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孩子成长的心理养育读后感

孩子成长的心理养育读后感

《养育女儿》读后感1500字。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养育女儿》读后感1500字,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买《养育女儿》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凑单而买的。买来一个多月了,还没去翻过。直到今天早上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开始阅读了这本书。读完以后,我觉得快速阅读还不够,必须得来次精细阅读。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教育女儿这条路上开拓了视野。

现在这个社会,对女人的要求是:既能工作赚钱养家,也能带好孩子,还得貌美如花。我也非常同意作者的观点:女孩的生存空间正在变的更加复杂和危机重重,她们的现在和将来注定比我们的更丰富也更艰难。所以我赞同作者的目标:培养一个内心强大的女孩。

作者说:尽管每个女孩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想要身心健康的成长,所以女孩都将走过一段相似的旅程。这段旅程分为5个阶段。我的女儿才15个月,正处在第一和第二个阶段,今天我就着重写一下第一和第二个阶段感想吧。

第一阶段:安全感-----我是否安全,是否被爱(出生1岁~2岁)

婴儿时期的孩子,刚从妈妈温暖舒适安全的肚子里来到这个有点冷的世界里,自然会没有安全感。他们需要从我们这里获得安抚,才能控制自己的天生的焦虑。我们要随时给宝宝提供情感支持。

支持,建立良好的连接。还有一点,孩子不会调整自己来融入我们的生活,相反我们需要去适应她,做好生活被彻底改变的准备。接受这一点,我们也将获得更多的快乐。平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带着玩乐的心情,给宝宝,洗澡,穿衣服,换尿不湿等。让宝宝不会那么焦虑,甚至还认为这些很有意思。那么给宝宝,洗澡,穿衣服,换尿不湿这样的事就变得更容易了。

(在我女儿出生到15个月这个阶段,给宝宝提供情感支持和建立连接这块,自认为做的还可以,但是好像还缺少些快乐元素,大概是因为我是个缺少幽默感的人吧。如果我们快乐,她也会快乐。以后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培养一下自己的玩乐心情,给孩子带些快乐的元素吧。)

第二个阶段:探索-----世界是否是个充满快乐有趣的地方?(2岁~5岁)

2岁~5岁的孩子对任何东西都充满好奇,只要不涉及危害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去探索,(比如孩子要踩个泥坑,或者光这脚丫走路等,不要为了怕孩子衣服脏了,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越多的探索越有助于培养更加快乐的孩子。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 文中提到一个研究发现:父母们完全没有意思到,他们对男孩和女孩说话的重点和谈论的内容完全不同。

如果是男孩,父母会说:看!那边有三只兔子。

如果是女孩,父母会说:看,那些兔子多可爱呀!

如果是男孩,父母会说:哇,你用10快积木大了个高塔。

如果是女孩,父母会说:哇,你搭的塔真漂亮。

你能看出其中的差别吗?男孩等于数字,女孩等于感受。这种无意识的暗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确信没有父母会故意削弱女儿在数学方面的能力,但是我们在无意中开始关注男孩的理性感受,关注女孩的情感体验。我们也许可以试着扭转一下这种状况,女孩生性已经对情感很敏感了,我们可以鼓励她这方面能力的发展,但我们也可以常常跟她聊聊数字。你看,那有几只兔子?而男孩已经有了良好的空间感,因此那些兔子很紧张,你看它们竖起耳朵在听我们的声音这样的对话能让男孩开始对情绪有所感知。

关于玩具选择方面,不一定都要给女孩买粉色的娃娃,烘焙,爱收拾家,爱装饰品,美发和逛街这些偏向女孩的玩具,也可能她会喜欢,火箭,城堡,枪炮,卡车农场等。。总之可以给她多些选择,不要按性别给她设限。

(对于探索发现这块,我平时带女儿出门,去公园的时候,会带女儿观察地上的蚂蚁,或者树上的花,还有鸟什么的,会用一些漂亮,可爱,花是什么颜色呀?这些说词,但是从来没有引入数字这一块,以后试着再生活当中慢慢把数字这块也运用起来)

第三个阶段:与人交往-----我能跟他人好好相处吗?(5岁~10岁)

第四个阶段:了解内心-----我是否能发现深藏的自我,了解什么能给我真正的快乐。(10岁~14岁)

第五个阶段:踏入成人世界----我能对自己负责任吗?(14岁~18岁)

这本书虽然专为女孩而写的,但是里面的很多内容男孩也同样适用哦。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养育男孩》读后感1000字


《养育男孩》的作者是[澳]史蒂夫.比达尔夫,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他的这本书在全球销量突破400万册,中文版加印33次,狂销100万册。

这也是我在樊登读书里听老师解读的第1本书,就是因为家里有个十一岁、时不时让我崩溃一次的小男孩。

全书一共十个章节,概况起来主要讲了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男孩身体和生理的特点,父母和学校应该做些什么帮助男孩成长,如何培养正确的性观念和注重运动。这本书对我们的启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女性和母亲,略科普了一下男孩的生理特点,包括激素和大脑结构;二是一再强调了父亲在养育男孩中的重要性。

下面是一些摘录和总结

一、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6岁,叫温柔岁月。这个阶段的男孩是属于母亲的。

第二阶段是6~13岁。 在这个阶段,是爸爸对孩子产生影响,同时也是在儿子心中树立英雄形象的关键时期。爸爸必须抽空陪伴孩子,赞扬和亲近孩子,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并与妻子一起分担照顾孩子的工作。

第三个阶段是14岁以上,向男人转变。父母需要让孩子接受引导,可以是家庭集体活动、社区学校或者是除父母外其他爱孩子的成年人,帮助男孩慢慢地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从这三个阶段看,男孩的成长,对家庭,特别对妈妈来说是渐行渐远的,好伤感的事实。所以,珍惜现在共处的时光,然后学会慢慢放手,默默关注。

二、父亲应该做什么

1.抽出时间陪伴,做个好父亲,和孩子玩一些男人之间的游戏。

2.主动和孩子在一起做些事情:聊天,玩游戏,做手工,旅游,和孩子多讲讲爸爸小时候经历的事。

3.与妻子共同遵守规则,通常儿子听你的,并不是因为他在心理上害怕你,而是出于对你的尊重,也想取得你的欢心。

4.不要打孩子,也不要吓唬孩子,这只会使他对别人更苛刻。

5.尊重妻子,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制定规则,较孩子学会自控。

6.教儿子尊重女性,尊重自己

7.决不要去安排孩子的一切,强迫孩子照你的计划来做一切。

三、母亲应该做什么

1.夸赞儿子,说出对他的喜爱,帮孩子建立自信。跟妈妈都要牢记,试图通过打击自信来让孩子成长是完全错误的。

2.伴随着儿子的成长,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到十几岁时一定要给他宽松的环境,但是不能对他的世界一无所知。

3.鼓励他一起做家务,一起享受劳动成果,让孩子找到责任感。

4.要避免大喊大叫,唠唠叨叨,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5.母亲不能代替父亲,鼓励儿子多接近爸爸,建立更亲密的父子关系。

樊登老师讲的特别棒,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

1.在教育孩子方面,妈妈要学会淡定,爸爸要学会热情。

2.父母爱孩子要爱孩子的本身,而不是爱他的成绩,他的遵守纪律,他的学习态度。

3.要保证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账户上有足够多的资金,如果在青春期有了一些小冲突,小矛盾,也只不过是在账户上取了一点小钱而已,最怕的是账户上钱不够。多存钱的前提是父母对孩子之间无条件的爱。

每次听或者看这些亲子类、教育类的书籍,我都有很多感慨。听哪一条都有道理,可到了实际生活中,哪一条都用不上。书中提到的妈妈不该有的行为,我似乎都有,是因为这个所以才觉得自己的教育是失败的吗?

