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书笔记水浒传读后感

读书笔记水浒传读后感

褚时健传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2500字。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中外经典书籍。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褚时健传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2500字”,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褚时健传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2500字

读完周桦写的《储时健传》,我最大的感悟其实就一句话。

人生除了生死,其它的都TMD的不是事。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从人的角度来看,人生最重要时刻的无非是死亡。在死亡之前,一切皆有可能!所以,

才会有这样一句话。The future is not yet 叛变,结果被残忍的砍断双手,扔到河中淹死。母亲因为失去了储时健的弟弟而悲伤不已。不久后就病亡了。经历了这些革命的岁月,或许你能够理解为何日后储时健经历玉溪卷烟厂贪污案件和其女儿39岁在牢记自杀之事之后,会说出那一句话,“改革,总会有牺牲。”

正是经历了这么多生离生别,储时健才会说出这一句的。

后来储时健就在云南省任了一个领导,遇见了他的妻子马静芬。两位老人在2015年一起走过了60年的婚姻。真正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是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储时健当时划分右派的时候,他不愿意划那么多同志为右派,把比例调到很低,从13%到7%.可能大数现代人不明白被划成右派意味着什么。在那时影响可谓深远,有多少家庭因为男方被划会右派而妻离子散的,甚至被划为右派后导致自杀而家破人亡的,不得而知。甚至后来很多被划为右派的人的孩子的上大学的资格都有被取消了。

所以,储时健当时本着能减少一点是一点的原则,将13%的比例调到了7%。但是,后来结果他没有给一位干事利益输送,结果他也被划成了右派。

当时,马静芬没有选择离婚,而是带着女儿一起跟着储时健下了农场。

有这样一个情节,很多年后马静芬仍然没有忘记。晚上看到房间里有一条蛇,结果马静芬当时很害怕,抱着女儿盯了那条蛇一晚上。还好没有事情发生。

其实关键时刻的不分离是非常难得的。

最终褚时健经历了云溪卷烟厂的成功,也经历了后来的牢狱之灾,以及后来76岁高龄的开始种褚橙,跟王石聊6年后挂果。

褚老的心理素质真是强大!非常佩服。

为何褚老做烟厂,做褚橙最后都能成功?

为质量是褚老的命!

ps:补一个褚老的细节:

褚老对于细节的理解,超出常人的想像。

褚老对于种植烟叶,不相信别人说的,亲自跑到田地里去看,结果他看出了一些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点。

另外,这样的做事风格引入到了褚老后期种植橙子的过程中。褚橙的种植也沿用了这样一种做事风格。就是相信事实,并且事实是基于自己的亲自调查而得知的。

总结一下:其实我们做事情也是一样的,不惟人,不惟书,只惟实。

ps:褚老的一些人生片断:

51岁,1979年,褚时健正式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

62岁,1990年,被授予全国十大企业家称号;

66岁,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71岁,1999年,被判无期徒刑入狱;

74岁,2002年,保外就医离开监狱,开始种植冰糖橙;

84岁,2012年,褚橙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全面开始全国销售。作者:田康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成功是一种品质_《褚时健传》读后感


雾都孤儿成功是一种品质_褚时健传读后感:

春节期间,接连生病,借机读了三本书,李佩甫的《羊的门》、吴晓波的《激荡十年》、周烨的《褚时健传》。

《羊的门》描写中原地区吴家堡,暗喻华西村,更多利用吴家堡描写呼天成,描写中国特色人际关系,小小呼家堡,影响力上至中央、省级,下至市级、县级,除了特色人际关系之外,更多是对中原地区,绵羊地无奈,书中描写主人公自述自己没有脊椎,靠一口气活着,其实就是一种妥协,一种为了生活的委曲求全。

《激荡十年》是吴晓波继78-08年《激荡三十年》后续,大学时候读《激荡三十年》,更多感慨那个离去时光,激荡人心、英雄辈出,无论出身草莽,还是江湖之外,只要敢搏,都有机会成功。读《激荡十年》,里面故事历历在目,许多事件甚至说亲身经历,当年3Q大战、千团大战、双十一等等耳熟能详故事,在几年后的今天从08年开始细细梳理,却是另一番滋味感觉,水大鱼大,一点不过。

