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富养女孩全书》读书笔记1000字。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在中外经典名著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富养女孩全书》读书笔记1000字 ”,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富养女孩全书》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

最近令我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对女儿的教育问题,和许许多多80后父母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或多或少地存在溺爱倾向,明知是错误的,往往会给自己一个理由,女孩要富养。对此我深感疑惑。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深感启发,和大家分享一下。

面对刚满三岁懵懂懂的女儿,更多时候我无从下手,总是不停地索要,刚开始我会尽量满足,希望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留给她,但我渐渐发现,她的要求越来越多,甚至不可理喻,竟然有一次因我没满足他的要求在众目睽睽下耍赖打滚,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书好厚,毕业以后还真没能潜下心看完这么厚的一本书,为了孩子,加油!书里主要讲述了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原来富养女,穷养男,这句老话真有它一定的道理的。富养女,我觉得富养是一种心态,富养不全是指物质上的,而且精神上应该更多吧。能给予一种文化修养的投资,教育的富足是对女孩性情的陶冶和品质的培养。

往往“富养”被误解为娇生惯养,给予充裕的物质基础,缺乏对孩子物质观、价值观的正确诱导,这样会导致孩子对物质的盲目追求和炫耀,这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正确的做法要充分关心和引导,尝试更多的选择。使女孩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明智。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自己的追求,从而能够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坚守自己的信仰。

让孩子学会聆听,会学等待,因为有富养的女孩,不管是谁对她们讲话,都会认真的看着对方,自信的倾听,你没有讲完,她们也不会插嘴。富养的女孩子,对于知识层面的富有程度也绝对不会少,而且在知识的范围上,也是非常的广。谈生活,谈文化,谈世界名画,文明历史,谈时事政治,谈娱乐八卦,各个方面的内容。这样的女孩子,给人一种很有趣的感觉,很想再去了解这样的女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还是一位初学者,需要在日后的生活中慢慢摸索,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希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同年,未来能让我女儿成为自信、独立、有趣的小公主。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上海女孩》读书笔记1000字


《上海女孩》读书笔记1000字

《上海女孩》讲的是在抗战及内战时期,一对上海姐妹从小资家庭千金沦落成难民,逃亡到美国,成为美国第一代移民的故事。

现代的美国移民在大陆人眼里非富则贵,非牛则傲,能够移民绝非等闲之辈,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国人看来甚是光鲜。事实上,换一个国家生活也换了一条新的鄙视链,要想在美获得人们认可也非易事。尽管如此,本书描写的移民生活仍然超出了我的想象。

第一代移民都非常无奈,日子过得很心酸,他们生活在美国的最底层。每个人都有来美国的理由,回国的理由,以及不想离开美国的理由。

一、在批准入境前的天使岛上,有人撕毁了签证材料,有人想方设法编故事想骗进美国,有人在天使岛上等到人老了都还没有被批准入境,也有人故意说错话延迟入境。有人为了避难、为了赚钱、或是为了和家人团聚来到美国,也有人一直惦念着祖国,一直为回国作着准备,没想到后来美国成为他们最不想离开的地方。

两个女主人公也是如此,起初拒绝入美,入美后渴望回国,后来又为担忧被遣返回国而提心吊胆,她们的丈夫誓死捍卫美国身份。两姊妹的人生体验丰富到现代人几辈子都经历不了那么多,很佩服她们可以扛住这么多打击。

她们先是失去优越无忧的生活,失去父母,离开爱慕的对象,失去婚姻自由,失去生活的自由,最后又失去在美的亲人,失去彼此的丈夫,失去共同的女儿。她们依然坚挺。命途多舛的两姊妹,让人看到女性坚韧的一面。她们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却一直没有向命运屈服,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比男人还要笔挺的脊梁。

