亲随主人搬到科尔多瓦,当他坐了三天四夜的船和一天的火车到科尔多瓦时,又被告知母亲在图库曼,历尽千辛万苦到图库曼并找到母亲时,母亲因为思念亲人而不肯动手术已经奄奄一息,马尔科的到来给了母亲精神支持,最终救活了母亲。

我被马尔科千里寻母的精神震撼了,我被他的孝心感动了。和我相仿的年纪,却那么勇敢、那么坚强、那么独立!当他旅途艰辛时,是什么支撑着他?当他满心失望时,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不放弃?是对母亲的思念,是对母亲的牵肠挂肚,是对母亲的爱与孝!

与他相比,我简直不是一个好儿子。我总是跟妈妈顶嘴,妈妈说一句,我要顶上三、四句,与她进行诡辩;我总是故意装作听不到妈妈对我说的话,非要妈妈喊三、四遍才搭理;我总是不认真做作业惹妈妈生气;我曾经还因为不诚实伤透了妈妈的心。那天,我没经过妈妈的同意,往她的皮夹子里拿了钱,妈妈知道后,一边打我,一边哭。妈妈用手打在我身上,我不感觉疼了,但妈妈的眼泪滴在我的手背上,我感到深深地刺痛。有时候,妈妈会搂着对我说:儿子,你会孝顺妈妈吗?我说:当然。我长大了会给你买好吃的,好穿的,会给你们住大房子!读了《爱的教育》后,我才发觉自己错了,为什么要长大了才去孝顺呢?从小就应该爱自己的父母,不惹事,懂事、听话,那样,父母才会开心呀。

有爱,就有方向!感谢《爱的教育》,他让我心中有爱,教育我怎样去爱!

五年级:何思在

爱,也可以这样


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母亲代表的水也有波涛汹涌的时候,就像我们看的电影《爱心》中的母亲。

因为爱子之心,那位母亲在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后,让儿子柯正南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独自拼搏;因为爱子之心,她狠下心来,不顾儿子的责怪,让他去拼,却暗自煞费苦心地为他部署好了一切;因为爱子之心,她忍受着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等待着那一个身影——一个经过一年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等待着一年后成材的儿子……

这样的父母太多了,知道儿女长大了,放手让他们寻找一片自己的天空去飞,这是狠吗?这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孩子的未来需要历练,孩子的未来需要打拼,可是许多父母不明白这一点,他们的爱叫溺爱。真正爱孩子的是那些宁愿让孩子在心里怨他们,怪他们,也不让孩子一无是处的父母。

其实,母爱的表现有很多,岳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将军,正是他的母亲刺在他背上的“精忠报国”造就了这位伟大人物奋战沙场仍心存祖国的优秀品质,这是坚定的爱;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学家,而他小时候,就发生过孟母三迁的故事,这是细腻的爱;藏羚羊母亲也曾因为想救自己的孩子而跪拜,这是忘我的爱……对孩子的爱,不一定要在生活中处处顺从孩子,而应该在生活中提炼孩子的优秀品质。

其实,爱也可以这样。

爱应该是博大的,爱应该是长远而非短浅的,宁愿孩子一时的难过,也不要因为他们委屈的眼泪而心软,让他们终生懊悔,那时的眼泪才是心酸的。

让孩子在平等的环境下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并且依靠的是自己的双手,让孩子在自信、努力与尝试中创造奇迹,就算没有成功,他也可以坦然地告诉别人:“我已经尝试过了。”

其实,父母的爱不应该是这样吗?而孩子真的能一辈子活在溺爱里吗?我要说:“爱,也可以是这样……”

爱的烙印_读《爱,让生命延续》有感800字


爱的烙印_读《爱,让生命延续》有感800字篇一

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

父亲的爱,是春天里的一缕阳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是夏日里的一丝凉风,吹散了我心中的烦热;是秋日里的一串串硕果,指引着我走向成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我那颗冰冷的心。父亲的爱,无处不在!

贝多芬曾经说过,使你的父亲感到荣耀的莫过于你以最大的热诚继续你的学业,并努力奋发以期成为一个诚实而杰出的男子汉。我读了《与爱同行》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一篇中的第一章爱,让生命延续,文章中小男孩栋栋的爸爸竟为了自己的孩子捐出了自己的肝脏。栋栋的父亲在儿子生命垂危之时,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捐出自己的肝脏,拯救了儿子的生命。这种爱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他用无声的行动给家人带来温暖和幸福。难道天底下的父亲都会是这样的吗?是的,我可以肯定地说,天底下的父亲都会为自己的子女牺牲一切。