三本书,感触最深莫过于《褚时健传》,超出书本,感触最深莫过于对褚时健这个人,通过他这个人,我相信一点,成功是一种品质,就是有这样一种人,无论他身处何地,无论顺境逆境,他都可以触底反弹,雷军说:“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上天”,个人认为这只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而真正的英雄是可以造时势。

在读这本书之前,对褚时健浅显了解不过是“烟王”、住监、种橙子,几个简单名词,甚至一度想象,他的种橙子很普通,租几百亩地,找几个农民,种一种,权当休闲罢了。通过对他全部了解,我发现我彻彻底底错了。书中他种橙子12年产量超过1万吨(全国也就400万吨),而且亩产量能达到5吨,欧美国家亩产3-4吨,我国一般亩产不超过3吨,他把工业生产模式引入到农业领域,橙子品质稳定、有保障,这是农产品最难达到的,纯利润达到70%,12年卖1个亿,纯利润7000多万元。很难想象,这是一个70多岁人创业项目,而且取得巨大成功。

再逐一梳理他的人生,或许你才会明白,这些都不算什么。

15岁父亲去世,独自考烧酒卖,而后参加革命游击队,在革命中失去两位堂兄弟。革命胜利后,成为征粮组组长,但亲弟弟征粮过程中被丢江里淹死,母亲接连去世,好不容易过上稳定生活。接连先被打上右派,下放20年改造,下放平均温度40度以上农村,却能苦中坚强面对,后来被分配到糖厂,面对糖厂年年亏损局面,一年扭亏为盈。79年分配玉溪卷烟厂,入厂之初,厂内生产近乎停顿,派系斗争不断,人人无心生产,年年亏损、年年退货,引进外资设备,实行“单箱工资奖金含量包干”分配制度,推出“第一车间”革命、“三合一”体制建立,87年玉溪卷烟厂成为中国同行业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行业地位,一个企业纳税额是中部半个省纳税额,纳税额逐年翻倍增长,据统计,在褚时健效力红塔的18年中,为国家创造的利税高达991亿,加上红塔山的品牌价值400多亿(其他品牌价值没有评估),他为国家贡献的利税至少有1400亿。

真正的英雄是可以造时势,相信褚老就是这样的人,乐观面对生活苦难,无论生活顺境逆境,做人、做事他都高标准、严要求,抓住事物重点、规律,并且以认真、精益求精态度,不会的请教学习,凡事多琢磨、独立思考。《褚时健传》很值得当下学习思考,没有浅层次口号,没有过多夸夸其谈,深挖褚时健成功品质,朴实如坚硬的岩石,路边的白杨树,无言无语,却精神长存。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借用褚橙宣传语,给当下以反思。作者:燎原

《腾讯传》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腾讯传》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腾讯传》一书通过创业(1998—2004)、出击(2005—2009)、巨头(2010—2016)三个阶段,全景式地记录了腾讯崛起的经历,并以互联网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中国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曲折与独特性。读懂腾讯,就读懂了中国互联网。

本书解读了为什么是腾讯,而不是其他互联网公司,成为当今中国市值最高、用户数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为什么腾讯曾经遭遇空前的质疑,它所面临的模仿而不创新、封闭而不开放的“指控”是怎样形成的?性情温和的马化腾如何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全民公敌”?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有什么异同?前者的繁荣是一次长期的追随之旅,还是有自己的东方式生存之道?

腾讯从1998年开始创业,到2004年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8年游戏元年,到2010年3Q大战,到2011年微信独舞者时代,到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巨头,掌握了QQ、QQ空间、QQ游戏和腾讯网、微信等多个亿级入口,以即时通信工具起步,逐渐进入社交网络、互动娱乐、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等领域,在超高速发展的同时亦饱受争议,在“3Q大战”的激烈冲突之后又进一步走向开放……腾讯的发展路径,亦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的缩影。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人在应用性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并开始领跑全球。

在腾讯这个案例上,我们看到了马化腾团队所形成的极具个性的核心能力,作者将其概括为“马化腾的七种武器”,它们包括:

