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创业维艰读后感3000字

创业维艰读后感3000字

《创业维艰》读后感2500字。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我们在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往往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对于你来说什么样的书籍才是值得我们阅读的?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创业维艰》读后感25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创业维艰》读后感2500字
阅读这本书在我来说并不容易,因为作者观点让我极不舒服,书中所讲应对危机的方法与我所理解的商业伦理规则相悖,在我出差半个月的时间里,此书让我反复读了三遍,这是一个和作者较劲的过程,我没法以一种空的状态去接纳他的观点。我深深认同一句话: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在我看来,作者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功利主义者,他的很多决策是非常自私、独断专行,并且对下属员工是不负责任的,他最被业界称道的危机处理方式,无非是融资和转卖而已。
本霍洛维茨不管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创业的角度,他似乎并不是乔布斯那样的技术和营销天才,也不是Facebook的扎克伯格那样成功的运营和管理专家。
让我们先来看看本霍洛维兹的经历:他创业的第一家公司loudcloud,成立刚九个月,正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互联网泡沫在全球范围内破灭,从2000年3月10日到4月这一个月时间内,纳斯达克指数从峰值5048点跌破1200点以下,跌幅达到80%,公司虽然完成了1.2亿美元的C轮投资,但是在如此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公司的销售额极其糟糕却同时又在极速膨胀,在短短不到18个月的时间内从十几人的小公司膨胀到600人,资金链断裂,因此不得不通过尴尬的上市凑集到1.625亿美元,暂时度过难关,因为公司运营的持续低迷,作者把该公司以63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EDS公司,并创建第二家公司ops)
但也恰恰是这本书吸引我们的地方,本霍洛维茨就像金庸笔下的韦小宝:每次都在企业几乎无路可走的时候又刚刚好的起死回生,他似乎没有经营一个伟大的企业,但他带领他们团队度过了一场又一场的真正危机。
此书在中国热销,是因为中西方创业理念、经营方式及对企业创始人的认知差异而引起的反思,理由如下:
第一,不再抱守做百年老店的创业理念,当马云还在为阿里巴巴距离102年的目标还差多少年而计算的时候,硅谷的企业家似乎缺少所谓情怀,他们像炒股一样,融资创业,等炒到高位的时候把公司卖出,目前百年老店已不是创业者的第一选择,在新新人类中,他所掌控的企业只是一个成就其个人职业梦想的工具和载体,只要能卖到足够的价钱,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创立的公司卖掉变现,以实现个人价值的利益最大化。
第二,与中国传统的商业道德相违背,本霍洛维茨的经营诀窍似乎是不断以新的问题来掩盖旧的问题,资金链断裂就融资,融资失败就上市,上市后濒临破产就做大估值,寻找下家卖出去,在经营不下去loudcloud公司时,他几乎瞒着所有人,偷偷剥离原loudcloud公司的优良资产opsware,这虽然没有违背商业法则,但也绝不光明正大。
第三,经营理念是唯目的论,在本的职业生涯中,有令人感到温情的一面,比如他对所收购的tangram公司的cfo约翰内利支付了不菲的医药费,虽然这个费用他的公司是没有必要负担的,但大部分时间,本的工作都是在冷冰冰的增减核算中,目的就是为了公司能够可持续发展,对大可能地保证绝大多数员工利益,如哈耶克所言,商业才是最大的公益,所以本解雇员工裁减高管毫不留情,在商言商,在商业法则中,理性、契约和感性、义气是背道而驰的。这与中国先做人,再做事的从商理念完全不同。
第四,企业领袖的角色定位就仅仅是台前操盘者,本书中,本霍洛维兹虽然是一个领导者,但他所讲述个人意志和独立决策的内容很少,书中绝大篇幅是在讲述他与团队沟通和协作的过程,这跟中国的企业领导人不同,在中国,大众往往是把企业和领导人划等号,比如阿里巴巴代表马云,腾讯就是马化腾,一提联想马上就能联想到柳传志在我看来,本霍洛维兹成功的最关键之处,在于他一直维系着一个精英团队这也说明了他跟对人和选对人的水平有多高:他有一位好的股东比尔坎贝尔,在每一个重大决策中承担了他精神教父的角色;他有一位好的合伙人马克安德森,没有这位网景公司的缔造者,根本就没有他后来的一切;他有一位好的销售主管马克克兰尼,这位营销天才就像艾森豪威尔手下的巴顿,本只需给他一个简单明确的指令,他就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攻城拔寨,所向无敌。
通观全书,我认为作者还不能算作一个能与安迪格鲁夫或杰克韦尔奇比肩的管理学专家,遑论像德鲁克那样的大师了,伟大的企业领袖一定会用一个伟大的企业为其背书证明,但本霍洛维兹他没有!他只是一个手段高超灵活的公司操盘手而已。
最后说一下,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这书名真是太赞了,让我不由自主反复琢磨,本的聪明,从他玩弄语言的逻辑游戏中也可见一斑。
附:本书触动过我的文字
所有的事情一起抓,就会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遭遇失败。
必须首先考虑自己最关心的人,然后再考虑自己。
当一位成功的CEO的秘诀:专心致志的能力和在无路可走时选择最佳路线的能力。
在创业的苦苦挣扎中,几点建议:
1.不要扛下所有的责任
2.天无绝人之路,总有一步棋可走
3.只要坚持下去就有转机
4.不要过分苛责自己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裂变式创业读后感


