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呐喊读后感收获

呐喊读后感收获

《金堂诗词选》读后感2000字-坚持的收获。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中外经典名著。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金堂诗词选》读后感2000字-坚持的收获”,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金堂诗词选》出版了,在我的印象中这应是赵金堂出版的第一本书。

如今是个出书热的时代,很多人只要写过一些东西,或出于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认识自己,或出于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或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总该留下点东西,亦或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等种种心情,纷纷出书。这些书,繁荣了文化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不论是小说、散文、诗歌,都可以读一读,因为里面有知识,有历史,有风土人情,读后会让人有所得,有所悟,对提高读者的见识、修养大有裨益。

赵金堂的诗清新自然,句工字稳,意境优美,风格独特。如能结集出版,无论从文学欣赏、还是记忆历史的角度讲都是很有价值的,可他一直没作这件事,一直没有出书,我想其中的原因大概与他干事总是尽其所能的十全十美,唯恐出了诗集,思想境界缺少高度,可读性乏善可陈,从而误人子弟有关吧。很长一段时间,他写诗填词总喜欢用微信或是邮箱发给我,再早则是写在纸上送给我,读完之后,我总是感叹他的字词用的新,用的巧,句子写的好,题材选的好,总觉得这么好的诗如果只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小圈子里的几个人欣赏实在是不该,应该让更多的人看一看,因为莎比亚曾说: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只是照亮自己,而是要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性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好事多磨,现在他的诗集出版了,对于那些喜欢他诗作的朋友实在是一件大好事。

赵金堂从1964年上初中时起就开始写诗,此后在50多年的时光中,笔耕不辍,写了几千首诗,从体裁上说,古体诗、近体诗、律诗、词、曲皆有尝试;从内容上说,咏史、咏怀、咏物、唱和、感赋应有尽有,不管是田间劳作、晨起散步、假日情怀、春秋代序,一有所感便援翰写心。从前他把这些诗都公整的抄写下来加以留存,后来有了电脑,他打字慢,便让儿子帮他把这些诗全存进了电脑,可惜他对电脑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不知道这些重要的东西应该留个备份,以至于前两年家中的电脑突然坏了,他的很多诗都随之而丢失了。好在他还有手稿,可是很多诗因为存进了电脑,在他的心中那是最稳妥的存档方式,他对手稿的留存就没有以前那么上心了,部分手稿也丢掉了。他殚精竭虑的想重写这些诗,但是年龄不是那个年龄,心态自然也不是那种心态。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情感还和年轻时一样,其实早就变了,恰如淮南桔,淮北枳一般,叶相似,味不同,伊瓦什凯维奇在《草莓》中曾说: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正因如此,老赵从前的诗是不可能完完整整重写的。为了恢复那些电脑中丢失的诗,他曾搬着电脑找了几家修理店请人恢复,最终也没成功,他曾伤感的对我说:花钱无所谓,只要能让电脑中的诗完好无损的恢复。经此事后,他下决心多写诗,把那些丢失的诗补回来。

今天,写诗的人不少,但把写诗当成一回事,并想写出点名堂,写出点高度的人并不是很多,有人把写诗当成了混世界的敲门砖,有人则把写诗当成了可有可无的副业,可老赵却把写诗当成了一件正事、主业来干,这是他与很多诗人不同的地方。在我的记忆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写诗的黄金时代,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学小靳庄全民写诗放下不说,就说文革结束后,有那么多的诗人,不用说海子、北岛、舒婷、顾城等人是多么的让人仰慕,就是普希金、雪莱、拜伦、惠特曼这些处国诗人也是尽人皆知,那时真的是一个诗的季节,空气中似乎随处都有诗的韵律和气息。可后来诗的环境不太好,现如今难得听到当时著名的诗人还有新诗问世,舒婷、北岛这样的诗人都改了行,可老赵却仍固执的坚守在诗坛。从前我看过一篇小学课文,说的是孩子们在公园中玩游戏,有人当司令,有人当团长,其中的一个孩子被分配当哨兵,任务就是一动不动的呆在原地。天黑了,别的孩子都回家了,没人想起还有一个哨兵没有回家,碰到这种情况,换成别的孩子早就回家了,可这个孩子偏是个戏如人生的人,他固执的等待上级:任务完成,回家的命令,即使公园管理人说别的孩子早回家了,劝他回家也没用。没办法,公园管理人只好找来一个真正的军官来告诉孩子任务完成了,孩子才高兴的回家。我时常想老赵对诗的执著,有时真的象那个孩子,面对诗,尽管别人都散去了,可他仍在痴痴坚守。就象丢勒所说的:我坚持,我只能如此。