一下子也成不了一个完美的妈妈,还是一步一步来吧,首先从做个不大喊大叫,不唠唠叨叨的妈妈开始吧。

《饥饿的女儿》的读后感1500字


你的身世你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

不然你以后一生会吃大苦,会受到许多委屈

献给母亲

虹影最好的地方,就是颠覆了正统意识形态上那种不切实际的母亲形象,给我们一个真正、充满生命和欲望,同样渴望关心和爱,在努力给与爱的母亲形象。

六六母亲的爱情很有层次,六六的母亲和她第一个男人(大姐的生父)之间是浪漫的爱,和她养父之间是平凡朴实的爱,和她生父之间是炽热的,浓烈的爱。

时代所带来的苦难,人们只能接受并承受,但不论怎样水深火热的日子或是怎样灭绝人性的时代,都灭绝不了人们心中爱的火种,也许很微弱,却总能温暖和照亮一片天地,总能撑出一缕希望,这种爱,可以超越时空,应该被尊重,值得被尊重。

《饥饿的女儿》这篇小说描述了六十年代的人们的成长历程,女作家虹影用朴实的语言,极其切近的恢复和再现了那一代人的成长经验。小说的主人公六六出生于一九六二年的重庆,那是大饥荒的年代。她是双重饥饿的产物,是靠一根扁担两根绳子挑着家庭重担,又饥又饿的母亲和另一个只拥有一副贫穷的肩膀的年轻男人的私生女。因为这一特殊身世,他失去了父爱。在没有粮食也没有爱的饥饿中,少女让历史老师充塞于自己的身体,以填补那恐怖的、虚无的、绝望的饥饿的深渊刘再复

生日,简单的开头,以最散淡的方式缠绕住了整部小说的灵魂。从六六或者虹影诞生之日起,饥饿这道符咒就如影随形地攀附上了。

饥饿的女儿所遭逢的第一重饥饿就是食物的饥饿,普遍的和形而下的,也是最能让世人痛切感知的。六六对食物的渴求,被虹影用一个近乎戏剧仪式的细节展示出来:她生日那天拿着养父给的五角钱跑很远买两个包子,孝敬给父母吃,却勾起了母亲痛苦的回忆,最后戏剧性的被刚回来的大姐吃掉。

吃源于人性,因而这重饥饿无法摆脱。与吃相同,性也与生俱来,也在欲望之层上折磨着人的灵魂。刘再复先生评论中的双重饥饿,便是指其二者。之于饥饿的女儿,历史老师的死,既标志着她的青春的完结,又言明了她的性之饥饿自省意识的萌发。或许用死亡演示这一切过于残酷和奢侈,但也恰切映证出性之饥饿的重量,为软弱生命体所不能承受。

然而,对于人来说,情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亲情,六六在渴望着,对于她来说父爱是如此的奢侈,尽管生父经常看她;友情,在一个班级里,无数异样的眼光在盯着异样的她,她内心深处是寂寞,是深渊;爱情,就是和历史老师的戏剧性的爱情,让她失去了生育能力,从而道出了伦理的饥饿。

由此,我们进入第四个层面的饥饿:伦理的抑或道德的。六六打掉的小生命在身份上被称为私生子,而最终,她也明晓了自己,也是私生子。可以说,六六一生下来就是反伦理的,生父与母亲的恋情是反伦理的,养父与母亲组成家庭也是反伦理的伦理的饥饿在这部小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我们也会发现,小说的基调是仇视固有伦理的。虹影在一次访谈中也说过,正是私生子的身份和遭遇,使她不甘沉默,要为世间讨回新的公道。

食的饥饿,性的饥饿,情的饥饿,伦理的饥饿,最终汇成了灵魂的饥饿,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都是生命对天然欠缺的热烈反应。这些饥饿刺伤了这个叫六六的女孩,或者女人的尘世生活,使她的叙事落满暗淡的灰尘和凌厉的血斑。多个层面的饥饿相互碰撞在一个柔弱的躯体里,升华成一种毫无喧哗的狂欢,一种灵魂的舞蹈。在一个人终于诞生的时刻,必须留下时代和它青春的狂怒,回望起来,用加缪的这句话来评价虹影的《饥饿的女儿》,应该是最为恰当的。

在一个人终于诞生的时刻,必须留下时代和它青春的狂怒,光有狂怒恐怕不够,我觉得最好是把激情与智性完美结合起来,可能激情属于兽,而智慧属于神,二者结合一处才会成为一个生动的人饥饿的狂欢

一阵口琴声,好像很陌生,却仿佛听到过,这时从滔滔不息的江水上越过来,传到我的耳边,就像在母亲的子宫里一样清晰。我挂满雨水的脸露出了笑容。她还是回到了生父的墓前,浮满笑容的脸也会黯然泪下。但最后她笑着结束了悲伤的故事。

《无条件养育》读后感1000字


父母是不需要考核就能够上任的。在这个社会上有的父母做得特别好,有的父母做得特别差,孩子的出生是具有偶然性的,有的时候不经意间就来了一个孩子。

孩子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是谁,有的孩子运气比较好,在好的家庭当中成长,获得了爱的滋养和良好的教育,有的孩子在苦难的环境,成长为苦难的环境当中,复制父母的悲剧,继续给自己的孩子提供苦难的生活,有的孩子在苦难之中,磨砺自己的坚韧性格。寻找到自己的内心,在社会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看了这本无条件养育,我觉得作者强调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有几点原则:

一、不能要求孩子来争取父母的爱

不能用爱来作为孩子某种行为的条件,你做到了什么什么事情我就爱你,你不懂事、不听话,没有做到什么事情我就不爱你,这种交换系统是不对的,衍生出来就是对孩子的惩罚和夸奖。

二、爱没有条件,但教育有条件

无论你做什么事情,我都是爱你的,但是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当中,要给出孩子客观的评价,比如孩子考了八十分那说明孩子的在这一门课下面孩子的某些技能是没有掌握的,那么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可以客观地采用打勾法告诉孩子他的学习这一门课程的水平如何。

这其中穿插家长对于心理学的运用,跟孩子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倾听是很重要的,要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而不能仗着自己学了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就经常对孩子说,你看我猜对了吧!就是这样的,我说对了吧!你就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怎么怎么着!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真的说对了,对孩子反而有更大的伤害,因为孩子会有挫败感,反正我说什么我做什么都逃不脱父母的看法。

还有一种表达式,是在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父母一味地鼓励说孩子你是最棒的,妈妈永远相信你。这样就把孩子的话堵死了,孩子没法往下说了,你都说我是最棒的啦,但我自己心里面知道我其实不是,所以孩子就没法跟你沟通,如果童年的时候孩子就没有办法跟你沟通,那孩子长到青春期的时候是绝对不可能跟你沟通的。

三,尊重孩子

孩子是独立人格的人,相信他有自己的想法、个性,可以解决很多的事,相信他可以做决策。

做事情的时候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想想是不是孩子的需求,还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想问题。

四、家长的情绪要稳定

尽量的不要让孩子感受到匆忙的氛围、催促孩子,不要匆忙地来做决定,也尽量的少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的匆忙。

五、不体罚孩子

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尽量的跟他讨论为什么这个事情是错的,引导孩子自己的思考。

如果经常以体罚来处理孩子的错误,那么孩子脑海里面想的就是我下一次要怎么做才能够避免被处罚。

总之,养孩子是一门学问,但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更好的做自己,让孩子体会到爱。

《无条件养育》之读后感


《无条件养育》之读后感

学校开展幸福工程也已很多年,老师们在工作中享受着运动、读书等带来的幸福。从每学期末图书馆的统计中发现,我们生活老师的阅读量是最大的,读书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了。这学期因为图书馆改造,老师们无法借阅书籍,生活部就为大家购买了一些教育书籍,不定期的交换阅读。这次我们工会分发到的书籍是《无条件养育》,老师们看了这本书后,在对照目前自己对自己孩子的养育,感叹的确做得不够到位。下面是每位老师的读后感言,我进行了一些归纳。

李z老师:在日常的管理中,一些孩子总是听不得批评,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是不是因为一直以来孩子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比别人更有价值,所以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比别人有价值。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有真正独特的价值,孩子所有表现都有价值的,没有做到父母要求的期望同样有价值,因为孩子在朝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走,这是一种享受。

我们需要的是还孩子自主感,不是被贴画所控制的喜怒哀乐,当孩子不能达到我们期望的行为时,我们需要考虑孩子的感觉、思想、需要和意愿,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需要什么,我们就知道怎么帮助他们达到我们期望的行为,即使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也让孩子更好地看待自己。

张z老师:看完《无条件养育》,之前认为惩罚孩子是万万不行的,属于居高临下的判罚,其实表扬孩子同样属于居高临下的施予,是属于硬币的两面。虽然一个听起来残忍,一个听起来是赞赏,但都属于强者对弱者的一种评判。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不管是之前的传统教育里的惩罚包括体罚,还是现在所倾向的不打赏识教育,本质上针对的是孩子的行为。我们做到宠辱不惊,不因为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好的表现就怎么样自己的孩子。我们自己心理上首先保持一个平常心。特别是优秀的孩子,不需要有压力地成长,他们需要自我感觉好,对自己无论是什么样的都认同自己。因为优秀的孩子就是老师口头表扬的对象,尤其要摆正心态。经常受批评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无条件认同。所以中等的孩子更容易保持平常心。

我们的教育模式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我们无条件接纳她。一下子心理就没有负担了,真正拥有了健康的心灵..