二、书看到一半时遇到一个小误解,那是作者埋下的伏笔。跟一个同事聊到上海人,发现民国时期的人尤其是开放港口的上海,非常现代,思想先进,不比现在落伍,只是抗战之后国家封闭,搞文化大革命,文化倒退了。因此,看到梅说小孩儿是她跟一个并没有很喜欢的人产生的,当时觉得她甚是新潮。相对传统的人认为,害羞的事情至少要跟喜欢的人发生。

后来在尾声在发现,并不是因为她新潮,她只是为了隐藏一个秘密才随口这么说的。

梅小孩的父亲其实是珍珠喜欢的Z.G.,梅并不想告诉珍珠这一事实,因为姐姐珍珠心心念念Z.G.,做梦都想跟Z.G.结婚。她担心姐姐知道小孩父亲是Z.G.以后,会经不起这个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珍珠经历了与日本鬼子惨绝人寰的一幕后,整个人生都灰暗下来,梅觉得珍珠很难再看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了,她更不愿意破坏姐姐为爱慕的画家Z.G.做模特的那段美好记忆。

如果珍珠不知道此事,她做月份牌女郎的美好时光将永远定格在那里,记忆仅供回忆,与现在并无关联,也不会因此而影响到姊妹俩的感情。所以梅一直没有告诉姐姐小孩父亲的名字,直到后来小孩乔伊不见了她才坦白,梅把这个秘密瞒了十多年之久。

三、她们为了顺利入关,也考虑到珍珠无法生育,她俩交换了母亲和姨妈的身份,从此梅和女儿不得相认。这都是梅对姐姐深沉的爱护。由于本书以珍珠的视角成文,大部分心理描写都以珍珠为主,梅的想法仅仅体现在她的对话中。读者虽然看不到梅心里怎么想,却可以想象那些看不见的一面,就像国画那种看不见的美。

可以想象到,母女一起生活却不能相认,不能相称的心酸。也可以想象,怀着身孕的梅忍着悲痛安葬母亲、用小推车把晕厥的姐姐推去医院抢救推到手臂受伤,曾经的千金小姐的瘦弱身躯承受了多大生理跟心理的创伤。梅并没有因为姐姐辜负了母亲的遗愿而对珍珠有过多责怪。她对她总是安慰。

梅起初并不想进入美国,可以想象,要离开小孩父亲生活的祖国,她是多么的不愿意,可为了进入美国逃避上海黑社会青帮,为了姐姐的意志,她作了让步。为了顺利进入美国,两个没有生育经验的人,瞒着众人在浴室把孩子生下来。这一段看得我震惊了,搞不好就要大出血丧命的,她们也是拼了。

四、梅受教育程度不如珍珠,语言天赋不如珍珠,梅的牺牲精神却并不亚于珍珠。她救了姐姐一命,为珍珠作了很大的牺牲,在情商方面也高过珍珠。她总是能够感知到珍珠的情绪,甚至对珍珠的想法也一清二楚。在珍珠跌落、自私、腹黑、灰暗、落伍的时候,梅一直都在她身边,梅对姐姐有超凡的理解和体谅。

珍珠和梅身上各有我喜欢的一部分,两姊妹一个传统成分多一点,一个归化美国多一点,她们之间也不少矛盾,但都用各自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姊妹的爱。在命运面前,她们不能选择最好的生活,但最好的生活,已经选择了她们,这是她们的生活态度使然。命运这幅画,还可以更糟更难看的,但她们的坚韧,让这些故事精彩了。

五、用俩姊妹的母亲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最初经历那些事情,会感到非常痛苦,但后来呢,珍珠出生了。所有受过的苦,流过的泪,到最后都会孕育成璀璨的珍珠,由它们串成的项链,绽放迷人光彩。

pS:希望她们最终能找回乔伊,化险为夷。为她们祈祷。

同在时刻:如果你还有更多关于在逃避的事情里获得快乐的体验,可以通过后台消息,分享给杜粒。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笔记


