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苦难辉煌读后感800字

苦难辉煌读后感800字

《苦难辉煌》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600字800字。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当我们在读完一部好的作品时,心中难免会有一些看法以及见解。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最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有没有写过有关中外经典名著的读后感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苦难辉煌》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600字800字。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苦难辉煌讲述了中国近代关键时刻的历史承接这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财富。中国的近代历程是不断的在烈火中熔炼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在磨难中诞生的。在天安门广场长,毛主席和孙先生默默对视。他们两是近代中国改革的风云这人物,他们掌握着近代中国的走向,是从封建到共和两大转折。是面对庞大的旧势力中关键的支点。相比孙先生的辛亥革命,共产党带来的革命是艰辛却也是更成功。

共产党成立之初,是那么的薄弱。是那么的饱受摧残,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处,随着孙先生的逝世,蒋介石的野心。共产党一直处于国民党的压迫之下,在内共产党内部的左顷思想弥漫又使得共产党内忧外患。在几次反围剿失败中,确定了长征这一决定。在这路上,历经磨难,放弃与背叛,左倾和逃亡使得这条漫漫长路留下了无数先烈,使得一支刚铸的部队崛起。这样一支队伍之所以是真实的,因为他同样具备所有可能存在的要素,有彷徨,有逃离,有叛徒,有分裂。即便在正义的一方,也有太多的模糊、抱怨、失误、错误,有些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读后感红军作为一个整体是光芒万丈的。如果不是有着伟大的目标,这支部队不会存在。我们如今总是感叹受尽磨难,相比中国共产党在那战火年代你还能说自己苦么。中国共产党给我们留下来的不仅是给我们带来安逸的生活,也是给我们带来很大一笔精神财富。

中国近代是动荡的,是不安定的,是苦难的,是屈辱的。生活也如历史,总是困难为基调。历史能给我们带来答案,既然中国共产党人可以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创建辉煌。我们作为后人,也要自然要继承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困难是登上成功的阶梯。你的志向要高远,才能踩着艰苦而上。

1840年以来,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经历过中华民族这样巨大的跌宕起伏。怎么认识与对待自己这段千曲百折的历史,我们缺乏的不是思想,而是思想的力度。没有思想的力度,无法穿透历史与现实的纷繁烟云。没有力度的思想,每经历巨变,都不由自主地全盘否定过去,企图推倒重来。以这种方式去思维和认识,只会把中国近现代史以至当代史看成一部不断从这个极端跳向那个极端,不断自我否定、自我抛弃的历史。这种只见断层、不见积累的思维方式,最终印证的只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不成熟。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苦难辉煌读后感500字心得体会


苦难辉煌读后感500字作文

《苦难辉煌》是一本什么书呢?它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本好书。书中的内容从蒋介石“围剿”红军说起。中央军第一次“围剿”,兴兵10万,长驱直入,却连连扑空,被搞得焦头烂额,失败而归。第二次“围剿”,用兵20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却总是找不到红军主力,被打的头破血流。第三、四次“围剿”分别用兵30万、50万,却屡战屡败。第五次“围剿”,蒋介石倾全国之兵,以及“碉堡政策”配合,再加上当时的红军中左倾领导人制定和执行的死打硬拼、短促突击战术,使红军主力几乎损失殆尽,不得不开始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可是,由于指挥错误,经过湘江苦战后,红军部队锐减一半多人。接着,红军进行了整编,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重新开始领导红军。从此以后,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逐步克服了失败、内部分裂等难关,最后,英勇的红军走出了苦难,开始了新一次的辉煌。

《苦难辉煌》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多彩、描写客观实际,还写出了共产党为什么由小变大,由50名党员发展为“百万雄狮过大江”。首先,共产党人打地主、分田地等等,深得民心。其次,大多数共产党人意志坚强,坚决不像国民党反动派投降。还有,共产党纪律严明,不怕苦不怕累。而国民党本身就内部矛盾重重,再加上贪污腐败,最终落得了“八百万军队没能保江山,蒋介石从大陆飞往台湾”的下场。

苦难辉煌读后感:《苦难辉煌》这本书告诉我们,只有心中装着老百姓,真正为人民大众造福的党和军队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干革命要不怕流血牺牲,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苦难辉煌读后感500字心得体会

