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思辨与立场》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只要我们认真的看过一本书并投入进去,就一定会在书中感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道理。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思辨与立场》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思辨与立场》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早上听了一本书,书里有句话这样说,如果你在任何时候感受到负面情绪,请相信一定是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一直在反思,我最近的负面情绪怎么能减缓一点,刚刚又把这本书听了一遍,记下如下笔记,与君共勉!

书的名字叫《思辨与立场》,作者从批判性思维写起,那么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是批判自己的想法。生而为人就存在一种天然的文化遮蔽性,从而失去了一种公正性,即同一件事情对他人和对自己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而批判性思维应该是在任何情境当中都可以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

那么思维到底分为哪几个层级:

No.1较低层次的思维:只依靠自己的想法做事,不反省;

No.2思维的高级层次:有比较高的技能水平,但是缺乏一贯的公平合理性,可以选择性反思,往往存在自我蒙蔽性。在对待别人的事情通常特别讲究逻辑、公正;但是对待自己的时候就会找各种理由讲自己是不一样的;

No.3思维的最高层次:如果自己做错事会公开,即反省外显化,具有最高水平的技能和一贯的公平合理,这才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特点:

认知谦逊:需要承认自己是无知的,避免认知自负;

认知勇气:要挑战自己原有的信念,避免认知怯懦;

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减少自我中心性;

认知一致:自己和别人持相同的标准,避免认知虚伪性;

认知坚毅:面对复杂性和沮丧感时,要有勇气去消除,避免认知惰性;

依赖推理:遵从证据和推理的指引;

思维自主: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不要依赖任何一个人;

这就要求我们监控自我中心主义,对公平性做出评判,就可以逐渐走出自我蒙蔽者的套路,反思性往往和受教育程度无关。

思维的要素:

目的、观点、概念、关键问题、信息、推断、有假定和前提、意涵;

思维应该具备的标准:

即我们在讨论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的。

清晰性:你能详细阐述吗?你能阐释你是什么意思吗?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精确度:我们能如何检查这些东西?我们能如何找出这些是否正确?我们能如何澄清或检验这些事?

关联性(不因人废言,亦不因言废人):那些事情和这些问题如何关联在一起?那些事情对问题有什么影响?那些问题怎样才能在我们发议题上有所帮助?

准确度(真实性):你能否更具体一些?你能否给我进一步的细节?你能否更准确一些?

深度(深入心理、生理等方面):是什么因素让这些变成了难题?这个问题的某些复杂性是什么?我们需要处理的一些困难是什么?

广度(避免狭隘性思考方式,要深远考虑):我们是否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我们是否需要考虑另一个观点?我们是否需要另一种方式考察它?

逻辑性(思维要相互支持):所有这些放在一起讲的通吗?这一节和后一节可以衔接吗?你所说的与相关的证据相吻合吗?

公平性:在这个情境中,我的思维公正吗?我的假设获得证据支持了吗?在给定的情境中,我的目的公平吗?

重要性和非重点:这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吗?这是需要聚焦的中心思想吗?这些事情之间哪些是最重要的?

不同时代的书都可以看看,因为不同时代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说了要避免中心主义,究竟中心主义又分为什么?

自我中心主义:

“成功的”自我中心主义,最大的理由是,人人都要面对现实,公平性不重要,不需要考虑别人,除非被迫。按照“丛林法则”做事。

“失败的”自我中心主义,最大的特点是顾影自怜,不断抱怨,经常对自己施加不必要的伤害。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三体》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000字


《三体》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000字

说起文学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那当代最有代表性的能被后人说起代表本朝的文学作品是什么呢?是小品、是段子吗?盛世中国还没有与之匹配的文学作品,何谈盛世,还好这几年国际上连续传来好消息,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刘欣慈、郝景芳先后获得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科幻小说界的诺贝尔奖)。

