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活着有感1500字

读活着有感1500字

读《百城烟水》有感1500字。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在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往往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由于人们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每个人看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吧!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读《百城烟水》有感1500字”,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读《百城烟水》有感1500字:

建议先阅读今天主文章《王子龙:百城烟水》,阅读完再观看此篇益己的总结与读后感,大家也可留言讨论。

初次读到这个长篇访谈时我是很震惊的!没想到还有同龄人在着手做着与自己理念方向相同的事情!如果说我的思想从一开始就是从东方文明入手的话,那么子龙则是由西到东贯穿了整个东西方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从不知所措再到寻找道路最终明确了方向,这是一件更加难能可贵的事情!

接下来总结一下他这一路走来的关键转折点:

1、在美国读书期间,他通过学习了解到,在理论上物质思维与精神思维已经是背道而驰的了,为此他写出了“资本的逻辑和自然的逻辑——马克思和达尔文”这样的论文,从理论上来证明这点。

2、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他加入了一家专门为世界五百强做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环保方面的工作的公司,在经过了三年多的时间后他发现这种理论和实际情况是自欺欺人,没有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挪威生态学家安恩·纳斯(ArneNaess)和美国的JoannaMacy(快九十岁的老奶奶),是生态哲学领域里影响最大的两位,两位专家所提倡的理念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在2014年的时候参加了葛印卡老师的十日内观课程,这短短的十天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此前,头上的探照灯一直往外照,在外部寻找问题的根源,那10天,每天10小时禅修,第一次把探照灯转过来向内看。之前也试过各种各样的打坐、禅修,但不得要领。这一次,反求诸己,一方面非常痛苦,一方面法喜充满,第一次看见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心,解决之道也在心。人生方向从此180°大转弯,以前是给人生做加法,从此以后做减法。那次内观如梦初醒,又惭愧,又感恩,惭愧过去23年都在造业,好像白活了,还欠了不少债,但是感恩接下来的人生能够还这个债......以前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这10天反观内心,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非常惭愧,一方面觉知力那么差,“观”呼吸,几秒都“观”不住;一方面,发现自己所有的起心动念,全是妄念,很少有真正纯粹的善念。生起“惭愧心”的同时,也会生起“感恩心”,感恩让我在23岁的时候有机缘接触到正法,要不然这一辈子真是白过了,也感恩还有时间去修行。”

【益己说】: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心中还是非常感动的!因为这一路走来我也看到过很多年轻人来修行,有些人甚至还有南传短期出家的体验,读书笔记但是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这些真的仅仅只是人生中的一种体验罢了,而像子龙一样参加过第一次十日课程就能有如此收获的年轻人,可以说目前来讲我只知道有这么一位。而且自从第一次课程后,他又能继续参加了十几次课程(学员或法工),这点也是相当难得的!

注:这里特指我们国内的年轻人,在国外有很多年轻人热衷于内观禅修而且修的境界都比较深。

4、让我个人最为触动的就是,在2015年的时候子龙回到了家中仅仅用了20分钟的静坐时间就让自己的父亲体验到了出世间智慧的难能可贵之处,而且还真的发生很大的改变,以至于他们现在全家都有在一起内观共修!这件事情简直可以用奇迹来形容了!

在这里,我先做这些简单的读后分享,由于访谈内容很长,里面所探讨的领域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做一一的分享了,希望大家能够从文中找到能够触动到自己的关键点,并且借由这些触动而能够使自己行动起来,去做真正自己生想要做的事情,不要被所谓的现实而现实了!

【益己说】:其实通过子龙的分享,让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市面上很少提到的每个国家地区人们的“业力”,这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只有真正走在佛陀这条古道上的人才能够有这样总结。当然这篇文章也给我打开了一个全球化的视野,然而自己充分了解到自己眼下的路是多么的任重而道远!作者:益己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读《城边有家小酒店》有感


· 最近,妈妈又给我买了本新书,书名叫做《狗牙雨》,这是一本由曹文轩叔叔写的中短篇小说集。妈妈为我买的书一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我都会非常珍惜。我花了整整两个晚上的时间一口气将这本小说集读完,我感觉,书中每一篇故事的主人公都有着相同的遭遇,他们的生活很悲惨,好几次我都忍不住为他们流泪了呢!

