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

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书笔记2000字。

爱迪生曾说过:“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只要我们认真的看过一本书并投入进去,就一定会在书中感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道理。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最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书笔记2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

1992年的春天,美国乔治敦大学商学院教授皮厄特拉·里佛利,看见100个左右的大学生,在集会中激动地发表演讲,公开反对全球化。好奇的教授开始从自己穿的棉质T恤入手,研究全球贸易,六年在全球挖掘与棉质T恤相关的人、政治和市场的故事。

一件T恤,从原料开始(棉花种植),到纺织、生产和缝制成衣服,再到服装出口、消费,旧衣回收,再出售,才算走完了自己的全球之旅。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书中的结论是T恤贸易不是更快、更好、更廉价的商业竞争,而是政治博弈。

T恤的原产地:西德克萨斯州

200多年来,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出口国。尽管历史证明,不存在长期的所谓的市场优势,连美国自己的服装、造船行业都随时间失去了优势而凋零,但棉花这种进入门槛低、处于下游的基础行业,美国人是如何做到多年保持优势的呢?

劳动力因素:

种棉花太苦了,锄地、犁地、播种、除杂草、间苗、采摘,工作时机和强度看天气脸色。雨季来了,一块田除六次草,工作翻倍;下雨或棉花潮湿,要等棉花干了才能采,一旦开采要尽快采完,不然轻柔的棉绒会被风吹走。基本上劳动力无法预测。

早期很长一段时间,机械化还不发达,美国南方利用了奴隶制、佃农制,后来美国北方有了新型的社区工厂,这些制度都让劳动力无法自由进入市场交易,确保了棉花生产的关键时期有充足的劳力,从而能够稳定棉花的价格。

劳动力是棉花大国早期建立起的最大优势。

科技因素

这个最无敌。

农场主、私人企业、大学和美国政府之间有着高度共生和良性的关系。

农场主:高学历人群,拥有创新精神,现代农业合作制的领导者,能最大化挖掘棉花生产的所有价值(棉花棉籽棉渣等等),还特别擅长引导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来为其承担风险。

私人企业:以孟山都公司为例,不断为农场主研究出新的除草剂、转基因技术等来对付害虫和杂草,从而获取高额的产品和技术使用费。

大学:德克萨斯科技大学目前提供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棉花研究。

政府:农业部为农业研究、农场主提供资金、技术和商业支持和扶持政策。

以上四者的关系是,政府提供资金,农场主、大学和企业不断研究和解决棉花种植出现的各种问题。企业有了研究成果,可以卖给政府或农场主。大学有了研究成果,用于当地的技术推广,从而向政府或大企业主申请更多的研究经费。农场主有了研究成果,用于当地协会或联盟的建设,让棉花种植和销售的成本更低,质量更好,利润更高。

政府补贴

每英亩棉花获得的补贴是玉米、大豆等的5-10倍,生产补贴是大豆和玉米的3-6倍,每年美国政府会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棉花补助,仅2006年就有27亿美元。

这些补助远远超过了世界上许多贫穷产棉国的GDp。

T恤的制造:中国上海

西德州的棉花离开美国后,一路向西到上海。在这里,棉花被纺成纱,织成布,切成块,最后缝制成一件T恤衫。

现在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服装出口国,而纺织业对中国的影响深刻——

解放妇女

生产一件T恤,需要各种工种的工人,裁切工、纺织工、编制工等。这些流水线工人多是广大农村的妇女们,纺织厂的繁荣,无意间促进了妇女的解放。

只有她们愿意,就可以离开农村,自力更生,改变自己的命运。

改善行业环境

反全球化力量迫使企业不得不遵守国际劳工法、环保法等要求,最终改善了工人们的生存、工作环境和待遇,也提升了工人的地位。

开启现代经济

棉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一个国家或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外贸经济的发展。

T恤的消费:回到美国

在美国商品贸易历史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管制与保护最为严格,贸易保护主张长达60余年。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服装出口国,因此这些年,中国也是美国贸易管制最多最严格的对象。

强大的政治话语权

拥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的纽带,加上行业地理的集聚性分布,使得美国纺织生产商协会(AYMI)、ATMI、AMTAC、NCC等能够抱团、联合成强大的游说阵营。

它们不断向总统、国会、海关、商务部、美国贸易办公室等政府机构施压,让美国政府对中国的进口不断实施高关税和严苛的配额制度。

同时,这个行业有着纷繁复杂的贸易保护政策,美国进口服装的贸易规则似乎每天都在变。

贸易保护喜忧参半

物美价廉的中国服装大量进入美国后,美国纺织品与服装行业的失业率急剧上升。

贸易保护始于此,但贸易壁垒的结果,却没能实现保护就业的目标,这些管制政策导致T恤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成本升高,美国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在削弱。