合上书本,掩卷沉思,回望历史,透过历史的烟云,这本《苦难辉煌》让我们相信,正是基于信仰的力量,信念的忠诚,凤凰涅盘式的苦难才最终创造辉煌,反观当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需要从中汲取力量,以坚定我们的信念,壮大我们的身心,从而写出一部更加辉煌的历史画卷。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长征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一个民族的希望?是沿途群众不断的兵源补充,是沿途群众不断的供给保障!穿越历史风云,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的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体现了人民的选择。

在《苦难辉煌》书中,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解读,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角度告诉我们,之所以如此,既有其历史的偶然性,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是特殊的历史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种可能,必然性是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依然坚定信仰,才能使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读书笔记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

本书在写作方式上,突破了传统写法,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了国际大背景下来写,把中国革命的命运同国际背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揭示了国际社会的变化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很多史料都是以前未曾披露的,客观翔实,更为难得的是,作者的有些观点颇为新颖,有些甚至是颠覆性的,从而更加趋向于历史的真实。作者的文字风格也突破了以往同类书籍刻板、僵化、教条、枯燥的局限性,用散文的笔法进行写作,文采飞扬,激情洋溢,读起来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使本书具有了恢弘的史诗价值。

《童年》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800字


第一篇:《童年》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800字

读了《童年》这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许多许多。高尔基那悲惨、令人怜悯的故事,顿时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故事主要写了高尔基童年时的痛苦生活,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我”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小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打击而深深震动。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保护和支持了“我”……从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和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历程。

这时,我的鼻子不禁一酸,为高尔基悲惨的童年生活而伤痛。我依然含着泪水,终于把这个催人下泪的故事看完了……

想着想着,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不还是有贫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吗?当我们走在街上,随处可见一些衣衫褴褛的乞丐,楚楚可怜的小孩子和孤苦无依的老人。这见证了现时社会官员的无能、贪污成矩的不良风气。试问社会怎能会有进步呢?怎能会繁荣昌盛呢?怎能会迈向新的旅程呢?从那个时候起,我心里就暗暗萌生了一个念头:长大以后,要当一个万人景仰的大英雄,把千千万万个像乞丐那样可怜、无家可归的穷人从恶霸的威胁和利用下,一个个地拯救出来……慢慢地,慢慢地,这颗种子不知何时从我心里缓缓地萌发了,而且那样的坚固、结实……

这时,我的脑子里也随着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如果我是一个市长,那该多好啊!要是真的能实现理想,我必定救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能把幻想变成现实,那一定是很美好的。我期望自己忽然长大成人,当上了江门市市长,我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领导各阶层人民,把江门市建设成为第一的城市。要江门市舍弃以前的旧面目,不再希望有高尔基那童年般的生活。当我一上任,会执行任务:第一: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抓好社会治安管理。因为只有这样做,社会才会进步,才不再有“贪污”的现象,人们才不再过上被压迫的生活。第二:抓好教育事业。要多设一些专门学校,让失学儿童读上书,使学生能茁壮地成长成为国之栋梁。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无依的儿童,还可以为国家培育人才。其次,还要多设儿童场所,发展儿童的智力,锻炼儿童的身体,做到劳逸结合。第三:设老人福利院。无论是孤寡老人,还是退休职工、干部,都可以搬进去休养,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并且特意派出专门人员为老人服务。这样便能够减少孤苦无依的老人。待到所有设施都实行后,我相信乞丐必定由多变少,由少变无,那时侯的江门市一定更好、更美、更繁荣。

第二篇:童年读书笔记800字心得体会

我仰慕高尔基的《童年》很久了,暑假里,在三味书店的开业之时,坐在全新的咖啡吧里,我终于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一口气将全书读完,不禁掩卷深思:这是一本伟大的书,既充满黑暗,又能看见光明,在冷酷无情中突显着人性的光芒。

书中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幼年时期从三岁到十岁的生活片断。读到他的外祖父如何贪婪、残暴,有一次竟将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结果大病一场;还曾疯狂地殴打外祖母的脑袋,致使发针都扎进了她的头皮里;他的舅舅为了争夺财产,把阿廖沙的爸爸推进冰窖里,还惨绝人寰地折磨自己的妻子,害死徒工小茨冈。他们冷血得连禽兽都不如,看着阿廖沙悲惨的童年生活,仿佛将我我带进了一个黑暗的世界。

我一直认为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一个阶段,可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快乐的童年。啊,我比阿廖沙幸福多了。他的童年充满黑暗,而我的童年记忆里,外祖父和舅舅可疼我了,常常买糖果给我吃,和我一起玩游戏,快乐极了。在感叹自己幸福的同时,我不禁深深地为他感到心疼和同情。