一、产品极简主义。源于“IM”(即时通信)工具,天然具备“产品”概念,且认为“少就是最合适的”“Don’tmakemethink”“让功能存在与无形之中”,读书笔记马化腾本人是“细节美学”和“白痴主义”的偏执实践者,早慧,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则成为最具杀伤力的公司哲学。腾讯也是工程师文化与产品经理文化融合的标本。

二、用户驱动战略。早在2004年,马化腾就提出互联网公司具有三种驱动力——技术驱动、应用驱动、用户和服务驱动,腾讯将着力于第三种能力的培养。长期探索并发掘对中国用户的虚拟消费心理,把“虚拟道具”重新定义为用户的“情感寄托”。

三、内部赛马机制。互联网的几乎所有创新,都具备颠覆式特征,往往突发与边缘,从微不足道的市场上浮现出来,如QQ秀、QQ空间及微信,都不是最高层调研决策的结果,而来自中基层的自主突破。

四、试错迭代策略。互联网经济与工业经济相比最本质的差异是对一切完美主义的叛逆。“小步、迭代、试错、快跑”,腾讯可谓典范。

五、生态养成模式。马化腾是进化论和时空理论的拥趸,面对巨大不确定性,他试图让腾讯成为一家边界模糊的生态组织。从让互联网“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到“连接一切”和“互联网+”,对内向外的双重延伸中,腾讯形成了柔性化的组织及竞争模式。

六、资本整合能力。2011年之后腾讯才有自己的投资风格,马化腾和刘炽平将腾讯的开放能力定义为流量和资本,将前者的优势和战略设想,转化并开放为后者的动力。

七、专注创业初心。马化腾属于改革开放之后的知识型创业者,在其创业初心中,改善财富状况的需求让位于个人兴趣和改造社会的热情,几乎摈弃所有公演,沉浸于产品本身,构成他最鲜明的职业特征。

外界对腾讯的种种争议也还在继续当中,热度不减。它变得越来越值得期待,也越来越令人畏惧。它已经很好,但它应该可以更好。

《穿越孤独》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500字


《穿越孤独》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500字:

本章的目的在于说明一个人是如何渴望他人的陪伴,同时又是如何难以忍受他人的陪伴的。以萨缪尔.贝克特的作品为例,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陪伴》,本章力图论述独处(solitude)和孤独 (loneliness)的区别,并讨论贝克特对孤立(isolation)的执迷。同时,为了避免主观揣测的潜在危险,本章考察了贝克特生活故事的主要特征,从理解其作品中孤独的意义这一视角来进行考察。着重讨论其作品中这种执迷最为凸显的地方,力图揭示孤独、独处和孤立为何主导着他的作品。为什么说对贝克特而言关于孤独、独处和孤立的美学讲述具有重要的心理动力意义。

第二章、 艺术家的独处和创造过程

本章探讨独处与创造性和自我转换的关系,特别是独处与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关系。本章认为独处是人类境遇的一种核心特质,独处和关系是分不开的。独处和关系都是多层次的、动态交互的状态。本章还探讨了艺术客体是如何满足其创作者的关系需要的,而且还特别讨论女性创造性独处所具有的独特性。

创意就像女神,她只在独处的人面前现身。——马赛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

我是一个作家,来自被庇护的生活,被庇护的生活也可以是充满勇气的生活。因为所有真正的勇气都源于内心。——尤朵拉.韦尔蒂(Eudora Welty)

一、独处的本质 即在身体和心理上从他人那里撤回,这是一种单独和自己相处的状态,无论这是自主选择还是被环境所迫。当然这个定义还需要进一步澄清。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所谓的根本或原始孤独(radical or primary solitude),即每个人在自己的经验世界都是孤独的,这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有人陪伴,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处于存在主义的孤独之中。 温尼科特(1988)讲到,在发展出“”独处能力(capacity to be alone) 之前,我们处于一种“”原始的存在状态“”比发展的原始阶段更早的阶段“,这个阶段处于我们发展处人际关系之前。 伯拉斯——那种根本的、原初的孤独笼罩着所有的客体关系,这无法避免也无法改变。这种孤独是我存在的背景,独处是自我的容器。 艾根—— 我们是谁,这在某种程度上带给我们无边无际的孤独,这种孤独是我本质的固有要素。 独处有两种基本的衍生物:被强迫的独处和自发的独处。前者是一种囚禁,不管是他人还是自己施加的;而后者是自主选择的隐退,目的是为了投入到项目、艺术或者其他事业当中。强加的独处有可能是一种赐福,自发的独处也有可能是一种诅咒,两者也有可能会相互转化。

二、孤独的艺术家到底在做些什么?

