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西游记之牛魔王读后感

西游记之牛魔王读后感

牛魔王的遭遇——《西游记》读书笔记。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在我们在读一本中外经典名著时,会从中感受到与我们以往认知中不同的东西。当我们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牛魔王的遭遇——《西游记》读书笔记”,感谢您的参阅。

牛魔王的遭遇——《西游记》读书笔记

牛魔王在《西游记》中出现二次。牛魔王初登场于《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孙悟空得到金箍棒以后,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来参贺。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牛魔王是老大,自称平天大圣。牛魔王再次登场已经是五百年以后,此时的牛魔王已经娶了铁扇公主为妻,二人有一子红孩儿,又纳了玉面公主为妾。另外,他被提到二次,一次是红孩儿镇守火云洞,为了吃唐僧肉与孙悟空大战,孙悟空因唐僧与八戒被擒入洞中,于是变作牛魔王的样子入洞哄骗红孩儿。第二次在女儿国,为了取落胎泉水,孙悟空又与牛魔王的弟弟如意真仙发生冲突。

可见牛魔王在《西游记》中是个比较重要人物。在全书妖魔中,老牛是一位为数不多可以以自身武力不靠法宝与孙悟空匹敌的角色,他有坐骑辟水金睛兽,也会七十二变,与孙悟空交手,不分上下。牛魔王交友广泛,名气颇大,在妖怪中可算一位名副其实的绝世枭雄。

他的日子本来过得逍遥自在,大老婆罗刹女即铁扇公主凭一把芭蕉扇,掌管八百里火焰山,受当地百姓供养;儿子红孩儿学成了三昧真火,在火云洞做买卖;小老婆玉面公主是倒贴的富二代,靠着万岁狐王的百万家产,吃穿不愁;弟弟如意真仙在女儿国落胎泉搞垄断经营,收入颇丰。

牛魔王的神仙日子被孙悟空等人的到来打破了,先是儿子因要吃唐僧肉,被观音收去做了善财童子,接着弟弟如意真仙在落胎泉被打败,失了经济来源,再是小老婆玉面公主被猪八戒一耙打死。这真是倒了霉运了。夫妻俩从来没有想过要吃唐僧肉,只是因为不愿意借芭蕉扇,生活被搅得一塌糊涂!

为了降服牛魔王,天廷动用了托塔李天王并哪吒三太子,领鱼肚药叉、巨灵神将,如来动用了金刚罗汉,道教方面又派来了六丁六甲护法神将,就连当地的土地爷,带领着一队阴兵,亲自带兵打仗,还有那孙悟空与猪八戒时不时上门骂阵、挑战。这架势就如五百年前擒拿孙悟空!铁扇公主慌了阵脚,劝夫君献出芭蕉扇,让他们西行去吧。偏偏牛魔王咽不下这口气。

咽不下这口气,你也得咽下,佛祖一生气,后果很严重啊!谁叫你不以取经大局为重,谁叫你挡道?谁叫你不信我佛教?打!直打到你求饶为止!这些人一上来就是暴力,无理可讲。

最后老牛实在是扛不住了,只能跪地求饶道:“莫伤我命!情愿归顺佛家也!”为救夫君,铁扇公主乖乖献上了芭蕉扇。9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中牛魔王夫妻最后的结局给我印象很深。(上图)他俩被除了法术,身着布衣,成了凡人,可怜巴巴地向唐僧等人谢罪,隐姓修行。书上说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留名。

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收归我佛门下。老牛经此遭遇,终于懂了:佛祖才是三界真正的老大,笃信佛教才是正道!