尽管如此,它迫使美国企业加快了技术创新,有的已研制出未来的新型布料;同时配额制度促进了服装行业的全球化进程。

T恤的回收:非洲坦桑尼亚

旧衣服是整个T恤贸易中真正实现自由贸易的行业。没有大的全球性参与者,大多是分散在全球的小家族式的企业网络。

美国高频的T恤消费带动了旧衣市场的发展,慈善机构在回收旧衣后,美国企业再集中收购、分拣后进行销售,其中大部分运往坦桑尼亚,而非洲正是旧衣贸易的核心。

这些旧衣服促进了非洲的贸易和当地的经济发展。

这些非洲企业主,他们敏锐、灵活,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关注顾客需求。

同时旧衣市场也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质量,他们以前很少衣服穿,现在还可以挑选,富人还能穿得更好。作者:Sally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人生,总有让人感动的事我,总有人想起曾经的回忆,就会泪流不止。

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一天晚上,我突然着凉,发高烧。妈妈二话不说,马不停蹄地背着我到处找医生,在去医院的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出门时也没来得及带雨伞。妈妈竟然不顾自己,把外套脱下来披在我身上,路上没让我淋着半点雨。

终于到了医院,妈妈累得总在喘。在医院看完病后,医生说得住院观察一下,就住了一个晚上。那晚,妈妈整晚都陪在我身边。我看到了妈妈的脸上一颗又一颗汗水直涌而下,也不愿去休息。

到了第二天,妈妈就感冒了,还总坚持着说没事,就去工作了。其实我心里明白,是妈妈昨晚淋着雨了。我好了,妈妈却病了。

妈妈工作回来以后,我就给妈妈冲了一杯姜水,妈妈却还很高兴的说:“没事,你的烧了就好,我也就放心了。”

妈妈无私的为我们付出却不求回报。

事隔多年,每每想起,在我的脑海里就总会浮现起当年的情景。我总会流泪不止,总会想起妈妈对我的好。

这就是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世界上只有妈妈好,在这我祝福世界上的妈妈,母亲节快乐!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阿诺德·汤因比曾这么评价这本历史巨著。笔者在读完书后,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并不是简单地表达对一国的情感,而是体现了对人类发展深深的忧虑,这也是本书所凸现的“全球史观”之精髓,让人获益匪浅。

首先,先谈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美国历史学家,曾获得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荣誉。虽然他以《全球通史》闻名世界,但他其他优秀著作(如《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等等)也同样具有很高学术价值。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于2004年3月23日去世,笔者此次阅读的是第七版,也是目前最新的一版。

为什么要出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作者在本书的致读者一文中这样说道:“新世界需要新史学”。古语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往今来,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向前转动,史学都没有停滞不前。世界在变,史学发展也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以期能做到反思过去与展望未来。

《全球通史》是一部在“全球史”潮流中的奠基杰作,它最早出版于19世纪70年代,一经问世便被翻译成各种文字畅销于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不断更新版本,多个国家的历史教材也纷纷从中引用摘录。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本书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呢?

很多人觉得史书难读,认为其过于乏味枯燥,所有叙述不外乎将历史从古至今、循规蹈矩地记录下来,因此只有一些学者或专业学生愿意深入阅读之中,这就降低了书的阅读传播效果。

但是这本《全球通史》不同,它的语言通俗易懂,自然就吸引了更多的受众。文章合为时而著,一部好的史书,始终不应该脱离现实,能够用历史知识给当下以反思借鉴,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启示。《全球通史》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它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对21世纪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整个人类的未来进行了深刻思考和启发。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西方在近几个世纪来的主导地位,而民主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又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因此,自然有很多史学书籍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来叙述历史。二战后,美国崛起并与苏联形成了两极对抗的冷战局面,看似毫无硝烟的世界,却暗流涌动,局部战争不断。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迅速发展,东亚各国逐渐崛起,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变成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也更加明显。

世界多极化趋势难以逆转:

世界格局的变化也促成了史学观念的改变,《全球通史》则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全球史观——的代表作。二战后,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试图以一种全球观念来解释历史,他们摒弃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和那些较为狭隘的史学观念,认为应该用一种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视角去评价各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等等,是他们常用的口号。

在读本书时,读者能明显感受到作者中立、客观的态度,它不以国籍、意识形态、个人观点来评判历史发展。但人无完人,只要生活在现实社会,总会受到世俗客观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也不例外。编者在前言部分也直言道,可能是西方中心论的余毒所致,读书笔记虽然他不认为西方文明比东方文明高端,但是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东方论”的影响。他始终不敢给现代文明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他意识到此前的说法明显忽略了东方文明对于三大革命的历史贡献,所以感到了一种道义上的不安、踌躇。