· 我认为《城边有家小酒店》就是其中最感人至深的一篇,这个故事讲述了十七岁的姐姐草菊和十五岁的弟弟毛毛在城边开了一家小酒店,他们在那里经历的风风雨雨,喜怒哀乐。他们刚开始开酒店时来了一个脾气很坏的老头,动不动就毫无道理地朝草菊和毛毛发火,甚至掀桌子扔板凳。每次来,要了酒就问:“有鱼子吗?”有一天老头喝醉后自言自语,姐弟俩得知了老头是想念死去的老伴,姐弟俩就经常城东城西的跑去为老头买鱼子,老头非常感激他们,打算好好地活下去,就在酒店门口修鞋,为小酒店当起了守护神。后来草菊被坏人纠缠,老头找了一大帮大汉来帮草菊赶走了坏人,他为了让姐弟俩睡得安稳些,居然在酒店门口守了一夜。故事最后,姐弟俩好不容易建起的小酒店,历经辛苦,等他们苦尽甘来时,小酒店居然被拆了。姐弟俩在老头和常客们的目送下离开了这座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这对姐弟俩非常的善良,乐于助人,所以在他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有好多的好心人来帮助他们。比起他们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爸爸妈妈为我创造了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而姐弟俩为了帮助爸爸妈妈度过生活的贫寒,放弃了学习的机会,承担起家庭的重任,生活得很艰难。以前我一直以为爸爸妈妈为我做的一切是应该的,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回报爸爸妈妈的辛苦,努力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读《围城》有感1500字


偶然,打开书橱,想找一本好书却不知从何处下手。瞥见一抹浓绿,随手抽出。围城两字赫然偶然,打开书橱,想找一本好书却不知从何处下手。瞥见一抹浓绿,随手抽出。围城两字赫然显露在眼前。封面没有别的装饰,只有围城钱钟书著的字样。忽的想起前些日子学的课文《老王》。《老王》的作者杨绛是钱钟书的妻子。老师也提起过这本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翻看起来。

说实话,我看不太明白,更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想法。以至于只能一点一点慢慢的推敲,使得我现在还没有看完这本书。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这本书是作者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背景是作者生活的年代。或许正因为此故事情节才显得更真实,人物才更生动。

主人公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方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到达上海后,在准岳父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但最终与此二人感情破裂,并由此结识了苏的同学赵辛楣。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老师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很多人喜欢《围城》,或是因为它记叙的贴近大多数人的心理,许多感受都触动到了那曾经历的心里状态吧!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中说道:钟书把方鸿渐作为故事的中心,常从他的眼里看事,从他的心里感受。不经意的读者会对他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关切,甚至把自己和他合为一体。

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无论婚姻,事业都在一个围城中。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却想出来。每个人都陷在一座围城中,被生活,婚姻,事业磨砺,打击和束缚。文中的方鸿渐本就懦弱,没有与命运抵抗的勇气,任由命运摆布。最后终逃不过悲凉的结局。

读《飘》有感1500字


读《飘》有感1500字范文:瑞德让我看到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故事发生在南北战争时期,思嘉生活在塔拉一个相对富足的家庭里。在战前,南方人享受着诗一般轻柔温和奢华梦幻的生活。他们使用黑人奴隶,瞧不起北方佬,举办聚会…。人群中思嘉总是焦点,男士们为她神魂颠倒。可她一心只有艾希礼。她不同于南方的其他女人,她不关心战争,她没有那么受教养道德的羁绊,她自我她热情四射。当她得知心爱的艾希礼要娶别人时,她简直不敢相信。她热烈地向他诉说着她的爱,她要他娶她。碰巧这一幕被瑞德看见了,从此,瑞德便陷入了这爱的漩涡。

为了赌气,思嘉嫁给了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男人,不久后成为了寡妇。为了生存,思嘉再次嫁给了一个能帮她支付税金的男人---她妹妹的未婚夫,也再次成为了寡妇。她生命中失去了两个丈夫,两个孩子。可她总是能在悲伤饥饿席卷而来时,坚强勇敢地挺过去。她不会沉醉于过去,她总能快速地适应现实,放眼未来。她是一位精明的现实主义者。

在她第二任丈夫死去的那个晚上,瑞德向她求婚了。他说:“我爱你,思嘉,因为我们俩都是叛逆者,是自私的卑鄙小人。只要我们安然无恙,舒服自在,就算整个世界都毁灭了,我们也一点不在乎。”他了解她,他们都不是南方人眼中的上等人。可瑞德还是不一样,他很清醒,他似乎站在整个世界的上空,能看出人性的优劣,内心是有良知的判断,只是他选择成为一个人们眼中的下等人。