父爱其实很简单。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容易让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涩而醇香,容易让人为之振奋;它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上瘾。记得小时候有一次,那天晚上,爸爸正在聚精会神地修电视机,他拿着电烙铁靠近一根焊锡,那根焊锡马上溶化了,爸爸又将融化的焊锡涂抹在两根导线的断开处,等焊锡冷却后,两根导线就连在一起了。我被爸爸的一连串动作和那神奇的东西吸引住了,好奇地走了过去。突然,爸爸一转身,发现我在他的后面,而此时电烙铁正冲着我戳了过来,眼看就要戳到我的胸口了。爸爸一只手往后推我,另一只手忙把电烙铁竖起来。哎吆,突然爸爸喊了起来,那只可怕的电烙铁已经碰到了爸爸的胸口上,我难过地哭了,对爸爸说,爸爸,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爸爸却亲切地说:没事,一点小伤,过两天就好了。一段时间后,爸爸的胸口却留下了一个深深的伤疤,这件事在我脑海中流下了爱的烙印。

父爱是伟大的,父爱是深沉的。父爱不需要华丽的词汇、过多的语言,却让我们从动作中体会到父亲的关心、爱抚。让我们慢慢仔细品味父爱吧!

母亲_读《我与地坛》有感作文1000字

深夜,关掉书桌上早已发热的台灯,起身,打开书房的门。门前依旧放着与往常一样的小凳子,上面有一盘水果,一杯牛奶。习惯性地拿起这些回到房间。

今夜,却久久不能入睡停止了在床上的辗转反侧,打开灯,床头柜上躺着一本崭新的《我与地坛》。如水的月光从忘记拉上了窗帘的窗户间斜射入室,肆意的在书面上留下浅浅的嫩黄色印迹,而它似从沉睡中苏醒,等待着我。这种感觉是这样的熟悉,如同史铁生对那古坛的低语: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这座古坛里,我看见的是一个失魂落魄的母亲总是在日头隐去的傍晚,在那偌大的古坛里悄悄的寻找自己生病的儿子,找到的时候,就默默的留下苍凉的背影。

这个聪慧坚韧的母亲,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和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里,用儿子的苦痛一遍又一遍地刺向自己的心,却用虔诚的姿态祈求着上苍恩赐自己那不幸的孩子。眼眶里温热的泪朦胧了眼前清晰地黑体字,我却在那焦灼的背影中看见了另一抹重叠的身影我倔强地擦干眼角的泪痕,却无意瞥见了床边那还残留着牛奶皮的玻璃杯。记忆的拓片在一瞬间向我涌来,一张一张,印着那最熟悉的笑容被蜜香浸满的童年里,有我的母亲每天来回奔波的身影。回家的路上,车后的我高兴地唱着老师刚刚新教的儿歌,车前的母亲奋力地骑着,嘴角高高地上扬。

还记得,我总爱缠着母亲给我讲故事,于是那时候的梦里,总有善良的小红帽和坏心的大灰狼。还记得,母亲总爱给我织漂亮的衣服,于是我时常趴在母亲的旁边,翻乱那一张张印有花纹图案的几何纸,玩弄着一团团五颜六色的毛线球。在忙碌压抑的学习生活中,母亲总是和我一起笑着,哭着。每天放学回家,在路口的拐角就能看见我家的车库里那团暖暖的黄色灯光,而后是母亲帮我放车,拿书包的身影。

晚饭的餐桌上,总摆着母亲跟着电视节目学习的新菜。深夜,母亲总要轻轻踮着脚尖,将书房的门打开、关上好几次,看我是不是又趴在书桌上睡着了眼角的再次温热,让此时的我更加清醒。我究竟有多久没有记起这些?还是一切都太过熟悉?原来,习惯也是一种可怕。它侵蚀着我感动的神经,让我失去了感受爱的能力。

因为这可怕的习惯,我总是因为心烦而向母亲抱怨发火;因为这可怕的习惯,我总是把母亲所给予我的温暖看作是理所当然;因为这可怕的习惯,我总是贪婪地渴求更多我这个任性的女儿直到现在才发现,我总是渴望自己快快长大,却不知母亲也正以相同的速度老去。她将她的爱用一片一片叫做年华的叶子层层覆盖,慢慢腐化,化作为我的养分。此后的夜里,我终于入睡。在梦中,我看见了那座古坛,一个母亲推着轮椅车向我走来,而我牵着母亲的手,与他们相视一笑

好铁也需擦拭读后感


闪亮的铁,如不保养,日久天长,锈把铁“吃掉”。

在《好铁也需勤擦拭》一文中,作者以擦拭铁为例,写出了勤为本,是最、最普通的常理。可现实生活中,真人会笨,人会聪明呢?难道天才就,天资愚钝就永无翻身之日?,天神是公平的,人大事的。是天才,不“勤擦拭”,结果也会被锈所吞噬。交通在少年班曾有才子,12岁就学会了微积分,可以算熠熠生辉的小神童,然而今天他被退学,高考名落孙山,最后只得进一家街道小工厂做了临时工。这其间的难道还发人深思吗?