黄z老师:看着书中的内容,多处好像都是平时经历过的,对照着书中所说的一些内容,自感是在父母的有条件养育中长大的。书中这样写道:试图培养内化和自律性,意味着试图遥控指挥孩子的行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更加严重的顺从。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似乎现在的我就是这样在做的。

由强迫设立规则而让孩子形成的自律,与孩子发自内心,通过自我判断,自我认知形成的自律是完全不一样的。想起来,我小的时候,很喜欢看电视,如果没有限制,我可以看半天,看到我这么喜欢看电视,爸爸开始限制我,只能作业做好看一会,慢慢地我也养成了习惯,作业做好后去看一下电视,而后就去做其他事情。现在细想来,看了书中的内容后,我有些质疑这样形成的自律,难道不是书中所说的听话吗?规则的不断重复,让我最终内化到心里,当能够做到自律,爸爸的高兴是不是一种条件呢?像这样的例子在日常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很多,我现在管理的是四年级男孩子,接管这批孩子,从几次的集会中发现这些孩子不懂得倾听,只要我一说话,他们就开始讲,无论什么话题都要插嘴,我就拿出了措施,只要他们一说话,我就停止讲话,保持沉默,看他们能说多久,刚开始几次,孩子没什么反应,几次后有几个孩子会察觉停止讲话,慢慢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到现在开始学会有事举手讲或者等我把事情说完最后讲。我想,这也许是一种慢慢形成的自律。

再说价值观,人生观。也许我们是不可能要求孩子与我们有同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需要放手给孩子自己去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如何做到,我想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要在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中实现。

吴z老师:看了这本书后,有一章让我印象很深,逼向成功,其实是另一种控制方式,看似是由于社会存在竞争而产生的,实则是因为家长自己对失败的恐惧产生的。学业成绩或运动排名,都是这样的模式。这种逼向成功,让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消失殆尽。身为家长的我,孩子妈妈的我实感惭愧。

又想到自己,就完全是这种模式下的牺牲品。小的时候,父母也要求成绩。但实则,即便成绩优异也不能让我开心多久,因为后面还有无数次的考试。为了考试而学的东西,完全不是兴趣,所以当毕业以后,所有学过的东西烟消云散,一点都不记得了。

无条件的自我评价对预测人生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想了解某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关键问题或许在于他拥有多少自我评价,即使自我评价接近于无条件的人,仍然会在成功时感到高兴,失败时感到失望,但他们的价值感并不会因为这些而有所起伏,因此他们取得成功时不会自我膨胀,觉得高人一等,失败时也不会感到绝望抑郁,一文不值。

王zz老师:当孩子不肯把玩具和小朋友分享时,你可以认为他是自私,也可以假设这也许是他刚拿到的新玩具自己也没有玩够;当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打闹时,你可以认为他很野蛮,也可以假设他真的受了委屈和不公正对待一时不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当孩子大哭大闹时,你可以认为他很讨厌,也可以假设他今天心情不好或者没有睡好身体不舒服;当孩子晚上迟迟不肯睡觉时,你可以觉得他故意烦人,也可以假设他是真的睡不着或者想和妈妈再多呆一会儿

《养育男孩》(典藏版)读后感2000字


看这本很多人推崇的经典书,从头到尾是一脸懵逼的感觉,始终觉得隔着一层面纱,get不到现在用得上的技巧和方法。但是,毕竟是本需要珍藏的好书,从头总结(摘录)点似乎重要的东西,给以后(对0-6岁没啥指导意义,孩子大点估计能get到书中的点子)做参考吧。(对了,这本书居然是1998年完书的,感觉有些观点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情况了。)

第一章 这就是男孩

一方面,他们缺乏经验,喜欢冒险;另一方面,他们有能力,富有同情心,性格坚强。当他们表现良好时,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年轻气盛时又是那么脆弱,容易犯错。

理解他们是关键!

第二章 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6岁,叫温柔岁月。这个阶段的男孩是属于母亲的。

第二阶段是6~13岁。在这个阶段,是爸爸对孩子产生影响,同时也是在儿子心中树立英雄形象的关键时期。爸爸必须抽空陪伴孩子,赞扬和亲近孩子,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并与妻子一起分担照顾孩子的工作。

第三个阶段是14岁以上,向男人转变。父母需要让孩子接受引导,可以是家庭集体活动、社区学校或者是除父母外其他爱孩子的成年人,帮助男孩慢慢地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现在很多育儿界的年龄划分已经大不一样的,第一阶段基本只到3岁,3岁之后就要多靠爸爸了。我家豆豆现在三岁三个月,几乎就是从三岁一个月左右起开始亲近爸爸,喜欢跟爸爸玩一些打闹力量游戏,也喜欢跟爸爸玩玩具。虽然还是一样需要我,明显觉得爸爸的作用开始显现。

书中还强调了除父母外,其他成年人对男孩帮助的重要性。这一点非常赞同。现在男老师真的太少了,我家爸爸又是软绵绵的性格,真的担心不能培养豆豆的阳刚之气。所以在幼儿园报了两个兴趣班,体能课的可乐老师和乐高课的杨老师都是男老师,豆豆都好喜欢,盼着周三周五可以上这两个老师的课。以后年龄大了能报更多男老师的课就更好了。

第三章 睾丸激素

1.激素使男孩身高增长,情绪高昂,不怕失败,敢于竞争。

2.但同时,他们也需要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男孩需要懂得三件事,一是谁负责,二是规则是什么,三是规则能否得到公正执行。

3.男孩要学会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也要让他自己感受到关爱和体贴。

4.睾丸激素等同于生命力,应该尊重它,使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正视男孩的生理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关键的时候需要父亲来帮助树立威信。

第四章 男孩和女孩在大脑结构上的差异

1.男孩大脑的左右半球之间的联系少于女孩。

2.父母要帮助男孩学会如何避免争斗,教会他们用更好的方式和其他男孩玩耍,或以更有效的方式解决纠纷。

3.帮助男孩学会以下技巧:怎样通过面部表情来判断别人的内心感受;怎样交朋友,加入别人正在玩的游戏或正在进行的谈话;怎样读懂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例如,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生气,需要单独待会儿。

第五章 父亲应该做些什么

1.抽出时间陪伴,做个好父亲。

2.主动和孩子在一起做些事情:聊天,玩游戏,做手工,旅游等。

3.与妻子共同遵守规则,通常儿子听你的,并不是因为他在心理上害怕你,而是出于对你的尊重,也想取得你的欢心。

4.不要打孩子,也不要吓唬孩子,这只会使他对别人更苛刻。

5.尊重妻子,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制定规则,教孩子学会自控。

6.教儿子尊重女性,尊重自己。

这些我家爸爸虽然做的不够好,但是一直在努力,也是值得欣慰吧。

第六章 母亲与儿子

1.男孩从妈妈那里学会爱,感受到温暖和善良。

2.教他如何和女孩相处。

3.夸赞儿子,说出对他的喜爱。

4.伴随着儿子的成长,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到十几岁时一定要给他宽松的环境,但是不能对他的世界一无所知。

5.鼓励他一起做家务,一起享受劳动成果。

6.不要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发生激烈冲突,冷静理智讨论问题。

7.母亲不能代替父亲,鼓励儿子多接近爸爸,建立更亲密的父子关系。

妈妈是男孩接触的第一个女性,也是他对女性的最初认知,关系到长大后交女友、结婚等等。所以,还是要给他一个好的形象,给他肯定,让他以后在其他女性面前可以充满自信。

家永远是坚强的后盾,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妈妈永远会接受他、拥抱他。拥有完整的爱,孩子才可能更独立。

妈妈要学会站在身后默默注视,而孩子和爸爸会一起走的更远。虽然有时候会舍不得,但是妈妈也要学会适当放手,避免把孩子培养成妈宝男。

第七章 培养健康的性

1.告诉男孩区分喜欢、爱、色欲三者的不同。

2.永远不要故意伤害或者虐待其他人。

3.男孩10岁时,举行小仪式庆祝男孩进入青春期。

4.教育你的孩子尊重所有人,远离不健康的性行为。

5.妈妈可以告诉儿子,女孩喜欢与善良的、会沟通的、有幽默感的的男孩交往。

这方面真的不知道从何启蒙,难以启齿。毕竟我们小时候都是很隐晦的。只是希望豆长大后要是有这些方面的困惑,可以主动像我们诉说,而少被其他信息所误导吧。男孩子,这方面,关键还是得看爸爸吧。

第八章 学校教育改革

1.建议男孩子比女孩子晚一年入学(理由实在不敢苟同,事实证明早入学对各方面都挺好的,尤其是培养集体生活团队意识)

2.学校需要更多合格的男老师(非常赞同,男老师,尤其是充满活力与阳刚之气的男老师,一定可以给孩子们树立正面的榜样)

3.打造充满活力的教学(学校不是牢笼,一个学校要是能做到让孩子每天醒来就想去学校那无疑是最成功的学校)

4.帮助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尤其是要在男孩的弱项上帮助他们(避免学校霸凌、孤立事件)

5.行为榜样就是人们效仿的典范(校长发挥关键作用)

第九章 男孩与运动

运动对孩子有很大的好处。给予他们乐趣挑战和成就感。

尤其是给父亲和儿子,男人和男孩提供一种共享的乐趣。

运动是塑造性格、体验生活和培养男子汉的最好方式。

国外对体育都很重视,国内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从我功利的角度看,无论是大学还是工作后,会打篮球、羽毛球或者有一样擅长的运动真的很出彩,也能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人。对男孩来说,运动有利于发挥掉激素引起的过剩精力,增强乐趣和挑战,培养坚毅的品质。目前豆只在学体能训练和游泳,4岁后还可以报跆拳道和足球,到时候都会考虑。我觉得身心健康比文化成绩好优先级更高。