近来愈来愈觉得自己接受到关于理财的教育实在是太少了,仅有的知识也仅限于中学政治课中的经济学部分,这样怎么能够很好的管理我将来的收入呢?于是我拜读了罗伯特清崎所著的《富爸爸穷爸爸》,感觉里面有许多颠覆性的观点,受益匪浅。

书中出现了两个爸爸。穷爸爸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像大多数人一样每天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期盼着升职和加薪,然而却一直深受财务困扰,始终没有攒下多少财富。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的富爸爸在对待财富上有着不凡的观念,认为人不应该为钱而工作,而应该让钱为人工作,并最终因此积累下了大量的财富。穷爸爸建议罗伯特像他那样做: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在大公司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不菲的收入。富爸爸则希望他去研究钱的运动规律,好让钱为自己所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罗伯特最终走上了富爸爸的道路。

罗伯特认为大多数人被恐惧和欲望所驱使,因缺钱的恐惧而努力寻找好工作,因无止境的欲望而想把钱都花光。人们的恐惧和欲望来自于对钱的无知,他们不了解钱的运作规律。在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这一现象的解释上,罗伯特认为:大多数人关于财富的教育来自于家庭,而非学校,穷人的孩子秉承穷人的理财方式和思维习惯。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非常有道理的。

罗伯特革新了资产和负债的定义,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详细阐述了他理财的基本观点,并创造了现金流游戏借以普及财务知识的教育。简单地说,资产就是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就是把钱从你口袋取走的东西。比如一般人认为房子是资产,而罗伯特却认为房子是负债,因为建了房子之后就有了诸如装饰维修之类的各种支出,这些都是会把钱从你口袋取走。富人与穷人在对待资产和负债上截然不同:富人购买资产,穷人获得负债,只不过他们以为那些负债就是资产而已。穷人的收入大多数都会直接支出或者获得负债,而负债又会进一步花费更多的收入,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富人则会在保证适量支出的前提下尽量把收入投入到资产当中,而资产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收入,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对于什么是具体的资产,作者罗伯特也列举了一些。比如不需要亲自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拥有它们,但由别人经营和管理。又比如股票、债券、基金、能够产生收入的房地产、票据、版税等等。

罗伯特通过税收的例子,对比了富人和穷人的不同。税收最初只是针对富人,是社会用来惩罚富人的工具。然而随着政府不断地扩大税收,穷人也要开始纳税了。在穷人不停地抱怨贫富不公的时候,富人已经开始利用自己的财务知识开始合理避税了,比如获得企业的保护,因为企业所得税要低于个人所得税,其结果只能是穷人支付了更多的税收。这些差异都是来自于无知,穷人不了解钱的运作规律,就像不了解税收制度一样。

罗伯特认为财商由四方面专门的知识构成:会计、投资、市场、法律。在投资方面,许多人因为不敢承担风险而避免行动。风险与收益同时存在是规律,因噎废食不是解决之道,不断提高自己的财商以降低风险才是正确的方法。亏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惧怕亏钱而不敢迈出赚钱的步伐。

《养育女孩》读书笔记1500字


《养育女孩》读书笔记1500字范文:

林奕含写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书还没有开封,这是一本几乎自传体的小说,讲的是发生在台湾涉及儿童性侵的问题,虽然我的孩子是男孩,但是对于孩子是女孩的家长,还是要多一些对孩子的关注,要了解一些如何养育女孩的办法。

之前看过《养育男孩》和《关键期关键帮助》,女孩的成长按照其特点分为5个阶段:

阶段一

0—2岁,这个时期女孩需要的是安全感。

因为这个阶段女孩还不会安慰自己,她们只能通过哭或者叫的方式来引起妈妈的关注,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能够及时赶到女孩身边,并轻声说到“妈妈在,不要怕”这样会帮助女孩建立起缓解压力的通道。