温尼科特认为独处是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几乎是情感成熟”的同义词。温尼科特认为,安全平稳的母亲养育帮助儿童建立了这种独处能力,使得其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能够感觉舒适。在温尼科特看来,独处反倒意味着某个其他人(好的、可靠的客体)已经被向内投射,婴儿这个人也是在场的。只有拥有“足够好的母亲养育”的人,才有可能获得这种充满前景的独处能力。不过本章作者对这一观点的普遍性表示怀疑。因为许多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家都经历过糟糕的父母养育,以及早期的创伤和丧失。

关于独处和创造,我们有两个启发性的观点

1、对温尼科特而言,独处是在积极的母亲养育下【鲍尔比(Bowlby)将之称为安全依恋】获得的一种能力。

2、对巴林特而言,独处是一个安全的、可预测的、充满创造的空间,我们往往从失望的、施虐的环境逃到这个空间。本章作者提出第 3 个观点有时候,艺术家寻找独处是为了投入到儿时的坏客体(即费尔贝恩所说的无法预测却令人兴奋的客体)之中,他们和这个坏客体还有未完成事件。

因此,即使是在独处的状态,当事人仍然在和他的客体相互纠缠,需要通过创造的产物,寻找解决与客体世界的未完成事件。艺术作品也包含容器的特点(比昂,1959) 一些艺术作品具有自体客体的属性,可以发挥镜映(mirroring)或者理想化的作用。艺术家需要隐私,从而退行,由此才能创作。他们必须探索自己的深渊。当投身于创作过程的激烈关系当中(这种关系需要一切,并且往往不惜一切),他就无法投身于与他人的关系当中。孤独和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本章作者想到奥戈登(Ogden,1994)提出的”第三分析空间”(third analytic space)这一概念,这是由分析师和被分析者的投射以及认同共同制造的空间。他所指的这一共同创造的主体间空间超越了每个个体,甚至超越了分析匹配。

三、 女性、独处和创造性

独处对女性的含义与对男性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进化和生物学所塑造的文化把女性首先置于养育者的角色,女性被期待更加社会化、更善于交际、更善于养育。甚至从嘴唇解剖学的角度来理解女性的关系,即女性拥有向他人诉说的嘴唇。

第三章、 吾栖之肤

这部由阿莫多瓦导演的惊悚片,讲述了一个女人炼成的故事。影片讲孤独和社会隔离看做成长为人(becoming a person)的隐喻和基石。弗洛伊德将阳具嫉妒视为女性特质的基石,阿莫多瓦泽提出了迥异的观点,重新结识了女性的肇始和形成过程,推而广之,也是人的形成过程。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皮肤是自我的边界。这是第一层界限。被抚摸、爱抚、打耳光、割伤、烧灼、殴打都是通过皮肤来体验的。它是感觉的器官。它是我和非我的边界。

皮肤和潜藏着倒错的可能性,因为经由皮肤、快乐可以越级变成痛苦,痛苦也可以变成快乐。当剧中外科医生给了病人一副坚不可摧的皮肤时,他 既剥夺了她的脆弱性,也剥夺了她损害其人性的能力。 在这部影片中,阿莫多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之前已有对特定客体的渴望、对共情式客体的渴望、对精英群体接纳自己的渴望,以及对民族 或种族接纳自己的渴望,阿莫多瓦又加上了一种新的渴望,即对自己的渴望。

这一观点也隐含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他认为自恋式的爱可以是一种对之前自我的 渴望、对理想自我的渴望或者对自我镜像的渴望。 这与临床实践有什么联系呢?当一位中国人离婚的时候,TA 可能会说:”真 丢脸(我失去了我的皮肤)”当 TA 幻想破灭或者非常沮丧的时候,TA 可能有类 似的表达。皮肤有着保护层的含义。由配偶提供的皮肤是一种确证,确证我们是 一个妻子,因此是一个女人;确证我们是一个丈夫,因此是一个男人。

