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教育读后感800字

教育读后感800字

《做有故事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中外经典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只要我们认真的看过一本书并投入进去,就一定会在书中感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道理。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那么,对于你来说什么样的书籍才是值得我们阅读的?或许"《做有故事的教育》读后感800字"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2019年的暑期,我与这本《做有故事的教育》结缘,刚拿到这本书我被故事两字吸引,心里想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有故事的教育?于是带着疑惑翻开了这本书

王维审老师的《做有故事的教育》一书,是觉者为师系列的第四本书,主要记录了王维审老师利用故事来改造教育实践,形成教育理念的实践历程。在自序部分有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故事的魅力就在于,它不是敲着我们的头指指点点,而是将教育娓娓道来。说实话,我对教育二字的理解不那么深刻,但是读完这本书让我领悟到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温度的事业。我参加工作时间很短,也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上岗后,无论是做为一个班主任还是做为一个语文老师,我都遇到了许多问题。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解答。同时,这本书把我教育工作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想法更直接的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让我豁然开朗。书中,王老师将故事融进平常的班级生活中,一次简单的晨会、把班级事件故事化,和学生一起讲述开发美好的故事,将故事融入学校活动,让故事说话,把无形的美德与力量根植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这是一个十分实用的方法,如何把故事讲好呢?这也是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需要进行探索的。

做为一个新教师的我,对于书中一些词句还无法深刻的理解,但我想通过今后的工作,我定能从中领悟出它们的意思。我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和探索,用一辈子的时间用心做一件事情必能成功!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渗透在教育中,让孩子在有温度的教育中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做有根的教育》读后感2000字-种个太阳,温暖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到相应的变动,教育学家夸美妞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怎样才能让教师的嘴发出知识的溪流呢?我认为至少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语言,基本功学习,就像最近出去培训一样,看到每一个专家,他们说出来的话都是轻风细雨,充满了善意和爱意。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然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注意般,写在他们脸上的是充实和满足的神情。这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到把握尺寸,使批评也变甜。高尔基也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对学生的鼓励、鞭策将会大大推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所以,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能一味的指责而要付出真心、诚心、爱心,用我们的教育行为去感动学生,消除学生的戒心,而后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好成绩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也是教师引导和夸奖出来的。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说过:一件简单的事,可以有100种做法,一句话也可以有100种说法,不同的语气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一句温馨的鼓励,在教师的眼中,也许微不足道,但在学生的心理却是希望的火种。

静待花开

数理学科的探究是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我们要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的重点是在学生发现问题本身,而不在于急于得出结论,探索的问题是需要教师不断琢磨和修正。我们在平时的上课当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懂了之后,上课便无所事事,其实学生满足的是表面的理解,或者是对问题思考角度的单一理解,当教科书及辅导材料书成为学生的学习材料之后,它也成为限制学生的材料,有意无意地成为一种标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解放思维,超脱教材和参考资料,实现自己的丰富理解,教法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预习、二是听课、三是复习、四是练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对预习和复习这两个环节重视不够。然而,这两个过程都是学生自我构建的内化过程,都是从认识层面到智慧层面发展的过程,其实真正的学习过程远远不止这些,还包括学习目标和动机的建立过程,学习自我监控过程,学习方法及效果的自我反馈过程,学习内容在生活中的运用过程,只有这些过程中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重视,学习才具有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只有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定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时候,他们才能占有完整的学习过程。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讲了一道题,学生听得认真,而且复述的也是头头是道,给个类似的题目,他们也能轻松作答,但是题目稍微转一转弯,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动手了。真正的原因,是教师仅仅教会了学生题目地解答,而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上的指导明显不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遇到这种题目,应该怎么去思考,在讲解具体题目的过程中,不断的回到自己思维中的原初状态。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业,并且给学生的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这时候也可以简单的给学生一些学法上的指导。我们应该学会引导学生转知成识,转识成智,转智成慧。

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对于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还有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还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如何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呢?我们就要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上来下工夫,对于低段孩子来说。看一个孩子上课有没有认真思考,就看他有能不能回答问题,不管说得对不对,只要他能说出来123,证明他就有一定的思考,有思考的孩子我们就要给与及时的肯定。

知行相长

我们有责任去教好每一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阳光雨露,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自己的特长,我们评价一个班级的好坏的唯一标准,不是学生学到了多少,培养了他们什么能力,而是学生好不好管理,试想,如此教育理念又怎么会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交流能力,在如此沉闷的班上上课,学生又怎能不烦?其实我们往往不是不想让学生交流沟通,而是怕一旦交流沟通起来就收不住,导致很多学生趁机说话,所以平常的课堂上很难看到讨论交流,一般只有采用提问、思考等方式。魏书生老师说: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如果思想观念不改,单改怎么上一节课、怎样讲一课书、怎样留作业、怎样批改,这样即使能奏效一时,也决不会持久。所以我们要注重提升自我,革新教育观念。讨论课上,我们要注重了解讨论、交流的方法及实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好课前交流合作的备课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课堂活动激励机制,时常反思、讨论、交流、合作的实效,坚持做到用心上课,坚持作为一名教师的教学良心,注重平时修行,强大自我。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自己缺点的杂草,所以当我们发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设法弄清孩子错误的原因,课堂上的时候,有些学生在犯一些思维上的错误时,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冷处理。对于我们低段孩子来说,可以进行欲扬先抑,先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再指出其不足,这样一来,不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会让教育效果变得更好。教师之所以能成为教育者,还要能够善于从自己的错误中寻找教育因素与契机,使错误的效益最大化。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习就是一个犯错的过程,真正害怕犯错的学生往往会害怕尝试,害怕自己做主,遇到什么事情都依赖他人,这种心态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学生阶段正是不服输,不害怕的时候,如果对学生的错误横加指责,很可能给他们套上枷锁,一个人的学生时期,往往是生命的尝试时期,就连自己的喜好和人生发展方向都需要在尝试中发现。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错误是学生成长的足迹,错误是课堂教学的花朵,善待课堂中的错误吧,那么你的教学中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非常幸运能读《优秀教师的警醒》,这让我能深刻自省,更进一步的去思考自己的责任!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读后感800字


