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幸福就这么简单读后感

幸福就这么简单读后感

幸福就这么简单读后感1200字。

读书,往小了说是为了自己的精神需求,往大了说是为了拯救全世界,一本好的书籍可以教你思想开放、拒绝保守思想。高中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课余阅读新的书籍,我们在读完一本好书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将会更加记忆深刻。那么,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幸福就这么简单读后感1200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时期,有一位幸福的人,他就是古圣先贤孔子。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从《论语述而》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周游列国的孔子无疑是幸福的。粗茶淡饭、葛衣布袍却何以能做到粪土王侯、富贵浮云?答曰:信仰的力量。孔子一生的信仰就是要实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社会,在这个信仰的支撑下,哪怕整日惶惶如丧家之犬、忙忙如漏网之鱼,他依然是幸福的。

两千五百年后,当代中国,也有一位幸福的人,他就是雷锋传人郭明义。不是高官,不是富豪,没有权,没有势,一位普通的鞍钢工人,何以能用自己平凡而不平庸的人生经历诠释了幸福的概念,朴素而响亮地回答了幸福是什么这个现代人普遍的人生困惑?答曰:信仰的力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的信仰,立志像雷锋一样是郭明义的信仰。

15年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累计献工15000多个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

15年来,作为专业技术干部的郭明义每天坚持4点起床,工作10个小时以上,他走过的路多达6万多公里,相当于走了四次红军长征路;

17年来,他为困难工友、特困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

20年来,坚持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能救活75个重危病人;

30年如一日地热心公益事业,做的好事数不胜数

这一连串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是没有信仰的人绝对无法想象和完成的。郭明义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几十年如一日地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助人为乐。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品尝到了幸福,并把幸福传递给了许许多多的人。他总看着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因为有信仰,他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帮助别人成为他幸福的源泉;因为有信仰,他不知疲倦,永无止息;因为有信仰,他虽一贫如洗,却是精神的富翁。他的快乐是纯粹的,他的内心是充足的。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时代呼唤郭明义。他说: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这个时代缺少的不是英雄,不是精英,更不是大师或哲人,而是郭明义式的普通人。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这是一个幸福指数与国名生产总值成反比例的时代。因为没有信仰,高官在其位不谋其政、可耻地背叛人民者有之;因为没有信仰,富豪为富不仁、只能靠炫富来维护自己可怜的自尊心者有之;因为没有信仰,奸商造假贩假、谋取暴利者有之;因为没有信仰,灵修班、辟谷课广受欢迎,神医、高人层出不穷信仰失落,欲望横行。没有信仰的灵魂就是被欲望绑架的行尸走肉。在汹涌澎湃的物质漩涡中,很多人只能跟着感觉走,随波逐流,以致欲壑难填,与幸福背道而驰,终其一生不知幸福为何物。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头饿驴,有人拿着一把青草就一路跟着走来,最终走进了屠宰场。这种饿驴是没有信仰的驴,他被欲望蒙蔽了双眼,眼里只有那一点可怜的青草。这种人无疑是不幸福的,他也许一生都不明白,出卖他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欲望。迷途知返的驴子们,请读一读郭明义的《幸福就这么简单》吧,尽快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信仰。

HDh765.com更多高中读后感编辑推荐

祝福读后感1200字


每次读鲁迅的文章,我总会对旧中国加深理解,感受到那时这个民族所经受的巨大痛苦。这次读完祝福,心中同样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它叙述的是上个世纪中国最黑暗的时代,鲁迅家乡的一位雇工祥林嫂坎坷的一生。一个年轻勤快的壮劳力经过时代的洗礼,沦为疯疯癫癫的老女人。鲁迅高超的描写生动地展示出那个年代表现出的这个民族文化的糟粕,人性的扭曲。