我们的性别角色强化了我们的性别认同。而我们的性别认同也强化了我们的自我感。拥有 一个性别就是成为一个人。当一个男人像丈夫那样说话时,这就强化了他的自我 感,失去这一身份等于失去了一部分自我。

通过抛弃自己的身体和面容(正如许多人做的那样),个体是在设法从自我 那里疏远身体,这是以一种可以想象的、最为极端的方式,让个体处于孤独之中, 那就是对自己的孤独。年龄的改变会加强个体身上的这种疏远,特别老年人的身 体和面容的时候,更容易出现这种疏远。相比于对他人的渴望,对曾经的自己的 渴望是一种更加极端的孤独。

阿莫多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好的例子,让我看到改变一个人的身体是多么 的复杂,让我们看到因为失去的自我而感到孤独,这种孤独已经超越了这一复杂 而痛苦的感受的一般社会层面。作者: Helen

腾讯传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腾讯传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2011年11月,腾讯和360的3Q大战刚刚尘埃落定,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正为争夺用户打得不可开交,微信是腾讯新上线的一个产品,已经有3000多万用户,并且每天新增20万,因为有微信,所以,微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2011年前后正是微博横扫天下的时候,面对微信的横空出世,改变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事后看待这个事情,在为张小龙团队欢呼的同时,也为马化腾捏一把汗,如果微信不是由腾讯公司孕育出来的,而是由其它公司创造出来的,今天的腾讯还是腾讯吗?

微信和腾讯使我不由的想起了得到和罗辑思维,得到用户现在也已经突破1000万了,每天新增10万左右,都是大量占用用户时间的工具,不同的是微信主要偏社交属性,得到是知识服务商,主要偏学习属性,得到里面的用户需要交流联系还是要通过微信来传递,但是微信的用户,不一定只有得到一个平台来学习,微信用户基数大是原因之一,得到版本不断更新,也在注重用户交流这一块,但其精髓还是知识服务,社交体验这一块应该不会大突破,所以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为什么是腾讯,而不是其他互联网公司,成为当今中国市值最高,用户数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它的成功是一次战略规划的结果,还是偶然的产物?

——为什么腾讯曾经遭遇空间的质疑,它所面临的模仿而不创新、封闭而不开放的“指控”是怎样形成的?性情温和的马化腾如何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全民公敌”。

——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有什么异同?前者的繁荣是一次长期的追随之旅,还是有自己的东方式生存之道。

以上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后续会慢慢给出答案。

“大行业和大时代”促使马化腾一骑绝乘。

罗胖曾经说过关于洛克菲勒是怎么样发财的,在现代的商业环境里一个商人要想成就洛克菲勒那种级别的财富,你至少要过三关:

第一关:就是挖到第一桶金。

第二关:你就必须变成一口猪,站到那个时代性的风口面前,让风把你这头猪吹起来,这叫把握一次大机会。

第三关:就是你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方式完成你的财富帝国的横向扩张。

请思考一下腾讯帝国的崛起是否有其相似的地方?

马化腾的七种武器

产品极简主义

简单就是一种美,少就是最合适的。马化腾是“细节美学”和“白痴主义”的偏执实践者。

用户驱动策略

注重用户体验,分析用户心理,形成了大数据下的用户反馈体制。

内部赛马机制

中层团队并驾齐驱,内部厮杀。

试错迭代策略

小步、迭代、试错、快跑。

生态养成模式

进化论和失控论并行,连接一切,互联网+

资本整合能力

流量是优势,战略设想,转化并放大资本是动力。

专注创业初心

个人兴趣和改造社会的热情是推动创业的条件。

中国互联网和美国互联网的差异化,以及发展历程。中国几乎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可以找到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影子,但不是完全复制抄袭,都是在日后不断摸索找出了适合自己生存和盈利模式。

美国人总在想如何改变世界,以改变世界来改变生活,而中国人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以改变生活来改变世界,两种人生观没有好坏对错之分,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除了互联网几乎各个行业都被政府垄断,只有这个行业使大家有相对公平的机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互联网的开放性为大家提供了便利,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个时代浪潮之中,新一轮大航海时代正在进行着。

《褚时健传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2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水浒传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