妈妈对女孩的成长一直很重要,这个阶段妈妈要主静,安抚好女孩的情绪,让她感到安全感。这个时期,爸爸更多的是陪孩子疯玩,因为家里面爸爸往往是大块头,女孩开始是比较害怕的,当她发现你能跟她玩的时候,她就会觉得更安全。

阶段二

2-5岁,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探索身边的物质世界。

这个时候,不要给女孩买过多的娃娃类玩具,也要给她一些动手的机会,虽然不用向男孩那样多,但是也要让女孩有一些简单的动手能力,这个对她将来的生活会有很大帮助,她不会变得任何事都依赖他人。

这个时期不要把孩子打扮的像小公主一样,不要穿过于漂亮的衣服,而应该是舒服的衣服,否则可能会给女孩培养出公主病,开个玩笑。这个时候对女孩来说玩是最重要的,但是在玩的过程中,要给她建立好边界和规矩。

阶段三

5-10岁,这个阶段女孩开始对别人感兴趣,开始与人交往。

父母要帮助她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与男孩不同,女孩爱记仇,所以经常在女孩之间会出现冷战,面对这个问题,父母不要过早介入,要视情况而定,当女孩需要你的帮助的时候,你再帮助她。可以多交给女孩一些表达情感和逻辑的词语。让女孩理解下面的7个关键概念:友好、分享、同理心、控制攻击性、学会道歉、理解情绪、选择。

阶段四

10-14岁,这个阶段孩子长的很大了,但是父母不能放手。要帮助女孩找到她的内心,成为她自己。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不是灌输而是一种引导,让女孩在引导之下发现自己的理想,并为了理想实现而努力。这时期,父母一定不要挖苦或者嘲笑女孩的梦想,要让她觉得她无所不能,培养好她的自信。妈妈在这个阶段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如果妈妈觉得自己不能胜任,也要想办法在女孩的身边帮她树立一个情绪平静、三观端正、视野开阔的榜样。

阶段五

14-18岁,这是最关键也最危险的时期。

女孩这个时期外表已经与成人无异,但是她的内心还是一个小孩子,而且会有发生性行为的风险。这个时候家里一定要给女孩订立好规矩,比如每天最晚的回家时间、注意自己的穿着、让她懂得她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这5个阶段中,还存在五大危险区。

1.不要过早的性感,这会影响女孩的价值观,使她过于关注外表,进而成为乞讨性的人。

2.阻止坏女孩,现在校园霸凌事件的很多受害者都是女孩,父母要教育孩子面对霸凌事件要坚定的表示不满,如果情况严重,父母应当出面进行处理。

3.让减肥的事滚蛋,歧视肥胖是一种社会疾病,让孩子开心的吃饭,不要让孩子对吃饭产生内疚感。家庭中不要关注减肥的问题,要用日常食品和偶尔食品的概念,替代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

4.让孩子远离酒精和毒品,因为文化和社会的原因,我们东方的情况还好,欧美国家青少年的相关问题更严重一些。

5.帮孩子撕开网络的面纱,告诉好女孩,通过网络可以知道很多东西,但是网络也有自己问题。

女儿和爸爸妈妈的关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妈妈最重要,妈妈应该是女儿的导师,是榜样,妈妈要给女儿足够的爱。

成长的过程中,爸爸更多要女儿得到安全感、配女孩疯玩、保留一些权威。

希望可以帮助有女孩的家长。作者:杨晓东

《贫与富——马太效应》读书笔记


最近发现常逛图书馆的新书架子确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总有意料之外的发现。丹尼尔里格尼所著的此书虽然并没有给出我想要的问题的完美答案,但是却也让我有了额外的启发。

马太效应一词,由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家罗伯特K.莫顿发明,指的是先机取得的优势往往带来更多的好处,而劣势则招致更糟的境况。典出于《马太福音》第十三章第十二节: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马太效应常常作用于经济领域而被人们所熟知,也就是常言道的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然而这一规律涉及的领域却不仅仅包括经济,还包括政治、文化、个体等等。总之,可以说有不平等出现的地方马太效应就有可能发挥作用。