作者:孙燕鸣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西游记学生读书笔记1000字


《西游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志怪类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的情节丰富,人物经历复杂,身份更是千奇百怪,有被贬下凡的卷帘大将、天蓬元帅,有被镇压的齐天大圣而他们的师傅是如来曾经的弟子金蝉子,就连坐骑也是龙王三太子,而就是这样的队伍却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在吴承恩的笔下,无论妖魔鬼怪人神,皆栩栩如生。在阅读《西游记》时,里面的人物就好像活了一般。

《西游记》中人物各有神通,各有命运,如哪怕是骁勇善战的孙悟空也有克星二郎神;纵使是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也难逃被贬下凡的命运。而作为普通人的唐僧,却是悬赏价格最高的。谁叫传言称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呢?也就难怪妖怪百般阻拦了。

在《西游记》中,我并没有特别喜欢的人物。姑且聊聊以下几个吧。

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它拥有火眼金睛,可以看出任何妖怪的原形,其本领高超,是除魔除妖路上的一大主力。也正是如此,孙悟空也有着他自己的骄傲。他是天生石猴,是天生神兽,可谓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饶是如此,他却被金箍牢牢束缚。也是因为金箍,他才被肉眼凡胎的富有慈悲心肠的师傅死死束缚,很多能力无处施展。但就算如此,也挡不住悟空上天入地的脚步,挡不住他斩妖除魔的步伐。

唐僧在《西游记》中本为如来的徒弟,但由于后来被贬,才成为了主要的取经人。但是他是肉眼凡胎一个!没有任何辨别妖与人的能力,常常人妖不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误会悟空。师徒之间分分合合,可谓一大悲哀。但即便是这样分分合合,师徒四人也达到了灵山取真经的目的。

猪八戒是除魔队伍中的另一主力,他天生好色,懒散好吃。许多时候悟空与师傅的风波都和八戒都脱不了关系。猪八戒也是三位徒弟中最黏师傅的一位,同时猪八戒也是最嫉妒大师兄的。因为猪八戒一直认为自己才是大师兄,但谁让孙悟空入门比他早呢?即便如此,他在除魔斩妖时也出了很大一份力。

沙和尚是孙悟空一路上最忠诚的粉丝。沙僧一路上默默无闻,不爱说话,但自从有了他,悟空和八戒总算空出了手,重活脏活全给沙和尚包了。谁让他是三师弟呢?就连我们的小龙马都比他早,不过这不妨碍他成为三个徒弟中的一个。沙和尚是个和事佬,是他经常在师徒分离的时候两边劝;同时他也是孙悟空最信任的人,另一个自然就是小龙马了。

三个徒弟一匹马,正是因为他们,《西游记》才如此精彩。也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经历了一次取经之旅。是他们让取经之路不再沉寂,是他们的努力与坚持不懈,才达成了最终目标。

最艰难的路程——《西游记》读书笔记400字


最艰难的路程——《西游记》读书笔记400字

西游记这本神魔小说,结合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四个人物主角各有所长。在《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中占了很重要的位子。

孙悟空是一个勇敢机智,嫉恶如仇,非常大胆的一个人。但是“大闹天空”时正因为它的冲动,出了大祸!在每次唐三藏误会孙悟空,如“三打白骨精,”时孙悟空都以善良的心理和痛苦的折磨一次次去保护唐三藏,而每次的保护都被唐三藏误会。我读到这时,不由得心起一分的敬意,好一位有勇有谋的斗战胜佛啊!

每一次降妖时,孙悟空总是第一个冲前头,以大圣之名,恐吓小妖!这里可以显出大圣的自尊心很强,非常的高傲!但是一路走来不管遇上什么妖怪第一个不会像八戒一样贪婪胆小,临阵脱逃。也不像沙僧一样没有头脑。更不像靠人保护的三藏,只会一计心头策,便开打!——俗话说:“好战”!也有谋!三借芭蕉扇时,第一次不成功,第二次又借——不成功,第三次再借,以这样的毅力最终借到芭蕉扇!悟空不像八戒一样,半途而废,这就是取经成功的主要关键!

孙悟空不仅足智多谋,善于想办法还好斗,以斗战胜佛的名义真是让人敬佩!