这篇文章从祥林嫂这件事反应出当时社会的总体面貌。这里体现得很明显的就是祥林嫂两次来四叔家做女工,家里人和鲁镇人的反应。第一次出场的祥林嫂,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那时周围人对祥林嫂的态度是怎么看这么顺眼,以致于祥林嫂出嫁后四婶老惦记着她。到了她第二次再来做工时,丈夫又死了,孩子被狼吃了,人也傻了,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一开始人们还同情她,后来就真是厌恶她了。看到这,我们明白了,其实人们根本就没把祥林嫂当乡里人看,活干得好就像夸畜牲一样夸两句,疯了后,大家对她的厌恶程度胜过干不动活的牲畜。没有一个人真心跟她分担那种痛苦,一开始的怜悯不过是凑凑热闹罢了。在当时的社会,人们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人性就变的越来越本质,就是为自己和家人谋生。怜悯这东西是吃饱了撑出来的,别人的事,再悲惨也就是拿来当故事听,听完后说一句唉,惨呀。就接着想尽办法谋生去了。

倘若这些事是人之常情,那我们的大文豪也不会费那么多笔墨去写这件事,所以这里面其实是有些事要说的。其一就是它表现出的这个民族文化的一些糟粕。最明显的就是封建礼教,祥林嫂之所以变疯,根本还是因为被迫被她婆婆嫁到山里去的原因。在封建礼教下,人们没有自由,而对于贫穷黑暗的时代,它竟成为赚钱的工具,女儿就是买卖的牲畜,那管幸不幸福。我想真是这种如此低俗的行为触怒了鲁迅,让他深感封建礼教的弊病,而可悲的是众人却认为理所当然,更让鲁迅觉得有必要让人们意识到旧传统的糟粕。而由此带来的人性的冷漠,扭曲更凸现出当时整个中华民族的颓废与可悲,这就是鲁迅写这文章的原由。他在让人们苏醒,让人们不要彷徨,让人们去改变旧的传统,这也是他一贯的风格。

最后我想说说鲁迅这个人。在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他用批判的思想改变中华民族,将人们从彷徨中骂醒,使民族重新拾回人格的尊严,所以他是伟大的。而在现在的和平年代,我们同样需要一批像鲁迅一样的作家,来批判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阴暗。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她的人民的忧患意识也是世界第一的,甚至胜过日本。在美国的很多地方,新闻报道最多的是各种犯罪,黑暗的事;军演完总是说损失有多大。我认为这才是美国作了半世纪超级大国的根本,即她的确是个优秀进取的民族。所以中国想成为真正的强国,只有树立起强烈民族忧患意识,有自我批评反省的能力,才真正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一个强大的民族。

这应该是鲁迅留给我们这些现代人最重要的启示。

红色之旅读后感1200字


踏着一路荆棘,伴着一路春风,带着满腔热血,中国正一步步地走向21 世纪,走向未来,走向辉煌。 我们也正走过红色之旅的历程,走向新的旅程,走向新的光辉,走向新的明天!

当我的手指轻轻地翻过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我长长吁了一口气,心似乎还沉浸在这散发着耀眼光芒的 《红色之旅》读物上,书中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脑海里像放电影般一幕幕浮现

这本书以一个导游的身份,向我们介绍一个个革命遗址以及相对应的人物。按革命发展的历程,设计一个又一个小标题,环环相扣。从开天辟地,党的创立,介绍了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二十四位烈士在监狱中如何与敌人斗争,最后英勇就义;到人民胜利,国旗飘扬中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使得全国人民欢呼雀跃,激动万分这里的每一个画面都包含着一颗颗赤子之心。在革命遗址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洒下过革命先辈的鲜血,一个个英雄,一场场战争,时时刻刻都牵动着读者的心。在革命光芒的照射下,黑暗的势力像乌云被革命之风越吹越薄,最终消逝在黎明前的曙光之中,而这冉冉升起的红日正是无数革命者为之奋斗的结晶,它包含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青春与生命,这红日把光芒洒向祖国大地。

看完这本书后,我好象真的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革命之旅。在字里行间中,演奏着一支跌荡起伏的革命进行曲,这首激昂的乐曲,一点点地滑进我的心田,一个个音符敲打着我那幼小的心灵,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像一场春雨,唤醒了我那沉睡已久的我是中国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的崇高爱国之心。当我为一个个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所喝彩的同时,我又不由自主的拿我与这些不朽的名字做比较,在这些光辉的名字前,我显得那么渺小。