一直以来,人们从课本中学到的历史,都带有一种本国的视角,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对于本国与外国的历史带有一种潜意识的偏向情感。这虽然会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但是却不够客观。

例如上课时老师提到过的“各个国家对1840年中英之间的战争的命名”问题:在中国它被称之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因为我们认为这是英国试图用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国门而引起的一场非正义性质的侵略战争;但它在英国却被称之为中英战争,这一说法明显是想掩盖其侵略中国的实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国家的利益和意识形态对于历史的客观评价有着决定性影响。

英国人将“鸦片战争”称之为“中英战争”:

中日的关系亦然,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日渐猖獗: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等等,甚至妄图将钓鱼岛划为己有。这些对历史篡改的行为,正是基于他们对于自身所犯的罪行没有根本的反省和认识,所以试图以掩盖他们不光彩的历史,而这不仅会使日本的年轻一代认识不到本国所犯的错误,还严重伤害了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情感,这种行为必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和唾弃。因此,客观地记述历史既是对过往的尊重,也是对现世的负责。

另一方面,它给我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历史视角。高中课本基本上是按照中国古代史、现代史、世界史分别来介绍的,这样我们对于特定时期的历史可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而,这也导致我们对于同一时期的中、西方的时空概念不甚明确,虽然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横向对比,但还是更加注重纵向的叙述。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过往的世界缺少一种全局性的认识。《全球通史》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宏大的、世界性的视角,它在叙述时将整个世界联系了起来,减少了地域和民族的局限性。

最重要的一点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向读者提出了一些问题,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人类存在的目的又是什么?新兴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人类通过自身的智慧成为了世界主宰,我们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又使自己陷入新的困境。在作者看来,“人类应该去寻找一个“伦理罗盘”(即当盲目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在全球泛滥时,让人类尽量避免成为“经济动物)来引导技术的发展”。

刚去世的伟大物理学家霍金,曾三番五次地提出“人工智能威胁论”,警示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2016年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顶级围棋大师李世石;今年3月18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发生了世界上首例无人驾驶汽车撞人事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不安。

人工智能的利弊该如何权衡?

这些不禁让人们担心起来: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未来彻底将人取代?可能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与人类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人工智能发展的透明度如何监督、法律条文如何规定、人工智能造成失业问题等等,都将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人们无法否认整个社会始终在前进着,也无法改变这样的趋势,人类只能不断地弥补缺口。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的,现在到了对现存的惯例和制度做一个冷静的再评价的时候了,我们应当保留那些行之有效的,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

尽管现在充斥着不少关于人类未来悲观论的言论,但是斯塔夫里阿诺斯仍然抱有一种乐观的态度。现代人拥有两个祖先们没有的武器——飞速发展的科技和人权意识的觉醒,它们或许可以带领人们奔向自由王国。站在历史的路口回望,人类未来的命运终将掌握在自己手中,社会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也取决于人们如何将把所学到的,借鉴的知识与智慧付之于实践。作者:张慧敏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不世出的枭雄唐太宗的名言。但问题是:怎样看“古”、看到哪个范围的“古”、看谁写给你的“古”?这或会知道不一样的“兴替”。《全球通史》,这本书实在是太厚了,论述范围太广了,100多万字,全是干货,一段话可能就是数十年对世界影响甚大的战争,三五行可能就讲完了推动人类进步数百年的一个牛逼发现,像亚里士多德这种超级猛人也只能占据半页纸而已……。因此锱铢积累的读完了前两篇,从史前文化到中世纪之前,已然觉得获益良多。

1、读这本书首先是扩充知识面。本书享誉世界几十年,据说与《梦的解析》、《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并列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本书之一。就第一、二的部分看,虽然还没讲到中世纪、宗教、十字军东征等,光伯罗奔尼撒战争、迦太基、孔雀王朝、特里克文明等等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模模糊糊的故事,足够帮我们把数千年前发生在地球各个角落的大事、牛人串起来了。但是串同时发现脑子“知识越多越混乱”,最后干脆花了一整天时间将公元5世纪之前的全球主要文明的历史做了下图,不枉白读此书(一部分)。

2、除了知识的积累,最重要的是更换看世界的、看问题的视角。有句话讲,读过的信息只有结合你的思考才真正成为你自己的知识。举个例子,中国史讲王朝兴替,总要归结到上一个王朝腐朽没落,帝王昏庸荒淫,新的王朝缔造者顺应民心,雄才大略,克难奋进,终于救人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谈笑间成就雄图霸业。真如此吗?至少斯塔夫里阿诺斯不完全这么看。