第十章 社会的挑战

作者举了三个例子说明友好社会对男孩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包容与鼓励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这样不管是历经成功还是失败、挫折还是挑战,孩子们都能相信自己是足够好的。

无论你的孩子将来会如何,如果他能够保持温暖的内心和快乐的天性,形成强壮的脊梁与积极的态度,他的成长之路便会更加顺利。在生活中取得成功需要情商,而不仅仅是具体的知识;与人为善是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不忘父母养育恩》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不忘父母养育恩》。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中聆听老师讲课时,当你坐在饭桌前吃着可口的饭菜时,你可曾想到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为今天的我,父母要付出多少血汗!你是否想过有一天你会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他们呢?
书中的一件事令我十分感动。曾为新中国建立了赫赫战功的陈毅元帅,在任外交部长期间,工作非常忙,而他却能利用出访回来的间隙顺路去看望年迈的母亲,并给瘫痪的母亲洗尿布。我想到在他身上就具有不忘父母养育恩的美德,他是一个高尚的人!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而礼仪之首是尊敬父母。我曾见过一件这样的事,一位同学在家里一直娇生惯养。一次,妈妈因生病耽误了做饭,他竟然大发雷霆,妈妈泪水涟涟,伤心不已。同学们,这位妈妈当时是多么的痛心啊!母亲对儿女拳拳爱心换来了什么呢?我们应该想象一下,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热爱,那他还能对其他人充满爱心吗?世界没有了爱心将会变得怎样?老人流落街头,小孩被丢弃荒野……那得是多么的可怕。
现在,我们应该去了解、体谅我们的父母。记得以前我总是在父母面前撒娇,当我受到委屈时,父亲或母亲总是与我侃侃而谈,当我感到迷茫时,母亲会为我举起导航灯,引导我走出恼人的漩涡,重新鼓起勇气站在竞争的起跑线上。
一个只有懂感恩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并将我们养育成人,是多么伟大。
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孝敬和热爱为我们日夜操劳的父母,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的一点一滴,做个孝顺的儿女。让我们都来关心、孝敬父母,为父母,为长辈写一首爱之歌吧!
我们要永远记住不忘父母的养育恩!

《给女儿的39封信》之读后感1500字


世界上有一种爱比任何东西都珍贵、伟大,虽平凡却真诚。《给女儿的39封信》一书用朴实、真实的语言讲述了39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让我深切感受到爱的真谛。

今天,我又重新看了其中的一封信,这催人泪下的故事再一次感动了我,一位即将逝去的父亲给女儿写了这样一封信:亲爱的女儿,不久的将来,我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可能在你十四岁生日之前我没有时间,也买不到回家的火车票,因为那是火星,火星的电话更是打不到地球上。而你,会在妈妈的呵护下会慢慢地、健康茁壮的成长。看到别人有爸爸接送上学、别人有父母一起带她吃肯德基,别人有爸爸为他祝贺生日快乐,你一定会很想我,每当这时我会更加想你,不要着急也不要哭,因为你十四岁生日时我会用特别的方式为你庆祝生日。就这样了我亲爱的孩子,我不在你身边的日子,我的爱将与你同在,我将在lucky star里好好的看着你,期待再见到你,期待你的十四岁生日;真的要再见了,我亲爱的女儿,你一定要快乐、健康成长!我的不舍,我的最爱,我心底最深处的孩子。

这难道不是人间最无私、最纯洁的、最值得赞颂的父爱吗?一位平凡父亲的不舍,更让我体会到爱在延续、爱在传递,爱让我们变的由平凡到伟大。

在我们身边,爱处处都在:每天早上母亲把我从梦中叫醒,又是母亲为做的早餐,当我学习到深夜时,是母亲悄悄为我端来一杯热牛奶,每年冬天又是母亲在冰冷的水里为我洗衣服,用粗糙的手为我织暖和的毛衣,临出嫁前的一夜,父亲一根接一根的抽烟而今,我自己也是一个三岁女孩的母亲,更是一个无数家长放心交给我教育孩子的老师,我背负的是一个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责任又岂止教书那么简单?在我面前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依偎在爸妈怀抱里撒娇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的成长牵动着父母的心,他们希望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被点燃。人人都说 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啊,交给我们的是一颗颗纯洁、善良的心,但当我回首我的教育生涯,我真的是用心在呵护每一位学生吗?我们同样充当着母亲的角色,我真的是用爱在传达人生的真谛吗?想到过去我是怎样对待特殊的学生,真的很内疚。

我们班上有一个多动儿叫王华昭,每次上课他不是随意插嘴就是搞小动作,他身边总是有一些不知来源的玩具,总爱在课上与他人分享,一节课不得不让你停顿几次,严重扰乱了课堂秩序,作业从不独立完成,收他的作业简直比登天还难,除非抓他进办公室吃小灶才能勉强完成,在家也是在妈妈的耐心陪伴下草草应付了事,自从二年级接触他后,对他哄过、骗过、批评过,但过不了多久就又是老样子了,把他的父母找来,只有加深他父母的伤痛,我终于无心修改他的作业,课上课下不去管它,对他完全失去了信心,可以说是放弃了。然而让我感到不平凡的是是他的妈妈,每天都能见到她一如既往的把儿子送进校门,一路走一路叮嘱着那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唠叨,一直把儿子送进校门口,还忘不了再次关照儿子好好读书,作业要做好,要听老师的之类的话,直到儿子飞一般消失,她才把目光收回同样是教育孩子,做为母亲,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美好的未来,而作为老师的我,却把灰色的一面强加给了孩子。回想这一切,我是多么失败,鲜艳的花朵就这样被我无情的摧残!我很惭愧,然而拯救我的就是那平凡、真诚的母爱!

今年再接触这个学生时,我十分欣喜,欣喜的是他让我知道了爱虽平凡但却伟大。我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方式,用爱去温暖他,常常与他谈心、课后给他补课、课下与他一起玩、接他到我家吃饭,他感觉老师和班级都能给他关心和爱,因此对班级事务和学习特别有兴趣;我还用不同的方式去鼓励他,完成作业好的情况在下,给他卡优秀作业的章,在学习上有进步就会发给他鼓励的评定奖章,两个月下来,他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提高,家长反映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观。我深切感受到是爱让他改变,是爱让我改变。

爱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爱也放射出最耀眼的光彩,让我们把父爱、母爱变成师爱的力量,让我们的学生都能享受同一片阳光!

下沙《未来人养育》读后感10000字


下沙的书跟大J的书一样(毕竟是大J推荐的)少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全是活生生的案例分析,好读易理解,实用性很强。看书的过程很多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做得对的心里暗暗高兴、做错了的也深受启发,知道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怎样做得更好。

第一章 准备自己,为孩子赋能

◆ 爱孩子,从爱自己开始

如果你想要孩子优秀,那就自己做给他看。

爱孩子,从接纳自己开始。在爱里,不包括控制和牺牲,因为那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不愉快的。我可以自己承认:做错了不要紧,我可以从错误里学习,但是我还是信任自己的,我不会因为做错而不爱自己,这就是无条件的接纳。很多事情,只有父母自己本身做到了,才可能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身示教、言而有信)。完全接纳自己的妈妈具有更高的自我价值感,即使自己感到脆弱,也不会逃避痛苦的感受,能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不会责备他人;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会更明白如何对孩子的需求保持觉察,如何将真相与错觉区别开来。

这方面,现在的我相比于几年前的自己算是做得好的,真正接纳了自己(包括不太满意的身材),也更懂得爱自己,累了,知道换个方式调节;有情绪,也会发泄(虽然有时候会发泄到无辜的老公孩子身上,但也能很快察觉并道歉,并不会破坏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学习,让自己充实,对自己更满意。

◆ 给孩子好的家庭关系

不被爱和理解的家庭关系阻碍孩子的成长,在家庭中,孩子需要被允许。建设健康的家庭关系从处理差异开始:①承认在我们家里,偶尔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②原谅自己所犯的错,也不指责其他人的错误,要相信改变是会发生的;③行动起来,去做些改变。

这可能是我毕生都需要努力的地方。现在的家庭关系大多数时候表面平静,实际上暗潮汹涌,时不时就会掀起惊涛骇浪。每一次我和我妈吵架或者和老公怄气,豆的情绪都会受影响,他都会表现出话少但容易被激怒,更爱生气,没耐心。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次一次平静后都告诉自己就算为了豆都要压制住这狂风巨浪,心里的上伤害无法估量,不能逞一时口快给大家带来灾难(是的,受影响的不止都一个,破坏的是整个家的关系)。

◆ 做情绪稳定的父母

觉察情绪背后的原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如果妈妈情绪不稳定,或者不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就会引发孩子内心的焦虑。孩子对妈妈情绪的敏感体察从幼年就开始了。我们要学会与自己的情绪相处:①察觉自己的情绪;②承认自己有情绪;③接纳情绪,你的情绪是属于你的(收回对他人的期待,对自己负责);④决定如何应对;⑤给自己一份欣赏和感谢;⑥等情绪平静下来后,再去处理孩子的问题。