记忆的小舟带着我划回了上幼儿园的时候。那天,阳光暖暖地照射着周围,一切都显得那么惬意,可当老师把为希望工程捐款的消息带到班上时,就象在油锅里滴了几滴水,同学们劈里啪啦地各抒己见。老师并不想多说什么,只是安排我负责收款。顿时,我的心里布满了阴云,生气地想:为什么是我负责收款?真讨厌,又要起什么带头作用,说白了就是让我多捐款嘛,学校为什么隔三差五地搞这些没意思的活动?无聊!我心里的感觉与窗外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机械地收款、登记。点名册中,我交的那不算多的5毛钱,象一道强光,刺激着我的眼睛,令我的不满在心底里一点点地扩大、散开

我的思绪越来越模糊,掉在地上的笔彻彻底底将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我摸了摸自己微微发热的脸颊。

是啊,为希望工程捐款实际上是给灾区小朋友的一份温暖、一线希望,而我却把这看作是没有意义,这是一个小孩子应有的品质吗?一个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是不会明白灾区小朋友接到捐款的心情

《红色之旅》所带给我们的知识,就象一盏明亮的指路灯,为我照亮了前方的道路,让我分清善恶,它使我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

同学们,历史的红色之旅结束了,未来的红色之旅却刚刚开始!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怎样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呢?那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希望去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好了,让我们马上整好行装,开始未来的红色之旅吧!

快乐其实很简单_《好好修养爱》读后感1500字


人生来总是多愁而敏感,尤其在这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时代,物质的巨大满足扩张了精神的空洞,人往往深陷于一个又一个生命的难题之中,他们总是表现得那样彷徨与无助。不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不正视自身生来的缺点,一边在明媚的阳光下寻找着一段又一段似乎可以让人得到快乐的刺激,一边却又在静谧幽深的夜晚感受着那越发不安与恐惧的寂寞。有很多次,在外在人情世故的压迫与内心焦躁烦闷的矛盾相互交缠的时刻,我与他们感同身受,有一种就此与快乐绝缘的悲哀

我时常会以一种发呆的形式靠在椅背上凝视远方,不断地挖掘内心,不断地鞭问自己:这个时代的我们,究竟怎么了

直到一个偶然的契机,由于为那简约的封面背景设计图所吸引,我翻开了素黑的那本书《好好修养爱》。出人意料的是,对爱,素黑一言以蔽之,竟从未对其作过多的诠释。她说她关心的不是爱,而是大家能从爱中得到什么,能否从中成长,修养更大的爱。她以爱为名,谱写的是生命的价值,自我的修行,灵魂的进化,那一段时间,素黑就像一位无声的导师协助我找回属于我自己的力量。我从素黑的文字感受到一股旷世的喜悦,我慢慢理清复杂的心弦,不断地接近着快乐的真相,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快乐的钥匙始终在手,只是我将它深深地埋葬在了我的欲望之中

素黑曾说过生命是简单的,思想是复杂的。我们爱思想多于生命,迷恋复杂,拒绝简单,一味地追寻爱的道理,便让自己陷于了烦恼之中。毋庸置疑,人爱思想,这是智慧的乐趣,可同时亦是智慧的痛苦。人往往懂得很多道理,知道何为益,何为弊,可即使如此,人却依然沮丧,依然堕落,是思考未深吗?非也。我想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与生俱来的惰性与脾性,这种负面,成为了提升自我的最大障碍,因此,人很容易不快乐。人的痴念太多,心性太复杂,即使明白,亦难自控。所以,愁苦因己生,不快乐的问题从来不在他人,而在自身,反之,学会克服自己的弊端,便有可能收获快乐。

也许有人会问,光是克服自己,难道对方一点都没错吗,使自己不快乐的原因真的与他人无关吗?这个问题在遇到素黑之前,同样萦绕了我很久。书中素黑以爱情为例,有语要相信爱的力量不是靠扯个平等,而是正能量的感染。其实她在阐述爱的本质时,也同样揭露了快乐的本质。世上不存在真正的公平,公平的世界是冰冷的,它以交易为前提,而一个快乐的世界,必然是能舍下这些狭隘的公平,快乐是双相的,当一个人能摒弃自身的悲伤,时刻以心去微笑之时,那便能感染他人,快乐的内涵因此得到升华。一味地要求他人为自己的不快乐付出代价,只是人的惰性为人不愿改善自身而寻的借口。快乐同爱一样,它不是货币与商品,不能做到等价交换,快乐的意义不在于获利,而在于它本身流淌在人血液与骨髓里的那种感觉。

那么,何为快乐的感觉呢?