不过,这一定律似乎有着它适用的范围和情况,表现为它并不总是正确的。有些时候富人也会变穷,穷人也会变富,这是无可否认的。

那么,研究的重点就变成了以下的几个问题。第一,马太效应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时候不会出现?第二,马太效应是如万有引力般的自然法则吗?第三,马太效应能否为人力所控制?它到底是只能被坦然接受还是可以通过人为改变的呢?第四,因为不平等总会不断产生的,与其关注不平等的根源为何,倒不如研究一开始的极小不平等是如何能够不受干预地自我扩张、自我蔓延,从而形成正向反馈的。

说实话,这些问题作者并没有全部给出答案,不过话说回来也对,如果有真正的解决之道,现如今马太效应就不会肆无忌惮地在全球发挥作用了。丹尼尔里格尼通过阐述许多科学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中的马太效应的案例,缓缓地向我们道出许多新的概念,比如相对马太效应与绝对马太效应、机遇结构等等。

对于上述列出的几个重点研究问题,我尝试将作者的观点总结如下。

马太效应是确实存在的,实证的,这点毋容置疑。

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出发,马太效应是自然法则,其本质是一种正反馈结构,就好像不断坍塌的行星,就像麦克风和音箱相互作用发出刺耳的噪音,这种正反馈的结构在自然界中是确实存在的,虽然负反馈更常见。负反馈追求稳态,正反馈趋于崩溃。虽然正反馈的结果必定是崩溃,然而,只要其正反馈结构得以留存,偶然随机出现的躁动就又会使其重新自我毁灭的道路,至死不休。

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马太效应具备这种正反馈的结构呢?作者认为列举了两个方面。

第一,自我实现预言。比如某知名科研机构因其知名度较高而获得更多的资助,然后做出更多的成果,最终符合资助者的预期,也更加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自我实现预言作用范围非常广,比如海伦帕尔默在他所著的《九型人格》中就曾援引过自我实现预言去警醒世人过度使用九型人格系统的弊端。比如有些人甚至怀疑数十年以来的摩尔定律也是在自我实现预言中得以成立的,说实话,我也是曾经一度这么怀疑的。

第二,内部互助。优势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分享自己的优势,促使大家有着更多的优势;相反,劣势团体成员之间更多的却是相互负担,更进一步地加强劣势。

从建构主义出发,马太效应是人为的。社会行为者有意设计那样的系统,自动青睐已经获得先机的一方,因此,马太效应是人为地投入到社会机制中去的。正像愤世嫉俗的悲观主义者所言:拥有金子的人制定法则。既是人为设计的,自当有人为的办法遏制消除它。比如,在科学领域,有人试图通过拒绝自己获得的排名第一来中和这种马太效应,甚至要从合作名单中彻底去掉自己的名字,好让其他同行科学家重新排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发现,马太效应是可以认为避免的,可以通过参与者道德与良知的选择加以抵消。然而,单纯的建构主义也是无法解释马太效应的。因为社会系统并不完全是有意设计的结果。任何一个社会结构或多或少都是未加设计的。意料之外的因素的集聚,有时候,系统参与者也未能预测和认知。

对于上述的争论,个人认为马太效用是人为地利用客观规律后的后果,率先认识到这一规律的人,为这一规律的发挥作用提供有效的初始条件。如果不把人们恶意利用规律这一现象本身当做规律的话,马太效用还是可以人为控制的。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如今这一效应还是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我看不到其终结的尽头。因此,面对暂时无法改变的社会规律,个人能做是否只有努力站到优势的一方,好让发挥作用的规律帮助自己而不是倒打一耙呢?当然,任何时代都不会缺乏道德主义者与既得利益者之间的纠缠不休,这是相互作用,是事物得以发展的根本,也将永远存在下去。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富养女孩全书》读书笔记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