爱孩子,从管理自己的情绪开始。不要让你为孩子付出一切的爱,毁在了你的乱发脾气上。

大多数时候我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就像生理期一样)自己的耐心不够,总有一些事情(比如豆生病)会让我的无名火一触即发。每次发火后又会后悔...做情绪稳定的父母也是一场持久的修行,不能懈怠。

◆ 给孩子更有弹性的规则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需要规则,在社会上也有很对规则,规则本身并不会限制孩子,但我们再实施时太过绝对,而起到相反的作用。僵化的家庭规则常常包含应该总是永远绝对等描述,不随时间和当前情况而改变,这些规则是不人性的。转化僵化规则三部曲:①用更有弹性、更具主动性的可以代替僵化的必须应该;②用有时候代替总是绝对一直;③试着给自己三个或者以上的选择(只有一个选择其实是被迫的,两个选择一定会处于两难境地,三个以上的选择才是真正的选择)。

这一点不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在我妈眼里,我和老公是啥都听豆豆的,没有大人的立场。比如上周感冒没好全,豆说去动物园就带他去了。但是在我们眼里,就算豆有时候闹着要坚持的东西,都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至少换个角度权衡一下看起来是那样),而有些涉及安全的问题,无需我们设置规则,他自己都不会去尝试。啊,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是没原则啊?(比如晚上我的规则是10点开始睡觉,他还想玩一会,不满足就一直闹,满足了就配合;再比如吃饭前的规则是不要吃零食的,但他有时候就是想先喝一杯酸奶再吃,然后我们又满足了)但是好像每一次没原则的依了他事情都是变好,而他也并没有变本加厉的骄纵啊~

◆ 示范更好的沟通

沟通模式不仅影响亲子关系,更影响我们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决定了人际关系和生活状况。沟通的基础是你真正尊重并接纳你的孩子。沟通包含了很多要素,在沟通中,我们带来了自己的身体,还带着自己的价值观、过去的经验;也带来自己的感觉器官,语言和声音。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基础是要真实,且不带指责的沟通。

这点一直在学习,跟豆沟通没问题,很多时候是跟我妈和我老公沟通不顺。豆有时候发脾气哭丧着说话时我都会提高音量提醒好好说话,不然我不知道你需要什么,然后他能好好说话时情绪都能平复一小半。

◆ 做会玩的父母

游戏不只是玩,更是探索和学习;在游戏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会玩的父母,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成为孩子游戏的支持者;要懂得在游戏中扮演弱者(当我们愿意去呈现我们的脆弱,孩子救护学会如何去面对这些)。

自我感觉自己不太会玩(会玩的项目不多,也不喜欢热闹的场合),但自我感觉又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人,经常会有一些小幽默,玩笑中化解一些尴尬。跟豆有时候的互动都是用说唱方式进行,豆豆也乐在其中。虽然不太会玩大众项目,但还是很愿意和豆一起好奇地探索。

第二章 建立爱的关系,给孩子爱的能力

◆ 爱孩子,要趁早

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营养,更是爱的陪伴。积极回应能更好的满足孩子,做个乐观快乐的妈妈是与孩子建立好关系的第一步。

其实在生豆之前,虽然看到别的可爱的孩子会喜欢,但是真不懂怎样去爱孩子,甚至没准备好怎么当好妈妈。但在这三年多的相处时间里,发现爱他简直就像天性使然一般,有时候想起他都会不自主地笑,跟他在一起时也经常忘我地开心,也许,这就是爱孩子吧。

◆ 别再误会安全感了

安全感来源于依恋关系的建立。依恋的形成更多源自于妈妈是否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妈妈越能够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孩子越容易形成安全型依赖。

不同时期的安全感需求不一样,豆其实是蛮有安全感的,从上学期上学就能看出来,同样是第一次上学,送他去学校后基本都能给我们拜拜,很少因为害怕离开爸爸妈妈而哭闹。但有时候生病脆弱的时候也会影响安全感。在博尼思贝全托这几天,某天可能真是太想我了,快放学时都哭了,哭着问老师为什么我的妈妈还没来啊?,今天我去接他,他看到是我(平时都是外婆),高兴得简直是冲过来跳到我怀里,紧紧地抱着我激动地说不出话来,那一刻,真的好想答应他提了几次的要求我想放学也是你们来接我,外婆接的太久了,该你们接我了。

◆ 你的孩子需要不一样的对待

孩子与妈妈之间的依恋一般有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拒绝型依恋,面对不同类型的宝宝需要不一样的对待方式。但要注意,妈妈在自己的不同情绪下,要给宝宝一致的回应方式,不能盲目地给孩子贴标签,而要有选择性地给孩子更好的养育。

就算是豆,对我们也经常表现出不一样的依恋关系,心情好的时候抱着我说我会一直陪着你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是你走开,我再也不想跟你玩了,甚至有时候说他不要这不要那的时候直接当做没听见。对于他不同的情况确实也要不同处理,他表现出亲昵的时候一定要给他同样的回应,拒绝我们时要适当跟他保持距离,回避的时候可能也要暂时忽视他的不当行为,而在他做恰当行为时给以强化鼓励和赞赏(比如老爱在床单上画画这件事)。

◆ 年龄不同,孩子的安全需求也不同

提供持续且积极的回应,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建立安全感。只有当孩子觉得自己的需要得到及时的、可靠的、始终如一的、预料当中的满足时,孩子才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作为妈妈,我们要尽量保持稳定的情绪,要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垃圾倒给还无力应对的孩子。良好的夫妻关系不仅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也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示例,夫妻吵架,告诉孩子妈妈和爸爸吵架是因为我们看法不同,我们没有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我们吵架与你无关,现在爸爸妈妈已经和好了。)

最近几天,豆都说了几次我害怕你们讨厌我,我不确定是从啥时候起他对我们对他的爱的安全感产生了危机,但他也明确知道我们讨厌他总是看电视要看别的视频,总是要做我们不让他做的事情。每次他说我害怕你们讨厌我的时候神情暗淡,看着心酸,我都会告诉他我们一直都喜欢你,我们有时候不喜欢的只是你倔强不听话的行为。

◆ 给孩子需要的关注

一般来说,孩子在一开始有需求时都会直接表达,但如果我们因此骂他或者总是不回应他,那么他们就会通过一些不当行为(①表现得很讨好你②影响你在做的事③故意做一些轻微违反你们约定的事④让你为他服务⑤表现出很需要关注的情绪⑥生病)来引起关注。关注孩子需要做到全身心同在,把主导权给孩子,特别关注孩子适宜的行为(忽略孩子不适宜的行为,通过眼神、身体接触、语言等,对孩子积极的、良好的行为给予高度关注,表达你的肯定、赞许和兴趣),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再处理问题。

最近晚上回家要忙着做饭,而豆跟我分离一整个白天也很想和我玩,经常我在厨房,他就躺在床上百无聊赖地叫妈妈,你过来跟我玩吧,早就会自己独立玩耍还一直要我跟他玩,或者他刚拼一点积木就让我过去看,确实,这些事引起我关注的行为,也确实因为忙家务对他关注少了。以后要争取回来先安抚情绪,等他知道我是关注他的之后再去忙别的。

父母课堂2:养育男孩读后感(3)篇


父母课堂2:养育男孩读后感 第(1)篇

推荐有男孩的家长都可以看一下。我在育儿的过程中,走过不少的弯路。这跟我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有关。我父亲是军人,母亲从商,我的童年没有陪伴,他们留给我的是优秀的背影、叔叔阿姨的簇拥,让我在孤寂中感到落差。于是,我也成为好强上进的人,无论工作还是学习,不甘人后。一路学生会主席当过来、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努力的人生,才了无遗憾。这是我的想法。偏偏我的儿子自由散漫,爱玩好动,让我头疼不已。战争,爆发在2016年的夏天,他小学入学。因为没有做过幼小衔接(这是我之前幼儿启蒙没有做好的结果),老师说他落后。焦躁的情绪包围了我,我每天都抓他的学习,有时候一着急,不免用语不当、甚至伤害了他幼小的自尊。他看到我就紧张,后来竟发展到不停眨眼睛、抹鼻子,各种小动作。我百度了一下,这有可能是抽动症前兆!n这时候,我开始反思了。感谢夏天老师,他是我的好朋友,也是上海著名的儿童心理学专家。带着儿子到他的工作室谈了两回,我惊觉,原来问题在我而不在他。我当时的状态是中度抑郁!n我终于知道,我真是个不负责任的母亲,我只图自己的面子,却忽略男孩的天性!n先帮自己才能帮孩子!我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我自己身上。我重拾放弃已久的健身,每周至少四次健身房,每次五公里;我开始听育儿讲座,并做了大量笔记,有时候一边听课一边流泪,我感觉自己的很多做法都深深伤害了他;我开始重新投入工作,高效工作后,专注陪儿子;我开始看书,除了大量纸质书本,从今年2月底我进入微信读书后,已读了十几本书。现在的他,还不错。我发现他在音乐、语言、色彩搭配上有很强的悟性,于是让他学习了钢琴,每天坚持读英语绘本,带他一起做手工,他现在活泼乐观,人缘非常好,今年还被小朋友们选为小队长!我为他的进步而感到欣慰。男孩和女孩的生理构造注定了他们不够专注、学习能力不够强、好玩多动,如果家长过于关注一时的成绩,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将会给男孩带来一生的负面影响。自信、坚韧、自尊,对一个男孩来说特别重要,也许一时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宽容一些,对他们的节奏再放慢一些,正确地爱他们,才是个合格的家长。另外,告诫和我一样困惑的朋友,不管外界(包括老师和其他家长)评价如何,你要始终坚信你的孩子是最棒的。其实,坦陈心迹不是我的性格,这篇也不是什么书评。我只是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到更多像我一样的男生家长。感谢朋友,总让我及时反思。感谢书本,总让我醍醐灌顶。