最近读了芬尼宗毅的《裂变式创业》,一连读了两遍,从这个大小人物的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拘一格,敢为人先。宗毅说一生一定要做一件很酷的事,我说我出格,要做一些很酷的事。

宗毅是谁?

芬尼创始人

创造一种机制,把员工变成合作伙伴、尊重并给员工机会,包括共享企业成功的机会。

2004年因为公司高管的离职,芬尼开始裂变。公司4名高管出资,其中三人每人投入5万,其中一人投入10万当了总经理。宗毅和芬尼的联合创始人投入35万,最后总经理带着60万出去创业,创办了一家新公司。这家新公司当年的利润超过100万,所有人的投资一年回本。尝到甜头的芬尼每年都裂变一家新公司。

为了寻找到具有创业精神的()互联网人才,2010年芬尼举办了内部的创业大赛。

具体评选方法:

1、有投资资格的人只能投一票,额度根据职位高低设定上限

2、员工写在选票上的金额如不兑现,罚款上一年年收入的20%

3、选民投资的人选与pk胜出者不服,有权修改人选,但只能排在候选,不能保证有资格投资,同时投资比例需要打折

4、竞选人及竞选团队要申明其个人投资额度,带头人投资要超过首期投资的10%以上,自己不投资不得参赛。

5、获得投资额最大者胜出。

由于前面裂变的四家公司都挣了钱,比赛告示张贴后,有14个队揭榜,60多人参与,通过两轮pk,冠军拿到130万的投资,亚军拿到30万投资。最后用人民币不仅选出了项目总经理和创业团队,还为项目归集了1500万的投资额。

新公司的持股比例,管理团队占25%左右,其中总经理必须出资不低于10%,也就是出资150万,母公司持股50%,剩下大约25%的股份由集团内其他公司高管和老员工出资,这样所有人的利益就跟这家新公司的成败绑定了。

由于芬尼创始人控股50%,为了激发新团队的战斗力,新公司实行股权和收益权分离的分红模式。税后利润分为50%,30%,20%三部分,50%按照股权结构进行分红,首先让每个投资的员工都能够享受到投资收益,30%留下来作为企业的滚动发展资金,20%作为管理团队的优先分红。这样总经理凭借10%的股权享受15%的收益权,同样管理团队的成员也会享受超过股权比例的收益权。当员工裂变为老板的时候,其心态发生了力转,因为打工永远嫌自己的薪水不够,而老板永远想的是省钱。新公司总经理原来是芬尼海外部部长年薪70万元,而现在给自己定的年薪是5万元。马云说,有一套好的制度平凡的人在一起可以干伟大的事;一套坏的制度,好人也会变坏。可以想象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新公司的竞争力将无比强大。