庆幸的是,正当阿廖沙处在困境时,终于出现了缕缕阳光——他的外祖母,她经常讲正义和光明的故事给他听,像个天使般引导他走向光明。正如文中写道的:“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她给予阿廖沙知识和战胜黑暗的力量,给予他迎接光明、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使他成为了一个坚强、善良的人。

听说过一句话: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黑暗邪恶的环境没有毁灭高尔基,相反却造就了他,在那种邪恶污秽的社会里,高尔基始终保持了那颗明亮、纯洁的心,向着他理想的光明境界奋斗。最后,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他用实际行动说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并不重要,重要是面对困境的坚强决心。

我自思,如果把我放到阿廖沙所在的那个社会,或许我连一天都没办法活下去,更不要说和罪恶的社会做斗争了。我现在才知道我的童年有多幸福,父母的疼爱、良师益友、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的童年充满快乐,使我健康成长。于是我明白:我要一边享受童年快乐,一边认真努力学习知识,用知识和智慧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美满更幸福的生活。比起高尔基的童年,我们每个人的童年要比他好的多,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学习高尔基,在风雨中行走,在逆境中成长!

回望苦难,共铸辉煌——《苦难辉煌》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回望苦难,共铸辉煌——《苦难辉煌》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位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说苑》中的名言:“少儿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劝诫我们要将读书视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在什么年纪,什么条件下都要坚持读书,坚持学习。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有幸从单位捧回了沉甸甸的《苦难辉煌》一书,跟随着金一南教授生动犀利的语言、真实新鲜的史料,开始了一场关于中国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的历史文学之旅。

初读这部巨作,我是有一定心理压力的,并且面临了一些困难,比如对历史背景不够了解,对人物关系不够明确,造成阅读速度很慢,常常看到后面又反过来把前面阅读过的部分再看一遍,面对这厚厚的巨著,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读得通,读得懂……直到我在看书评时了解到了金一南教授在写在这本书时背后的故事: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金教授广泛阅读了500余本参考书目,整理了200多万字笔记,历时15年才撰写完这部52万余字的作品。这让我猛然意识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金教授用了经年累月积累的读书笔记和常年的审慎思考才有了这部52万余字的巨著,而通过对这段沉重历史和伟大人物的阅读和思考,我们作为读者的思维能力和精神境界一定能有所提高。

《苦难辉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多么光荣的政党都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在早年,孙中山先生向往社会主义,也曾分不清马克思、恩格斯与考茨基、伯恩斯坦的区别,就如同毛泽东当初也分不清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的区别一样,量变堆积历史,质变分割历史,正是这些艰难彷徨、困苦迷茫才让他们迅速的成长起来,在大浪淘沙中逐渐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有了真正的追求与崇尚的理想。

青年时期正是人生发展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快速的接受各种讯息,尤其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得以接收时效最强、范围最广的资讯,在这个无比开放的环境,我们的思想无可避免的经受方方面面的冲击,读书笔记反反复复的涤荡,正是在这个怀疑、迷惘、彷徨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得到形成,理想得到坚定,而这个过程必须以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作为基础,唯有不忘初心,记得来时的路,才能充满自信的勇往直前。就如金一南教授在书中写道的:“不能深刻的感悟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那些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付出宝贵生命的可敬、可爱的人们,值得铭记;那段宁愿战死,也不愿掉队、离队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路,值得回味;那股忠贞不渝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朝着远大目标冲锋向前的精神,值得传承。

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尽了百年的历程。那些沉甸甸的岁月虽然不是一本书就可以叙述的,但正是有了这些文字,才给了我们一扇回望历史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了过去,看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看到了那群勇敢无畏的人们,我们承载着他们的愿望,打开一个通往更强大、更富饶的新世界的大门。“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苦难辉煌》这样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是政治生态的形象反映,而能够全面辩证的看待这段历史,恰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铭记历史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于我而言,那就是将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融入到我的具体行动中去,在工作上敬业爱岗、在学习上锐意进取、在生活上简单朴素,让信仰成为动力,让优秀成为习惯,以此回望先辈的苦难,共筑今日的辉煌。作者:丁雅昕

读书笔记800字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800字心得感悟

翻开《》,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着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这就是罗曼·罗兰在《》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苦难辉煌》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600字8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苦难辉煌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