父母课堂2:养育男孩读后感 第(2)篇

“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教育孩子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最值得让人去探讨。本书共10个章节:第1章:分析男孩与女孩在心理、生理差异而导致不同行为、性格的差异。一个完整、和谐、友爱、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养育男孩的重要影响。对男孩的怪异行为给予理解并正确引导。第2章:养育男孩多倾听男孩心声,多给男孩一点耐心,多给男孩改正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关注的眼神、赞许的微笑、温暖的拥抱、维护男孩自尊。尊重男孩隐私,帮助他形成健康的人格。第3章:父母传递给孩子信任的言语:“我们相信你的选择”“你可以”“你自己能做得很好”“去做你想做的”养成独立自信的品格。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第4章:父母要忍心让成长中的男孩适当吃点苦,教会男孩从挫折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他才能不断战胜困难,实现自我超越。 第5章:书中阐述如何对男孩进行挫折教育。有着幸福童年的人,往往就会有不幸的成年。太顺利的幼年成长经历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容易让孩子养成骄纵懒惰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才,长大后孩子更会因不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而痛苦不堪。——现在的独生子过得日子太舒适,令人担忧呀。第6章:管理好男孩情绪,体谅男孩特殊表达方式(沉默、发牛脾气、攻击行为等)第7章:锻炼男孩交际能力,卡耐基说过:“一个成功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多沟通、树立自信心、学会微笑。一根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第8章:言传并身教,做高情商的父母,培养高情商的男孩。重点强调父亲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将会影响男孩一生。培养男孩自信、勇敢、负责、宽容、坚强的品格。第9章:父母要做的就是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男孩激发这种潜能,抓住一切机会培养男孩的学习兴趣。尊重爱玩的天性、给男孩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要求男孩每次只做好一件事。第10章:如何培养男孩的财商,提高男孩的理财能力。“要花钱,自己挣”“不劳者不得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父母课堂2:养育男孩读后感 第(3)篇

本书很有实用价值,很值得一看。现在,尤其是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家长都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责任,他们只需要在孩子身上花钱就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了。其实不然,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度过,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学习一些孩子们的心理学,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在适当的时候作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要求孩子去做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别怪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不可教了。

理解男孩从小就比女孩感情脆弱,对待男孩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尊重男孩好动的特点,恰当地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不要剥夺孩子玩耍的时间;从小培养男孩的财商,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并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和能力。---受益匪浅!

[精品]读后感养育女孩900字(通用3篇)


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养育女孩 ”。读书能使我们收获无数快乐,读了作者写作的作品之后有颇多感受。读后感是阅读收获的最好体现。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读后感养育女孩 篇1

内容简介:你的女儿可能刚刚降生,或者正在蹒跚学步,或者已经进入学校学习。她也许正处在青春期,心灵敏感脆弱,却已经逐渐形成了对性别和身份的认知;她也许已是位年轻的女郎,正处于谈婚论嫁的年龄,同时也正在社会上奋力打拼,她将越来越独立,对你的依赖越来越少;或者她自己也是位母亲,已经能够深深懂得并与你分享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而奇妙的情感维系。无论你的女儿处在生命的哪一阶段,她都需要父母的支持与指引。因此,如果你们是充满智慧和活力的父母,对生活永远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随波逐流,你就能为女儿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养料,给她正确的建议,陪伴她健康成长,共享更多宁静与快乐的时光。

养育女孩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过年回家时在机场书店买的,用假期的时间读完了,忍不住要上来推荐给女孩的父母们,尤其是妈妈们。“养育女孩”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句“女孩要富养”或者“女孩要娇养”就能说清楚讲明白的。父母对女性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到女儿性格的形成,父母如何帮助女儿发现学习中的优势、如何保护女儿的自尊,如何避免女儿受到侵害,如何帮助女儿安然度过青春期,女儿痛经怎么办?这些在女孩成长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书中都有讲到。庆幸女儿才一岁,这本书不仅帮助我从整体上认识了女孩的成长与发展的整个过程,了解了女儿成长中的真正所需,也提供了很多使用的方法和建议,需要常翻常看。另外,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整本书读起来并不枯燥,很有趣。特别喜欢书中特别设计的“想象练习”,等女儿长大了,一定要和她一起做。

养育女孩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大体上说,女孩的语言流畅性会比男孩更好:她们的大脑左半球发育较早,如果你可以用双语同孩子交流,那就不要浪费你的才能。孩子在生命头几年里能够非常自然地学会一门语言,一生中再不会有其他时段能够如此。这种能力不仅能提升孩子的母语能力,对孩子整体智力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读后感养育女孩 篇2

为了你的微笑——《养育女孩》读后感1000字:这本书将女孩的成长分为了五个阶段,分别是0-2岁、2-5岁、5-10岁、10-14岁、14-18岁。将各个阶段女孩的需求进行解析描述,并在各章节后加入了大量的父母课堂,教育父母应该如何做。这本书不错的地方是能系统化,概念化将养育孩子的知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但是并没有太多针对女孩来讲的东西,所以这本事在育儿方面有普适性,很多地方同样可以适用于养育男孩。

特别喜欢书的开篇,作者倡导的一个关于女儿的联想。某天的午后,天气不干不燥,有微风习习,这时屋前停下一部车,这时下来一个成年的女孩,你觉得她会是怎样的衣着打扮,长发还是短发,脸上是否有微笑?

那会是个什么画面呢?30年后的一个下午,我正在收拾渔具准备去垂钓,正在找我喜欢的那顶遮阳帽,门口停降下一辆49年新款的特斯拉,车门轻启,下来一位女士。她扎着高高的马尾,额头特别高,穿着米白色丝质衬衫和黑色西裤,蹬着一双矮凉鞋,显得精神干练且特别的自信。那一对大耳朵和浅浅的微笑和那一笑就弯弯的眼睛,可爱又有活力。只见她对我夸张的招招手,喊道:“嘿,尧哥,这是准备去哪呢?”我便不自觉的开心起来,因为我那古灵精怪的闺女回家看我来了。

相信每个爸爸都特别喜欢自己的“小情人”,也正是这份深深的喜欢让我们生怕我们的小公主在成长的路上受到任何伤害。这也是我选择看这本书的原因,很感激这本书给未来xx养女女孩提供了一个思路框架,要注意哪些,哪些需要做,哪些不能做。

之所以没有特别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总觉得这本书一个是讲的太浅,讲得都是些不能深入人心的教条,很多例子也是看完就忘。比如提到青春期女孩和爸爸相处,爸爸因工作繁忙疏忽了和女儿的相处,缺失了陪伴和关注,然后就想办法和女儿一起去出差,最后女儿评价这是她最好的一次旅行。但是爸爸做了啥,如何做的,书里提的特别少且浅:倾听。而怎么去倾听,方式方法却没有。这个我很失望。

另外令人失望的是,我看这本书是奔着养育女孩去的,但是整本书能看到除了所谓对于过早接触性感危害和大环境消费女孩的批判外就剩关于体重的过分关注的警醒而已。其他很多内容都可以适用于男孩,作者完全可以稍微改改出一本《养育男孩》或者《养育孩子》。后来发现,作者真的有一本《养育男孩》的书,搞的我差点没去搞一本看看。另外还有部分内容可能是带有西方国家的特色了,比如派对文化、毒品和酒等等这些也和我们的生活有点距离。

总体来说,这本书多多少少还是会给你一些养育孩子的大道理和经验及建议。网上看到一个很不错的思维导图,稍微按自己的意思调整了下,大概也就是整本书的思路框架了吧。最后我也来说句不会错的大道理:培养女孩我们需要更多的陪伴和倾听,给予她正面的鼓励,在合适的范围中保护她不被外界伤害而又能自主独立的成长起来。