用钱投票是最理性的选举方式,除了可以选出德才兼备的人。第一,可以避免贿选拉票。第二让母公司的骨干员工尤其是管理层用钱投票,也把他们和新公司的利益绑定。第三,打破论资排辈,让有创业想法的员工能够裂变为老板。通过公司之间核心员工的交叉持股,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打通产业链所有利益环节,用利益捆绑了所有人。

宗毅利用互联网平等、自由、开放、分享的文化,把自己的公司变成了无边界的组织。用金钱入股的方式,在员工内部筛选出最具创新力的领头人,同时将员工变成合伙人,从而实现新公司上上下下人员的利益捆绑,裂变出一艘艘目标一致新战舰。

敢想敢做,人生才会惊喜不断。

2013年宗毅看上了特斯拉,交了4万美元。由于广州没有充电桩,任性的特斯拉公司就是不发车,逼着宗大小人物把提车地点更改为北京。从北京到广州,沿途不能充电怎么耍。对于创业者来说,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对自己的挑战。玩着还要把事给办了,让人佩服的是宗大小人物驾着特斯拉吃着火锅唱着歌,一路走一路送,21天打通了5750公里的充电之路。

有人说对于一个土豪来说,修20个充电桩牛什么牛?没错,5750公里就修了20个充电桩,我觉得很牛。首先电动车一直是国家扶持和推动的产业,但是成效一直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充电桩的缺失。而宗毅通过互联网去中心化的方式,通过罗辑思维社区的传播力与千里之外愿意提供充电场地的小伙伴连接,最终通过一群天南海北的陌生朋友完成了一场浩大的工程。而在6个月后全国有700个充电桩铺设开来,不能说宗毅的充电之路对时代的发展没有推动作用。(我何时才能这马牛!)

每一个小人物心中都有理想,唯一的区别是想到就去做,还是只想想没有做,真正创业者的乐趣就是做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宗毅的充电之路不仅给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打开了一扇窗户,也推动了整个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同时也给自己,给芬尼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广告效应。

带着私心做公益,宗毅大小人物摇身一变宗毅老师,带着裂变的心得和打通中国充电之路的激情开始了全国布道活动,力图用互联网思维帮组更多的中国传统企业转型。

我深知自己是一个草根,是互联网让我看到这个时代之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让任何小人物都有机会去展现。和宗毅一样内心渴望做有风险、刺激的事,并且认为商业和欲望从来都不是一个贬义词。

宗毅说:人生在世为了什么?是在无聊中,稳稳当当的死去,还是做一些很酷的事。我选择后者。

6月26日,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听了芬尼克兹空气能热水器创始人宗毅先生的分享课堂《裂变式创业》,新得和感悟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才不一定有好口才,但有好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没有口才的总经理,是不称职的。

2、这个时代必须每时每刻异端化,才能有人关注你,你再有料,没人关注也是白搭。以这次分享会的主持人著名广告影视公司东方船总经理王郁斌老师为例,出场装扮上光头、裤衩、凉拖,从大家对主持人的装扮上进行降维,让大家感觉意外、惊喜,印象深刻。另外,王老师本身专做广告创意多年,在主持和嘉宾互动环节反应机智灵敏、表达犀利直击要害,让全场听众讶异,掌声雷动,足见修炼功力至久至深。愈来愈懂得一个公式,将一件事情做成做好=时间*金钱。

3、宗毅是一个非常善于借势和造势的人,一个非常善于讲故事的人。

(1)进入中欧创业营和马云的湖畔大学,迈入创业家精英圈子,与著名企业家建立链接。

(2)成为第一批特斯拉用户,打通北京至广州中国南北充电第一人,发起互联网大篷车行动并成功实施,异军突起。

(3)善用互联网思维,通过一条微信寻找到22名天使用户;通过超级话题软文《用Uber接了几个妹子,回来改造一个公司》引爆移动端及pC端,累计7000万阅读;粉丝转介绍率达到12%。