老赵是个多面手,不但能写诗,也可以写散文、杂文,但他一心一心的扑在了写诗上,我曾就这个问题同他探讨过,劝他写写散文或是杂文,这对他来说只要花点时间,下些功夫肯定能写的很好,并且更有市场。但他的观点是:诗是国学瑰宝,总要有人来写,来传承,来发扬光大,况且,我喜欢用诗来表达我的思想,并且逐渐的有了一些感觉。细思量他这样做也有一定的道理,秋早寒,则冬必暖;春雨多,则夏必旱。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追两只兔子的人,难免最终一无所获。喜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因为老赵对诗乐在其中的喜爱,所以从他的笔下才流出了那么多美不胜收的诗篇,屡屡被省市级报刊乃至中国顶级诗刊《中华诗词》刊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老赵写诗,也鼓励喜爱文学的朋友们写诗,并热心的帮助他们提高诗词创作水平。老赵任香河诗词协会会长后,努力发掘全县会写诗和爱写诗的人,壮大香河诗词创作队伍,请全国各地著名诗人来香河讲座,并主编了《香河诗词选》第一、二册,其中,《香河诗词选》第二册被国家图书馆珍藏。播种就会有希望,坚持就会有收获,在老赵同县内诗词爱好者共同努力下,香河的诗词创作渐入佳境。

近两年,他又和王新等一起全力为香河争创全国诗词之乡奔忙。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香河县委高度重视,县政府全力支持、大力推进,香河诗词协会全力以赴、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2019上半年香河县已成为河北省诗词之县。目前,香河诗词协会己有会员400多人,30多个诗社,有望在年底前验收合格后成为中华诗词之乡。

今天,香河诗坛气象更新,欣欣向荣,我想这应是老赵一直为之努力和最希望看到的。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简爱读后感范文:关于阅读的坚持


《简爱》是一部由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著作的小说,相信不少网友都曾经看过,该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简爱这样的一个追求平等和自由的知识女性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争取自由的妇女形象。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2017年的1月,我想挑战读一本经典的英文原著小说,于是我开始读《Jane Eyre》。

2018年11月15日,我终于读完了。

不得不说,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恒久且广泛的流传,其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还是真非一般畅销小说快餐读物能匹敌的,它们就是能够经得住时间的锤炼,耐得住千百次的寻味,能够在文学作品的丛林里高耸入云,屹立不倒。

简爱是一部来自19世纪的英国长篇小说,冗长的句子和段落本就很绕()口,再加上作者的用词用语还有许多是古典英语的手法,这对于英语学渣的我来说,就更加是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

所以,在读完最后一个单词的那一刻,我内心瞬间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喜悦感,一种挑战坚持并完成的成就感。

回忆这接近2年的时间里,最开始阅读的时候艰难缓慢,中间又一度失去耐心搁置停歇,到最后却欲罢不能的熬更守夜,能够读完它,对于我自己的耐力阅读的经历来讲,已经是一种克服和改变了,所以我内心这种喜悦之间又还夹杂着些许的骄傲。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久违了。

我们大多数人,在开始工作以后,骄傲,成就,获得,这些在读书时候能够轻易获得的快乐感就变得愈发艰难和稀少。我们大部分时间被繁忙的任务占据,与同事客户合作伙伴打着交道,为接二连三大大小小的项目费心熬夜,在办公室与家之间不停的辗转奔波。那时候我们的心虽然充实满满,却享受甚少,毕竟能够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快乐是少之又少的。

而我能够在人生最繁忙和辛苦的20年里暂时守候在家,陪伴家人,看书阅读背诗告慰心灵,我又觉得自己很幸运。

把简爱坚持读下来,我认为书本身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因素,但努力去克服英语阅读的技能和心理障碍才是最关键原因。在阅读的过程中,更要不断的克服自己畏难和轻言放弃的毛病。这是一个自律的坚持,没有监督和催促,仅靠着对自己的承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为自己蓄积了不少积极的耐力。

这种耐力对我来说尤为珍贵。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不断的为自己立下了很多积极向上美好高大的目标,但最终都一个个的落空,变得一事无成,究其因,不过耐力二字。

如今能够在许多弯路和挫折失意之后充分的体味到它的魅力,也算个亡羊补牢的收获吧。

有个定律,好书要读三遍以上才会读懂。所以我读完的这第一遍,无疑是个囫囵吞枣,只能对故事的梗概和人物性格的设定有个大概了解,对于书中那些如诗如画的场景描绘,大量充满人生哲理心理活动的独白还只是粗略的一晃而过。

所以我决意再继续读第二遍,第三遍。

愿我就像简爱那样,坚韧,笃定,执着,不屈。

懂得了坚持_《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懂得了坚持_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书中记录了小学生安利柯身边发生的故事,也让我认识了爱帮助人的卡隆,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希……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安利亚与克罗蒂发生的故事:安利柯和克莱谛因为一件小事而发生争吵,安利柯感到羞愧,但没有勇气道歉,是克莱谛主动示好,化解了矛盾。