不过在我心中能称得上伟大作品,能流传于后世,称为经典的只有刘欣慈的《三体》。

在《三体》中刘欣慈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宏大的宇宙世界,打开了一个个天大的脑洞,比如小说中刘欣慈提到的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是一个三星体系,有三颗恒星。也就是说位于其内的行星“三体”星,有三个太阳。这好像是不可想像,但就是在2016被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比邻星内有这样的行星,科学家将其命名为比邻星b,大小是地球的1.3倍,位于宜居带,跟地球很像。小说中的“三体”星被发现了,这说明作者是有一定科学及天文知识的,而不光是凭空想像出来的。

这世界上有没有类似“三体”人的外星生命呢?2014年,天文学家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通过计算推导:宇宙是平的,可能是无限或是接近无限的。这和以前的认知又不一样了,以前的认知是宇宙是有限的,但是是没边没沿的(如果不理解那我们想像一下二维世界的地球表面,是有限的,但从任意一点绕地球一圈,都会绕到起点,所以是没边没沿的,三维世界也可以这样理解)。而且从微波星图来看,宇宙的密度是一致的,就是说像地球这样适应生命存在的环境不是特殊的,是一种必然。这就脑洞大开了,因为宇宙是无限的,那就说明有无数个像地球这样的星球,而生命诞生的概率是有限可能的一种,哪怕概率再小,乘以无限还都是无限。进一步说明宇宙中有无数个像我们一样的“人”,而且有无数个“你”。此时,那个你也正在看这篇文章,不过他可能看完就去做别的事了,不像你马上转发,不要紧,还有无数个你,像你一样也转发了......你有没有被惊出猪叫声。

在《三体》中刘欣慈给我们开的脑洞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宇宙社会学的理论,这也是刘欣慈的思想实验之一,宇宙有两个原理:一个是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是宇宙的资源有限,宇宙博弈是零和博弈,资源你用了,我就没有了。宇宙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猜疑链,不同文明发生接触,由于彼此的猜疑,不信任就会发生互相残杀;一个是技术爆炸,科技会有加速发展的特质,一个文明现在不如你,但是你不发展,对方就有可能加速发展超过你。由此就引出一个黑暗森林法则:文明就像黑暗森林中拿枪的猎人,如果有人在黑暗中暴露了自己的坐标,代价最低的方案就是先开一枪。

刘欣慈给出了一个宏大宇宙社会法则,很开脑洞,有想像力,同时又有严谨逻辑性。这对我们地球人也有很大的启发,想想在我们地球上,就在我们身边是不是也发生过这样的猜疑链,使彼此的矛盾激化,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

黑暗森林法则暗黑、冷静、理智的让你后脖根冒冷风。不过这可能是更接近现实的真像。用刘欣慈的话就是“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作者:董道不豫

《阿勒泰的角落》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000字


《阿勒泰的角落》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000字

在公司团团菌的公众号里,我看到了这篇文字让我有种莫名想要去阅读它,感受它。用心去感受和文中主人公成长中那些纯洁的地方。不管在何处,不管什么时候,每个人成长的旅途中总会有一些别样的净土。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小时候有太多记忆尤新的事情,打皮卡,趴在地上弹玻璃球,在原野中放肆的滚爬摸打,一群小伙伴你追我逐,只有快乐,没有忧愁。

四月莺飞,草长花飞,一阵清风徐来,柳枝徐徐飘荡。夏天到来,柳絮漫天飞舞,让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感。但是回想小时候,柳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还是那样的纯真与梦幻,柳笛,也时刻谱写着童年的乐章。

两个黄鹂鸣翠柳,春意盎然,让人心底不由产生那种朦胧的优美画卷。春天将至,柳枝渐渐探出了绿色,走在乡村小道,一阵阵柳笛声传入耳朵,让我发自内心想要拥有一支“嘀嘀”作响的柳笛……