不少时候王朝的更替并不是旧的王朝太腐朽或者新的王朝更文明、更进步。比如历代中国对抗北边游牧民族的冲击,这不单纯是某个些君主的问题或者是所谓王朝中后期皇帝的能力不足问题,这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数千年冲突,当农耕文明统治较好,战备较强,游牧民族就难冲进来,而一旦稍有不慎,则游牧民族就有机可乘;又或者是技术的进步加强了游牧民族的攻击能力,比如驯马技术提高,甚至可能只是马镫的发明方便了骑手解放双手,极大的增强了战斗力。又或者,比如周代商,是因为冶铁技术的进步,边缘的游牧民族获得了更多的攻击能力而已。所以一个近些年已经开始被广大“愚民”重新清楚的是,中国古代那么多亡国之君真的都是那么荒淫无道吗?至少隋炀、崇祯包括光绪(慈禧)都不是完全如此。(也让我们想起诺基亚说的,我们什么也没干,我们投入的科研经费是苹果的数倍,但我们输了;或者是那句“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都不会说”。)

3、与大多数中国历史书以政治经济为主线、文化为辅线(或许)、科学技术偶尔出场演个路人甲不同,这本书花了很多篇幅去讲技术对于世界推动的重要性,包括在文明的更替(采集——狩猎——游牧——农耕——工业)中,技术的重要性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甚至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实,比如为什么米国不断出现从造轮船、造飞机到现在造spaceX、造alphago这样的技术应用追求狂人;比如《权力的游戏》中的瓦雷利亚钢怎么或隐或现占据那么多戏份。

当然,这本书或许也只是一家之言。传播学上说,你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但无论如何,多看几个“别人想让你看到的”,才更有可能清楚什么才是“你应该看到的”。

煮酒论史,酒好,史料也要好。我有历史,你有酒吗?作者:量子胡

《昨日之旅》读书笔记1000字


《昨日之旅》读书笔记1000字:对于爱情的消逝,我们无能为力

去图书馆自习的时候,坐在顶楼的自习室里,一本专业书摊在我面前,但是我却静不下心来,我大概是养成了在开始干正事之前先看一会儿闲书的习惯,这种习惯说不上好坏,不过还是有些令人困扰,毕竟把时间花在阅读小说或散文上意味着放在专业知识上的精力减少了,说实话我有些愧疚。但是对于阅读像《昨日之旅》这样的作品时获得的快乐来说,这种愧疚是值得的。

《昨日之旅》是奥地利诗人、作家茨威格的一篇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博士和他的雇主的妻子之间热烈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当爱情的联系被战争以冷酷无情而强大不可撼动的力量所打断,多年之后,一切都已改变,年轻的博士路德维希已经结婚生子,而他曾经深爱过的夫人已孀居多年,当再次相见,他们感到彼此的热情仿佛从未熄灭,然而时间在两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分别在恋人之间留下的鸿沟都比他们想象得更为巨大。他们去海德堡,准备重温旧梦,可是越是接近,越是无所适从,“在古老的花园,冷冻,寂静/两个幽灵在寻找往昔”,这两个茫然困惑的幽灵会发现他们的努力不过是徒劳而已。

因为篇幅不长,我读了两遍,全文连贯流畅,要一次性看完根本不费什么力气,但是在作者诗歌般的语言之中,我感到角色之间那热烈奔放的情感像是一场不可抗拒的风浪,我则是在风浪里的一艘小船上随着角色的命运和感情起起伏伏,紧张的屏住呼吸,忘了眨眼,双手紧紧地握住船舵,不知会漂到何方。

所以当我读完后,我竟然有一种劫后余生、如释重负的感觉。爱情是什么,我之前不知道,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更加困惑了,我的小船最后停靠在了一个陌生的简陋的港口。我合上书页,却不太记得港口的样子,而对我刚才的风浪中的惊心动魄的经历感到无比亲切。爱情,已不复存在,情欲也变得令人尴尬,往昔不可重现,曾经奔流的热血已经渐渐平静,我还爱你吗?如果爱你就是我的过去,此刻过去才真的成为过去。

茨威格的书我看得不多,目前除了《昨日之旅》外,我只看过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断头艳后》,茨威格是那类擅长心理描写的作家,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十分细腻,对写作方式的高低之分我不敢评论,但是我更容易接受或喜欢注重人物心理的小说,因为我这样愚钝的人总要在别人直接告诉我的时候才知道人家在想什么,我想我会去看更多的茨威格的作品。茨威格是个杰出的作家,我毫不怀疑。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阅读的一点感想,豆瓣上有很多精彩的评论,在看过书后可以看看书评帮助更好地理解这本书。作者:千夏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读书笔记2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