初读课文时我就有一种熟悉感。这缘于上个学期发生的一件事情:我和杨华强参加区课本剧比赛的那天,我在休息区百无聊赖地等待彩排,杨华强也在一旁一本正经地观看其他学校的排练。我忍不住想捉弄他,便悄无声息地靠近他,双手猛地一推……只听“砰”的一声,杨华强栽倒在地,手捂着头,眼泪夺眶而出。玩笑开过头了,我傻傻地呆站着,不知所措。不知什么时候老师已经来到我的眼前,我连头也不敢抬,未等老师开口,眼泪就已经落下,仿佛受委屈的是我。“昨天,是不是已经跟你说过危险的玩笑开不得,你自己做错了自己解决。”老师并不严厉的语气,却让我听出了她对我的失望,我哭得更凶了。是的,昨天我排练的时候也曾在表演台上推了杨华强一把,他险些栽倒到台下……我也不知道我怎么老是不长记性,屡次三番犯错。我偷偷地瞄了杨华强一眼,他还在哭,他那么坚强,是不是撞得很疼?他是我的好兄弟,他要是因此不理我怎么办?老师说的解决是让我承认错误?可是我……

比赛还没开始,其他学校还在争分夺秒地排练,休息区一侧的篮球架还有几个人在投篮。要是平时,我早就找杨华强去凑热闹了……“庄丁晔,我们去那边看看吧!”不知什么时候杨华强坐到了我的身旁,眼睛红红的,却兴致勃勃地指着篮球场那边对我说道。糟糕,我又想哭了。

“既然你做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请他原谅……”课文《争吵》中安利科父亲对安利科的教诲让我感同身受。如果时间能倒回到那一天,我一定不会那么别别扭扭,一定会主动和杨华强和好……

《爱的教育》里面的故事就是有这样的魔力,每一篇小故事都让我觉得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书中待人友好的卡隆,让我懂得了善良;一直瞒着父亲当抄写员的朱里奥,让我懂得了孝顺;看起来呆笨却一直努力的斯达尔迪,让我懂得了坚持……

作者: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城关一小303 庄丁晔

名著的读后感2000字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出自余华的短篇小说《活着》的自序。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每当读这本书时,我就会觉得自己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其实都不算什么,人总是这样,如果他没有体会到真正的痛苦,他会天真的以为他所面临的是天大的困难,所以便忧郁困惑,一筹莫展。读了这本书便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去追求我想要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在追求的东西,也是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所在,但往往还是有很多人找不到他们想要的幸福。而我就以读了《活着》这本书后的感悟来浅谈我对“幸福”的一些看法吧!

活着,是为了什么而活?还是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基本的能力,简单的两个字却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幸福的追求,但往往现实却给了我们太多的苦难、无聊和平庸。而我们只能一点一点的去忍受,去担负起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在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披荆斩棘后才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朵幸福之花。正因为得来不易,所以才更加渴望和珍惜。

主人公叫“福贵”,一个在现代人看来略显俗气的名字,可是却代表了那个年代天下父母亲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但什么是福?什么是贵?也许他们并不知晓,他们既单纯得可爱,也愚昧到可悲。于是一个个悲剧就此诞生,出生在富贵家庭的福贵并没有那么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样富贵,他的人生还是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到最后才知道好好地活着才是老百姓真正的福贵。想来也是警醒我们每个人:今天你所拥有的如果不努力抓紧,明天也许就不是你的了。要珍惜眼前,活在当下。

福贵的一生可谓当时底层社会的一个缩影,劳苦大众对于生活的磨难只有坚忍,而没有力量去改变他。赌光家财,气死老父,他的人生从平坦大道走向了死胡同,但最可贵的是他乘着自己年轻气盛,以狂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他这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家珍。他的幸福大门为家珍而开,也从未关过。

福贵的一生是那么的漫长也是那么的短暂,让我强忍悲痛来复述他的一生吧!成亲不久,赌光家财,气死老父,同时失去了最有力的精神之柱和物质之柱;家道中落,岳父强行带走怀孕的媳妇,好在家珍最后回来了;外出买药,不幸被国民党抓壮丁,战场上捡了一命,但也许是他的母亲一命换一命的吧;回到家以为全家四口人可以安心过上好日子了,不料儿子有庆十三岁时却因为救人献血过多而死,生活再次陷入悲痛;女儿凤霞人机灵漂亮,但因为小时候的一场高烧变成了聋哑人,本来就不舒心的日子更加难过,还好找到了一个能当半个儿子的女婿—二喜;在以后的这段时间里恐怕是福贵一辈子中最快乐的时候了,女婿对他们很好,全家其乐融融,但可怕的事又发生了,女儿凤霞在医院生孩子的时候死去了;不久之后他生命中最珍爱的人,终于承受不了打击离他而去;但好歹他还有爷孙三人相依为命,没过几年二喜因为一次建筑事故被水泥板砸死了;原本一个六口之家,还剩两个人,但命运觉得给他的痛苦还不够多,再一次夺走了他只有六岁大的外孙的生命。一个迟暮之年的老人,经历了如此多的生死离别,却依然坚强得活着。因为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需要他,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因为他知道,上天让他活着是去努力追求幸福的,尽管幸福离他很远,尽管只剩他一个人,但只要他自己不放弃,明天也许幸福就来到他身边了。有人说过幸福就像一只翩翩蝴蝶,你永远也追不上它,但它却在不经意间落在你的肩上。