放学回到家中,放下书包,和小伙伴一起来到池塘边,一棵棵柳树矗立在池塘边缘,犹如守卫池塘的卫兵,想要拥有一支柳笛,就要亲自折取柳枝。爬树,对于我来说,犹如囊中取物,没有什么难度可言。在小伙伴们的熙攘下,我脱下布鞋,捋捋袖绾,开始向那棵粗壮的柳树上爬去。到了树上,我寻找着目标,树下的小伙伴及时给出建议,给我指明方向。随着一声声噼里啪啦,一根根柳枝被我从树上无情地丢下,树下的小伙伴一拥而上,柳枝被抢个精光。最后我自己挑选了一根比较满意的柳枝折下来,衔在嘴中,才从树上慢慢地下来。

坐在草地上,各自拿着手里的柳枝开始进行柳笛制作。而我也和大家伙一样,打量一下手中的柳枝,便开始动起手来。柳笛的长短不一,但最终的目的是让它发出声响。柳枝如铅笔粗细,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柳枝进行拧搓,让树皮和里面的枝干彻底分离。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让树皮有任何的破损,所以拧搓的角度也不宜太大,否则拧破了树皮,可就前功尽弃了。我不是小伙伴里面最快的,但是我做的柳笛肯定是要自己满意才行。大概有个十来公分的长度,拧搓结束后,拿出铅笔刀,环着柳枝,把树皮切割好,拉动柳枝的另一端,柳树皮便从枝干上分离下来。下面要做的就是用小刀对两端修整,一段整齐足矣,可是放在嘴里的另一端就要费心了,不仅切割要好,还要保证压扁后放在嘴里能吹出声音。一天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就这样消耗殆尽了。

各自制作的柳笛纷纷发出了“嘀嘀”声,一群小伙伴欢呼雀跃。满心欢喜的同时,伴随着家人呐喊吃饭的召唤,嘴里含着清脆的柳笛,吹出悦耳的笛声,各自往家里赶去。

长大后,柳絮是生活中的烦恼,小时候,柳树却是我们的欢乐!现在家乡的杨柳少之又少,唯有这段记忆温暖心间,充斥在心间的便是儿时那无忧无虑的乐章。

其实,像《阿勒泰的角落》内容所说的一样,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片净土,那里承载着我们内心最纯洁的地方。作者:陶言军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月亮与六便士》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感谢朋友相赠,又读了一遍。最先,我在电视偶然看到了一集记录片,讲的是高更的画,里边有高更的人生经历。自从有了小孩都很少打开电视了,安安静静的看完更是不可能。但那天不知道什么缘故,我居然有机会看完那部记录片。很震撼,不是因为他的画,而是他不走寻常路的人生。

后来知道[月亮与六便士]是以高更为人物原型来创作的,就在KINDLE上读了一遍。很激动啊,毛姆,一个大作家,居然和我有相同的感受。看了那么多书,第一次有种和作者、主人公在交流的感觉。我认为这本书的主题就是:肉体与灵魂、理想与现实的拧巴。

主人公斯特克里兰原本是个股票经纪人,四十多岁,老婆孩子热炕头,在外人看来是妥妥的油腻中年人啊,不止油腻,还很乏味。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中年人心里发出了“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这样活的”呐喊,然后这个油腻中年男就变成了追求艺术,追求理想的2B青年。他决议要过另外一种生活。

更让人愤怒的是,人家不是作为业余的兴趣追求啊,人家是要全身心的追求啊,工作不要了,老婆不要了,孩子也不要了,让他们自生自灭吧。对自己,也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后来被土著女人所养,靠那么一点的土地所出生活。这种对物质以及物质所带来的附属的尊严,说呸的行为,以及对自己的家庭责任,社会系属说滚的勇气,可恨吗,可恨,但自有一种撼动人心的冲击力,直抵每个纠结于梦想与现实的人。