(4)芬尼克兹在中国空气能热水器行业严格讲算不上一线品牌,但宗毅却演绎了一个互联网思维做空气能热水器的概念,用互联网思维做远离互联网的事情,公司要上新三板,炒概念据其自己讲可以做到100pE(市盈率)。

(5)不断不务正业,跨界打劫,降维攻击,比如下一步打造超级幼儿园,和空气能热水器半毛钱关系没有。

4、不要希冀你的老板会变成白乌鸦,因为天下乌鸦一般黑。老板要把员工发展成合伙人或员工要成为老板的合伙人,这样就一般黑了。

《跟毛泽东学创业》读后感1000字


《跟毛泽东学创业》读后感1000字:

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革命领袖,他的思想被我们广泛地学习和交流,而如今在人人争先创业的大浪潮中,毛泽东思想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启发。通过阅读《跟毛泽东学创业》,我们能够用毛泽东思想客观地去分析创业实践的过程,对这个过程能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这本书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全书的一条主线,作者将自己对创业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与毛泽东思想结合,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令我们回味无穷。而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每个人也得到了不同的心得体会。

在创业的初期阶段,毛泽东同志曾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当我们决定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的时候,要学会筛选和分辨敌人以及竞争者,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创业初期能够保留实力,以便于日后企业能发展壮大。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坚力量十分看重,创业也需要中坚力量。寻找一些认同自己创业活动并积极投入在其中的人,能够成为坚定的创业伙伴,从而形成自己的中坚力量。正如《跟毛泽东学创业》中提到的,创业者依据毛泽东思想的前瞻性,要格外注意两个创业的陷阱,避免自己创业的果实被窃取,对于找到合适的盟友和确定核心的中坚力量都需要慎重。

在创业的中期阶段,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危机和挫折,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危难之际曾说过,有什么可怕的,没有挫折和失败,革命是不会成功的。创业者可能会由于某些因素陷入困境,但是如果没有经历挫折,让创业者的羽翼更加丰满,创业者的管理素质得以提升,读书笔记就不会让企业能够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找准创业者自身定位与利基同样也是创业成功之路的垫脚石,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利基对于企业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重要,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已经涌现了许多竞争力强劲的企业,为了让创业者初创的企业得以发展,首先要找到生存与立足的空间,根据这些所谓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令企业离成功更近一步。

在创业的后期阶段,合适的创业时机也是我们能从毛泽东思想中借鉴得来创业成功一个重要因素,把握良好的创业时机,同时具备危机意识,如同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绝不做李自成,不因为沾沾自喜而将创业的前景被葬送。创业者也要认真研究并分析时局的变化,了解社会与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创业获得良好的外部支持,毛泽东同志撰有楹联,大刀梭镖铲除旧世界,斧头镰刀开创新乾坤。创业者都需要毛泽东同志这样宽广的视野和长远的目光,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清当前的创业格局,从而为自己的创业提供助力。

毛泽东思想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明星,照亮了创业的迷茫和未知,从《跟毛泽东学创业》中我们能汲取丰富且宝贵的创业经验,从而在创业的道路中少走弯路,更好地实现革命胜利。作者:韩怡

《苏轼》读后感2500字


《苏轼》读后感2500字: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的文坛盟主,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每一个方面的成就都达到少人企及的高峰。论诗,与弟子黄庭坚并称“苏黄”;论词,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论散文,与老师欧阳修并称“欧苏”;论书法绘画,其《黄州寒食帖》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善于画怪石、枯木,尤其善于画墨竹。除了才华,赢得人心的更是他的德行。

苏轼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18岁娶了王弗,这桩包办婚姻十分美满。王弗聪明安静,看人极准,总能给说话口无遮拦、又无城府的苏轼以适当的提醒。

21岁,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到京城汴京(今开封)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应该是第一名,但欧阳修以为该文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做,给了个第二名。此时母亲去世,没来得及工作的苏轼回家守孝二十七个月后,才到陕西凤翔担任判官,说来可笑,当时做的第一件正事便是为民求雨撰写祈雨文,写奏折请求皇帝加封山神,成功求到雨。