西游记中的人物非常的引人注目,他们各具特色,在取经路上相互合作的团队作用。

作者:灵溪一中陈博伦

《西游记》读书笔记:沙僧的悲剧与天庭的残酷


沙僧在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出场。

怪物闻言,连声喏喏,收了宝杖,让木叉揪了去,见观音纳头下拜,告道:“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

在沙僧初遇师父时,这样自报家门:

“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玉皇即便怒生嗔,却令掌朝左辅相:卸冠脱甲摘官衔,将身推在杀场上。多亏赤脚大天仙,越班启奏将吾放。饶死回生不典刑,遭贬流沙东岸上。”

沙僧本为天庭的卷帘大将,然而一个小小的失误——失手打碎了玻璃盏,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原本是要砍头,多亏赤脚大仙相救,最后是贬下天界,每七日飞剑穿胸百余次。第一次读这个细节没有多想,直到后来看电视剧《宝莲灯前传》时才猛然注意到这个惩罚的残酷。

在《宝莲灯前传》里,卷帘大将为玉皇大帝鞍前马后,降妖除魔,平定叛乱,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一次宴会失手打破了玻璃盏,便被惩罚至于如斯境地。对应人间,譬如皇帝的将军臣子为皇帝平定战乱,功勋卓著,结果一次宴会失手打碎了一个好的玉杯,便被革除官职,五马分尸。这种惩罚是何其残酷!

“陛下,这只是一只琉璃盏而已,只是小神不慎将它打碎的……陛下,小神这么大一个人,为您侍驾数万年的一个人,难道就,难道就比不上一只琉璃盏?”卷帘大将的悲愤溢于言表。在《宝莲灯前传》里,编剧的剧情安排得非常出色:摘抄,孙悟空被放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天廷庆祝自己的胜利。蟠桃会上,卷帘天将因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被玉帝贬下凡去。看到卷帘的下场,天蓬十分难过,喝得大醉,误入广寒宫,调戏嫦娥。沙僧是否吃过唐僧肉这个问题在网上曾有脑洞大开的讨论。

第八回里继续写道:

又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

这是一段细思恐极的话。沙僧吃人无数,但是唯有九个人的骷髅沉不下水去。这九人皆是取经人。换句话说,先后有九个人前去西天取经,然而到了流沙河,都被沙僧吃掉,丢了性命。纵观全书,这九个人很可能就是唐三藏的前世。

在书里,对唐三藏的描述所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就是:他是十世修行的好人。本次取经为第十世。那么前九次被沙僧吃掉的可能是唐三藏的前世。(注:仅仅是推测)只有这一次,天时地利人和,取经人顺利地收了三个徒弟,上路取经成功。

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600字及感悟


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600字及感悟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它记载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时候,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种险难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师徒四人中沙僧最忠厚,他一心想取得真经,不管什么时候都尊从师父的命令,他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

猪八戒,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他有四大恶习:见色忘义、好吃懒做、半途而废。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在一次蟠桃宴上调戏嫦娥而被玉帝贬下凡来。不料却投成了猪胎,成了现在这幅模样。

唐三藏,虽然说不上什么英勇无畏,但他坚信佛道,即使面前有妖魔鬼怪,他也要取得真经。当然,善良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他曾好几次因为善良而差点儿送了自家性命,辛亏别人佛祖出手相救,要不然他就被怪物吃进肚子里了。

孙悟空非常勇敢,他不怕困难,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师父被抓走了,他就会奋不顾身的救出师父。

在《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三次分别变成妇女、老婆婆、老公公,孙悟空前两次都把她打跑了,可是就在最后一次的时候,他打死了白骨精。让唐三藏相信他,可是在一旁的猪八戒却说:“这是大师兄骗你的,师父!”就是这一句话,让唐三藏给孙悟空下了贬书。之后,唐三藏和沙增被妖怪抓走了,最后是猪八戒去花果山求孙悟空去救师傅,孙悟空才救出了唐三藏和沙增。

《西游记》里战胜困难的同时,就孕育了唐三藏师徒四人每人都有的长处和短处,正是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得以成功。让我懂得了想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文|许远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牛魔王的遭遇——《西游记》读书笔记》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西游记之牛魔王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