宽容、善良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福贵的儿子有庆是为了救他战友春生的老婆才不幸死去的,一开始家珍不肯原谅春生,但大家经历了提心吊胆的文革后,命运悲苦的他们还是重归于好,所以遭遇不幸却依然懂得宽容的福贵仍然是幸福的,他用宽容和忘却来清除痛苦,让内心有更多的空间来容纳幸福。

也许我们所看到的,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但我相信任何人都会被他这种坚强所打动,从而来坚强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也许福贵的一生窄如手掌,但也许能宽若天地。

幸福只是内心对生命流转的一种感受和领悟,而这种感觉不在于它的长短,但只要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存在,珍惜它的存在就已经获得了幸福。

在贫苦的边缘,幸福仍然可以光顾,在光鲜的背后,幸福也许仍然味同嚼蜡。是否幸福,不在于你所处的环境,而在于你所营造的心境,是否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了什么,而是在于你内心感觉到了什么。做事遵循于本心,幸福就可以很简单,幸福的内心才是成就我们幸福人生的主体。

积极追求幸福是没有错的,但我们在匆忙赶路的时候,却忘记了祝福。现在的我们似乎都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一直在忙,一直在往前赶,以为拼命赶路的我们会在某个终点获得幸福。于是在这种不能停止的追求当中,我们深感疲惫,却一直不曾追到我们希冀中的幸福。生命本就是一个过程,如果我们只是匆匆忙忙、平平庸庸的追求幸福,然而却忘却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那么我们是否幸福,都早已没有了感觉。所以当你不停向前奔跑的时候,适当慢下来,欣赏沿途的景和人,也许你会收获不一样的东西。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也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感知幸福的心灵。就让我们放飞心灵,感悟幸福吧!

《简爱》读后感:强大的人坚持自我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自己所期望的完美形象,所憧憬、希望达到的人生标准。也许正因为这种对美好的追求,才使得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创作出了她所认为的完美形象——简爱。她既不漂亮又矮小、贫穷又卑微、内心深处的自卑兼有一颗敏感坚强的心。

《简爱》这部小说的魅力就在于女主人公的人格上,它讲述了一个阶级社会中地位卑微且平凡无奇的女士,不卑不亢、坚持自我、 顽强而执着的追求自己所期望的生活并最终收获幸福的人生故事。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但什么是美?光鲜的外表?美丽的容颜?还是高贵与典雅……?如果你又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员,贫穷低微的同时又要面对寄人篱下的嫌弃、蔑视与侮辱,你…又会怎么做呢?简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人顽强不屈、坚持自我、执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坚强形象。不管自己多么渺小、遇到多大困难、侮辱与蔑视也不要放弃自己。自我的坚持和高尚的品格从不因地位和财富的不同和更加偏赖谁,在你执着的追求自我和美好的生活的时候所展现出的品质和毅力是最宝贵和最让人敬佩的!如果非要给人评出一个高低之分,那么正直,高尚,纯洁的灵魂才是最终的所在,不要为自己所谓卑微的身份而自甘堕落、接受低人一等的虚假的现实,没人能够对你宣判,除非你放弃自己!在简爱的身上我发现了作为一个平凡人的可贵之处,不管外部世界怎么改变、如何恶劣,一颗强大的心灵才是支撑你的动力。人的一生不可能总一帆风顺、尽如人意,强大的心灵会在你困苦欲放弃时给你足够的勇气在人生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直到曙光的来临。还记得文章的最后罗切斯特冲破阶级的禁锢向简爱表露心声时那动人的时刻吗?简爱既不美丽,又不富有,更不高贵,而最终却得到了罗切斯特真实的爱,我想正是由于她的正直、高尚、纯洁的心灵吧。

当你困苦潦倒时、当你与挫折博弈时、当你无法承受之重时,不要忘记你强大的心灵,它会带你克服重重困难,在这浊世中走出一片清明。强大的人坚持自我!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金堂诗词选》读后感2000字-坚持的收获》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呐喊读后感收获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