他知道思嘉不爱他,可还是娶了她。他用他的方式爱着她宠着她。他说:“我一直照料你,宠爱你,你要什么我都给你。我想和你结婚,以保护你,让你处处自由,事事称心。因为你曾经经历过一番拼搏,思嘉,没有谁比我更清楚地知道你曾受过怎样的磨难,所以我希望你能停止战斗,让我替你战斗下去。我想让你好好的玩耍,像个孩子似的好好玩耍---因为你确实是个孩子,一个受过惊吓但仍然勇敢而倔强的孩子。”他是那么的了解她,可思嘉总是像刺猬一样刺伤着他的心。瑞德很清楚,他曾说过:思嘉,你总是对爱你的人很残忍。哪怕是这样的一个女人,他还是爱她,小心翼翼地爱着她。他说:“我爱你胜过我爱过的任何女人,且我等你比等任何女人都久得多,我并不介意你不爱我。”

他视他们的女儿邦妮如珍宝。可在一次骑马跳栏中,她死了。他最后的告白中说道:“我喜欢把邦妮当做你,好像你又成了一个没有战争和贫困折磨的小姑娘。她真像你,那么任性,那么勇敢快乐,兴致勃勃,我可以宠爱她,娇惯她,就像我要宠爱你一样。可是她有一点跟你不一样_她爱我,于是

在思嘉明白过来:对于艾希礼的爱只是一种执念,她是爱瑞德的时候,可一切都变了。瑞德平静地告诉她:“你有没有想到过,我爱你已经达到了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的极限?你有没有想到过,在我得到你之前,我已经爱了你多年?战争期间,我曾多次想远走高飞,把你忘掉,可我总是忘不掉,每次都要再回来。战后,我冒着被捕的危险赶回来,也是为了要找到你,可你却那么匆忙地嫁给了弗兰克。我真是嫉妒死了。倘使那次弗兰克没死,我也会把他杀死的,我一直爱着你,可我又不能让你知道,你对那些爱你的人实在是太残酷了,思嘉。”“我从来都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地碎片,把它们凑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完全一样。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作者:芙儿

读曾国藩有感1500字


“经商必学胡雪岩,从政必看曾国藩”,很小就听过这两句话,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曾国藩乃晚清重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但是在想既然曾国藩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为什么大家还要“看曾国藩”呢?随着阅历的增加,对事物的认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越来越多,进入大学期间,有时间也有精力和条件来把一些问题细细探个究竟,近来,有幸读了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结合现实社会的分析,感觉自己多年的疑问有了一个虽然可能不是很完美的答案。唐浩明先生以一种敬重历史的态度,和曾国藩神交了二十余年,可以说得上“曾国藩家”了,厚积薄发写下历史小说《曾国藩》。梁启超,毛泽东,蒋介石都对曾国藩有着很高的评价。毛泽东曾说过一句话:“我观近代,独服曾文正。” 而蒋介石更是以曾国藩为师。

曾国藩为什么有如此高的魅力呢?竟能让左右中国命运的人都以之为师。

曾国藩从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农家子弟成为权倾一时的晚清重臣,他的一生实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无数知识分子只能望洋兴叹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读《曾国藩》后,对这其中的细节有了更多的了解。曾国藩的仕途还算平坦,个人修养极高,一直力求做到儒家思想中所宣扬的为官做事之道,当他在京城的小圈子里,在强有力的靠山庇佑之下时,在处理好“办公室内”同僚的关系时,平时还算遂意。1852年,曾国藩回家丁忧,恰逢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东南诸省之时,在湖南,长毛更是猖獗,湖南官场上一片混乱,与长毛作战,节节败退,最后退守长沙城,时局的动荡与紧迫,让这些平日稳坐高堂,享尽荣华富贵的官员们不得不想出对策来解决问题,而,论声望,论感情,曾国藩成为了湖南官场上的不二人选,由曾国藩办立湘勇,解决湖南的燃眉之急,经过多番的考量,曾国藩最终决定墨绖出山。