嗨,宝贝闺女,爸爸希望能给你永远微笑的能力。

读后感养育女孩 篇3

养育女孩心理学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老实说,对于家长来说,女孩的内心世界有时候真的不好捉摸,不知道她的小脑袋瓜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因此有时候,想要和她们交流不是太容易。这本书出现得真及时,内容全面,与女孩有关的许多方面都讲到了,而且有的就是曾让我束手无策的相同的问题!透过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一些还没有了解到的女孩儿的心理问题,可以说,既对症下药,也让我未雨绸缪,尤其是看到书中的实例,更增强了指导性。正如书中所写的:女孩比男孩更加平和、感性、敏感、娇弱,依赖性也更强,她们需要父母给予更加细致耐心的呵护和关爱,去了解她们的心中所想,去关注她们一点一滴的小情绪、小念头,帮助她们去除内心的一些负面能量,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书里还讲到了很多有名的心理学效应,像“斯万高利效应”“海格力斯效应”“同理心效应”等等,并给出了一些针对女孩心理问题的解决法则,如“放虎归山效应”“权威效应”“空间法则”“蛋壳心理”等,都是非常有用的指导……

《海的女儿》读后感_读《海的女儿》有感300字


读《海的女儿》有感300字篇一_海的女儿读后感

暑假中,我看了《海的女儿》,里面的内容是小美人鱼就下了一个正在过16岁生日的王子。看见英俊潇洒的王子,小美人鱼喜欢上了他。小美人鱼找到了巫婆说:我想要一双人类的腿。巫婆说:那你拿什么和我换?小美人鱼说:声音。巫婆给小美人鱼一瓶药水说:到时走路虽然很轻盈,但每一步都会像踩在刀尖上一样疼痛。于是,她下定决心,于是上了岸,她把王子叫醒,王子醒了之后问了小美人鱼许多话,小美人鱼没有回答,因为她变哑了,王子把她带回宫里,她们天天唱歌,跳舞,玩得很开心,过了几个月王子要娶公主了,美人鱼听到这个消息心都快碎了,晚上,风平浪静美人鱼的姐姐们给了小美人鱼一把刀说:只要把刀刺到王子的胸口,让血流到你的腿上,你就可以变回美人鱼了。可善良的小美人鱼并没有杀了王子,到后来变成了泡沫。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小美人鱼是善良的勇敢的,我很敬佩。她可以为了王子而牺牲,有一种坚定的意志,很值得我们学习。

读《海的女儿》有感300字篇二_海的女儿读后感

《海的女儿》童话中的主人公生活在海的深处,是一条美人鱼。她在海底世界里度过三百多年的岁月,然后化为泡沫,结束她一生的幸福。她放弃了海里的生活,忍受着痛苦把自已的鱼尾变成了人腿。后来她救了一个王子并喜欢上了他,而那个王子和邻国的公主结婚了,她的希望没有了。她如果继续成为海的女儿就要刺死那个王子后,就可以回到她的家人中去,回到属于她自已的世界。但她没有这样做,却自已投入海中化为泡沫。

我喜欢《海的女儿》。它使我懂得了生命可贵。在任何事前面都要有坚强的毅力,勇敢地去面对它。在这本书里,我不仅知道了一些美好的故事,还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在生活中,我碰到困难时,要像小人鱼一样坚强的面对。在学习上,我也要像小人鱼一样坚持不懈。

读《海的女儿》有感300字篇三_海的女儿读后感

这个故事真是太感动了,我感动的都哭了几次。让我最感动的是:小人鱼为了得到王子的爱,不顾一切的去追求,割掉自己舌头,用自己动人的嗓音去跟巫婆交换,变成人。她的姐姐们为了她剪掉了美丽的长发,老祖母伤心地头发落光了,而她为了王子却把刀子扔进海里,他为了王子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在这里对想美人鱼说,这种爱的代价是不值得的,一个人鱼想获得人类的身体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王子没有娶那个公主,你和王子在一起,那种苦你也是支撑不住的,就是能支撑住,你也是哑巴,没有舌头,总有一天王子遇见了另一个女人,那个女人会说话,而且又有优美的舞姿,还有动听的歌声,我想他是会抛弃你的。而喜欢上了另一个女人,你又会将变成泡沫,但是你那颗善良的心,和你坚持不懈的勇气我永远也忘不了。

读《海的女儿》有感300字篇四_海的女儿读后感

走过了童年,本以为已经远离了童话世界,直到有一夜,看到了《海的女儿》,眼眶里禁不住又湿润起来,才发现自己还是沉醉其间,未寻的出路;走过了高高低低的路,遇到了林林总总的人,经历了许多世事,以为心中的童话已经随稚气一同洗脱,不经意间又误入了自己构造的美丽虚幻中。

握着格林和安徒生的不眠故事,才明白童话不止是孩子的特权。古刹青灯,清贫孤独,杨柳岸,晓风残月,不是最终的归宿。循着儿时的小路,又回到了那曾经的心灵花园,这片天空下,没有琐碎的灰尘连索自我,没有浅谈的风月撩人心深,只有缓缓道来的真挚与美满。梦想与追求,它教会我们古井天波般的平和宽容,藤葛翩然的洒脱豪放,大江东去式的生声不息,傲霜斗雪一样永不低头,当在一次离开家园时你会体会更理解情感与理智,理想与现实,真实与虚幻的意义。

海女儿读后感


怎么写读后感才能让人体验感十足呢?在阅读作品过后,我们可能会改变一些以前的想法。 阅读后的感悟,是自己思考的结果,也是自己成长的标志,海女儿读后感是读后感大全为您准备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内容,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海女儿读后感(篇1)

我们都有一颗期待童话的心,都对童话故事很向往,在那么多的童话故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了,这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小美人鱼为了追求人的高洁和不死的灵魂,放弃了华贵的生活和三百年的寿命,甘受种种的痛苦,最终在希望幻灭之时,不惜抛弃生命,去诠释何为真正的人。当年曾经问自己:这样值得吗?年幼的我当然无法明白这个故事的真谛。即使是今天,每当这个问题浮现,答案仍不清晰。长大后,学习压力使我喘不过气。别人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的总有回报。 登录作文网,你也可投稿。

然而,有时我明明付出努力,却无所收获。还深深记得那次考试:夜以继日地刻苦,换来的却是不可接受的低分。我开始埋怨上天的不公平,我开始放弃原本的努力,无论做什么事,都显得有所松弛。妈妈看着我的变化,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再去读一读《海的女儿》吧,你一定会受益匪浅,你会为自己现在的表现感到羞愧。”我真的会羞愧吗?我再一次翻开了那本书。当故事中的一个个章节、一句句话,甚至是一个个字,再次进入我的眼帘,我感到一股甘泉涌入心田,她象初春的第一抹阳光,使我的心豁然开朗。

我佩服故事中的小美人鱼,她追求美好的目标,但对于追求过程本身的看重,远胜于结果。我看重的却只是结果。一点点困难,已然使我退缩。但这点痛苦,对于小美人鱼来说,算得了什么?她的每一步都象是在刀尖上行走,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即使是在追求的目标已没有实现可能的时候,她仍在前行。难道美人鱼真的没有获得人类不灭的灵魂吗?不,她分明被作者赋予了人类最美好的灵魂。表面上小人鱼失败了,她没有成为人,但在精神上她至高无上,芸芸众生望尘莫及。是的,无论怎样,你努力地追求,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懈地拼搏,不论结果如何,都不会有遗憾。追求本身就是回报。追求本身是一种美。

海女儿读后感(篇2)

星期天,我在家读了安徒生童话中的《海的女儿》。让我告诉你这个童话的主要内容!

《海的女儿》中的.主人公生活在大海的深处,是一条美人鱼。它可以在水下世界度过300多年,然后变成泡沫,结束它一生的幸福。人鱼的寿命比人类长几倍,但人鱼没有人类特有的不朽的灵魂。后来,小人鱼爱上了人类的一个王子。为了赢得王子的爱,小人鱼放弃了海底的生活,去找了一个可怕的女巫。小人鱼喝了女巫煎的药,人鱼的尾巴变成了腿。但是小人鱼感觉像一把剑刺了他的脚,但是王子很快就要嫁给邻国的一个公主了。小人鱼的心完全碎了。如果小人鱼想继续成为大海的女儿,就要用匕首刺进王子的心脏,让他的血流到自己的脚上。但是小人鱼没有这么做。它把匕首投入大海。小人鱼一点一点变成泡沫。300年后,小人鱼上升到天堂。

从这个童话中,我明白了一个启示:只要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幸福和幸福就会来到我们每个人身上。

海女儿读后感(篇3)

《海的女儿》讲的是童话中的爱情,是现实中没有或少有的爱情。是啊,生活中有多少人肯为了爱情像美人鱼一样牺牲甜美的声音,而换来的是每走一步都如刀割般的疼痛。即便这样痛苦,为了王子她还要脸上带着笑旋风样狂舞。如此的付出,小美人鱼也没有赢得爱情。当王子挽上自以为心爱的公主时,小美人鱼就要化为泡沫,此时,善良的美人鱼除了对王子与公主的祝福,竟然毫无怨言。读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的落下来,幸好美人鱼没有化为泡沫而是变成精灵,否则,我会觉得这个世界的不公。

我们这些凡人,是不是也如王子一般面对真爱、大爱却识别不出,置若罔为,辜负了爱情呢?读过一篇叫《碎心鱼》的文章,讲的是一个男人,厌烦自己低眉顺眼的妻子,凭着年轻成名随心所欲,红白玫瑰、旧爱新欢流水样穿梭。妻子的日记清楚地记载着男人的每一次外遇,却从来没有勇气说出,一如既往的爱着男人,伺候着男人。上帝曾说过,有一种鱼,它一生只能爱一次,当爱人离它而去时,它就会因为心碎而含泪死去。妻子终是如碎心鱼一样在“苦哇”、“苦哇”的喃喃中死去。失去妻子,失去温暖与关爱的男人大彻大悟,他的后半生也如碎心鱼一样了。

爱情,本是纯洁而高贵的。可是,权势可以让爱情浪漫生动,谁人不向往有权势的爱情!所以,每个女人都希望遇到爱他的王子,每个男人都渴望碰上爱他的公主,王子并非英俊,公主也并非美丽,权势才是爱情的基座。所以《灰姑娘》的故事时代流传,靠爱情改变地位是世世代代历久弥新的梦想。我们深陷在权势的迷雾里却以为得到了甜美的爱情,就像《海的女儿》中王子爱上公主。

在爱情的历程中,你是否也伤害了为爱付出的美人鱼?拥抱真爱,你是否会被欲望阻隔?