29-30岁,苏轼的妻子、父亲相继去世,苏轼兄弟送灵柩回眉州安葬,守丧期满,娶了王弗堂妹王闰之。回到京城时,新党王安石变法开始,因为反对变法,苏轼离开京城到杭州任通判。这是个副职,工作压力并不大,他尽情感受杭州山林湖海之美,在这里,他与至交好友佛印互相调侃,收留了12岁的歌女王朝云,度过了一生中最快活的时光,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诗句。

38岁,苏轼到山东密州任太守,此时王安石被迫害已辞官,奸臣当道,百姓苦不堪言,路边经常见到饿的奄奄一息被丢弃的儿童,作为当地官员一把手,苏轼难过沮丧、忧国忧民、一心报国,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国困家贫磨练了苏轼,初步形成了豪放的词风。中秋之日,想念很久不见的弟弟,写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词,后两句现在被情侣广泛使用。梦到亡妻,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既朴素易懂,又触动心弦,感人至深。

41岁,苏轼调任江苏徐州太守,不久洪水到来,他先是劝阻富有之家不要逃难,稳定了民心,而后到军营请求禁卫军的帮助,指挥官见到沾满泥浆的太守十分感动,加入抗洪抢险的队伍,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斗,洪水终于退了,老百姓欢呼雀跃,苏轼继续加固提防,并建了一座黄楼纪念。转年徐州又发生旱灾,苏轼又去祈雨,《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则写在徐州旱灾的时候。

43岁,他任浙江湖州太守,被一批妒贤嫉能的官员断章取义说是讽刺朝廷,遭遇了一生中最凶险的事情-乌台诗案,他几乎被一棒子打懵了,惊慌失措,在自湖州押解入京的路上还曾想跳水自杀未遂。入狱后,被严刑拷问,觉得已无生还可能,他给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读书笔记皇帝看了十分感动,最终没被处死,但贬谪黄州,被监视居住。经历生死劫难后,苏轼曾下决心不写诗、少说话,但这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在黄州他还是写了不少代表作。如《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越来越具有豪放气魄。在这里,他躬耕东坡之上,安心种地建屋,发明了东坡肉,越来越喜爱黄州,“东坡居士”的名号便来源于此。《记承天寺夜游》记录了他那时与朋友两个闲人晚上散步的情景。从《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仍能看到他乐观豁达的性格。

48岁,苏轼离开黄州,去往河南汝州、山东登州,路上考察石钟山,写下《石钟山记》,经过庐山,写下《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途中,他与朝云所生幼子苏遯夭折。贬谪黄州给他很大的打击,他曾为这个儿子写下“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在逗留江阴期间,为僧人惠崇所做的画题诗《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9岁,旧党司马光重新为相,起用苏东坡,使他担任翰林,为皇帝草拟诏书。无奈苏东坡深知自己遇有邪恶“如蝇在食,吐之乃已”、不愿投机取巧、阿谀奉承的性格不适合在朝中久留,请求离京外任。53岁,他再次到杭州,这次是杭州一把手,治理了西湖,修了苏堤,写下《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需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西湖有现在的样貌,也是拜苏轼所赐。后来又在安徽颍州、江苏扬州、河北定州任太守,均是想百姓疾苦,实施惠民工程,政绩卓越。

58岁,新党又执政,苏轼被贬广东惠州,此时,他的第二位夫人王闰之已死去,朝云一直陪伴在身边。他在惠州爱上了荔枝,说每天能吃300颗。那些敌人看他在惠州安贫乐道,还是过得太好,在62岁时又把他贬至海南儋州。不幸的是,聪明敏感的朝云病死在惠州,苏轼仅带着小儿子前往儋州,在那里,他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的生活,一再被迫害,甚至被逐出官府提供的住处,没有任何的地位和权利,但他随遇而安,尽自己所能,教那些住船型屋的黎族人建造房屋,劝他们耕地种田,为百姓讲学,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他来之前,海南从没有一人科举考中,从他讲学之后,人才辈出。现在儋州有东坡书院纪念他。65岁,他被赦免北归,在途中逝世。