世人多在行动之前反复计算得与失,付出与回报,举棋不定,辗转反侧,踌躇不前。斯特克里兰那种执着于内心,不问名利,不计成败,你们怎么看我的,我完全不在乎的态度确实让人震撼。书中有段话,写得人感受,我这个看的人也很感伤,“塔西提是一个高高耸立的,绿意葱茏的岛屿,岛上有一条条暗绿色的深深皱襞,可以想见那是众多幽僻的深谷;在他们那沉郁的深邃当中自有一种神秘,潺潺流泻着沁凉的泉水,你会感觉,在那些浓荫遮蔽的地方,生命自远古以来就按照亘古不变的方式延绵至今,甚至就在其中,也隐含着某种可悲又可怖之处”

岛屿,幽谷可能已经存在了几十万年的时间,在接下来几十万年的时间泉水依旧潺潺流动,而看着这风景的你我只有几十年时间,你我不过是地球上一过客。

但,正如斯特里克兰一样,你我皆是自由的,一切不过是自己的选择。愿选择追求梦想的每个人,都不后悔。作者:Dido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000字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与读后感1000字

《追风筝的人》是妈妈给我推荐了很多遍的一本书,作者是卡勒德·胡赛尼,他出生于阿富汗,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爱与救赎的人生。看完后我感动得哭了…

在第一眼看到这个奇怪的标题的时候,我有些纳闷,为什么要追风筝呢?原来这是喀布尔的节日习俗,每年都会有风筝比赛,许多的孩子会用自己的风筝线割断别人的风筝线。谁要是把周围所有的风筝都打掉了,谁就是胜利者。阿米尔生活在一个富贵家庭,对于阿米尔来说,赢是很重要的。因为他想得到父亲的关注和认可,在他眼里,父亲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

打败所有的“敌人”固然重要,而抢到了最后一个被击落的风筝,也象征着荣耀。阿米尔想完胜,他的小仆人——天生兔唇但生性坚强的哈桑,负责去追最后的风筝。阿米尔亲眼看到哈桑被阿塞夫等坏孩子欺负,却不敢为他挺身而出。事情过后,他不会处理这件事,也不敢告知他人。他觉得只要将哈桑赶走,这件事就过去了。

阿米尔终究采取了一种极其不道德的方法陷害了哈桑,哈桑和父亲阿里被迫离开了,接着塔利班占领了阿富汗,曾经美丽富饶的国家被战火笼罩着,曾经无忧无虑的童年结束了,一切都破碎了,阿米尔和爸爸作为难民辗转逃往美国。而像阿里和哈桑那样大多数贫苦的人只能守在家乡无处可逃。

很多年后,爸爸的朋友拉辛汉打电话让阿米尔重新回到了阿富汗。拉辛汉告诉阿米尔一个埋藏了多年的秘密:哈桑实际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阿米尔处在深深地自责和懊悔之中,哈桑已经在战乱中丧生了,但哈桑的孩子还活着!阿米尔踏上了一条不知归途的路,他穿越国境和战火,冒着生命危险把哈桑的孩子索拉博救了出来。那个受尽磨难的孩子很像哈桑,唯一的不同就是不再笑了。

哈桑只不过是一个卑微的仆人,天生残疾,没有文化,但他的忠诚、善良、淳朴、勇敢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在阿米尔被人欺负时勇敢地救了他;他在阿米尔想赶走他的时候仍然没有揭穿;他在多年后给阿米尔写信时仍然尊敬的喊他阿米尔少爷。而贵为富家少爷的阿米尔却显得懦弱而又无情,让我气愤的咬牙切齿。从他们身上,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品格高低与身份、地位、财富没有绝对关系!通过这本书,我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是战争毁灭了家园,是战争夺走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同时联系到最近已经看了两遍的电影《战狼2》,让我更加感慨,生活在一个强大、和平、安定的国家是多么的幸福。

很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时说:“为你,千千万万遍!”。很多年后,阿米尔为索拉博追风筝时也说:“为你,千千万万遍!”。什么人能值得你为他千千万万遍呢?是家人、是最珍贵的朋友、是能够点亮你生命的人!

喜欢《《思辨与立场》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