在假期认真读了陈静静博士所著的《跟随佐藤学做教育》,颇有感触。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对教育也是满怀热情,然而随着不断的深入教学,我却越来越迷茫,虽然知道会有许多孩子不喜欢学习、甚至厌恶学习,但是却没有想到原来这种状态是如此普遍。对此,我也思考过为什么,但是没有得到答案。

佐藤学提出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而教师的经验与学习理论、教学的技能,不过占了三成的比例。这段话在现在的课堂上有很大分量,一定程度上能够让老师明白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老师知道自己在这一阶段的教学状态。学生其实很爱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老师能够在自己问候老师时,老师和自己回应,帮助自己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

在陈静静博士的文章中,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我们在教学时习惯性地关注那些能够回答出我们想要的答案的学生,而对于偏离目标的答案以及提出这些答案的学生,我们往往采取的是忽略的策略。长此以往,老师没有真正的倾听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备受打击。

佐藤学认为: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让所有学生拥有学习的权利,尽可能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倾听就是教师活动的核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这包括了倾听正确的、不正确的回答、仔细地观察学生各方面的反应。根据自己倾听到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而不是一定要沿着自己预设的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也给我敲了警钟,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我预设的路线来走,因而会忽略一些学生的想法。希望我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每位学生的理解和心得都是无可替代的的信念,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从倾听开始,争取能够促使学生开启真正的学习的大门。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做有智慧的教师》的书,深有感触。作者是曾建胜、苏文木,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给我的印象如下:

该书是厦门外国语附属小学七位青年名师平凡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作者真挚的情感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作者真切的智慧:面对顽劣孩子应有的智谋,面对优生需具备的睿智,面对最易被忽略的中等生所必须的理智,以及生活中与教育有关或无关的智略……各种智慧都在此交锋。

在书中就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较多的描述,可以归纳以下10种方法:

一是重点学习法。就是对所要学功课,从第一章开始,直到最后一章,每一章的重点予以明确,并进行深入理解、反复记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是系统比较学习法。就是依次对每章的内容分章、节、目、条、具体对应性内容知识进行整理,做到心中有全局,同类(比如特点、原则、性质、分类等)各章节之间相比较,本质区别搞清楚,以加深理解,牢固记忆。

三是自问自答的验效法。即在基本内容大体掌握,重点难点皆明确的基础上,自己出题目,或按书中已出的测试题目,转抄单列在纸上,自己做答,然后核对检验理解、记忆掌握的程度。不会的再下功夫理解记忆,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四是相互问答法。即同事或亲朋好友在一起学习时,在基本内容已经掌握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甲乙相互提问的方式,答的不对、不会的问题记下来,再学习。

五是顺序温习法。学习时间充裕、学习内容已基本掌握的自学者,可以离开书本,逐章节从头到尾的温习记忆。可将内容按节、目整理,整理不下来的部分,再下大功夫去学。由于有顺序概念,大脑识别系统容易形成逻辑,加强记忆理解,可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六是理论联系实际法。就是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解决或解释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人生经历和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现实问题,或将理论方法应用于实践,检验其效果的学习方法。如学知识产权保护法时,分析现实企业中跳槽者带走技术或管理方法,算不算盗窃商业秘密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学习会计知识时,看现在企事业单位的账目与此是否相符,会计知识是否适用于企业等等。

七是案例学习法。即用学到的知识,结合案例,减少学习的枯燥感,增加对知识的效用性认识。

八是讨论式学习法。即多人在一起时,在对某一章节内容基本熟悉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应用方法进行充分讨论,集思广益,不仅可加深理解,而且开阔思路,增加实用知识,培养知识的系统能力和演讲能力。

九是研讨式学习法。即组织自学者或自学者自发地结合起来进行讨论,例如讨论在当前市场竞争国际化的时代,还有哪些国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比如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失业率走高、生存环境不断恶劣、战争和冲突不断、南北差距拉大等问题的严重性产生的根源及对象,用哪些相关理论来解释、解决等等。这样,自学者就可以掌握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理论知识最前沿的创新东西,从而大大开拓视野,提高自学者的素质。

十是自我挑战法。即根据自己职业岗位特征,设计出自己业务技术的提高规划、职务晋升计划及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涉及领域的深度计划,从而增加需求渴望感和紧迫感。

我也是一名教师,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这些方法,在学业上取得好的成绩,长大后能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可以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可以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做有故事的教育》读后感8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