在清晨,在黄昏,我不断地在草丛中,在树叶间,在空气里寻觅,我想找到美人鱼变成的那个小精灵,她纯洁的心灵如甘露般滋润着我的灵魂,使我对这个世界依然充满向往,充满热爱和依恋。

读后感女儿汇总


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包含哪些内容呢?作品这本书当中的细节感动了很多人。面对作品之中的精彩情节,不妨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心中所想,我们花时间为你编辑了读后感女儿。

读后感女儿【篇1】

这本书,我已经看过遍了,却还是百看不厌。

这本书主要讲海里七个公主,其中,里面比较小的一个公主爱上了王子,比较后化为泡沫的故事。

首先海里有七个公主快快乐乐的生活着。突然有一天,一个王子掉在了海里面,七个公主里,比较小的一个人鱼公主把王子救上了岸,之后就离开了。但是那位人鱼公主在这次事中喜欢上了王子。所以他去巫婆那里,想让自己拥有一双人的脚。但是巫婆说要让她把自己甜美的歌声给她才可以。公主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随后,巫婆提醒她,假如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王子的爱,她就会变成海里的泡沫。

一天一天过去了,眼看着王子要和别人结婚了,但自己却没有。正在公主非常伤心的时候,她的姐姐来了,并告诉她只要把王子给杀了,让他的血滴在自己脚上,就可以重新返回大海,重获自由。比较后姐姐把刀拿了出来,给了公主。但是公主不忍心看着自己心爱的人被自己杀掉,让别人幸福。比较后公主变成了泡沫。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公主是一位舍己为人、心地善良的公主。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假如把王子救上岸后,等他醒了,告诉她是公主救的呢,这样,说不定王子会喜欢上公主,并和他结婚。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公主变成了泡沫,心里很不是滋味。

读后感女儿【篇2】

今天,我读了《海的女儿》这篇文章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最小的海公主渴望人间的生活。有一天,她浮出了海面,目睹了人间美景和王子的生日庆典,当王子遇险时,海公主挺身而出,舍命相救,表现了海公主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舍己救人的美好心灵。

最让我感动的是:“小人鱼迅速地穿过那些漂浮的船梁和木板,一点儿没有想到它们可能把她砸死”。这是海公主看到风暴吹翻了大船后的动作,从“迅速地穿过”可以看出她救人心切,内心十分着急;“一点儿也没有想到……”说明她为了救王子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奉献。

在危难来临之际,海公主不顾自己的安危勇救他人,这是一种怎样的胸襟和气量啊!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金色的鱼钩》中关心同志、舍己救人的老班长,《“诺曼底”遇难记》中一心只为别人着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坚守自己的岗位的哈尔威船长……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海公主像老班长像哈尔威船长一样的人。如最美教师张丽莉,在一辆客车失控撞向学生时,她毅然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结果被高位截肢。多么美丽的灵魂啊!还有山村女教师马剑霞、见义勇为的路人阿姨等,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我们小学生应该像海公主他们那样热爱生活,用一颗美好的心灵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待我们的人生。

读后感女儿【篇3】

近几天,我读了一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海的女儿》,它讲述的是一条人鱼和人之间的动人故事,整个的故事情结是那么的美丽,最让我感动的几段就要数人鱼与王子的那几段了。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海的女儿在她15岁生日那天救了一位王子,从把他救上岸后,海的女儿海的女儿就喜欢上他了,于是巫婆就给她变出两只脚,接着她又爱上了王子,王子也爱上了她,可是到最后王子却和邻国的公主结婚了。她也伤心地变成了气泡。

我觉得海的女儿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小人鱼,因为她只要把她的五个姐姐用头发换的宝剑刺中王子的心脏,让王子的心脏流出的血流到自己的脚上,她就可以变回自己原来的样子,她还可以回大海再生活三百年,可是她并没有这样做,如果她是我的话,我就会毫不犹豫地把那个那个忘恩图报的王子给杀死,海的女儿真是太善良了。

这篇童话描写的环境让我仿佛置身其中,留连忘返。我非常喜欢小人鱼,她的勇敢和无私吸引着我,以后我要多读几遍。

读后感女儿【篇4】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它讲述一个人鱼和人之间的动人故事。

《海的女儿》童话中的主人公生活在海的深处,是一条美人鱼。她在海底世界里度过三百多年的岁月,然后化为泡沫,结束她一生的幸福。她放弃了海里的生活,忍受着痛苦把自已的鱼尾变成了人腿。后来她救了一个王子并喜欢上了他,而那个王子和邻国的公主结婚了,她的希望没有了。她如果继续成为“海的女儿”就要刺死那个王子后,就可以回到她的家人中去,回到属于她自已的世界。但她没有这样做,却自已投入海里,化作泡沫。我喜欢《海的女儿》。它使我懂得了生命可贵。在任何事前面都要有坚强的毅力,勇敢地去面对它。在这本书里,我不仅知道了一些美好的故事,还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在生活中,我碰到困难时,要像小人鱼一样坚强的面对。在学习上,我也要像小人鱼一样坚持不懈。

前阵子在书城买了本书,叫《滴水藏海》,里边有300个经典的哲理故事。现在我来品味一篇小故事,叫《命运》。

《命运》讲的`是连个孩子的命运,一个被高僧占卜为“状元”,另一个为“乞丐”。二十年后,当初的“状元”成了乞丐,而“乞丐”却成了“状元”。

上帝说:“我赋予每个人的天分之占他命运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在于他如何去把握。”看了这段话,我很受触动。把握,把握命运,多简单的字眼,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呢?不必埋怨自己的天分,更不必埋怨自己的命运,因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随时都可以改变它的!只要你愿……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无条件养育》读后感


推 荐 人:于维佳

推荐书目: 《无条件的养育》

作 者: 【美】科恩 ,小巫,耿丹 译

出 版 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推荐理由:

无条件的爱: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这种爱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联,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的给予他们爱。本书建议父母以正向均衡的方法取代赏罚教育,这样才能培育出自律、有同理心、身心健康的孩子。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无条件养育》读后感

刚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书名引起了我的好奇和困惑,以现在的生活条件来说,生活优越,物质富足,家家户户都有条件去养育孩子呀!到底什么是无条件养育?什么是有条件养育?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便深入阅读起来,心中的疑问也迎刃而解。

书中对于养育的两种概念是这样解释的:

有条件的爱: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者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某些的标准之后才可以得到。

无条件的爱: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这种爱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联,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的给予他们爱。

一边阅读一边感悟一边反思自己,我不管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说,还是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给予学生的,给予孩子的不正是有条件的爱吗!学生考试成绩好我便奖励喜报、小卡片、小果子,上课认真表现就给颗糖吃,平时表现调皮闯祸成绩差便尖叫狂吼,处罚修正,奖惩措施成了一种控制孩子的手段,孩子乖乖就范,效果立竿见影,但这会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多问题,时间一长最终会把孩子培养成在外人面前唯命是从,受他人左右,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

无条件养育也并不是让家长为所欲为毫无原则的溺爱孩子,而是遇到问题时和孩子并肩协作,帮助他们辨别是非,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看待孩子的动机。我的孩子哆哆两岁三个月,平时发脾气的时候喜欢往地上扔玩具,我冲他大声吼让他捡起来,他从来都不会捡的,但是如果我告诉他把玩具捡起来去给玩具洗洗澡,他就会很乐意去做这样的事情。只要换一种说法就会让孩子有这样的改变,这就是无条件教育。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始终记得:告知胜于怒吼,解释胜于告知,讨论胜于解释。

本书建议父母以正向均衡的方法取代赏罚教育,这样才能培育出自律、有同理心、身心健康的孩子。我们必须要放弃这种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情感勒索教养法。让我们都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吧!

喜欢《《养育女儿》读后感15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成长的心理养育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