苏轼是个正直忠诚的人。这一生,起起伏伏,经历了大风大浪,无论做大官小官,还是被贬谪至荒蛮之地,都能以解百姓之忧为己任,堪称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得到当地百姓的爱护拥戴甚至永久纪念。

苏轼是个天真浪漫的人。认为这世上就没有什么坏人,无论老师学生、和尚老道、政敌歌女,他都是坦诚对待。走到哪里,都有一群挚爱他的朋友,接济他,陪他消磨时光,饮酒作诗,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佛法和道家的智慧融入他的儒家思想里,使得他后期达到了更高的高度。他的作品在他在世时就广被传抄,从古至今圈粉无数。

苏轼是个家庭幸福的人。他有个同心同德的才华横溢的弟弟,有着与他性格互补的结发妻子,有着贤惠体贴为爱酒的丈夫主动提供酒的续弦王闰之,有着不离不弃灵魂相通的侍妾王朝云;张罗着为儿子和侄儿们寻觅了合适的亲家;他幽默风趣,富有情调,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天上的文曲星,他是个食人间烟火的凡人。

如果你经历过什么坎坷,从他身上能汲取无限力量。只要乐观豁达,没有什么能打败你。

注:除了《苏轼》这本书,从百度搜索了收入课文的苏轼的作品,对应到他的经历中,供大家参考。他的年龄因为算法不同,与年代大致对应,不一定很准确。

《简约至上》读后感2500字


人们常说UCD,那有没有一些具体可行的指导性操作原则呢?许多人一谈到简约,脑中想到的就只有少即是多这一句话,殊不知这句高度凝练的抽象语句背后是经过多少具象尝试才总结出来的。抽象性的理解必须以具象为载体,作者Giles Colborne在此书中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四个策略:删除、组织、隐藏、转移,这给了我许多的启发。
part1:用户相关
在谈这四策略之前,先说一些跟用户相关的问题。
了解用户不能只在安静舒适的会议室中,要到用户使用产品的地方做实地调查。我们无法控制用户使用软件的环境,而只能使软件设计符合环境需求。
要倾听用户的意见,但绝不盲从。
如果根据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成三类:专家型、随意型、主流型。
专家型用户愿意花时间研究新产品,往往属于技术狂热派。
随意型用户有兴趣使用更高级更复杂的产品,但却不愿意接触全新的东西,一句话,学习意愿不强烈。
主流型用户使用产品的唯一目的是完成某项任务,永远不会产生学会所有功能的想法,一句话,简单的体验。
从数量上来看,主流型占据绝大多数。产品的设计应该忽略专家型和随意型,时刻将心思花在主流型用户身上。这是吸引大众,创造大众产品的不二法门。
在描述用户需求的方法上,还是使用情景分析法。时间、地点、谁、为什么、怎么样,这几个要素必不可少但又力求简短生动。
part2:删除
为什么要删除?
删除有助于让设计师专注于把有限的重要问题解决好,删除有助于让用户有简单的体验,也就是抓住了主流型的用户。
那如何删除呢?
有这么一个原则说得非常好:把某个功能去掉,如果不影响产品的工作,那么这个功能就不是产品的核心功能。而把一切难于实现的功能都删除是典型的错误做法。(本文选自)
除此之外,删掉实现得不够理想的功能删除也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个关于功能和可用性的对比试验。实验结论表明:功能多对于没有机会试用的消费者有吸引力。但是,在消费者使用了产品之后,他们的偏好就会改变,从重视功能变成重视可用性。
当我们给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的时候,在用户看来,这并非是一件好事。从心理认知层面来看,原因有二。第一,我无法完全掌控这东西,选择成了我的负担。第二,对某些功能的不使用会让我产生放弃某些可能性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令人非常不愉快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研究人类心理学用助于准确把握用户心态。之前了解到一本名叫《无从选择》的书,正好是专门研究这一话题,正计划接下来拜读。
还有一些其他的办法能够减少用户的选择。
比如根据分析用户信息,选定合适的默认值。如果想要用户再点开复杂的首选项进行一一设置的话,这体验对于主流型用户来说实在不是简单的。