而这里不能不提的便是曾国藩“考量”,先是湖南官场上多名重量级官员进行劝勉,而后自己的兄弟也加入其中,最后由陈广敷“连蒙带骗”才使其出山,可算是费劲心力,而曾国藩的考量由衷的使人感慨他对时局的清晰认识和对自己的深刻了解,超前的眼光和认识使他并没有被“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冲昏了脑袋,直到上面降下圣旨,从此个人的命运前途与他所要从事的事业深深的连在一起了。时势造英雄,曾国藩的才能与时势变幻给他的机会联系到了一起,使他有机会去实现自己一直渴望的事业。曾国藩从墨绖出山到严旨令其北上天津处理天津教案,面临数不清的抉择,每一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可以说得上是以治大国之智来进行抉择。带军途中不只一人向曾国藩提过,逮到它日,取而代之之意。当湘军攻下江宁城后,自己的兄弟和忠实部下一起跪柬,然曾国藩却不为所动,留下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他有从自己的实力和自己所在的集团的利益考量,自己当时已是位极人臣,已经实现了自己所想达到的一切,为何在冒险去“造反”呢,反而落得个乱臣贼子的称号,他的价值观始终在儒家思想的范畴之类。他一直以一种救世者的心态存在,曾国藩要的是创立不世之功,他以 为偶像,他想要的是永垂青史,这样的一群人始终是俯视中国最广大的平民百姓,唯心主义深深的扎根于他们的大脑之中,曾国藩的救命于水火之中和宋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建立一个新国家来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心态有着天壤之别。

而曾国藩有什么才能呢?

刘邦曾经这样论述自己的成功之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与建立不世之功的刘邦相似的,曾国藩的第一才也是用人之能,曾国藩的麾下聚集这一批才干,既有谋士又有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更有敢打硬仗的将军,赵烈文,李元度,李鸿章,彭玉麟,胡林翼,曾国荃............

“湘勇”的壮大离不开这样的一批人。曾国藩的麾下能聚集着这样一群人,浅层上来说,是他们认为在曾国藩的领导可以建立一番功业,而更深层的原因,我认为则是与曾国藩自身密切相关的,曾国藩个人修养极高,尊重知识分子,乐于结交贤士,尤其是尊重有才有德之人,曾国藩最后给家人的遗言中,“求仁则人达”表明了他的见解,一个人的成功是让别人成功......

第二才能便是隐忍之能,从在长沙初办湘勇到逼走衡州练兵,再到靖港惨败,再到于九江惨败于翼王石达开之手,“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曾国藩一直隐忍,忍辱负重来形容这样一个人不为过。曾国藩“空降”湖南,书生领军,王船山算是湖湘第一人,出则领军,入则一心治学,一代大儒,乃湖湘知识分子的典范,是曾国藩仰慕多年之人。曾国藩初到湖南官场上,以儒家之道来办事处人,惹多人不悦,最后,连巡抚骆秉章的面子都不留,惹大家怨声载道,被-迫逼走衡州练兵,再回长沙时,已是靖港惨败之际,看着无能平庸之辈升官发财,自己苦其心力,一心为了消灭长毛,到底为了什么?一次失败,没人理解就算了,还有这么多的人讥笑,还趁机想打击自己,月色皎洁,靖港古镇旁的平静江面上,一片败军惨象,精神恍惚,心如死灰,平静的江面上“噗通”的一声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沿着湘江北上,出洞庭,西上武汉,东下九江,一路上有成功又失败,相对于战场上的暂时成败,更让人苦恼的便是各省官场的掣肘,物资供应不足是个极大的问题。江西巡抚林则徐之婿沈葆桢是曾国藩亲自向中央举荐之人,然而到了江西,军需物资空缺极大,由此和江西官场开始了一场博弈,动了江西官场的蛋糕,惹得自巡抚到普通百姓都极大的仇视湘勇。

湘勇举步维艰,虽为解江西之困,却处处受钳制。而九江的惨败更让这位湘勇统帅精神崩溃!

看着曾国藩一再的惨败于石达开,我都不愿再看下去,大军惨败对统帅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看着更随自己湘勇子弟一个个子弟命丧黄泉,这个团队就这样要消失了......从衡州出兵前的《讨武檄文》是多么的可笑啊,还活着干什么呢,一死了之吧......(于读书之时,仿佛身临其境,竟体会到了其中的艰难,感曾所感之绝望,感觉和死神有了一次接触)

九江惨败后,曾国藩“逃”回湖南,再次丁忧,大悲大痛像毒蛇一样的缠绕着曾国藩,大悲大痛之后方有大彻大悟。郁结于心,不得解,曾国藩始终搞不懂为什么自己一心为公,始终兢兢业业,忠于圣上,以儒学为道,却始终是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然偶然机会,得世外高人指点,重读道家学说,终获大彻大悟,“以退为进”,“含雄奇于淡远之中”。谈到这里,我不禁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曾国藩原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然而真正处于社会金字塔顶部时,儒家的那一套并不适用,如果说适用,也仅局限与个人修养方面,做事,处人方面都不可取,曾国藩以个人实践证明一部分儒家学说的虚伪性和儒家学说在这些处在社会金字塔上部的社会精英心中的地位。(这方面有待深究)

《读《百城烟水》有感1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活着有感1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