话,骄傲自大,目空,未先学会爬,就想学会走,这他逐渐失去光彩的原因。然而归结,都离不开“擦拭”两字。人既然有天资,就应该好好地天神的厚礼,补充能量来份天资。骄傲,只会令人走向灭亡的道路。我们应该在骄傲时戒骄戒躁,散漫时自我约束,在受自自身的,外界的干扰与侵害时自我保护。逃避并现实的,惟一的办法,勤于学习,勤于磨练,勤于自我批评,把自己身上的污点赶快擦净,对外界丑恶的东西侵蚀要坚决抵制,有用之材。

请“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天资”。记住,你若肯付出汗水,你天才的子。

读《大爱托起生命》有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大爱托起生命》。

这个故事讲得是:2011年7月的一天中午,匊萍吃过午饭准备出门办事,她走出小区,看见楼上有一个小孩在往窗户外爬,已经快要掉下来了。9楼的人开始抬梯子想去救小孩。 

这时孩子掉了下来,她把高跟鞋脱了,一个箭步冲到了孩子下方的绿化带上,伸出手臂,孩子掉在了她的手上,她和孩子重重地摔在了草坪上。巨大的疼痛让他昏了过去,她和孩子被送入了医院。

巨大的撞击时他的左手造成了粉碎性骨折。医生说如果妞妞掉下来砸到头上或胸部,她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在医院醒来后,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妞妞怎么样了。”她仍然关心着妞妞的安危,她至少在半年的时间里不能抱她7岁的孩子,她还注射了很多药品,所以只能断奶了。她接住妞妞起,妞妞也似乎成了她的女儿。弟弟为姐姐做出牺牲也是应该的。

如今,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妞妞和吴菊萍都健康出院了……后来,她也有了许多称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最佳妈妈。还在杭州钱江新城青少年发展中心东北角的休息广场建了一座最美妈妈之手的雕塑。

有爱才有希望,有爱才会创造价值,有爱才会创造奇迹!

读《感恩父母·用生命诠释爱》有感


读《感恩父母·用生命诠释爱》有感
五(6)班 吴笛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感恩父母·用生命诠释爱》。俗话说得好: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本书真好!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个父母为了孩子而付出的感人故事。我不禁感慨万千:原来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付出这么多!平时,父母的严厉,父母的责骂,总让我们感到逆耳。也许,等我们长大了,等我们的父母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时,我们才会明白他们养育我们是多么不容易呀!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听听父母的忠告,多帮他们干活,不让他们劳累,这样才不会亏欠父母太多。要知道,父母是永远不会害我们的。
这本书告诉我们,对待父母应该耐心、温柔。因为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也曾这样对待我们。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父爱是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母亲的爱,点燃我们心中的希望;父亲的爱,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记得有一次放学,外面下起了大雨,我在校门口等待着爸妈。正当我焦急万分的时候,突然看见两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爸爸妈妈来接我了!我连忙跑过去,妈妈一见我就问寒问暖;爸爸一声不吭,把我抱上了车。我无意中发现爸爸的衣服有些湿了……
在父母之爱中,母爱犹如水泥和砂石,父爱犹如泥板中的钢筋。人都说没有水泥和砂石就盖不了房子,可很多人忘了钢筋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母爱犹如蜜糖,放入嘴中就能品尝到甜;父爱犹如广柑,只有吃完之后,一吧嗒嘴才能感受到有一股浓郁的清香。
让我们一起感恩父母吧!

爱的香味——读《再塑生命》有感


海伦凯勒是一个不幸的人,一生只能生活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海伦凯勒又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她用心感受到了爱的香味沙莉文老师对她的关爱。

又聋又盲又哑的孩子,只能在黑暗中虚构光明,想像自然的面孔,听不见生灵的和鸣,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光明的渴望和对世界的思考,但即使这样,沙莉文老师却做到了给予这样一个孩子爱心。那将需要多少耐心和情感,才能浇灌这样的一棵幼苗!而海伦也感受到了,这就是爱,或许是老师教给她的一个字母,或许是一句问候,也或许是一个轻轻的拥抱,被爱者感到自己的幸福,施爱者感觉到自己灵魂的纯真。

印度教义说:最好的关系存在于对别人的爱胜于对别人的索求之上。

爱是人世间最质朴无华的情感,它不存在纸醉金迷的纷乱,只是单纯地作文存在于人们渴望真情的心中,没有欺骗与利用,也不需要付给报酬。

孟母三迁,为的是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胡适母亲严厉而不失理智的管教,终使胡适成为一代名家,无言中渗透入骨的是操尽辛劳的母爱。