这看似简单,但对于糊涂人,却也复杂。人生的快乐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我认为应该归结为喜悦。素黑在书中对快乐和喜悦同样做过剖析:快乐是短暂的情绪高涨状态,容易衍生贪念,而喜悦发自内心,因生命的纯粹振动本能而激活情感。人总是有很多欲望,而欲望不可能永远被填满,当人因此而空虚时,他们将其归其为不快乐。其实不然,真正的快乐并不是一时之气,而是一种由心而生的满足,值得久久回味与珍藏的事物。

当我们为自己真正在意的人尽一份责任之时,在看到那人心满意足的笑容之时,便是一种快乐;当我们在危机过后为自己活在当下,感受当下平平淡淡的安宁之时,便是一种快乐;当我们放下让自己沉重的情绪,呼吸使人心旷神怡的恬淡空气之时,便是一种快乐。这种感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埋没,而失去,相反,在我们悲泣难耐的时候,它会成为值得我们微笑的理由,时刻成为疗养我们心伤,鼓励我们不要却步的正能量。

快乐的感觉往往是自给自足的,它不需要别人过多地给予,正如素黑所说要自爱不一定要先被爱。只要心里时常保留一份沉静,不要总是计较,计较越多,伤害越多,退一步,海阔天空。快乐的所求很少,给心留一片无拘无束的天空即可。人总是顾念太多,放不下名利,舍不下世人的眼光,有时连自己钟爱的追求都成了博他人一赞的工具。人是高傲的生物,注重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应时时秉持着独立的自信,学着舍下虚荣的囚笼,做最真的自己,你会发现,快乐其实很简单。

三千世界,红尘漫漫,人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正所需,只是心魔作怪。所以我们必须时常与心交感,抚去它厚重的尘埃,弥补它空洞的缺口,阻止它繁衍的贪念,时时珍爱呵护自己的内心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快乐,其实很简单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1200字


默默地合上书本,闭着眼深呼吸,这本叫做《童年》的书,是在某个很平凡的下午翻开它的第一页。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有些压抑,可能是被文中的气氛给感染到了吧。

阿廖沙的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已经离开了他,虽然阿廖沙那时候还很小,不过我猜阿廖沙也很心疼吧,自己深爱的人离开了自己,能不心疼吗?躺在昏暗昨小房子里,穿着一身白衣裳,光着脚的那个人,已经不能再见到了, 失去了父爱的童年不是一个完整的童年。阿廖沙的母亲在知道自己心爱的丈夫离开人间的时候,想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坚强形象,可是眼泪还是不争气地往下流,她在哭,哭到手都抖了,可见她是多么喜爱她的丈夫。

没人知道她有多么想替躺在地上的这个男人与这个世界别离。

因为父亲的去世,令到他们母子两个没办法在这里生存下去,就这样,阿廖沙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

外祖父是个很奇怪的人,脾气时好时坏,阿廖沙经常遭受到他的毒打,阿廖沙某次毒打过后,外祖父却意外地来看望他,还给他说了很多自己的故事,阿廖沙从那天起觉得外祖父并不是很可恶。善良的外祖母也经常处处护着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阿廖沙认识了他的亲戚,两个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的舅舅,为了争夺财产不停地在吵架,我猜那时候阿廖沙的心情应该很沉重吧,明明是一家人,应该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互相帮助,却因为财产的问题每天闹得不可开交,谁不想拥有一个和和气气的大家庭?谁不讨厌那个自私自利的混蛋?