比如在某些有输入限制的地方,应该不让用户选择不能选择的内容。比如让用户无限选择日期,然后再弹出类似你选择的日期超过了范围,请重新选择这样的语句的话,用户肯定会想:尼玛!既然不能选,你干嘛还让我选!大多数的人就会转向你的竞争对手,如果可能的话。
删除这一思想不单单可以应用在功能上,还可以应用在一切跟用户体验相关的内容上。比如删除杂乱元素避免视觉混乱,比如精炼字句以减少阅读负担等等。
part3:组织
组织,核心是只强调一两个最重要的主题。如果你发现最重要的主题竟然有很多,请使用上面的删除法则对付。
关于分块,有个经典的建议是把选项组织带7加减1个块中,这个数字是人的大脑瞬间能够记住的最大数目。
分块就像数学中的分类一样,要做到不重不漏。若非得有重复,也得选择重复交叉最少的分类方法。
除了分类,大小和位置也是组织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同样的,大小和位置也必须反映同一个原则:只强调一两个最重要的主题。重要的元素大一点,不重要的元素小一点,相似的元素放在一起
运用色彩进行感知分层也是可以考虑的方法,常见的就像公共交通中的地铁路线图。
关于组织的最后一个话题是路径。路径就是用户从他所处位置到达他目的地所经过的一系列节点。
有这么一个例子可以很好地阐述这个话题。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三年的施工,终于快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间的道路该怎么连接还没有确定最后的方案。后来他受到卖葡萄的老太太开放葡萄园这一做法的启发,想出了在乐园的空地洒满草种的办法。在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了许多小道。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并因此获得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世界最佳设计奖。
从这儿可以看出,我们给用户设计的路径绝对不是用户心中最佳的路径,如何听取用户的意见并不断更迭,是改善体验的有效方法。
part4:隐藏
无论隐藏什么功能,都意味着你在用户和功能之间设置了一道障碍。那么,我们到底该隐藏那些功能呢?
不常用但不能少的功能是第一选择。比如个性化设置,服务器配置等等。
渐进展示是隐藏的一种表现方式。所谓渐进展示,类似于先展现基本所需信息,假如用户需要更进一步的信息的话,单击那个高级按钮就可以看到。
刚刚的渐进展示是从同一个时间点对隐藏进行解释,假如从时间维度对隐藏进行解释的话,那就是阶段展示。所谓阶段展示,类似于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分割成几个步骤,然后在不同的步骤展示其所需信息(隐藏不需要的信息)。
还有一种隐藏是捕捉特定动作才会出现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浏览器上选定某些文字之后,附近会浮现出一个翻译的快捷图标。
隐藏标签表现形式的选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良好的标签应该采用应邀探索设计模式,激励用户进行探索学习,比如Abode Illustrator对高级绘图工具栏的小三角处理;差劲的标签,诸如高级之类仿佛在告诉用户:你不配使用这项功能!
除了要考虑标签的形状,还要注意标签的位置。把标签放在哪里比把标签做成怎么样要重要得多,把标签放在用户视觉关注点上。比如当用户刚刚打开一个站点的时候,目光会扫视整个屏幕。当用户专注于一项任务的时候,他的关注点就会聚焦,这时候的标签就必须出现在用户的关注点附近。
part5:转移
转移,目标是转移后能够更好地展示和实现功能。
转移,可以是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就像将复杂的遥控器的部分功能转移到电视的屏幕上。也可以是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就像移动端不方便查看的内容同步到pC端进行查看。
总结
创造简单用户体验的秘诀就在于把复杂性转移到正确的地方,让用户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简单之美。

《《创业维艰》读后感2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创业维艰读后感3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