伯牙摔琴,以谢知音;管鲍分金,不论彼此,此皆为高山流水的友人之爱。

孔子的言行流传千古,弟子辑之,编成《论语》,是学生对老师的敬爱;而孔子的有教无类便是广博的师爱。

时间在流逝,社会在发展,但爱却不会因此而改变,爱永远是一份雅而不俗的馨香,热烈而深沉地存在,安静而绚丽地付出,最终温暖幸福地被接受,那是多么沁人肺腑的清新,让任何庸腐的思想为之汗颜。

接受别人的爱,对身边的每一个人付出爱,爱的香味将长久地萦绕在心间,永不消逝。

天才是否一定成功——读《好铁也需勤擦拭》有感


一块闪亮的铁,如不注意保养,日久天长,锈就会把铁吃掉。

在《好铁也需勤擦拭》一文中,作者以擦拭铁为例,写出了勤为本,是一个最基本、最普通的常理。

可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是有的人会笨一些,有的人会聪明一些呢?难道天才就一定成功,天资愚钝的人就永无翻身之日?当然不是,天神是公平的,无论什么人都有成就大事的一天。如果是天才,如果不注意勤擦拭,结果也必然会被锈所吞噬。交通大学过去在少年班曾有这么一位才子,12岁就学会了微积分,可以算是个熠熠生辉的小神童,然而今天他被学校退学,高考名落孙山,最后只得进一家街道小工厂做了临时工。这其间的变化难道还不够发人深思吗?

一句话,骄傲自大,目空一切,未先学会爬,就想学会走,这都是导致他逐渐失去光彩的原因。然而归结起来,都离不开擦拭两字。一个人既然有天资,就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份天神的厚礼,必须补充能量来发挥这一份天资。骄傲,只会令一个人走向灭亡的道路。我们应该在骄傲时戒骄戒躁,散漫时自我约束,在受到来自自身的,外界的干扰与侵害时自我保护。逃避并不是现实的,惟一的办法,就要勤于学习,勤于磨练,勤于自我批评,及时把自己身上的污点赶快擦净,对外界丑恶的东西侵蚀要坚决抵制,就能成为有用之材。

请相信成功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有百分之一是天资。记住,你若肯付出汗水,那么你也是天才的一份子。

笨小孩也天才——读《老天会爱笨小孩》有感


笨小孩也天才——读《老天会爱笨小孩》有感

《老天会爱笨小孩》讲述了刚转学来到长江路小学的男生黄金鑫的故事。在新学校中,开始他不大习惯,自身缺点又多,学习上只有英语还算过得去,所以在同学和爸爸的眼中他是个笨小孩。来到新班级后,和新同学们又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他们在一起和睦地学习。

这本书是在一个大标题中分出了很多小标题,每个小标题就是一个小故事。看完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笨小孩也会是天才。

就拿我的同学来说吧,一位同学爱打架,成绩也不好,但是在期末考试中,成绩却出乎大家意料,不仅没有倒数,有门功课居然100分呢,这也说明了如果我们对一件事用心去对待的话,笨小孩也会变天才。

我觉得文中的华汪德蛮像我的,他幽默,搞笑,爱漫画。他谦虚,有时又爱“挑拨离间”,看似背得熟练的课文一转眼却又忘了……黄金鑫我也挺喜欢的,他爱给别人起外号,什么“胖青蛙”,“金字塔”啦,最可笑的是他给黄小月取的外号是“黄瓜小月饼”,也是取自于她的名字,还蛮形象的,他给自己的外号是“金字塔”,的确不管从名字还是身材来看都配得上这个外号,难怪班主任会说他和华汪德站在一起就是——合肥。

或许老天并不爱太聪明的小骇。淘气包马小跳中,丁文涛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成绩是全班第一。安琪的表哥林子聪号称“神童”。在“超级市长”竞选中,丁文涛虽说闯入了决赛,但太他成熟,导致了他全面失败。林子聪更糟,半决赛就被淘汰了,谁让他们是“天才”,一个21世纪的学习机器。在平常,这两位“天才”不是骄傲,就是虚荣,这样的小孩大家喜欢吗?老天会喜欢吗?杨红缨阿姨也认为:他们只是个会死记硬背,学习用功的机器而已。

“老天会爱笨小孩”,我相信,老天会帮助那些用心的笨小孩。在生活中,我也愿意做一个用心的笨小孩,因为老天会爱上我,你说呢?


读后感《读《爱有生命》有感:“爱”也需调正方向》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爱弥儿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