其实他也想过调节家里的关系吧,只是他没有能力。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贪婪,残忍,愚昧,亲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中度过的。虽然这样,不过他认识了深爱着自己的伙伴小茨冈,每次遭到外祖父毒打的时候,小茨冈都会用胳膊挡住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我猜那时候阿廖沙的心里面很幸福吧,除父母跟外祖母外还有人对自己这么好。小茨冈那么好的人,有时候却去偷窃东西,外祖父知道后不但没有批评,反而表扬,从这里可以看出外祖父的贪得无厌,小茨冈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阿廖沙那时候肯定好心疼吧,不过应该也有些麻木了吧,已经是经历过一次了。

我在想,小茨冈在他的年龄段正处于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可是却因为家庭的环境被迫谋生,从前的我还一直抱怨着什么,不过看完小茨冈的经历以后,我会好好地珍惜着我眼前的一切,我不想后悔,我会抓紧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1200字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1200字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句至理名言,已经伴随着不知多少代人走过了他们如歌、如烟的岁月。

题记

马克思曾赞赏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说: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我也不得不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所感敬佩,婉转的对话,曲折的情节,都把我深深的吸引了进去。对于《莎士比亚戏剧》这本书,我已沉入其中。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首先面对的是自己原先的理想被破灭。处于年轻时代的哈姆雷特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和阻碍,思想十分单纯。好景不长,哈姆雷特的父亲去世了,在德国接受教育的他回国,得知自己的母亲在父亲死了一个月后就改嫁给篡夺王位的叔父,在哈姆雷特的心中开始渐渐的对这个世界的事进行了怀疑,他明白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有很多人可能会讲他母亲的不好,可她母亲本是个善良的人,在嫁与不嫁之间,她是在选择哪种不幸,而不是在选择自己的命运。

哈姆雷特一心想复仇,但他要杀的是他的母亲和叔父,就算杀了他们他又能怎么样?所以流传至今的名言: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此诞生了。而后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带领一批人冲进宫来,要为父亲和妹妹报仇。新国王利用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决斗的机会,在雷欧提斯的剑上蘸了毒,同时还准备好毒酒,以便将哈姆雷特除掉。最后,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谋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克劳提斯也被哈姆雷特刺死,哈姆雷特只能留下遗嘱,让好友霍拉旭完成他的心愿。

故事的结尾,塑造了一个十分悲剧的收场,几乎所有的人都死了,而这正是现实所在,他们试图去改变现实,最终什么也没有改变。这种无奈,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体现,也许这就是人本身的最大的不幸。

而《威尼斯商人》在我们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接触了,在《威尼斯商人》中,有一个叫鲍西亚的富人女孩,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她得到了三个盒子:一个金盒子,一个银盒子,还有一个铅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个男人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她将嫁给那个男人。于是,求婚者从世界的四面八方云集到这儿,都希望能得到她 威尼斯:镇上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巴萨尼奥,他下定决心要赢得鲍西亚。但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他需要三千达克特,这可是一大笔钱。而后他向好友,富商安东尼奥求助,而安东尼奥手头上暂时也无法拿出这么多钱,他只能向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夏洛克借钱,而夏洛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如果安东尼奥拖欠还款的话,他将会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巴萨尼奥去了贝尔蒙特,他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铅匣,也就是装有伊人肖像的匣子,也赢得了鲍西亚。安东尼奥在海上的投资全部丧失的消息之后,他决定向安东尼奥讨回借款。在法庭上,夏洛克要求他和安东尼奥的合同能够履行。鲍西亚和娜瑞萨假扮律师,为安东尼奥辩论,使得夏洛克的计划没有达成。鲍西亚同意夏洛克按照契约规定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但是割这一磅肉必须严格按照契约执行,就是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不能流一滴血,也不能因此伤害安东尼奥的性命。夏洛克无法做到,只好认输。这戏剧告诉了我,何事无需太计较,或许太计较也不是什么好事。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诸如此类的成功戏剧还有很多,对于评价《莎士比亚戏剧》,我们应该这样考虑,如果没有莎士比亚本人,根本就不会有他这部无与伦比的作品。

喜欢《幸福就这么简单读后感12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幸福就这么简单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